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母仪天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刚出宫的时候赵煦都不曾愧疚,过了快两年反而愧疚起来了,世瑶不知道是否是宫里的缘故。

    “贫道不敢,是贫道与皇家无缘罢了。”世瑶整了整心神,淡然说道。“贫道出宫至此,皆因不能称太妃心意,圣上为此事。也曾左右为难。圣上此番再立皇后,还请务必要以太妃的意见为要,这既能全了圣上的孝心,也可以让后宫安定,贫道一点浅见。还请圣上斟酌。”

    赵煦并不觉得世瑶真是一切以太妃为念的人,她若是有这个心。也不会宁可出宫都不肯服软,后宫也不会有今日这个局面。然而,赵煦知道埋怨世瑶也没有用,他的母亲对他尚且这样,对皇后能够如何,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你怎知王氏不称太妃心意?”赵煦觉得也许世瑶比他更了解太妃,可是他留心了这些日子,觉得王氏虽然这后宫之中唯一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了,而五石散的事情,太妃也肯稍作让步,应该对王氏也算是另眼相看的吧!可是,世瑶这样一说,他又有些疑惑了,也许,事情未必会像他想得那么简单。

    赵煦想到太妃,情绪越发的低落,然而多年养成的习惯,太妃要什么,给她就是了!

    世瑶留心观察着,猜测赵煦应该是知道了些什么,只是对太妃,他习惯了顺从。世瑶心中感叹,这到底是母子还是冤孽,赵煦为了太妃什么都可以不顾,而太妃竟然为了权势连骨肉之情都不念,这样的结果,怎不令人唏嘘。

    “贫道也不过是猜测而已,王淑仪纵然能讨得太妃的欢心,毕竟在宫中的时日尚短,刘贤妃服侍太妃这么多年,情义非是常人比得了的。”

    “你的意思是刘贤妃更适合做皇后!”

    “不,贫道不敢妄言。只是立后非同小可,还是应当跟太妃商议,取得太妃的同意,才算是诸事大吉!”

    赵煦黯然点头,世瑶说得一点都不错,他如果贸然下旨立了王氏,太妃一定会闹个不休,但是如果去征求太妃的意见,只怕他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立上这个皇后!

    “行了,朕心里有数,你好好照顾德康,朕改日再过来看你。”

    “圣上不看看公主再走?”

    赵煦的脚步迟疑了半刻,不过他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有你照顾公主,朕很放心。”

    世瑶张了张嘴,却没有喊出声,不见就不见吧,反正公主的记忆里也没有父亲的概念。

    “贫道恭送陛下!”

    赵煦脚步停下,“朕已经吩咐了姚古,你如果想要出去,让他带人护送着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离开京城。”

    “多谢陛下!只是贫道是再次清修的,实在是不宜出门。”

    赵煦肯让她离开姚华宫,世瑶却高兴不起来,还是笼子里的鸟,不过是能暂时放出去而已,她要的自由,赵煦永远都不可能给他。

    “马上就到上元节了,带着公主出去看看灯也是好的。”

    “是。”

    世瑶除非是不想活了,才会贸然离开姚华宫!如果皇帝只是下了旨意,却不曾亲自过来,或许还能好些,他这么一来,太妃不恨死她才怪,皇帝又要立后,有些人在稍微一挑拨,指不定太妃还会以为她要回宫呢,到那时,可真是离死不远了!

    世瑶能想到的,赵佶一样想得到,而他还有更多一层的担心,就怕世瑶对他再生出什么牵绊来,因此,他也顾不得避嫌了,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姚华宫,“皇帝怎么突然来了?”他急火火的问道。

    “我也奇怪呢!”世瑶未作多想,把赵煦说的话都讲给了赵佶听。“我看王氏是个明白人,真要是做了皇后,对皇帝也许能有不小的帮助,然而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后退不得。”

    赵佶满脸阴沉,“王淑仪如果做了皇后,宫里的歪风邪气定然会有所收敛,可是,我断定太妃不可能让王氏做皇后的。”

    “倒也未必。”世瑶摇头沉吟着,“太妃这几年在后宫可是说一不二的,但是,却因为王氏的哀求而禁绝了五石散,可见王氏在太妃的心里,也不是一般的分量。”世瑶抬头看着赵佶,“你不会真的认为王氏的哀兵之计会让太妃心软吧?”

    赵佶此前真的没有多想,现在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大大的不对,太妃这个人,那可是逆我者死!王氏那样苦求,在太妃的眼里无疑就是逼迫,依着太妃的性格,宁可让她跪死也绝不会妥协的。

    “你有所不知,那年太妃闹着要做太后,皇帝在圣瑞宫跪了一宿,太妃都不曾回心转意!”

    赵佶惊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此事皇帝一直着意隐瞒,宫里知道的人都不多。只是,由此一事,你就该知道太妃的性子!”

    赵佶却不像世瑶那样担忧,他反而有些高兴,“太妃那样要强,什么时候肯让别人要了她的强,她能让王淑仪一次,但是绝不会让她第二次。淑仪如果不做皇后还好,做了皇后,跟太妃之间的冲突只会加剧,到了那时候,太妃是绝对不会再退让了!咱们且看着吧,宫里有得闹了!”

    “不是这样简单,我感到皇帝提起太妃的时候有些灰心,跟过去一念孺慕大有不同,我相信皇帝对太妃的图谋,一定是已经有所察觉了。而皇帝现在还对她听之任之,母子之情是一方面,对她的作为心寒也是一个原因。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襄助于皇帝,带着他走出这阴霾,只怕,很所事情都要事与愿违了。”

    赵佶听着亦知道这事情可大可小,决不能顺其自然!

    “你觉得王淑仪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吗?”对于那个差点成为他的夫人的女人,赵佶心里还是很复杂的,如果真的因为这个女人让他的一切功亏一篑,那他可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世瑶毕竟没有见过王淑仪,她也不敢那样肯定。但是,她了解皇帝,皇帝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昏聩之极的人,赵煦于女色上缺乏定力是事实,对生母一味的愚孝也不假,可是,他终究是个皇帝,不会任由任何人算计的他的权位。正因为那个人是他的母亲,他才一时无法接受才会听之任之,但是,从他想要立王氏为后这件事情上看来,他绝对不会让太妃真的威胁到他的。

    世瑶神色凝重的说道,“皇帝,也许只是需要一个支持他的人,或许那个人是不是皇后都不重要!”这样说来,皇帝之前的那些反常也算是有个合理的解释了,世瑶看着赵佶,“她做不成皇后,终究是更有利一些。”

    “不,我绝不能让皇帝觉得消息是从你这里走漏出去的。”

 第四十三章 愚孝的代价(中)



    世瑶跟赵佶商议了半天也没个准主意,心中便有些沮丧。

    虽然事情出了些变故,但是,他们谁都不会觉得可以接借助赵煦的手就能除掉太妃。别说太妃现在还没什么动作,就算真有证据显示她要谋朝篡位,赵煦也不可能重责于她,即便是母子亲情能割断,“孝”大于天,皇帝也不能把太妃怎么样了。

    “你也不必如此心急,这事情并不是三五天内就能有结果的,太妃的想法诡异莫测,也许她能帮咱们不少的忙!”

    太妃的确帮了他们很多忙,两个人这般处心居虑的算计赵煦,也同样拜朱太妃所赐,赵煦将来知道了,也首先需要感激的,也应该是他自己的娘,而不是他弟弟或者前妻。然而,这件事情让世瑶心中始终有些隐忧,毕竟,皇帝伤心过后不会没有反应,坚持立王氏为皇后,也不见得不可能。

    “好了。”赵佶见世瑶愁眉不展的,微笑着劝道,“将来的事情本就难以预料,最坏的不过就是王淑仪做了皇后,可是那又如何,她也未必就能把皇帝拉回来。”

    世瑶叹了口气,“我只是不愿意节外生枝。”

    “这世间哪有诸事顺遂的,不过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罢了。性命攸关,我们不得不谨慎些,可是,百般焦虑也是于事无补!”

    世瑶哑然失笑,“倒让你来劝我。”

    赵佶却淡笑的看着她,“宫里的事情不管怎么变化,你一向都是心里有数的,不过这一回,太妃的野心突然超过了你心中的底线,所以你才会慌乱起来,其实大可不必。兵来将挡也就是了。”

    赵佶大概是最了解世瑶的人了,这一番话算是说到她心里去了,“都怨我在宫里的时候心慈手软,总想着躲出去也就是了,如今困在这姚华宫里,竟然什么都做不了。”

    “你已经帮了我很多了。”赵佶温言劝道,“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从来都没有人知道,我每次面对太妃的时候。都恨不得把她千刀万剐,可是,我只要想到你。想到我们的将来,就没有什么忍不下去的。”

    世瑶很自觉的把这话听什么成了她的将来和赵佶自己的将来,心里也未作他想,“我知道你的心里苦恨,这一切总会过去的。”

    “是的。都会过去的。”赵佶的眼睛亮闪闪的盯着世瑶,却让她有些尴尬,不自觉的把头转了过去,赵佶反而笑的愈发开心了,“我来时间不短了,也该回去了。皇帝既然准你出宫,你就只管带着公主出去就是了,只是有一样。必须让姚古亲自跟着。”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要紧的,太妃手底下那些个草包,都不是他的对手,而姚古就算是不为了皇帝。也会拼死保护你的。”

    赵佶这话可是大有深意,她知道赵佶跟姚古有些往来。却不知道姚古竟然能为他所用,那可是殿前司都都知的儿子,统领着整个京城的禁军,掌握了他,何愁大事不成!

    “好!”世瑶要替赵佶称一程,这姚古究竟可以信任多少。

    世瑶回答的毅然决然,赵佶便知道她心里在想的是什么,他不过是笑了笑,却什么也没有说。

    赵佶如果没有万全的把握,是不会让世瑶去冒险的,太妃要杀世瑶,只能偷偷摸摸的下手,而她能用的人,他心里大致都有数,除非动用了宫中的禁军,他们才有可能杀得了姚古,太妃目前还没有那个能力不说,禁军也不敢对姚古下手!

    “这段时间怕是要多事,你就不要过来了,让童贯隔段时间来一趟,有什么话我会跟他说的。”

    “恩。”

    赵佶点了点头,虽然不情愿,但是他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世瑶虽然不曾跟他提过,但是他相信世瑶一定知道许多宫中的隐秘,甚至是皇帝的把柄,皇帝过去留着世瑶那是给朝廷看的,而现在皇帝还肯让世瑶安稳的活着,心中有情仅仅是非常小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一种信任,是赵佶所最不愿意去想的,那种结发夫妻的信任。他绝不能毁掉这种信任,那无疑是毁了世瑶,“我可能也会让别人来姚华宫,但是要紧的事情你只能跟童贯说。”

    “好。”

    赵佶起身欲走,却又有些不舍,在门口站了半天,才想起一事来,“你的侄子忠厚跟老十三很投缘,你不必再担心他的前程。”

    “恩。”世瑶点点头,这事儿她早已经知道了,显然是赵佶在没话找话说。她心中也是难过,以后的路越来越难走,她也只能让赵佶擅自珍重。

    赵佶离了姚华宫,到赵似的府上混了半日,赵似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倒也能看得出来他兴致不高,也不撺掇他斗鸡走狗,哥俩喝了大半日的酒。赵佶懒得回去,就在赵似府上住着,赵似只当他是在躲来凤骄,也不曾放在心上,因有些日子没去过姚华宫,还想请他一起去看世瑶。

    “冲真师太整日里忙着诵经,去了也顾不上理会咱们。”

    赵似皱皱眉,“那倒也是,上次我去的时候,就一直让我喝茶,连饭也不给吃。”

    不给饭吃,对于赵似来说可是大事情,赵佶失笑道,“那你还敢去!”

    “都是那些姑子不好,成天引着皇嫂学那些个道法玄学,你现在也跟着学那个什么劳什子,简直无聊透顶,弄得爷性起,非把那个什么姚华宫拆了不可!”

    “你可消停些吧,还嫌圣上跟太妃不够操心!”

    “太妃操心也不是为了我。”赵似不以为然的说道,“上次你说太妃心情不好,我可是一片孝心进了宫,可是没三句话的功夫就把我给赶出来了,你以后再也不用劝我。”

    “如果不是你总是惹太妃生气,何至于这样?”赵佶无奈笑道。

    赵似烦躁了摇了摇头,“我怎么知道说什么太妃会高兴啊!可能除了你,没什么人能让太妃高兴了!”

    赵佶心说,我敢让她不高兴吗,就这样天天哄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背后要挨一刀呢!

    “我得回去了。”赵佶突然说道。

    “回去做什么啊,来凤骄整天变着法的闹,我真怕她成了我嫂子。”

    “袁上师练的丹,今天差不多了,我得回去看看。”

    “你怎么还真信他那一套,他那个什么丹要是有用的话,他的祖宗也就不用死了!”赵似不满的嚷道。

    赵佶听着,面色丝毫未变,“谁说袁天师死了,他可是羽化成仙的!”

    “我只见过黄土埋人,从没有见过羽化升仙,他要是真有这个本事,让他化一个给爷看看!”

    “不可胡说!”

    赵佶难得板起脸,赵似也不敢说的太过,只能在心里发狠,早晚要把那老道狠狠揍一顿,看他祖宗袁天罡能不能来救他!

    赵佶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没打什么好主意,袁道长可是要紧的人,决不能出半点差错,因此,少不得要狠狠的吓唬赵似一顿,赵似虽然生气,还真不敢轻举妄动了。

    赵佶回自己府上,直接就去了那姓袁的道士单独住着的小院,还没见着人,就听说来氏过来闹了。

    “她怎么知道的?”

    “来姑娘也不知道什么,以为爷在这里藏了个女人,所以才闹起来了,后来袁上师出来了,来姑娘也就回去了。”显儿小心的说道,“都是奴婢的错,没有管好下人的嘴,让来姑娘误会,叨扰了道长。”

    “不要急,你下去吧,但是,不要再有下一次了。”

    显儿听着稍稍松了口气,多亏她打听着信儿先来认错了,否则,还不知道什么人要在王爷的耳边吹什么歪风。都怪那个万恶的来凤骄,害她远离王爷不说,还整天做些出格的事情连累她,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赵佶自然注意不到一个侍女的想法,他还有很多事情要仰仗那位道士,他迫不及待的进了院子,等着那道长救命的仙丹。

    赵佶跟那个袁道士说了些什么,并没有人听见,就连童贯这样的心腹,也只能在门口守着,来凤骄有几次远远的张望,都被侍女毫不留情拉走了,而那以后,她想在出端王府的大门,都是做不到的。

    赵佶第二天就往宫里去了,他让张择端赶着画了幅金明池雪景图,这就要送到圣瑞宫。

    太妃见着果然高兴,“金明池春夏时节倒也常去,冬日里的景色哀家却不曾见过!端王有心了。”

    “不敢当。不过是前些日子出城去赏雪,见景色甚好,因想着宫中雪景虽妙,终究是小巧,所以命人画了这幅图呈给太妃。”

    “可是跟老十三一起啊?”太妃首先想到自己的儿子。

    “是。”赵佶含笑答道。

    “老十三要是有你一半的孝心,哀家就知足了。”

    “十三弟心里是有太妃的,只是嘴上从来都不说罢了。”

    “你也不用提他圆了,哀家自己生的儿子还不知道,只求他在宫外不要多生事端,就算是孝顺哀家了。”

    太妃不阴不阳的说着,也就赵佶听习惯了,也不觉得难受,他陪着太妃聊了会儿子,好半天才终于说到了正题,“可否接七哥到儿臣府上小住几日!”

    ps:

    真是对不住大家,最近身体出了点问题,更新不稳定,我正在努力调整,尽快做到正常更新,非常抱歉。。。

 第四十四章 愚孝的代价(下)



    太妃颇为疑惑的看着赵佶,她知道赵佶跟赵佖可没什么交情!

    “你七哥比不得你们。”太妃含笑说道,“他眼睛不好,从来都没有出过宫。”

    赵佶忙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想接了七哥到府上住上几天!”

    太妃甚为惊奇,“这又是为了什么?”

    “不瞒太妃,儿臣最近结识了一位道长,精通岐黄之术,儿臣想让他瞧瞧七哥的眼睛是不是还能治。他白丁之身,不宜宣召进宫,所以,儿臣才想要接了七哥出宫小住几日。”

    “当真!”

    太妃瞪大眼睛,脸上是又惊又喜,赵佶笑道,“并不敢欺瞒太妃,此人医术的确精妙,然而,七哥的病是否能治,也没人敢保证。原本担心太妃失望,所以开始才没打算跟太妃直说。”

    朱氏脸上的喜色渐渐退去,她黯然叹道,“你七哥这是胎里带出的毛病,这些年不知道看了多少名医,可总是没有一点效果,为了这个,哀家跟贤妃不知道操了多少心。”

    朱氏想起死去的林贤妃,不知不觉的落下泪来,赵佶从旁劝了半天,连同钱梦吉一起帮忙,那也是过了许久才算好了。

    赵佶心中感叹,这位朱太妃对林氏倒是情真,可是对旁人呢,不知道还有多少良心!可是,她偏就命好生了皇帝,让他要多费许多的手脚!

    “行了,你去问问你七哥吧,他若是愿意,你就接他出去,他若是不愿意,也就不必勉强了!”

    赵佖的病情袁道长并没有见过,赵佶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太妃见多了大包大揽最后却无能为力的,因此,对赵佶说的那个人越发的没有信心。赵佶明白太妃信不过他,就只是淡然笑笑,“是。我这心里想着,就算是当真不能治,兄弟一处聚聚也是好的。”

    “这话很是了,你跟老十三成天在外面跑,他们兄弟几个虽然不说,心里未尝不羡慕。只是老七有眼疾。十四年纪又太小,说不得要把他们兄弟几个都留在宫里,也方便照顾。”

    “这都是太妃一片慈心!”

    太妃摇摇头。“我跟他们的娘好了那一场,贤妃早早的去了,我怎么也得多关照他们一些,你若是真的治好了你七哥的眼睛那可是大功一件,哀家一定会重重赏你的!”

    “只要能治好七哥儿臣就心满意足了。不敢领太妃的赏赐。”赵佶一脸的赤诚,他可是人前掩饰习惯了的,别说是太妃,就算是多疑的皇帝也看不出什么来。

    赵佖对赵佶这个弟弟并没有太多印象,他是长宁宫长大的,因为眼睛的问题。也不在资善堂读书,对于赵佶特意来请他,还要替他医眼疾。虽然是兄弟,但也不是那么坦然就能接受的。

    “十一弟的好意,为兄心领,只是我这眼疾已经十多年了,治与不治。都没有什么关碍的。”

    赵佶看得出来赵佖是怕失望,他第一次认真的观察这位兄长。却觉得这位面上十分的忧愁。这也难怪,堂堂的王爷,只能困在后宫什么都做不了,换了是谁,都不会感到高兴。

    赵佶诚心劝道,“我也不敢保证袁道长的药一定能有效,但是,试一试总不会有坏处,若是有效,也算是我做为兄弟的一点心意,即便是不行,只当时在宫外散散心,也没有什么坏处不是!”

    赵佖也想出宫去看看,他也想知道外面的天地究竟有多宽,然而,想想自己的情况还是算了,“实在不敢麻烦十一弟。”

    “谈不上麻烦,亲兄弟之间何至于之间何必这样生疏,况且,我跟老十三府上一共也没几个人,七哥去了,也好热闹热闹。”

    赵佶劝了半天,赵佖还是不动心,赵佶没办法了,低声说道,“我府上有几个宫里的老人儿,知道些贤妃过去的事情,我相信七哥会有兴趣了!”

    “母妃?”

    赵佖有些迟疑,不明白为什么赵佶会突然提起她来,而赵佶却知道他口里所说的母妃,必定是养母林贤妃,而他说的,可不是那位!

    “我说的是武氏贤妃娘娘!”

    赵佶声音低得不能再低,但是,在赵佖心中的引起震动却不亚于惊雷,他早就知道自己不是林氏所生,生母就是早逝的武贤妃,而关于武贤妃的事情,他听过许多的风言风语,可是,林贤妃过世许久了,却从来没有人正式跟他说起过,而他在太妃的关照之下,对此也不便询问。现在赵佶说的这样神秘,这中间的故事,一定非同小可,“好,我这就回明太妃,随同十一弟同去。”

    赵佶微微笑了笑,没有哪个儿子会不关注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我已经奏明太妃了,就等七哥答应了。”

    “那好,既然是去弟弟的府上小住,也就不必带那么多人了,小影是常年服侍我的,就让她跟着吧。”

    赵佖肯带着的人,必然是能够信任的,赵佶瞧了瞧远远站着的那群宫女、嬷嬷,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自己。林氏可比太妃精明百倍,赵佖身边能有一个小影可以信任,都已经十分不易了。

    赵佖对于是否能治好眼疾并不是那么在意,但是,对于武贤妃的事情,他可是一刻也等不了,可是,等童贯说完,他却是两眼发直,乜呆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佶使了个眼色叫童贯离开,赵佶陪着赵佖,就只是安静坐着,也不开口说话。

    “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赵佖突然问道。

    “同为兄弟,有些事情我既然知道了,又如何忍心看着七哥被蒙在鼓里,而我更不忍心七哥身为人子,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

    赵佖这些年的生活过得很封闭,但是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赵佶的目的虽然他还不知道,但是,总不至于害他。而童贯说得话,他至少可以信七八成,毕竟,有些事情在时间上实在是太巧合,他叹了口气,“我母妃的事情,多少我也听过一些,却没想到,我本来还应该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这些事情,宫里积年宫里老人都应该知道一些,童贯说太妃当年是在贤妃娘娘生了公主之后开始得宠,联系今上的年纪,应该错不了。”

    赵佖点点头,这的确是略一留心就能知道的事情,赵佶没有必要骗他。而朱太妃宫女出身,在宫中也算不得秘密,至于是不是他母妃身边的宫女,又是否是在他的母亲丧女之时得宠,那他还还需要留心打探一下,但是,他心里隐约觉得,这事情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

    宫女得宠算不得什么,但是,在他母亲丧女的时候得宠,那赵佖心中可就不能当做若无其事了,而至于那个他母亲用命换回来的弟弟,竟然活不过一天,他也必须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多谢你告诉我这些。”

    “有些事情虽然难以接受,我却不得不说,太妃心思简单,很多事情都是林氏贤妃在背后出谋划策。”

    赵佖艰涩的点了点头,“这我都知道,我也是林贤妃跟我母妃差不多是同时进宫的,但是一直都不得宠,直到朱太妃开始得宠之后,父皇才注意到她!”

    “有些事情,身为人子不能不知道,但是,太妃势大,七哥断不可失了分寸。”

    “贤妃对我有养育之恩,太妃对我也颇为照顾,然而,我生母的事情我也不可能不闻不问,至于将来如何,以后再说吧。”

    赵佖的眼睛确实不好治,但是也不是全没办法,至少,他现在已经能看请眼前的事物了,虽然,这已经过了两个多月。

    太妃再次看到赵佖的时候,忍不住喜极而泣,可是,赵佖的心里却不是那样,他可怜的母亲、姐姐和刚出生的弟弟,都毁在了林氏跟这个女人的手里,还有他的眼睛,幼年时可是有机会痊愈的,都是这两个恶毒的女人!

    赵佖一阵失神,太妃奇怪的问道,“佖儿这是怎么了?”

    赵佖回过神儿来,低着头说道,“十几都没有看清楚太妃面容,今日得见心中激动不已,一时失态,还请太妃见谅!”

    朱氏自宝座上走下来,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赵佖,看着赵佖眼光流转,这才相信他是真的看得见了。

    “那位道长竟然如此神奇!”太妃惊道。

    “正是,若是能早见道长,儿臣也有机会好好看看母妃,只可惜,终是儿臣福薄!”

    一提林氏太妃就伤心,果然,眼泪就下来了,她抚着赵佖的额头,“你眼睛能好,你母妃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果真如此吗?赵佖在心中问道,他相信林氏如果活着,他一定没机会复明!

    “是,儿臣回宫之前,已经向母妃祭告过了!”

    这母妃朱氏当然理解为林氏,但是,赵佶却知道,赵佖说的明明就是武氏。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有再说话。

    “既然袁道长有如此神通,哀家这就宣他进宫!”

    赵佶费了这么多的事情,等得就是这句话,日后,皇帝是沉迷女色还是沉迷炼丹,都跟他没有关系了!

 第四十五章 帝星将陨(上)



    世瑶从上元节开始,就在纠结是不是要出宫,会遇到危险那是一定的,她自己也不是特别的在意,而到底要不要带上三公主,她一直都难决定。

    “三公主再懂事不过了,跟着咱们一起出去,绝对不会哭闹。”云纤并不知道世瑶在纠结些什么,还以为是怕小孩子哭闹不方便。

    世瑶摇摇头,“不为这个,我担心公主会受到惊吓。”

    三公主虽然是道观里长大的,但是终究是皇帝的女儿,外面市井之地,有些事情还真不好说。“娘子若要出去,把公主交给住持师太她们带一天,想来也没什么关系吧?”云纤在这姚华宫里都要憋闷死了,知道世瑶有意出宫,可是为公主却拖了好几个月,忍不住要劝上几句。

    “三公主极好带的,有乳母跟团红就足够了,我担心的是太妃。”

    云纤笑道,“太妃大概早就忘了三公主了,娘子何必杞人忧天!”

    世瑶冷冷一笑,“太妃自然不会惦记公主,就连贵妃的模样,想来现在也记不清了。然而,就算是为了给我添点堵,太妃也会趁机把公主抢走的,果真如此,住持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太妃做事一向出人意料,世瑶说得也不是没有可能,云纤于是也就打消了出宫的念头,反而劝起世瑶来了,“娘子还是别出去了,听说皇帝病了,京中有些人心不稳,咱们且安心……”

    世瑶听道赵煦病了,急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我都不知道!”

    “就是这两天的事情,看娘子心烦就没有说。”

    “什么病,童贯来过没有?”世瑶又追问道。

    “童贯有几天没来了。不知道是什么病,只因为金明池的龙舟竞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