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母仪天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可不是有缘!入宫就是同一日,以后还要在这宫里长久的相处下去呢!”苗氏的眼中颇有几分深意,新贵入宫不过就是个开始,这以后的日子,可真是要多长就有多长!
“娘娘说笑了,臣女不过是进宫来服侍太皇太后的,用不了两年也就回家去了。宫中再好,却也不是臣女的长留之地。”
苗氏见世瑶说得认真,并非是谦逊或者玩笑,她虽不敢十分相信,但还是低眉言到,“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倒是本宫迂腐了。”
“娘娘是最心明眼亮的人,又岂是我这后辈能比得了的。”
“孟姑娘倒也不必如此客气,姑娘第一天到我这长乐殿来,我就觉出来姑娘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些日子看下来,益钦佩太皇太后眼光独到了。”
“娘娘谬赞,臣女愧不敢当。”
孟世瑶想要出宫的意图,扰乱了苗氏原本的计划。虽然她觉得世瑶的表情再认真不过,但是她就是不能相信,真的有人能够抛下皇宫里的荣华富贵!苗氏笑问道,“我那日派人送去的茶,姑娘可尝过了?”
苗氏不称本宫了,亲近之意世瑶可是心领神会,“是,不过就只尝了一次便不敢再试了。”
“宫里的日子,看上去花团锦簇,然而,这个中滋味,就只有宫里的人才最能体会。你这是才进来,往后就会习惯这个味道的。”
世瑶闻听此语,赶紧施礼言到,“娘娘的提点之恩,世瑶已经尽知。娘娘慈心,可否帮助世瑶一二。”
“我跟你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也还算投契。这深宫大内并不是顶好的去处,难为你小小年纪能看得通透。只不过,你是太皇太后相中的人,本宫就算是有心,恐怕也难说得上话!”
若是寻常小事儿,苗氏倒是确定高氏肯卖她一个情面。可是立后这事儿,关系的不仅仅是前朝**,恐怕还有高氏一族的百年兴衰,凭她是谁,也不可能影响高氏的决定。而她自己也有不少的希望要着落在这孟世瑶身上,怎么肯轻易的放她出宫去!
“娘娘若是说不上话,世间便再无能够相助世瑶之人了。”世瑶继续低头恳求,她知道苗氏对她有所图谋,也知道苗氏所图必定非同小可,事既未成,断不会轻易助她。今日之举,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
不过,就算是问路,也得问的像不是!
苗氏心知高氏放着高家多少孩子不选,偏偏看中了孟世瑶,一定有非她不可的原因,而她冷眼观察了这些日子,也觉得这孩子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可她偏偏无意于宫廷,这出戏可不是越来越有趣了?宫里难得有这个热闹,她如何肯轻易错过,苗氏想了又想,缓缓地劝道,“姑娘在太皇太后身边,又深得太皇太后的喜爱,找个合适的机会陈明情由也就是了,何必舍近求远呢!”
“太皇太后不过是召臣女入宫服侍,臣女如何敢胡乱揣测,也就是贵妃娘娘亲和,臣女才敢僭越一二。”
“你说得也不无道理。只不过很多意思,都是旨意背后的。你既不敢胡乱猜测,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就算是有心相助,也是无可奈何呀!”
世瑶坦言道,“如今虽然林氏入宫,但是后位未定,贵妃若有属意之人,世瑶愿意鼎力相助。世瑶虽人微言轻,但是日日在太皇太后身边,总有一两分助益。”
孟世瑶就是要把自己摆在应诏服侍太皇太后的位置上,跟皇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她可以亲近太皇太后,就是她在这宫廷里生存下去的最大资本。
后位!苗氏一族汲汲以求这么多年,却没有一个女子能够得尝此愿,而她把目光放在孟世瑶身上,也不过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弥补当年的憾事。她费劲心机才保住了英宗赵曙的储位和帝位,到头来竟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苗氏先祖追随太祖皇帝可谓是战功彪炳,然大宋朝立国之后重文轻武,百年之后,苗氏在朝堂上几乎就没了立足之地。这皇后的位置,对她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苗贵妃心里很清楚,时至今日,无论是太妃还是太后都与她无缘了,即便是她百年之后,也难以追封为皇后。但是知道归知道,让她的一生如此寂寞寥落,她总是不甘。
如果能让苗家的女孩儿为后,显然她的心愿就更容易达成,不仅是她,苗氏一族也算是无憾了。不过,她在宫中经历的事情,比世瑶听到的都要多,又怎会被一个小丫头三言两语就说动,虽然,她心里真的很是意动。“姑娘若是一心想离宫,不如相助林氏,她家世不俗,又占得先机。”
女子入宫为妃,有几个是自己情愿的,绝大多数,还不是在踩在刀尖上给家族搏前程!孟世瑶相信苗氏此前对她有意拉拢,必定是有所图谋,而她抛出来的条件,苗氏绝不可能不动心。而她更知道苗氏要称准了她的分量才能决定以后的事情。而她无意于**,本来就少了跟苗氏合作的资本,能让苗氏相助的,也不过就是太皇太后的亲近而已,目前,连信任都谈不上。想通此节,世瑶叹息说道,“只怕她先机占得太早!”
苗氏心下惊骇,她这小小的年纪看事情竟然能够如此的透彻,也难怪,大概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心想要离开这皇宫。“来日方长,姑娘不妨慢慢斟酌。”
世瑶早知道求助于苗氏不会那么容易,话能说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实属不易。天长日久,还可以慢慢图谋,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世瑶微笑言道,“多谢娘娘指点。”
世瑶与苗氏随意寒暄了几句就准备告辞出去,不过,还没她开口,焕春却走了进来,“娘娘,宁馨姑姑来了,说是有急事要请孟姑娘回去呢!”
世瑶与苗氏对视了一眼,显然都不知道是何缘故。
第二十三章 乳母风波(上)
女子一生,最大恨事莫过于痴心错付,若是没了这痴心,许多的恨,自可消了。////
世瑶听宁馨说完,强自压下心中的冷笑,皱着眉头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儿?”
“哎,奴婢听了也是心中惶急,还不知道陛下这次要生多大的气呢!”
“这可如何是好?”世瑶心里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面上始终都要做出个担心害怕的样儿来。而她眼前最大疑惑却是宁馨,这样的事情,宁馨为什么要跟她说?
皇帝被大臣上书指责,无论是现在还是前朝,都算不得什么,有时,甚至可以作为美谈而载入史册。然而,这一次刘安世所奏之事,却只能想尽办法压制下去,因为,它损害的不仅仅是皇帝一人的颜面,甚至于整个皇室。
女色,是男权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调剂。耽于女色,对于男人来说并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于文人骚客,甚至可以说是风流韵事。然而,对于皇帝,特别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年皇帝来说,这绝不是值得称道的品行。
宁馨陪着世瑶一边往回走,一边低低地说道,“这刘安世也是的,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要说也该是私底下的,总是要给皇上留几分颜面。现在闹得这么大,太皇太后就是想压都压不下来!”
世瑶前世就曾听过刘安世的大名,以铁骨铮铮、犯言直谏而闻名于朝堂,时称“殿上虎”!而他这一次进谏,却被赵煦结结实实的打上了后党的烙印,以后的官途,就可想而知了。然而世瑶现在可没功夫去同情他,她要马上弄清楚宁馨的意图才是。要知道,前世的时候,这件事情可是瞒得她滴水不漏,直到太皇太后去世以后爆“同文馆狱”、刘安世罢官才闹了出来,然而,当时的说法是,皇帝被刘安世和太皇太后联合陷害了。
赵煦是否宠幸了宫女世瑶并不知情,福宁宫是否有宫女怀了身孕她也不得而知,不过,赵煦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她的女儿福庆公主,这是朝野上下无不尽知的事情,自然也成了他无辜受害的有力证据。不过,这一生,她绝不会再让自己的女儿给赵煦挡灾了——虽然她并不觉得自己还会是公主的母亲,然而,这种下意识的排斥,让她不得不关注整件事情的进展。
“事关前朝,我也不便多言,还请姑姑去劝劝陛下,就算是有天大的事儿,也不能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陛下刚刚回了宫,姑娘跟我一起去吧。”
没有宁馨这句话,世瑶也是要想办法去劝谏高氏的,有她做了铺垫,当然是更顺畅自然。一直以来,世瑶对朝政、对宫廷隐秘,都保持着回避的态度,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也许正是这件事情,使赵煦和高氏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无法挽回。
世瑶无意去改善他们之间的祖孙关系,但是,心里却总是会为了高氏不值。
大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高氏不是第一个,擅权揽政的,她也不是最严重。然而,她却是唯一一位身故之后受群臣攻讦,被皇帝斥为“老奸擅国”而差点废除了封号的太后。然而,高氏当政期间,虽然架空了皇帝,但是,皇帝却从来都不用担心皇位的安危,即使他有一个年富力强的叔叔在一旁虎视眈眈。
世瑶一直都觉得,就冲这一点,赵煦都没有道理拼了命的抹黑自己的祖母。
前世的时候,世瑶时常会想,先祖仁宗皇帝弱冠之后,刘太后仍然执政,穿天子衮冕祭祀太庙,甚至有朝臣进献《武后临朝图》,所作所为,甚于高氏百倍。而仁宗并非刘氏亲生,刘氏尚且能保得身后的哀荣,高氏,何以落到这般田地!
世瑶心中思虑万千,一抬头,正看见宁馨凝视着自己,她故作犹豫地说道,“这样的事情,只怕我不便插话吧?”
宁馨不着痕迹的转回视线,心中却着实疑惑,林氏进宫她无动于衷,有宫女怀了龙裔她还是平静如水,到底是心机太深,还是有别的原因?永裕陵之行,太皇太后对她颇为满意,眼下,更是要将其视为腹心之人,可不要生出什么意外才好。“实不相瞒,正是陛下让奴婢来请姑娘的!”
“这?”
“姑娘这么聪明的人,陛下的心意又怎么会不明白?”
“世瑶惶恐!”
宁馨低声道,“姑娘已然进了宫,以后什么样的事情都会见着。如今有陛下带着姑娘,日后万事都不用愁。这可是陛下心疼姑娘了,皇太后入宫的时候,陛下也没有这般用心。”
“多谢姑姑。”
崇庆寿康殿内,宫女太监二三十人,此刻,却一丝声音也没有。太皇太后铁青着脸,就连康有禄都不敢说话。
世瑶重生以来,从未见过高氏如此震怒,这么一来,反而勾起了许多前世情肠。世瑶走上前去行了礼,低声道,“臣女孟世瑶给太皇太后请安。”
高氏这才看见世瑶进殿,脸色略微缓和了一点,“起来吧!”
“谢太皇太后。”
“到哀家身边坐下。”
“是。”
世瑶低垂着头,坐在了高氏身边绣墩上,她不知道高氏准备跟她说什么,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然而,等了半天高氏也没说话,看样子,是在等什么人。
果然,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有个内监低声来报,“陛下,皇太妃到了。”
高氏冷冷道,“请她进来。”
世瑶听了下意识的站了起来,却听高氏说道,“你只管坐着。”
皇帝那里出了事儿,皇太妃一顿痛骂是跑不了,自己跟着听着就已经够尴尬的了,还坐着听,岂不是等着将来皇帝掌权,把自己剥皮拆骨!
“陛下,太妃娘娘前来恐怕是有要紧的事情,请容臣女告退。”
“让你坐着就坐着。”
世瑶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看她们婆媳打擂,她实在不明白,太皇太后这是真心的为她着想?
朱氏一进殿就跪在了地上,似乎没有看见坐在太皇太后身边的世瑶,就连世瑶给她请安,都不曾理会。
“今儿一早刘安世上了奏章,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回陛下,臣妾久居深宫,不曾听闻。”
高氏冷笑道,“那好,康有禄,你去把刘安世的奏章取来,念给皇太妃听听。”
“不!”朱氏精致面孔上闪过一丝惊慌,刘安世的奏章言辞激烈,直指皇帝沉迷女色,告诫皇帝为君自重,此等大事,她怎么能不知道!那几个宫女都是她送给皇帝的,又如何能瞒得过太皇太后,此刻,她心中比谁都后悔,早知道能出这么大纰漏,打死她也不会给皇帝送什么宫女的呀!
“臣妾知罪!”
“皇帝这些年一直都是哀家教养,他有什么错也是哀家的错,却不知太妃娘娘错在何处啊?”
朱氏冷汗涔涔,也不敢狡辩别的,只是不停的说,“臣妾知罪!”
“你既知罪,我却是糊涂的,满朝文武也糊涂呢!朝臣都知道我派了二十多个年长的嬷嬷照顾皇帝,现在却传出了宫中寻找乳母,这样不体面的事情,太妃自己去跟朝臣解释吧!”
“陛下恕罪!”
世瑶第一次以这样的角度看着朱氏,从前都是相反的位置,不得不说,这样的感觉非常的舒服。眼下能乐就乐一会儿吧,至于以后,最多也就是一死而已。
是啊,最多就是一死而已,又不是没死过。世瑶想清楚了反到坦然,把从前畏畏尾的心态去了多半,乐呵呵的瞧着朱氏匍匐在地上,心里盘算怎么才能再添上一把火。
殿上正是沉寂的时候,康有禄悄悄禀道,“陛下,皇上来了。”
“他倒是心急。”高氏瞧了瞧朱氏,“你养了个好儿子。”
“臣妾有罪,求陛下不要责备皇上。”
高氏叹道,“去请皇上进来吧。”
赵煦来了之后,就是要面对这样不堪的场面,他的祖母和未来媳妇高高自上的坐着,他的亲娘可怜兮兮的在地上跪着,就连他这个皇帝,也不会有人给半个好脸。然而,这本来就是他们母子自己作的,世瑶并不觉得有什么过分。只不过,图这一时心里痛快没有任何意义,世瑶必须要把事情往自己有利的方向来引导。
她看着赵煦,微微的笑了起来。
第二十四章 乳母风波(下)
赵煦感觉到一丝异常,但是他根本就不敢抬头。 他现在终于知道害怕,德行有亏,太皇太后如果想要废他的话,不需要再找别的理由了。他甚至想到,太皇太后知道太妃给他送了几个伶俐的宫女时大雷霆,可是怒气过后却没把那几个宫女送走,他当时还以为高氏是顾及了他和太妃的颜面,却不料,那也是高氏故意为之,她等的就是今天。然而,现在后悔也是来不及了,就只能咬紧牙关,抵死不认。
“启奏陛下,刘安世捕风捉影、诽谤君上,其心可诛!”
“谏议大夫风闻言事,本就是职责之内。况且,有此等耿直谏官,本是朝廷幸事,陛下随哀家听政这么些年,莫非连忠直还是奸佞都无法分辨了?”
“是朕失言,然而乳母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请陛下明鉴。”高氏阴沉着脸,让赵煦更加害怕,他心里恨天怨地,但是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谁也不曾逼他跟那些个宫女上床。
世瑶观察了这半天,心中自然是明白,乳母一事绝不是空虚来风,至于为什么没有孩子出生,这原因可就多了去了。太皇太后在这中间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她虽然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高氏帮助赵煦把事件遮了过去,只不过,她没有得到感激,并且在身故之后还被反咬了一口。
高氏既然拉她入局,那她也必须有所表现,况且,这样的机会也正是她所需要的,要么成为高氏心腹,好好的斗一斗那母子俩,要么被逐出宫廷,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世瑶之前最恨刘氏,把赵煦那个始作俑者反而放到了后面,一方面是畏惧皇权,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前世那几分残情作祟!而今眼见这样的赵煦,才真的让她把一切都放下了。她起身跪倒在地,朗声言道,“启奏陛下,臣女回宫之时,略有风闻,大概是近日为了给遂宁郡王换嬷嬷,才引了朝中误会。”
遂宁郡王多大了,就算是要换几个嬷嬷,那用得也都是宫里的老人,何至于把寻找乳母的风声传到了宫外,不过就是欲盖弥彰罢了!可是,这个丑闻总得盖过去,世瑶如果没记错的话,高氏找的理由跟她差不多。她感觉的那母子俩惊诧的目光,心里不住的冷笑。
“竟然是这样。”高氏深深的看着世瑶,半天才转过头去,缓慢的说道,“既然是这样,太妃又何必过来请罪?”
朱氏哪里想到孟世瑶会帮她说话,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接口,还是赵煦反应的快,“回禀太皇太后,此事还涉及徐国长公主。公主乳母不够尽心,太妃不敢惊动陛下,为此却传出了谣言,太妃心中有愧,所以特来请罪。”
高氏半天都没有说话,在赵煦几乎绝望之时,她才缓缓说道,“既这么着,哀家明日会跟朝中解释清楚。太妃行事不够谨慎,从今日起,就呆在圣瑞宫思过吧。”
事情能这样解决,对于赵煦母子来说,已经是再好不过了,但是,世瑶还是在赵煦的眼中捕捉到了一闪而逝的愤恨。
世瑶前世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赵煦,只知道这人是自己命定的夫婿,今日再看,竟不仅仅是失望而已!
世瑶目送他们母子退出寿康殿,自己心中却是难以平静,
“你们才回宫两天,如何得知宫外的传言是因遂宁郡王而起呢!”
高氏话,世瑶再没有时间胡思乱想,眼下这一关,才是真正难过,“回禀太皇太后,臣女并不知道。”
“那你可知,之前所言,是为欺君!”
高氏的声音不算凌冽,但是,整个寿康殿上的人却无一不心惊胆战,世瑶虽然也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她相信高氏把她弄过来,绝不仅仅是看太妃和赵煦的笑话那样简单。
“臣女虽然言语欺君,为的却是忠君,陛下若要责罚,臣女绝无怨言。”
“哦?那你说说看,你是如何忠君的。”
“回禀陛下,刘安世所奏,未必捕风捉影,然而这件事情关乎皇家颜面,也只能设法遮掩。臣女公然欺君,不过是希望此事尽快过去,也不伤及陛下与皇上的祖孙情分。”
高氏叹道,“难为你看的透彻。”
“臣女一心只为太皇太后。”
“想必宁馨也告诉你了,今日之事,都是因为朱氏而起。你既然一心为了哀家,那么你告诉哀家,该如何处罚太妃?”
“臣女并不认为应该处罚太妃。”
世瑶实在是不理解,高氏的心原本应该是在朝堂之上,何至于对区区朱氏揪住不放,在这些芝麻小事上纠缠,除了伤害跟赵煦之间的感情,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而她却不知道,高氏向来要强,自以为对赵煦有大恩,又把一颗心都放在了他的身上,眼见着赵煦近亲生母而疏远自己,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怨恨!世瑶这一句话让高氏以为她的心还是偏向着朱氏,脸上不由得就冷了几分,她淡淡地问道,“为何?”
“还是为了陛下与皇上的情分。母子之情、祖孙之情,于皇上而言都难以割舍。太妃纵有千般不是,在皇上眼中也算不得不是,恰恰相反,太妃的一些行为在皇上的眼里反而是因为爱子情切。陛下若是处罚太妃,等同于处罚皇上,甚至在皇上的心里,比处罚了自己恐怕更要难受,所以臣女认为,此事不宜处罚太妃。”
世瑶说的,高氏心里又何尝不明白,然而,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却是另一回事儿。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仁宗皇帝为榜样教导皇帝,可是,皇帝却没有半分仁宗的气度!
过度的期望,有些时候也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
“那依你所见,这件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不,臣女认为应该妥善照顾有孕宫嫔。”世瑶说完,把头低了又低,她猜不透高氏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今天所说的一切,都没有最后这句话重要。
“你先退下吧!”
高氏的声音很平淡,世瑶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如何,总算是能有个了局了。
孟世瑶退出寿康殿,高氏却许久都没有说话,转眼看见宁馨还在殿上,凝眉问道,“你怎么还在殿上?”
“出了这样的事情,陛下必然心中不快,奴婢怎能放心离开?”
“你以后好好的跟着世瑶。”
“是。”
今日孟世瑶的表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宁馨是贴身服侍的人,却一点都没有现,眼下太皇太后虽然没有怪罪,可是她心里,总觉得不安,“陛下,奴婢办事不利,请陛下责罚。”
“责罚你做什么!”高氏淡淡地说道,“哀家以前总是觉得她缺了几分心计,现在看来,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
“奴婢也被孟姑娘蒙蔽了,以为她天真单纯。”
“要讲天性纯良,谁也比不过向氏,但是,有什么用呢?皇上跟我已经是离心离德,非得有这么一个皇后,哀家才能闭得上眼。”
“陛下!”
“世瑶很好,你无须顾虑。”
“可是陛下,若是真如孟姑娘所言,留下怀孕宫嫔,那些个说辞,不就成了掩耳盗铃了吗?”
“这宫里掩耳盗铃的事情难道还少吗?黄袍加身、烛光斧影,哪一样不是自欺欺人!我之前倒是顾念着皇帝的名声,想着把那个宫女处置了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我才觉,皇上,也是希望我这么做的。将来,他既可以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心里还要怨恨我这祖母罔顾他的骨肉血脉。”
“陛下,皇上心性纯孝,必不至如此。”
高氏叹道,“宁馨儿啊,你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看人还不如一个小丫头。皇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心里何尝不是早就明白,只不过是一直都不愿意承认罢了,世瑶只是逼我看清楚现实。留着这个孩子,就是他一生的把柄,虽然不是极严重的过失,但是,毕竟是抵赖不得。只是,我如今也不得不算计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了。”
高氏的无奈,宁馨最能明白,她现在却有些埋怨世瑶,干嘛非把这层窗纸挑拨。太皇太后为了朝堂之事已然是殚精竭虑,何必又让她为了儿孙之事伤怀!
“都是朱太妃挑唆,否则哪有今日之事!”
“这便是哀家的心不够狠了,明知道她是个什么东西,却始终都顾念着皇帝。世瑶却不同,不但对别人心狠,对自己也够狠,得了这么个宝贝,哀家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可是陛下,这孟姑娘心计这样深,留在宫里只怕是个祸害呀!”
高氏笑了起来,“她若是心计足够深,今天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其实,再怎么聪明,也不过就是个小孩子而已,在哀家的手里,翻不出什么浪来。你回去传哀家的旨意,让她从明天开始,服侍哀家到崇政殿议政。”
第二十五章 离弦之箭(上)
忍得太苦的人,总想恣意的活上一回。
前世今生,孟世瑶唯把这“忍”字看得通透,也唯有这“忍”字最是伤心伤神。而今,她终是决定不再忍耐,锋芒尽出,哪怕玉石俱焚!
成功成仁,太皇太后一念之间而已!
云纤惨白着脸,抖衣而立。让她害怕的不仅仅是世瑶在上殿的胡言乱语,更是她家姑娘此刻所散出来的死寂般沉重的气息。
姑娘,你心里到底有多少伤悲?
云纤不敢问,只能在一旁默默地陪着,她虽然害怕,却仍旧选择坚持。然而,世瑶眼下也没心思去安抚她,只是久久的凝视着上殿的方向。
这世上的事儿,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然而太皇太后的决定,想要扭转却是难逾登天。世瑶虽然跟宁馨想象的有些出入,但是宁馨也并不希望她一个女孩子家搅和到朝政里去,毕竟,离了这宫廷,也不是没有出路,“陛下,孟姑娘若是进了崇政殿,恐怕将来心就大了,皇上心里不喜欢不说,不是也违背陛下的初衷吗?”
高氏沉声道,“世瑶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哀家也不得不另做打算。她聪明机智,有些哀家看不到的地方能帮哀家看着,最主要的是,她的心不会偏着圣瑞宫。”
“虽然眼下看着不会,谁也不敢保证将来呀?孟姑娘入宫的日子不长,之前奴婢就让她骗了,以后若有二心,恐怕是养痈成患啊!”
“你大概是没有留意到,世瑶看朱氏的眼神,就像是看死人一样,冰凉冰凉的。虽然哀家不知道为了什么,不过,哀家可以确定,她就算是有二心,也绝不会转向朱氏。”
“可是陛下的身边留着这样的一个人,奴婢总觉得心惊。”
高氏善待世瑶,的确带着几分刻意,只不过,刻意的久了,也难免生出几分真心。若非如此,小小年纪就心机深沉的女子,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她逐出宫去,即使她是孟氏的女儿,是她的外孙女!
“所以才让你替哀家盯着她,只要她懂事听话,有点自己的算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是心太野了,哀家也容不得她。”
宁馨总不死心,还想尽力相劝,“陛下,孟姑娘的身份实在不适合随从听政啊!”
“哀家让她去的,谁还敢说什么别的不成?前有上官婉儿,哀家又何妨有个孟世瑶!”
宁馨心中一震,太皇太后以孟世瑶比上官婉儿,难道她也有称帝之心?眼下这情形就已然是如同一团乱麻一般,再搅进来一个孟世瑶,真是不知道将来该怎么收场,“陛下决定的事儿,自然是没人敢非议。可是孟姑娘若是熟悉政事,将来做了皇后,只怕对皇上不利!”
高氏的眼镜眯了眯,“谁说她一定要做皇后?”
宁馨记得很清楚,太皇太后刚刚才说过,要有世瑶这样的皇后她才能闭上眼,转眼之间,世瑶也不一定要做皇后了,再联想上官婉儿,她可是越来越担忧。这么多年,她一直以为自己了解太皇太后的底线,现在看来,却是不一定了!
只可惜高氏的想法世瑶并不知道,不然的话一定是要抚掌称庆的,不过,当她得知高氏另一层意思的时候,心里还是偷偷的松了口气。
世瑶并不是莽撞之人,只不过是把最好和最坏的结果都考虑到了,觉得无论是哪一种都比现在这样不温不火的要强得多,所以才敢在寿康殿上放胆直言。其实,她一点都不确定高氏会有怎样的反应,然而,这样的结果,很好。
甚至可以说,比她预想的都要好。
黯然出宫的结局她虽然可以接受,或许时间长了,就会忘记福庆的仇恨,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然而心里的到底会有多少不甘,她自己都无法估量。现在这样,真的很好,虽然她以后就要踩在刀尖上生活,但是,这是她自己的心愿。
两世为人,世瑶头一回要给自己做一次主!
“姑姑莫不是跟世瑶说笑吧?”世瑶假意问道。
“怎么会,这可是陛下的旨意。明天一早姑娘到寿康殿请了安,然后就得跟着陛下一起去崇政殿了。”
宁馨小心的观察着世瑶,但是,结果一如从前。世瑶似乎什么都不懂,就好像去崇政殿不过是给哪位贵主请安一般。然而,宁馨此时心中却明镜似的,这个孟姑娘,比谁都明白。
世瑶微微笑道,“即是这样,姑姑快帮我想想明天穿什么合适?”
宁馨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前几日新衣库把姑娘的夏衫送了过来,因为刚回宫诸事忙乱,还没来得及看拿给姑娘看,眼下气候正是适宜,不如叫丫头们拿来,姑娘好好挑一挑。”
前些日子内府送来了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