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子九-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九支着耳朵认真听,不出仕做官?这倒没啥,人各有志嘛!阿九自己也不是个喜欢做官的。讨厌女人靠近?这倒是个优点,直接从源头上杜绝了小妾姨娘等糟心事。
黄砚全都说完了,见九王爷仍是不语,他没辙了,只好朝他爹投去求救的眼神。
黄元奎只好顶上,“九王爷,犬子可还能入眼?我们是很有诚意求娶的,您若是答应,黄家绝不会亏待了桃夭姑娘。”他给出了保证。
阿九这才放下茶杯,眼神闪了闪,看向黄砚,道:“你那个厌女症本王倒是觉得没啥,只要你不排斥桃夭就行。可你说你不准备考功名出仕,那么以后你拿什么养家?”
黄砚就是一怔,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从小到大,他从来没为银钱的事操心过,吃出住行,包括读书的各项开支,已经出门会友的银子,他娘全都给他准备好,他只要伸伸手,想要什么奴才立刻递到他的手中。
阿九见状,道:“别告诉本王你以后还继续用你爹娘的银子,那样本王可不放心把桃夭嫁给你,民谚说的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桃夭自有本王给她备得嫁妆,可儿女你总得养吧?也让你爹娘帮你养?你爹娘总有不在的一天,你是嫡次子,早晚是要被分出去的,你连谋生能力都没有,很抱歉本王不能把桃夭嫁给你。”
黄砚急了,慌忙道:“九王爷,小子的画画得不错,小子可以售画。小子宁愿自己吃苦,也绝不会亏待了桃夭姑娘的。”
阿九面无表情,“是吗?你一幅画能买多少银子?你一大家公子居然一卖画为生,你还嫌弃别人科举出仕功利心重。很抱歉,本王的桃夭不仅要过得好,好得过得体面。本王再提醒你一句,桃夭如此绝色,你一白身能护得住她吗?”
黄砚如被雷击,他本就聪慧,不过是被保护地太好,对世间险恶认识不够。现在听阿九这么一提醒,他顿时大汗淋淋,他果然是太天真了呀!是呀,桃夭姑娘那般绝色,他无权无势,拿什么护住她?一想到她会被别人夺走,他的心就如刀绞一般的疼。
豆大的汗珠从黄砚脸上滚下,他声音嘶哑着,哀求地望向阿九,“还望九王爷教我。”
黄元奎心中不忍,却又隐含着期待,“九王爷有何要求,不妨直接告诉犬子。”他还是忍不住为儿子说了句话。
阿九轻咳一声,慢条斯理地道:“本王不管你做不做官,可你身上必须得有功名,本王也不要求你考个状元榜眼探花了,就进士吧。不是本王为难你,而是世情就是如此,你若白身,哪怕有天纵之才,别人也不会高看你一眼。再一个有一项体面的谋生手段,不想做官也可以去国子监教书,总之不能是卖字卖画,那才是有辱斯文呢。至于护着桃夭,哼,本王还没死呢,谁敢动本王的人试试!”
顿了一下阿九又道:“本王的要求不过分吧?”
黄砚大喜,连连道:“不过分,不过分。”九王爷这是答应了?
阿九话锋一转却又道:“你别高兴地太早,本王是没意见了,还得桃夭本人答应呢,她要是不答应,本王绝不会勉强她的。”
黄砚的一颗心大起大落,不过好意歹意他还是分得清的,忙答应,“是,是,九王爷说的是,小子一定会以诚心打动桃夭姑娘的。”
☆、第299章 犯蠢的太子
送走黄元奎父子阿九就把桃夭喊来了,一同来的还有桃花。阿九瞪她,“这是你桃夭姐姐的事情,你跟着掺和什么?去,去,去,算你的帐去,也不怕羞着你桃夭姐姐。”
桃花挽住桃夭的胳膊,站着没动,“我帮桃夭姐姐参谋参谋。”那神情又无辜又理直气壮。
桃夭也道:“桃花又不是外人,何况这也没什么可避讳人的。”
既然当事人都不介意,阿九还有什么好说的?他把黄砚的情况和黄家的意思说了一遍,当说到黄砚的厌女症时,他就看到桃花和桃夭的眼睛瞬间亮了,桃花抢着道:“这是个大优点,男子多薄情,这个厌女症倒是省心不少,桃夭姐姐,嫁了!”她捅了捅桃夭。
桃夭也十分意动,什么荣华富贵啦都是虚的,要是男人的心不在你这,他就是再位高权重又有何用?现在她正学着打理铺子,养个家绝对不成问题。
“王爷,我答应了。”桃夭点头,既然王爷和桃花都看好,那应该错不了。即便错了,还有王爷呢,王爷肯定不会不管她的。
“行,既然你答应了,那回头我把你的意思告知与黄家,让他们赶紧挑日子过来提亲。”阿九一拍手决定了。
桃夭有些羞涩,“王爷,也不用这么急吧。”
阿九笑道:“怎么不急?我看黄家那小子可着急了,不都说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吗?年前出嫁肯定来不及了,但至少得把亲事订下来,把礼给过了。还有你的嫁妆也该准备起来了,别的大家闺秀都是一出生家里就开始攒嫁妆,咱们虽不用那么讲究,但本王府上嫁出去的,也不能寒酸了坠了本王的威名。”
顿了顿阿九接着道:“黄家无论给多少聘礼,本王一文不留,全都给你陪嫁回去。你的嫁妆比照桃花,出了相府给她的那一部分,你和桃花是一样的。我不耐烦管这个,你和桃花自己弄去。”
桃夭动容,“王爷,不用,您不用给我那么多的嫁妆。”她在王爷身边不过两年多,哪里比得上桃花与王爷一起长大的情分?王爷待她这么好,哪怕不给她备嫁妆她也感激不尽了,她本是该死之人,能活着,还活得如此体面恣意,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阿九大手一挥,“瞎说,女人的嫁妆多少都不算多,嫁妆是女人的胆气,嫁妆丰厚腰板才挺得直,婆家才不敢轻视,入乡随俗,这规矩咱得遵守。何况我的家底你也是知道的,就是再嫁十个你也用不完。不给你们用难道放在库房里发霉?”阿九虽爱财,爱的是财富增加的过程,当然他也不是个吝啬的人。
就在所有人都痛骂宜城知府狼心狗肺辜负圣恩的时候,他的密折送到了昭明帝的案头,其间历经了千辛万苦。昭明帝看后,眼底闪过失望,半张脸隐在光影了,晦涩难明。
密折上他进行了自辩,言说自己沐浴圣恩,对朝廷对圣上一直忠心耿耿,绝没有投靠逆王之说。他恳请圣上派钦差前往宜城调查实情还他清白。最后还隐晦地点出他现在的处境,被太子殿下缴了官印控制了起来。当然他原话不是这样说的,还给太子的行为找了美好的借口,但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昭明帝的失望是对太子的,宜城知府是否是被冤枉的他并不放在心上,他失望的是太子既然都把宜城知府控制起来了,却仍能让他寻机送出密折,哪怕太子直接斩了宜城知府,昭明帝心中还欣慰些。
宜城知府,正四品朝廷命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却被解职关押,太子年轻不经事是不假,他不懂这其中的利弊,可平南候和吴国公懂呀,他俩肯定会劝阻。一公一候,其中一个还是太子的岳父,都没能拦住太子,可见太子是多么执拗而刚愎自用。
才能平庸也就罢了,还听不进臣子的劝谏,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昭明帝很失望!
昭明帝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的脸如大理石一样冷凝。许久,昭明帝才伸出手抓起那份密折,五指收紧,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才将密折递给福喜,“处理了。”他还是想再给太子一个机会。
“奴才遵旨!”福喜心里捏着一把汗,圣上的异常他全看在眼里,他不是不好奇密折上的内容,可他却低垂着眉眼,直接把密折投进火盆,看都没看上一眼。到了他这个位置早就深知有些好奇心是要不得的。
密折化为了灰烬,昭明帝紧皱的眉头却没有松开,自入冬以来就没一个好消息,昭明帝揉着眉心,十分疲惫。
昭明帝本想着毁了宜城知府的密折,替太子挽回些颜面,可很快他就被太子蠢哭了。继宜城知府之后,太子也上了奏折,弹劾宜城知府避战畏战,疑似与逆王勾结,并说为安定军心,他已经把宜城知府关押起来了。
群臣哗然,正四品的知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罪名尚未订下的时候,太子殿下说关押就把人关押了,这怎么得了?就是圣上也不能无故惩处臣子呀!
昭明帝脸色铁青,要是太子在场,他一定会把奏折扔他脸上。这个不省心的,亏他还想着替他描补。你要弹劾不知道走秘密通道吗?非明着上折,现在朝臣全都知道了,他就是有心护他也压不住众多的声音呀!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大多数臣子是站宜城知府这边的,毕竟同为臣子,今天是宜城知府,明天也许就是他们了。所以他们要求圣上彻查此事,尽快弄清楚事实真相,消除误会和不好的影响。
太子一派的官员,虽然心中对太子殿下的作为不大赞同,但面上还得声援,要求把宜城知府押解进京审查。但谁心里不明镜着?连充足的证据都没有就往京中押解,这是打谁的脸?这是屈打成招的节奏啊!宜城到京城也算是千里了,这一路能不能平安还两说,即便平安到了京城,进了诏狱,还有能清白出来的时候吗?尤其是弹劾宜城知府的人是当朝的太子殿下。
即便运气逆天能清白出狱,可在诏狱滚了一遭,铁打的筋骨也垮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太子犯蠢,最高的莫过于大皇子了,近来他胸脯挺得可高了,办差可认真了。阿九就得到消息说大皇子正在大范围囤积粮草。
兵部向来是大皇子的地盘,阿九虽在商部,看似和六部九卿的朝臣也没有深交,但他自有自己的消息渠道。阿九对大皇子此举颇为赞赏,毕竟战时粮草是永远不嫌多的。阿九觉得依大皇子的脑子还想不到这一点,看来他身边不乏明白人哪!
朝堂上的纷争和尔虞我诈阿九不大关心,他只管好商部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只要保证给朝廷挣来银子,那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不过他私底下和黄元奎说起太子的时候,颇为看不上,蠢,太蠢了!太子根本就没弄明白他父皇让他去宜城的真正目的,圣上是让他去白捡军功镀金的,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当个吉祥物,什么都不用过问,把一切交给平南候就行了,等朝廷大军赢了,功劳妥妥都是他的。
他倒好,不仅关押了宜城知府,还跟臣子争权。依平南候的敏锐和谨慎,能识破不了落霞山上匪寇的蹊跷吗?仍是大败,由此可见指挥权压根就不在平南候手里呀!
阿九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太子想要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没错。可是你选错了时机和领域。你说你堂堂太子,连自个的身份都认不清,满朝的武将,需要你太子领兵打仗吗?你再能征战能升职咋的?你这么能,把你老子往哪摆?
阿九并不看好太子,他这么蠢,身边的人也蠢,早晚会把太子的位子给蠢没了。
三皇子和四皇子也十分高兴,他俩巴不得太子多犯些蠢呢。三皇子还郑重跟他父皇提议把太子召回朝吧。
昭明帝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觉得太子留在宜城瞎指挥呢,其实他也觉得太子行事不妥,可太子毕竟是太子,即便有错也是由他这个帝王来发落。
于是昭明帝淡淡地看了三皇子一眼,“刑部的事都忙完了?”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三皇子心中一凛,忙恭恭敬敬回禀刑部的事务,昭明帝面无表情地听着,也没说什么就打发他出去了。
三皇子虽被他父皇警告了,但回到府里他的嘴角却挂着一抹淡笑,心情好的连三皇子妃都能感觉到,“殿下今儿心情很好,可是受了父皇的褒奖?”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道。
三皇子嘴角上翘,“下午遇到宋相,谈了一会,受益匪浅啊!”他说的是前一天的事。
宋清欢也笑了,温柔且与有荣焉的样子,“自回门那日妾身就没见过父亲了,殿下观父亲的容色精神可好?”
三皇子心中一动,看向宋清欢的目光柔和无比,“岳父气色很好,你可是想家了?相府离得又不远,明日我正好休沐,就陪你回相府吧。”他心中有事要请教宋相呢。
宋清欢满眼惊喜,“真的?殿下真的要陪妾身回娘家?”
“自然是真的了,就高兴成这样,小傻瓜!”三皇子的目光更加温柔,还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子。
“妾身多谢殿下。”宋清欢仰着小脸动情地看着三皇子,泪盈于睫,脸上却绽开着如花笑颜。
三皇子轻叹了一声,轻轻把宋清欢揽进怀里,“你我是夫妻,夫妻一体,你我之间哪里用得着谢?我的差事忙,也不能经常在府里陪你,你是我的正妃,是这府里正经的女主人,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相府离得也不远,你要是闷了可以回娘家陪岳母和姐妹们说说话。”
“妾身知道了,多谢殿下。”宋清欢把脸埋进三皇子怀里,贪婪地呼吸着醉人的龙涎香气。
这么温柔的三皇子是她的此生的良人,能和三皇子相知相守她一辈子都不后悔。宋清欢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三皇子虽不能日日陪伴着她,却给予了她足够的尊重和地位,而且三皇子府的后院十分干净,除了她这个皇子妃,就只有两个德妃娘娘赏赐下来的宫女,自她进门就没见三皇子进过那两个的门。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是她再能为三皇子诞下个嫡子就更加完美了。
宋清欢的手轻轻抚上自己的小腹,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题外话------
和和今天尽量更八千
☆、第300章 天灾
气温骤然下降,京城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第一天,人们还非常兴奋欣喜,在雪里奔跑欢呼着,“瑞雪兆丰年。”多少文人骚客相约着一起踏雪寻梅,在风雪里,在梅树下,吟诗作赋,那爽朗的笑声好似能驱散冬日的严寒。
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人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今年的雪是不是下得太大了?
等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焦灼了,五天五夜都没有停过,院子里的雪都过膝了,早晨起来雪把门都堵住了。这雪瞧着还没有停的势头,照这么下下去,这个冬天可怎么过呀?家境富裕的还好说,总有棉衣御寒,总有粮食填饱肚子。
苦的是那些贫苦的百姓,大雪来的突然,他们甚至都没来及修葺房屋储备过冬的粮食,肚中无食,身上无衣,不少老人和孩子都没有熬过漫长寒夜,直接就冻死了。房屋被雪压塌的也不在少数。
好在第六天的夜里大雪终于晴了。
第七天一早阿九推开门,顿时惊呆了,一眼望去全是白色的世界,跟童话世界一样。洒扫的粗使正在顶着寒风除雪。只不过一夜雪又落了厚厚的一层。
因为大雪早朝已经停了好几天了,今日放晴,阿九便想去宫中和商部瞧瞧。
出了王府大门,阿九这一路走得比唐僧取经还难,大街上到处都是没来及除去的厚厚积雪,因为寒冷,都冻住了,官府正组织人艰难清扫,半天才往前挪动一丁点。
阿九进了宫先去了昭德殿,圣上果然在这里。昭德殿里有地龙,一进殿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外头寒风凛冽,昭德殿内却温暖入春,阿九随手就把身上的狐裘解了下来。
“小九怎么来了?”昭明帝诧异地看着阿九。
阿九道:“大雪下了六七天,臣弟担心皇兄便过来看看您。”
昭明帝嘴角露出一抹淡笑,“皇兄好着呢,这么冷的天气你就不要出来乱跑了,若再受了寒气身子骨怎么承受得了?”御医说了,小九体内曾有寒毒,虽拔除了,但身子骨却较常人差上许多,也受不得寒。
阿九点头,“既然皇兄没事,那臣弟去瞧瞧母后。”
“小九等一下。”昭明帝忙喊住阿九,“现在外头情况怎么样?”
阿九转身,系狐裘带子的手顿住了,“不容乐观,光从睿亲王府到皇宫这一段路臣弟足足走了一个时辰,街道上的积雪这么厚,还都冻得跟铁疙瘩似的。”阿九用手比划了一下,“在路上臣弟听人议论,说是房屋塌了不少,还死了不少人。”
昭明帝的眉头就皱起来了,问阿九,“商部能拿出多少钱粮?”这又是天灾又是人祸的,今年是怎么了?昭明帝都不由怀疑是不是自己失德上天给予的警示。
阿九明白他皇兄的意思,“臣弟能给皇兄凑百万两银子出来,不过粮食估计会有些困难。”阿九也想为可怜的百姓做点什么。
昭明帝留意到小九用的是个凑字,心知小九这是尽最大力气了。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商部不过才设立两个月,朝廷一文钱的经费没拨,商部能有什么银子?现在小九说能拿出百万两银子,估计又是把自个家底掏出来了。
至于粮食,现在的粮价肯定飞涨,手捧银子都难买到粮食啊!看来得下旨抑制粮价了。
“你有心了。”昭明帝话语中透着欣慰,心道:若是满朝都是小九这样的臣子,他还愁什么?
“臣弟很乐意为皇兄分忧。”阿九灿然一笑,慢慢走了出去。
太后娘娘毕竟上了年纪,虽然慈恩宫里也有地龙,但太后娘娘仍是受了风寒,阿九到的时候她刚用过药睡下。阿九看过药方,又仔细询问了蓝月姑姑,确定太后娘娘风寒并不严重,这才松了一口气往回走。
从宫里出来阿九就去了商部,本以为商部不会有人的,没想到人还不少。阿九有些意外,秦忠义指了指暖暖的屋子提醒道:“九王爷,地龙。”
阿九一怔,随即明白了,哑然失笑,原来商部的人员是跑来蹭地龙的,这让阿九想起了现代人们到商场蹭暖气的行为,古今原来都是一样的啊!
“家里都还好吧?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出来,能解决的咱们肯定解决。”阿九看向他们亲切地道。
众人齐声道:“多谢王爷关心,别的都好,就是大雪来的突然,御寒的炭和粮食预备的都不大够,不过紧紧倒也能凑合。”
阿九点头,想了想道:“今年咱们商部才组建起来,部里银子也紧张,明年,等明年本王一定给诸位家里都铺上地龙,今年咱们就先每人五十斤细粮,一百斤木炭,凭着你商部的腰牌到东大街顾氏粮行领取。”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接下来商部会很忙碌,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班加点,阿九觉得还是提前把福利发下去的好。
阿九的话音一落,众人脸上满是惊喜,齐齐叫好。
五十斤细粮一百斤炭,放在平时不算什么,可是现在粮价炭价节节攀升,这五十斤细粮和一百斤炭不独是银子,还得有门路才能买到手呀!
商部的人欢天喜地,那热闹的气氛跟过年一样,这样离得近的兵部和吏部的官员十分诧异,纷纷打听商部这又出什么妖蛾子。待知道商部在分粮分炭,他们那个嫉妒呀,眼红呀,就甭提了!
哎,瞧瞧,瞧瞧,这日子没法过了,同样是七部之一,瞧瞧人家商部官衙是什么条件?地龙,除去不住人的库房,所有的房间都铺了地龙,人家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办公,而自己却置身冰窖,冻得连毛笔都捏不住,即便放上两个火盆也不起多少作用呀!
再瞧瞧人家九王爷这尚书当的,直接发粮发炭,他们也好想要呀!早知道当初商部缺人的时候他们就去了,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样寒冷的天气,无数的人却走上了街头,有官员和官差,有商户东家,更多的却是劳苦大众。
这是商部的又一工程——除雪。
商部的官员推着车子,车子上装着粮食和木炭,粮食分为很多种,多为粗粮,细粮只有少许。商部的官员吆喝着,“除雪了,除雪了,除雪换粮食木炭了。”
除雪就能换粮食和木炭?哪里找这么好的买卖去?于是百姓都纷纷拿着工具走出家门,干活可卖力了,纷纷夸赞商部好,商部的官员最懂老百姓的心。
“来了,来了,汤药来了。所有除雪的都来免费喝上一碗汤药啦,预防风寒的汤药啊!”一行人抬着四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大木桶走过来,他们的腰间商部的腰牌特别显眼。
大木桶一放到地上,浓浓的药味弥散开了,百姓顿时围了上来。商部的官员扯着嗓子维持秩序,“排队,一个一个喝,不着急,汤药管够。”
人心齐,泰山移!话是这么个话,可一上午过去了,成果仍然不大。阿九也过来看过了,真不怨百姓,实在是冻得太结实了,这般靠着人力何时才能把街道清理出来?
阿九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忽然他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火烧。把冻住的冰雪全都烧成水,这样不就好清理了吗?
说干就干,阿九派人买来油和酒,浇在缠好的火把上,点绕扔在雪地里,不一会冰雪就化成了一大滩水,百姓只需把水扫进阴沟里就行了。只用了一天就把京中所有的街道清理出来了。
商部大大扬了名,老百姓就没有不夸商部好的,觉得圣上真是明君,心里时刻想着他们。其他六部九卿的官员对商部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他们觉得其实商部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的。
------题外话------
到十点半就不审核了,和和今天没更成八千,明天继续!
☆、第301章 四皇子出风头
若说城内是阿九和商部的主场,那么城郊就是四皇子的主场了。大雪一停,四皇子就向昭明帝请命,领着工部的大小官吏修葺那些大雪压塌的房屋。
到了城郊,四皇子走了一个村子就深深被震撼了,整个村子上百户人家,房屋还完好的只有两三家,这两三家都是村子里村长和最有钱的人家,所以他们的房屋是高大明亮的瓦房,才没被大雪压塌。
村民穿着单薄的衣裳,嘴唇乌紫,被懂得瑟瑟发抖,四皇子还看到好多人家一家好几口缩在被压塌一半的茅草屋一角,抱在一起彼此取暖。被冻死的老人和孩童也比比皆是,活着的人的脸上都是麻木的表情,好似被抽去了生命力只剩躯壳。
百姓的日子太苦了!这还只是京郊便是这样的情形,那些京城之外的百姓日子岂不过得更苦?他们都是大燕朝的子民呀!身为大燕的皇子,四皇子第一次觉得他父皇太不容易了。
请旨之前四皇子还想着表现给他父皇看,给朝臣看,可是此刻他什么都不想了,只想着为这些可怜的百姓做点什么。
四皇子亲自坐镇,指挥着人帮百姓清理积雪修葺房屋,他把工部和府里的能动用的人手都动用了,还找他父皇借了五百禁军,还同时与户部联手赈灾。
受城内商部行为的启发,四皇子也命人点火融雪,也让人熬了稠稠的粥和浓浓的药,施舍给百姓,并让百姓跟着除雪修房子来换取粮食。
百姓受灾的范围很广,国库早就被平叛大军抽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余力来赈灾?还是阿九得知了四皇子的所为,在昭明帝跟前主动提及把商部筹集的赈灾款拨一半给他。昭明帝沉吟了一会,没有同意,只给了四皇子十万两银子。
昭明帝心里还有别的思量,他并没有打算把一百万两银子全用在赈灾上,他准备挪出一半,也就是五十万两送到宜城去,太子,哪怕是为了朝廷的面子他也得让太子风光大胜归来。
四皇子并没有嫌少,谢过恩又出了城。十万两银子听起来很多,可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是不够花的。他看着苦着脸来跟他支取银子的官员,沉吟了一会,道:“银子的事本殿下来想办法,明日你再过来。”
官员退下之后,四皇子的眉头皱得紧紧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银子,到哪里去弄银子。此刻他真恨自己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他和幕僚们商议了半宿才堪堪想出了办法。
第二日四皇子便回了成,把府里账上所有的银子全都提出来了,他本就是不受宠的皇子,生母又早逝,手里哪有多少银子?府里的银子都抽净也不过才六千两,杯水车薪啊!
四皇子又让属下持着他的名帖去城中各大商户那借银子借粮食。因为这段时间他赈灾的举措,在百姓中威信可高了,商户即便心中不愿也不敢不借呀!于是大半天便筹集到了不小一笔钱粮。
四皇子在灾区一直呆了大半个月,期间很少回府,他几乎走遍了受灾的每一个村落,亲自盯着下属官员,确保赈灾的钱粮发到百姓的手中,一旦发现有从中盘剥贪污的,立斩不赦。因为有四皇子亲自盯着,所以赈灾进行地很顺利,百姓看着修葺一新的房屋,摸着放下来的银子粮食和御寒的衣裳,简直是热泪盈眶。
天降大雪,房屋压塌,家里无米无粮,本来都已绝望了,觉得再无生路了。他们这些大人倒还罢了,死了就死了吧,可是孩子呢?还那么小,托生在自己家里一天好日子没过过啊!
可是天不绝人路,四皇子来了,带来了官兵,带来了钱粮,给他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望着远处站着的尊贵的四皇子,敬畏感激无比。
四皇子的所为哪里瞒得住昭明帝,所以当有朝臣弹劾四皇子以势相压夺民钱财时,昭明帝理也没理,反而从自己的私库拨了一万两银子给他,“你府上的银子都拿去赈灾了,让你媳妇喝西北风?”
四皇子感动地险些就热泪盈眶了,父皇还是关心他的,他饱含感情道:“父皇,儿臣。”他心情激荡,深吸一口气才又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父皇,这些日子儿臣看着忍饥挨冻的百姓心里十分沉痛,他们都是我大燕的子民啊!父皇,您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太不容易了!儿臣不往不懂事,以后不会了,儿臣一定会努力上进,为父皇多多分忧。”
这倒是四皇子的心里话,父子天性,他对昭明帝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心中虽然有野心,但他毕竟是大燕的皇子,他再想要皇位也不想到他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大燕朝,现在真正看到百姓的困苦他才明白他父王的无奈疲惫和责任。
昭明帝十分欣慰,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好,好,朕心甚慰。”看向四皇子的目光柔和极了,他也没想到他这个平日不大关注的儿子居然还有如此才干。
父慈子孝,其乐融融。朝臣纷纷赞扬四皇子,恭喜圣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拍马屁呗!可昭明帝高兴呀,多肉麻的话他都笑纳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却牙酸极了。
当初四皇子请旨赈灾的时候大皇子还笑话他呢,想立功想疯了吧!国库空虚地连老鼠都不愿意光顾,拿什么赈灾?他等着瞧四皇子的笑话呢。
当府里的幕僚给他回禀说四皇子亲自出城赶往受灾的村落,吃住都在那里,大皇子脸上的讽刺就更浓了,堂堂皇子之尊,却跑去和贱民打成一片,为了邀买人心到如此地步,果然是低贱宫人生的,就是上不得台面。
待五六日之后,四皇子的赈灾做的有声有色,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