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贵女-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怒火万丈。
这二房一家人,到底给钱串串说了什么,她竟然明白过来了?
第二天,汪晗去镇上办事,把杨柄娃狠狠骂了一顿,杨柄娃才知道这袋子大米是汪晗还给小舅子的稻米种子。他也知道汪晗,绝对不会做这种招人话柄的事情,也忍不住随了老婆,怀疑小舅子送的大米,的确是让隔壁的给偷了。这话杨柄娃和钱串串是不敢说出来的,但这俩哪有什么城府?平日里难免会漏了口风,老焦氏和焦氏听了,一个个气得倒仰,合着当她们是贼了?
第五十四章 新发现
杨家这房子,盖得时间可不短,钱串串和杨柄娃,平日去别人家帮忙,都是偷奸耍滑不出实力的,别人到了他家,自然也会消极怠工,再加上杨家给的饭食又不好,人们更是没心劲干活,本来不到二十天的房子,硬是盖了小一个月。
焦氏看着米面粮油,一袋一袋一罐一罐地从大门口提出去,只觉得眼前发黑,到了最后,竟然想拖延不给。
“嫂子,没面了。”钱串串板着脸,冷冷地问焦氏要。
“没了,没了关我什么事?”
“我家地里的粮食,可都进了你的库房了。”
“你胡说,我都给了你了。”
“去年的还没给清楚,别当人都是傻子,我那十二亩地,一年粗粮细粮,四五千斤呢,躺着也吃不完,再说了,还有姑娘田,你要是不给我,那我下一年,一家人就在你那边开伙了。”
钱串串要是真的厚起脸皮,天天带着一家人来她这边走亲戚,可怎么得了?焦氏咽了一口唾沫,气得浑身哆嗦,早知道她就不种这姑娘田了。
无奈,焦氏乖乖拿出了粮食。
钱串串走了,焦氏进了老焦氏的房子:“娘,有人在挑唆隔壁和咱们闹呢,串串怎么忽然会算账了?”
老焦氏正眯着眼半靠在美人榻上假寐,闻言抬起眼皮:“你觉得是谁?”
“二房。”
老焦氏想了想:“韦氏和先诚,还没这脑子。”
“娘,你别忘了钱文瑾,这小破孩子,人不大,鬼不小。”
“别忘了她也把串串气着了,隔壁夫妻俩不会听她的。”
“那又能是谁?”焦氏气得跺脚。
“腊月,串串和你是亲的,该给她还得给,不然,房子盖半截搁着?你不想让杨家人进来,这个时候就得舍得。”
“可是——”
“串串是个糊涂的,你和她亲近,她就听你的,越是和她生分,我们就越得按规矩来。”
“哦!”焦氏明白了,“娘,我越是这么对串串,二房那边就越轻松。”
“嗯!”老焦氏眼皮抬了抬,“别尽看眼皮下那一点点东西。”
“哦!那我去帮串串做饭去了。”
“去吧!”老焦氏肥胖的手臂摆了一下,翻了个身,换了个舒适的位置,继续躺着。焦氏一阵艳羡,什么时候她才能熬成婆呀,强咽下苦涩,扭头出去。
钱串串见这段时间大房吃的喝的都供了上了,心里暗暗感激文翰。
文翰和文瑾,见钱串串回去,果然不再过来胡闹,这才长出一口气。
钱串串和杨柄娃不是什么讲道理的人,之所以不来闹,汪晗的威胁多少还是起了作用,刚好王大山送了两只野兔,文瑾红烧了,送了一大碗给汪家。
汪晗不明所以,还当钱家是有意和他交好,还特地送了他采的一袋新鲜山笋还礼。
从下霜到上冻,没多久的时间,韦成岚带着韦家湾的人,起早贪黑,终于把核桃全背了出来。留在韦家湾的老人妇女,已经编出了好多藤礼盒,他们把核桃装进去,交给了王继善。
短短的两年时间,王继善就接触了做生意一来最多的变化,以前,他只知道把核桃、栗子等,装进粗糙的树枝编就的篓子里,运进省城,一斤山货,挣不了多少钱,夏天韦成岚拿着礼盒来找他,问能不能卖礼盒装的核桃,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把盒子送到了省城,没想到那边十分欢迎,还给出了礼盒的尺寸,里面装核桃的大小、斤两,现在,韦成岚给他的核桃,都是经过人工挑拣的,不仅个头大、匀称,表皮也看着干净漂亮,装进洁白的藤盒子里,看着都令人舒心。
礼盒山珍,比没有包装的,进城之后贵了一倍,那边返回的利润,当然也多了,王继善接到钱,喜滋滋地跑到文瑾家。
“小秀才,省里又来信啦,问你一个松花蛋五文行不行?那些外地人走了几个月了。”
“行啊。”
“唉,唉,没见过那么傻的,竟然运来一大船几千筐的鸭蛋。要不是他们搅和,咱这松花蛋价钱不会跌成这样啊。”
文瑾笑着安慰王继善:“没事,价钱低了,吃的人可多了呀,多卖些,一样挣钱的。”
“哦,对对,还是小秀才聪明。”
幸好这个时候天气不太冷,鸭子还没歇着,文瑾停止腌咸鸭蛋,收获的全都腌了了变蛋,她的鸭群,扩大了不止一倍,每天要收一百多个鸭蛋,到真的大寒天气到来,鸭子彻底歇下来,她又是二十多两银子的进项。
天寒地冻,正是山鼠皮子最致密保暖的时候,可惜现在要下套,就得翻过山梁了。王大山带着堂兄弟,每天都要忙碌一番。文瑾有时候,也跟着去,顺道采一些树上的干菇,弄回的山鼠皮,熟了给二伯母,让她给家人、还有韦舅舅他们做衣服。
这天,大山带着众人,来到以前没去过的山峰下套。
小心翼翼地走过山谷溪流上的厚冰,走在二道梁山下的细沙河岸。
“你怎么拿棍儿的?看头顶。”明山提醒到,他们眼前,是几株藤蔓类植物,跟葡萄架一般。
文瑾心中一喜,这个世界,她还没见过葡萄,有了这个东西,不仅可以卖鲜果,还能做葡萄干、酿葡萄酒。
文瑾在藤蔓上张望,希望还残留有果实,虽然她明明知道葡萄是西域传进来的,不是中原本土特产,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侥幸,毕竟她穿来的这个朝代,并不是历史课本上记录的。
“这又是馋了。”明山嘀咕着,却帮着寻找起来,文瑾在藤蔓末梢,看到一个核桃大的果子,已经干了,明山几步助跑,一纵身帮忙采了下来。为了防滑,每人的脚上,都套缠着草绳,他也不怕摔倒。
“哎呀,这是什么果子?不能吃的。”明山一边递给文瑾,一边到。
大山看了一眼:“能吃,生的时候硬硬的,可酸了,熟了还行。不过,一旦软了,很快就掉下来了。”
文瑾没说话,激动地双手都忍不住颤抖,她掰开半干的果子,看到绿色的果肉里,镶着芝麻粒儿一样的黑籽,更加确定,这就是猕猴桃。
她小心掐了一块果肉,放在嘴里,奇异的酸甜滋味,在舌尖上蔓延扩散,就是这个味儿。
“好吃不?”
“好吃啊。”
文瑾一边回答,一边继续寻找。大山、林山他们,都把文瑾当孩子,还当她喜爱这个滋味,便也帮忙查看,在这片河滩上,还有七八株猕猴桃,共找到十五个干果,文瑾让他们尝尝滋味,得到的却是一阵善意的有点嘲弄笑声:“你吃吧,你吃吧,全给你。”
“哼!等我培养出猕猴桃林,你们都跟着发财时,就不笑我了。”文瑾眼睛望天,摆出骄傲地神态,他们又是一阵笑。
虽然不是葡萄,但却一样可以做果酱、果干、酿酒等产业。虽然酿酒难度大一些,可它的鲜果,却比葡萄好运输和储存,这个产业链,也是可以做得很大的。
想一想,在没有大苹果,海棠果、青果占上风的北方城市里,南方运来的柑橘等贵得要命、数量稀少的情况下,忽然出现果肉酸甜多汁、价格适中的猕猴桃,该是多人令饕餮一族幸福的事情。
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文瑾都兴奋不已,回家时,连山鼠皮都不要了,非要都给了明山不可。回到家,文瑾把那几个猕猴桃干放在藤篮里,挂到屋梁上。
虽然明年可以挖猕猴桃根来育苗,但她还是想要试一试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天寒地冻,这个暂时没法进行,但还有别的事情,等着文瑾去忙。
韦成岚终于把手上的山货全部卖出,也没想到,只不过做了个包装,他们采摘的核桃,就比别人卖掉的,贵了三到七成,拿到钱的人家,都赶紧买成粮食储藏起来。韦成岚盘算了一下,加上藤编和采摘,再掺和些野菜,应该都能熬过明年春荒,这让他心下大定。
夏末秋初,他带入栽种的芦苇,几乎都活了,想到明年春天,这里一片葱绿,他的韦家湾,不再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觉得全身是劲儿,终于有了盼头了。
冬天里,很多人闲了下来,韦家湾却家家户户忙着编藤篮。
韦成岚把事情交代好,又让族里两位有威信的老者带领族人,自己赶着驴车,拉了一大筐淘汰下来的核桃,来到山窝村。三个月了,他只过来看过两眼,他牵挂妻子孩子,他们又何尝不思念自己呢?
别说是一家血浓于水的亲人,就是文瑾看到韦成岚,都感到特别亲切。
“舅母,你帮着舅舅收拾东西,我来做午饭,哈哈哈,今天,咱们家好好搓一顿。”
葛氏很喜欢文瑾,闻言笑道:“还怎么搓呀,我觉得咱家,天天都吃得跟过年似的。”
“嘿嘿,舅母你等着,好日子在后头呢。”文瑾去塘里捞了鱼,又杀了只鸭子,清洗了,顺便从史小峰那里拿了块嫩豆腐回家,再用温水清洗,切块,放葱、姜、盐、调料腌渍上。
第五十五章 和乐
她洗干净手,到后院菜窖里取出一个水萝卜。今年种了二十多亩的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冬瓜等冬储菜,大多数都运到了韦家湾,家里留的,菜窖里放不下,就用土掩埋,上面再盖上稻草,少数则腌成了咸菜和酸菜。
“你是不是做糖醋萝卜呀?”文翰大概看书看累了,站在上房门口伸懒腰。
“是啊,咱家人爱吃不是。”
文瑾说着话,手下忙不停,水萝卜清洗去皮,切成条,用盐腌渍,出水后倒掉,然后给锅里倒上水,烧开,加入适量的糖和白醋,最后加入自己酿制的辣椒酱,水凉了,把刚才的萝卜条放进去腌制。这是最简单的腌菜,等会儿萝卜脆脆的,又酸又甜,微带咸辣,特别的爽口。
最好是腌上一天,可菜腌制时间长了,亚硝酸盐过量,文瑾只好当时做,当时吃。至于酸菜鱼,那是她的大爱,为了口腹之欲,她就不管什么亚硝酸盐了。
听到文瑾在厨房叮叮当当的忙碌,一家人的脸上都是笑容,韦家三兄妹在爹爹身边腻够了,闻到香味,都忍不住站在了厨房门口,你一声哥哥,他一声哥哥地猛叫。
“今天我们吃豆花鱼,你们喜欢吗?”
“喜欢!”
“还有酸萝卜炖鸭,你们喜欢不喜欢?”
“喜欢!”
文瑾恶作剧地问:“狗屎你们喜欢不?”
“喜欢——啊,呸呸,不喜欢。”
“哈哈哈!”上房的文翰和韦氏,笑得前仰后合的,钱先诚起先还绷着脸,最后也破功了,咧嘴微笑起来。
亮晴撅起嘴:“文瑾哥哥变坏了。”嘴上这么说,可还是跟个尾巴一样,跟着文瑾跑。
“这孩子,也不知道像了谁,她爹可不苟言笑的,贺氏也没这么喜欢逗乐。”韦氏摇摇头,笑着说。
“娘,有弟弟在家,日子好过了。”文翰感慨。
“嗯!”韦氏手下依然不停地绣鞋面,来林氏又生了个儿子,这才刚出月子,春天那种单鞋,他们夫妇给改进了一下,里面加了鼠皮,变成中腰的棉靴,据说不仅卖到省城,京城都有,销路还不错,韦氏一年辛苦,挣了四两银子,她特别自豪。
其实还不如旺季一个月的鸭蛋钱多,可这是她一针一线辛苦得来,意义自然不同。
葛氏此刻,靠在男人宽厚的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一年的辛劳,数月的思念,这些苦都没白吃。
“开饭了。”文瑾清脆的声音响起来。
“开饭了——”“开饭了——”几个萝卜头跟在身后,鹦鹉学舌。
钱家上房的堂屋里,已经做了一张大餐桌,四边则是高背藤椅,三个孩子的椅子,还是特别加高的,葛氏帮着儿女洗了手,把亮曦抱到带保护圈的高椅子上坐下。
为了防止孩子胳膊短够不着,所有的都分成两份,虽然文瑾只做了四个菜,却摆了满满一桌子。
“我最爱吃哥哥做的红烧肉炖干豆角、干竹笋了。“亮晴小心翼翼地夹了一筷子笋干,放进碗里,这才抬头说话。
这也是韦成岚的最爱,可能是女儿肖父,亮晴的喜好和习惯,最随她爹。
文瑾不说话,正专心对付一块鱼肉,虽然自家养鱼,可以随便吃,她还是对此情有独钟,百吃不厌。大概是因为她的鱼,不是配方饲料喂养的,吃起来特别鲜美吧。
不仅是文瑾,饭桌上没人不喜欢吃鱼,米饭几乎没下去,两条接近四斤的鱼,却是被吃了干净,连里面的嫩豆腐、绿豆芽,都被捞着吃光了。
三个孩子吃饱了,早就坐不住,跑到一边玩去了,亮工还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把亮曦逗得咯咯笑。
吃过饭,葛氏让文瑾休息,她来收拾残局。看到韦成岚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文瑾也不和她挣。
她知道韦成岚来这里,可不是为了吃饭的。
“文瑾,我想借史大爷一用。”
“我这里没问题,你得给史大爷说一声。”
“好!”
“舅舅,你准备做豆腐呀?”
“嗯!”
“你们附近,没什么村落了。”整个河岸,因为过度种植,现在都面对着相同的问题,有些小村庄的人,都走光了。
“这个不要紧,我们多走些路。史家豆腐好,不愁卖,再说,韦家湾离山窝远,我们也不会抢了你们的生意。”
“舅舅想喂猪?”
“是的,我也想挖个塘养鸭子。”韦成岚给文瑾比划着说,现在冬天水小,他在河沿挖出水沟做渠,然后挖坑,等夏天水大的时候,坑里就会蓄水,四面栽种芦苇,把水留住。他估计到冬天,这水塘也应该不会干涸,若是如此,就能养鸭养鱼,村民好歹就有活命的本钱了。
“好,舅舅,我支持你!”文瑾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挖水塘的工程可不小呢。”
“没事,我们一冬天呢,年龄大的和妇孺编藤篮,年轻力壮的跟着我挖水塘。”
“那,舅舅,除了做豆腐,你们村里有人会漏粉条吗?买些土豆来加工,副产品也可以养猪。”
“嗯,你说得对,不图那个挣钱,只要能把猪养大,都是收入。”韦成岚赞许地点头,然后露出舒畅的笑容,“文瑾呀,你是怎么想出这些的?跟你说话,总是让人豁然开朗。”
“舅舅,我想吃粉条了呀。”想起喜欢的酸辣粉、麻辣粉,还有火锅粉带,文瑾禁不住口水横溢。
“呵呵,小吃货。”韦成岚打趣她。
“小吃货,小吃货!”亮曦跑了过来,学着她爹的口气,对文瑾做鬼脸。
文瑾假装不理她,等亮曦放下警惕,忽然伸手把她抓住,一边咯吱,一边问:“谁是小吃货?”
“咯咯咯……,我不了,不说哥哥了……”亮曦一边笑,一边连连求饶,小家伙一年时间,身上不再是芦柴棒,还软嫩嫩肉呼呼,捏起来特别舒服。文瑾上下其手,亮曦咯咯笑个不停,看到葛氏过来,她忽然挣脱,跑了过去:“娘!哥哥坏!”还回头得意地看了文瑾一眼,那顽皮样子,别提多可爱了。
第五十六章 卖鱼
韦成岚禁不住想起小女儿年初,瘦弱呆傻地样子来,忍不住捏紧拳头,想带族人致富的心思更重了。
“舅舅,你会割漆不?山上那么多漆树,却没人采收,多可惜?哦,对了,你们还可以栽些漆树,能防风固沙,将来也是个产业。”
“我不会割漆。”韦成岚略有些遗憾,随即,他下定决心道,“我这就打听,看谁会,我们可以学。”
文瑾觉得很难,她赶山,就没看到漆树上有采收的痕迹,估计这一片,很少有人从事这个行业,韦成岚也想到了,脸上显出遗憾的样子。
“我们可以问问王继善,他经常出门,是不是认识这方面的人,帮着请个师傅来。”
“好!”韦成岚忍不住想摸摸文瑾的头,“你就是聪明,这脑袋瓜儿,怎么长的?”
文瑾身子往后闪了一下,韦成岚的手边落了空。她是女孩,现在也十二了,不能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韦成岚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振兴韦家湾,不然,以他的精明,说不定会怀疑文瑾的不对劲。
韦成岚在山窝住了六天,帮着钱先诚把鸭粪猪粪运到田里,就返回了韦家湾。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文瑾的稻田,因为肥力足,比山窝村的其他人,平均亩产都高。去年,她的稻田植株稀,平均亩产不到五百,今年合理密植,每亩增产近百斤,平均产量都快六百了,山窝的人,没有不羡慕的。
文瑾这边的鸭粪和猪粪,自己用不完,还对外出售,那些活儿都是史小峰祖孙干的,钱也给了他们,史小峰已经十七岁,比当年认识的时候,长高了一头,力气也大多了,除了做豆腐,他有空还帮文瑾清理鸭棚猪圈,文瑾自然也要给他工钱,就是这些农家肥。
腊月里,卖了圈里的大肥猪,又把今年长成的公鸭子,留下十几只个头大、精神足的,其余也卖了,接着,文瑾又开始考虑卖鱼的事儿了。
去年,卖鱼的藤编礼盒,都是隔壁的魏大叔编的,今年鱼多了,葛氏可了不少,文瑾估计够用了。
明山没有再来找文瑾去卖炒肥肠,他和保山合伙了,只间或给山窝送过几次洗干净的,让文瑾做了给家人吃。
今年的鱼塘里,可比去年鱼多多了,这是自然繁殖的结果,十几亩水面,文瑾估计有上千条鱼,能卖的大鱼,起码有七八百条,大鱼塘里有多少,文瑾根本没法估计。林津镇不可能消化掉这么大的量,文瑾放出话去,雇人来卖。
第一个冲出来的,竟然是汪晗的老婆陈氏,文瑾真佩服这个快手女人。
腊月的女人活儿多,全家上下的被子、棉衣,全部得拆洗了,重新缝好,光这一项工作,让有些磨叽的女人都做不完,还不算得给全家做新衣,新鞋子,到了腊月二十三以后,还有厨房那一摊,蒸花馍、炸馓子、煮肉,然后切片做成蒸碗,剁馅包饺子,正月里要吃的白菜萝卜,全都洗干净,放进笸箩里盖好,这个劳动量也特别大,几乎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半夜半夜的不睡觉,尤其是家庭贫困,还讲究干净的主妇,要等孩子、男人睡了,把他们身上穿的棉衣拆开,里子外表洗干净,放在熏笼上烤干,然后再垫进棉絮缝好,第二天,家人还得穿身上呢。
“大婶,你也太厉害了,其她女人都忙得只恨爹娘没多生两只手,你倒好,没事干了。”文瑾和汪陈氏开玩笑。
“哎呀小秀才,大婶只是手快,那里及得上你这脑瓜子灵的?你说吧,怎么帮你卖鱼?”
“这样,红盒子六十文,蓝盒子五十文,绿盒子四十文,黄盒子三十文,你卖一盒,挣两文钱,随便怎么吆喝,我只有一个条件,不能在林津镇卖。”
“嘻嘻,行,小秀才,我孩儿他舅家,就在陈于镇,我去那儿卖。”
“好!腊月二十四卯时初,你来这里拉鱼。”
腊月二十三祭了灶,韦成岚来接妻子儿女回家,刚好帮文瑾捞鱼。水塘上面的冰,已经凿开了个大窟窿,文瑾提前把渔网放下去,这才洒一把鱼食,等这些吃货一拥而上争抢时起网,迅速起网,一下子就捞出足有二百斤来。
这些鱼在水里,劲儿好大,起网时,韦成岚、钱先诚、文翰,史小峰、邻居魏荣和,再加上刚好路过的汪晗,六个人差点都拖不动呢。
不过,一出水面,它们立刻就被冻僵了。文瑾根据大小,装了盒子,暂时放在空出的饲仓库里。
帮忙卖鱼的,除了汪陈氏带着小儿子一拨,汪家大儿子二儿子一拨,还有魏荣和与妻子,再加上文瑾和文翰,四百来斤鱼,应该没问题。
因为林津镇的人,去年已经见过这样的礼盒鱼,早就不觉得稀奇,打算买的,早早就动了手。去年,文瑾就故意在年前涨价,她哪怕卖不出去,也要给人早买沾光的印象,果然,两人一出现在街上,就有人问价,午饭刚过,一驴车就卖完了。
两人收拾了一下正准备回家,杨柄娃过来了,钱串串被老焦氏逼着,把家里的衣服都拆洗了,这一家人好歹看着干净了些。
“文翰,文瑾,到了镇上,怎不来家吃饭呢?”话说得倒是挺好听的,好吧,杨柄娃的智商,比钱串串高些。
“姑父,就不打扰了,你今年建房,家里肯定事儿多。”
“好了啦,都收拾好了。”杨柄娃很高兴地咧嘴笑着,老婆去山窝闹了一场,一文没得,却把钱家大房给套住了,老焦氏婆媳对这边好了很多,逼着他俩好好收拾了一番,现在,家里总算有了人样。
杨柄娃吃饭的时候,才听小儿子黑丑说,两个表哥在卖鱼,他这赶紧过来,希望能拣个底儿,弄条吃吃,谁想,人家的车里,干干净净。
文瑾知道这一关饶不过去,去年卖鱼,钱串串就拿走了五六条,大房那边,也送了四条,今年,她可不想这么便宜他们。
“姑父呀,今天一上市,就叫人抢光了,都没能给你留两条,不如你叫上黑蛋哥去我家塘里去捞吧。”文瑾假装热情。
杨柄娃立刻两眼冒光:“好啊,好啊!文瑾你等会儿。”
有了杨柄娃和杨黑蛋,再加上钱先诚、史小峰、史大爷、文瑾和文翰,几个人终于网出一兜鱼。
这鱼也有智商,才下了两回网,它们吃食就谨慎起来,这一网,最多一百二三十斤,文瑾只好又连着下了三网,才算捞够数量。
杨柄娃父子都懒,不过更馋,干了活,每人提着一条大鲶鱼,文瑾又给了一小篮子酸菜,仔细讲了怎么做酸菜鱼,他们便心满意足地咧着嘴回家了。
“姑父,明天下午你们再来,这两条鱼,就帮我捎给大伯家一条。”
钱先诚对文瑾的表现十分满意,回家还给韦氏夸赞:“孩子到底是长大了,懂事多了。”
这个社会,崇尚礼仪,重孝道,文瑾若是对大房一点水儿也不出,让人知道了不好听,再说,杨柄娃父子干了半下午活儿,工钱也值两条鱼了,文瑾也想过了,一味的防范也不是办法,和二伯父那样无私奉献,她又做不到,还不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呢,杨柄娃吃到了鱼,她也有人帮着拉网。
鲶鱼是吃鱼的,一年下来,就长得特别大,何况这是两年生的,足有六七斤,钱串串一见男人回来手上的胜利果实,立刻两眼冒金光,口水都快掉下来了:“哪里来的?我二弟给的?”
“是啊!”杨柄娃也忍不住直笑,提着鱼走进厨房。
“你不会做饭呀。”钱串串后面追过来,一脸惊奇。
“文瑾给我说怎么做了,诺,还给了一篮子酸菜。”
“还是二弟好,干一回活儿,就给这么大一条鱼,你哥,哼,咱干了一年的活儿,也没表示什么,他一家吃香喝辣,咱们喝西北风。”自从那回文翰送她,钱串串就认定大房不如二房好,虽然焦氏在后来的日子,假意示好,但假的如何能比过真的?
钱串串还是怕男人把好东西糟蹋了,挽起袖子准备下厨。
“你别,这鱼可不是随便炖一炖就能吃的,文瑾说,得先炸,不然有股子土腥味。”
“哦。”钱串串不认识鱼,站在厨房门口,杨柄娃根本不会做,好容易洗净,切块,沥去水分,裹了面粉准备炸,他自我感觉良好,刚得瑟了两下,一滴热油爆开,把胳膊烫了。“还是我来!”香味不仅吸引了钱串串,还把黑蛋和黑丑都引来了,两兄弟站在厨房门口,冻得一个劲吸溜鼻子,也不舍得走开,似乎多闻一会儿,肚子就饱了一般。杨柄娃的手,在冰水里浸了会儿,不疼了,又跑回厨房:“他娘,文瑾说了,这鱼有七八斤呢,今晚咱先吃一半,明天午时吃另一半,不要全做了。”
第五十七章 天天捞鱼
“好,好!”钱串串说着,把酸菜炒了,然后加水,开锅后,把炸鱼块放进去炖了炖,满院子都是香的。
焦氏只会把鱼炖一炖,当然做得快,钱文茜吃过饭来找钱串串,闻到味儿,忍不住问道:“姑姑你做了什么吃呀,这么香。”
“酸菜鱼!”黑丑抢着说,“就是把鱼和酸菜煮一块儿了。”
“那能好吃吗?我娘炖得是纯鱼。”钱文茜显摆道。
钱串串这两年,让大房打击得体无完肤,好容易有个出气的机会,赶紧便得瑟一把。她鹦鹉学舌地把文瑾的话说了一遍:“这是鲶鱼,有股子土腥味儿,直接煮,能好吃吗?你娘简直是糟蹋东西。”
“再糟蹋,也好过和酸菜煮一起。”
钱串串生气了,拉着钱文茜:“你尝尝,尝尝再说,肯定好过直接煮的。”
钱文茜其实挺想尝尝的,闻着香啊,她拿筷子先吃了口鱼肉,的确鲜美,果然没有腥味儿。
“这酸菜也特别好吃呢。”钱串串继续得瑟。
钱文茜也在汤里捞了一筷子酸菜,果然酸中有香,美味异常,她还想吃,但盆里,却没货了,只好悻悻地放下筷子。
大房的鱼,也只做了一半,焦氏听女儿说和酸菜一起煮,第二天便如法炮制,她既不知道把酸菜加了辣椒花椒一起炒,也没有把鱼炸了,结果可想而知,比前一天还不如。
“娘你怎么做的,姑姑家的可好吃了。”
“你姑能做出什么好的来?”焦氏不服气。
“就是好吃,不信你去尝。”
“呿,我才不吃你姑做的饭呢,邋遢的。”
杨柄娃享了口福,第二天巴巴地等文瑾卖完鱼,又跟着去拉网,然后挑了一条大鲤鱼,文瑾指点着他杀了洗净,帮着腌渍好。
“姑父,回家直接上盘蒸熟,鱼身上撒满辣椒面、葱姜蒜末,然后用热油泼遍,也很好吃。”
文瑾边说,还边比划着,见杨柄娃听懂了,这才作罢。
杨柄娃带着黑蛋,高高兴兴回家了。
文瑾看到钱先诚对那一条鱼看了又看,小声抱怨:“二伯,大伯是不是对咱有意见了?昨天让姑父带了鱼去,怎么连句话都没有?”
钱先诚似乎理解文瑾为何没有给大房,只给了杨家,他低下头没说话,闷闷地回到家。
韦氏正在做新衣,见男人脸色不好,关切地问:“出什么事儿了?”
“没!”
“没?你怎的跟谁欠了你钱似的。”
“文瑾刚才埋怨大房不懂礼。”
“孩子若是不对,你教她就是了。”
“唉,让我说什么好呢?大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