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人放下手掌,小脸红扑扑的,点点头,“姐姐香香的、甜甜的,林宝喜欢姐姐。”
软糯的小奶音传入耳中,叶溪真是心都要化了,又香了小人一口,“姐姐也喜欢林宝。”
拿出小衣服、小玩意,这都是给林宝的,还有给李氏和叶父的药材、布匹、珠钗首饰等等。
昨个见面时间仓促,今个可终于有机会好好说话。
林宝被叶溪抱了一会儿,小脑袋瓜很懂事,从她身上下来,“姐姐,我坐在凳子上就好,林宝胖胖,抱久了你会累的。”
倒不是他天生聪明的过分,而是以前听过叶父和李氏的教导,所以他很懂事,不会在大人的怀里待太久。
叶溪本想继续抱着他,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两年多了才见到弟弟一面,她疼爱还来不及,怎么会嫌累!
不过想了想,还是听他的话,把小人放在凳子上,给他拿来零食和玩意,让他自己玩去了。
小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如果大人很轻易的打破,那孩子们见样学样,慢慢的,就不会再遵守原有的习惯。
叶溪摸摸他的小脑袋,“林宝真棒,真懂事!”
叶父笑着开口,“男孩子,从小不能太娇惯。”
叶溪一笑,“爹,我小时候,记得你和娘整日抱着我不撒手,就怕我累着。”
“你是女孩子,要娇养,林宝是男孩子,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叶父说的一派正经,实际上却是,自己闺女圆润可爱,是他的小棉袄,一抱起来就舍不得撒手,香香软软的,谁不喜欢呢!
问了顾驰和叶溪在上京城的生活后,叶父接着道:“你们这次在家待多长时间?”
顾驰开口:“两个半月的假期,一来一回,路上的时间就要花上四十来天,在家估摸着可以有一个月。”
“一个月啊!” 叶父点点头,有些不舍,一个月也过得很快,到时候又要和女儿分离了。
顾驰挂着笑,接着开口,“爹娘,我们这次回来啊,除了回乡探亲,还要将你们俩还有林宝,一起接到上京城。”
叶父和李氏一愣,这个想法他们是有过,可如今有了儿子,哪能跟着女婿一起去上京城。自古以来,除了入赘的,又有几个娘家会和女婿住一起!
叶父缓缓开口,“你们在京城根基不牢固,睁开眼就是花钱的事情,我们去了徒添花销。在家里也挺好的,将你爹娘接去就好了,不用顾忌我们。”
他何尝不想和女儿离的近一些,即便不考虑面子问题,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总不能到时候让女婿养活自己一家人吧,吃穿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李氏也是一副不赞同的样子。
叶溪接着开口,“爹、娘,你们别担心,离京之前,圣上知道夫君要将你们接到京城,特意赏赐了房子,三进的大院子,特别宽敞。平时的吃穿也花不了太多的钱,再说了,爹爹喜欢做生意,可以将家里的铺子、地都租出去,在上京城做个小生意。”
叶父有些惊讶,“圣上给三郎赏赐房子?”
顾驰接过话,“和圣上谈话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圣上体恤,不仅是我,其他寒门进士也赏赐的有房子。我们只能暂时住一住,契约握在圣上的手中。不过如无其他情况,这房子也和自己的没差多少。”
只要不惹怒皇帝,文正帝富有天下,又怎么会和臣子计较这些东西,这房子他们可以安心住下。
叶溪又加了一把劲,“娘,我。日后要是有了孩子,肯定需要你们照顾的,你们就去吧。再说林宝,跟在夫君身边,给他启蒙,日后也好读书有成啊!”
李氏的脸色有些犹豫,功名什么的,这不是最重要的。最让她放不下心的,便是女儿,日后有了孩子,她当然想要在身边照顾。
李氏没将话说死,“我和你爹再考虑考虑,你们也看看亲家那边怎么说。”
回乡的日子也不得闲,接下来办席庆贺,又是来了许多人,还有人特意从府城赶来,只为沾一沾光,宴席十分热闹,当然他们也收了不少贺礼。
周家三个姐妹也来庆贺,周三姐如今彻底是放平心态,再不起什么攀比的心思,咋比啊,咋比都比不过。小妹就是命好,天生的。
然后顾驰又去拜见了云阳镇求知书院的王夫子和张院长。
因着出了顾驰这个状元,现在求知书院招生的门槛又提高了不少,张院长笑的那是合不拢嘴。
自然也和以前的小伙伴,郭策、王石、杜齐几人聚了一聚,他们三个上一科没有考中举人,等着今年八月份再考一次。
郭策三人看着顾驰,感慨颇深,“当初咱们一起读书,一起考童生、秀才,如今你已是状元,我们却止步于秀才,真是惭愧。”
顾驰给他们倒满茶水,“一时的失意不算什么,今科必定会有好成绩的,到时候咱们京城见。”
虽几年不见,但幼时的情意非比寻常,除却一开始的拘谨,大家不多时,就打开了话匣子,顾驰也给他们传授了一些经验。
出了茶楼的那一刹那,顾驰回想起一路走来的经历,沿途路上遇见了无数人,有人已经掉队,有人还在努力的追赶,这条路没有终点,每个人还要继续走下去。
后面又去参加了李晟举办的宴席之后,顾驰不再出去,开始待在家里尽力辅导顾大宝和两位兄长,他们八月份也要参加院试,只看这次能不能考上秀才。
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顾驰提出来,“爹,过几天县衙里会来人修建进士碑,你说建在哪里合适?”
顾父思忖着,敲了敲桌子,“我看建在村头正好,进士立碑也是一项荣耀,这不仅是咱们家的光荣,也是整个村子的荣耀。”
顾驰点点头,“就按爹说的办,还有一件事,我想给咱们修建个宗祠,咱们家一直没有家谱,不如,就从爹您这一代开始建宗立祠。”
顾父手抖了抖,自他来到月水村,几乎和父辈那一代断绝关系,没有什么亲戚,作为一个外来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直不起身。
宗族壮大的人家,出去走路腰杆子都比旁人挺得直。
如今他们家也要建宗祠,还是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日后过了几百年,他可就是开宗的老祖宗。
顾父平稳着激动的心情,“行,就按三郎说的办,日后咱们顾家,是越来越好了!”
顾驰又开了口,“爹,娘,我在家待不了太久,我想着将你们接去上京城,和岳父岳母一起。”
说实话,能去天子脚下看看,顾父和顾母也是很期盼的。
“可是花销要不少吧?” 顾母开了口。
“圣上赐予一套三进的院子,省了租房子的钱,到时候还有月俸和禄米,加上手头积攒的银子,没有太大问题。”
顾母盘算着自己手头的银子,这几年地里粮食卖了不少钱,加上前几天的贺礼,算下来手头有二百多两银子,和儿子一起去上京城还不用掏路费,朝廷都包了,算来算去,去看一看也是可以的。
顾母想了一会儿,“我和你爹没去过大地方,沾了三郎你的光,如今也去天子脚下瞅一瞅。”
老伴都这么说了,顾父也点头同意,“我想着三年后,考一次乡试试一试,和三郎在一起,也好给我补补习。”
顾母又看着其他两个儿子,“大郎、二郎,你们怎么想的,是想去京城看一看,还是留在家里?”
他们兄弟俩一时未吭声,上京城是全大周朝最繁华的地方,他们自然向往。
可三弟本就负担重,他们拖家带口的跟着去,再亲的兄弟,时间久了,也会因此生分。
再说了,上京城物价高的离谱,与其几个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还不如月水村青砖泥瓦住的舒服!
顾大郎是兄长,他开了口:“上京城我们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去了那里也只能整日游手好闲,我觉得在家种种地、读读书,这种悠闲小日子已经很满足了。还有就是,大宝读书,也要有人陪着,我们就不跟去了。等大宝日后有能耐,带着我们去京城找你们去。”
顾二郎紧随其后,也是这样一套说辞,“家里的孩子马上就要启蒙,如果去到京城,到时候还要回乡参加科考,太麻烦了,我们兄弟俩在家,守好咱们的房子和家产,你们就安安心心的在外做官。”
“大哥、二哥”,顾驰以茶代酒,神色有些感动,“其他的话不多说,你们也明白,有你们两位兄长,是我的福气。”
多少亲兄弟,不能同患难,也不能同富贵。
可是自己的两位兄长,小时候生了重病,花了多少药钱,他们也没有一丝怨言,努力的打短工攒钱给他看病。后来读书,也是顾大郎、二郎每天驾着牛车将他送去书院。
在外求学多年,也正是因有两位兄长在家照顾父母,免除了他后顾之忧。
到了如今,顾驰太过出息,掩盖了他们两个的光芒,可他们更没有一丝不满,衷心的为他自豪。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顾大郎、顾二郎,也就不会有顾驰今日的境况。
顾家兄长俩,一饮而尽,笑的开怀,“咱们是亲兄弟,这都是哥哥们应该做的。有你这个弟弟,也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
吴氏、苗氏起初有些不乐意,她们也想去大地方见见世面,不过后来听了自家男人这么一说,说的也有道理,孩子的学业更重要,便没吭声。
顾大宝语气坚定,对着顾驰说道:“小叔,你就等着我去京城找你们吧!”
自他入学起,所有的学子都羡慕他有一个优秀的小叔,他自己也很崇拜顾驰,他也要像小叔一样,出人头地。
顾驰满意的点头,“好,小叔在京城等着你。”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顾家人,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其他四个小萝卜头也嚷嚷着,“小叔,我们也要去京城找你。”
顾驰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小叔记住你们的话了,到时间咱们上京城见。”
看着斗志昂扬的孩子们,顾驰有一种预感,他不是顾家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若干年后,他们顾家,肯定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后辈。
话音落下,顾大郎皱着眉头想了想,方才开口:“爹、娘,我觉得,在你们离开京城前,咱们分家吧!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三弟越过越好,不分家就是我们占便宜。咱们分家后,也还是一家人。”
分家这种事,由他提出最合适,他知道三弟不介意,但也不能因此,就随便的占三弟的便宜。
吴氏有些不愿意,不停的对顾大郎使眼色,怎么又扯上分家了,三郎才刚考中状元,她还没过多久好日子呢!
顾父顾母在思考着什么,没有开口说话,场面安静下来。
第86章 顾驰吃醋
顾父、顾母一时没吭声,顾驰朗润的声音响起; “大哥; 咱们都是一家人; 没有什么沾光不沾光的。若是你发达了; 会抛下我两个弟弟不管不顾吗?肯定不会的。咱们是一个家; 互相扶持,我在外求学多年; 还要多亏家中有你们两位兄长代我尽孝。”
叶溪接过话,“是啊; 我们知道几位哥嫂的为人。以前是你们付出,现在夫君有能耐了,自然要让家里人好过一些。”
方才思忖的顾父,眉头舒展; 敲了敲桌子; “树大分杈、业大分家; 你们是亲兄弟不讲究,可是下面还有孩子、孙子,也到了分家的时候。”
他看了一圈,缓缓开口:“以前三郎还没成亲,如今你们兄弟几个都已成家立业。也要过好自己的小家生活。分家了还是一家人; 不会因此而生分。”
一家之主发话了,其他人自是没有什么异议,吴氏、苗氏两个儿媳也不好说出反对的话,只祈盼着分家产的时候; 自家不要吃亏。
“咱们家人少,大部分家业还是三郎中举后置办的,其中土地是大头。” 顾父道。
顾驰插了一嘴,“爹、娘,如今我做了官,怎么样也都饿不着,家里的东西,分给哥嫂就好。”
顾大郎不同意,“在外的日子不好过,家里的东西,一定要给三弟分一份,平日我们帮你种地,等你日后致仕,若是回到村子里,也好有个落脚地。”
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有后路心中才不慌,月水村就是三弟的后路。这也是顾大郎没跟着一起进京的原因之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顾父点点头,面上露出一丝笑意,他虽没多大本事,可生出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懂事。
三个儿子没操外心,互相为对方着想,兄弟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你们都别推辞,就按大郎的话办。” 顾父道:“咱们家这几年断断续续买了不少地。良田五十六亩,还有八亩沙地,这些一分四份,你们兄弟三个各一份,剩余一份你们娘和我养老用。但我和三郎的这一份,也顾不上,还由你们兄弟俩一人一份,帮忙着种地,收成也都是你们的。”
话音落下,顾母接着开口,“家里的银子一直都是我保管,自三郎成亲后,大郎、二郎挣得钱每月拿两成交给公中。如今,我再给你们兄弟俩每人四十两银子。家里的菜地你们平分,养的家畜、耕地的两头牛、还有粮食、农具等,都由大郎、二郎平分。”
这几年两个儿子挣的钱没交公中多少,他们各自手里握着有银子呢,如今加上四十两银子,还有各自的三十二亩地,光每年的产出就大几十两,在村子里也算是个小地主了。
吴氏琢磨了一下,眼下这样分家,看着公正,其实还是他们当哥嫂的沾了光。
这几年手里陆续攒了一些银子,加上这么多的地,自家的两个儿子都还小,距离科考还有好几年,这么一来,供他们读书绰绰有余。
一想到以后几十亩地的产出都归到自己手里,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以后都是自家的,吴氏突然感觉,分家还挺不错的。
看着一圈人没异议,顾父又开口:“剩下的就是房子,几十年的老房子了,也没什么好分的,正屋还是你娘和我的,左右厢房是你们兄弟俩的,三郎成亲时建的新房,是他自己出的钱,自然是三郎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他们两老的养老问题,顾母语气轻松,“你爹和我。操劳了一辈子,也是时候去享享福、见见大世面,我们跟着三郎过日子,等日后老了,有能力的,你们就多孝敬一些;没能力的,也不强求。你们都是爹和娘的好儿子、好儿媳。”
养老这种事,全靠儿女的意愿,顾母虽没有明确指出儿子们要孝敬多少,但她相信,以后儿子们绝对不会不给他们养老的。
房子、银子还有地都分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锅碗瓢盆,不值多少银子。
吴氏、苗氏自是满意不已,顾驰和叶溪也没什么意见,顾家分家很平和,没有像有些人家一样,兄弟几个为了家产,闹得头破血流。
顾驰看着其他人,“虽是分家了,但咱们还是一家人,大哥、二哥若是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这个做弟弟的,侄子、侄女们,如若感觉学业有不懂的地方,或是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写信给我。”
顾大郎、顾二郎点头应好,分家并不会隔断兄弟情谊,他们可是一辈子的兄弟。
顾父特意请来董里正作为见证人,写了分家协议,各自签了名、按了手印,一切结束,顾家彻底分家。
最近顾家又有喜事,家里的大丫和二丫年纪不小了,自顾驰考中状元之后,不少人上门提亲,精挑细选,最后和宛阳府的人家定了亲。
大丫定亲的人家,家里在府城有两三个商铺,兄弟两个,上面姐姐好几个,与大丫定亲的那一个,是小儿子,也在读书,如今已是童生。
二丫定亲的人家,也是府城有头有脸的人家,男方父兄分别是举人、秀才出身,是府学的夫子,也算是书香世家。
家里小一辈的亲事都还挺不错,若是放在以前,能嫁给镇上的人家,都算是攀高枝,如今随着顾驰地位的提升,水涨船高,他们顾家才是“高枝”。
给家里几个人补习之后,顾驰回到房间。
刚走到门口,就能听到奶声奶气的说话声。
“姐姐,你身上好香,和娘亲不一样的味道。” 林宝使劲的贴着叶溪,埋在她的怀中。
叶溪实在是太喜欢自己弟弟,就把他带到顾家住了一段日子。
别看林宝才两岁多,吃饭会自己拿着小木勺,一口一口填进嘴里;嘴边有米粒也会自己擦一擦;拉粑粑也会自己脱。裤子,不哭也不闹,特别好领,根本不用叶溪操什么心。
看着怀中白嫩嫩的小人,叶溪越看越喜欢,吧唧一口亲上去,“林宝身上也是香香的,有股奶香味。”
“娘说喝牛乳对身体好,林宝每天都要喝一碗牛乳。” 小人揪着叶溪的手指,肥嘟嘟的小脸儿,樱桃般红润润的小唇一张一合,对叶溪说着话。
林宝说话特别利索,像个小大人一样,记性也挺好的,发生了什么事,小嘴吧嗒吧嗒复述一遍,虽不能说的很清楚,但大致还是能让人听懂。
一大一小两个人,躺在床上,时不时的说几句话,即便有时驴头不对马嘴,听不懂林宝的话,也没有丝毫影响。
林宝眨了眨眼睛,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揪着叶溪的一根手指头,慢慢闭上眼,白嫩嫩的肚皮一起一伏,睡的格外香甜。
叶溪轻轻亲了一下小人的眉心,在他肚皮上搭了块布,即便是夏日,也省得夜晚肚子着凉。
顾驰看到这幅场景,心里突然有些吃味。
自回到家里,家中的孩子们都喜欢叶溪,不仅林宝缠着和她睡觉,二宝、三宝他们也闹着要和她一起睡。
这几个熊孩子,仗着自己还是小孩子,小手揪着叶溪的手指、吧唧一口的,叶溪的心思也都一股脑扑到几个孩子身上,好久没和顾驰单独相处。
顾驰将林宝往里挪了挪,他躺在叶溪的一侧,语气轻轻的,“你个小没良心的,是不是都快忘记你夫君了?”
叶溪吃吃的轻笑,杏眸骨碌碌转来转去,故意拉长了调子,“哦,我知道了,夫君你这是吃醋了!”
顾驰靠在床头,将她揽在怀中,垂着头凑到她的耳边,“夫君是吃醋了,你要怎么补偿我?”
温热的语气喷洒在叶溪的脖间,一股好闻的清香萦绕鼻尖,估摸着和小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太久,其中还掺杂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
顾驰的眸子染上一层墨色,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刚要有所动作,一旁的林宝身子动了动,嘤咛几声,小嘴吧唧了几下,好似梦见什么好吃的东西,翻个身子,复又沉沉入睡。
顾驰身子一僵,有些遗憾的叹口气,停止手下的动作,湿热的唇在叶溪浓长的睫毛处,浅浅啄了一下。
有个小孩子就是麻烦。
叶溪眼底闪过狡黠的光,轻轻笑出声,葱白的玉指刮了刮顾驰的脸颊,“羞羞了吧!”
正屋这边,顾母有些睡不着觉,自己儿子成亲也有两年多时间了,怎么没有好消息传出来呢?
她对顾父说了心里的担忧,“儿子小时候是不是伤了身子,你说要不要给他找个大夫看一看?”
顾父倒是不担心,“前两年三郎忙于学业,顾不上要儿子,中状元后又来回在路上奔波,回家了也不得闲,现在没孩子才是好事!不然儿媳怎么办,留在家里生孩子吗?大夏天的赶路,可不是好受的。你就别担心了!”
听老伴这么一说,顾母觉得有道理,但提前补补身子总是没错,现在不要孩子,可以把身子补好,等到了上京城,就可以直接要孩子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顾驰每天都要被逼着喝一碗补汤,可惜还有林宝这个小人,晚上又不能吃小桃子精,他只得冲了好几次凉水澡。
叶溪看着他这幅样子,有些好笑,夫君这个大坏蛋,让他总是欺负自己,如今也尝到滋味了吧!
又过了几天,进士碑和顾家的宗祠都修建完毕,顾家人开宗立祠,所有人的名字入家谱。
虽现在家谱上的人还很少,不过没关系,他们顾家会越来越好的,期待着日后有一天,顾家源远流长、各有所成。
一个月的日子一晃而逝,马上就到了启程回京的日子。
叶家这边,顾驰和叶溪又去劝说了几次,林宝也不愿离开姐姐,叶父和李氏更是不愿,他们最后决定,跟着女儿、女婿去上京城看一看。
叶父将铺子转租出去,他这两个铺子位置好,不少人急着要,两个铺子每年租金也有二三十两,家里的几亩地也租了出去,直接将粮食换成租金,每年又有几两银子入账。
加上他这几年积攒的银子,手里也有二三百两银子,在上京城也能过的下去。
“咱们跟着女儿去看一看,我考虑着在那边继续做个小生意,要是生意能坐下去,自然很好;若是不行,那咱们待一段时间还回来,反正家里有铺子、有地的,也饿不死。” 叶父对李氏说道。
他们在村里待了一辈子,对天子脚下的上京城,也很是向往。
要不是女儿在京城,叶父和李氏一辈子也不会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他们老了,更想要的是安稳的生活,可也想跟着女儿一起,看着她到底过的怎么样!
顾家这边,顾母整理好行李,该带的东西都带上,之前给了顾大郎、顾二郎各四十两银子,现在她手里还剩下二百两银子,这些都是打算补贴给三儿子的,要是日后三郎有了孩子,那可需要不少花销!
月水村这边,村民听说了顾父、顾母、还有叶父和李氏要上京的消息,也挺激动的。
“乖乖,皇帝赐的房子,厉害了!顾老头,你可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也不知道皇帝赏赐的房子住着什么感觉!记得写信回来,跟我们说说情况。” 李老头上门道。
另一个接过话,“以后你就是京城的人啦,可不能忘记咱们村里的人。”
顾父笑呵呵,“无论去到哪儿,根里都是月水村的人,要是咱们村哪个孩子出息了,也上京城找我们去。不光我写信,你们也要时不时的给我们通信。”
大家一个村住了几十年,虽平日偶尔有口舌之争,但相处久了,感情也比一般人要深厚的多。
种地时大伙互相乐呵,在树下乘凉时说说闲话,谁家有了好东西,给交好的几家送过去,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几十年的相处,早就深深刻在脑海当中,忘都忘不了。
村里的其他人,也来到顾家说些送别的话,再送一些自家的东西,礼轻情意重 。
拜别亲友、收拾行李,安排家里的事情,同时还要接待远道而来、慕名上门的访客,最后的一段时间紧迫,将所有的事情办完,终于到了上京的时候。
上京陪同的商队,是宛阳府知府大人给顾驰安排的,顾驰、叶溪、顾父顾母、叶父李氏,最后还有李晟和她的新婚妻子,加上林宝,一行九个人,光行李都塞满了几马车。
出发那日,双方的亲戚、还有村民,都来送别。
顾大郎、顾二郎也很是不舍,二宝、三宝几个小孩子拉着顾驰和叶溪的手,泪珠子不断往下滴,“小叔叔、小婶婶、爷爷、奶奶,还有林宝,等我们长大了,就去京城找你们去。”
顾驰忍着离别的感伤,“小叔会经常写信给你们的,你们在家也听话,好好读书,小叔期盼着,你们日后出人头地。”
这次一别,不知下次见面又是何时。等到了京城,再没有这么长的假期,回来一次也不容易,来回近两个月的路程,只能靠书信来往。
顾驰走到两位兄长旁边,“大哥、二哥,你们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有什么事情及时告诉我。”
顾大郎、顾二郎也忍不住红了眼,和爹娘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离开他们。
顾驰接着开口,“我给你们制定的复习计划,你们也要按时完成,马上就要八月份院试,这一次争取和大宝一起考过。”
顾二郎:。。。。。。这么悲伤的时刻,还要提这么令人悲伤的事情。
“三弟,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的。”顾家哥俩语气坚定。比不过自己老。子就算了,总不能连自己儿子也比不过。
叶溪也在和吴氏、苗氏道别,对待这两个妯娌,虽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叶溪也是挺不舍的。
两位嫂嫂虽有时有些小心思,不过无伤大雅,这都是正常的,相比与那些刻薄、难以相处的妯娌,顾家两个嫂子已经很不错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离别的时光匆匆,想要说的话总是说不尽。
启程的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众人深深看着自己的家人、熟悉的村民,还有月水村那蜿蜒曲折的月河,村头茂密的翠绿枝叶,一排排青砖或是泥墙的房子,将村里的一草一木、每个人的脸庞记在脑海中,恋恋不舍上了马车。
相比于上一次对前途的未知,这一次的别离,虽有不舍,但也有些好奇,期待着上京城的生活,期待着踏入官场,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七月份赶路,处于一年最炎热的时候,白天太过炎热,即便大人们能熬得住,林宝一个小孩是不行的。所以基本上是从傍晚到早上赶路,白天的时候补眠。
这一次随行的人,除了商队,便都是他们自己人,相处的和谐又舒坦。
有个小孩子,大家伙也很是操心,赶路途中一点点小病,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赶路的时间不是太匆忙,每到一个地方,顾驰也会带着其他人去看一看,尝一尝特色吃食。
顾父顾母他们,也见到了许多之前几十年从未见过的东西。
重新走了一遍路程,叶溪总是忍不住回想起第一次上京的情形,这一条路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也见证着她和顾驰的感情,当时是新婚蜜月,如今成亲已有两载。
大家有了不少变化,但幸运的是,这一次,家人都在身边,他们两个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第87章 有孩子了?
赶路的日子不好受,即便现在顾驰是状元; 随行的人多为照顾; 但肯定不如平日的生活舒适。
除了赶到驿站或是到府城的时候; 可以吃一些新鲜的吃食。其余的时候只能靠干粮和酱菜、肉干等为食; 夏季天气热; 东西是放不住的,一下午过去便会有异味。
水也要紧着用; 每天洗澡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凑合着擦擦身子; 等到了驿站才能好好清理身子。
当然除了酷暑、吃食住行等方面,还有一点就是精神疲惫,睡的不太好,再加上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赶路; 马车摇晃的身子骨都要散了; 全身酸酸软软。
一路上的酷暑难耐; 随行的顾父、顾母上了年纪,顾驰一直担心他们中暑,不过商队的人有经验,每天都会熬制清热的凉茶和绿豆汤等,每人每天一大碗。
顾父、顾母、李氏和叶父; 这几个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以前下地干活比赶路更辛苦,所以他们适应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