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策长安-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嘉帝微微皱眉,“这是为何?”
襄国公道:“陛下忘了么,这事儿…可未必就真的人人都会高兴。”
永嘉帝并不是忘了,只是太过高兴一时间没想起来而已。当下也微微沉下了脸,咬牙道:“这次好不容易…好不容易、不管怎么样,朕也不能让卿儿的心血白费了!”
襄国公点头道:“陛下英明。”
正说话间,外面就传来了侍卫的禀告,上官成义等一干大臣求见。这会儿早朝结束还不到一个时辰,这些人一个两个也就罢了,成群结队的入宫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永嘉帝冷哼一声,道:“宣!”
片刻后,七八个文官走了进来,后面甚至还跟着两个武将。众人齐声参拜,“臣等叩见陛下!”
永嘉帝微微挑眉,扫了众人一眼方才道:“起。众位爱卿这个时候进宫,所为何事?”
站在最前面的上官成义和朱大人垂眸,眼观鼻子鼻观心,显然没有回答的意思。略靠后一些的几个人对视了一眼,方才有一人站出来拱手道:“启禀陛下,臣等是为了神佑公主而来。”
第443章 可悲的现实!
“为了卿儿?”永嘉帝挑眉道:“所为何事?”
大臣们面面相觑,显然都是明白永嘉帝这是在明知故问。幸好永嘉帝也明白,这种招数根本没有什么用处,这么一问不过是故意恶心这些老头子一下罢了。很快便仿佛恍然大悟一般,笑道:“诸位是为了临江城的事情?”
众人暗暗松了口气,如果陛下装疯卖傻的话,他们还要费一番功夫。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臣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公主殿下无故发兵攻打北晋,破坏两国和平。这是要给天启招来滔天之祸啊。还请陛下明鉴。”旁边,襄国公有些不悦地道:“张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公主怎么就给天启招来滔天之祸呢?”那位张大人并没有退让的意思,直视襄国公冷声道:“难道不是?公主无故对北晋出兵,若是北晋人追究起来……”
襄国公冷笑一声,“北晋人追究起来?北晋人追究起来又如何?原来张大人不是我天启的臣子而是北晋的臣子么?不管什么事都要先看看北晋人的脸色才行?”
张大人气得脸色通红,指着襄国公怒道:“你…你血口喷人!”襄国公倒是不疾不徐,挑眉道:“那不知道张大人是什么意思?北晋是我天启敌国,公主殿下出兵为我天启夺回临江城,张大人不仅不高兴,还出言攻击。难道张大人觉得临江城是北晋人的地方,我天启不该收回?”
“老夫不是这个意思!”张大人怒道,他当然不是说临江城就该属于北晋,而是他们现在……
“张大人对陛下和朝廷忠心耿耿,襄国公这话过了。”眼看张大人撑不住了,旁边立刻有人出来救场。一个才五十出头的官员也站了出来看向襄国公道。襄国公平时都是温和的性子,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今天竟然是火力全开,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襄国公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王大人的意思是,本官才是那个叛国背主,想要陷天启于危险之中的人?”
那王大人皱眉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眼看着还要吵下去,永嘉帝皱了皱眉沉声道:“好了,有什么好吵的?打了胜仗是好事,难不成非要打败了你们才高兴?”
“……”陛下,这不是打不打胜仗的问题,而是这场仗根本就不应该打!
“上官大人,朱大人,你们怎么说?”眼看说过襄国公也劝不动永嘉帝,几个人立刻将主意打到了上官成义和朱大人身上。上官成义皱着眉,仿佛是在思索着什么一时间也没来得及回答问题。朱大人倒是直接一些,皱眉道:“打了胜仗…总是好事。各位大人是个什么意思?”
众人一听就觉得不妙,什么时候这朱大人竟然站到了神佑公主那边?如果有枢密院站在神佑公主一边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张大人长叹一声道:“朱大人,我等并非不念着故土,不想匡扶山河。但是…你看咱们和北晋、兵败连年只会令百姓受苦。好不容易安生了几年,公主如今贸然发动战事,到时候…北晋人若是越过灵苍江,谁人能挡?更何况…公主一介女流,陛下宠爱使她坐拥神佑军兵马远超亲王所能有。可不是让她用来肆意妄为地。她今天可以不等陛下和枢密院的命令擅自出兵,明天就可以……”
明天就可以什么张大人没有说出来,但是在座的人却都明白他话中隐藏的含义。襄国公脸色微变,冷冷地扫了张大人一眼。站在对面的上官成义听完了那张大人的话方才抬起头来,慢悠悠的道:“张大人…这话,有些过了啊。不管怎么说,公主殿下拿下临江城也是有功。若是按照张大人的意思,公主不但无功反而有过?若是如此……以后还有哪位将军敢为天启效力?毕竟有战功的公主都要被惩罚,谁还愿意上阵杀敌?”
张大人怒道:“上官大人,你明知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本官的意思是……”
“好了!”永嘉帝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沉声道:“既然如此,你们说说如今的局势该如何处置?”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王大人道:“启禀陛下,以臣之见我们应当让公主即刻撤军,收回神佑军兵权。在派人前往上京与北晋人和解。”知道神佑公主是永嘉帝的心头肉,即便是心中对楚凌十分的不满,王大人也没有说出让永嘉帝惩罚神佑公主的话。
“不可。”襄国公断然道:“貊族人睚眦必报,拓跋梁跟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我们若是自动示弱,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王大人迟疑了一下道:“必要时候,做一些让步也可以。如今貊族人正在与西秦和沧云城对峙,未必有功夫与我们为难。”
襄国公冷笑道:“王大人既然知道貊族人未必有功夫与我们为难,为何还要我们先一步低头示弱?公主仅靠两万神佑军和禁军就能够拿下临江城,天启并非没有一战之力!”王大人睁大了眼睛道:“难不成襄国公的意思是我们与北晋人开战?”襄国公点头道:“不错,我正是这个意思。天启这些年退居江南是为了养精蓄锐,不是为了给各位养老了。如今西秦和沧云城尚且与北晋人为敌,我天启还有偌大的疆土和上百万将士,难道还要继续龟缩不成?”
“这……”王大人一时语塞。旁边立刻有人道:“襄国公说得倒是容易,当年天启也有百万之众,还不是……”
这话一出,御书房里顿时一片凝重寂静。现在能够站在御书房里的人,多半都是当年跟着永嘉帝从上京逃出来地。当年的貊族人确实是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心理阴影。当年天启的百万大军绝不比现在的差,但是在貊族兵马的铁骑下依然一溃千里。如果输了的话……只要一想到貊族兵马南渡,到时候整个南方也陷入一片兵荒马乱之中的情形,许多人心中都忍不住抖了抖。
还没开始准备打仗,就先胆怯了,这仗又怎么能打得起来怎么能打的赢?
“襄国公说得未免太轻而易举了,真要是跟北晋人打起来…万一……到时候如何收场?”
襄国公扫了那些人一眼,冷笑一声不再说话。跟这些人说什么都没用,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的。
上官成义轻咳了一声道:“是不是要出兵毕竟是见大事,也不是咱们几个人就能议出结果来的。不如还是留到朝会上商议?至于北晋人那里…暂且先等等,既然他们还没有派人来,咱们也用不着太过着急。就如方才王大人说得,他们忙着对付西秦和沧云城,未必愿意这个时候跟咱们翻脸。”
其他人虽然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只有张大人有些不甘心地问道:“那神佑公主那里又当如何?”
永嘉帝问道:“卿等想要如何?”
张大人迟疑了一下道:“至少……要先将神佑公主召回来吧?临江城那边…若是一时还无法决定是否撤兵,先派个将军过去接替便是。公主毕竟是个女子,总是在外面奔走都终究是不妥。”
若是往常,永嘉帝定然也很想要女儿赶紧回来陪在自己身边的。但是现在永嘉帝却不这么想了,卿儿实在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更何况永嘉帝同样也知道靖北军和沧云城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关系,他虽然不善于战事却也多少了解一些,自然比这些坐井观天的老臣更明白如今润州的局势。如果将卿儿召回来……
永嘉帝摇摇头道:“神佑军既然交给卿儿了便是她的,朕没有出尔发尔的道理。更何况…临江城毕竟是她打下来的,只怕眼下局势还不稳,先看看再说。”
“陛下!”
永嘉帝道:“够了!这件事就先这样!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议!你们都退下吧!”
皇帝都亲口下逐客令了,这些大臣们自然也不能是死赖着不走,只得默默拱手告退了。
出了御书房,一行人都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最多地目光还是落到了上官成义和朱大人的身上。方才众人都察觉到了,这两位的意见似乎跟他们并不太一致。上官成义也就罢了,虽然早几年跟公主闹得挺难看的,但是现在人家儿子被公主扣在神佑军好几年也没见上官成义说什么指不定早就和解了。但是朱大人就有些奇怪了,公主擅自出兵明显是触犯了枢密院的权威,朱大人竟然丝毫都没有不悦的意思?难不成朱大人也……
一时间,众人看向两人的目光都多了几分疏离和不悦。上官成义两人虽然应该算得上是朝堂上实权最终的两位文官了,但也并不表示他们可以一手遮天。如果得罪了朝堂上下所有的官员和世家的话,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多好过。
“上官兄,朱兄,方才两位是什么意思?”有人忍不住问道,公主领兵出征,不仅仅是和北晋的问题,更有另一件让他们十分在意的事情……女子怎么能领兵?不仅领兵出征还打赢了貊族人,以后该不会是就准备要登基为帝了吧?天启的文臣可以允许皇帝无限制的宠爱一个公主,却绝不会允许一个女皇的存在。
上官成义和朱大人对视了一眼,上官成义道:“张兄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大人不悦地道:“神佑公主…上官兄别告诉我,你真的同意让神佑公主领兵打仗!这让我天启男儿还有和面目见人?”
上官成义垂眸,他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仔细想想…连国土都丢了,被人从北方一直追到南方苟且偷生不都活下来么,还有什么不能见人的?更何况…他儿子在神佑公主手里,就算是为了上官家的将来,赌一把有又如何?
心中虽然这么想着,上官成义面上却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对着几位笑道:“各位未免也太过心急了一些。”
“上官兄这话怎么讲?”
上官成义叹了口气道:“不管各位承不承认,这一次公主拿下临江城也是我天启这么多年前所未有过的大胜利。陛下爱女情深,正是兴致勃发的时候,岂能高兴各位给他泼冷水?这消息也瞒不住,早晚是要传出去的。到时候举国上下都知道公主殿下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咱们却将公主召回甚至夺去兵权,各位让天启百姓怎么想?”
见张大人要说话,上官成义抬手阻止了他道:“那些寻常百姓可听不明白张大人说得那些权衡之术存亡之道,难道张大人还能一个一个的跟他们解释?他们只知道,刚刚有人打败了貊族人,咱们就撤销了兵权将人召回,是嫉妒人家的战功。再说了……咱们派去接替公主的人若是做得好也就罢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张大人,各位大人,想想看天下的百姓还有文人要准备骂咱们?”
别以为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怕貊族人,事实上大部分年轻的读书人反倒是比寻常百姓更加热血。因为他们懂得少,自然也不了解那些局势问题更没有朝堂上官员们的顾虑。年纪轻轻一腔勇气还有满心的爱国热血。真闹起来,比武人还麻烦。
“这个……”众人神色委顿,神色间多了几分迟疑。上官成义说得这个问题,倒也不是空谈。
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读书人到时候说不定就要诋毁他们陷害忠良,嫉贤妒能之类的。谁还没有年轻过?在座的自然都知道那些疾世愤俗的年轻人是个什么模样。
朱大人呵呵一笑,点头道:“上官兄说得不错,老夫也是这个意思。各位大人不必担心,这事儿一时半刻也坏不了,咱们何不先看看再说?何必徒惹陛下生气最后却连个好名声都捞不着?神佑公主既然觉得她能行,那就让她自己去做吗,咱们不给兵马也不给粮草。到时候若是出了什么问题…让她回来收回神佑军兵权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陛下那里也不好再说什么。”
有人有些不放心地问道:“那北晋那里……”
朱大人袖手道:“北晋啊…北晋人如今急着收复西秦,又有沧云城和靖北军之祸,咱们若是肯退一步他们只怕是巴不得如此吧?但咱们若是先一步示弱,让北晋人以为咱们怕了,只怕他们得寸进尺。各位大人…须知道,每一次与北晋和谈,咱们给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啊。有这些钱,干点什么不好?”
“……”这话,好像也没错。
好说歹说,总算把几个人都劝出了皇宫。上官允儒和朱大人对视一眼但笑不语,深藏功与名。
御书房里,永嘉帝愤恨地道:“这些人、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一点小事恨不得立刻跪在北晋人面前求饶。朕要他们干什么!”
襄国公坐在一边喝茶,淡定地道:“陛下不用担心,朱大人和上官大人那里想必不会有问题。”
永嘉帝皱眉道:“若是咱们现在全面出兵……”
襄国公摇摇头道:“除非陛下有把握凌塞外各部都袖手旁观甚至倒戈相向,否则…只怕胜算也不大。而且…朝堂上那些人只怕也不会同意出兵的。”
说来也是悲哀,名为皇帝却无法做到真正的乾纲独断。哪怕永嘉帝想要全力一战,朝堂上那些人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而且天启本身问题就不少,天启兵制的问题,各地兵马之间的关系,将领和将领之间勾心斗角,文官和武将之间的问题。襄国公都不敢确定将天启几十万大军派过去到底是攻打貊族人还是给人添乱的。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天启军中竟然都没有一个堪称能够独当一面地大将。
谁来领兵?
永嘉帝叹了口气,“难道就让卿儿在北晋…咱们就这样看着?”这样说着,永嘉帝都觉得万分羞愧。
襄国公道:“公主想必也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对她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帮不上忙,至少别添乱。只要北方的局势慢慢扭转,朝堂上这些人的态度自然也会渐渐变化的。
这很可悲,但这就是现实。
良久,永嘉帝方才长叹一声,“罢了,就这样吧。”
第444章 杀了谢廷泽!
距离润州千里之外的上京,刚刚收到从润州传来的消息拓跋梁直接砸了御书房桌面上一个他平时最喜欢的砚台。御书房里的众人顿时吓了一跳却谁也不敢出声,生怕一出生就让陛下将新中怒火倾泻到了自己的身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到拓跋梁咬牙厉声道:“立刻让…众臣入宫议事!”思索了一下,拓跋梁还是道:“让百里轻鸿也一起来。”
“是,陛下!”内侍匆匆起身出门传旨去了,书房里拓跋梁神色阴沉地盯着放在跟前桌面上地信函咬牙切齿,“永嘉帝、沧云城、靖北军!”
另一边后宫中,祝摇红和素和金莲正悠然的坐在金禾金莲宫中的小花园里晒太阳。看着素和金莲懒洋洋地蜷缩在秋千里仿佛一只慵懒的猫咪的模样,祝摇红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即便是相处了这么久,祝摇红觉得她依然不够了解这位塞外来的金莲公主。
她平时看起来似乎脾气不太好,甚至在拓跋梁跟前都不太客气的模样,导致拓跋梁平时除了必要的敷衍连看都不想看到她。她也并不在意,甚至十分的悠然自得。但是在她前面,素和金莲又表现的十分随意,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的恶形恶状,似乎也笃定了她不会拆穿她一般。两人各怀心思,这几个月下来竟然相处地不错。
似乎发现了她在打量着自己,素和金莲睁开眼睛慵懒的打了个呵欠道:“摇摇,干嘛这样看着人家啊?”
祝摇红抽了抽嘴角,好奇地看着素和金莲道:“公主好像一点儿也不担心?”素和金莲眨了眨眼睛,“担心什么?”祝摇红道:“公主不担心自己在后宫的处境么?大皇后那里,对公主可是早就颇有微词了。”素和金莲无辜地道:“我担心这个干吗?你这个宠妃不都还好好的么?更何况,我有哥哥啊。”
提起素和明光,素和金莲十分得意。祝摇红无语,有个了不起的哥哥确实是相当大的本钱。至少…只要呼阑部存在一天,素和明光还是塞外狼主,素和金莲就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在后宫里的地位。即便是她什么都不做脾气也不好,拓跋梁也不能太过冷落了她。
祝摇红耸耸肩,行吧,这原本也不关她的是,素和金莲也不是真的傻子。
“听说狼主要回来了?”祝摇红挑眉问道,“狼主可真是疼爱公主,这才多久看来还是不放心公主啊。”之前素和明光回了一趟塞外,原本以为他身为塞外狼主日理万机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了,没想到这才没多长时间就听说素和明光又要回来了。
素和金莲轻哼一声,给了她一个“你太天真了”的眼神。祝摇红但笑不语,她当然知道素和明光是为什么离开又是为了什么回来的。
“公主。”殿外,一个侍女匆匆走了进来,走到素和金莲身边想要说什么却在看到祝摇红的时候迟疑了一下。
祝摇红很识趣地准备站起身来,笑道:“公主有事儿,我先回去了。”
素和金莲摆摆手道:“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说罢。”侍女想了想,还是道:“方才陛下在御书房发了脾气,这会儿好像已经将朝中的重臣和宗亲都召进宫了。”
素和金莲饶有兴致,“知道出什么事儿么?”
素和金莲的侍女还是十分靠谱地,点头道:“听说是润州那边出了什么事,好像…又有人起兵了。”北晋这几年都不太平,不说盘踞在信州和的靖北军和从来就没有消停过的沧云军,各地小股的叛军也时不时的起来闹事。
素和金莲有些扫兴地摆摆手道:“这不关咱们的事儿,别管了。”
“是,公主。”侍女恭敬地退了出去,素和金莲看向祝摇红笑道:“看来最近又要不太平了,摇摇,你猜皇帝会派谁去平乱?”
祝摇红对金莲公主的称呼已经无语了,难得纠正淡定地笑道:“这个么…谁知道呢,北晋名将如云还怕找不到几个平乱地?再不济…也还有国师大人这样的绝世高手啊。”
素和金莲不以为意,“国师武功是厉害,不过也未必就能打得过我哥吧?”祝摇红有些好奇,“难道素和狼主有意前往润州?”其实祝摇红更好奇的素和金莲和南宫御月的关系。拓跋梁政务缠身,又被素和金莲的表现所遮蔽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有些事情却瞒不过祝摇红和她在皇宫内外无孔不入的眼线。虽然说拿公子的实力窥探这些事情有些大材小用,但是南宫御月毕竟也是公子吩咐要密切关注的人,她多关注一些也不为过吧。
祝摇红是不知道素和金莲为什么会跟南宫御月搅和到一起,也没什么兴趣知道。只是看这两人的模样也不像是对对方有情的模样。难道真的只是单纯的勾搭在一起?
素和金莲道:“没有啊,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难道你觉得南宫御月比我大哥厉害?”
祝摇红撑着下巴思索了片刻,道:“这个还真是不太好说。”
从素和金莲宫中出来,祝摇红并没有急着回自己的宫中,只是带着侍女漫步在宫中的御花园里。跟在她身边的侍女都是跟随她多年的心腹,自然明白祝摇红在想些什么。
一个侍女上前一步低声道:“听说陛下也招了百里驸马入宫,公主可是在担心昭国公主?”
祝摇红微微侧首道:“昭国公主最近怎么样了?”
拓跋明珠如今也的身孕也已经有将近五六个月了,不过只从之前拓跋梁下旨让她好好在家养着之后拓跋明珠就鲜少在出来走动了。虽然如此,祝摇红却并没有放松对拓跋明珠的注意。自然知道拓跋明珠这几个月的状态越发的不好了。
女子怀孕本就艰难,更不用说拓跋明珠年纪已经不小了。加上朝堂上不顺被拓跋梁打压,对拓跋明珠的身心都照成了很大的打击。听说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都是躺在床上的不说,拓跋明珠的脾气也越发的暴躁起来。就连前些日子偶尔进宫来,连大皇后都有些受不了这个女儿的脾气,将她赶了出去。
祝摇红若有所思地道:“陛下召见百里轻鸿,是不是打算让他领兵?”
“陛下只怕不能放心百里驸马吧?”身边的侍女低声道,“而且,昭国公主也不肯放人。”
先前陛下就有意让百里轻鸿跟拓跋胤一起出征西秦,却被昭国公主强行拦了下来。当时陛下就很不高兴,百里轻鸿自然也高兴不大哪里去。只是百里轻鸿身份尴尬,陛下也没有强求到底还是让昭国公主如愿了。
“昭国公主…似乎越来越奇怪了。”按理说,陛下肯用驸马昭国公主应该高兴才是。早些年昭国公主替驸马求差事丢求不来,如今却像是恨不得时时刻刻将驸马绑在身边一样。
祝摇红轻笑了一声道:“说不定…她已经后悔了呢。”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让人传个消息给国师,就说……”祝摇红沉吟了片刻,笑道:“就说…我觉得、时机应该差不多了。请国师早做准备。”
“是,娘娘。”
祝摇红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真想快点打破这讨厌地宫墙啊。
临江城被攻占带给拓跋梁更多的是愤怒而不是惊恐。虽然临江城是江防要塞但是拓跋梁并不认为天启人有胆子现在从润州大举进攻。更多的是被触犯了尊严的恼怒和烦躁。
润州有塔克勤坐镇,晏翎有拓跋胤牵制,拓跋梁并不觉得靖北军那些乌合之众能够在短时间攻占整个润州。另外,江边沿岸驻扎的水军……如果说天启人完全没有插手,拓跋梁也绝不会相信的。
“这事,你们怎么看?”御书房里,南宫御月,焉陀拓跋罗邑以及一干文官武将都在。原本安静宽敞的御书房倒是一下子显得有些拥挤了。
焉陀邑皱眉道:“陛下,如果天启人真的插手了的话,咱们只怕要尽快派润州附近的兵马增援塔克勤将军。塔克勤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若是被数倍于他的大军包围,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另一个武将大声道,“天启人竟敢挑起事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末将求情率兵征讨天启!”
这纯粹是废话,天启和北晋之间隔着灵苍江,真想要出兵天启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原本天下太平的时候还好说,如今西南正打成一团呢,北晋哪里来的经历去专门教训天启?
拓跋胤率兵出征西秦的效果并不太好,这当然不是因为拓跋胤无能,而是因为这次挡在拓跋胤面前地依然是沧云城和沧云城主。
这些年,北晋与沧云城多次交手,各有胜负但是基本上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如今沧云城简直挡在西秦人的前面,一时间自然也奈何不了他们。
旁边的文官道:“以下官之间,陛下应当即刻修国书,派使者前往天启于天启人交涉。令他们立刻撤回兵马停止插手北晋的事情,另外…还要让他们赔偿我们这次的损失!”拓跋梁微微挑眉,道:“貊族人会答应么?”文官道:“陛下只需要令灵苍江沿岸各地兵马想灵苍江方向移动,陈兵于北岸做出要攻击的模样。天启那些人胆小如鼠,到时候自然会哭着求着向我北晋求和。”
拓跋梁微微眯眼,思索了片刻看向众人问道:“就这么办吧,先让人去警告永嘉帝!别以为如今北晋是多事之秋,他就可以趁火打劫!”
“是,陛下。”
拓跋梁道:“传朕的旨意,令梁州、楝州两地,各派一万骑兵与三万南军支援塔克勤!”
“是,陛下。”
拓跋梁挥退了众人,却留下了百里轻鸿。
百里轻鸿素来沉默惯了,拓跋梁不说话他便也在那里站着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拓跋梁问道:“明珠最近可还好?”百里轻鸿抬眼,声音平淡地道:“回陛下,公主身体有些不太好。”
拓跋梁微微蹙眉,问道:“朕若是派你去润州接替塔克勤,你多长时间能肃清润州?”百里轻鸿淡淡道:“如果依然有四万骑兵,十万南军的话,最多两个月。”
“哦?”
百里轻鸿道:“靖北军总规模不过数万有余,战力略胜于南军却逊色于貊族骑兵。且靖北军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这次能够如此迅速的夺下临江城,自然是另有高人相助。所以,陛下如果是想要扫平靖北军的话,一月足以。但…我怀疑润州境内还有其他势力。”
“所以需要两个月?”拓跋梁道。
百里轻鸿点了点头,拓跋梁问道:“如果晏翎也在润州呢?”
百里轻鸿沉默了半晌道:“如果只是晏翎,胜负难料。如果沧云军倾巢而出,他胜我败。”十分的坦然,似乎半点也不避讳自己赢不了沧云军这个事实。
当然,沧云军倾巢而出的情况,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毕竟拓跋胤也不是泥人,晏翎想要对付拓跋胤就已经足够费神了不可能带着整个沧云城跑到润州去。
拓跋梁点点头道:“润州那边塔克勤眼下应当还能应付,朕要你做另外一件事。”
“请陛下吩咐。”百里轻鸿沉声道。
拓跋胤盯着她,道:“六年前…让你去追捕谢廷泽,结果……他跑了。”
百里轻鸿沉默不语,拓跋梁道:“现在,他在沧云城。你去助沈王一臂之力,杀了谢廷泽将他的人头带回来给我。”
御书房里沉默了良久,拓跋梁地目光始终盯着百里轻鸿,就在他以为百里轻鸿要推辞的时候,才听到他沉声道:“是,陛下。”
拓跋梁微微一怔,“记住,我只要谢廷泽的……人头。”也就是说,百里轻鸿去了沧云城可以不帮拓跋胤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出手杀掉谢廷泽并将他的人头带回来。
“是。”百里轻鸿沉声道。
拓跋梁摆摆手道:“你去吧,回去跟明珠说一声就可以出发了。她若是胡闹,你不必理她!”
“是,百里轻鸿告退。”百里轻鸿毫不犹豫,拱手,转身,漫步走了出去。拓跋梁微微蹙眉,望着百里轻鸿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第445章 拖字诀!
却不说百里轻鸿接下了杀死谢廷泽的命令需要离开上京这件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