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锦-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名义上虽是伯父母,可心底里,却早已是骨肉至亲。
    梅伯父偶尔也会轻叹膝下无子,感慨流光容易把人抛,可却只字未提过他与苏家的夙缘。
    是因为怕她伤心。
    天地之大,苏州梅家是她唯一有归宿感的地方。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宋大哥现在又身在何处?自从那日送他出京,便再也杳无音信,江湖上也再无他的消息传来。
    曾经听他说过,白姐姐最喜花卉,生前的愿望就是踏遍江南江北,幽径荒山,把世间每一株花草品种都记录下来,载成花史。
    现如今大仇已报,他应当是去替亡人完成心愿了吧。
    月上中天,银光亮的有些刺眼。
    栖在枝头的鸟儿忽然一阵鸣叫,不知道是不是也被这皎皎明月所惊醒。
    梅荨被迫从记忆中拔了出来,她趴到石桌上,枕着胳膊,不知不觉竟也睡过去了。
    次日醒过来的时候,天边刚刚泛白,朦胧的天色中,依稀分辨的出自己还在原处,不过身上多了一床厚厚的杏子绒毯,旁边还多了一个栊晴,正和她一样趴在桌子上酣睡,唇角挂着笑,不知道梦到了什么。
    梅荨将身上的毯子搭在了栊晴身上,掏出手绢替她擦了擦唇角的口涎,便起身往屋子里净面绾髻去了。
    用过早膳,梅荨便坐在栖雪居的廊檐下,看栊晴与刘小挚举着铁锹,把院子里所有能见到土的地方都挖上大洞,听他们说好像要栽树。
    什么桑树、柿树、樱桃树、苹果树、杏子树,甚至橘子树,反正只要是能结出能吃的果子的树就都栽上。
    这是要把栖雪居改造成果园的节奏么?
    梅荨倒也没有在意,由着他们去折腾,自己则执着茶盅悠悠的喝茶,偶尔抬眸看看天色。
    刘掌柜差不多该来了吧。
    她刚想毕,刘掌柜就冒着满头的白气奔了过来。
    正要开口喊“小姐”,蓦地瞧见地上大大小小一堆洞,胡子登时就翘了起来,对着刘小挚呵斥道:“小挚,你在做什么?怎么把小姐的园子翻成了这样,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了是吧”,说着,就气急败坏地四处找称手的家伙,然后在怪石旁捡起一根细长的柳条,抄起袖子就朝刘小挚背上抽了过去。
    刘小挚一个激灵,两三步便窜到了梅荨身旁,一双星眸饱含泪水的望着“荨姐姐”。
    栊晴却在一旁鼓掌叫好。
    刘掌柜后脚闪了进来,见到小姐,倒也不敢再举着柳条乱打了,只是瞪着眼睛道:“逆子,还不出来!”
    梅荨完全一副看大戏的笑容,后来实在扛不住刘小挚的可怜劲儿,才笑道:“刘叔,是我让他们种的,你坐吧,这会子赶来,应该是有事要跟我说吧。”说着,把紫檀矮几上另一盏茶盅推到他的跟前。
    刘掌柜这才想起自己到这里来的正经事,忙丢掉手里的柳条,恢复到来时的急色:“小姐,吴贵妃自尽了。”
    梅荨淡淡点了点,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刘小挚却插道:“荨姐姐,瞧你的样子,你好像又早就知道咯。”
    这一语却提醒了刘掌柜,恍然道:“永淳长公主!”
    梅荨微微点头:“蔺羲钦将齐王的那封亲笔信暗中交给皇上以后,最近要立沂王为储君的消息就淡了下去,先前几日,皇上时不时地就会宣一些新任官员进宫试探态度,但近几天却再也没有这样的举动了,李舜他们不知何故,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吴贵妃,因为眼下,只有她才是沂王登上太子之位唯一的阻碍。九年前,毒杀茹贵妃,去年,毒杀晋宸妃,两桩罪责虽没有公布于天下,但京城百官却都知晓,沂王要更进一步,吴贵妃就只有两条路可选。”
    刘小挚睁大了眼:“哪两条。”
    刘掌柜接着梅荨的话道:“复位,或者死!”
    梅荨没有否认,淡淡道:“或者说只是复位。”
    刘小挚抓了抓后脑勺:“什么意思?”
    “活着不能复位,那就只有死这一条路了。”
    刘小挚依然不明白。
    刘掌柜若有所思地道:“吴贵妃想要复位,总不能一步登天,要恢复到从前的贵妃之位,至少需要三两年的时间,可沂王却等不及要坐上太子的宝座了,所以他们只剩一条路,就是让她死后追赠。”
    刘小挚半张着嘴,讶道:“可是他们是母子啊,怎么会……难道要学汉武帝留子去母么?沂王怎么会同意?吴贵妃又怎么肯听永淳长公主的话?”
    梅荨淡然地望向虚无飘渺的天际,沉默片刻:“人总是逃不过子孙债的,吴贵妃知道自己的死能成全儿子坐上东宫之位,区区一条性命,她又怎会吝惜?”(未完待续)
    ps:今天写文不在状态,卡了好久,改了n遍,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这么晚发文的原因,而且文也短了些,俺不想随便敷衍了事,今晚就一更吧,看看书找找感觉去。最后再吼一句,票票还是要投的哦。。。。。。

  ☆、第一百四十九章 急报

“那沂王知道么?”刘小挚接续问道。
    “他知不知道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梅荨淡淡地道,“之前永淳长公主同意李舜将李砚汐嫁给荣王,她是站在成国公的立场上来考虑这桩事情的,首先,她与李家是姻戚,李家又拥护沂王,若是沂王将来继承了皇位,就可永保他们杨家的勋贵之位,而李舜要将李砚汐嫁给荣王,又正中长公主的下怀,若是将来荣王登基,李家是皇亲国戚,自然连带着成国公也可高枕无忧,李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层,才会让长公主保媒,如此一来,将来,不管谁继承了大统,成国公都屹立不倒。”
    刘掌柜思忖了片刻:“那这一回,长公主进宫劝服吴贵妃自尽,就是说明成国公已经完全站在了沂王这一边。”
    “那是自然”,梅荨将手中的书籍搁到紫檀矮几上,“莫说前阵子皇上要立沂王为储君的消息甚嚣尘上,即使皇上目前没有丝毫要立太子的举动,这成国公也是会站在沂王这一边的。荣王老早就站的远远的,齐王又已伏诛,就连瞎子也知道,如今众皇子中唯有沂王能加冕。先前齐王的党羽若没有被外放,肯定纷纷趋之若鹜,痛哭流涕地拜倒在沂王脚下。树倒猢狲散,这在朝廷中向来不是什么奇事。”
    刘掌柜面含忧色:“如此一来,那沂王岂不是真的就要……”
    “刘叔,你忘啦,齐王死前的那封亲笔信这会子正压在皇上的心口上呢”,梅荨辞气依旧淡然,“前阵子皇上召集各部官员暗中试探。明显就是在筹备沂王立储君的事,可眼下几日风声渐消,李舜难免心中惶惑,按李舜的揣度,这些新任的官员都与他有私怨,他们不支持沂王也在情理之中,但当着君上的面自然不能这么说。那就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理由很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吴贵妃,李舜按捺不住,自然是求助长公主。”
    鉴于之前一系列的白痴问题。刘小挚非常小心翼翼地插问了一句:“皇上有心要立沂王为太子,那他为何还要启用与李舜有私怨的官员,这样一来,他要立沂王为太子的心愿岂不是很难达成了?”
    梅荨故意夸张的睁大了眼。以表刮目相看之感:“一国之君,并非单单只有立太子这一桩事。君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社稷大局,他会同意这些官员任各部要职,是因为他们仅仅是与李舜有私怨,而与沂王并无直接关系。只要皇上向他们暗中表明自己有摘除李舜的意向,那这些官员岂不是都站到了皇上这一边,皇上最看重的。还是朝廷有人可以对抗李舜。”
    刘小挚“哦”了一声,恍然道:“皇上是在跟他们做交易。只要他们同意支持沂王,那皇上就会动手除掉李舜,如此一来,将来沂王登基,他们这些人就都是功臣,他们不用担心李舜将来会报仇,皇上也不用担心江山易姓,这是双赢哦。”
    梅荨笑道:“眼下,沂王不也正派长史悄悄往各个新任官员的府邸里送表礼么?”
    “是”,刘掌柜颔首道,“六部的尚书侍郎,还有大理寺这些新任官员都有送,不过,都按数给抬了回去,里头就数吏部尚书沈琨送的最多,不但有金银玉石,还有珍奇古玩,孤本真迹,可谓雅俗通杀。”
    “这官场中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谋事、谋心,还有既谋事又谋心的人。沈琨是个有几分机谋手腕的人,属于后者,既能琢磨事又能琢磨人心,在这官场上,相比杨参这些单会琢磨事的人要如鱼得水的多。这三种人,朝廷都需要,而君上所要做的就是知人善用,如刑部尚书之位,只能交由杨参,天下方会清平,而沈琨一类,却有调和鼎鼐之才。不过,他火候还不到家,得让蔺羲钦好好调教一下。”
    刘小挚忽然笑的有些欠揍:“那袁耀宗就是个只会谋心的人咯。”
    梅荨再一次露出个刮目相待地笑容:“袁耀宗若是单会谋事,肯定做不了顺天府尹一职,也正因为他工于谋心,所以吏部才舍不得将他外放。”
    刘掌柜眼中也不免露出几分喜悦:“看小姐成竹在胸的模样,想来即使吴贵妃死了,沂王也没有胜筹,李舜这一回太操之过急了”?他又呵呵笑了笑,举袖试了一把额上的薄汗,“看来我又瞎着急了。”
    梅荨朝刘小挚递了眼神,刘小挚立马会意,捧起矮几上的茶盅递给了刘掌柜。
    刘掌柜自然而然地接过茶盅,面上又端严了几分,眼底却有欣慰之色。
    梅荨执起方才给书籍做注脚的笔,就着几上的笺纸,准备提笔书写。
    刘小挚立马问道:“荨姐姐,你写什么啊?”
    “给沂王写封信,小挚,等一会儿你帮我亲自送到沂王手里”,梅荨执笔,略一沉吟,便行云流水般一蹴而就,搁下狼毫,将信笺平展交给了刘小挚,“风干之后,封好口就送过去。”
    既然是平展的递过来的,那就是没有要保密的意思,刘小挚毫不犹豫地捧起信笺阅览了一遍,里头一水儿的蝇头小楷,洋洒清旷,看罢,讶道:“你要挑拨沂王跟李舜之间的关系呀。”
    梅荨起身,望向亘古遥远的天际,眸中清亮:“皇上的意思,当然要转达给沂王,他若是知道这些官员不收他的贺礼,是因为碍着李舜,而他的父皇忽然之间暂缓了要立他为太子的打算,也全都是因为李舜,他会怎么做?”
    刘小挚本来是脱口而出“一脚把他踹开”的话,但听荨姐姐微带幽凉的辞气,他好像忽然又不敢造次了。
    刘掌柜瞥了刘小挚一眼,那眼神中的意思好像在说“你这臭小子还杵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快按照小姐的吩咐,弥封好信件。送到沂王府里去”。
    刘小挚全身一个激灵,忙闪身离开了。
    还在前头举着比她高的铁锹挖洞的栊晴一见刘小挚要出门,立刻丢下铁锹,跟着他一块儿出去了。
    梅荨接着道:“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李舜会操之过急的原因,他知道眼下自己已经四面楚歌了,所以只有赶紧促成沂王加冕,他才可以稍解燃眉之急。最起码。沂王这边不会着急动手,不过,他却不知。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让吴贵妃自尽,只会让沂王更会进一步的失去君心。这些看不见的损失,才是最致命的。”
    刘掌柜沉吟道:“齐王那封信,已经揭开了沂王的真面目。如今再加上吴贵妃的死,那沂王就扣上了弑母杀兄的极恶大罪。小姐,皇上想得到这一层么?我们要不要把永淳长公主进宫的消息暗中透给皇上。”
    梅荨摇头:“皇上多疑,他自然想得到,他自己派人去查探宫中出入登记。是不是要比有人特意抖露消息给他更有说服力?”
    刘掌柜点点头,若有所思地道:“这样,会不会把李舜逼的太急了些?”
    梅荨悠悠笑道:“晋崇钰尚未处理。他暂时还不会生出狐悲之感,我就是要逼他一逼。才有机会抓住老狐狸的尾巴。”
    说起晋崇钰,刘掌柜眸中升起忧色:“晋总兵原是近年来我大洹最能征善战的虎将,可是再铁胆的忠心也架不住帝王层出不穷的权术,如今他拥兵自重之象已显,他不想成为下一个曾懋飞,那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割据一方,或是投靠北元。无论哪一条路,大洹都会大伤元气。”
    梅荨紧紧抓住彩绘雕红漆的栏杆,敢接泛白:“征战沙场九死一生,最后却落得晚节不保……投靠北元还不至于,最多是割据一方。这是晋崇钰最好的选择,也是朝廷不得不承认的结果。”
    “小姐是说,朝廷会同意?”刘掌柜颇感意外。
    “大洹最精锐的铁骑都握在晋崇钰手中,朝廷根本没有能力另派武将将其剿灭,更何况,北元最近厉兵秣马,虎视眈眈,朝廷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分出余力安内,晋崇钰若是雄踞北关,反倒可以替朝廷挡住北元铁骑,若是朝廷不同意,把他逼急了,他横心带兵投靠北元,那北关谁来守?京城岂不是岌岌可危?要知道叛徒永远比敌人更可怕,晋崇钰熟知我朝的战略部署,他若是与哈木良同仇敌忾,那问鼎中原,根本不在话下。晋崇钰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敢毫不掩饰的做出拥兵之举,其实他也是在向朝廷示威。”
    刘掌柜叹了口气,沉默不语。
    接下来的几日,朝廷水静无波。
    吴贵妃自尽的消息被宏治下令严密封锁,若有透露者,格杀勿论,所以朝廷百官并未收到有关吴贵妃之事的只言片语,就连沂王也不知情。
    李舜这一回确实是头大如斗了,他完全捉摸不透这位陛下最近的所思所想。
    若是皇上有心要力沂王为太子,那吴贵妃之死,应该很快被拿来作为沂王升为东宫之主的跳板,没有理由秘而不发,若是皇上无心立沂王为太子,那也没有理由呀,齐王谋逆被诛,荣王向来不受青睐,四皇子身有残疾,七皇子痴迷佛教,八皇子无心朝政,他们三人连亲王之衔都还未封,怎么可能会是太子人选?
    事情就这样被无限拖了下去,直到一日黄昏,宣府大同的八百里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不紧不慢却足以震惊整个朝堂的奏报也和小山一般的军事急奏同时堆到了紫宸殿的书案上。
    宏治鬓角尽霜,原本微胖的身子,如今也瘦了一大圈,眼中有掩盖不住的苍老疲惫之色。
    他紧紧盯着案上展开的折子,眉头蹙成了刀锋,布满皱纹的脸青白阵阵。
    殿中临时被急宣进殿中的几位朝廷重臣和亲王全都额角沁汗,看老皇帝的脸色,想必是战况紧急呀。
    宏治指了指案上的文书,朝崔珃微微挥了挥手。
    崔珃会意,双手取过文书,走下丹墀,给底下位列两班的大臣逐一阅览。
    所有官员看完脸上都只有一个表情,尤其是那双眼珠子,瞪得比牛眼还大。
    沉寂片刻后,殿中开始叽叽喳喳,一片喧哗。
    最年轻最有牛脾气的杨参气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大骂晋崇钰是叛国之徒,狼子之心,如今外族侵略,他不思护国卫民,竟然趁火打劫,要求自封为藩王,割据北关……骂的口吐灿莲,妙语连珠,连晋家祖宗十八代都被拖出来轮番骂了一遍,最后还竖着头发奏明皇上,一定要发兵剿灭这个贼子,将他捆回京城,千刀万剐。(未完待续)
    ps:今天很早吧。。。。。嘿嘿,因为昨晚睡得早,今天没午休。。。。。。

  ☆、第一百五十章 北辰

殿上除了言辞激烈的杨参之外,其余大部分官员也纷纷表现的咬牙切齿,一副恨不得喝血啖肉的模样,兵部的两位侍郎也是摩拳擦掌,奏请圣听,要求出兵平叛。
    沈琨瞧着他这位杨年兄张牙舞爪的样子,不由朝他丢去了一个相当鄙视的眼神,不过,他却并没有觉得杨参这么说有什么不对,国难当头,江山危亡,晋崇钰这般行为,实在令人发指,只不过,杨参只看到了“忠义”二字,却并未看清如今整个天下的局势,所以才会表现的如此激愤,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他看清了局势,估计也依然还会跳脚的。
    晋崇钰为何要挑这个时候向朝廷谈判,当中意思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内阁首辅李舜、内阁次辅蔺羲钦、兵部尚书孔阶、兵部右侍郎戚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荀玉,他们面上都沉沉的,双手习惯性地交叠在身前,垂眸沉默。
    沂王一语不发,除了内阁大臣尚未发言这个原因以外,他还认为,其实批准晋崇钰的奏请文书也并无不可,不过是给他加个藩王的头衔而已,反正他在北关也只是为了自保,时不时地还要与鞑子干几场战,根本于京城无碍,最主要的是晋崇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只要他还守在北关替朝廷抵御外虏,是总兵还是藩王,根本无所谓。
    荣王的眉线却很明显的锋锐起来,他虽然也愠怒晋崇钰此番作为,却也表示理解。晋崇钰此时若不替自己谋后路,将来必定会葬于朝廷之手,最大的可能就是双方戮力击退北元之后。他的父皇就会趁此机会剿灭元气大伤的晋兵,那个时候,晋崇钰就根本连自卫的资本都没有了。
    而且,他也不是那种一定要将是非黑白分个清清楚楚的人,他也明白和光同尘的道理。所以他认为,此时不是计较忠义的时候,而是应该尽快与晋崇钰达成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敌才是关键。
    说到底。这一切追根溯源,还在于父皇的猜忌,一个在前方战场拼死杀敌。用血肉堆积京师繁华的虎将,怎可不分青红皂白便将其打入叛将的行伍,也难怪北关将士心寒,愿意追随他永驻北关。
    宏治幽深的眸底完全冻成了冰块:“除了他们几个请战的以外。其他人就都没有看法了么?”
    还能有什么看法,这个节骨眼上若是不同意。晋崇钰投靠了外敌怎么办?蔺羲钦暗自嘀咕着,但他向来收敛锋芒,宏治不亲自点名道姓,他是绝对不会发表一个字的。
    李舜作为内阁首辅。这个时候自然是当仁不让,所以在皇帝话音刚落,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他的时候。他就很大家风范地迈了一步出来,执礼道:“启禀圣上。微臣认为此时当勠力同心共御外敌为上,晋总兵战功卓越,有社稷之功,晋封为藩王也无可厚非,微臣认为朝廷不但要赐予封号,还要大加赏赐,以彰显圣上仁德。”
    反正朝廷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地位,与其显得被迫憋屈,倒不如大方一点,最起码还能挽回一点颜面,这也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式了,不过,李舜也是有他的私心的,晋崇钰若是封了藩王,朝廷想要除掉他就难上加难了,如此一来,他自己也会多几分安全。
    蔺羲钦在方才几位言辞激烈的大臣正面目扭曲要言辞反驳李舜的时候,很众志成城地站到了李舜的一边,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大家耳朵都听出了茧子的话:“臣附议。”
    余下两名半透明的内阁成员相视一眼,也躬身唱道:“臣等附议。”
    其实有时候内阁也是很可怜的,尤其是内阁首辅,经常要替皇帝背黑锅。内阁有一项权力叫作“封驳”,即君上发布某个指令,内阁若认为是错误的,便可以封驳退回,凡事都有利有弊,内阁权力扩大,但同时也会被狡黠的君主利用,承担骂名。
    就拿这桩事情来说,内阁四人一致同意晋封晋崇钰,宏治始终未发表看法,但即使他不同意,执意要发兵剿灭晋崇钰,过不了内阁这一关,也是枉然,所以如杨参一般的臣民,就会把内阁成员的祖宗十八代再拖出来挨个骂一遍了。
    内阁表态之后,沂王瞅准父皇面上并无不豫之色,便掐准时机站了出来:“儿臣认为,李大人说的极是,此时,正是我大洹上下一心共御鞑虏的时候,父皇不计较朝廷一时的得失,恩准晋总兵封王的请求,天下人都会道父皇英明睿智,而会唾骂晋总兵不忠不义,他即使苟安北关,也必将遗臭万年。”
    沂王这番话说的有礼有节,完全是站在高处,从长远出发,考虑大局,所以杨参他们一听便嘴角翕翕,停止了喝骂。如今江山危亡,这个时候与晋崇钰一较长短,那天下黎民便会生遭涂炭。
    沂王之后,本是要荣王表态的,可荣王向来疏离朝政,所以孔阶、戚睿、荀玉三人自然而然就把他略过了,紧接在沂王之后,附议了内阁的意见。
    这个时候殿上便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杨参、兵部的两位侍郎还有其他一些方才反驳的官员也都躬身附议,荣王也随在其中,颇有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之感。
    殿中许多臣子心中都对他有些鄙薄,国家危难,竟然无动于衷,实在可悲可叹。
    就连杨参心里也极不是滋味,认为荣王过于懦弱,但相比于沂王的狡诈,却要顺眼的多,他不由暗叹一声,缅怀起前太子赵暅来,太子英锐果决,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一代圣主,只可惜,天妒英才,星辰黯陨。
    宏治听了沂王的话,面色稍霁:“既如此,那就让礼部尽快拟个封号出来。将绸旨与藩王钮印用八百里加急一齐送到大同,蔺卿,你去拟旨。”
    蔺羲钦面有难色,沉吟片刻,奏道:“皇上,这圣旨上的监军人选……”
    众人都被气糊涂了,包括宏治。可经过次辅大人这么一提醒。大家才恍然,原来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为在晋崇钰的文书里,还提到了监军人选。上头很谦虚的说,只要朝廷封他为藩王,他定会全力抵抗北元,朝廷若是不信。可以遣一名监军过来,不过。这名监军身份地位一定要比他高,如此,他一旦动了叛逆的念头,就可以当场将他诛杀。
    里头的意思不言而喻。其实就是说,他怕朝廷言而无信,一张纸根本代表不了什么。万一他派兵击退了北元,朝廷又反过来围剿他。该怎么办?所以还需要一名人质,人质不到,他就不发兵,只要战事结束,人质就会安然无恙的送回去。
    不过,大家都知道像晋崇钰这样有很明显的叛将举动的人,这监军送过去多半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了。
    虽然殿中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人质非皇子莫属,但因为无论瞅哪位皇子都不对,而先前的监军又是戚睿,所以大家还是都把目光一致落到了他的身上。
    除了沂王,因为他默默的垂下了头,往角落里挪了几步,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戚睿穿着二品绯色团领,补子上绣着一只仰头咆哮的狮子,腰间玉带,身材高瘦,一双剑眉因为不够浓黑而减少了几分气势,突出了几分书生气,不过,却没有减少他身上的阳刚之气。他多年来生活在军旅中,沾不上一丝京官的萎靡,精神头十足,尤其是那双如点漆的眼睛,不大,却精光矍铄。
    他立在兵部尚书孔阶的后头,对于大家投射过来的目光,他讪讪的摸了摸鼻子,挪了一步,移到了孔阶的一侧,朝孔老头坏坏一笑,好像在说:“麻烦您老人家替我挡挡咯。”
    孔阶连眼皮都没掀。对于戚睿的玩笑,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殿中恭肃的氛围,也并没有因为他的玩笑,而有所缓解。
    李舜道:“眼下,北元进攻的主要目标仍是晋总兵驻守的大同府,宣府虽然守备相对薄弱,不过多年来都平安无事,戚大人本就是朝廷遣去大同府的监军,这一回,不如请皇上亲命你为钦差,赐尚方宝剑,再请戚大人去一趟大同府,如何?”
    戚睿与兵部尚书孔阶一样,不管之前的夺嫡纷争有多么激烈,他们都始终保持着超然的中立,而且,即使在齐王倒台后,李舜有意的拉拢,他们也没有丝毫动摇。
    李舜暗中也得知了安乐公主与戚睿曾经一齐游缃山,上元时还一齐逛花灯的事,安乐一向与荣王亲厚,戚睿又颇得皇上赏识,这个时候若不剪除戚睿,将来恐怕会成为荣王的党羽,到时候,难免会影响皇上对太子人选的决定。
    “哈木良此人生性好战,野心极大,一向觊觎我中原的繁华,他此次若是与先前一样,只是简单的在边境劫掠,那事先又怎么会做两次重大的军事调整?晋崇钰驻扎在大同府,用兵如神,抵挡了北元近十年的铁骑,成为北元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而宣府相对薄弱,他又如何会舍易求难,定要攻打大同?
    儿臣看过奏报,陈兵大同府的北元大军虽然多于宣府五倍,可大军人数却比往年要少,儿臣以为,哈木良这是故布疑阵,想要迷惑我军,让我军以为他们还同往常一样只是在大同边境劫掠,而宣府那边,却是隐藏了实力,哈木良很可能调遣了剩余的军事力量悄悄开往宣府,想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儿臣以为,可以传令宣府现任守备,遣步兵化装成鞑子百姓,越过关防,深入打探,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戚大人素有“戚神仙”之贤称,又在北关军中生活一年有余,不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对该处的地势与战略布防了如指掌,儿臣恳请父皇,晋封戚大人为总兵,立刻派往宣府,以备不测。
    儿臣无德无能,无法替父皇、替国家分忧,只有自行请愿担任监军一职,前往晋军军中,望父皇成全!”
    掷地有声的辞气在疏阔的紫宸殿中响起,让人忽然之间只觉得斗志昂扬,力量充沛,所有人齐齐抬眸,却见荣王单膝点地,面色冷毅,直直望着龙椅上的君主,拱手请愿。
    虽是跪在地上,腰板却拔得笔直,目光炯炯,言辞恳恳,刹那间,他仿若夜空中最亮的北辰。(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选择

好像一柄利剑划过,紫宸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的人都目光都齐齐落在了荣王挺拔的背影上。
    沂王先是半张着嘴,而后脸有些微热,最后嘴角浮起一抹冷笑。
    李舜也颇感意外,但相对于表情丰富的沂王,他也只是眼睫轻闪,眼底掠过的那抹杀意与沂王最后的冷笑却是异曲同工。
    原本是想趁此机会除掉荣王一个潜在的帮手,没想到,竟是达到了斩草除根的效果,他这一回是自寻死路。
    蔺羲钦面如古井,脸颊略略绷住。即使猜到荣王会有此一择,但亲耳听到他说,还是免不了有些担忧。
    戚睿一向听闻这位五皇子逍遥遁世,每回朝上,他几乎都是隐形人一般存在,朝中无论大事小事,也从不上心,没想到江山存亡之际,竟还有如此胆魄,他不由多打量了荣王几眼。
    最五味陈杂还属宏治。
    他静静地望着台矶下半跪的荣王,忽然发觉,自己是不是忽略他太久了。
    从前赵暅太过光芒四射,其他诸皇子在他周围都黯然无光,赵昕从小跟在他身侧,落在自己眼里,似乎也只是一抹影子。
    自己注意到他的时候,却是因为忤逆犯上,当时若不是皇后与赵暅,自己早已经把他打发到了烟瘴之地。
    赵晧与赵旻剑拔弩张的时候,他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过,以至于自己几乎都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