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徐后传-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香不过银子的铜臭,呵呵,姐姐,我就是一个大大的市井俗人。”
回瞻园的路上,徐增寿叹道:“可惜了,宋秀儿出身千户武将之家,又生的这样的人品相貌,将来肯定是诰命夫人,可却甘愿在市井求生,这辈子很难有出头之日。”
徐妙仪说道:“宋秀儿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有何不好?难道女人非要通过婚姻依附于某个男人才有价值?”
徐增寿不敢直言反驳妹妹,只得拐弯抹角说道:“说的好像你将来不会嫁人似的。”
徐妙仪双眼一瞪,“什么意思?家里要给我定亲了?”
徐增寿点点头。
☆、第82章 宜家宜室
徐妙仪问道:“是谁家胆子那么大,居然敢娶我进门?”
徐增寿被妹子逗乐了,玩笑道:“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魏国公的嫡长女,皇上下旨命你认祖归宗,谁都不敢质疑你的身份。其实从那天接旨之后,就不断有人家拉着家里的未婚青年才俊在父亲和大哥面前转悠试探口风,想要娶你过门了。”
徐妙仪笑道:“原来是看中了徐家和皇上的这份荣耀。”
徐增寿引以为傲的说道:“当然了,我们徐家的女儿虽然不是皇上的女儿不愁嫁,但也差不了多少了。将来父亲定会给你挑选一个最合适、最听话的女婿。”
一听这话,徐妙仪说道:“说了半天,其实根本没定下是谁家嘛。二哥,你和说说,都有谁家来说亲?”
本来婚姻大事,不好和待嫁的妹妹说太细。免得移了性情,但是很明显这个大妹妹不同于普通的女孩子。徐增寿便直言说道:“那些小门小户、明显贪图我们徐家富贵的我就不说了,脏了你的眼,父亲和大哥也懒得搭理他们。先说几个算是门当户对的。邓铤你还记得吧?”
徐妙仪:“卫国公府三公子,我的手下败将嘛,邓铭的哥哥。这兄妹两个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蠢货……蠢都不说了,难得还蠢的那么固执。”
徐增寿点头说道:“对啊,我看不上邓铤这小子,而且父亲觉得卫国公府家风有些不正。算是婉言拒绝卫国公邓愈的求亲了。”
徐增寿目光有些躲闪,说道:“还有一个,就是常森了。”
徐妙仪大叫:“谁要嫁给常森这种软脚虾般的人物啊!”
徐增寿说道:“我劝爹爹不要考虑常森。他当兄弟还行,挺讲义气的,当妹夫就太差了,三天两头不着家,在外头鬼混。”从小玩到大的狐朋狗友,最明白对方的秉性,根本不敢以亲妹子相托。
徐增寿这话说的毫无压力。因为常森的亲妹子常槿在出了父孝后也要议婚了。徐增寿是目标人选之一,常森闻言也是连连摇头,对好友的评价简直和徐增寿评价他一模一样:“徐二郎?妹子嫁给他等于跳火坑。这小子文不成武不就,一辈子混吃等死没个成事的样。”
不愧为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对彼此本性了如指掌。
徐妙仪取笑道:“你也知道常森不好啊,那你还几乎天天和他混在一起?对了,你和他也到了议婚的年龄吧?你们都不成亲,长幼有序,我和常槿这种当妹妹的就更不用着急了。”
徐增寿笑道:“我和常森就是太明白自己不是个东西了,有自知之明,就干脆硬扛着不肯点头成亲,逍遥自在过一辈子,免得祸害人家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反正家里都有哥哥们承袭爵位,传宗接代,用不着我们操心。将来老了,从兄长那里过继一个侄儿继承香火就行了。”
徐增寿如此坦荡。倒是让徐妙仪生了敬佩之意,甚至对常森的印象也有所改观了,晓得自己不好,也同时抗住压力不祸害人家的好女儿,这样也不失为一种男子汉大丈夫嘛。
徐妙仪心有所触,说道:“那我回去要和父亲和大哥说清楚。我呢,天生就不是什么温柔贤惠、谦卑含蓄的贤妻良母;我上过沙场,杀过人,救过人,脾气比较暴躁,一言不合时可能会直接动手,破门而出。”
“别指望我成亲后就能洗手作羹汤,温柔小意,伺候公婆丈夫小姑小叔子的。丑话说在前头了,免得到时候出了乱子,婚后闹的鸡飞狗跳,整天吵架打闹,这日子就过得太没意思了。还不如不嫁呢。”
徐增寿嗫喏道:“你们女孩子家的,和我们男人不同,不可能像我们这样自由。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压在头上,该低头时要低头,该忍让时就要忍让,否则乱了论理纲常,是要造反不成?”
徐妙仪说道:“对于我们这种人家来说,婚姻本来就是一种政治交易。儿女亲家看中的不是结婚的男女,而是对方的家世和财富。来求亲的人家是看中了我的温柔贤惠吗?”
“不是,他们是看中父亲的权势和徐家的地位。所以本质上他们要的是一颗糖豆,等娶回家后,却想要把糖豆训练的具有蜜枣的功能,那就是他们贪心不足了。出尔反尔。这事叫我如何忍得?我一忍再忍,他们一逼再逼,最后逼得我造反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徐增寿被妹子的言论惊着了,迟疑片刻,说道:“我以为你会说一辈子不嫁,以后做出家做姑子,或者不论门第、不论出身,愿得真心人,白首不相离呢。”
徐妙仪耻笑二哥,说道:“你定是话本小说看多了,真正头脑清醒的大家闺秀没有那么不切实际的想法。门第和家世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我并不反感父兄用这种方式给我寻婆家的。只是我希望未来的婆家同样是个头脑清楚的明白人家,清楚双方联姻的目的,别到时候娶了糖豆却想要蜜枣,让一场政治联姻变成金陵城茶余饭后的闹剧。”
徐妙仪看着自家不成器的二哥,叹道:“其实金陵城我很欣赏常森的妹妹常槿,难得一个不做作的明白人。可惜你太差了,配不上她。”
徐增寿并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真是巧了,常槿也说过同样的话,说常森太差,配不上你。”
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同样都被贬低到泥里头去了,看见泥巴里头有熟悉的人在,反而有种沾沾自喜之感。
徐妙仪笑道:“那正好了,你和常森谁都别成亲了,以后你们两个一起过,互相祸害,别出来祸害人家好姑娘。”
谈笑间,兄妹两人乐呵呵的回到徐家瞻园,经过多日相处,徐增寿和徐妙仪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突飞猛进,俨然比其他兄妹要亲热多了。
入夜,瞻园。魏国公世子徐祖辉从军营里练兵回家,时隔半月才回一次家里,久别胜新婚,世子夫人陈氏忙殷勤的布菜分汤,伺候徐祖辉吃饭。
寂然饭毕,陈氏又和丈夫说了最近家中各种大宗人情来往等杂事。陈氏出身书香大族的嫡长女,从小是当做宗妇培养的,一应礼尚往来的规矩,豪门世家的交际应酬都担当的十分轻松,有条不紊。
徐祖辉点头说道:“知道了,你看着办便是。你当家不容易,自己也要多注意身体。”
“嗯。”世子夫人陈氏有些害羞似的点点头。对于一个正统的大家闺秀而言,她算是嫁入了好人家,婚后生活堪称完美:丈夫是个正派人,对妻子向来温柔宽厚,没有乱七八糟的通房侍妾。小姑子们还算听话,唯一不足的是妾室婆婆王夫人总是借口她没有生育子嗣而刻意打压,指指点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生儿育女是她的责任和本分。成亲五年了,肚皮一直没有动静,陈氏很着急。
可是最近她又多了一桩烦心事:给正在婚嫁年龄的小姑子徐妙仪挑选婆家。长嫂如母,这也是她无法逃避的责任。
饭后和丈夫说家常,陈氏说道:“……我娘家那边来了信,问刚认祖归宗的大妹妹婚事有没有定下来。”
陈氏是书香门第的女儿,她娘家那边都是拿笔杆子的读书人。
徐祖辉有些意外,手里的茶杯一滞,“父亲说读书人家规矩多,大妹妹是个直脾气,比较适合武将之家。文臣家族的男子——恐怕门不当户不对吧。”
陈氏娇嗔道:“书香门第难道配不上你们徐家?难道我不是文臣家的女儿?”
徐祖辉笑道:“夫人多心了。这男婚女嫁的,女子终归要适应丈夫的家族。比如你以前都不敢靠近马匹,如今不也学会了骑马了?”
陈氏脸红了,啐了一口,说道:“那还不是因为你亲自教我,我才勉强去学的嘛。女孩子猴在马上,坐没坐相,没规没矩的。”当然了,借着骑马各种摸小手搂腰等夫妻间亲密的小动作就不必提了。
徐祖辉笑道:“这就对了。你从守规矩到没规矩都觉得难受,大妹妹从没规矩到守规矩只会更难受。你也晓得,爹爹疼惜大妹妹离家十年,想要好好补偿她,一丁点委屈都不舍得给她受着,所以根本不考虑书香门第的求亲。并不是针对你或者瞧不起文臣家族。”
陈氏失望的叹道:“这么说,就是一点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大妹妹下面还有三个小姑呢,一共四个小姑子,都要这么个挑选,我这个当大嫂的就要累死了。”
徐祖辉见妻子当家不容易,只得退让一步,问道:“说来听听,你娘家的谁要来探口风?”
陈氏说道:“其实也是金陵顶尖的豪门大户。是我们陈家的一个族妹,当年也是我的手帕交,后来嫁为吕家妇了。她是为了婆家的小叔来打听的。”
徐祖辉问道:“是吕家?那个吕家?”
陈氏说道:“还有那个吕家?如今金陵最得势的吕家当然是太子侧妃吕氏的娘家了。吕家是几百年的书香门第,吕家嫡系的嫡子,配得上我们家宝贝小姑子吧?”
☆、第83章 姑嫂暗斗
樱桃去核,浇上掺着冰渣的酸奶酪,红红白白的,煞是喜人,令人食指大动。
若说回瞻园有什么好处,这食不厌精就是很明显的好处。徐妙仪回家三月,小脸都有些吃圆了。
听到二哥徐增寿细说求亲的对象,徐妙仪惊讶的差点将嘴里的奶酪樱桃肉喷了出来,“什么?吕家?”
徐增寿点点头,“也不知大嫂怎么想的,这种人家当场就该回绝了,根本不必在大哥面前提起。我们武将之家的女儿,不适应文臣家族的弯弯绕绕。这不是结亲,是结怨呢。”
徐增寿是个混球纨绔,但看问题还是比较通透的。
徐妙仪想起去年腊月给太子妃接生时,吕侧妃在雪地里跪拜,宣称“折寿十年,以换得太子妃母子平安”时的情形,顿时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徐妙仪说道:“能够养出吕侧妃的那种人家,肯定虚伪无耻,满口仁义道德,说理又说不过他们,又不好意思出手动拳头,嫁过去不得憋屈死啊。不行不行,我和爹爹说去,吕家绝对不行。”
徐增寿说道:“不用你说,大哥已经严词回绝了,落了大嫂的面子,大嫂不高兴呢。听说大哥大嫂夜间有所争执,大哥今日一早就去了军营练兵,夫妻两个好像闹别扭了。”
徐妙仪顿时胃口全无,叹道:“不行,婚姻大事,不能完全交给别人做主。我和爹爹谈一谈,直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也要先告诉我,我看看和这个人或者他的家人合不合的来,否则闹到到退婚,彼此都没有脸面。”
徐增寿问道:“那大嫂那里呢?你要不要和她委婉的说一下,免得以后他们夫妻俩又为了你的婚事闹别扭?”
徐妙仪无奈的摊了摊手,“我和大嫂说不到一块去,她张口就是女德,女戒,女孩子要贤良淑德。从书香门第出来的闺秀,听见婚事二字要远远的避开,根本不能谈论婚嫁,否则就是不受规矩。我若和她开口提未来婆家的条件,等于在和尚面前吃肉,找不痛快嘛。”
只是令徐妙仪没想到的是,她对大嫂敬而远之,大嫂却主动找事了。
丈夫一早回军营后,魏国公世子夫人陈氏病倒了。作为小姑子,大嫂生病,当然要去探望的,徐妙仪领着三个妹妹去了陈氏的院里,老远就闻到一股药味。
徐妙仪是大夫,闻着味就能猜出几样药物。柴胡,郁金,木香、厚朴,是治疗肝气郁结,思虑过度的,看来大嫂是真的和大哥吵架了,生闷气呢。
陈氏卧床不起,坐在病榻上喝药,漱口,含了一个山楂蜜饯去除嘴里余下的苦涩。看着四个小姑子,尤其是最年长的徐妙仪,陈氏心中生出一股苦涩来,连蜜饯都遮掩不住。
郁气在胸口凝结,沉闷不已。咳咳,陈氏捂着胸口咳嗽了两声,四个小姑子递水的递水,送帕子的送帕子。虽说书香门第出身的陈氏和将门虎女之间有各种隔阂,但姑嫂之间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礼节和面子情,表面上看还是一团和气的。
陈氏摆了摆手,说道:“你们都坐下吧,今日找你们来,是因我身子不好,大夫说要静养一些日子,不能太过劳累了。我是徐家的宗妇,执掌着瞻园的中馈,徐家家大业大,这家不可一日无主。你们姐妹四个都识文断字,身边也有教养嬷嬷指点着,所以我今日将掌家之权交给你们姐妹四个,以后家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你们处置。”
大嫂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徐家姐妹四个暗道,对视一眼,八只眼睛飞快的交换眼神,纷纷出言相劝:徐妙仪:“大嫂,万万使不得啊!你保养身体要紧,我懂得医术,这几日给你针灸,开药,好好调理身体,很快就能康复的。”
徐妙清:“嫂子,管家之事,我们姐妹只懂得一点皮毛而已,实在担当不起这份大任。”
徐妙溪:“大嫂,我和四妹妹平日还要去家学上课呢。”
徐妙锦年纪最小,上前抱着陈氏的胳膊撒娇,“嫂子,我的好嫂子,账本我都看不懂呢,怎么帮你管家?您就别为难我们啦。”
“大妹妹,你过来。”陈氏朝着徐妙仪招了招手,徐妙仪狐疑的坐在了床榻旁边的绣墩上。
陈氏拍了拍徐妙仪的手,说道:“你是长姐,理应承担其这份重担。我在闺中时,像你这个年纪,已经帮助母亲管了好几年的家了。不会不要紧,可以慢慢学嘛,你聪明伶俐,这点家务事难不倒你。”
“你又是家中嫡长,家中奴仆谁敢不听你的?一切按照府中定例安排下去就行了。若有不会的,来问我便是,我定知无不言;若有奴大欺主,存心蒙骗的,不用报我知道,直接撵出去。”
“这——”被赶鸭子上架,徐妙仪赶紧推脱,说道:“管家之事可不是玩笑的,瞻园单是奴仆护卫就有五百余人,对外还要人情来往。我……我承受不来这份重任。”
行医不惧,杀人都不怕,这家务事太能磨人了。
陈氏说道:“女孩子家的,总有一天要嫁人,给人当媳妇,还能在娘家当一辈子小姑子不成?男人在外当差,女人在家主持中馈,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道理——哪怕是皇后娘娘,也要打理六宫呢。谁天生就会管家?都是慢慢学来的。莫急莫急,嫂子会教你的。”
陈氏的话无可挑剔,无论是谁都无法指责她为难小姑。徐妙仪若一味推脱,说就是她这个小姑子贪图享乐,不愿意承担嫡长女的责任了。
其实陈氏并非病的到了无法理家的地步了。昨晚丈夫指责她糊涂,不应该和吕侧妃的娘家有来往,说徐家女和吕家郎如何如何不相配。
陈氏觉得很委屈。不满意吕家的求亲就算了,大不了再找呗,反正金陵多得是青年才俊,总有一个和大妹妹相配的。
可是为何说我糊涂?我娘家的族妹写信来问,难道我要置之不理,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我的颜面何存?将来回娘家走动,岂不是被族人暗讽无礼?当了一品世子夫人,就瞧不起族人了?
你们徐家是新贵不假,可我们陈家和吕家是百年书香门第。别说百年前了,就是五十年前,我们广邀亲朋,大宴宾客的时候,你们徐家还在凤阳耕地呢!
如今天下太平,族人们多有考科举做官的,依然身处仕族上层,难道我们读书人家出来的子弟,会辱没了徐家门楣不成?
陈氏越想越气,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调/教眼高于顶的小姑子的性子。教导她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应该有的礼节和规矩,教她何为尊卑、何为作为女子的本分。
新贵家族,就应该把规矩立起来,否则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可是陈氏机关算尽,以为到了下午徐妙仪就受不了了,哭啼啼的找她求帮助。
但是并没有如此。
陈氏在床上躺了三天,连徐妙仪的影子都没见到!瞻园也没出什么乱子,日常事务一切照旧,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倒是陈氏的一个陪房哭天抹泪找来了,“夫人啊!大小姐分明不把我们这些老人放在眼里啊,稍有差错,一双眼睛杀气腾腾的就瞪过来了,要打要杀的,求夫人救命,老奴身子骨弱,实在经不住十板子啊!”
陈氏郁气在心,本来想借着拿捏徐妙仪出出气的。没想到自己的陪房先过来哭诉了,吵得她脑仁疼。
陈氏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陪房哭道:“老奴管着府里的礼尚往来,因卫国公府家里添丁,府里要送满月礼,大小姐不满意老奴的回答,要打老奴十板子呢。”
陈氏觉得徐妙仪虽然性子直爽,脾气急了些,倒也不是鲁莽张狂之人,便不太信陪房的话,对丫鬟说道:“你去问问大小姐,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一会,丫鬟来了,连二小姐徐妙清也跟来了。
陈氏忙说道:“二妹妹怎么来了?唉,不过是奴婢的一点小事,不用劳烦你亲自跑一趟的。”
“大嫂在病中,理应经常来瞧瞧的。”徐妙清脸上的笑容淡淡的,连看都没看跪下哭泣的陪房一眼,视之为空气。说道:“这三日,大姐姐带着我们一起理家,深知大嫂以前当家不容易。大嫂辛苦了。”
徐妙清以前是个最省事的小姑子,性子安静讨喜,陈氏也最喜欢她。不过好像自从徐妙仪回家后,徐妙清近墨者黑,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了。这一席话明面上是感激陈氏这几年对徐家的付出,暗里的意思,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陈氏叹道:“唉,身为当家主母,教养小姑,管家理事本就是我的责任。你们姐妹几个以后出阁嫁人了,也会做这些事情。这管家的学问大着呢,要立威,也要以理服人。”
徐妙清说道:“大嫂说的是。万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不是谁的哭声大、谁的资历老就是谁有理。”
此话一出,低声抽泣的陪房赶紧收声了。
徐妙清依然不看陪房,对陈氏说道:“卫国公府添了一个孙子,我们徐家和邓家是世交,要送满月礼。大姐姐要送礼的按照以往的分例理出礼单来,她倒好,就照着以前的单子抄了一份敷衍。大嫂,以前是旁支庶孙的礼单,现在这个卫国公府世子夫人生的嫡孙,若是送一模一样的去了邓府,不是当面打脸吗?”
☆、第84章 半子之期
没想到自己自诩规矩,却阴沟翻船,被自家陪房扯了后腿,陈氏怒火攻心,对陪房说道:“大胆刁奴!敢如此懈怠,差点得罪了世交,打你十板子都算轻的!”
陪房连忙跪地磕头求饶,“夫人,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我们当差的难免也有疏忽之时。这事确实是奴婢的错。可是奴婢跟着夫人嫁到府里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当众打板子,五年的体面啊,说没就没了,这要奴婢以后如何有脸面继续当差办事呢?奴婢央求大小姐,说奴婢愿意革了半年的银米,或者一年都行,看在奴婢这张老脸的份上,留一点体面。可是大小姐铁石心肠,无论奴婢怎么求,怎么退让,她坚持要打,逼得奴婢实在没有法子了,只得跑到求夫人说说情。”
世子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心腹陪房最清楚了。无非是想□□小姑子嘛,她存心要配合夫人,给徐妙仪难堪,所以故意在礼单上出了差错,想要徐妙仪服个软。
不过徐妙仪不懂旧例,但是二小姐徐妙清是懂的,周围伺候的教养嬷嬷们也是门儿清,当场就揪出了陪房的毛病。
徐妙仪在军营当过两年军医,行事风格和父亲徐达一样,都是雷厉风行。既然一定要掌家,她就决心把这事办好了,不让大嫂有挑嘴的机会。
在掌家第一天,徐妙仪就效仿父亲军营立下规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陪房的行为明显是过了,而是明知故犯的大过。徐妙仪当然知道打板子最伤脸面了。可是陪房摆明了是故意制造乱象,徐妙仪就决心不给她脸面,坚持要打十板子。
陪房跑到世子夫人这里求援,是存了“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意思。将自己的脸面和陈氏的体面捆绑在一起。
一边是心腹,一边是小姑子,前者还明显不占理,但是陈氏觉得徐妙仪坚持打板子这事不放,不肯罚俸取代,是专门打给是她这个大嫂看的。
陈氏的心越来越沉:怪不得都说小姑难缠!以前三个小姑都懂事听话,觉得言过其实了。现在来了个徐妙仪,犹如一滴墨水进了鱼缸,全都染黑了,就连妙清也站在她那边,不给我这个嫂子面子了!
陈氏有心维护陪房,说道:“二妹妹,此事是她的不对。只是她是从小伺候我的老人了,身子骨弱,不禁打的,若打坏了,外面恐怕有人编排大妹妹苛待旧仆。有碍你们四个女孩子的名声。你看这样好不好,她毕竟是我的陪房,就交由我处置吧。”
徐妙清点点头,“我们姐妹暂代大嫂主持中馈而已,当然最终要听大嫂的。”
陈氏对陪房说道:“革你半年银米,夺了瞻园的差事,去乡下看管田庄思过吧。”
眼不见心不烦,陈氏如此处置,也算说得过去。徐妙清和陈氏嘘寒问暖了几句,就告退了,“……大嫂好好休息,我明日再来看你。”
徐妙清回院的路上,遇见三妹妹徐妙溪拿纨扇扑蝴蝶玩耍,徐妙溪迎过去问道:“那个刺头拔掉了?”
徐妙清点点头:“陪房糊涂,大嫂不糊涂。罚去田庄当差了。”
徐妙溪松了一口气,“幸亏走了,否则大姐姐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两个夹在大嫂和大姐姐之间也难做。”
徐妙清面有忧色,说道:“大嫂这个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眼界不够,当一个合格的宗妇还差些。大姐姐这个人呢,恰好相反。小事上不拘小节,大事聪明果断,眼界之高,是世上许多男子都不及的。所以大嫂和大姐姐是天生的合不来,我们两个妹妹要从中调停一二,否则一家子闹开伤了和气,让外人看笑话了。”
徐妙溪叹道:“好累啊,他们要这样打擂台打到什么时候?”
徐妙清说道:“看谁绷不住了,先服软为止。”
徐妙溪笑道:“大姐姐会服软?笑话!看来大嫂输定了。”
徐妙清目光平静如水,摇头道:“不是这个原因。三妹妹,你细想想,天下媳妇和小姑子打擂台,一般谁输谁赢?”
徐妙仪笑道:“那还是大嫂输定了。”
徐妙清叹道:“唉,你别笑话大嫂了。将来你我都是要出嫁、当人家媳妇的人,就没有一点点兔死狐悲之感?”
徐妙溪笑的没心没肺,“不会啊,如果是大姐姐输了,我才可能有兔死狐悲之感呢。这事本来就是大嫂做的不对,大姐姐是什么样人?元宵节城墙上敢冒着天大的危险折返而归,营救我们姐妹的勇者。这样的人品怎么可能嫁到吕家那种伪君子的家族?简直玷辱了她的人品嘛!”
“我们姐妹的婚事都掌握在父兄还有大嫂手里。我希望大嫂通过这事长点教训,别给我们姐妹乱点鸳鸯了。我姨娘偷偷和我说,大姐姐还是嫡长呢,大嫂就敢介绍这种人家,我们姐妹三人都是庶出,大嫂相中的人家会不会越来越不堪?女人家的婚姻大事,可不能儿戏了。”
徐妙溪说的有理。论其身份地位,大姐姐占据嫡出,又是嫡长,比庶女要高贵。所以大姐姐一定要嫁给好人家,后面三个妹妹才有指望呢。
徐妙清说道:“其实不仅仅是人品家世不配。吕家是东宫吕侧妃的娘家,如今皇长孙没了,吕侧妃生的庶长子又得皇上喜欢,有传闻说皇上有立之为皇储的意思呢。吕家是书香世家,联姻也基本是陈家这样的文臣家族。突然求娶我们徐家的女儿,你说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徐妙溪惊道:“吕家真敢这么想?皇长孙虽然没了,但东宫还有一个嫡子呢,叫做水生,还是大姐姐亲自接生的。废嫡立庶?这也太没规矩了吧。”
徐妙清说道:“皇储是国之根本,我一个女孩子家不太懂这个。不过东宫太子妃娘家是开平王府,昔日开平王常遇春是爹爹的好友,我们徐家和常家是世交,二哥和常森更是比亲兄弟还亲的朋友。就凭这个交情,爹爹也不会同意和吕家结亲的。”
“那怪那晚大哥和大嫂会吵架呢,原来是这个缘故。”徐妙溪豁然开朗,点头说道:“其实大嫂不是坏人,要操心一大家子的事务,事无巨细,她也不容易。希望她以后大事别糊涂了,闹得夫妻离心、姑嫂失和。”
次日,徐达沐休在家,常年的军旅生涯,习惯闻鸡起舞,天没亮就把二儿子从被窝里踢出来,父子一起去校场练剑。
徐增寿叫苦不迭,徐达一鞭子抽去,骂道:“你大哥在你这个年纪时,吃住都在军营里,至今也甚少在家里享福,你这个混球还贪恋被窝,一事无成!”
徐增寿往地上一滚,避开了鞭子,大声叫道:“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您和大哥辛辛苦苦挖坑栽树,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人有一事无成、混吃等死的资格吗?您莫忘了建功立业的初心啊!”
不忘初心?难道老子的初心就是养出你个废物儿子来!
徐达气得又抽了一鞭子,徐增寿武功不行,逃命本事一流,往后翻了个跟斗,再次躲开了。
徐妙仪穿着一袭练武的短打,踏着晨光骑马而来。徐达一见女儿,顿时气消了,说道:“乖女儿,这时候还早,怎么不多睡会?”
徐增寿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顿时觉得自己一定不是亲生的。
徐妙仪翻身下马,笑道:“早起看爹爹耍猴。”
刚才徐达抽得儿子打滚翻跟斗,可不就是街面上的耍猴嘛。徐增寿一点兄长的尊严都没有了,“喂,说话放尊重点,说谁是猴呢。”
徐达瞪眼过去,“笨手笨脚的样子,猴都比你机灵点!”
反正说什么都是错,徐增寿干脆闭嘴了。
徐达问道:“你起那么早作甚?”
徐妙仪说道:“爹爹公务繁忙,难得在家,当然是想抽空请教爹爹了。”
徐达问道:“你要请教什么?”
校场上十八般兵器俱全,徐妙仪独独挑了一把徐达常用的重剑,笑道:“爹爹武功盖世,当然是请教武艺了,难道向您学绣花不成?”
言罢,徐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