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徐后传-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73章 彼岸之花
徐妙仪等着围山搜“山贼”的官兵人数越来越多,便开始下一步计划——金蝉脱壳。他们这群”山贼“,连同朱守谦一起全部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凤阳皇陵驻军的军服,戴上腰牌。
朱守谦涂黄了脸,贴身穿着大棉袄,棉裤,贴上胡须,脸上做几道旧疤,再挎上腰刀,昔日魏晋风流、整天嗑药期待成仙的浪荡子变成了魁梧的兵痞,足以蒙混过关。
徐妙仪一行人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混进了搜山的队伍,堂而皇之的走出包围圈。
到了淮河渡口,众人脱下军服,穿上便装,打扮成商队的模样,一路往北。
此时淮河尚未结冰,阵阵北风袭来,朱守谦面色潮红,气息不稳,躺在渡口草棚里,他身体虚弱,逃亡之路甚是辛苦,他快要支撑不住了。
“表哥再等一等,上了商船就好些了。“徐妙仪将两块参片搁在朱守谦舌根下含着,打趣道:”十六年前,我刚生下朱高煦才三天,就被赶出燕王府,强令去北平就藩,产妇幼儿,何等凄凉?幸亏坐船能舒服些,不用在马车上颠簸,你看如今我身体好好的,朱高熙才十六岁,就长得比他爹还高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朱守谦点点头,故作轻松道:”知道了,我这个当表舅的,可不能输给外甥。“徐妙仪一笑,”对啊,这样多丢人呀。“
话音刚落,就听外头随从大声叫到:”我们的船来了!“徐妙仪心思缜密,逃亡计划一环扣一环,每到一处必然有接应之人,这艘大商船是她早就买下的,上头的船工、商人全都是燕王府的人乔装的,必然万无一失。
徐妙仪搀扶着朱守谦走出草房,商船缓缓靠岸,船头戴着斗笠的艄公放下踏板,徐妙仪和朱守谦踩着踏板走到了商船甲板上,甲板湿滑,徐妙仪一时站立不稳,眼瞅着要撞在栏杆上,艄公扯着她的肩膀,一把将她搂在了怀里。
“朱棣?“
“妹夫?“
朱棣沉着脸说道:”愣着做什么?外头那么冷,还不快进去暖和一下。“朱棣也理会朱守谦,把徐妙仪半搂半抱着进了船舱。
刚进了船舱,朱棣从头到脚检查了一番,见徐妙仪安然无恙,才开始劈头盖脸的教训妻子,”你太冲动了!为什么不找我商量?我会不答应吗?上次女儿被绑架,我远在东北打仗,你没等我回来,冒险和鞑靼部结盟救女儿,事急从权,勉强情有可原。可是你来凤阳救朱守谦,故意借口撇下我,简直——“朱棣剩下的话被徐妙仪的吻堵住了。
但是朱棣很生气,不可能轻易放过,他很快推开了妻子,继续教训道:”简直莽撞无知!你以为五弟媳冯氏那封信只是偶然吗?不,肯定是东宫的圈套!冯诚从刑部大狱放出来了,这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徐妙仪踮起脚尖,再次吻住丈夫,待商船重新起锚开了淮河中央时,徐妙仪才肯放开怒气渐渐平息的朱棣,”我知道,我都知道,可是我依然要救表哥。就像你,明知有危险,也要追踪我的脚步,来凤阳救我一样。“朱棣余气未消,问道:”我重要还是你表哥重要?“
徐妙仪抱着朱棣一吻,”都重要,你们都是我发誓要保护的人。如果你身陷危险,我也会这样奋不顾身救你。“朱棣依然绷着脸,”我和你表哥要是都落到河里,你救那个?“徐妙仪一怔,三次亲吻都摆不平,这是要吵着回北平吗?她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祸水东引的计策,佯装气的跳脚,”喂!差不多得了啊,我还没和你算旧账呢,和表哥合伙骗了我,一骗就是二十多年!“朱棣就等着这句话呢,忙接着说道:”那好,旧账新账一起算,咱们两个算扯平了,从现在开始谁都不许翻旧账,就此揭过!“徐妙仪见丈夫放过了自己,赶紧伸出手来,”好啊,一言为定!击掌为誓!“掌心相拍,朱棣立刻变脸,脸上满是笑意,随即十指相扣,紧紧握着妙仪的手。
徐妙仪这才发觉上当了,“啊啊,你是故意的!你根本没生气对不对?你就是想找个理由下台阶,不准我翻旧账!”
朱棣笑道:“是你自己说的,我们以后向前看,都不能翻旧账了。”
徐妙仪一噎,朱棣吻了过去,“从今以后,不准擅自行动,否则我还是要生气的。”
徐妙仪后悔不已,“一把年纪了,还玩这种把戏,脸皮比船板还厚!”
朱棣立刻说道:“你出尔反尔,说好不准翻旧账的……”
船板虽然算厚,但基本不隔音,隔壁船舱讲的话语仿佛就在耳边。朱守谦躺在榻上,静静的听朱棣和徐妙仪的争吵,外头寒风呼啸,他却品出了岁月静好。
轰隆!
一声巨响,剧烈的爆炸将朱守谦从床榻上震了下来。
“火炮偷袭!全军戒备!”
“大船进水!弃船登舟!”
……然而朱守谦瞬间失聪,什么都听不见了,剧烈的震荡使得他脆弱的肌肤几乎全部爆开,往外冒血,每一根毛细血管都破碎了,整个人都是红色的,七窍都在流血!
朱棣跑了过来,背起了朱守谦,刚走出船舱,又一声炮响,将船舱炸的粉碎。巨大的气流将三人一起拍倒在角落里。
轰隆!
第三次炮击,不过这一次炮火落在了水面上,激起了了千层浪花。
巨浪犹如瀑布般席卷了商船,罩在一片血色里的朱守谦被浪花“刷洗”过,浑身苍白如纸。浑身湿透的朱棣脱了衣服,裹在了徐妙仪身上。
一旁的朱守谦颤抖着从怀里偷偷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暗自庆幸:还好,没有浸透。
朱守谦一股脑的将药粉吞了进去。徐妙仪回头,正好看见了这一幕,“不!”
朱守谦看见徐妙仪抱着自己,哭喊着说些什么,可是他根本听不见了,摇摇头,“表妹,这是徐氏没用完的半包河豚卵巢药粉,临走时我偷偷带走了,一直贴身藏着,就是准备逃亡路上自我了断,免得连累你。真是对不起啊,让你白跑了一趟。”
徐妙仪哭道:“不,表哥从来就不是累赘!你背负着千古骂名,用生命守护我几十年!我不后悔救你!”
朱守谦不知道表妹在说什么,他伸手擦去妙仪脸上的泪水,勉强扯了一个笑容,“是你说的,河豚卵巢剧毒,无药可救,快……快跑!”
河豚毒素麻痹神经,朱守谦开始抽搐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抓住朱棣的手腕,“妹夫,我要走了,你……你要好好的……照顾……”
神经毒迅速麻痹了大脑,唇舌不听使唤了,朱守谦只得转头定定的看着徐妙仪,视线很快模糊,他眨了眨眼睛,努力的看了表妹最后一眼,直至瞳孔熄灭。
朱棣咬咬牙,将徐妙仪强行抱走,一起跳下了冰冷的淮河。
轰隆!
炮火再次响起,将商船炸成了两段,商船沉没。
朱棣拖着徐妙仪上了小舟,一叶扁舟在淮河上起起伏伏,躲避炮火的攻击,很快漂到了对岸,岸边刺骨深寒,淤泥都被冻成了铁疙瘩。
侍卫们正要靠岸,一彪人马赶到岸边,朝着扁舟射箭!
前有火炮偷袭,后有弓箭追击。看样子要赶尽杀绝,不留活口了!
徐妙仪觉得她的悲痛都被冷水和寒风冻在了身体里,全身都似有无数根钢针在扎着,如在针板上翻滚,而表哥的死就像冰锤刺穿了心脏!又疼又冷!
侍卫们举起一块炸裂的船板当盾牌,保护朱棣和徐妙仪。寒风袭来,几乎要将这群刚刚从冷水里逃生的人们冻成冰雕!
正在僵持之时,另一彪人马赶到了,他们远远的对着岸边射箭的追击队伍点燃了□□!
岸边队伍瞬间倒了一大片,有人指着偷袭的□□队伍打的旗帜叫到:“是神机营!”
神机营!是皇上的人!
追击队伍见对方势大,不敢造次,忙举起双手,大声叫到:”停止射击!都是自己人!“神机营是皇上身边的精锐,装备精良,为首的正是纪纲和明月。
纪纲冷哼一声,“你们在干什么?大冬天的朝着淮河开炮玩?炸鱼过年呢?”
追击队伍首领双手递上腰牌,“这位大人,我们是凤阳府卫所的人,惊闻燕王私自出了藩地,意图谋反,我们奉命围攻平反!”
纪纲扫了腰牌一眼,“你们谁看见燕王了?”
首领指着不远处的小舟说道:“哪位就是谋反的燕王,我看见了,就是画像里的人!”
“对对对!我也看见了!”
“我们都看见了!”
纪纲问道:“真的?你们没看错人?”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纪纲笑道:“很好,那我就不用麻烦区分谁无辜了,一起受死吧!”
一阵密集的枪响后,淮河南岸被鲜血染红……
作者有话要说: 黄雀在后,三更送上,大家记得回去补分鼓励一下……说不定舟明天继续三更了。
☆、第274章 人生重叠
神机营血洗淮河两岸的追兵,灭了所有的活口。惊闻凤阳老家徐氏暴亡,朱守谦被“山匪”绑架,生死不明,凤阳府尹一问三不知,洪武帝暴怒,自从解散锦衣卫,没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洪武帝深深觉得没有探子的不便,暗地重新启用纪纲明月这些以前优秀的锦衣卫查案,暂时统领精锐神机营,只是无锦衣卫之名、没有诏狱而已。
纪纲和明月熟知宫廷暗斗,将目标盯住了东宫,启用了以前盯梢的暗桩,跟踪东宫的心腹,跟着线索找到了这里,当机立断,将追击的军队灭口。
这也是纪纲从毛骧那里学来的招数:不要让皇上看见他不愿意见到的事情。燕王夫妻擅自出了藩地,的确是他们有错在先。可是夫妻两个被两岸夹击,差点身亡,背后主使的东宫更加可怕!
皇上对东宫和燕王的矛盾心知肚明,但是他绝对不想看见骨肉相残的场面,所以纪纲学着前任上司毛骧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掩盖真相,把皇上心里明白,但是不愿意直面的事情彻底抹掉。
用杀戮的方式抹掉。
所有的目击者都被处死。就当燕王夫妻从未离开过藩地,东宫也从未对皇叔皇嫂动手。
而庶人朱守谦……将错就错,就说被山贼绑架撕票了吧。淮河上惊心动魄的逃亡,死的都是山贼,发动攻击的是神机营。
至于卫所死的那些人——就说他们勾结山贼绑架了朱守谦,被神机营处死了。
纪纲指挥着神机营掩埋尸首,暗自感慨:毛大人在天之灵看见了吗?瞧瞧,逻辑和细节毫无破绽,我做的完美无缺!毛大人,我是不是你最好的手下啊!托梦给我发给红包奖励一下吧……
驿站里,徐妙仪目不转睛的看着江面,“我表哥的遗体找到了吗?”
明月不知该如何解释,偌大的商船都被击沉了,朱守谦死在上面,估计都炸成碎片了吧?
明月垂首说道:“燕王已经亲自驾船去找了,目前没有消息。”
淮河之上,寒风刺骨,即将冰封,但渔船入织,格外热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朱棣出重金悬赏打捞,附近的渔船纷纷赶到这里撒网。
到了夜间,淮河上的渔火如繁星点点,好像是天上的银河。
天空飘起了雪花,起先只是小雪,而后越来越大,如扯絮般铺天盖地,次日清晨,淮河冰封,冰层足足有砖头那么厚,雪花覆盖其上,淮河和两岸连成一片纯白色,犹如一个巨型白色棺材,包裹着河底永远沉睡的朱守谦。
等来年春天冰雪融化,朱守谦早就葬身鱼腹,不可能再打捞上来了。
徐妙仪身穿素衣,跪在雪地里默默烧着纸钱,一群和尚冒着风雪念经超度,冻得木鱼声都瑟瑟发抖。
朱棣陪在徐妙仪身边,见她脸色青白,摇摇欲坠,心下刺痛,正要扶着她起来,徐妙仪侧身避过了。
朱棣开口要劝,徐妙仪说道:”表哥葬身淮河,我都无法给他收尸。我很难受,但我明知害死他的人是谁,却无法替他报仇。“朱棣说道:”妙仪——“
徐妙仪说道:”我不怪你,真的。我只是恨他们,恨你父亲,恨东宫。可是他们却是你的血亲,也是我的公公,我的侄儿。他们一个占了孝字,一个占了忠字,我都不能名正言顺的恨他们。“雪落无声,默默的给朱守谦送葬。
朱棣脱下自己的羊皮手套,给妻子套上,默不作声的往火堆里扔着纸钱。
纸钱化为灰烬,被北风卷起,犹如一只只黑色的蝴蝶盘旋在上空。
徐妙仪摊开手掌,大雪落在羊皮手套上,并没有立刻融化,毛绒绒的像一朵棉花。
“又是这样的天气。”徐妙仪说道:“七岁那年,我和母亲被追杀,也是这样的下雪天,母亲为了不连累我逃亡,她用簪子刺穿了咽喉。我一个人在雪地里跑啊跑啊,鞋子袜子什么时候跑丢了都不知道,不知道冷,也不知道疼,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母亲自尽的场景。”
“小时候的我总是自责,自责自己太弱小无用,幻想着如果长大了,有本事了,一定好好保护自己,保护亲人,和歹人搏斗。”
“可是现在,我贵为燕王妃,斗得过大明宰相,甚至杀的了北元得皇帝,却依然保护不了我的表哥。”
徐妙仪伸出食指,在雪地里画了一个圆圈,“你看,兜兜转转,从起/点到终点,我还是那个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去死的、无用的七岁小姑娘。”
“你不是。”朱棣也在雪地里画了一个圆圈,两个圆圈有大一半圆弧是相叠的,“你还有我。”
朱棣指着没有重叠的部分,“你十七岁以前的人生我来不及参与,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我无法改变,但是……”
朱棣指着重叠的圆弧,“但十七岁以后都有我的影子,你我的人生是叠在一起的,你的悲就是我的悲,你的欢喜也是我的欢喜。”
朱棣又在两个圆圈周围画了六个小小的圆形,八个圆圈如蜘蛛网般纠缠叠加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六个孩子,在他们成家立业之前,我和你当爹娘的就是他们的全部了。你可以悲伤,但不能倒下。“看着一个个纠缠在一起的圆弧,徐妙仪冰封的心有了一股暖流,”是啊,我可以悲伤,但不能倒下。“朱棣揽过妻子的肩膀,这一次,徐妙仪没有躲避丈夫的触碰,她靠在朱棣温暖的怀中,往火里投着纸钱。
表哥,你一辈子太辛苦了,死了还要被背负千古骂名。或许你真的太累,或许选择在淮河结束这尴尬憋屈的一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们就不会继续打扰你了,把你的遗体按照郡王规格风光大葬,利用你的死亡来展示什么帝王恩赐,皇恩浩荡!
从此以后,人世间的丑恶、算计、倾轧再也不能打扰你了。
你就长眠在淮河,和水草为伴、和鱼儿为友,看潮起潮落,听渔舟唱晚。
睡吧,以淮河为床,以雪花为被,若有来世,你我再为兄妹可好……
次日,纪纲正要送燕王夫妻回藩地,彻底抹平淮河风波,刚刚登船,就有太监气喘吁吁的拍马赶到码头,”皇上口谕,宣燕王、燕王妃回京!“纪纲狐疑的看着传旨的太监,”你没听错吧?皇上明明是要我护送燕王夫妻回北平。“太监低声说道:”奴婢是胡尚宫一手提拔的人,岂敢哄骗纪大人?皇上前日一度昏厥,恐怕时日不多了,故宣诸王回京见面,连北平的郡主郡王们都要接到京城呢。“大雪纷飞,分封各地的藩王们纷纷带着家室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唯有燕王府是二大舅徐增寿带头,领着六个外甥南下。
徐增寿坐在马车上远远看着金陵城的轮廓,顿时热泪盈眶,“十六年了,为了照顾你们这些外甥,我足足十六年没有回家啊!”
外甥们都捂嘴笑。
徐增寿回头白了一眼,“笑什么?”
朱高炽是长兄,立刻站出来说道:“马上要见到父王和母亲了,我们都很高兴,所以就笑了。”
永安郡主说道:“还有皇爷爷,我五岁离京,已经不记得皇爷爷的模样啦。”
身材比哥哥还要高大的朱高煦擦着怀里的长/枪,瞥了一眼马车外面的路人,“南方人身材普遍比北方人矮小,哼,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徐增寿反手一掌拍在朱高煦的后脑勺上,“等到了魏国公府,你和大舅过过招,就知道厉害了。”
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是大明幸存的、最负盛名的大将军。
朱高煦笑道:“我最期待见到大舅舅了,听说大舅舅最像外公徐达。我经常在茶馆里听说书人讲外公杀敌的故事,比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还厉害呢!”
徐增寿心头一凉,差点当场哭出来,“那我呢?你们要过河拆桥,抛弃二舅了吗?”
永安郡主嘴甜,忙揽过徐增寿的肩膀,“我们最佩服外公、最期待见大舅舅,不过最喜欢的始终都是二舅你啊!”
徐增寿破涕为笑,“这还差不多。”
十六年是徐增寿哄外甥,十六年后是外甥们哄他。
燕王府的人到齐了,周王府也从河南开封赶来,周王夫妻来燕王府做客,以前并肩作战的妯娌相见,却再也没有以前的亲近融洽。
冯氏娘家破败了,一身傲骨还在,在徐妙仪面前不显忐忑,也不露怯,两人客客气气话着家常,好像朱守谦死于非命的事情不复存在。
书房里朱橚和朱棣隔了十六年再次重逢,各种亲密感叹自不必说。朱橚对四哥心怀愧疚,“是我疏忽了冯氏,没有觉察她写信给四嫂,酿成大祸。”
朱棣却说道:“你不要怪周王妃,将心比心,弟弟冯诚之于周王妃,就像朱守谦之于妙仪,兄妹姐弟情深,不亚于夫妻情分。”
朱橚说道:“可是你和四嫂差点丧命。”
朱棣指着自己,“这不还好好的吗?你岳父虽然赐死,冯家也败了,但是军中依然有不少人敬佩你岳父,这次冯诚出狱,发配边关,暗地里得了不少人的照顾。总之你和周王妃好好过日子,将来的周王府才能稳得住,夫妻一体,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朱橚是个技术宅男,不通人情,不懂权术,被哥哥保护的太好了。
第一更送上
第二更在七点
第三更嘛,大家加油留评
☆、第275章 如梦方醒
朱棣知道弟弟朱橚对政事一窍不通,弟妹冯氏倒是个明白人,只是政治是冰冷残酷的,何况凡人皆有私心,冯氏为了救弟弟冯诚的性命,将燕王府置于危险之中,朱棣若说一点不恼,也是假的。
但如今这个局面,东宫暗箭不断,藩王之间千万不能起内讧,被东宫找到削藩的把柄,连保护自己的力量都没有了。
朱橚远在开封,妻子冯氏才是他最近也是最有能力的盟友,毕竟一旦朱橚有事,身为周王妃的冯氏也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情感上夫妻不能一心,那只能用利益捆绑在一起。
夫妻可以不是爱人,但至少是盟友、若反目成仇,只能两败俱伤了。
当然,朱橚根本想不了那么多,他只是照着四哥说的去做,四哥从来不会错。
于是周王夫妇从燕王府回家后,似乎又重归于好。
朱棣和妙仪亲自送周王夫妻到二门,两人携手而归,徐妙仪感叹道:“马皇后好眼光,给五弟挑了一个好媳妇。”
朱棣问道:“你不怪她?”
徐妙仪说道:“正因为她的信,我才有机会见表哥最后一面,没有留下终身遗憾,为何要怪她?冯氏她……也是个可怜人啊,只可惜五弟的心早就给了别人,两人永远无法交心。”
朱棣问道:“那个……‘别人’过的如何?再嫁了吗?”
徐妙仪摇摇头,“她的心也早就给了别人,开了个茶园,十六年来种茶、炒茶、卖茶,俨然是个商人了。怎么了?五弟刚才问过你了?”
朱棣说道,“没有,五弟寄情于医学,这两人缘分已经断了。”
自从十六前封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国储既定,一年之前所有的藩王都就藩了,如今洪武帝如此着急儿子们回京,不用猜就知道父皇病危了。
儿女们齐聚一堂,孙子孙女加上外孙、重孙们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皇室人丁兴旺,洪武三十年的除夕夜格外热闹。
东宫皇太孙朱允炆在家宴上对诸位皇叔们毕恭毕敬,燕王居长,朱允炆首先给朱棣敬酒,朱棣微笑着一饮而尽,好像将淮河上的惊心动魄从记忆里抹去。
朱元璋居然强撑着破败不堪的身体和儿孙们一起守岁,过了三更方回去休息。有了这位当家人,谁都不敢造次,继续上演着皇室和睦、其乐融融的大戏。
徐妙仪和周王妃冯氏再次联手,加上桂王妃和代王妃都是她的亲妹妹,时隔十六年,藩王们重聚京城,关系依然融洽。这种兄弟齐心的状况是洪武帝希望看见的,也是东宫最不愿意见到的。
或许是因儿子们的到来,朱元璋的精神为之一振,春天时病情逐渐好转,藩王们顿时觉得虚惊一场:父皇虽然严格了些,但是对儿子们还是不错的,自从汉朝以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洪武帝那样放手给藩王们权力和兵权。
洪武帝连燕王夫妻私自出藩地都能原谅,甚至暗自出手抹平此事,至少说明他不希望儿子们出事。
同样的,藩王们也觉得父皇才是最大的靠山,只要父皇活着,他们才能继续过上好日子。
父皇若有事……淮河事件,藩王们都觉得东宫吃相难看,皇叔们将来前途渺茫。
洪武帝身体见好,朝臣们立刻上了奏本,说皇上身体无恙,藩王们该回去了。
不用猜,就知道是谁的手笔。
藩王们收拾收拾,准备出京。东宫皇太孙妃马氏带上了厚礼,以晚辈之礼给诸位皇叔们送行。
一共二十几位皇叔,马氏忙的脚不沾地,拜访每一个藩王府,打点礼物。好容易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东宫,宫女又说道:“娘娘,马大人求见。”
父亲来了,马氏再累也要亲自接待的,忙说道:“快请,对了,我父亲用过饭没有,你们怎么不叫皇太孙陪着马大人说话?”
宫女低头说道:“马大人早上来的,中午在东宫用过饭了,上了几次点心茶水,皇太孙今日一早就出宫,奴婢不知道往何处去了,奴婢这就派人去寻。”
“不用,已经是黄昏,皇太孙在宫里落钥之前就回来了,快去请马大人吧。”多年夫妻,马氏早已看穿丈夫的心思,既然不知所踪,一定是去找那个女人了……
马大人见了女儿,先行了跪拜国礼,马氏忙说道:“父亲请坐。”
书房里只有父女二人,马大人直言问道:“如何?有没有拉拢到藩王?”
马氏疲倦的伸出一根手指头。
马大人问道:“一个?是谁?最好是宁王朱权,他骁勇善战,在大明九边的名声仅次于燕王朱棣,而且宁王还有一个大好处,他手下有招降的朵颜三卫骑兵,几乎无往不胜——”
“是一个都没有。”马氏打断了父亲,下巴往外抬了一抬,“吕侧妃和皇太孙做事太绝了,燕王妃娘家家族势力大,擅长笼络人心,我几天借着送行的由头套近乎,碰了一鼻子灰,一无所获。”
马大人心疼女儿,“你最近瘦了——你虽是晚辈,但贵为储君王妃,那些藩王妃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轻慢你。”
马氏摇摇头,“面子情倒是有的,但客气中带着疏远,稍微聊得深一些,就端茶送客了,个个缩着脖子当乌龟,女儿实在无从下手。”
马大人叹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东宫几十年的做法令藩王们寒心,不是你一个人一时的笼络就能逆转局面。不要紧,慢慢来,日子还长,我看皇上的身体最近大好了。”
马氏目露忧色,“我从来不抱希望能够笼络大部分藩王,以牵制东宫最大的对手燕王。可是连一个藩王都不肯和东宫交心,个个都缩在燕王府那边,防我们就像防贼似的,我岂能不忧心?”
马大人说道:“得空你劝劝吕侧妃,做人留一线,凡事都做得太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搞得藩王们对东宫敬而远之。你看燕王夫妻多么会做人?”
“当年秦王妃被殴打侮辱,是她出手帮忙解困;秦王死后,晋王谋反逼供,燕王冒着生命把已经跳悬崖的晋王救上来,虽说晋王最后还是畏罪死了,但皇叔们都觉得燕王对手足宽厚仁义,他又占据了长兄的优势——”
马氏打断了父亲的话头,怒道:“我当然劝过了!可是有什么用?东宫的事情都是那对母子做主,几乎从来不问我的意见,我有什么办法?”
最近诸事不顺,马氏心烦意燥,在丈夫婆婆面前尚能掩饰一二,在血亲面前就露出了真性情,有些歇斯底里。
马大人正色道:“论理,吕侧妃并没有扶正,不算你的婆婆,你正经婆婆是太子妃常氏。轮身份,你是皇太孙妃,你是君,吕侧妃是臣,况且你也为皇室开枝散叶,生了两个儿子。你应该压吕侧妃一头,执掌东宫才是,怎么反而被吕侧妃牵着鼻子走?”
马氏暴躁的一拍桌面,“父亲说的容易!吕侧妃若那么好对付,当年太子妃常氏岂会以正室之位败在一个侧妃手里?”
“吕侧妃喜欢权力,喜欢玩弄权术,习惯在东宫一手遮天,父亲觉得她会退位让贤,让我执掌东宫?”
马大人一直对女儿寄予厚望,是个野心勃勃的读书人,说道:“朝堂是男人的战场,后宫本来就是女人的战场!你一直躺在东宫里做白日梦,难道希望吕侧妃乖乖的把权柄交给你?你应该去争,去抢,得到你应得的东西!而不是现在这样自怨自艾!”
马大人冷冷道:“如果我是吕侧妃,在后宫争宠夺利大半生,深知权力来之不易,我怎么可能放心的把权力交给一个唯唯落落的儿媳妇?”
马氏如梦方醒,喃喃道:“可是……可是皇太孙他——他毕竟是吕侧妃的儿子,如果我和吕侧妃起了争端,一个孝字压下来,我就无法翻身。”
马大人低声说道:“他们母子都个性极强,两人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夫妻一体,你只需坚定的站在皇太孙这边,吕侧妃能把你如何?一个侧室罢了,她是能休了你,还是能夺了你皇太孙妃的位置?”
马氏说道:“不能。”
马大人继续鼓励女儿,“这就对了,你一定要记住,你姓马,是备受尊敬孝慈马皇后的族人!你出身后族,将来你会是第二个马皇后!你还记得孝慈马皇后是何等的气质和威风吗?”
“皇上谁的话都不听,却一直敬重孝慈马皇后三分。你再看看你自己,将来皇太孙登基,必然会封吕侧妃为圣母皇太后,封你为皇后。你也是马皇后,可是身为皇后,后宫的大权却在太后手里,唯太后马首是瞻,你扪心自问,配得上马皇后这个名分吗?”
马氏低头说道:”父亲放心,之前女儿糊涂,没有看清前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