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嫁人就嫁羽林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薇已经快半个月没有去过那边了,心里总是有些记挂的。还有许主簿那边的事,也不知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然而因为昨夜赵瑾之索求无度,所以他精神奕奕的起身时,清薇还在迷糊之中。
  赵将军轻手轻脚的收拾好了自己,洗漱更衣,又用了早餐,临到要出门的时候,回来一看,自家夫人还没有醒,他有些心疼,又有些不忿,忍不住动手把人摇醒了。
  清薇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见是赵瑾之,便问,“怎么了?”
  “娘子,我要出门了。”赵瑾之道。
  清薇便又闭上了眼睛,含糊的应道,“知道了,去吧。”
  眼睁睁看着她在转瞬之间重新陷入黑甜乡中,赵瑾之一面检讨自己做完是否折腾得太过,一面不忿的于她对自己的忽略,最后只能低头,恨恨的在她脸颊上咬了一口,然后起身出门了。
  等清薇睡醒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但她还是没能出门,因为浑身都不舒服,所以换了衣裳,也只是在外间的榻上靠着,一边吃东西,一边听陈娘子回府里的事。因为才搬过来,各处的东西都不齐备,还等着采买。这些都要清薇发话了才能办。
  处理完了这些事,清薇让人取了纸笔来,将最近要做的事情拟了个单子,免得忙起来的时候给忘了。拟完之后,她便将单子给了陈管家,让他看着时候提醒自己。
  到了下午,八月的太阳暖洋洋的晒着,清薇歪在榻上,迷迷糊糊的又睡了一觉,醒来之后一看时候,赵瑾之也该回来了。
  她从榻上坐起来,心里一面唾弃自己这一日的堕落,一面又想,其实偶尔这般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种感觉很奇妙,哪怕什么事都没做,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惶惶然,心里总惦记着,好像有什么人在后面追着她一样,不敢有一刻的放松,非要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才觉得心里踏实。
  也许,这就是有一个家,有人可依靠的感觉吧?


第69章 鲈鱼堪脍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虽然清薇如今上头没有公公婆婆等着她孝敬,但身体歇过来之后,倒也生出了几分下厨做菜的兴致。
  新婚这三日; 一来是有许多事要忙碌; 二来赵瑾之又缠人,三来也是为了考研厨房的手艺; 清薇莫说是自己动手,就连菜都没有点过; 厨房安排什么便吃什么。吃了三日; 心里多少有点儿数了; 见时候差不多,便招呼身边的三个丫头,跟着自己去了厨房。
  如今府里处处都在观望试探清薇的态度; 听说她过来了,厨房里顿时一片忙乱。管着厨房的杨朝宗小心翼翼的把清薇迎进厨房,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激动。紧张是生怕哪里不合她的心意,激动则是做得好了很有可能会得到清薇的称赞。再说; 主人家抽出空儿来之后,第一个来的就是厨房,这便是对他们的重视。和人说起来也面上有光。若做得好; 得了这头一份的赏赐,便也算在侯府里站稳脚跟了。
  但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跟在后面候着。毕竟相处几日,大家多少也知道这位女主人的脾气; 那是说一不二的。何况,夫人做的是吃食的生意,开了一家名震京城的酒楼,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她是这里头的行家,自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多说反而无益。
  “今儿晚上准备的是什么?”将厨房看了一遍,清薇才问。
  “一早去采买的时候,遇着了好新鲜的鲈鱼,就买了些。”杨朝宗道,“夫人看,用来清蒸可使得?”说着将装着鱼的桶打开给清薇看,果然里头的鱼还活蹦乱跳。
  清薇点头,“这个就很好。不过你们将军口重,怕是还要准备些别的。”
  杨朝宗连忙记下,道,“是,再备一个东坡肉,一个冰糖猪手,夫人意下如何?”再加一两个素菜,凉菜和汤,八菜一汤便尽够了。
  清薇心下微动,点头道,“东坡肉改成红烧肉,就这样吧。”
  转身时看到角落里搁着一只篮子,清薇走过去一看,却是满满一篮子的栗子,便问,“这栗子是哪里来的?”
  杨朝宗心下暗叫糟糕。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栗子是哪里来的。之前放在这角落里,竟也没有注意。忙扬声问,“这栗子是谁买的?怎么没有报在账上?”
  “回夫人的话,”一个面貌憨厚的中年人手脚局促的站出来,低着头道,“这是小人买回来给孩子的零嘴儿,并没有走厨房的账。还望夫人明鉴。”
  “胡闹!能耐了你,当差的时候去买孩子的零嘴儿?你怎么不把你一家人吃用的东西都买回来?”杨朝宗开口斥道。其实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反正出去采买,看到了顺带买回来,又没用主人家的钱。比那私自克扣主家东西不知好了多少。问题是他们才刚来冠军侯府,主子们的脾性都还没有摸清楚,又被逮了个正着,岂不正是杀鸡儆猴的好材料?要怪就怪这姓钱的运气不好。
  不过杨朝宗管着厨房,事先竟然没有发现,也不能说一点责任都没有。所以骂完了,转过头就朝清薇请罪,“是小人疏忽,未能及时察觉此事,请夫人责罚。”
  清薇闻言微微蹙眉。她也没想到竟会是这样,但既然知道了,不处置是不行的,想了想,道,“他算是玩忽职守,扣半个月的月钱,再有下次,这差事就不用当了。至于你的失察之责,先暂且记着吧。将军快回来了,把晚饭预备起来才是正经。”眼角扫到栗子,又道,“这栗子带回去也不妥,把钱算给他,晚饭再加个栗子烧鸡。”
  “是是是。”杨朝宗连忙答应。
  清薇原本还想自己动手下厨,但在厨房里,自己动一下其他人都战战兢兢,又有这件事,倒不合适了。便只能叮嘱道,“这些菜先别动,待会儿我让人抄一本菜谱过来,照着那个做。”
  她之前已经问过陈管家,管着厨房的人,是勉强从内府送来的人中挑出来的,厨艺自然也不出众。要吃得好,清薇免不得还要调理一番。毕竟她往后肯定不可能每天都有功夫下厨,只能偶尔做一顿,所以厨子很重要。
  饭菜才将将备好,赵瑾之就回来了,时间掐得很准。清薇忍不住问他,“是不是闻着咱们家的饭菜香气才回来的?”
  “你下厨了?”赵瑾之问。
  清薇道,“原本倒是有这个心,但厨房里人太多了,我走一步,好几双眼睛盯着,生怕磕着碰着,只能罢了。”
  说着让人摆了饭,跟赵瑾之两个坐下。
  赵瑾之眼一扫,看到那道红烧肉,便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片刻后给出评价,“不及夫人的手艺多矣。”这是他吃过清薇做的第一道菜,又正好是自己喜欢的口味,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清薇道,“菜谱是一样的,多做几次就好了。”
  赵瑾之点头,夹了一块鲈鱼,在汤里裹了一下,品尝之后,不由点头,“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清薇含笑接道。
  鲈鱼的做法并不难,最重要的在于保存鱼肉本身所带的鲜味。所以厨艺的分别倒没有那么大了。
  两人来了兴致,你一句我一句,就着古人诗词,将一条鲈鱼食尽,倒也别有趣味。
  清薇胃口小,就着鲈鱼吃了一碗饭,便盛了汤,慢慢的喝着,看赵瑾之吃饭。
  大约是军旅之中带来的习性,他吃饭的速度很快,风卷残云一般的,这样的吃法,再怎么小心,也实在没办法显得优雅从容。但清薇看他这样,心里反倒更喜欢。只觉得单看着,自己的胃口似乎都变好了许多。
  等她一碗汤喝完,赵瑾之那边也就吃得差不多了。
  让人过来收拾桌面,两人转移到院子里去,喝茶消食。
  此时夕阳西下,风景绝好,院子里的视野开阔,天际一片晚霞,绚烂缤纷,更显得天高云阔,心胸舒畅。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晚风送爽,十分怡人。
  赵瑾之放松的欣赏了一会儿天边的晚霞,才对清薇道,“许东升那边有进展了。”
  “哦?”清薇立刻来了兴趣,“怎么说?”
  “之前京兆府那边接了个案子,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强人,竟然翻进了一位官员家中偷盗。就是这么寸,把那位官员的私人印信给带走了!这事可大可小,万一出了问题可担待不起。因此便报了官。直到前几日京兆府才破了案。这位被盗官员,便是囊中羞涩,租住在西市最乱的那一片坊市。借此机会,京兆府上书请朝廷整治这一片地方,同时也提到了官员们的住处问题。”
  赵瑾之没说的是,其实这个案子京兆府根本束手无策,后来还是许东升来找他,他让手下的人去办的。找到人还费了不少波折。不过这话特特说出来,倒像是在清薇面前邀功,所以他也不好意思提。既然答应了清薇,要完成她的愿景,自然要把事情当成自己的来办,倒不必多说什么。
  “朝廷的反应如何?”清薇问。
  赵瑾之道,“咱们家这儿有什么消息,想来是瞒不过宫里的。陛下把折子拿出来廷议,让百官参详此事,想想办法,目前朝堂上还在争执议论之中,拿不出具体的办法来。倒是又有人沉寂提出要增加官员的补贴,只是户部咬死不肯同意。”
  这是自然,整个大魏上下数万官员,以及数倍的吏员,要增加补贴,肯定不会是个小数目。话说起来倒容易,可是钱从哪里来?要知道,虞景登基这两年,朝廷可不算平顺,国库里是没有多少存银的。还得防备着什么突发的情况,譬如西北忽然打起仗,又或者哪里出现了天灾。
  这些都是预料中的事,按照计划,等这件事酝酿一阵,便能顺理成章的让人提出修建官员福利房的事。
  清薇琢磨了一会儿,道,“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然上下都有心,最多月余就会有结果。咱们也该准备起来了。”要拿下这个项目,不可能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行,总要拿出点儿实际的东西来。
  所以现在就该着手考察地形,拿出最基本的规划设计,计算出造价和盈利等等。这些东西之前虽然也做过一点,但都是很粗略的估计,并没有仔细的计算过。现在准备起来,既是给朝廷看,清薇自己也要做到心里有数。毕竟到时候出钱的是她。
  说到钱的事,赵瑾之不免多问一句,“你出宫不到两年时间,之前赚的钱还都投在了酒楼上。虽然现下生意好,但不过半年时间,能攒下多少钱?要建那么多房子,只怕不够吧?”
  “自然是不够的。”清薇道,“这生意我也没打算自己独个儿做,到时候旁人再投一点也就是了。”
  赵瑾之本来是想说赵家可以填上这一块空白,但清薇既然这样说,显然已经有打算了。拉人入伙,也的确比自己设想的更周全些。这么想着,他便问,“你打算让谁入伙?”
  清薇道,“谁愿意入伙都行。”
  赵瑾之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其实这个工程,要说能挣到多少钱,是不可能的,主要是为了赚个名声,同时也为将来的合作打基础。而它牵动的人又太多了,清薇自己去做,难免惹人眼红。若是将其他人都拉进来,自然就保险多了。
  虽然朝廷规定官员不可经商,但官员们总有亲戚故交,管不到他们上头去。毕竟人家也要吃饭,而朝廷给的俸禄却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不少官员多少都与商户们有些联系,尤其是京城里,没有人在后头撑腰,生意休想做大。
  清薇的发展算是十分顺利,也是因为赵训频频出现在十二楼,甚至有时候一整天的时间都消磨在这里,就算有人想动,也不免要多思量几分。到后来清薇跟赵瑾之的婚事定下,那就更不必说了。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允许赵家人在里头分一杯羹,但若分走的太多,侵犯了旁人的利益,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清薇不能自己拿下这个项目,哪怕她有这个实力,也要分出一部分来给别人,这样做起事情来,自然就不会有掣肘。
  好在清薇做这些,并不单纯是为了生意。不过她能想得那么清楚,退得那么干脆,也让赵瑾之心下赞叹。
  果然,不几日之后,朝堂上对这件事已经形成了比较主流的看法:问题是要解决的,但让户部给钱也是不可能的。至于其他办法,暂时还没有人提出来。
  京兆府便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建造官员福利房的方案。
  这倒是比户部每年都拿钱出来要强得多。虽然建房子花费也大,但毕竟只需要出一次。只要用心建造,之后再小心爱护,一栋房屋住四五十年并不少见,京中甚至有传承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房屋。只要妥善的修缮保养,绝不会有问题。而修缮保养等,则可以用租金来贴补,不需要费心。
  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但即便如此,户部也仍然拿不出钱来。
  其实到了这时候,已经有人看出这件事里的好处了,只是还看不分明,也对事情的发展尚有疑虑,所以还在观望。
  而等京兆府再次站出来,提出只要户部给地,剩下的建造等事宜他们愿意一力承担时,虽然这种做法令人费解,但大部分人也乐见其成。一部分有心人,则开始到京兆府衙门去进行各种试探。
  都知道京兆府这是想出头,想要功劳,但这件事可没有那么容易。敢把事情揽到身上,肯定是早有准备。既然如此,自然要打听清楚。
  直到这个时候,清薇才让许东升放出风声,要将这个工程承包出去。
  商人在这种事情上总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很快就有人品出了这其中的好处来,愿意加入。于是围绕着这个工程,一个新的利益联盟形成了。清薇自己也好,许东升也好,便成功的隐藏在这个利益联盟之中,丝毫不会引人注目。
  ——反正京城中有意插一脚的人不少,横跨各个领域,清薇的十二楼投一笔钱,也再正常不过。
  关于这一点,是在进行的过程中,清薇突发奇想所作出的改变。
  她的初衷毕竟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希望用这样的办法,去推动各方面福利政策的完整,自上而下,让这个国家的民众,都能有容身之处,遇到的困难能得到妥善的帮助和安置。
  这是好事,但诚如赵训所言,好事不一定就能顺利,更不一定能够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赞同,如果是清薇自己站出来做这件事,不说别的,单是她的身份,恐怕就会成为许多人攻讦的内容,反倒将她要做的事情给忽略了。
  这并非清薇所愿。何况这样也有可能给赵瑾之带来负面的影响。虽然赵瑾之曾经就此表态,说自己身上有些污点和黑料,反而不是什么坏事,更能让虞景放心,但清薇还是没有这么做。
  而建立一个利益联盟,自己隐藏在其中,不着痕迹的推动着这个联盟的行动,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本来也才是清薇最熟悉也最拿手的做法。
  大抵是因为这个利益联盟裹挟了不少人,其中许多背后都有朝廷高官做靠山,所以接下来的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
  首先,在几位巨头的主持之下,先给这个联盟取了个名头,叫做京城商会。然后又选出了一位会长、四位副会长。
  会长是瑞锦堂的东家福万年,他家专做布匹生意,店铺遍布大江南北。本家在江南,有大片的桑园,有专门的蚕娘,更有自己的印染坊和绸缎庄,甚至南来北往的水路上,也有他们家的人。此外还养着一批裁缝和绣娘,手艺绝不会比宫中顶尖的那些差。因此生意做得极大,就连宫中有时候也需要向他们采买。据说背后站着的,是某位宗室王爷,虽然没有人能说出究竟是哪一位,但这个消息应该是确实的。所以推举福万年为会长,没人有异议。
  至于四位副会长,自然也同样论资排辈。
  让清薇没有料到的是,竟然也有人提名了她,而且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不过想想赵定方在御前的地位,再想想赵瑾之的冠军侯是怎么来的,也就不那么惊讶了。
  清薇推辞了这个副会长之位,然后推举了自己的同行,锦绣楼的东家齐东平。齐家前朝是宫中御厨,到了本朝,虽然没有被选入宫中,但开了锦绣楼,出入的也都是王孙贵胄,宗室皇亲,在京城的地位一向很高。又有清薇的推举,齐东平顺利的被选为副会长。
  事后齐东平特意登门,向清薇道谢,又言往后要时常来往走动,显然十分承情。于是清薇又向他建议,既然都是承包工程,何不顺便将西市那片混乱之地也接手过来。此事虽然困难,但京城商会也并非易与,若能整治好,必然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再发展别的生意,朝廷自然也会大开方便之门。
  齐东平闻言,大为心动。
  京城商会虽然刚刚成立,但争权夺利的事什么时候都不嫌早。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会长的地位不容动摇,但另外三位副会长,同样大有来头。齐东平若要站稳脚跟,自然也要有些建树。
  不过他也不是冲动之人,这件事成了他自然大有好处,但若不成呢?所以必要的调查绝对不能省。
  待得知之前京兆府上书的时候,是并提里两件事,只是这一件被搁置之后,齐东平也就明白清薇为什么单提此事了。因为要操作起来更容易。朝廷有心解决,他有心帮忙解决,又怎么会不成呢?
  于是在齐东平的运作下,京城商会表决通过,跟朝廷谈判,将两个工程同时拿了下来。
  得知此事,虞景十分爽快的批了那块本来要用于建造行宫的地,并表示建行宫只是为他个人的一己之私,而建官舍则是为国为民,孰大孰小不必考虑。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虞景本人在民间的声望瞬间上涨,就是许多连上朝资格都没有的低阶官员,心里也念这位陛下的好。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高官们有朝廷赐下的宅第,几时有人管过他们是住在哪里呢?这位陛下能够想得到,他们自然感念。
  这一边进展顺利,倒是西市那片混乱之地,有些麻烦。
  自从这里要改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便引来了人心惶惶。
  一座城市,有光鲜亮丽之处,就有藏污纳垢之处。这个地方便是如此。不知道多少地下势力在此聚集,借由兴盛的西市掩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连官府,虽然对这里的了解和掌握也只是泛泛,并不敢深入。
  如今知道有人要动他们的地盘,这些人如何能够按捺得住?
  毕竟明面上只是改建房屋,让他们搬迁进更好的住处,但这过程中,登记人口,查证身家背景等等,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这里,没有身份没有来历,或者即便有也根本经不起查证的人比比皆是。
  若是清薇自己去做这件事,绝不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切入点,必须是要在其他地方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去动。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庞然大物的京城商会,只要拿下了这块地方,往后几乎不会再有什么阻碍。
  清薇对此十分期待。


第70章 蟹肥菊黄
  几日之后便是中秋。
  若是从前; 哪怕是这样的大节,对清薇而言,也没有特别的意义; 自然也不会特地想着去庆祝。毕竟每一个团圆的节日; 对她这个孤家寡人而言,都是一次不讨好的折磨。
  最多做生意后; 会考虑在这种节日里做点儿特别的吃食来吸引顾客。比如端午节时的百家棕。
  但现在不同了。
  她有了家,有了可以团圆的家人; 自然这中秋佳节; 也就不能这么随便敷衍过去了。
  这时候京城商会刚刚成立; 清薇正好从里头抽身出来,准备中秋家宴之事。
  因为她跟赵瑾之成婚之后,赵家人还没有来过冠军侯府; 所以清薇跟他商量,趁着过节,请大家过来坐坐,看看园子; 吃酒唱戏,热闹一日。他们如今不住在赵家,但是也不可就此疏远了; 所以时常往来是必要的。
  清薇开了口,赵瑾之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要请的是他赵家的人,也说明了清薇是想要认真经营这份关系的,他心里美还来不及; 怎么可能会反对?
  不过既然是请客,这宴席也不能太普通了,毕竟是头一遭儿。
  所以清薇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弄个食蟹宴。
  正好秋高气爽,是螃蟹成熟的季节,而且这东西弄起来也不那么麻烦,她现在没有时间去准备复杂的菜谱,如此就省了许多的事。
  螃蟹是从南边弄过来的太湖蟹,用了冰块保存,运到京城来,费了不少功夫,因此价钱也不便宜。即便如此,还是每次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毕竟对京中权贵之家而言,到了这个季节,怎能不吃螃蟹?而既然要吃螃蟹,自然要吃太湖蟹。如此一来,自然不愁销路。
  清薇能买到那么多,还是因为跟对方有些交情。毕竟他们南来北往贩货,许多南方特有的食材都是用这种方式带来,清薇的酒楼要用到这些,自然不免打交道。对方又知道清薇如今乃是冠军侯夫人,自然着意巴结,多给她留些螃蟹不费什么事,自然不会拒绝。
  到了中秋这日,清薇一大早就派了人去赵家那边相请,搬出去的赵三叔那里也不例外。所以过了辰时,人便都到了。清薇亲自迎出去,先把人请进正房的厅堂之中,喝了一碗热粥,又用了些点心,然后才开始游园子。
  这个园子的修缮改建,完全由国库出钱,内府和工部负责,自然十分尽心,花木扶疏,移步换景,看得赵家的女眷们啧啧称赞,到底是皇帝赏赐的宅子,哪怕是赵家的底蕴,也未见得能比得过。
  逛完了园子,清薇就直接把人安排在了湖中水榭。如今天气并不冷,太阳底下走一遭还是会出汗,所以在这水榭里吹吹风,倒是不错。而且,为了应景,清薇在这里准备了不少名品的菊花,供众人赏玩。
  其实府中也种有菊花,但都是普通的品种,开在一处看起来花团锦簇的热闹,但用来赏玩,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水榭里摆着的这些,是清薇从别处借来的。
  她在宫中的时候,就对京中各家权贵十分了解。尤其是宗室和外戚们,本身身份尊贵,但偏偏因为皇室的忌讳很难掌握实权,只能虚度光阴,如此时间长了,自然就将精力都放在了其他东西上。
  诗词、歌舞、精舍、华服、美食、戏曲,古董……至于奇花异草、园林景观,自然也是少不得的。
  说起“玩”这个字,就算是富庶的江南,也不敢说能与京城比肩。实在是这里闲人太多了,无限的光阴都投入其中,自然就折腾出了各种讲究。每一家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
  也正因此,京城中,但凡哪一家开宴,向这些“玩主”们借人借物,都是常有的事。当然,借也不是白借,是要付钱的。毕竟再大的家业,这么挥霍着,也总有散尽的时候,要养这些东西,其实是个非常大的负担。但这些东西却是舍不得扔的,借出去赚点儿钱回来,正是两相得宜。
  既然是明码标价,也就自然成为了炫耀的一种。许多人家都会互相攀比能够借到的东西。
  所以看到清薇这里出现了那么多菊花,赵训便问,“这是张家的菊花吧?”
  “祖父法眼无差。”清薇笑道,“可惜没能借到黄金魁。”
  黄金魁是这两年才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备受追捧,自然等着要“借”的人也多,所以清薇有此一说。
  赵训坐下来,道,“那也罢了,这些东西原就不是什么紧要之物,为此兴师动众,反倒不值得了。”又问清薇,“瑾之呢?”
  “进宫去了。”清薇道。
  虽然今日过节是要放假的,但赵瑾之的身份特殊,皇城护卫之事一刻也不能疏忽,下头的士卒们还在值守,他这个做将军的自然不能留在家里享福,得过去看看。
  除此之外,清薇还让店里做了不少月饼送去,慰劳那些今日还要值守的士兵们。毕竟他们不能与家人共度团圆,赵瑾之这个长官自然该有所表示。
  莫说赵瑾之,就是赵定方也进宫去了,并没有过来。他身为宰辅之一,同样责任重大,几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因此上午还是要去宫中当值,过了申时才会回来。
  虽然也不是没有清闲的官员,但位置越是紧要,自然也就越是忙碌,每日里起早贪黑,比普通人要辛苦得多。当然,如果只是想享受高官厚禄所带来的名利,也可以不那么忙碌,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办,自己只管享福就好。但赵定方和赵瑾之都不是这样的人。
  安排众人坐下之后,清薇便让人吩咐下去,可以上戏了。
  夫人们和姑娘们对听戏的兴趣更大,赵三叔在旁边欣赏菊花,清薇坐在赵训身边,两人说的却是十分严肃的话题。
  “那个京城商会,你究竟是怎么想的?”赵训问。
  清薇笑道,“祖父上回不是说过,这等事,太出风头,没有好处?我这便是把风头让给别人去出了。”
  赵训闻言微微皱眉,仔细观察,确定清薇面上并没有不情愿的神色,这才叹道,“委屈你了。”
  “祖父这是什么话?”清薇笑了起来,“都是一家人,不过互相磨合,互相退让,这才是一个家的样子。说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话虽如此,但能看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却少。”赵训道。他低头想了想,又说,“成立京城商会也好,如此,你隐于幕后,也就不那么为人所注意了。你惯来是擅长这个的,我也不多说。只是……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好驾驭呀!”
  岂止是不好驾驭,一个不小心,恐怕会直接被反噬!
  毕竟主导京城商会的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背景强硬,清薇要在这其中弄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稍有疏忽,便会落入困境之中。若是被人查知她在后面所做的手脚,此事恐难收场。
  哪怕这是清薇所擅长的部分,赵训还是不放心。
  清薇低头想了想,才应道,“祖父放心,这些我都知道。”
  赵训眉头舒展开来,这才笑道,“丫头敢想敢做,我老头子看着也羡慕得很!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了啊,既然你心里有数,我也就不多说了,免得惹人厌烦。”
  “祖父这话可是诛心之论了。”清薇道,“您老人家的金玉良言,我巴不得多听几句,又怎么可能会厌烦?”
  不过旋即她注意到赵训目光注视的方向,才明白过来,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她。
  那是三叔赵定勉所在的方向。
  恐怕这父子二人之间又发生了些不愉快。
  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毕竟这一年来在,赵家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代表着大房的赵瑾之被封了冠军侯,声望之隆几乎没有人能记得上。二房的赵定方直接入阁,又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唯有他们三房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赵三叔心里生出不平衡,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赵定方和赵瑾之的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