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本纪-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大字赫然入目,忙高声叫道:“大人,快看!这定是大司马府了!”
说罢目光落在门外台阶两旁,竟见不着瑞兽镇宅,忍不住退后再多打量几眼这大司马府,摇了摇脑袋:“怎么一点也不觉气派,如不是站了一干人在那,真看不出此间便是大司马府!”
石启仰面扫了一圈,一轮夕阳正抵在脊檐处,半边苍空火烧云,映得人须发皆红,那从事思忖道:“大人,这会恐怕也该到了散班时刻。”石启一笑,知道他话中意思,撩袍往前一面走一面道:
“你未来过京畿,也未知大司马其人,以后自会明白,大司马绝非你所见识过的寻常贵胄子弟。”
一语刚落,已被侍卫拦下问话,石启便命从事掏出牒文,自己亲自递了上去:“烦请通禀。”侍卫看两眼,道:“请在此等候罢。”
不多时,里头人出来带路:“请吧,大人。”
入了司马府,因天色黯淡,看不太清内里布置,石启四顾看了几眼,倒也未见有多少布置,身后的从事跟着,此刻更是暗自感叹到了这里面,且还不如外面看着像样,又见两边值房里掌灯亮了一片,便知诸位属官也不曾离去,这才细细咂摸起石启的那番话来。
等进得门来,石启一眼瞧见盘腿坐于榻上,正伏案勾画的成去非,倒身拜道:“下官石启,特来拜会长官。”
“嗯,”成去非略略抬首,目示他起身:“你这一路走得倒不慢。”
石启闻言起身方得以看清楚成去非,他一身玄色常服,更衬得那张脸如玉般剔透,原大司马面皮是这般白净的,石启微微一怔,只是那双眼睛,幽幽的黑,不敢让人往深处看,真好似一汪寒潭,不可测不可探,被这双眼睛扫过,石启觉得脸上凉凉地抽了一下,大司马果真比记忆中的模样又冷清上了几分,整个人坐在上头,瞳子凝定,无形中便让人心底紧上一紧,他也想起了来时所见府前那空着不放瑞兽的两边,不禁叹道,大司马府前何须瑞兽?只他这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头,便镇得住了整个江左了。
“你明日还来这里,先不急着去丹阳府衙,这几日公府里正在拟土断考课的具体事宜,很快就有结果,待你走马上任,少不得忙,这两日先在官舍安置,就当歇脚了。”成去非略作安排,执笔在选薄上又勾去一个名字。
石启应了话,问道:“大司马要再行土断之事?倘真是如此,下官敢问大司马一句,这一回,是要从丹阳郡开始?”
成去非合上选薄:“不错,这也是正是召你石子先回来的缘故。”他抬目在石启上睃了一眼,“心里可有底了?”
石启干干答道:“没底。”
成去非一笑:“也就你石子先敢这么跟我说话,那我丑话先放前头,你就是死在了丹阳尹任上,也得把事情给我办好,让你回来,不是平步青云享荣华的,你可听明白了?”
“下官明白,大司马倘豁的出去,下官更豁的出去,不过要是还像凤凰二年三年那一回,下官也就只能答一句没底的话。”石启话虽如此,该有的敬重却不差一分。
成去非望了望他,并未理会,只摆手道:“先下榻至官舍罢,具体的事情明日再议。”
“大司马,”石启闻言仍立在远处不动,“有一事下官得跟大司马禀明了,下官从巴郡来时,益州流匪作乱的事情还未了结。”
成去非疑道:“凤凰四年,你就上折子说了此事,军饷要了一年又一年,都花到哪上头去了?你如何有脸跟我提这事?”
益州流匪清剿几载,军饷确是也花了几茬,因益州刺史府中内讧不断,军政时常乱做一团,石启到底是一郡太守,做不得刺史府的主,中枢虽命他襄助平叛,其间也见有成效,却最终多有反复,至今未清。
石启倒不觉委屈,只道:“下官要弹劾益州刺史温辇,日夜纵酒,投壶博戏,不亲庶事,才致以上下离心,内外怨叛。下官以为,这些不恤王事者,于国朝无益,大司马当有对策。”
成去非欠欠身子,皱眉想了片刻,益州刺史温辇乃故去太尉温济之嫡长孙,未离江左时,亦是誉满天下的清谈佳手,在益梁处失职之事虽有耳闻,然这几载以来,中枢诸事繁杂,益州的事情,并未能引中枢十分挂怀。
“石子先,好壮的脾气,刚走人便来参上司一本,”成去非面上淡,语气却峻肃,“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巴郡原先的府衙里想必有些能用的人,拟个单子给我。”
“下官这就回去拟。”
等石启去了,成去非才朝外问道:“什么时辰了?”
“酉时刚过。”赵器答了一声,只听成去非随即吩咐道:“让人回去,明早点卯过就都到这里来。”
赵器附应了两声,迟疑道:“大公子也该用饭了。”
成去非遂起身出来净手,却见婢子端来的食盘上有血红一碗东西,就近看上一眼,原是和好酒的鹿血,冷冷问道:“谁准备的?”
婢子早吓得两腿虚软,还是赵器过来忙道:“是府里管事二丁叔,见大公子整日操劳,寻了头上好的公鹿,说可每日割上一碗,大补虚损最佳,大公子可是用不惯?”
成去非却低喝一声:“荒唐!”说罢不耐摆了摆手,婢子左右不是,难能领会,眼巴巴望着赵器求救,赵器见他已然发作,示意婢子忙又端了出去。
等成去非坐下用饭,赵器亦不敢逗留,默默退出,待那暖熏熏的春风一吹,仔细想上一想,乍然醒悟,心底也是后悔疏忽了,只道二丁叔好心却不过脑子,忙去寻人了。
第259章
出了司马府; 顷刻间便行长干里,果真人声鼎沸,喝道声、马蹄声、叫卖声嘈嘈杂杂,百姓穿行其间; 乱跑的孩童; 捂嘴窃笑的小娘子,吆喝不断的壮汉,接踵而至,石启那两匹骡子在人群中容与难行,索性命从事把骡子还了回去。
从事想起他来时一路所提诸事,遂边挤边问道:“大人在大司马跟前提益州刺史府的事情了?”石启点点头:“提了,只是我看大司马似有难处,那刺史温辇是故去太尉温济之家里人; 当日钟山一事; 太尉出力不少,我猜大司马怕就是这个难处了。”
“大人,其实要下官看这事; 错也不全在府衙; 蜀地各族杂居,有些本就喜持械生事; 好斗之风历来有之,那流匪头目亦是凶残无道; 烧杀抢掠; 又岂是安分百姓?”从事刚说罢; 前方背篓的老伯正停步往上托了一拖,篓里两只鸡咕咕乱叫一阵,又抖出几根鸡毛来,冷不丁扑进从事鼻间,从事忍不住打了个巨响的喷嚏,引得旁人啧啧称奇,石启笑道:“看见没,这是那老伯的鸡在提醒你要慎言!”
从事很不以为然,心道大人你也知道慎言二字,就没见大人你慎言过……石启道:“倘不是长官们不理政事,且又盘剥无度,激得民变,哪来这些事,你且往四下里看看这些百姓,哪一个不想安安生生过?”从事摸了一把鼻子答道:“大人所言有理,可流匪越发胆大妄为,横行无忌,不将天子命官放在眼中,肆意挑衅,也实该剿杀。”
“头目自然要剿杀的,剩余的还是要招抚,流匪成千上万,都杀了,地还要不要种了,粮还要不要交了,等着吧,看大司马如何处置这一事。”
两人说话间,既寻到了官舍,便住了下来。石启懒得洗漱,径直往床榻一躺,忽就想起来时所闻吴县流民作乱一事,又思想着东南六郡,虽富庶有余,百姓的负担却也是最为深重,中枢财政所仰赖者,正在东南诸郡,是以底下逢灾便有流民作乱生事,亦是常态了……
翌日,大司马府点卯一过,各功曹参军一众人便往成去非所在的正厅来。大司马开府之初秉持着文不掌军,武不干政之准则,文武两套班底在各自事务上便日渐泾渭分明,同国朝各州郡刺史都督文武不分的惯例大相径庭,众人虽缄口不谈,心中却皆知,这一举恰方是正道,且最终集权者,在大司马一人,无论政令军令,皆出于其一身而已。
公府里各曹例行禀事,小半个时辰下去,方见原台阁度支部尚书郎今兼公府税曹主官的李祜携几人抬进一沓沓册薄来。
李祜姗姗来迟自有其因,他如今台阁公府两下里奔波,每日亦是忙得足不沾尘,尤其是自进入凤凰七年,二月大司马递呈天子《上疏陈便宜七事》阐释新政,眼下阳春三月,各项事宜便要真正具文发放至京畿乃至江左诸郡县府衙。新政的风头既显,京畿各有司班上朝下,茶余饭后,无不借此以佐闲谈,各京部司衙里,真正每日过来点卯做事的,无外乎些不入流子弟,相聚提将起此事,或议土断,或议并官省职,然最感奋处,莫过于破格擢选一项,因原巴郡太守石启新任丹阳尹,这一事足以激荡起阵阵风浪,石启资名尚轻,却得以身居如此机要之位,实在不能不勉力着一众在府衙中懃恳于王事却升迁无门的寒庶子弟将此视作一个难得的契机。
而怪异处,亦十分明显,大司马虽如此上疏,公府属官佐吏,十之六七却仍出自于江左四姓及张、温、韦、朱等几大世家。除却公府不谈,就是朝中新空出的如仆射、大尚书两个要紧位置,也分别由张蕴次子张度、韦公三子韦兖继任,这两人可算江左二等世家出身,如此以来,江左世家地位的微妙升降也尽在时人的浮想联翩之中。不过如此种种,似乎仍同寒庶子弟多无关系,然有心者只要细辨,依然可观得大司马公府中世家子弟多担清要之职,许不过装点门面耳,但凡涉及国朝社稷重要实务的位置上则大都为一如石启或不如石启的资名甚浅者。如此也算两全,世家子弟既以理事为俗务,大司马便愿养闲人,但实务无人不可,也便恰成他人机遇。
此刻,正是这众无甚资名者分列两班,聚于正厅,议事言事。成去非见李祜进来,略一示意,李祜便不急于上前,同农曹主官步芳坐至一处,目光扫了两圈,小声问道:“好似缺了些人?”步芳颇带深意看他一眼,方点头低声回道:“你又不是不知那些人,松散惯的,便是来点了卯又如何?”李祜一时惊奇,难能琢磨透大司马心思,以他性情来说,怎会许自己眼下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正思想间,却认出成去非坐下最近的那一个,竟是原散骑常侍虞景兴,忙问步芳道:“那位是?”步芳道:“大司马的新长史,李郎当认得才是,听闻原也在朝为官,是虞公子的从兄。”李祜若有所思点了两下头,“认得倒认得,原是这样……”
待轮到李祜禀事,先从带来的账簿中抽出一本来,递给成去非:“台阁度支部诸位同僚将此前,”他又是一顿,成去非知他这些人习惯于称呼“顾仆射”,停顿者为何,不言而喻,却未说什么,仍听李祜继续道,“此前数据浩繁的账册,整合为一本明细,请大司马过目。”
成去非一面看,一面道:“你们看着账簿,可有什么想法?”
自凤凰二年始,仆射顾曙独揽度支大权,台阁一众人不过领命行事而已,几载间,仆射于大司马可谓阳奉阴违,于东南几郡私自加税,又逢六年大疫乃至终酿吴县流民起事实在令人咋舌,而贪墨之巨用于何处,臣僚们既经东堂之事,也大略猜得一二,那些门客死士自是要耗费钱财,非常人能资。以至于凤凰六年整个冬季,台阁所忙碌者也不过重新对账,各处漏洞,千疮百孔,一时人人暗惊不已,只想大司马必发雷霆之怒,却不料最终大司马闻言也只是一句“知道了”,众人难能猜测其心意,便也都撂下不提。
“大司马上疏中所提往后分夏秋两季征税,较之于旧制,确是精简许多,百姓受益。大司马意欲再行土断,届时定会清查出诸多田产来,也会清查出诸多人头来,国朝便自会多出一批新的编户,这也正是解决府库空虚之道,但有些事,下官同几位郎官私下议过,今日说出来,还请大司马裁夺。”李祜在顾曙手底历练经年,办了不少实务,到底长进许多,今顾仆射虽已伏诛,但顾仆射于国朝度支林林总总各处确是看得透彻,只可惜仆射看得透彻,却不肯践行一二罢了。
国朝税收是社稷根本,此一事成去非久萦于胸,阿灰的死,静斋的去职,一度让他觉得失据至此,且不论私情,于公,他确要承受这份缺损。
李祜既有想法,成去非便道:“直言罢,诸位都听一听,议一议。”
李祜正色答道:“下官以为,当于土断之前,先减免各项苛捐杂税。就说租税一项,自嘉平末年起,由原来的口税米二斛,如今已升至七斛,户调也在年年递增,徭役更是繁重。凤凰二年,中枢下令土断,府库确有收效,但后来日渐式微,新清查出的户口,几年内又重隐匿于世家,百姓宁肯沦为荫户,也不愿为中枢纳税,下官以为,症结还是在于百姓不堪赋役所致,如今,大司马欲二次土断,当宽租省调,先除此弊政,方得成效。”
如此分析,清晰入微,同当日大司农史青所断,别无二致,成去非亦早有所思,只不过这几载中枢内斗、边关战事,无一不在耗费国家根基,就说之前粮仓一案,虽有一时震慑之威,后续是否疲软不继,他心底多少有数。
李祜一论再论,终陈词完毕,见成去非面上不知算是个什么神情,心底不免有些惴惴。另一边石启却听得颇为振奋,随即应道:“李主事所言,下官深以为然,不如将诸多租调化繁为简,也好减百姓之苦。”
此番道理,不过口舌轻巧,国朝内宫开支、百官俸禄、边关军费等等无一不耗资巨厚,是故石启话音刚落,有人便道:
“减掉哪一样,不减哪一样,这也需从长计议。”
石启却斩钉截铁驳道:“事情便毁在这从长计议上,举棋不定,瞻前顾后,不了了之,中枢有多少事就是这么没了下文的?”
这人不意石启出口的话如此硬邦邦直膈人,却还是不急不躁,笑问道:“那石尹不妨说说,租调可减免哪些?”
石启也不敷衍,认真想了想,看向成去非:“依下官看,只留户税地税最佳,既然世家隐匿人口严重,那就不以丁身为本。”
“原顾仆射早提过计赀而税替下计丁而税,但践行不力,负担仍在普通贫贱百姓身上。”李祜指了指那一沓沓账簿说道,石启脑中一转,随即问道:“之前便是顾仆射负责清查家赀一事吧?”他哼哼一笑,顾曙断不会轻易得罪世家,这其间隐情不用探究也猜得出,顾仆射这个人果真玲珑,果真深谙笼络之道,一面糊弄着大司马,一面巧得着人心,石启显然将李祜问住,李祜则暗暗觑了一眼成去非,并不想再引顾曙的话头,遂清清嗓音道:“其实除却百姓这些捐税可减,市税向来繁苦,也可优量减降。”
“当务之急,是把三吴地区的赋税先缓收一年,吴郡流民作乱的事府衙虽大体压了下去,尚有余波不断。”虞景兴忽提将此事,众曹主事听言纷表赞同,李祜叹道:“岂是一年之事,吴郡已将凤凰九年的赋税……”一语未了,心中猛地想到此一事正是顾曙所致,一时懊悔自己怎么又要引到上面去,徒增大司马不痛快罢了。
众人也自能体会,气氛有一瞬的尴尬,成去非这方道:“凤凰五年并州一役,这其间少不了官府强行征发民力民赀诸类事件,再到凤凰六年洪涝瘟疫,百姓可谓苦不堪言,宽租省调,与民休息,迫在眉睫,不管赋税徭役最终要如何调整,当下,我已请旨将凤凰七年前江左各郡县百姓所欠府衙的逮租宿债,一体废免,新的赋役征收法,自凤凰七年夏算起,尤为贫困的郡县,夏秋两税合并一税推迟入库也未尝不可,至于那些穷独不能存者,当给其长赈,方才李祜的话颇有道理,此事当与土断并行。”
诸曹一怔,大司马好大手笔,听得底下人人暗自嗟叹,虞景兴遂接口道:“计赀而税还是当保留,量力以课税,于百姓再公正不过,只是再查赀财时,要费些功夫。”他略略一看石启,笑道,“石尹所提只留户税地税,固然去繁就简,但真按户收税,只怕十户能并到一户去,生出的是另一层麻烦。”
一番话说的石启顿时对虞景兴刮目相看,不禁赞道:“长史虽贵介出身,倒对这些事摸排得清楚。”
“大司马,下官以为,田租户调可在原有上降低些,直接省去绝无可能,至多灾年丰年再灵活调度,关键在于严禁府衙借着官威,多出许多莫名杂税,及各样劳役,这才是百姓重担来源。”居末位一直静静聆听他人发论的农事郎张子衡终缓缓启口,众人皆点头称是,左右交头接耳攀议起来。
兴兴头头热议半晌,成去非便收尾定了调子:“先各回值房拟文,我再上一道公折,务必于近日内就将公文传至各州郡府衙。”
众人闻言窸窸窣窣起身,纷纷施礼退了出去,唯独剩那农事郎张子衡却迟迟不动,只垂首立在原地。
第260章
春分刚过; 大司马府中几株海棠正开着莹莹的花,从窗子望去,宛若春云,由萋萋吐绿的翠叶相托; 和风一过; 间或掉落几片,陈在绿茵上,委实可惜,也委实相衬。成去非起身在窗前伫立,心头忽就掠过一瞬的怅然,他背对着张子衡,只淡淡问:
“你还有事要禀?”
张子衡看不见主官的神情,便盯着他背影答话:“下官还有番不当讲的话; 大司马不喜拐弯抹角; 下官就直说了。江左世家林立,不仅广占山泽,四处开辟庄园别墅; 且无须缴纳租税; 我朝百姓不但要供养中枢,更要供养私人; 大司马可曾想过,将世家也纳至课税之中?”
一旁赵器正为成去非撇去头泡的茶水; 准备再度注水; 听这新来的农事郎毫不避讳直言至此; 不由皱眉侧首,恰见此人目光平视,多无敬畏之态,心下更是不悦。
这人的事情,他是听步芳讲过一二的。那日刚进公府,就见步芳身后跟着一人,看上去面生,却也着了一身官服,他随意向步芳问了两句,方知这人品阶不大,却十分机敏,深谙宦情民意,台阁中禀一次事便让大公子记下了他,想必也有一方之才,但这人一双眼睛黑漆漆的亮,时而泄出几分道不清辨不明的神气,赵器第一回见便无甚好感,不知是否乃己之偏见,他人并无这样的观感。赵器不想也不便留于此间听话,思忖着后院还有两株香椿,前几日看模样似欲抽新,眼下风和日暄,大可采来和面作香椿小饼,焯水作香椿豆腐,大公子素爱清淡,如此甚佳……赵器既动了这样的心思,索性抬脚走人。
成去非只看着院子里的花架,良久方开口:“这件事你太过想当然了。”
张子衡眼波动了一动,在成去非转身的刹那,垂下目光声音终未见分毫窘迫:“是下官考虑不周。”说着自袖管取出一物,稍稍移步递了过去,“下官想请大司马看一样东西。”
纸笺展开,不过一篇写庄园的山水小赋,成去非执于掌下,眉眼间始终不曾现一丝相,张子衡待他阅毕,补充道:“京畿近日正流传此赋,多云梓泽别馆可谓天下第一园。下官僭越,想着这些却不归采风的御史管,但坊间热议,还是拿来给大司马过目为好。”
显然是誊抄的一份,却也标注了出处,成去非瞥了一眼那熟悉的人名,未置可否,赋中铺陈并不是虚言,他心底也明白无疑,终抬眼看了看张子衡,这半日里看似禀了两样不相干的事情,实则周全在一处,成去非也不点破,只道:
“你有心,这件事我知道了,先下去看看你那主官可有事布置。”
张子衡本也未设想大司马有任何答复,听他如此言语,知趣地应声而去。
窗外晴光无限,弄影的帘波摇漾几许,成去非半面容颜也被春光映得生辉,手底文章摘艳薰香,他对此虽从无多少意兴,却还是又上下通读了一遍。
农事郎张子衡在得了主官步芳的授意下外出公干,走下阶来,忍不棕首仰望:公府规格平平,却依然可谓危楼高百尺,高处不胜寒,然而也正因如此,这府邸的主人,似乎一伸手便能上天摘下星辰,该是何等快意。
如海的春光之下,眼前不过虚幻,他自身那一处仍旧不过穷巷白屋,寒门寒士,张子衡微微扯了扯嘴角,口中反复吟起友人所作“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步步远去了。
赵器正刚从成府折回,带来善作面食的庖厨,方下马便见那张子衡口中念念有词过去,听不清个所以然,遂提步进府,见着成去非,略将家中事回了几句,无外乎贺娘子如何二夫人如何桃符如何,言说间,一阵风入,吹得案几上物什掉落,赵器忙俯身拾掇,赫然见一篇文章上落着沈崧的名,再定睛一看,瞧出些眉目,起身疑道:
“大公子表兄的字和以往看似不太一样了。”
这时候恰逢婢子端食盘进来,因成去非每日公务缠身,不到用膳的时辰,也由人送垫腹的吃食,赵器搭眼一看不过小半碗白米饭上卧了几条鱼干,连碗汤也未备,如此寒酸,真不知主家是如何下咽的,赵器虽不是第一回见,看成去非提箸坦然用了,实在憋不住道:“小人不得不劝大公子一句,大公子上有天子重托,下有黎庶仰赖,饮食上当留心,倘是虞公子在,还能得一句劝,小人说话没分……”赵器自觉失言,忙掩口不提,换言道,“大公子一日三餐费用皆是从自己薪俸所扣,既是花自己的钱了,略微置办像样些,不为别的,只当保养身体也是应该的。”
成去非不知他几时变得这般啰嗦似妇人,并未理睬,只道:“那不是我家兄长的字,方才张子衡呈上来的,说近日建康城里,此赋流传甚广,你可听说这事了?”
主家既不搭理自己这一茬,赵器无奈重新取来看了看,方答道:“小人也听说了,这处庄园正是在钟山附近置办,自开春以来,东风解冻,京畿四处破土动工的园子不在少数,小人前一阵出去办事,见那大尚书的新别馆都已差不多落成,正苦心寻觅佳名,温家的还在择地……”话未说完,赵器留意到成去非已放慢咀嚼,搁了碗筷,自己也想起一事来,小心问道:
“那农事郎给您看这个做什么?”说着似是明白了什么,犹疑片刻,还是未说出口,眼前人影一晃,原是成去非起身往屏风后去了,话音便从那具山水绣屏处传来:
“备马,看看那些园子去。”
大公子话风转得有些莫名,赵器便也莫名随之点头应是,忙出来备马。
过了游廊,往马厩方向来,赵器一头迎上正风风火火奔来的步芳,想起方才那一事,等两人近身打了照面,赵器便笑道:“步主事手下人才济济啊!”
步芳本是要给主薄送汇总公文,听赵器平白冒出这么一句,不禁驻足笑问道:“这是何意?”赵器见四下无人,遂将步芳往旁侧引了引,边走边道:“你手下那个农事郎,就是那位张子衡,你觉得如何?”
“我当你要说谁,原是他,很是练达,无事就翻档案邸报来看,底下民情摸得也透,怎么,这人……”步芳不知他话中到底藏了什么意思,征询望着赵器,赵器哼哼一声:“果真练达,果真察见渊鱼,你可知他劝大司马什么?他劝大司马,尔等世家也得纳税!”步芳一惊,怔怔道:“他倒也真有胆说,我是比不上,怕只有跟那石子先有的一比……”
因二人极为相熟,赵器便直言道:“步兰石此言有误,你步兰石忠信乐易,是廉吏,也是能吏。他石子先为人粗野狠辣,有的是铁腕,是悍吏,也是能吏,不过你二人不会投其所好,不会揣摩着大司马喜好听什么,喜好看到什么,做不来那步步试探。”
步芳听得如坠雾中,一时哑口,讷讷问道:“你这意思是,张子衡是这样的人?我怎没看出……”
两人不觉已行至马厩,赵器一面装着马鞍,一面道:“你可知方才他给了大司马一样什么东西?”赵器顺势摸了把马耳,亲昵地拍了它两下,那马却别过头去,挡住他这番好意,赵器笑了两声,话锋也如主家一样转得莫名其妙,“燕山雪认得吧?跟着大司马出生入死的,这马性子又烈又恋人,可一旦驯服,自是忠贞不二,知恩图报,我来牵它,它都是给了我面子才跟我走,因它清楚这是要到大司马那里去的。”赵器手底挽了挽缰绳,燕山雪果然踏步出来,“人也是一样的,张子衡拿会稽沈公子近日流传的一篇赋文给了大司马,里头所写,倒也不出奇,就是夸他自己那园子的,别人看了什么也不会多想,可大司马这就要出去看园子,步兰石,你说,这张子衡是不是投其所好?他一早算准了大司马看到这样的文章,是要作他想的,为何方才你们都在他不拿出来,偏要单单留下说那样的话,又呈这么一样文章?”
到底是大司马身边心腹,赵器的聪明就在于此,他至今在大司马手中也未得一官半职,可谓公府局外人,却无碍他识人知事,步兰石经他这半日指点,总算窥见门径,却也只是叹道:
“张子衡这人精明能干,却沉沦下僚多年,如今得了机会,想往上攀缘,也是人之常情,你有所不知,他家中我偶然间路过一回,确是贫寒得不像样子,存些机巧心思未必是坏事,常人就是想投大司马的好,也寻不着道啊!”
赵器望着他笑了一笑:“步兰石是菩萨心肠,什么事都肯设身处地为他人开脱,我也不过一说,只是这样的人,倘我是公府属官,是不愿深交的。”步芳沉默一瞬,答道:“大司马看重的正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他只要愿尽心尽力佐助主官,为民谋福祉,便是有些手段,无碍大局,也随他吧。”
等赵器牵了马出府,见成去非早换了身窄袖乌衣立于阶下,赶紧将一柄错金马鞭递到他伸出的右手上,自己也翻身上马,一声骄嘶,跑到前面引路去了。
两人纵马的方向是朝京畿周边来的,绕过主城区,待行至一片视野开阔高地,赵器勒停了马,原地踱步道:“大公子,您往东南看。”成去非顺他手指方向望过去:钟山脚下果起了一片别馆,茂林药圃,鱼池水碓,莫不毕备。一众别馆分散几处,其中一处庭前热闹,宾客来往不断,成去非脑中顿时记起赋中“昼夜游宴”之语,凝神四下打量许久,眼前一幕,似曾相识,他很快记起凤凰元年,他来田郊考察农事,遇一老者,攀谈间亦涉及诸类事件,遂安排赵器道:
“这处以往应是田地才对,你过去向那些木匠打听打听,问问是怎么回事。”
赵器一紧缰绳,就势直下,到了未完工的一处别馆前,拦下一人问话,那人却只忙于做工,懒得应话,敷衍一句“不知”甩膀子走人,赵器只得找到一看样面善的长者,不料对方手艺虽好,却已是耳背至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