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本纪-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冷西面色不变,挥手示意人下去,和郑重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吴大人,这下一步,该拿谁问话?”郑重看着他,吴冷西淡淡道:“他死了,家里不还有夫人么?劳烦郑大人跑一趟。”
郑重会意,领命而出。吴冷西阖目静静坐了半晌,太仓典事品级低,百万斛米,潘炎出身寒素,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本事。外头园子蝉声聒噪,室内犹如雪洞,吴冷西慢慢起了身,掸了掸衣裳,大步踏了出去。
高低不平的篱笆院子,看上去简陋,进去了,倒十分整洁。农具器物等皆摆放有制,桌几虽有些年头,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桑榆正弯腰喂鸡,嘴里咕噜噜唤着,抬首便看见了吴冷西,忙扔下东西,两只手快速在裙上蹭了几下,迎了过来。
“吴大人!”桑榆见到他本有一丝兴奋,可看他一身白衣纤尘不染的样子,觉得跟眼下农舍不太相称,心底多少又有些不好意思。
吴冷西颔首,不跟她拐弯抹角:“你家大人生前可动笔墨?现在家里可有遗存的手迹?”
桑榆听了脑子转几圈才问:“您也是找大人写的东西吗?”
吴冷西警觉,反问道:“谁来找过?”
“前几天,有官家打扮的人来,问闵大人生前可曾把办公的公文落在家里,我说不知道,没见过。”
吴冷西定定看着她,只见桑榆朝一侧的矮棚子走过去,一手敛着衣襟,身子半趴了下去,掏了半天,终于掏出一块油纸布包裹的东西。
起身后顾不得掸自己身上灰,忙不迭对着那东西又是擦又是吹的,才递给了吴冷西。
“他们把屋里搜了个遍,没找着,闵大人死后,我留了个心眼,把这些东西就藏起来了。”
这桑榆只是看着粗枝大叶,吴冷西看她有心的样子便道了谢。一层层打开,露出一个白木做的长匣子,果真,一沓文稿整整齐齐躺在里头,他抬起脸道:“桑榆,你做的很好,这些我得拿走细看。”
说着便去骑马,一跃而上,揽好辔头,只见桑榆仰着脸巴巴地望着自己:“吴大人一定要替小民做主啊!”
吴冷西点点头,并未说话,径直去了。
伏案看到深夜,吴冷西眼中渐渐起了一层雾气。闵明月不过一介寒吏,在这煌煌帝都,犹如草芥。这厚厚一沓,却是他多年公务经验积累,有对粮仓丰歉年的建议,亦有平日的管理良策,有对守仓将领大意疏忽的不平,亦有为官不易的感慨。仿佛那人人世几十载经历的种种,就在眼前。
直到最后,一本账册引起了吴冷西的注意。
不觉天已微醺,吴冷西知道自己还需成去非一个首肯,正欲出门,赵器竟正巧找上门来。
“吴大人,大公子命我来问一问事情的进展。”
“已有眉目,只是下一步要审讯的人,”吴冷西忽就笑了笑,“怕是有些难处。”
赵器像是早有预料,立刻接话道:“吴大人不必担忧此点,大公子说了,他要的是真相,无论拿谁,大人都尽管去拿。”
这定心丸给的利索。
吴冷西便行了礼:“替我谢大公子。”
“大人客气,话既带到,器就不耽误大人办事了,告辞!”
老师果然是老师,一双慧眼识遍天下人,吴冷西动动酸楚的臂膀,低声吩咐了左右,而后斜倚榻边小憩去了。
第107章
治粟都尉段文昌的府邸前; 一早站了廷尉署的人,半个时辰后段文昌被带到廷尉署时,郑重那边也有了眉目。潘炎平日有嗜酒之习,当晚与友人聚; 确是饮了不少酒,窒息而死似乎也说得过去。
烛光煌煌; 审讯室内; 吴冷西姿态闲雅,郑重已备好纸笔端坐在另一侧。
“段大人可知城北官仓失窃一案?”吴冷西慢悠悠问道; 郑重便提笔开始逐句逐字记录。
段文昌平静答道:“我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罪; 要廷尉这么劳师兴众。此事太仓典事潘炎曾上报已结案; 如今又翻出来,”说罢语气陡然一转; 冷笑着,“即便是要翻案,眼下无凭无据的,就把人弄来审讯; 廷尉署这是要深文周纳,广兴大狱么!”
一剪烛光晃了晃; 氤氲出伶仃的意味,和廷尉署倒显得格格不入。吴冷西定睛看着他; 置于膝头的手指微蜷了一下,他的手指相当漂亮,干燥; 修长,淬玉似的白,最宜捧执书简文章。而眼前段文昌面上神情似曾相识,他们这些人都如此深谙言辞之技,无波无澜下忽现急湍,软硬交替,自以为能震慑对方,好在他全部领教过,记忆中的瑟瑟畏情,本已行将就木,此刻却好似逢着春,悉数回来了。
他于是也用一种极为漂亮的语调说道:“是又如何?”
段文昌没预料他竟如此猖狂,偏偏还是惠风和畅的模样,不由怒从心起:“刀笔小吏尔!”
他淡淡的:“段大人身在廷尉,我劝一句,火气不要那么大,我把大人请来,不是看大人发火的,大人先发制人这一套,还是省一省,把该说的说了,也好早些回家去,不是么?”
一席话说得段文昌无理可驳,只默默看着他。
吴冷西便慢条斯理问起了话:“太仓典事潘炎醉酒而死的事,大人可知道?”
“刚刚知道不久。”
“那本已结了的案,为何还要再找大人,知否?”
段文昌本想发作,顿了片刻,才摇首不语。
“城北官仓丰年储存多少粮,歉年又能储存多少,失窃前有多少,现在余粮多少,我猜,大人依旧不知,”吴冷西语音还是那么清淡,段文昌并不否认:“向来只是约数,任谁也说不出精确的数目来。”
“再加上粮食自然腐朽,虫蛀,鼠窃,更算不出数目了,是不是?”
见吴冷西还是那么从容笑着,那口气不紧不慢,倒像谈天,段文昌莫名有了丝慌张,这年轻人,越是笑,越让人不舒服。一时摸不清这番话意思,只好承认。
“这就对了,段大人不知道的我就不问了,那么,说一说知道的吧,比如,”吴冷西顿了顿,“本次失窃一案,卷宗上语焉不详,只记是闵明月所盗,然这百万斛米的具体下落却并未提及,可有证据?”
“此案全权由潘炎经手协查,廷尉署想要证据,找他要去。”段文昌此时冷静下来,便也沉着。
一旁的郑重闻言不由火大,冷笑瞧着段文昌:“段大人果然是读书人,聪明,这个时候往死人身上推!”
段文昌并不理会郑重:“我说的是实情,你们不信我也无计可施。”
“是啊,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但倘是肯用这里想一想,”吴冷西指了指脑袋,“死人未必就不能开口。不过,活人既在,就不急着问死人,段大人说不知情,那就先按不知情讲,那么,每一次发俸禄时,给世家大族的,要多给出几成,这个,段大人总该知道了吧?”
段文昌神色一变,很快稳下来:“吴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吴冷西挑眉看着他:“正是大人心里想的那个意思。”
“廷尉署审案靠打机锋么?”段文昌立刻反唇相讥。
口中虽这么说着,心底却已有几分乱了。
吴冷西看话说到这里,懒得藏着掖着地试探,朝外头示意一眼:
“带老夫人上来。”
很快,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段文昌一声惊呼“母亲!”,那老妇巍巍走来,眉眼间顿时严厉起来:
“上一回,那些差役送家里的米,多出的,我都已让退回,脚夫们的钱也都给齐,今日当着吴大人的面,你还不说实话?”
段文昌了解母亲秉性,是个耿直的性子,一时面有愧色,又不得发作,只含糊说:“母亲不知官府的事,请毋要妄议。”
“你……”老妇顿起怒意,“上次那事,我便知定有猫腻,那般做,也是在旁敲侧击你,不料你不知悔意竟还罚那差役多嘴,革了人家的职,你几时变成这样忘了廉耻道义!”话说间,老妇眼中隐然已闪了泪花。
上次是下头疏忽大意,给家中送错了俸禄,本不是他的那份,见比往日多出太多,母亲自然起疑,差役又是个缺心少脑的,只道给大人们家中的俸禄向来比明面定的多。
“母亲……”段文昌羞愧难当,不知如何应对,只低低唤了一句。
老妇霍然举起手指向他,正色训道:“段氏先祖渡江而来,于江左艰难立足,本为保其家学不断,却养出你这等不肖子孙!日后,你倒是以何面目去见你祖父和父亲!”
冷汗自额角渗出,段文昌面上一片颓然,低首不语。
“今日官家问话,你到底说还是不说!”老妇厉声又问,段文昌抬脸时竟已是满脸泪痕。
“母亲也说,我段氏于江左是艰难立足,岂能不知儿的艰难,如今说了,段氏便要毁于儿手中,不说,无颜见列祖列宗,儿,儿……母亲倒告诉儿一个两全之法呐!”不觉哽咽,满面涨红,吴冷西一直静静审视着他,等他情绪稍平,示意道:
“送老夫人回去。”
“你若做了亏心事,我定不认你!”老夫人临走前狠狠丢下一句,段文昌一时有些惘然,愣愣看着母亲离去的决绝身影。
待回过神,冲着吴冷西冷笑一声:“吴大人好手段……”
“邢不上大夫,段大人是北方来的读书人,倘若段大人真是无耻之徒,老夫人来也无益,”吴冷西话锋陡然冷下来,“大人现在想清楚了么?”
段文昌半晌不语,吴冷西便沉着气和他耗,终听他一句:“吴大人无真凭实据,光家母几句话,想要证明什么?”
还是这般死硬,吴冷西微微一笑,那边郑重会意,把账本递了过去。
“既然活人不肯说,只好问死人了,往后翻,段大人。”
段文昌一阵纳罕,犹疑着接了过来,翻了数页,不由神情大动,待越往后翻,额间冷汗越重,他实在没想到闵明月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留意了这些!平日发放粮米时,自有主事官员亲自到场,造册登记,并签总名。他此刻脑子转得极快,缓缓合上这本半新不旧的簿子,道:
“府衙的通册骑缝处皆有印记签名,那才是正经官家记录,吴大人不知从哪里弄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段大人执意装聋作哑,我也只好挑明了,官衙行一套,记一套,拿着府库的粮食去讨好世家大族,这粮仓又丢了这么多粮食,你是石头城管仓的大员,死个闵明月就想敷衍过去,我不知你是不是诸如此类得手惯了,才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吴冷西仍是不急不慌的调子,“段氏是北方颇负盛名的经学世家,你家老夫人亦是风骨之人,而段大人就只剩曲意媚上了么?”
末了的话自然扎心,段文昌心底砰砰直跳,却听吴冷西继续道:“如今府库是什么情形,段大人比我清楚,去年的洪灾,边塞的军情,大人不是懵懂小民,其中利害处不会不知,我不想跟大人在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想告诉你,如此境况下,你倘还做那硕鼠,或是助纣为虐,罔顾臣子之道,上至天子,下至老夫人,哪个能容你?”
段文昌默了片刻,忽抬首一笑:“原来吴大人记得去年洪灾的事情,那么世家捐粮的事大人肯定知道吧?谁提议捐粮解灾民之困吴大人也知道么?”
一侧郑重已不觉听出话头,心底骤然一紧,忙朝吴冷西望过去,吴冷西始终颜色不改,也不回应:
“我不管去年的事,我只问你,此事,你是说,还是不说?”
段文昌却仍自顾继续方才的话:“去年建康受灾,秋季无收,又有调粮沉船一事,最终乃从常熟等地运粮以充府库,常熟土壤膏沃,岁得常稔,送过来的自然是新粮好粮,吴大人可明白这些?”
“方才吴大人也说了,段某不过曲意媚上,吴大人是尚书令同门,且为名士高足,令人艳羡,自然不懂何为夹缝求生,段某媚上,不得不媚,吴大人真想知道这个上头,是哪个上?”
眼见话锋越来越诡异,郑重心底听得也越来越沉,在吴冷西耳畔犹疑提醒:“这不知道要往哪里引,大人留心呐!”
第108章
吴冷西漠漠地望着段文昌:“段大人告诉我; 我才能知道。”
“那好,吴大人上来就坐了廷尉左监的位子,天下人都知道,吴大人上头不光有人; 而且来头大得很,段某不知吴大人这是要做国之公器呢; 还是私人利剑?”段文昌眯了眼; 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
最恨莫过于诛心之论,连郑重都要听不下去了; 忍不住拍案道:“你少在那东拉西扯!是廷尉署在审你!”
段文昌仍是笑:“郑大人一向老成得很; 缘何此刻要发雷霆之怒呢?怕也是被戳中了心思吧?只不过可惜啊; 可惜,郑大人做牛做马; 不辞风霜,到头来,天降下个吴大人,郑大人便要往边靠; 也不过是个跑腿打杂的。”
眼见他想要开始惑乱人心,郑重冷冷截住了他:“段大人真是一点读书人的脸都不要了; 挑拨离间这等下作手段都出来了。”
吴冷西却仍无任何反应,并没有一丝不快; 郑重见此便也不再接言,由着段文昌在那继续道:
“吴大人方才有话明说,段某也只能投桃报李了; 我只问大人一句,段某倘是敢说,吴大人敢不敢记,又敢不敢查呢?”
话至此,郑重下意识朝吴冷西探了探意思,吴冷西微微侧眸,点头示意他记录在案。
“说。”吴冷西简洁下了命令,段文昌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忽仰面一阵大笑,不等郑重回神,又戛然而止,正襟危坐看着他两人:
“既然你二人铁了心要为难你们上头,段某费尽心思遮掩又有何用呢?”
好一个倒打一耙,往自己脸上贴金,郑重不齿地瞥他一眼,提笔蘸了墨。
“我提醒过大人了,刑不上大夫,不过,倘大人执意于废话连篇,廷尉署也只能让大人见识下何为三十六式了。”吴冷西道,嘴角扯了扯,“我可不是什么菩萨心肠,怜不得人。”
他云淡风轻的口气,听得段文昌微微打了个寒战,坊间一直有传言,说会稽有吏自创逼供三十六式,就是连娘胎里的事都能交代得一清二楚,段文昌只当是哪里传的瞎话,冷不丁听吴冷西提及,方明白过来,传言属实,且就是眼前人所为!看他细皮嫩肉的,生就一副女人似的皮囊,指不定下起手来远甚虺蛇……
外头忽过一道闪电,紧接着几声闷雷滚滚而来,这是要落雨的兆头。很快,段文昌的声音便在雨声里起起伏伏,刚开头还好,越往后,越听得郑重浑身冷一阵,紧一阵,手底勉强维持。偶尔抬首间,那吴冷西还是寻常模样,直到段文昌把一切说尽,也不见他有何变化,郑重不禁暗自感慨确是低估这白面书生一样的人物。
雨越下越大,泥土混合着雨水的气味透进来,又闷又热,郑重不知自己是热得一身汗,还是出的冷汗,翻了翻手底供词,才发现纸张都已微微泛潮。
郑重紧锁眉头,看着手底这沓供词,知道利害牵扯大了,岂只是丢了粮这么简单!
那段文昌说得极顺,哪里像不想招供的人,郑重这才有些明白过来:段文昌先前那句“夹缝求生”许也有几分真,吴冷西请老夫人过来,不过激他,是不是真的念及臣子之道,只有天知晓。把这里里外外有牵扯的没牵扯的,都招得如此详尽,明摆着是要豁出去了。
“就这些了?”吴冷西问,见段文昌点头,便吩咐郑重:“让他签字画押。”
一切妥当,郑重出神想了少顷,再抬首时,见吴冷西已把笔录整理好,一一装了油纸袋,见他又理了理衣裳,明白这是要出门,便把伞拿来:
“大人此刻就要去乌衣巷?”
“请郑大人与我同去。”
“会不会太晚了些,倘大公子歇息了……”
吴冷西撑开伞,踱至檐下,一股清凉气息直直扑上身来,教人清醒,他抬首看了看那幕天席地的雨帘:“夜路难行,大公子也许在等我们,走吧!”
油纸袋被他紧紧护在怀中,仿佛一块烧着的炭,五脏六腑都跟着热,却又像腊月里的冰,寒意浸骨。
虽只来过一趟,借着半昏半明的灯光,福伯一眼就认出了吴冷西,知道这是大公子的贵客,再搭眼往后一看,还有老熟人郑重,连连上前见了礼,忙遣小厮去里头通报了。
“大公子今日从尚书台回来的早?”趁着这片刻的功夫,郑重悄声问福伯,福伯幽幽叹气,“不早,大公子这会估摸着正用饭。”
“这……”郑重听言迟疑地看了看吴冷西,吴冷西只道:“我们在这多候半晌。”
福伯忙招呼道:“两位大人可曾用饭?”
说着早吩咐人拿了干净的手巾递上来,福伯见他两人额间似淋了雨,衣裳也湿了成片,十分关切照拂着。
“有劳了。”吴冷西接过手巾轻轻擦了脸,只听前头一阵踩着水洼的稀里哗啦声传来,那小厮跑得气喘:“大公子请二位到书房,请!”
小厮呵腰见过礼,一路在前挑灯引路,一时四下只有沙沙的雨打绸伞的声音,脚步淌水的声音,直到那一室的烛光出现在眼前,他两人拾级而上,在门外顿了片刻,照例先理仪容,才提步进去。
却见成去非正在小几旁用饭,两人见过礼,目光都下意识地略略扫了过去:几上一凉碟,盛的是金华竹叶腿,一碟炒蒌蒿,另烧了碗鲫鱼汤。成去非手里端着碗白饭,刚下了一半。这两人皆知他在饮食上头向来随意,可今日亲眼见了,未免觉得也太过寡淡,他到底是没日没夜劳心劳神的一个人,吃这么些哪能够呢?
“怎么,你两个没用饭?”成去非见他们只盯着小几上饭菜,问道,说着遥遥朝对面指了指,“坐,别站着。”
“我们早用过了,大人,您这吃的也太过简单了。”郑重讪讪一笑,窸窸窣窣同吴冷西并邻坐了,吴冷西接言道:“大人当留心饮食。”
成去非应了声,道:“是我失礼,有事说事吧。”
吴冷西忙道:“大人言重。”
“这里没外人,不必太过拘礼,是不是官仓的案子有眉目了?”成去非细嚼慢咽的,倒没多少动静。
吴冷西不急着呈口供,先把案子大略流程简要说了说,如何问话桑榆,找到闵明月遗物,查出典事潘炎醉酒而死,最后又如何盘问治粟都尉段文昌的,一一娓娓道来,待他说完,成去非饭也用的差不多了,端起青盐水漱了口,一侧的婢子忙捧了铜盆来伺候,又递上湿好的巾子给他拭手,成去非打了个手势,婢子便毕恭毕敬退了出去。
“不早不晚的,赶着这个档口死,”成去非一壁擦拭手底,一壁问,“你可查了?”
“潘炎素来喜饮酒热闹,一时看不出有蹊跷之处,不过,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段文昌已招了实情,”吴冷西这才掏出那份笔录,小心翼翼解开油皮纸,起身呈给了成去非。
“请大公子过目。”
成去非低首翻了翻,先对两人道:“你们记得详实,很好。”
郑重一颗心七上八下的,侧眸看了看吴冷西,见他不言语,便也只默默留心成去非神色。
烛台忽噼里啪啦一阵响,吓人一跳,原是灯花结太长了,郑重无声起身,拿起一旁的小银剪刀剪了灯花,室内一下便又亮了几分。
四下里寂寂,只剩成去非间续翻阅纸张的声音,这两人见他自一开始还是很寻常的神情,不觉间已微挑了眉峰,像是在细究着什么似的,中途还返回去重新看前头的记录。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手底终翻阅到最后一页,目不转瞬盯了半晌,忽把这沓笔录甩到了案几之上,重重吁出一口气,一手扶额,一手轻叩着几面,目中寒光乍现,薄唇也抿了几分。
郑重见状,忙离席屈膝,上前把飞下来的数张重新给放置好,才退回原位。
“他段文昌招的未免也太易了些。”成去非沉思半日抛出一句来,目光转了转,问道:“他人呢?下牢里了?”
吴冷西往前倾了倾身子:“照律是该先关押着,可他说想回家看趟母亲,那位老夫人……”
不等他说完,只见成去非皱眉打断了他:“眼下怎能放他回去?你觉得他招了这么份供词,只是回家看他老母亲的?”
此言犹如醍醐灌顶,吴冷西心头一紧,不禁满是自责:“是我疏忽,只顾念那位老夫人也是有骨气的,是看她才网开一面……”
“郑重,你回去,到段文昌的府邸,把他给我弄到牢里去,好生看着,倘是看死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成去非三言两语下来,吓得郑重连连起身,匆忙作了个揖,垂首道:
“属下这就走人!”
看郑重慌慌去了,吴冷西心里到底不是滋味,这件事的审理上,他算是个临时掌舵的,无故半路多起一道风波,终究是他的失职。
“师哥,是我的错。”既彻底没了外人,吴冷西不觉间换了称呼。
成去非并无怪他的意思,只含蓄说:“于情,你没错,”顿了下,眼睛再度扫向那沓笔录,“你说说看,段文昌招的这些,是什么意思?”
吴冷西望着他:“他清楚您要查这个事,糊弄不了,可要是说了,那头自然也饶不了他,所以,我猜,他话里有实情,但不能全信,段文昌此人极善诡辩,眼下这个时候,保不定有想多拉几个下水的念头,师哥莫要忘了,他是北人,虽做到治粟都尉,可到底是受江左本土辖制,用他自己的话,便是夹缝求生,心里怕存着怨气,临到头了,发泄私心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番话两头都能顾得上,这也是吴冷西得了笔录就来见他的缘由,走一步就分析一步的路数,如何走下一步,还是要听他的,全然遵循他所言“谨慎自守”。
成去非心底想的却是另一事,目光投在幽幽烛光之上:“嘉平年间,段文昌弹劾过大将军侵占农田,弹劾过顾家人擅杀奴婢,他人微言轻,无人理会,反倒因此招祸,转眼数十年过去,终究还是在权势面前露了怯,也曾心怀社稷,也曾为国为民,然而一切打散归零,子炽,我心痛正在此点,十多年宦海浮沉,不过是消磨掉了他最后那点子读书人的操守。”
一席话说得吴冷西愀然无语,成去非面上仍是冷的:“凡他供词里说的,你一一查清,等这阵梅雨一过,有批辎重要运往西北,建康津关的漕运,是由王靖之负责,你带着官牒去他那里,该怎么做,你自己拿主意。”
“倘查出来,您……”吴冷西目光随着他,成去非知道他话里的意思,微微莞尔:“你不必忧心这个,师哥近日可还好?我总是忙,不能时时探望。”
吴冷西也报之一笑:“一切都好。”
两人正说着,门口赵器叩了两声门,成去非应声道:“进来。”
吴冷西不知赵器进来要禀何事,便自觉避嫌,起身装好那笔录,行了礼:“我先回去了。”
成去非也跟着起了身,亲自把伞递给他:“我就不送你了,让福伯安排马车。”
待吴冷西一走,赵器忙上前,把怀中一封帖子呈了过去:“这是今日顾府下的帖子。”
帖子以顾夫人张氏名义下的,字迹却不是顾子昭的,乃阿灰所写,欲于乞巧节当夜宴请公主移驾听曲赏舞。一页小楷很是流丽,言辞恳切,教人不能拒绝。
成去非本对于此类事由毫无兴趣,不过近日顾子昭重新述职,又听闻他诸多斗富奇闻,心底不觉再添几分厌恶,既是张氏下帖子,顾子昭少不得作妖,他也该亲眼看看,浮华子弟们今日又到何等田地了……
“我回帖,你明日送去。”他折身往书案旁走,正要挽袖研墨,却听赵器失声唤道:“贺姑娘?”
成去非闻声回眸,见琬宁竟立在门口,想必是没撑伞,浑身湿漉漉地杵在那,赵器见状忙道:“小人先下去,明日来取帖子。”
第109章
绿屏门的角落; 栽了一丛瘦竿儿竹子,入夏后竹笋已成了新竹,孟夏草木长,此刻一阵紧甚一阵地滴答着雨; 在这夜色之中,格外清晰。成去非朝她走去; 递了巾帕; 又稍稍往外探了一眼:
“这么大的雨,你是仗着离得近; 连伞都不撑?”
琬宁一壁拿帕子轻轻擦着脸; 一壁借灯光觑着他; 她本羞于来见他的,那日在廊下的事; 她回味许久,每每念及,臊得只能捂住脸,又惊奇他竟要替她画眉; 心底难免欢喜不已,无奈他到底是属于官家的;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便遽然消失; 留她一人空落落的,甚至不能分清前一刻是真还是幻。
“你来得正好,过来替我研墨。”成去非放了袖子; 示意她过来。
书案上放着阿灰的帖子,琬宁无意间瞥了一眼,认出是阿灰的笔迹,呼吸一顿,手底动作不由跟着也滞了下来,成去非看她心不在焉的模样,顺手抄起一本书在她眼前叩了几案两下:
“你冒雨前来,有何事?”
她犹豫抬眼望了望他,见他全然不复当日突来的和悦,更似惯有的冷静清醒,酝酿好的一番说辞被他一个眼神便悉数打了回去。
等了半晌,见她只红脸,却没动静,成去非的目光在她身上转了一圈,道:“又只是想见我?”
说罢低笑一声,神情却没变:“你这样子藏不住心事,说罢,能答应你的,我自会答应,也不枉你淋了一场雨。”
琬宁一颗心登时提了起来,默了片刻,细细试探道:“贵府缺丫鬟么?”
许是几刹那的温情,让她心存了那么点幻想,却不敢贸然道出内情,千回百转的,她也只能问出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的话。
果然,成去非凝神盯住了她:“你问这个做什么?”
琬宁忙避开他那过于锐利的眼神,唯恐多看一眼自己就马脚尽失,呐呐道:“您连个研墨的人都没有……”
这解释让人哑然失笑,成去非偏用冷冷的语调逗弄她:“你不是来了么?我要那笨手笨脚的丫头干什么?”
琬宁难辨他情绪,硬着头皮,仍是不死心:“那,到底是缺,还是不缺?”
“阮姑娘能别只顾说话,手底的活就扔了么?”成去非提醒道,琬宁面上一热,忙又缓缓继续研墨,成去非自己抽了张信笺,瞥了她一眼:
“我家中不养闲人,你倒算一个。”
这话说的人脸面挂不住,她寄人篱下,无家可归,饶是他这么说,她竟无反驳的余地,心底不免酸楚,踟蹰间便想要落泪。
成去非挑出一枝笔,舔了舔墨池:“脸皮别那么薄,两句话下来,就能把你说哭了,你这样的闲人,我还是能养得起的。”
说罢酝酿了下措辞,一壁提笔落字,一壁道:“外间有新摘的樱桃,你尝尝,去吧。”
要事她还没能说,今日顾府来送帖子的正是四儿家中邻里的儿子,在顾府当差,顺道给四儿捎了她母亲给做的蜜饯果子,四儿当闲话跟琬宁说起,她才得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