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色生香-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越欣赏他,对于朝臣们的拥护,父皇似乎是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兄长的宠爱被睿王抢走,赵恒不太舒服,直到现在,他才看清楚,父皇虽偏心大哥,但父皇同样疼爱其他几个儿子。大哥病了,父皇转而将宠爱转给其他皇子,也是人之常情,不像他,只把大哥当成真正的兄弟。
他想着大事,宋嘉宁还在琢磨如何让女儿哄楚王高兴。看着那一尾尾红亮漂亮的小鱼,想到楚王现在什么都不记得,性情也有点像小孩子,宋嘉宁便问女儿:“咱们家有这么多的鱼,昭昭送一条给大伯父好不好?”
昭昭眨眨眼睛,又摇头,吝啬又可爱。
宋嘉宁将女儿抱到自己腿上,握着女儿的小胖手柔声讲道理:“今年过年,大伯父送了昭昭一个大元宝,现在大伯父要过生辰了,昭昭是不是该孝敬大伯父啊?你送红鲤鱼给大伯父,大伯伯才高兴,大伯母也会更喜欢你啊。”
昭昭刚刚还玩过那个大元宝,瞅瞅池子里的那么多的鱼,小丫头终于点了头。
宋嘉宁就让女儿挑一条红鲤,福公公听到声音,使唤小太监去取鱼兜来。
很快,小太监拿了三个鱼兜回来。宋嘉宁自己要玩,将女儿交给王爷丈夫,她接过一个长长的鱼兜,伸到水里,等鱼儿进网再收,昭昭却着急了,小胖手攥住娘亲手中的鱼竿,往上一使劲儿,鱼儿吓跑了!
昭昭茫然地啊了声。
宋嘉宁笑着亲了女儿一口:“昭昭别急,咱们慢慢来。”
赵恒闻言,不自觉地咀嚼妻子的话。
别急,慢慢来。
是啊,他急什么?父皇溺爱兄长十几年,却迟迟没有封太子,群臣都笃定兄长会是储君,未料兄长突然发狂,什么都没了。现在父皇只是偏心了睿王两三个月,且不说父皇还没有立储之意,就是立了,父皇在一日,储君就随时可以变化。帝位江山,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倒不如静观其变,暗中蓄力。
想通了,赵恒眉头舒展,抢过妻子手中的鱼竿,瞅准时机,一出手便捞了一条小红鲤。
“还是王爷最厉害。”宋嘉宁笑眼弯弯地拍未来龙屁。
昭昭有样学样:“爹爹厉害!”
赵恒抱着女儿笑,目光却看向妻子,宋嘉宁就觉得,王爷的眼神好像在夸她呢。
赴宴这日,赵恒准备了一个青瓷鱼缸,让福公公将鱼捞进去,这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寿礼。
楚王府。
楚王这一病,人瘦了一圈,依然高大伟岸,却没有了昔日逼人的霸道气势,换上一身浅色衣袍,表情呆愣,竟也像个书生。以前楚王皱皱眉头会让人害怕,现在他只会因为冯筝让他服药等琐事皱眉……
但冯筝已经很满足了,早早帮丈夫收拾齐整。
她最近心思几乎都在照顾丈夫身上,成哥儿还小,五岁的升哥儿却越来越懂事了,母亲没空陪弟弟,升哥儿每天都守在弟弟身边,弟弟睡着了,升哥儿才会去找母亲。父王不高兴,男娃乖乖地站在一旁看母亲喂父王吃药,父王高兴的时候,升哥儿才撒娇地让父王抱一抱。
听说三叔三婶来了,升哥儿第一个跑去前院,远远地朝三叔伸手。
赵恒笑,俯身,轻轻松松地将侄子抱了起来。
升哥儿依赖地趴在三叔肩头,小手紧紧环着三叔脖子。父王生病前,他觉得父王的肩膀最结实,只要父王抱着他,他什么都不怕。如今,只有被三叔抱着,升哥儿才不会怕,连娘亲都比不上三叔。
赵恒隐隐感受到了侄子的情绪变化,心情更加复杂,轻轻拍了拍男娃瘦小稚嫩的肩膀。
“哥哥。”
昭昭靠在娘亲怀里,笑着叫道,升哥儿扭头,看到漂亮的妹妹,男娃开心地笑了。
赵恒、宋嘉宁分别放下孩子,然后升哥儿牵着昭昭走在前面,他们夫妻慢步跟着。
“弟弟!”
到了上房,看到站在前面的另一个小男娃,昭昭登时松开哥哥,高兴地跑了过去,升哥儿寸步不离地跟着。兄妹凑到一块儿,两个哥哥虎头虎脑的,最小的妹妹白净可爱,童言童语自说自的,气氛就轻松了起来。
赵恒看向兄长。
楚王还是不习惯见“生人”,防备地看他一眼,高高大大的男人,竟往娇小的冯筝身后躲。冯筝无奈地笑,赵恒却痛心兄长变成这副模样,迅速移开了视线。昭昭陪哥哥弟弟玩了一会儿,想起礼物了,丢下小哥俩,小丫头跑到大伯父身边,指着福公公抱着的青瓷缸道:“鱼,给大伯父!”
福公公快步上前。
雅致的青瓷缸中游着一尾红鲤鱼,水波清澈,红鲤优哉游哉地摇头摆尾。
冯筝微怔,目光不自觉地迷离起来,记起升哥儿两岁那年开春,皇上赏了王爷一个西域进贡的云纹琉璃缸,王爷兴高采烈地抱回来,里面就放了两条红鲤。浴缸摆在榻上,王爷抱着升哥儿,她跪坐在一旁,一起哄儿子逗鱼。
忆起那时的时光,冯筝回头看身后的男人,见他直直地盯着鱼缸,似是想起了什么般,冯筝突然心跳加快,忍不住紧张地问道:“王爷可记得,您也送过升哥儿红鲤?”
此话一出,赵恒、宋嘉宁同时看向楚王,那边升哥儿疑惑地瞅瞅鱼缸,并不记得了。
楚王只盯着那条红鲤鱼。
赵恒朝福公公使个眼色,福公公便慢慢走过来,试探着将鱼缸递给楚王。
一直抗拒生人的楚王,竟然伸手接住,然后低着脑袋看。冯筝期待地等着,等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见楚王只是目不转睛地看鱼,冯筝眼底的希望一点点黯了下去,有些尴尬地邀请宋嘉宁去堂屋坐。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楚王捧着鱼缸不动,赵恒就也留在了外面。
妯娌俩到里面坐着,聊些楚王恢复的情况,冯筝想起一事,问道:“玉姐儿要过百日了吧?”睿王妃开春生的孩子,又是个女儿,起名叫玉姐儿。楚王府虽然闭门谢客,但几个王府的人情冯筝都记着呢,玉姐儿满月她托宋嘉宁送了礼,百日礼她也提前预备了。
宋嘉宁嗯了声,七月初六,她已经收到了帖子。
冯筝叹道:“她也不容易。”睿王身边一个宠妾一个贵妾,睿王妃若能生个儿子,多少好过点。
宋嘉宁转转手里的茶碗,没接话,目光却落到了自己的肚子上,女儿都快过两周岁了,王爷也疼她,怎么还没动静呢?
院子里,楚王被三个孩子拉到走廊中的美人靠上坐着,他将鱼缸放在大腿上,升哥儿、成哥儿、昭昭围在旁边看。赵恒守在三步外,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在照看孩子们,还是照看彻底变了样的兄长。
“我捞的!”指着红鲤鱼,昭昭向哥哥们炫耀。
升哥儿就用“真棒”的眼神看着妹妹。
成哥儿一手拄着父王大腿,大眼睛瞅瞅哥哥妹妹,突然抬手去抓鱼。昭昭、升哥儿眼对眼呢,没留意,赵恒看见了,担心小侄子触怒兄长,抬脚就要过来,未料有人抢先抓住了成哥儿的小坏手。
赵恒心中一紧,就在他担心兄长会发火的时候,楚王却松开成哥儿的小坏手,一本正经地对男娃道:“这鱼会咬人,不能抓。”
会咬人啊?
成哥儿吓得立即将手藏到了身后,升哥儿、昭昭也都吃惊地去看青瓷缸里会咬人的鱼,三个孩子都低着小脑袋,只有赵恒注意到了兄长嘴角的笑,仿佛很是得意。
“大哥?”赵恒努力保持平静。
楚王抬头,虎眸明亮,看到立在那里的弟弟,楚王皱皱眉,奇怪道:“老三是不是长高了?”
赵恒:……
“爹爹高!”听到大伯父在夸父王,昭昭丢下红鲤鱼,笑着扑到了父王腿上,抱住。
爹爹?
楚王震惊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昭昭,他记得弟弟去年才成亲,哪来的女儿?
第173章 173
楚王不呆了, 但记忆却停留在了两年前, 彼时大周刚顺利攻下北面的晋国, 但还没有出兵伐辽, 彼时升哥儿才两岁, 宋嘉宁刚怀上昭昭不久, 与楚王这次发狂关系最深的是,武安郡王还没有因为在乱军中被人拥立而自尽, 皇叔秦王更没有被扣上谋反的罪名。
病因两个亲人的无辜憾死而起, 也因忘记伤痛而恢复神智正常。
“到底怎么回事?”发现刚刚围在他身边看鱼的漂亮小姑娘竟然是弟弟的女儿, 楚王后知后觉地才开始反思当前处境。视线转回来, 落到两个虎头虎脑的男娃身上, 楚王只觉得眼熟,模样像他的种, 可他的升哥儿还不会走呢啊!
“你们……”
“父王!”升哥儿已经懂事了,生病的父王呆呆傻傻的, 看他的眼神比弟弟还呆,现在的父王眼睛明亮,还喊三叔老三了, 与生病前一样, 升哥儿就猜到父王可能变回来了, 激动地大声喊道。
楚王下意识地抱着鱼缸往后躲,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儿子?
堂屋冯筝、宋嘉宁听到升哥儿的叫喊,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互视一眼, 一块儿走了出来。余光里多了两道人影,楚王扭头,一眼就看到了他消瘦的王妃,楚王大惊,冯筝生完儿子后明明胖了,怎么变得这么憔悴了?
只是一个眼神,一个皱眉,冯筝就知道丈夫记起来了,泪水夺眶而出,捂着嘴站在门前,眼泪跟断线的珠子似的,狂喜、感激、后怕,各种情绪溢满胸口,再也说不出话。
她哭得那么可怜,楚王一把放下鱼缸,大步朝她走去。宋嘉宁还没反应过来,但还是本能地从冯筝身旁走到自家王爷身边,震惊地看着这一幕。
“哭什么?怎么瘦成这样了?”楚王向来不拘小节,媳妇哭得这么伤心,楚王也不管弟弟弟妹就在那边看着,停在冯筝面前,一手扶着她肩膀,一手帮她擦泪,弯着腰低着头,声音又轻又温柔。冯筝还是哭,一把扑到他怀里紧紧抱住,哭得更厉害了,谁也无法体会她这些时日的煎熬。
楚王又着急又心疼,但还是先抱住了媳妇。
“父王……”升哥儿也哭着跑了过来,从后面抱住父王的大长腿,成哥儿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到娘亲哥哥都在哭,小家伙哇的一声也哭了,追过来,哥哥抱父王,他就抱娘亲。都哭,昭昭茫然地眨眨眼睛,瞧见娘亲靠到父王肩头也在抹眼睛,小丫头也不干了,摇摇晃晃地跑到父王娘亲中间,抱住父王哭。
两个王妃三个娃都掉泪,楚王如丈二的和尚般,回头问弟弟:“到底怎么回事?”
赵恒心里已经有了猜测,但还是确认道:“大哥可记得,今年是哪年,几月几日。”
楚王满脑袋雾水,没注意弟弟说了五个字,随口报出了年份。
冯筝听了,惊得忘了哭,宋嘉宁也震惊地望向楚王。
赵恒及时报出正确的年份,然后在楚王错愕的注视下,平静解释道:“三月春猎,大哥酗酒,落马伤头,神志不清,忘了前事。”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冯筝一眼。
冯筝自然知道丈夫为何得了狂病,此时一经提醒,便瞬间明白了寿王小叔子的深意。生怕丈夫记起皇叔之死再犯了狂病,冯筝迅速冷静下来,擦擦眼睛,红着眼圈对楚王道:“是啊,王爷出发前我还叮嘱王爷少喝酒,结果……王爷摔了头,不记得三殿下也忘了我们娘仨,呆呆傻傻的……”
说着说着又落了泪。
楚王心疼不已,亲弟弟自然不会骗他,他摔伤了脑袋神志不清,媳妇一边伤心一边照顾他,能不消瘦憔悴吗?
“是我不好,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你别哭了。”楚王急着先哄媳妇,又想帮她抹泪。
冯筝瞄眼宋嘉宁夫妻的衣角,虽然很想朝失而复得的丈夫撒撒娇,却没有那个厚脸皮,躲开他手,指着底下两个儿子转移话题:“这是升哥儿,这是成哥儿,王爷真不记得了?”
楚王终于想到了儿子,确实不记得长大的升哥儿,但两个儿子都长得像他,楚王只看一眼就知道儿子们都是他的,高兴地不得了,蹲下去,一手抱一个站了起来。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楚王感觉跟做梦似的,好像睡了一觉,突然捡了个儿子。
“父王,想死我了!”升哥儿抱住父王脖子,父王一好,他就又觉得父王是最强壮的男人了,三叔排第二。
“父王,想我!”成哥儿也撒娇,还不高兴地推哥哥,他也要抱父王的脖子。
“都想都想!”楚王稀罕地不得了,一边亲了一下。
“大伯父!”
身后传来女娃娇滴滴甜濡濡的声音,楚王抱着儿子们转身,就见便宜侄女靠在弟弟腿上,有点害羞地望着他:“昭昭想。”
昭昭也想大伯父呢。
那小模样,楚王心都要化了,抱着儿子们蹲下去,没等他喊,昭昭自己跑过来,开心地扑到大伯父怀里。都是自家孩子,而且都是最乖巧可爱的时候,楚王别提多喜欢了,喜欢到忘了弟弟媳妇,继续领着三个孩子去看红鲤鱼了……
冯筝望着丈夫爽朗的笑脸,轻声问小叔子:“三殿下,以后,该怎么办?”
赵恒眉峰微锁,对着兄长嘱咐道:“瞒,全府上下,不得提及……”
武安郡王、秦王两个名讳,赵恒没说出来,但冯筝明白,点头保证道:“好,殿下放心,王府里面我会安排好,只是外面……”
“听父皇的。”赵恒有个打算,但兄长要如何休养,还得父皇做主。
宣德帝早就说过,楚王的病情有什么变化都要第一时间告知他,冯筝、赵恒都不敢隐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立即就派人进宫去了。宣德帝记得今日是长子的生辰,批完奏折,一个人靠在榻上休息,闭着眼睛,不知不觉就想到了长子,若是长子好好的,他不会在意一次小生辰,可长子病了,宣德帝就忍不住惦记。
“皇上,皇上,大殿下好了!”
外间王恩听完小太监的传话,平时稳重再稳重的老太监,这会儿都难掩喜色,小跑着进来报喜,知道皇上肯定爱听。
宣德帝岂止爱听,高兴到差点掉下来,伸着脖子问道:“当真?”
王恩这才交待楚王忘了两年事的情况。
那也值得高兴,宣德帝立即命人准备车驾,兴冲冲出宫去探望儿子了。
宣德帝一来,赵恒、冯筝都各有担忧,怕楚王见到宣德帝后会受刺激,未料楚王看到宣德帝仿佛老了五六岁的样子,误会宣德帝与冯筝一样,是单纯因为担心他才憔悴的,楚王扑通就跪下去了,自责地请罪道:“儿臣不孝,叫父皇劳神了。”
刚刚赵恒带着福公公先一步去接驾,已经向宣德帝解释了具体,因此宣德帝知道,长子是忘了武安郡王、秦王的死才重新敬他的,可宣德帝终究太疼爱这个儿子了,亲眼见过儿子的癫狂,如今儿子好好的,宣德帝便别无所求。
“起来起来,康复就好,你这一落马,岂止是朕一人操心。”亲手将儿子扶了起来。
楚王扫眼妻子与弟弟,惭愧地笑了。
当天晌午,宣德帝留在楚王府为楚王庆生,一张大方桌,宣德帝叫宋嘉宁、冯筝带着孩子都坐过来,没有讲究规矩,有孩子们逗人开心,这一顿用的轻松愉快。饭后,女人孩子们先下去了,宣德帝摸摸胡子,语重心长地对长子道:“你这次的病,先是发狂乱打人,跟着痴呆愚笨……”
“父皇别说了。”楚王咳了咳,不想亲爹再提他的丢人事。
赵恒淡笑。
宣德帝也笑:“没想寒碜你,朕的意思是,你这病变了三次,现在忘了两年,接下来是慢慢记起那两年,还是继续忘或是变成别的样,都难说。任你怎么变,朕与老三都扛得住,你媳妇怕是再也经不起打击。”
楚王收了笑,垂眸掩饰愧疚,是他不好,叫冯筝娘仨担心了。
“所以啊,你先安心养病,什么时候彻底好了,什么时候再回朝替朕办差。晋国灭了,还有辽国,等你痊愈,朕派你去当伐辽先锋。”宣德帝低声道。
不叫他上朝办事,楚王本来有点不高兴,一听后面父皇竟然要伐辽,楚王噌地来了精神,离座,重重地拍了下胸膛:“儿臣没事了,只要父皇一声令下,儿臣现在就带兵出发!”
魁梧的身体,明亮的眼眸,激昂的斗志,宣德帝看着这样的长子,仿佛又回到当年长子三招打翻辽国勇士那日了。长子精神焕发,宣德帝苍老的心也重新恢复了活力,目光透过儿子,看到了北方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四州。
“战事非儿戏,朕需要谋划,你且留在王府休养,只要你痊愈,不愁上不了战场。”
“好,儿臣等着!”楚王一口应下。
老子哄儿子,儿子也容易哄,赵恒默默地喝茶,心情却无法轻松,隐瞒兄长终非长久之策,但……脑海里浮现兄长发狂或呆傻的样子,赵恒并不后悔这个决定。
散席后,宣德帝回宫了,赵恒也抱着睡着的女儿,与宋嘉宁一块儿上了马车。
“嫂子好久没笑得那么舒心了。”宋嘉宁靠着他肩膀,轻声闲聊。
赵恒为兄长费心半日,这会儿终于有空陪她,右手抱着女儿,左手揽住她肩,低头亲她眉心:“你的功劳。”如果不是她提议女儿送兄长红鲤鱼,兄长未必会清醒。
宋嘉宁纯粹误打误撞的,可不想居功。
赵恒却坚持赏她,问她想要什么。
宋嘉宁倚着他胸口,谦虚了几次,最后推辞不了,脸就慢慢红了。赵恒越发好奇,边催她说边亲她耳朵,每每都会被她香腮泛红的妩媚撩拨。宋嘉宁呼吸渐重,小手无力地攥着他衣襟,他亲她脖子,宋嘉宁睁开眼睛,面前是他的耳朵。
鬼使神差的,宋嘉宁软软地告诉了他:“我,我想要个成哥儿。”要个大胖小子。
温热的气息,吹得赵恒全身发紧。
李皇后要过升哥儿,现在她要成哥儿,意义却绝不一样,赵恒搂紧她,揉着她手臂道:“好。”
于是当天下午,宋嘉宁自打被寿王抱进内室,一直到天黑,都没能再出来。
翌日早朝,因楚王病愈有望,宣德帝大赦天下,如此隆宠,震惊朝野。
第174章 174
“不要。”
宽敞的架子床上, 昭昭双手放在后面靠在床角, 摇着脑袋拒绝娘亲手里的小红衫。
宋嘉宁放下衣裳, 无奈道:“那你想穿哪件?”
昭昭大眼睛瞄向她的衣橱。
宋嘉宁就抱着女儿去挑衣裳。今日睿王府嫡出的二姑娘玉姐儿过百日, 因为与睿王妃没什么私交, 宋嘉宁只想自己去坐坐, 散席后就回来,可是女儿听到她与王爷说话, 早早就盼着出门了, 还要穿她当日最喜欢的衣裳才行。
过了一会儿, 昭昭如愿穿上了一件鹅黄色的小褙子, 腰间系着漂亮的丝带, 自己挑的……
“真臭美。”宋嘉宁笑着亲女儿的冲天揪,这么小就知道臭美了。
昭昭开心地笑。
宋嘉宁牵着女儿出了门。
睿王府第二次办百日, 又是个小郡主,王爷们该办差办差, 睿王妃只请了妯娌们过来。张氏只是个宠妾,没资格见客,陈绣却是皇上亲口赐婚的睿王侧妃, 因此这样的喜日子, 睿王妃也把陈绣叫了过来。
昭昭牵着娘亲的手, 好奇地打量这些比较眼生的长辈们。
“昭昭越长越好看了。”陈绣笑容可亲地夸道。
昭昭喜欢旁人夸她,就朝对方笑了下。
睿王妃长女康姐儿只比昭昭大几个月,虽然也小,但侧妃夸妹妹却不夸她, 康姐儿不禁委屈地望向娘亲。睿王妃现在恨陈绣比恨张氏更多,张氏只是个宫女出身,陈绣身后却有两朝元老赵溥,赵溥不当宰相了,威望还在,加上陈绣貌美会勾人,如今已是王府最受宠的女子。心中不喜,自然觉得张氏一言一行处处都是错。
但昨晚王爷是在她屋里歇的,想起王爷低声吩咐她大事的情形,那是她这个王妃仅有的体面,睿王妃的胸口就没那么堵了。她是王妃,她要把目光放长远些,王爷的前程最重要,等王爷坐上那个位子,她就是后宫第一人,妃子们有再多的宠爱也越不过她去。当务之急,她要为王爷办好差事,再借此多得一些宠爱,再怀个孩子。
“昭昭过来,跟康姐儿一块儿玩。”睿王妃慈爱地唤道。
昭昭看向康姐儿。
康姐儿瞅她一眼,突然扭头,不要理昭昭的样子。
昭昭眨眨眼睛,忽听丫鬟说恭王妃到了,昭昭喜欢四婶,顿时忘了堂姐,松开娘亲手往后跑,很快就被李木兰高高抱了起来,开心地咯咯笑。寿王府的小郡主,从来不缺人喜欢。
李木兰好动,无法像宋嘉宁那样静心与女人们虚与委蛇,坐了会儿就抱昭昭去花园里玩了。宋嘉宁也不喜欢与睿王妃待着,但今日睿王妃请客,她跟李木兰都去花园太难看,便只好派乳母、刘喜跟去照看女儿,身边只留了双儿伺候。
“妹妹领康姐儿去找昭昭吧,康姐儿认生,多跟昭昭待会儿姐妹俩就熟了。”睿王妃笑着对陈绣道。
陈绣看眼宋嘉宁,猜到睿王妃有话说,就应了,牵着康姐儿去了花园。
睿王妃请宋嘉宁进屋看刚满百日的玉姐儿,小丫头与康姐儿小时候很像,但要胖很多,睁着眼睛躺在那儿,眼珠乌溜溜的。睿王妃抱起女儿,轻轻拍了拍,忽然叹了口气,抬头对宋嘉宁道:“有些话啊,我也只能跟你说了。”
一副好姐妹要谈心的语气。
宋嘉宁暗暗纳罕,她与睿王妃何时关系这么近了?
“二嫂有心事?”虽然不解,宋嘉宁还是疑惑地问了出来,同时露出适度的关心。
睿王妃握住女儿的小手,苦笑道:“还不是为了她,盼了十个月,又得了个女儿,你都不知道那两个背地里怎么笑话我。”
宋嘉宁愕然,目光落到玉姐儿身上,同样希望快点生个儿子的宋嘉宁,倒能体会睿王妃的感受。她如今只有一个女儿,好在王爷没有嫌弃她的意思,王府也没有妾室,睿王妃连生两女,后院又不太平,压力可想而知。
“先开花再结果,二嫂别急,下个肯定是了。”宋嘉宁只能这么劝了。
睿王妃自嘲地笑了笑,忽的想到什么,朝宋嘉宁肚子扬了扬下巴,疑惑道:“我这边有人分宠,你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动静?”
宋嘉宁目光一黯,既然大家同病相怜,她也没什么好掩饰的,轻声道:“缘分还没到吧。”上个月酷暑难耐,她有点不适,王爷叫府里养的郎中为她把脉,宋嘉宁趁机问了点旁的,郎中说她身子恢复的很好,没有任何问题,那就只能归因于缘分了。
宋嘉宁向母亲诉说心事,母亲拿百果园的果树宽慰她,说果树都是一年结果多一年结果少轮着来的,她可能是生昭昭时年纪小,身子就像结了一次大果子的果树,得休息够了才能再结。宋嘉宁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她黯然神伤,睿王妃却幸灾乐祸,王爷宠爱张氏,她每个月只能得三四次宠,这样都怀上了,宋嘉宁夜夜独宠却迟迟未孕,说不定是生昭昭时亏损了身子,再也怀不上了,那么一个生不出孩子的王妃,早晚都会被男人厌弃。
说到底,哪有男人不好色的?宋嘉宁貌美过人,寿王现在宠她,等宠腻了,又急着生儿子,寿王后院添人的日子,不远了。
但睿王妃自揭伤疤的目的并不在此,脸上布满忧愁,她低声叹道:“还是大嫂命好啊。一连得了两个儿子,你不知道,每次看到升哥儿成哥儿,我都恨不得抢一个当自己儿子。”
想想虎头虎脑的侄子们,宋嘉宁笑,她也喜欢小哥俩。
既然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楚王府,睿王妃便多问了一句:“父皇让大殿下安心养病,我们都不敢去打扰,大殿下到底恢复的如何了?病了这么久,大嫂还要带孩子,真让人揪心。”
说话时,睿王妃满眼关切,心中却悄悄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能不能从宋嘉宁口中套出话来。楚王发狂,自家王爷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子中的第一人,王爷脚步生风,睿王妃也神清气爽,未料前几日早朝,皇上竟宣布楚王大病将愈,并为此大赦天下。变故陡生,她与王爷乱了心,想去探望,楚王府居然继续闭门谢客,王爷试图打听,结果从楚王府的下人到诊治的太医们,个个都绝口不提,越发叫人生疑。
睿王妃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宋嘉宁倒没立即意识到睿王妃是在套话,但王爷昨晚还提醒她到了这边不得提及楚王的真正病情,所以一听睿王妃问这个,宋嘉宁心里管着自己的小铃铛就响了,浅笑道:“上次我们去探望,大殿下已经能帮嫂子哄升哥儿了,有说有笑的,可能过阵子就好了吧。”
滴水不漏地敷衍了过去。
睿王妃还想顺藤摸瓜,嘴都张开了,心里琢磨一番宋嘉宁的话,居然找不到任何可抓的藤,强行刺探容易引起宋嘉宁的怀疑,只好就此打住,接下来只聊养孩子的琐事。
傍晚赵恒回府,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纳凉,昭昭领着丫鬟太监们四处走动,赵恒询问妻子在睿王府的见闻。宋嘉宁一五一十地交代,提到她与睿王妃的贴己话,她杏眼雾蒙蒙地望着他,有一点可怜,像早上一直穿不到心仪衣裳的昭昭。
赵恒并不急着要儿子。在他眼中,王妃还小,一个女儿已经够她费心了,而且当初她生女儿生地凶险艰难,长达一日的煎熬,赵恒实在不想再来第二次。
“安安别急,再过两岁。”握住她柔软的小手,赵恒看着她眼睛道,语气温柔地像哄女儿。宋嘉宁主要是怕他急,既然他这么说,宋嘉宁瞅瞅远处的女儿,小声地哼道:“是王爷先不急的,到时候可别怪我……”
她越来越敢撒娇,赵恒笑着捏了捏她鼻子,宋嘉宁脸一红,怕被丫鬟们瞧见。夫妻俩腻歪了片刻,赵恒示意她继续说,听宋嘉宁提及睿王妃打听楚王病情,赵恒眉峰微挑,别有深意地笑了笑:“醉翁之意。”
宋嘉宁惊讶地忘了吃刚捏起来的葡萄,在王爷的提醒下,后知后觉地看出了睿王妃的算计。
“你说了?”赵恒见她此时才领悟,面色一沉。
宋嘉宁连忙放下葡萄,急着否认道:“没有,王爷早就嘱咐过我,我连母亲那儿都没多过嘴,怎会告诉她?就是,就是没想到她藏着那么多心思。”
赵恒神色略缓,但还是告诫道:“人心难测,凡事需三思。”
他的王妃并不笨,只是过于纯良,与人相处,不会先将对方往坏了想,自然也就没有提防。好在她生性谨慎,言行举止,从未叫人钻过空子,这也是赵恒最放心她的地方,尽管有时她谨慎地叫他怜惜。
“张嘴。”捏起一颗紫葡萄,赵恒低声道,目光愉悦。
他亲手喂她,宋嘉宁还没吃呢,心里先甜了。
睿王府。
睿王回来便直接去了王妃的正院。睿王妃当然不敢说她什么都没有打听出来,为了证明自己有用,睿王妃故意编了一些话,譬如楚王之前病得神志不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