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盛宠-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瑶挽着母亲往屋里走,不在意地笑道:“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是初选,差不多的都选中了。”
在做母亲的眼中,女儿永远都是最好的。常氏摇摇头,一脸认真地说:“怎么会,娘听说这回参选的五百多个人,初选下来只余了五十余人呢。快和娘说说,今天怎么样……”
谢瑶没有一丝不耐,在路上和常氏说了一遍之后,回到屋里又跟父兄复述了一遍。因为她知道,从今以后的日子,他们一家人就是聚少离多了。
晚上用哺食时,不仅常氏红了眼眶,就连谢葭的声音都干涩了许多。
谢琅给谢瑶夹菜的时候,笑着说了一句,“下回见阿妹,就该唤一声‘娘娘’了罢?”
谢瑶笑道:“阿兄少来取笑我!那我到时,是不是该唤一声‘将军’?”
“你们两个……”谢葭含笑摇摇头,不知突然想到什么,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忽然没了胃口。
谢琅见他神色有异,不由问道:“阿父,怎么了?”
“没什么。”谢葭放下筷子,长叹一声,“我只是忽然想到,约莫是七年前吧……咱们一家北上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次食不下咽。”
谢葭的一句话,将他们的记忆都带回了七年前,被元氏骗去平城的日子。
几人默了默,谢瑶先道:“这饭菜不是挺好的?哪里就不能下咽了。”她夹了块鱼肉,放到谢璋碗里,见谢璋乖乖吃了,问了一句,“好吃吗?”
谢璋抬眼看她,点了点头。
谢瑶慢慢地笑了起来,“是吧。阿父您看,咱们的日子都一点点好了起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她看着父亲,很真诚地说:“阿瑶只愿守住今日所拥有的一切。阿父可愿助我?”
谢葭宠溺的看着女儿,含笑点了点头。
次日一早,谢瑶特意嘱咐绮竹不要叫醒常氏,悄悄的上了马车。谁知却有一人,执意要与她作别,就是婚期将至的谢琢。
谢琢衣着单薄,愣愣的站在府门口目送着她,也不出声儿,只是那样远远望着谢瑶所在的马车。
映雪将帘子一摔,不悦道:“她还在那儿装!”
今儿起来的太早,谢瑶还很困,闭目道:“由她去吧。”反正大早上吹风受罪的又不是她。
等到了宫门口,映雪扶着谢瑶下车,映霜提着两个包袱卷儿跟在后面。
夏日天长,晨光已然微亮。谢瑶是卡准了时间来的,还有好些人来的更早,已经乌压压的聚成了一堆。
谢瑶对着满脸担心的映雪无声一笑,没说什么多余的话。此处人多眼杂,不便多言。
很快便有宫人组织她们像昨天一样站成两列,悄无声息的步行入宫。
等终于看到“静怡轩”三个烫金大字时,秀女们早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苦不堪言。谢瑶早起时没什么胃口,只吃了一口糕点垫肚子,这个时候也饿了。巧秀倒还算有点人情味儿,没有一来就叫她们去练规矩,而是叫静怡轩的宫女们带她们回屋安置,下午再训话。
路上却有人抱怨,“既然是下午才有安排,那何必早早地把我们叫了起来?”
说话的是小王氏,她年纪和翁幼雪差不多大小,好像是这届秀女中最小的一个。之所以叫她小王氏,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姐姐也中选了,被称作大王氏。
一个小王一个大王,谢瑶怎么想都觉得这称呼很出戏啊。为此她还把一向消息灵通的翁幼雪叫到身边,问她别人是不是背地里叫她“小谢”?毕竟还有谢瑾那个“大谢”在她前头啊。
翁幼雪一听就笑了,自打那年陈郡大旱,郡守救灾有功,震惊朝野,谢瑶的名字便已广为流传,偏生她自己还不自知。
闲话不提,话说这小王氏甫一抱怨完,就被大王氏狠狠儿的瞪了一眼,斥道:“胡说什么!真是一点规矩都不懂。今儿不是休沐日,前朝是要上朝的!虽说秀女走的是侧门,但若不小心冲撞上了外男,那也不是什么好顽的。巧秀姑姑一片苦心,偏生叫你糟蹋了!”
小王氏被姐姐骂的双目泛红,委屈地咕哝道:“就你明白事理,哪儿来的这么多大道理!”她却也只敢小声抱怨,大王氏追问了一句“你说什么?”,小王氏便立马噤声了。
谢瑶心想,这姐妹俩肯定是同母所出。若是谢瑾出了事,闹了什么幺蛾子,她才不会去管。
历来秀女们分屋子,那都是一场精彩的争夺战,因为总有些被宠坏了的贵族女子不知天高地厚,闹着要和人家换屋子,或者要求更好的住宿条件。
一般呢,这种女人都是第一个被炮灰掉的。
谢瑶本来想着,既来之则安之,管他什么地方呢,只要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凑合两个月就过去了。谁知……她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做了一回恶毒女配。
静怡轩是个两进的院子,正厅所在的前院宽敞又明亮,但是人太多,不比后头的小院安静。不仅住在前后院有讲究,房间的朝向也有的挑剔。
谢瑶身份特殊,被分在后院朝阳的那排屋子。在家里的时候,她们一个姑娘就要占单独的一个院子,在这里却不得不八个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四个人一间卧房。丫鬟们只能在耳房的通铺里窝着。
和谢瑶分到一屋的,原本是谢瑾和大小王氏。巧秀姑姑想的倒好,两对姐妹花住在一起,姐妹间相互照拂起来也便利些。可谢瑾哪里肯同谢瑶共处一室?她正要闹呢,就见大王氏拉着妹妹跪在巧秀姑姑面前,求巧秀姑姑给她们换间屋子。
她们说的理由非常好笑,竟是怕扰到了谢家的姑娘,要给她们腾地方呢。
谢瑾在旁还不忘补了一句,“我要自己住一间,你给谢瑶另外找个地方吧!”
作者有话要说:后宫等级表来了,同志们鼓掌
超品:夫人
正一品:皇贵妃
从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正二品:妃4位
从二品:昭仪、淑媛、修容
正三品:贵嫔5位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娘子
从七品:选侍
正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第42章
第 42 章
巧秀姑姑颇为为难的看向谢瑶,不知情的见了;还当出难题的人是她呢。
谢瑶可真心冤啊。
谢瑶无所谓的表示;“我住哪里都可以,随姑姑安排。”
巧秀闻言明显松了口气;又问谢瑾的意思。谢瑾很干脆的指向翁幼雪和魏南珍所在的屋子,闹着要住那间。
这下连谢瑶都颇觉头疼。不管怎么说谢瑾是她姐姐,此事传了出去,人家只会说谢家的姑娘跋扈;谁会在意跋扈的是谢瑾还是她谢瑶呢。
还是魏南珍聪明,站出来打圆场道:“这样好了,我们这间屋子就给谢大姑娘;我和幼雪妹妹过去和阿瑶住一间。”余下那两个秀女;正好和王氏姐妹花另外住一间。
巧秀姑姑想了想;这样倒好,只是为难了挪出来的四人。“静怡轩是没有空屋子了,要再腾出间房来,就要住到对面的沛然轩。”
沛然轩较之静怡轩规格狭小,年久失修,并不是个好去处,但胜在人少安静。王氏姐妹等人害怕得罪谢家女,满口答应下来。
临走前,小王氏凑到谢瑶跟前示好,“阿瑶姐姐,我们可是为了你搬到沛然轩的哦,回头我来找你玩儿好不好?”
谢瑶柔和一笑,“好啊。”
其他秀女见她竟然这样好好说话,纷纷上来巴结谢瑶。被冷落在一旁的谢瑾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被众人拥簇着的谢瑶,忽然发觉这剧本不对啊……她才刚来就这么出风头,这不是标准的炮灰女配路线吗?
好容易打发了秀女们,谢瑶疲倦的走进房间,魏南珍贴心的帮她关上了门。她们屋子太小,丫鬟跟不进来,都在外面候着。
魏南珍帮谢瑶放好行李,温柔道:“看你也累了,赶紧补一觉吧。”又转头对翁幼雪说:“你也是,别到处乱瞧,歇一会儿养精蓄锐,下午才不会累倒。”
谢瑶称是,便合衣歪倒在榻上。翁幼雪刚搬来,还在新鲜劲儿上,本还不依,却也的的确确是累了,没过一会儿便进入甜美的梦乡。
魏南珍见她二人睡熟了,这才起身,轻轻的推门出屋。
谢瑶眠浅,不可避免的被门扉声吵醒。但她只是轻轻眯了眯眼,没什么动作。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等魏南珍回来的时候,发现谢瑶正坐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看着她。魏南珍手里端着托盘,见翁幼雪还在熟睡,悄声对谢瑶笑道:“你醒啦。”
谢瑶含笑点头,甩开薄被,趿着鞋子下地,凑到魏南珍身侧,“阿姐端了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魏南珍道:“就是小米粥和几样小菜。午膳还早着呢,我怕你们饿着,就叫小厨房的人做些粥来,给你们垫垫肚子。”
谢瑶一看就知道,这几样清粥小菜看着简单,肯定花了魏南珍不少银子。她们这些秀女还没名没分的,使唤宫里的人可是挺费劲的。她忙道:“多谢阿姐。对了,今日换屋子的事麻烦了不少人,我都叫映霜去打点了,阿姐不要再破费了。”
魏南珍温婉一笑,“还是你想的周到。”她放下托盘,道:“幼雪也该起了,再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可就不好了。”
“阿姐说的是。”魏南珍在那里摆盘放碗,谢瑶便去叫那小懒虫起床。姐妹三个填饱了肚子,又叫来几个丫鬟收拾收拾行李,很快就到了下午集合的时辰。
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秀女们聚在一起站成几排,谢瑶不自觉的就有种初中生军训的感觉。
集合后,巧秀姑姑先是来了番下马威,疾言厉色的说了一通宫规,然后又认真地教起最基本的礼仪举止,贴心的给每一个人纠正动作。
几个年纪小的姑娘不听话,一会儿吐舌头一会儿扮鬼脸,人群里时常传来大笑声。巧秀姑姑见管不住她们,一狠心,揪出了小王氏,罚她晚上不许吃东西。见小王氏委屈的哭个没完,姑娘们才算老实了些。
出人意料的是,看起来咋咋呼呼的谢瑾却是这里面体力最差的,才站了一会儿她就闹着要坐。巧秀本以为她是娇气,没当回事儿,后来见谢瑾一副站不住的样子,也怕出了什么差错,只得把她扶进去歇着了。几个不知情的秀女,都在偷偷的骂谢瑾耍大小姐脾气。
等到天色擦黑,今日的训练终于结束之后,翁幼雪禁不住欢呼一声,左手挽着谢瑶右手搂着魏南珍,拉着她们一起去大厅用饭。几十个姑娘们洗好手,围着几个桌子坐了,都有满肚子的话想说,瞧见一旁巧秀的脸色,只得咽回了肚子里。
用完晚膳,好容易到了自由时间,可以回房休息了。这个时候大概是晚上六点,古人没什么娱乐活动,一般八点就要就寝。等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洗漱完,本是该睡的时辰了。可姑娘们累了一天,却是没有一点睡意。
天太热,秀女们分不到冰,都不乐意呆在屋里。一个个穿着家居的常服,三五个凑做一堆聊天说地。说的最多的,还是那个不敢提起他名字的九五之尊,皇上。
有从平城搬过来的鲜卑贵女提起半年前的那场迁都风波,当时可吓坏了她们。谢瑶她们身处洛阳还不觉得,那时候的平城可是布满阴霾,人人都小心翼翼的活着。家人反复叮嘱他们,不可沾上此事。
翁幼雪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皇上提出迁都,遭到众人反对,最后太皇太后和谢家出面拍板定下此事吗?”
打平城来的傅兰冷冷道:“你懂什么,迁都是大事,岂是这般三言两语定下来的?”
据说皇帝为了顺利迁都,先提出自己要大规模进攻南齐的计划。南辽北齐两分天下,国家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大臣们自然纷纷反对,无人赞成兴兵。其中反对最激烈不是旁人,正是皇帝的好兄弟元谐。
元谐如今虽然尚未封王,但早已在朝中领了差事。他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立马有大批鲜卑老臣附和元谐,反对南伐。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兄弟俩做的一场戏。为了政治改革,移风易俗,学习汉民族的现今文化,元谦早已下定决心迁都。这一次他提出出兵,并非真心想要伐齐。他早已料到朝中重臣会一致反对,所以所谓的南伐不过是为后来的迁都做准备。只要大臣们同意迁都,他就会放弃伐齐。相比动兵扰乱天下格局,朝臣们自然会赞同迁都作为妥协。
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按照计划中的那样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道路泥泞,以至行军非常困难。但是皇帝仍执意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就不想打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趁着大雨,再次跑出来阻拦皇帝。
“要面子”的皇帝非常严肃的表示,这次他们兴兵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叫后人笑话!如果不让他继续挥兵南下,那他也不回平城了,就把国都迁到不远的洛阳。
朝臣们听了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第一个说话。皇帝当机立断,叫他们站队表决。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先前反对南伐的最激烈的元谐率先站到了左边,躬身道:“只要陛下答应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彦和并无异议。”
他这么一表态,许多文武官员也琢磨起来。他们虽然也不大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搞定了这些朝臣,皇帝又将平城中的老臣传了过来。老的不能动弹的,就叫他们的子孙代为面圣。反对迁都之声还是络绎不绝,他们搬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理由,但都一一被皇帝驳倒。许多年轻的老臣之子对平城并没有老一辈那么深厚的感情,又听说洛阳的繁华,心底早已动心,不少都已经倒戈了。余下还有一些人冥顽不灵,却也实在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需要卜个卦确定吉凶。
皇帝却坚定地称,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可迁都之事已经没有疑问,无需卜卦。治理天下者应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鲜卑先祖也曾几次迁都。于是经他这么一说,迁都洛阳成了仿效先祖的美事。
在这个安静的夏夜里,刚入宫的秀女们在皇宫一隅,你一言我一句的凑出了这有关于皇帝的一出又一出。谢瑶安安静静的听着,有一些事情,她也难辨真假。前世迁都洛阳时她早已入宫,她还帮着元谦出了不少主意。可现今,她是真心不清楚平城那边的状况。
但有一点她可以确定,那就是元谦是鲜卑王朝难得的一位好皇帝。
若不是英年早逝,他本应有更高的建树。这其中,她难逃其咎。
谢瑶心中一跳,忽然怀疑起当初皇帝的死因。那时候他没日没夜的处理国事,又亲自领兵南下,操劳过度是真,再加上她带来的打击,他的确有可能倒下。但他那么年轻就丢了性命……紧接着诸王又发动宫变,这其中难道没有蹊跷?
耳边说话声不断,谢瑶未能深思下去。小姑娘们的话题又从皇帝迁都时的英明神武,转移到了对宫中现有妃嫔的八卦上去。
这个话题显然更能引起众人的兴趣,毕竟她们这些姑娘选秀的目的就是能嫁入皇家,飞上枝头变凤凰。
众人早有耳闻,相对于风流的先帝,当今不好女色。皇帝已然及冠,但在偌大的后宫中有封号的妃嫔仅有五人。
说起这五人,小王氏道:“话说这宫中的妃子好像都是鲜卑人啊,只有一个宫女出身的崔采女是汉人。难道皇上偏爱鲜卑贵女?”
第43章
第 43 章
谢瑾是不屑于和她们聚在一处说话的。若是她在这儿听到这种话;只怕又要大骂汉人。
一听说皇帝可能偏爱鲜卑女子,在场的汉家女子纷纷不安的看向彼此。
这是迁都洛阳后的第一次选秀,汉女比以往多了许多;甚至比鲜卑女子还要多。她们可都指望着通过这场选秀改变命运呢。可身体里流的是鲜卑人还是汉人的血;这是上天决定的,她们又如何改变?
在众女惊慌不安的时候,傅兰轻哼道:“管他鲜卑人还是汉人,若没有点儿真本事,皇上怎么会喜欢?还没面圣呢,就在这儿胡乱掰扯,当真杞人忧天。”
傅兰算是半个鲜卑人;她的生母是南齐的俘虏,后来进傅府做了婢女;被家主看中,生下傅兰。
谢瑶忽然觉得,这个傅兰有点儿眼熟啊……她侧首过去小声问了翁幼雪一句,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傅程的妹妹。她兄长能做出当街拦车的事情,傅兰这样恃才傲物,便也没什么奇怪。
客观来说,这傅兰的确生的一副好容貌。肤白如雪,五官清丽,只是瘦的厉害,可以说是骨瘦如柴。她腰肢细软,仿佛不堪一握。她的打扮非常简单素净,看起来好像一朵优雅的白玉兰。
而且在这个流行隐居的时代,名人雅士追捧的美女不是谢瑶这样的艳丽妩媚型,而是傅兰这般的清纯女子。
谢瑶记得翁幼雪曾经跟她八卦过,当初傅程拦她的马车,除了好奇,恐怕还有挑衅的意味。据说傅家也有一位极富盛名的美人,在平城被称为“第一美人”。傅家搬到洛阳,听说这儿也有个“第一美人”,当然不甘心了。
傅兰的话不大中听,但确实在理。选女人嘛,又不是选皇后,皇帝应该不会那样看重血统。几个姑娘的表情明显松软下来。只有几个人还是想的远了些,担心因为自己是汉人,无法生下皇嗣。
有一个叫郑芸芸的姑娘,见气氛不大好,笑呵呵的开口道:“什么鲜卑人汉人的,大家都是大辽的子民,早就是一家人了。”
她这话没什么实际的意味,不过是在和稀泥,但这稀泥和的是时候,算是打了个圆场。
谢瑶不由多看了她一眼。这姑娘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身材微胖,看起来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这话虽假,但由她说来合适。凭谁都知道,如今鲜卑人还是高人一等。若是汉人女子说了这话,只怕要被人耻笑。
这个话题过了,秀女们又开始八卦起几个娘娘。谢瑶在家中听谢葭说了一些他打听来的,自己前世又在后宫沉浮多年,并不觉得新奇。但她没有离座,还是认真地听着。毕竟重生之后有了许许多多未知的变数。
在如今的后宫中,位份最高的是正二品惠妃。惠妃李氏是陇西公李冲之女。李冲是当世名臣,深得太皇太后宠信。惠妃又是最早入宫的妃子,本应位高权重,深受皇恩,可偏偏皇帝对她极为冷淡,就好像后宫里没有她这个人一样。
众人纷纷猜测,说惠妃这是成也李家,败也李家。
原来李氏所出的陇西李氏并非清望世家,只是由于其父李冲在当时受到太皇太后的“宠遇”,才成为“当世盛门”。
李冲成为太皇太后的情人之后,李家跻身于世族之列,紧接着以联姻、举荐等手段,积极结交、笼络当世的贵族大家。好像滚雪球一般,李家的名望越来越大,可说到底,不过是靠着“宠幸”上位的家族。李冲若死,还不知这富贵能延续几代。
但无论惠妃是否受宠,如今皇上尚未立后,惠妃就是后宫位份最高的妃子。加上她父亲的那层关系,太皇太后非常喜欢她,将后宫的好些事情都交由惠妃处置。所以惠妃还是不容小觑的。
原本大皇子的生母林氏母凭子贵,是从一品的贵妃。可出了迁都那档子的事情之后,林氏被贬为正三品贵嫔。虽说还是个一宫主位,地位却大大不如从前了。人们都议论,说大皇子暴虐成性,能不能被立为太子还是两说。尽管皇上只有他一个儿子,可实在不成,皇帝还有六个兄弟不是?
自打出事后,这位本就寡言少语没什么主意的林贵嫔更是深居简出,除了请安和出席必要的仪式,她很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她也不像旁人那样去争宠,好像对什么都不在意一般。太皇太后怜惜她这温婉乖顺的性子,时常会赏些东西过去。
接下来是正四品容华,罗氏。这个罗氏是后妃中年纪最大的,和皇帝同岁,今年已然双十。秀女们对她的了解还不多,谢瑶和她却是认识已久。这罗氏性格大大咧咧的,牙尖嘴利,向来不饶人。前世她生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今生不知怎的,却是无子。
谢瑶对罗氏,说不上是讨厌还是喜欢。当年她们都没有孩子的时候,俩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时常聚在一起说话。罗氏嘴快,常把那些有孩子的妃嫔骂的狗血喷头。谢瑶不敢乱说,就爱听她骂,只当解解恨。可是后来,就连罗氏也有了孩子……
谢瑶渐渐的,就跟她疏远了。
高寄云高婉仪,据说是后宫中最得宠的女人。她温柔貌美,初入宫时为正六品贵人,不过两年功夫便晋升为从四品婉仪。谢瑶也觉得凭高寄云的出身和美名,她是应该受宠的。前世就是那样,在谢瑶进宫之前,高寄云是无可置疑的第一宠妃。只是说来奇怪,今生高寄云也是无子。
最后一人是正八品采女,崔氏。这崔氏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还是宫女出身,原本是太皇太后宫里服侍的。前两年太皇太后嫌后宫人少,就把她送给了皇帝。皇帝没拒绝太皇太后的好意,封了她个最末等的更衣。后来赶上迁都宫宴,皇帝高兴,大封后宫,就又给她抬了一级。尽管如此,却不见皇帝召幸过崔氏。也就是打那儿之后,太皇太后看出皇帝不喜欢她总往后宫安插人,便不再自己做主往后宫选人了。左右谢家的姑娘也都长大了,还是自己家里人用着踏实舒心。
宫里统共就这么五个正经的妃嫔,被懵懂无知的小秀女们叽里呱啦的议论个没完。说话讨论的,大多是懂的不多的。真正心中有数的,如谢瑶这般,反倒不曾多言。
有的人互相分享信息,知道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消息,甭管真假,一个个都高兴的满脸通红,越说越起劲。从议论起几个娘娘的身家,皇帝喜欢哪个多些,又八卦起这几位娘娘的关系,后宫的派系。
谢瑶觉得这事儿挺好笑的,总共才五个人,能分出什么派系来,不过各自为政罢了。偏生小王氏说的头头是道,一口咬定后宫中如今形成了三大派系。
首先是以惠妃为首的太皇太后党,据说从太皇太后宫里出来的崔采女一直巴结着惠妃。接着是中立派。林贵嫔过着隐居一样的生活,自然是这一派别的。无宠的罗容华和惠妃、高婉仪的关系都不好,和林贵嫔关系还算不错,所以也属于这一派。另外一派,就是孤零零的,但很得宠的高婉仪。据说惠妃看不惯她得宠,两人时常掐起来。
大王氏见小王氏越说越不像话,所有人都盯着她呢,不由气不打一出来,揪住小王氏就要回房。
小王氏自然不依,堂堂的反驳姐姐,“阿姐,你这是干什么,咱们这不是聊天呢吗!大家都可以说,凭什么我就不行?”
郑芸芸打起了圆场,笑道:“王姐姐别生气,小王姐姐说的是啊,咱们不过是姐妹间的闲话,谁都不会出去乱说的,哪儿有那么严重?姐妹们说是不是啊?”
众人尴尬的笑了笑,自然纷纷点头称是。
大王氏还是不依,一把扯住小王氏的耳朵,硬是把她给拖走了。临走前还特意跟谢瑶说了句,“谢四姑娘,我们就先告退了。”俨然一副以谢瑶为首的架势。
谢瑶不卑不亢地笑道:“慢走。”
被她们姐妹俩这么一搅合,众人也都没了什么谈兴。等谢瑶说夜里风凉,要回去的时候,她们便借此散了。
翁幼雪、魏南珍和谢瑶姐妹三个手挽着手往屋里走,路上魏南珍夸道:“没想到咱们幼雪还挺聪明的,枉我方才白白为你担忧。”
谢瑶也道:“是啊。要说消息灵通,她们哪个比得过幼雪。”
可翁幼雪知道,在宫里,话是不能乱说的。那些人都不知底细,她信不过。
翁幼雪有点儿小得意的扬起下巴,“那是!她们这群傻子,满口皇上啊娘娘的,也不怕祸从口出。”
魏南珍点点头,慢条斯理地说:“理是这么个理儿,只是不见得她们都是些傻的。”
翁幼雪奇道:“阿姐这话怎么说?”
魏南珍看了谢瑶一眼,柔声分析道:“有些人,或许就是故意扮蠢,好叫我们放松警惕……还有那郑芸芸,论说话圆滑办事周全,咱们姐妹几个可都不如她。”
翁幼雪摸摸下巴,若有所思的道:“依阿姐这么一说,也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她话音刚落,忽然“哎呀”一声,指着房门口道:“你们看,咱们房门口站着个人呢!”
第44章
第 44 章
几人走近一看;那人可不是刚刚被大王氏拖走的小王氏?谢瑶猛然间想起;白日换房间的时候小王氏跟她说过,晚上还要来找她说话;当时谢瑶随口就答应了。本来就是客气一下;没想到这小王氏还真来。
翁幼雪和魏南珍本有些体己话想和谢瑶说,见小王氏来了,也不好撵她走;只得将人迎进了屋。
小王氏当真是个话唠,屁股还没坐热呢;又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起这后宫的情势来;“刚才我还没说完呢,高婉仪如今有宠,却是孤军奋战,她肯定要拉拢新人的!这就是咱们的机会呀。”
翁幼雪不乐意搭理她,一进屋就回自己床上坐着叠衣服。魏南珍性子好,沏了杯茶过来,陪着坐了,从容笑道:“王妹妹喝茶。”
小王氏也不客气,捧过茶盏看向谢瑶,追问道:“姐姐怎么说?”
谢瑶抿唇一笑,从容道:“王妹妹说的或许不错,只是,与我们无干。”她与魏南珍对视一眼,淡淡笑道:“我们姐妹几个,也不曾想过要攀什么高枝,分什么派系,依附于谁。平平淡淡的过好自个儿的日子,也就罢了。”
魏南珍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
小王氏便觉得没趣儿,“是咯,几位姐姐出身高贵,自然不可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家的女儿相提并论。”王氏的父亲官居七品,的确只是一个小吏。她酸了一酸,又怕得罪了人,忙扯出个笑脸,“既然几位姐姐打算自成一派,那可得提携提携妹妹,我什么都不懂,日后就要麻烦你们了。”
魏南珍闻言沉吟一声,“这……”她迟疑的看向谢瑶,就见谢瑶不紧不慢的莞尔道:“妹妹言重了,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