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93章 番外之万太妃的结局

  “给四皇弟一成就行了,给两成?这也太多了吧。”穆王肉疼地说。
  穆王肯给这一成,也是看在韩潇素来的威信上,若换了另一个人,他一箱都不给。
  万太妃目光沉静地看着穆王,一直看到穆王心里发虚。
  “算了算了,我给就是了。”
  万太妃仍是平心静气地看着面前的儿子,温和地问道:“熹儿,你抢那么多的钱财,是为了做什么?”穆王悄悄瞥了万太妃一眼,见万太妃不像生气的样子,直言道:“儿臣有四个儿子,将来他们成家立业了,就有一群的孙子,孙子再生孩子,又是一群群的孩子,儿臣给他们多准备些,以后他们也能过得好
  。”万太妃渐渐地笑了,眉目是那样柔和与慈祥,“熹儿,你能这样做,处处为子孙后代着想,母妃很高兴。这世上,不是哪个男人都能像我家熹儿一样,处处为子孙后代考虑的,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比这
  世上的许多男人强。”
  得了万太妃的这一番话,穆王激动得难以置信:“母、母妃,您说的,都是真的?”
  穆王韩熹,除了极小的时候,这么多年来,骂他的,损他的,不计其数。他几乎听习惯了世人骂他蠢,骂他笨,骂他浑,骂他一无是处。
  忽然听到万太妃这般夸奖他,说他比许多男人强,穆王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比做梦还虚。“当然是真的。”万太妃正言说道:“你的那些皇叔够聪明吧?当年一个个都将你父皇比下去了,结果呢?一个个死无其所。你比比你的兄弟,在外人眼中,哪个兄弟不是比你聪明的?可现在呢?母妃瞧着,
  唯有你过得最好!你大哥不必说了,你二哥,日子比得上你吗?还有你五弟、六弟、七弟,哪个能有你好?”
  穆王仔细地一想,大哥一家子没了,二哥连亲王都丢了,五弟与七弟都残了,六弟虽然身体好端端的,但传说他变态了……
  这么一想,除了皇帝之外,几个王爷中,就数他过得最潇洒了,不仅四肢健成,还有四个儿子。
  “要按本宫来说,你这小日子过得比皇帝还要舒服。”万太妃感叹地说道。
  穆王却觉得万太妃这话夸张了,“四皇弟怎么也是皇帝,日子自然比我好多了。”“皇上的日子就好过吗?”万太妃一条条给穆王说来:“早上鸡未啼,就要起床上朝,你呢?你可是每日都是睡到自然醒的,你试试没有懒觉,天未亮就起来干活的日子是什么滋味?朝中百官有多难对付,你虽未跟他们打过多少交道,但也应该知道一二,当年他们如何弹劾你的,你难道忘了?做了皇帝,天天要跟那帮臣子打交道,一个没做好就被言官轮流来骂更是常见的事,你试试天天累死累活还要被骂的
  日子?”
  穆王打了个寒噤,夏天让他起早还好,但到了冬天,他是要在被窝里躺一整天的,才不要早早起床去干活呢。
  而那群言官御史,是穆王最为讨厌的东西。
  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不仅监督各级官员,民生百态,他们还要监督皇帝的一言一行。在穆王心中,他们就是一群见谁怼谁,没事找事来怼,有事更是怼天怼地。在以前,穆王就是被他们怼得最多的人。
  但就算言官们怼得再厉害,穆王也不敢找他们的麻烦,因为你揍了一个,马上涌出来一群,比捅马蜂窝还厉害。
  大靖对言官的挑选:一不怕死,二不重富贵,三则重视名声,四则晓知治体。如此挑出来的言官,一个个都是刚正不阿,为了国家大义、苍生百姓,为了拔乱反正,正本清源,他们悍不怕死。甚至,他们认为因谏而死,是他们最大的光荣。大靖的历史上,历代都不缺以死相谏的言
  官。
  对这样一群人,穆王光听名字就怕了他们,更别说天天跟他们打交道了。“再有,大靖数经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并非难事。先帝在时,留下了一堆的烂摊子,还有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库,皇帝要还父债,还要养活一国百姓,岂是容易的事?熹儿,你才养四个
  儿子,就觉得压力山大,再想想皇帝要养着千千万万的子民,这担子能轻松吗?”
  被万太妃这么一说,穆王顿时觉得四皇弟可怜极了。“算了算了,儿臣把这一批宝贝都送给四皇弟吧。”
  万太妃欣慰地拍了拍穆王的手背,再平心静气地说:“你抢劫那么多的钱财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孙子吗?可我聪明的熹儿啊,你就没有想过,再多的钱财能比得了皇上的庇护吗?”
  穆王愣了愣。万太妃趁机给这个儿子开开窍:“你为何能抢来这么多宝贝,却没有任何人来找你麻烦,你所倚仗的是什么?不就是倚仗着皇上吗?你以前仗着先帝过得潇洒,现在继续仗着皇弟过得潇洒,怎么不想想,也
  让你的儿子跟你一样,仗仗皇帝的势?”
  在万太妃一点一点掰碎地解释,穆王终于明白了一些道理。
  穆王笨,不是因为他是个傻瓜,而是他不愿意动脑子。在历经两朝,尤其为人父亲之后,开始有了一些危机感,更加能深刻地明白一些东西。
  “行,儿臣以后都听母妃的。”穆王答应得非常爽快,甚至还有一些兴奋。
  除了为儿子孙子着想外,穆王突然生出一股优越感来了:他不仅能养四个儿子,还能帮着皇帝养大靖的千千万万子民了……
  从万太妃这里得到肯定的穆王,自信起来,越发不可收拾。
  “儿臣曾听说,临江府的商人特别多,也特别的缺德……”
  安王势败之后,韩潇登基不久,手头事多,腾不出手来治理临江府、东阳府和宣和府三府,只派了士兵过来将安王养的私兵灭了。
  要想将此三府的沉疴全部拔除,不是一时一刻能做到的事。
  因此这几年中,韩潇暂且没有收拾这三府,一心用在改革之上。
  现在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百姓解决了温饱,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韩潇在民间的名望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切步入正轨之后,韩潇终于能腾出手来,收拾那些早该收拾的人了。
  而临江府的商家尚不知道他们大难临头。
  这三府的商家在安王被诛之后,倒是提心吊胆过一段时间,可等了两三年,发现京城那边根本没什么动静,除了剿灭安王私兵外,再无其他动作。
  慢慢地,这帮人的心就放回了胸腔里,以为新帝不知道安王与商人勾结的那些事。
  临江府的任家更不知道韩潇与夏静月的身份,不然他们还会有所警惕。
  于是,当穆王来到临江府,京城的钦差也带兵来到了临江府……
  这一年,对临江府、东阳府、宣和府的百姓来说,是热闹的一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三府的有钱人都被京城来的钦差抄了一遍,一艘艘的宝物上了船,驶往京城。这一年,穆王就住在了临江府,在钦差离开之后,天天带人去把钦差抄过的地方再抄几遍。别人是抄家,他是犁地,即使是狡兔三窟,也架不住这铁犁一遍一遍地犁。在穆王往死里的折腾下,光是临江府
  就给他抄出了几十船的东西。韩潇为了将三府歪了十几年的风气扳过来,由着穆王去闹,只要别牵涉到普通百姓就行。有了韩潇的暗中支持,穆王的胆子更肥了,将三府搅得天翻地覆,众商家敢怒不敢言,叫苦不堪,就算想离开三府
  ,也得被穆王割去了半身的肉。然而在百姓心中,穆王又形象极好,极受百姓爱戴。因为穆王在万太妃的建议下,将安王的招数都学了,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穆王做的这些事,可不像安王那流于表面,只为名声,他是切切实实地让
  百姓得到好处。
  以至于穆王离开临江府时,两岸百姓尽皆洒泪相送。
  同时,穆王在三府之中的事迹被写成一个个话本,留下了三贤王的好名声。
  穆王得知他得了贤王名声时,乐不可支,更加激动地投入到打家劫舍的事业之中。
  万太妃没想到,当时只是给儿子讲了些道理,却把儿子歪到一个古怪的方向去了。不过,这倒是歪打正着了。
  见皇帝对穆王越来越信任,还隐隐有支持的意思,万太妃终于彻底地放心了。
  万太妃活到了八十六岁,那会儿,最小的孙儿韩枫已经成家立业了,她膝下的曾孙也达到了两位数。
  在弥留之际,跟了她几十年的如夏问她:“您要见皇上与皇后娘娘吗?”
  万太妃摇了摇头,“皇上日理万机,何必劳动他们。”
  如夏愣了愣,这些年来,万太妃在身后盯着穆王,让穆王替皇帝做了不少事,立下汗马功劳。她以为万太妃会在弥留之际,向皇帝讨些恩典,给穆王府要一道免死金牌,以保子孙后代一次。
  看出了如夏的想法,万太妃只是笑了笑,目光有些深远:不求不问,才是归处。
  这么多年来,她以旁观者看着韩潇与夏静月的所作所为,知道他们不改初心,一如当年,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万太妃不求不问,安然离逝。
  当韩潇与夏静月得知万昭仪去逝的消息,大为哀痛,帝后双双驾临穆王府,亲自给万昭仪披麻戴孝,送丧十里。穆王一脉,在韩潇父子的庇护之下,几代安享太平。


第994章 番外之宁王与康郡王

  宁王府。
  阴郁了许久的王府传了一阵阵热闹的声音,时不时还伴着一两道笑闹,将王府几乎凝成实质的阴沉驱散不少。
  宁王妃李雪珠紧张地看着宁王,目中带着几分期盼与紧张。“王爷,您还好吧……”
  宁王沉下脸来,说:“本王没事,你们闪开一边。”
  李雪珠提起了心儿,但在宁王的强硬态度下,不得不带人走到一边,紧张地盯着宁王的一举一动。
  见所有人都散开一边了,宁王望着面前空旷而平坦的院子,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他双手紧紧地握住椅手,双腿慢慢踩在地上,缓缓地站了起来。
  久违的站立让宁王猛然地激动了起来,不等站稳就往前走了去。
  然而,只走了两步就因身子大晃,控制不住平衡,叭的一声狠狠摔倒在地上。
  李雪珠大吃一惊,连忙跑过去扶宁王起来:“王爷,您没摔疼吧?”
  宁王却坐在地上,低低地笑了起来,最后哈哈大笑,笑得如疯似狂,笑得两行眼泪流了下来。李雪珠吓得不轻,忙唤内侍过来扶宁王起来。
  宁王挣脱他们的搀扶,试图靠自己爬起来,说道:“不用管本王,本王还能站起来,本王还能走!”
  陶子阳拿着一副拐杖走过来,见宁王倔强地要爬起来,说道:“王爷,欲速则不达,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
  陶子阳蹲到宁王面前,将宁王的衣摆挽起,检查宁王腿上的两个假肢,发现接口处的皮肉因这一摔擦伤了皮肉。
  宁王丝毫不觉得疼,他在床上躺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站起来,可以走了,就算是靠着两条假腿,但重新站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崭新的人生。
  他不用再躺在床上等死,他可以再次看到外面的天空,可以重新走出去——
  这两条假肢带给宁王的,是重生,是新生,是对生命的一次渴望。
  “陶大夫,你再让本王走两步。就走两步,走完两步,本王就听你的话,歇息着。”宁王带着恳求地跟陶子阳说。
  陶子阳能理解宁王的心情,点了点头,说:“王爷方才太急躁了,您若是配上这这副拐杖,就能多走几步。”
  宁王脸上带上一丝赧然,“本王一时情急……”
  自从这假肢与拐杖送到宁王府,宁王就等着重新站起来的这一天。可陶子阳说他在床上躺了太久,气血不流畅,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复健。
  用了半年的时间,宁王的身体才得到陶子阳的肯定,今天才特地挑了这个清爽的天气,来试假肢。
  在陶子阳的解说和帮忙下,宁王用上两个拐杖,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挪。果然,这样走比方才轻松了许多,宁王足足了六步这才满头大汗地停下。
  陶子阳让人把椅子推过来,扶宁王坐上去。“这张会动的椅子叫轮椅,也是皇上与皇后琢磨出来的,专门给王爷做的。”
  宁王在陶子阳的教导之下,慢慢地转着轮椅,届然凭着他自己椅子就能动了。他心头喜悦难挡,露出笑容来。只是,他好几年没有笑过了,这笑容显得僵硬古怪。但他由衷的喜悦之情,旁人都感受到了。
  李雪珠看到了宁王脸上的笑容,也看到了他重新生起的希望,他不再像以前那麻木地躺在床上,那样生不如死,不由地,她的眼眶微微地热了起来。
  虽然嫁给宁王之后,她就权当没有了这个夫君,有了儿子之后,更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但是,看到宁王重新站了起来,重新露出笑容,这一刻,李雪珠本来如枯井的心,像是悄悄地被注入了活水。
  宁王又将自己折腾得气喘吁吁才停下,他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身下的轮椅,这一张大靖第一把的轮椅。“陶大夫。”
  宁王目光从轮椅中抬起来,忍着眼中的热意说道:“替本王向皇上与皇后说声谢谢。”
  宁王听到孩童欢悦的笑声,转动着轮椅,看到花园处,小世子韩梓天真烂漫地跑过来,冲到李雪珠面前,抱着李雪珠的腿快乐地唤着母妃。
  望着笑容清浅的妻子,天真无邪的儿子,宁王抓着轮椅的手紧了紧:他欠他们母子似乎太多了,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既然他能够重新站了起来,那么,他也应该开始他新的人生……
  抬起头,看着头顶那片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宁王的心情就像那高高飞过的鸟儿一般,畅快了起来。
  陶子阳将如何使用假肢和轮椅的事交待了宁王府的人,然后就进了宫,向夏静月禀报。
  夏静月刚听了康郡王府的事,心情正郁闷着,现在得知宁王府的事情往好的方向转变,心情好转了许多。等韩潇处理完政事回来,将此事说给韩潇听。
  韩潇换上常服,携了妻子的手坐在窗前,说:“假肢与轮椅的事都是你的功劳,怎么把我也提上了?”夏静月将窗推开来,正可看到窗外的园子鲜花怒放,“有上一代的事情在,你的几位皇兄弟未免会多想,朝中曾经是其他王爷一派的官员也会惴惴不安,生恐你事后算账。如今咱们联名送这东西过去,不单
  能安几位王爷的心,也能安朝中官员的心,往后你做起事来也会顺遂许多。”
  “皇后真乃朕之贤内助也。”
  “你这才知道,娶了我,是你赚到了。”
  “皇后说的是,朕赚到的可多了。”夫妻二人互相打趣一阵后,韩潇又说道:“我听说,康郡王府又出事了?”
  提起这一件事,夏静月就觉得糟心。
  半年康郡王在郡王府闹得太凶,活活将下人抽筋抽皮,手段残暴,骇人听闻。韩潇知道后,将康郡王送去寺庙,让他吃斋念佛,修心养性。
  不想,才回到郡王府,只因听到下人一句无意的话,又生生地将人打死了。
  “那下人不过在园子里跟人吵架,说了一句不会下蛋的老母鸡,这话被康郡王听到,当时就冲上去将那下人拳打脚踢,活活地打死了。”夏静月将下面禀来的事给韩潇说了起来。
  身体的病可以治,但灵魂病了,这就难治了。
  韩潇当时将康郡王送去寺庙吃斋念佛,本是想救一救他的,谁知道——
  韩潇沉下脸来,“我这就下旨送他去宗人府,由宗人府的人看管着。”皇亲宗室中,凡是犯了错的,一律由宗人府看管。至于康郡王能不能改过来,以后的人生怎么样,只能看他自己的了。


第995章 番外之孟圆圆与窦士疏

  秋风爽,秋意浓。
  落叶满地,秋高气爽的时候,青山寺又迎来了一位贵人来进香。
  百姓都被驱赶到道路两边,以让贵人的车驾经过。
  百姓站在路边,看到一辆辆车子经过,纷纷低语:“这是哪家府上的女眷来上香?好大的阵仗,光丫头婆子就有好几辆车呢。”
  “看到了徽志没?是安西侯府的马车。”
  “是安西侯太夫人,还是安西侯夫人来上香?”
  “应该是安西侯夫人,听说安西侯太夫人小恙,安西侯夫人估计是来给婆母祈福的……”
  百姓中,一个憔悴的青年人听到安西侯夫人的字眼,不禁一愣,抬头望去。
  华丽的香车从前面过去许久,青年仍然呆呆地立在那里,直到贵人的队伍再也看不到影子,他才黯然转过身,往山下走去。
  回到又窄又小的巷子,未及家门,青年便听到家中母亲与妻子尖厉的对骂声。
  一个骂儿媳是小贱货,一个骂婆婆是老不死,终日无宁。
  看到青年回来,屋里穿着粗衣,脸色枯黄的妻子立即转移怒火,指着青年骂道:“罗钰,你又死去哪里了?知不知道家里没米开饭了!”
  罗钰冷漠地看着面前的妻子,哪还有当年那个冰清玉洁白莲花的模样?分明就是一个街头泼妇。他真是瞎了眼,当初竟觉得她千般万般好,放弃了孟圆圆。如果当年他娶的是孟圆圆——
  罗钰想到孟家,李相国告老后,孟昌志被当今皇上提为右相,风光无限。如果他娶的是孟圆圆,如何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且他们家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他与赵琳韵的婚事而起的。
  如果他当年没有在众多宾客面前,逼着母亲同意他与赵琳韵的婚事,广平侯府就不会因此被扯那么多的事来,也不会被削了爵位。再有一个相国岳父提携,他亦是前途无量。
  当年他以为赵琳韵是个善良单纯的女子,哪知道她看中的是广平侯世子夫人的位置,广平侯府一被削爵,她就露出了真面目来,变得可憎可恨之极。
  俞舜慧听见儿子被赵琳韵骂了,如何能忍住,跳了出来,骂道:“作死的小贱妇,哪家妇人像你这般骂自家男人的?你若敢再骂一句,信不信我儿休了你!”
  “你倒是想,瞧瞧这破落地方,连饭都吃不饱了,哪家的女儿肯嫁过来?只怕休了我,你儿子再也讨不到媳妇了!”
  婆媳二人又互相对骂了起来,且骂得越来越难听。在贫困之地住久了,家里贫困久了,当初贵夫人的仪态,贵小姐的气质,早就随着温饱不继而荡然无存了。俞家因明王之事被抄,赵琳韵原本还能凭着自己娘家的势作威作福,哪想祖父告老后,父亲竟去投靠安王,安王事败后被先帝清算。所幸赵家官位低,不是主谋,这才没有全家被抄斩。饶是如此,赵家人
  全部被罢官不说,子孙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
  于是,婆婆俞舜慧重新威风起来,将赵琳韵打压住了。但赵琳韵在罗家威风这么多年,哪能被轻易压下去,所以罗家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端的是热闹无比。
  韩潇登基之后,安西侯就请退了,让窦士疏承安西侯的爵位。现在的安西侯夫人,已是孟圆圆了。
  孟圆圆前去青山寺上香,除了给婆母祈福外,最重要的是求一道平安符。“你明儿就要去南边了,把这个平安符戴在身上,我方安心。”
  窦士疏接过孟圆圆的平安符,笑道:“我此次去临江府剿灭安王私兵,不过是皇上给我一个挣军功的机会,去去就回了。”
  “你说得倒轻松,那毕竟是安王养的精兵。”孟圆圆担忧地说道。
  “你放心好了,安王养的精兵再厉害,但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且之前皇上与皇后在那边时,派了暗卫查过他们。我连百坻擅战的精兵都不怕,岂会怕他们?”
  练兵练兵,除了平常的操练,练兵最好的地方就是战场。
  但临江府那边哪来的机会让安王的私兵上战场?窦士疏之前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世人并不知道他曾跟着韩潇上过战场,更不清楚他的能耐,继承了安西侯的位子后,军中不免有些人不服他。韩潇为了让窦士疏再振窦家军威,便让窦士疏去剿灭安王私
  兵,立下军功,让人心服口服。此去,韩潇必是给窦士疏做好了周全的安排。
  孟圆圆虽然知道这一层,仍是免不了担忧,亲自去求了平安符不说,窦士疏出征那一天,还亲自去送他。
  那一天,窦士疏骑在马上,回头望着站在墙头的妻子,唇边轻轻地露出笑意来,朝妻子挥了挥手。
  有一件事,他一直没有告诉妻子,当年皇上心仪皇后的时候,他时常帮着皇上打下手,还曾暗中保护过皇后。
  因为孟圆圆与夏静月交好的缘故,所以他时常看到陪在夏静月身边的孟圆圆,久而久之,便了解到她是个什么样子的女子。所以当母亲给他提了几个妻子的人选,他第一个便选择了她。


第996章 番外之万里千云

  “羊肉串!烤羊肉串!香喷喷的烤羊肉串,孜然味的羊肉串呢,不好吃不要钱!”
  西州边陲的平阳府,经过汤知府的治理,这几年凭着孜然、枸杞两种特产出息,又将贸易城开得红红火火,如今的平阳府再不是以前那个穷得鸟不生蛋的地方了。
  各国的宝石香料随着各国商人来到平阳府,大靖的丰富物产又通过平阳府销往各国,无数的人涌来此地,让这座边陲小城变得繁华和热闹起来。
  平阳城的百姓离城区远的,种些孜然和枸杞,离城区近的又少地的人家,在城中做些小生意,日子一天天地好了。
  自从孜然烤肉风靡大靖以及各国后,平阳府就出现大大小小的烤肉摊,而大靖其他地方的商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人,都喜欢来平阳府尝一尝这最地道的孜然烤肉。
  鞀铎熟练地在铁网上放上十几串羊肉,熟练地翻烤着,又熟练地洒着盐和孜然,口中还大声吆喝道:“羊肉串哟!刚烤好的羊肉串哟,三文钱就有一串哟!十文钱就有四串哟!”
  随着鞀铎的吆喝,不时有人闻香味过来买羊肉串。
  一身大靖人农家汉子的打扮,脸上再长了半脸的胡须,谁也认不出这位曾是百坻国的将军。
  “我要四串。”一个羌国的商人拿了十个铜钱出来,说着不太流利的大靖话,“给我多放点孜然。”
  “好嘞!”鞀铎接过十文钱,递给坐在后头啃着羊肉串的一个青年人,“云弟,收好钱勒!”青年人抬起头来,露出一张邪美的脸,只是嘴边沾的肉汁与孜然,有点破坏了他的俊美。接过铜钱,他扔到旁边的箱子里,又拿起羊肉串啃了起来,暗自琢磨着:天天吃羊肉串有些腻了,不知能不能烤孜
  然鸡肉串,孜然兔肉串?嗯,下次试一试。
  这位青年人,便是曾经的百坻九王子。
  只是,现在百坻已经不成国了,又分散成一个个部落,他自然早就不是什么九王子。
  他的手脚虽然能走能用,但当初断了后终是有些影响,握不了重,走不了远路,一身毒功也破了,如今只是再普通不过一个人。
  不过,若是天天能吃上好吃的,做个普通人也不错。
  想当初,他带兵攻打大靖,就是因为大靖有吃不完的好吃的食物。
  现在这日子,跟他当初的梦想相差不远了。
  万里千云又拿了一串烤肉,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他开始怀念大靖京城的美食了,说道:“铎哥,咱们什么时候能去京城烤羊肉?”
  鞀铎回头笑道:“等挣够了钱,咱们就去京城摆摊烤羊肉串。”
  “听说大靖南边也挺多美食的。”
  “行,在京城挣够了钱,咱们就去南边……”
  鞀铎与万里千云刚开始到平阳城,以兄弟相称是为了不引人注意,后来百坻灭了,为了谋生,不得不摆起烤羊肉的摊子来。于是,两人继续兄弟相称。至于复国,回百坻之类的,他们再没有想过了。各个部落正跟大靖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恨不得抓他们之些王国余孽向大靖邀功呢,王国的钱财又被韩潇给抢光了,回去没兵没钱的,复什么国?还不如吃好喝好烤好羊肉串。


第997章 番外之六宫无妃(全书完)

  夏静月生下了皇太子之后,夫妻俩就约定不再生养,膝下有一儿一女,已经足够了。他们非常庆幸第一胎生的是女儿,不然的话,第一胎是儿子,估计不会再生第二个。
  一切缘故,便是因为生在帝王家。
  做父母的,自然是希望孩子们都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兄弟姐妹,却不多,尤其是生在皇家的孩子。孩子多了,即使他们本性善良,但随着他们的长大,受到的诱惑会比普通人家多得多。等他们成家之后,为了小家舍大家,或者在枕边风下,慢慢地,谁也不敢保证不会生出私心来。不仅如此,还会有许
  多包藏祸心的臣子,他们为自己的利益,从中挑拔离间,以达到自己权势与财富的巨大满足。
  夏静月与韩潇二人再聪明,再有能力,也无法控制人心,他们实在无法保证,他们的孩子不会走上祖父或者叔伯一辈的老路。
  先帝去后,叔辈一个不存了,再看韩潇的兄弟,残的残,废的废,每每思及,夫妻二人都心有余悸。
  夏静月与韩潇很爱他们的孩子,正是因为这份爱,他们无法接受,甚至连想象都不敢去想如果孩子们重复长辈的老路,他们会何等的痛心。
  膝下已有一儿一女,儿女双全,夫妻二人便不再贪心,知足常乐。
  但夏静月与韩潇的隐忧与知足之心,在外人眼光就成了另类,一代帝君,怎么能够只有一个儿子?即使已立了太子,众臣也坚定地认为皇帝必须子嗣丰丰。
  皇太子五岁后,众臣再次提议皇帝选秀纳妃。韩潇性格向来霸道,又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就算平日好说话一些,但关乎到要事,尤其是纳妃的大事,向来说一不二。在朝堂之上,韩潇直接将几个提议纳妃的官员连贬数级,还有将一名言词最为激烈
  的御史轰出英武殿。
  没有说服韩潇,便有宗室命妇或者高官命妇进宫来游说夏静月,试图用历代皇后的贤惠例子说服夏静月,让她夏静月主动为韩潇纳妃。
  夏静月坐在凤座上,听着下面宗人府的左宗正夫人说话,当听到让韩潇广纳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时,冷笑一声。“这、历代皇后都是这样的……”左宗正夫人发现了夏静月不悦,猛然想到惹了皇后的不快,岂不是她一家人要倒霉?她岂不是成了出头的椽子了?连忙又说:“朝中意见太大,娘娘您可先让皇上纳几个女子
  进宫堵住百官的口。至于这进了宫,安排在哪里,让不让皇上近身,还不是您的事?不过给她们一点名份,给天下一个交代而已。”夏静月目光微冷地一扫殿中的命妇们,“名份?本宫把话放在这里,本宫的男人,连名份她们也别想沾到一点!往后谁敢来劝本宫给皇上纳妃,本宫一律轰出去,谁还想要点诰命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