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潇不能亲自来迎娶,已心中极为愧疚了,在其他方面,他如何舍得委屈夏静月?夏家的那些破事韩潇又不是不知道,只要梅氏稍稍疏忽一点,就会令夏静月的出阁被传为笑话。
因此,两天前礼部和宗人府就派了稳妥的官员过来亲自操办,就连夏哲翰这个礼部侍郎都没有资格插手。
梅氏本就对夏静月意见多多,嫉妒不已,看到婚事办得如此隆重,而她却插不上手,沾不到光,心头别提多郁闷了。
“得瑟什么,不过是个寡妇的命……”梅氏低声地怨念着。
夏哲翰身为生父插不上手女儿的出阁,却没有丝毫不乐意,反而眉开眼笑的甚是高兴。
礼部与宗人府的官员共同来操办婚事,这等体面,可不是一般人家有的,就连前两位亲王的大婚都没有如此的隆重,其规格,跟太子娶太子妃差不多了。
夏哲翰盯着一抬抬嫁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等待贵客上门来观礼,为防被人碰着或者磕着了婚妆,夏哲翰亲自守在这边盯着。
六十四抬嫁妆为一整数,又叫全抬。
当年太子妃出嫁是两全抬,也就是一百二十八抬。为了不越过太子妃,夏静月的嫁妆是一半抬,也就是九十六抬。
第690章 嫁妆
夏哲翰望着这九十六抬的嫁妆,心情复杂。
这些嫁妆中,夏静月初入京城老太太给她争取的,加上夏哲翰后来补的,他这个父亲加起来一共才凑了三十二抬的嫁妆,也就是半抬。
那全抬嫁妆,都是夏静月自己置办的。
夏哲翰看着那朱漆红橱、雕花屏风,又想到已送到睿王府的拔步床,这些家具的木料,都是极为珍贵的木料,甚至有许多是有钱都没有门路买到的,他想不透,这些东西夏静月是从哪里搜集过来的。
自然,夏哲翰更想不透的是,夏静月哪赚来这么多的钱,将嫁妆置办得如此的齐全?
不管想不通还是想不透,总归有了这些撑脸面的东西,夏府丢不了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老爷,刘家来添妆了。”石青匆匆向夏哲翰跑来禀报道。
“刘家?”夏哲翰一愣,“刘家是哪一家?”
官场上夏哲翰认识不少姓刘的,可和他们没好到来添妆的地步,而有来往的亲戚好友中,似乎没有姓刘的。
石青回道:“是大太太的娘家。”
夏哲翰这才想起,是他那已去逝的原配刘氏的娘家。他皱起眉,说:“刘家那破落户有什么好东西来添妆的?可别拿乡下的棉被、木盆过来了,丢人现眼。”
乡下成亲时,嫁妆就有几床棉被和洗脸盆、马桶等等。
夏静月的嫁妆自然也有这些,只是棉被是上等黑锻做被面,盆子是金子打的,马桶也是用了好木料并雕花刷了漆的。
夏哲翰生怕刘家来丢人现眼,但今天的事又轮不到他作主,不等他让人悄悄把刘家人赶出去,宗人府那边的官员就将刘家的添妆登记在案,派人抬了进来。
箱子一打开,夏哲翰吃一惊:刘家那么穷的乡下人竟陪了三抬的嫁妆,其中还有一套纯金的头面。
东西虽然不是极为珍贵,但也很体面了。
刘家的嫁妆是从去年就开始准备的,为了不给夏静月丢脸,刘家几乎是花尽了家财才凑了这三抬嫁妆出来。
夏静月的两位舅舅刘文道、刘文德也早早地到了京城,亲自送外甥女出阁。
夏哲翰与刘文道、刘文德是熟人了,当年在乡下时,两家常有来往。只是没想到,一别十七年,再次见面双方冷漠如陌生人。
刘文道、刘文德若不是看在外甥女大婚的好日子,见到夏哲翰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早就冲上去将他打得半死了。
刘氏是刘文道、刘文德的幼妹,那般好的人儿嫁给了夏哲翰之后,不仅没享过一天的福,反而让他给气死了,他们看夏哲翰跟看仇人没什么两样。
自然,夏哲翰也看不上两个沾着土气的乡下妻兄。
宗人府的官员来主持今天的出阁之事,自然查清了夏家的事情,为免闹出什么不快来,马上请刘家的人入内就座喝茶。
梅氏站在一边,看到刘家来人就兴致高昂地想看好戏,暗搓搓地希望两边打起来。见打不起来,失望不己。
没等梅氏沮丧多久,下人又来报,宁阳伯府来添妆了。
梅氏一听,整个人跟斗鸡似的竖起了毛,眼睛也瞪了起来:“是不是听错了,今儿又不是萱儿大喜的日子,宁阳伯府怎么会过来添妆?”
下人来回说:“的确是二太太的娘家宁阳伯府,添了十抬嫁妆过来了。”
梅氏这一听还得了,她的几个兄弟都穷得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哪来的钱给夏静月添嫁妆?马上叫道:“定是以为是萱儿的大喜,抬错了嫁妆,赶紧地,让他们抬回去,等萱儿出阁再抬过来……”
不等梅氏说话,夏哲翰转过身,怒瞪着梅氏,低喝道:“不想在这里呆着就滚回后院去!”
梅氏被夏哲翰凶狠的眼神惊了惊,她好不容易出来露脸,可不想躲在后院,没准在外头能看些热闹呢,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她更有笑料跟人八卦了。
因此被夏哲翰一喝,她只好低下头装鹌鹑。
那边,宁阳伯带着他的年轻妻子进来了。
不同走路都不太利索的宁阳伯,继室房氏正年轻,走路跟风似的过来了。
人未到,房氏那响亮又热情如火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恭喜女儿女婿,恭喜我的外孙女儿,大喜!大喜!”
房氏穿着一身鲜艳的衣服,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那脸上的喜意,若是不知情的人,还道是房氏嫁女儿呢。“知道我外孙女儿要成亲,我这做外祖母的,早早就给外孙女儿预备了十抬的嫁妆。要按我说,我这外祖母就是给外孙女儿备上全抬的嫁妆都使得,但又怕不合规矩礼数,这才备了十抬。不过女儿女婿呀,
你们可别嫌弃,这十抬嫁妆都压得实实……”
夏哲翰看着面前这个年纪比他小了十来岁的岳母,满额黑线,尤其这便宜岳母的嘴皮利索得吃了几斤油似的,一张起嘴来,一串串的话往外甭,接都不知道从哪接。
直到宁伯阳蹒跚着走了进来,夏哲翰马上让人请他们入内就坐着。
梅氏愤恨地盯着那十抬价值不菲的嫁妆,心中恨极了,不仅恨房氏给夏静月涨脸,更恨房氏宁愿把财产给外人,都不给她的兄弟吃好喝好……
房氏经过梅氏身边时,看到了梅氏忍都忍不住的怒色,权当没看到。这是多么好能攀上睿王府的机会,傻了才不会借梯子上屋呢。
宗人府和礼部的官员倒是聪明,生怕梅家人跟刘家人对上了弄得场面不好看,将梅家人往另一个厅领去,不让这两家人待一处。
夏家的亲朋友好友开始陆续地进府了,来观礼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日来的客人,不乏高官贵族,一些没有资格去睿王府喝喜酒的人,都往夏府过来看热闹了。
夏家是底弱之家,众客看到摆出来的嫁妆竟是丝毫不丝不比一些贵女出阁差,不由啧啧赞叹了起来。但也有一些看多了嫁妆,懂得内门内道的人,悄悄地在暗中议论起来。
第691章 静坐看戏
“夏家的嫁妆抬数上是不少,但内容上显然比不起明王妃和穆王妃出阁时的嫁妆了,就是几位郡王妃的嫁妆也比这些嫁妆要体面。”
像一些古董字画,还有珍藏的文房四宝之类,那些含有家族底蕴和来历的东西,这儿明显就缺乏了。
当年明王妃时,光书籍就陪嫁了一个书柜,那些书籍,本本都是绝品、珍品,曾在京城文人中引起一阵的轰动。
更别提太子妃出阁时,还有上一个朝代皇后用过的茶具、果盘等物。只是他们不知道,夏静月也陪嫁了几箱书籍,且全是她默写下来的现代医学知识,独一无二,仅此一份。这些真正的好东西,早就悄悄地先送到睿王府去了。还有那一整盒多得吓死人的银票,也悄悄地收
着,并没有晒出来。
客人中,有不少人替夏静月说话,“你也不看看睿王妃的娘家是什么情况,怎么能跟那些百年之族相比较。”
一个刚从乡下出来的探花,在京城为官不过十几年,又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怎么能跟那些上百年的世族相比?能将嫁妆准备得如此齐全,已是极为难得了,比京城大多数人家强多了。
最先开口的人听之有理,惋惜说道:“的确是如此,只是想到睿王殿下与夏女官那般神仙人物,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罢了。”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竟然不少,随着来观礼的客人越来越多,身份越来越高之后,围绕着嫁妆的谈论就更多了。梅氏在一旁听到这些人嫌嫁妆不够有内蕴,先是一阵的生气,这都嫌少?比宁阳伯府嫁女多得多了。生气之后,见客人评头论足又偷偷生出幸灾乐祸来,她忍着夏哲翰的厌恶留在这里是为了什么?不就是
为了看夏静月的笑话吗?瞧见夏哲翰带着几位内僚入厅之后,梅氏走了过来,与那些评头论足的客人说了起来。“你们也不想一想,夏静月刚从乡下来京时,还是一个土不巴唧的乡下丫头,哪有什么底蕴?能办成这样就不错了,哪
能跟另几位皇子妃相比?你们也太抬举她了吧……”
随着梅氏的煽风点火,原来私下的议论逐渐变成明着讨论。
睿王府,韩潇为了今天的大婚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将所有的暗卫都派了出去,人未出府,但对大婚的所有流程都做到了如指掌。
尤其是关于夏府的事情,第一时间就禀报到了韩潇耳中。
韩潇冷笑道:“看来梅氏是嫌日子过得太舒服了。”
王安在一旁听到王妃被人议论嫁妆了,心头极为不爽,让暗卫把那些人的名单都记下来,往后他一个个地找他们算账。他家王爷都没有嫌弃呢,那帮东西咸吃萝卜淡操心。
王安后悔不已,说:“殿下,奴婢之前就说了,给王妃置办的嫁妆要隆重一些,您偏说不要,还把十几抬宝贝给撤了下来,这回让人看笑话了吧?”
夏静月的婚期太仓促,不管是去年冬天,还是今天夏天,她都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正如被讨论的那般,夏家底子太薄,就算有钱也没有门路来弄好嫁妆。
故而,夏静月的嫁妆是她自己出钱,然后委托睿王府办的。
王安为了给夏静月涨脸,自然是往贵重里准备,还搬了几样韩潇私库里的东西出来充脸面呢。
此事事先已得到韩潇的同意,可哪知道从边城回来后,韩潇就让人把显眼的十几抬嫁妆都悄悄地撤了。
想起这一件事,王安又忍不住说:“若是没撤那十几抬,就没有这么多事了,不如,咱们悄悄地再将它们抬过去?”
韩潇抬了抬手,止住王安的浮躁不安,淡定说道:“本王让你撤,自然有本王的道理。”
“可是王妃那边……”夏静月还未进门,王安早在数天前就一口一个王妃地叫起来了,心头委实是替未来主母着急不已。
韩潇泰然自若地闭上眼睛,说:“你且看看吧。”
王安见韩潇一副早有主意的神色,心中定了定,但又猜不透王爷做了什么准备给未来主母涨脸,他急得挠心挠肺的,忍不住问:“难不成,殿下私下另给王妃准备了嫁妆?”
韩潇唇边的缓缓地泛起一道宠溺的笑意,“她是本王的妻子,即使本王不出手,她的出阁也将是大靖史上独一无二的。”
她是他的妻子,世上唯一一个可以与他并肩的女子,无须他出手,便能自己挣下一份独一无二的荣华。
他让王安藏下那十几抬嫁妆,是为了让今天的舞台彻彻底底地属于她。
他无法亲自去迎娶,那么,就把今天的舞台交给她,将所有的瞩目都落在她身上。
今天,他愿意做她的陪衬。
睿王府的事夏静月毫不知情,她正穿着一身大红的嫁衣,带着凤冠,正襟危坐着。
虽然嫁衣的料子轻盈,但凤冠的料子没有半点偷工减料,她顶着近十斤的凤冠,笔直地坐着。外面观礼的事情她毫不知情,正等着吉时的到来。
初雪听到了外面的一些风言风语,心中恼怒异常,但又不敢让夏静月知道,只得忍下这口气,端了几样小巧的糕点进去。
“小姐,这是黄嬷嬷特地给您做的,中途若是饿了,可以拿来填填肚子。”初雪拿出一个干净的荷包,将点心装了进去。
夏静月瞧了眼,拿了一个尝了一下。小小巧巧的,甚好入口。糕点做得不干不湿,不会让人吃了口干,又味道鲜甜,正合她的胃口。“多装几个,还要折腾几个时辰呢,这一小袋也不知道够不够填肚子。”
初雪为怕夏静月途中口渴,还放了几个洗干净又水份多的小鲜果进去,笑道:“小姐不用着急,除了您带上一荷包,奴婢和初晴也会悄悄带上一些,到时小姐吃完了,奴婢再递给您。”夏静月赞赏地看了初雪一眼,身边有一个做事细致入微的丫鬟,不要太舒服了。
第692章 拉开帷幕
将来初雪出嫁了,她都不知道能不能习惯。
大厅那边,又来了添妆的人。
“安西侯府添十抬嫁妆!”
随着安西侯夫人的到来,安西侯府给夏静月添的贺礼也到了,足足十抬丰厚的嫁妆。
这十抬嫁妆,其中无一不是安西侯府的贵重之物,全是安西侯夫人从库里翻了又翻,每样精挑细选后才拿出来的。定北侯夫人看了这十抬嫁妆后,咋了咋舌,好家伙,这都把先皇赐给安西侯府的宝贝搬出来了。她将安西侯夫人拉到一旁,低声说:“你这是把安西侯府的家底都搬出来了?就是嫁女儿,也用不着这般隆重
吧?”
安西侯夫人笑了笑,说:“若是嫁亲女,我是舍不得拿出来的,但夏女官对我们安西侯府有恩,这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那也不用把先皇赐给你们的好东西请出来,留给子孙多好。”
安西侯夫人满不在乎地说:“不拿这些东西,我们侯府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
若不是睿王带着她夫君儿子干了一票,这一些东西安西侯府也保不住了,得拿出去卖钱给士兵做抚恤。如今送给夏静月做陪嫁,安西侯夫人还觉得送少了,不够隆重。
安西侯府的大手笔让来观礼的客人都吃了一惊,万不曾想到安西侯府与夏静月的交情如此之好。
安西侯府可不是一般的侯府,安西侯在朝中地位连一般的国公都比不上,然而却如此看重夏静月,这令在场的宾客不得不重审起态度。
外物再好再有内蕴有什么用?最重要,最靠得住的还是人脉,还是交情。
当年太子妃嫁得那么风光又有什么用?结果还不是被贬成了郡王妃,就连娘家也遭了贬罚。
正当众客转变思维,转变态度时,后面突然一阵喧哗,惊动了内厅的客人。
不等客人去打听清楚,小厮就匆匆地跑了进来,去唤夏哲翰出来。
“老爷!老爷!皇太后娘娘给大小姐添妆了!”小厮激动而喜悦的声音响了起来,几乎半府的人都听到了。
夏哲翰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得腿都软了:“皇太后娘娘也来添妆了?”
小厮忙叫道:“是的!皇太后娘娘派了身边的谭嬷嬷过来送添妆礼,足足有十抬呢,您快去迎接吧!”
这一道消息像惊雷一样炸在众客的头顶,炸得他们久久无法回神。
皇太后哪!
怎么把那位老人家也惊动了?
她老人家竟然添了十抬!
想当年,太子成亲时,皇太后只赐了几样东西给太子做贺礼,已让人惊讶不已了。
而明王与穆王成亲时,皇太后什么东西也没有赐下。
这一回,皇太后竟然给夏静月添妆!
是添妆!
不是像太子成亲那样,送到东宫去,而是直接送来夏府。
这表示,这是皇太后专门给夏静月送的礼!
这一份体面,让众客都惊住了。
京城之人虽然知道皇太后很喜欢两位女官,时常召了两位女官入宫说话,还时有赏赐。他们早知道皇太后喜欢夏静月,可万万没想到喜欢到这地步,一出手就是十抬的嫁妆。
在震惊之后,众客纷纷走了出去。
皇太后添妆,除了新娘子外,其余人都必须去恭迎。
哪怕皇太后没有亲自过来,但代表着皇太后的,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尊贵无比。
何况随着皇太后添礼来的,必有懿旨一份。
所有客人都随着激动得腿软的夏哲翰走出去,乌压压地跪成一片,恭敬地听着皇太后的懿旨。
梅氏跪在人群中,不提多憋屈了,听到懿旨中夸夏静月柔贵尔雅之类的话,心中暗暗地撇嘴。又听到皇太后祝愿一对新人同理同枝白首偕老的话,更是酸得跟喝了陈年老醋似的。
听完懿旨之后,谭嬷嬷让人抬来十抬嫁妆。
宗人府的官员早就收拾出最显眼,最亮堂的地方摆放这十抬嫁妆。
这十抬嫁妆亮出来,众客都惊呼出声了。
“你们看,这酸枝美人榻,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是皇太后的嫁妆。皇太后竟然将她老人家当年的嫁妆也赐下来了,这是动用了私库吗?”
后宫赏赐下来的东西,一般都由宫造局那边出,皇太后只需拿单子一看,挑选送出去就是了。
除了宫造局,像皇帝皇太后这样尊贵的人物还有一个私库。私库,顾名思义,就是皇太后的体己。
再回想太子成亲时,皇太后只从宫造局那边挑了几样东西送出去,今日睿王成亲,皇太后却动用了自己的私库,甚至将自己出嫁时的嫁妆请了出来,可想而知对夏静月的看重。
众客惊疑不定地凑近一看,果然看到那酸枝美人榻中有皇太后娘家的标志,一阵阵的抽气声响了起来。
“你们来看这一对蓝田玉如意,这可是先皇赐给皇太后的!”
“还有这一盆碧玉雕成的翠竹盆景,是当年皇太后生辰时,太皇太后赐的!当年皇太后得到这碧玉盆景时,还只是妃子呢!”
“还有这几匣紫檀木梳,也是有来历的……”
“这四副四季门帘,当年皇太后千秋节时在慈宁宫用过,这上面的五彩流苏我记得清清楚楚……”
“……”
随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呼声起,众人震憾不已。
本朝的皇太后,可不是历朝的皇太后,仅仅身份尊贵而已。这一位皇太后,虽然有十余年不理政事不见人,但当年她老人家的威名,凡是经历当年之事的,莫不肝颤心惊。先皇信道炼丹,朝野大乱,各王纷起,这位皇太后先斗死了先皇的几个兄弟,又将当今皇帝的众多兄弟全部弄死弄残,从一个不起眼的妃子成为皇后再到皇太后。皇帝登基之后,那些不服从新帝的大臣,
不管你权倾朝野,还是威名赫赫,全部被皇太后血腥镇压住。人的名,树的影,即使这位皇太后已隐退十几年了,但只要一提起这一位老人家,没有人不心生畏惧。她老人家的威名,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朝皇帝。
第693章 跟风
她老人家却如此看重于夏静月,众客心思百转,若不是想到睿王双腿不良于行,都敢肯定将来的帝位必属于睿王。
可惜,太可惜了!
睿王有这么强的助力,却身子不行,真是太可惜了!
“若是睿王殿下的腿能治好,那得多好。”众客中,有人忍不住叹息道。
那样惊才绝艳的人物,文韬武略,若是能继承帝位,何愁大靖不繁荣昌盛?再加上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后辅助,大靖必然会进入一个空前的盛世之朝。
因此,想到睿王的情况,众客无不为此惋惜着。再想到当今皇帝的另几个皇子,宁王聪明却没有担当,百坻入侵,他窝囊地躲在京城令大靖百姓极为失望。连两位娇滴滴的女官都跑去边关助阵了,堂堂皇子却连女人都不如,如此没有气概,岂能担负起
一个国家的重任?而康王,他请命前去边关原本拉了许多声威,也让大靖百姓知道除了睿王之后,还有另一个有作为的皇子。可没想到了边城,这位皇子却跟顾女官闹起桃花来,甚至在大军凯旋之日带着顾女官私奔去了。
百姓一看,原来是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将来就是做了皇帝,也是昏君一个。
除了年幼的七皇子外,大靖百姓心里数了数,唯一能有希望的就只剩下有仁义之风的明王了。
最近,明王可以说得上是春风得意。自从滕贵妃攀上皇太后这一条线,他慢慢地又开始走到人前。
若说韩潇大胜归来,除了皇帝之外谁最高兴的话,必然要数这位明王。
宁王被传窝囊,康王被传爱美人不爱江山,而他在大军出征前因错闭府,使他免了风言风语。这会儿宁王与康王都不被人看好,他又成了最有潜力的皇子了。
这些日子,一个接一个的官员向明王投靠过来,明王的势力急速上涨,远远超过了他与太子分庭抗礼时期的实力,如今他在朝中,有隐太子之势。
明王身边聚焦的皇亲和官员不少,但他最想拉拢的人是睿王。
睿王大婚,是难得与睿王府交好的机会,明王倒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跟睿王表表亲近之心。可他经过两次被皇帝厌弃之事,已经谨慎了许多,生恐去跟睿王交好会令起皇帝的猜忌。
正当明王惋惜这一次机会时,宫里的滕贵妃匆匆给他捎来一道消息:皇太后给夏静月添妆了。
滕贵妃管理后宫之人,皇太后要添妆的事提前一天就知道了,她打听到皇太后此次添妆礼极重后,才把消息透露给明王。
滕贵妃与明王能在后宫与朝堂都混得如鱼得水,风光十几年,靠的就是母子两人的默契。
于是,明王府那边一听到皇太后身边的谭嬷嬷去夏府了,立即也将连夜准备好的添妆礼送过去。带着添妆礼去的,是明王妃。
若没有皇太后的先行,给明王一百个胆子也不敢高调与睿王交好,但皇祖母都表示了,他身为孙子跟着皇祖母走,谁也说不出个错来。
当皇太后的添礼展出后,众客刚感叹完,就听到明王妃带着添妆礼过来了。
明王妃是今日来客之中,亲自过来的身份最高的人物,少不得又引起一阵的轰动。
明王妃带了五抬嫁妆过来,就连滕贵妃的娘家,为了给明王助势,也由当家主母带了五抬嫁妆。
“咦,明王殿下不是睿王殿下的兄长吗?怎么贺礼不是送到睿王府,而是添到夏家来了?”众客悄悄议论的时候,明王妃笑吟吟地走了进来,说道:“要说起来,本妃跟夏女官缘份深着呢,夏女官初初当上女官时,本妃就与夏女官感情极好,我俩亲得跟姐妹一样。以前我还惋惜着夏女官不是亲妹
呢,不曾想夏女官却跟本妃做了妯娌,这可不就是天大的缘份吗?好姐妹要成好妯娌,本妃怎么着也得添妆一二是不?”
掌管后宫的,除了滕贵妃,还有一位舒德妃,滕贵妃能打听到的消息,舒德妃也差不离了。与明王一派最近的风生水起相比,舒德妃最近过得甚是糟心,别人都说她儿子跟顾幽私奔了,可舒德妃绝不相信这一件事。在康王离京之前,母子就深谈一夜,舒德妃比谁都清楚,儿子去边关是奔着顾幽
去的。
然而大军已归,儿子却迟迟未归,把大好的形势硬是变成了逆势。若是儿子与大军一道归来,先不说与顾家的亲事了,就凭着儿子敢去边关吃苦的这一份魄力,就能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事情与她母子约定有变,舒德妃焦灼不安,甚至怀疑是连家做了手脚,害了她儿子。
眼见儿子的名望降到谷底,舒德妃一边派人寻找康王,一边使出了浑身解释给儿子争回些资本,这交好睿王府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故而,明王妃与滕家送了添妆礼之后,代表舒德妃母子来的舒家也送上了极丰厚的添礼。
连妃的消息也知道得快,连家紧跟在舒家后面也来了添妆。
这一跟风下来,不说宫中有位份的妃子娘家也随礼了,就是京中各大世族也动了起来。
人家皇太后与各嫔妃都送礼了,他们若是不跟上,岂不是对皇家不敬?
这导致了不管是各国公府,还是各侯府、伯府,以及朝中重臣之家,不管跟夏静月有交情还是没有交情的,都匆匆忙忙地派人送来添妆礼。京城百姓发现各府各家都抬着大红箱笼出来,纷纷往一个方向赶去,全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动起来。今天这个日子本就万众瞩目,各家各门又一抬抬的礼出去,这使得京城百姓被惊动得全部走出家门看
热闹。
皇帝做到了曾经许下的承诺,要隆重地大办睿王的大婚。
今天的京城,处处挂红挂彩,大道小道都铺上了新土,各街各路都挂满了红幔,整座京城都处于一片喜庆之中。原先京城的大多数百姓都跑出家门来看热闹了,这会儿听到说全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抬贺礼出来——
第694章 我让你炫耀
据说都是往夏女官家里送的,更是引得少数留在家里的人也全都跑了出来,都挤在大道小道两边。
如此盛事,毕生难得一见。
这一天,不仅京城各门各府都出动了,连普通百姓都出门了,一起来见证这绝无仅有的一天。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目睹过程的百姓们激动直叫此生无撼。
在京城各府都送出贺礼之时,皇宫内关注着婚事的皇帝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皇帝今天的心情不错,听到母亲的添妆惊动了全城贵门,皇帝一时兴起,让钱丙乾带着圣旨,还有他的添礼送往夏府。
夏静月在闺房之中送走了谭嬷嬷,又送走了明王妃,再送走了几位国公夫人还有侯府夫人后,刚坐下歇一歇,就听到外面来传话,说是皇上也来添妆了,还有圣旨。
夏静月又站了起来,苦笑不已,她还没出阁呢,怎么就开始折腾起来了?
好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为大,不用出阁去迎接圣旨,只需圣旨宣完之后,再送到闺房里磕几个头就行了。不然穿着这一身重重叠叠的衣服,带着沉重的凤冠走来走去,就算嫁衣再轻盈也得一身是汗。
夏静月怎么也没想到,大婚这一天会这么折腾,人家的新娘子不是只须坐在闺房里等着吉时出嫁就行了吗?怎么她成亲就闹出这么多事来?
“初雪,现在什么时辰了?”
初雪一直注意着更漏,听到夏静月来问,马上回道:“小姐,未时快到了。”
古人认为黄昏之时是吉时,一般都是在黄昏娶妻,又将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今天的吉日是酉时,夏静月在申时就可以出阁了,待酉时准时入睿王府的门,然后拜堂成亲。
夏静月掐指算了一下,离申时还有两个小时,还有得等。
接过皇帝的圣旨后,夏静月又重新坐回去,跟个木偶似的让添礼的女客来看。
京城各道的百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