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起码你只是嫌疑合谋,而我是已经被定罪。”
    “还不都一样。”李弘轻哼,“这是在逼着本王吐口,如果我包庇你,不承认皇帝已经驾崩,不承认你杀害皇上,那么本王就必须得交出一个活生生的皇帝。如果我交不出来,那就证明我跟你就是合谋。”
    “那如果你把我推出去呢?”九九慢慢走向李弘,“你完全可以把一切都推到我身上,你可以说是我有意隐瞒皇帝死讯,而你根本不知道。图谋不轨的是上官皇后,你只是我用来蒙骗天下的摄政王爷。”
    李弘点点头,“你这倒是个好注意,然后我把你处死,昭告天下已为先帝报仇。到时候我仍然是大晟子民爱戴的四贤王。那有心之人也就再无计可施了。”
    “那你打算这么做么?”
    李弘反问道:“那我得问,九九你会让我这么做么?”
    九九未答,但两人都心知肚明。九九当然不会给李弘或者给那些野心家这个机会。

  ☆、第一百三十八章

“九九别人不知道,本王可一清二楚,这一年你虽然不再参与政事,可工部吏部户部哪没有你的人?你得手伸得有多长你心里最清楚。”李弘把奏折重新拿起来,又嫌弃的仍在一旁,“这些芝麻绿豆的事都要上折子的人,全是受你教唆吧,下次想要烦我,能不能换个法子?”
    九九撇撇嘴坦然承认,她这么做只是想让李弘忙碌一些,省着他闲得无聊没事找事。
    九九不示弱,:“彼此彼此,王爷也不比我差,更甚如果王爷要将我的人清逐出朝堂也该是轻而易举吧。你不是已经把我的人都挖出来了么?再说芝麻绿豆的事儿就不是国事儿了?”
    李弘撇了九九一眼,“本王再无聊也不会在各工部大开杀戒,再说你的人虽然所奏之事让人看着厌烦,但文笔还都是不错的。以后他们如若正视朝政,也都是栋梁之才,留着有用。”
    九九眼前一黑,她的那些人可都是留给李沐尘的,怎么就要为李弘所用了?
    李弘转回话题,说道:“事到如今,你我必须战线合一才有胜算,否则如果敌未动,你我就先过招,肯定是两败俱伤,白白让人钻了空子。”
    李弘所言极有道理,九九只能附和点头,又问道:“你可知道,消息是谁传出去的,那人是为何人所用?”
    “消息是谁传出去的不重要,当日宫中混乱,虽都是你我心腹,可免不了被杂人看穿。重要的是,是谁要趁机入宫做主。”
    “你心中可有怀疑的人?”
    “还能有谁?无非是崔氏后人和李氏皇亲。”
    “嗯。”九九点头,“除了这两家,也没人再有能力兴风作浪了。”
    李弘不禁长叹,“我以为我那两位兄弟,封底久居,早已忘记长安,想不到,他们还是想回来的。”
    “你指得皇亲是你三哥和五弟?”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三哥和五弟都是嫔妃所生的庶子,崔氏有三嫡子,本来他二人与本王一样,从出生那刻就失去了皇位继承的权利,所以早早去了封底。可如今见本王入主长安,他们怕是不服气,要与我争上一争了。”
    “他们想得也对,既然大家都是庶子,为什么你却能继承皇权,特别是你那三哥,他还是贵妃所生,年岁又比你大,比你更有资格。”
    李弘轻笑,“你这意思,本王该把这皇位让给他?也好,免得又是一场杀戮,你我又得解脱。”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九九摆摆手,“皇帝不是谁都能做的,你那三哥在封底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他那封地的百姓对他都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这些年,宫里腥风血雨,没人过问封地之事,更是让他在封地暴虐横行。”
    前世李智是昏君,已经被百姓仇恨,可是大晟的国力却未受多少损伤。可三皇子李烃掌权可不是昏君那么简单了,他为人暴戾蛮横,他登基定是个暴君,如果他在大晟实行暴政,那大晟的未来着实让人堪忧。先帝夫妇、李智夫妇,还有这几年李弘所囤养的基业,怕就得被他毁了。
    “那五弟呢?把皇位传给五弟可好?”
    “你那五弟,估计着还不如李智呢。”
    “我大晟皇子,原来在你心中,竟都是这般模样。”
    “实话实说而已。”九九不得不承认,“你们六位皇子之中,论德才兼备,你李弘当属第一。”
    李弘轻笑,“多谢夸奖。”笑后突变阴沉,“崔氏外戚以为崔氏退位之后会将皇位传给他们,整天做着当皇帝的白日梦,到现在梦还没醒,以前崔氏一族和李氏一族势同水火,现在反倒为了扳倒我们联合在一起,还真是个笑话。”
    “谁叫这皇位是所有人的梦想,每个人又都有做梦权利。”崔氏一死,崔氏集团就跟随着一块落寞,也在找机会重回政治舞台。而李烃势单力薄也急需要帮手。在政治舞台上,还真是在没有永远的敌人。
    李弘用力的捏了捏手上的扳指,“可不是谁都能美梦成真。本王这就让他们醒醒。”
    李弘表情阴鸷,周身散发着一股杀气,九九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才想到,这几年李弘着实对自己不错,她都快要忘记了李弘是什么人,差点又把他当做前世所认为的那个温润如玉的四王爷。
    不过李弘这样毫不忌讳得在自己面前表露杀机,把他的真面目完全暴露在自己面前,这让九九反倒认为她是安全的,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已是战友。
    九九不禁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李弘只吐出一个字,“杀!”
    听闻这一个字,九九汗毛都炸起来了,反问道:“你是想把你所剩下的两个兄弟都杀掉?”
    “九九你可还记得那日在成阳宫我对你所说,新一轮的杀戮就要开始了。”
    “我还以为你是指要杀光当初替李智传圣旨的人。”
    “我早料到一旦本王重新回宫,必定会有人蠢蠢欲动,只不过他们比本王想得要沉得住气,没有直接来逼宫,反倒是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这次是我连累你了,如果当初李智驾崩择日发丧,你就可以直接拿出传位诏书即位,就不会给任何人再做梦的机会。”
    “如果我当日即位,只不过是将这场杀戮提前。九九你要记住,只要是有野心敢做梦的人,就不会因为觉得没可能而轻易放弃。”
    九九怎么会不懂,就好比李沐尘的父亲,大皇子李德。在他们心中不成功便成仁,宁愿死也要一搏。对于野心家来讲,权利就是一场赌博,赌输了即会输掉性命,而赌赢了就会赢得天下。
    这场豪赌,太过诱人,不断诱惑着赌徒来飞蛾扑火。
    李弘继续说道:“如果我当时选择即位,他们也还是会来质疑我继承的合法性,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二哥生前最提防的人就是我,怎么会把皇位传给我。只不过现在给他们个机会利用你来制约我。其实是我连累了你。”
    “…………”九九听闻耸耸肩膀,“那既然你这么说,我只能说,我不怪你连累我。”
    李弘嘴角抽了抽,觉得九九很欠抽。
    画风转回来,九九对李弘那个杀字,不敢苟同,“你真的要杀了三王和五王,他们可是你所剩无几的血亲,他们死了就真的剩你一个人了。”
    “在这皇宫中早已没有亲情,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稍留一丝情谊,就会被反噬。”李弘垂下眼睑,“所以决不能妇人之仁。”
    “可你打算怎么杀?直接去封底杀了他们,三王倒是还有借口,他暴戾残虐可以说是为民除害,那五王呢?”
    李弘冷冷的回道:“想要杀就有借口。”
    还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九九还是心存疑虑,“此次他们挑起事端的理由,就是你我隐瞒皇帝驾崩图谋篡位,如果你把他们杀掉不就坐实了这个说法?”
    “坐实了又如何,他们都死了,还有谁有能力再挑事端?”
    “那你苦心经营多年的贤王尊称,不就化作乌有了?还会落人把柄,这对你登基之后也是个隐患。”
    “九九你还不明白么?”
    “怎么说?”
    “如果我们不强势,这罪名也是一样落实,我如果要保住这个贤王的称谓,那就必须把一切罪名都推脱在你身上。到时候我就必须杀你,我不杀你,天下子民也会逼我杀你。”
    九九沉思,“我明白了。”
    可为保她一人命,这大明宫就要展开又一场杀戮。
    她的命值么?
    而这场杀戮不只是几个皇室之间的斗争,还牵扯到大晟的百姓。李烃为准备逼宫已屯兵多时,虽然不能敌大晟几十万军师,可还是能搅起一滩浑水,
    崔氏集团手中的散兵,五王手中的精锐,虽然这些都不足畏惧,但那些被煽动的百姓却是一股隐藏的力量。
    跟上一世不同,李智在位这几年,虽然没有什么杰出的政绩,但也没做错事。而且他当皇帝这些年一直被四王爷压制,皇后控权,他那皇帝做的实在有够悲催,让人同情。这会儿有被那两个弄权者害死了,更是让人感到悲愤。
    所以舆论的导向很容易控制,百姓的情绪很容易被煽动,如果李烃将事情做足,那么他要扩兵逼宫还是很有希望的。
    李弘的办法虽然残忍,但却能很好的抢夺先机,直接发兵拿下李烃等一众叛党,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可这么做也是后患无穷。
    “我们能不能再想一个更周全的办法?”九九犹豫,“只剩下半年,我不想因为要等这半年的时间造成这么大的杀戮。”
    “九九我有些不懂,你还能做什么?就算我可以把这场杀戮拖延半年,可半年之后结果还是一样的。”
    “我有自己的理由。我只是在想,我们能不能颠倒是非?”
    “你的意思是说,给我们隐瞒皇兄的死重新找个理由?”
    “正是。”

  ☆、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弘叹道:“我也想过,可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你我隐瞒皇上死讯半年之久?”又问道:“九九,你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九九摇摇头,她也只能摇头,“没有。”
    如果换做自己,皇上死了半年不发丧,一个皇后把持后宫,一个四王爷把持朝政,俩人还装模作样的当贤妻当贤王,她也会认为是这俩人把皇上弄死的。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容本王再想想,定会有两全之策。”李弘又拾起奏折,“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本王先把这些鸡毛蒜皮处理了。”
    “哦。”
    正在这时,突然闯进一个浑身是土的侍卫,进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报,北方匈奴作乱,挥军侵犯边境,求摄政王速派援兵。”
    李弘眉头紧蹙:“匈奴这时候添什么乱。”又似想到了什么,“不对……”
    九九赶紧问道:“你觉得是李烃勾结了匈奴?”
    李弘握了握拳头,“是本王大意了。”又道:“拟旨,先调十万兵马前去支援。”
    李弘快速决断,九九不免担心道:“现在正值夏季,是匈奴兵强马壮之时,我们现在与匈奴开战,必定会损伤惨重。”
    “本王知道。”
    “而且,我们调兵去北方,长安的兵力自然要减少,到时候李烃一众叛党再起兵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与扬州叛乱惊人的相似。而区别在于,这次是内外勾结。
    而且当时扬州叛乱名不正言不顺,而这次叛党有比扬州叛党更好的借口。
    李弘冷哼道:“匈奴必定要打,而叛党也要铲除。”
    “可如果内外开战,必定民不聊生,大晟才刚刚繁荣几年,经得起这么折腾么?”
    李弘旋转着手上的扳指,面容阴沉,眼中已露出杀意,“本王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本事。”
    此次,匈奴来势汹汹,在边境不断攻城,还好大晟也兵强马壮,能与匈奴斡旋。就在此时,李烃很配合的起兵了。
    李弘在大晟执政多年,一直受子民爱戴,大晟的子民对于李弘弑君这件事上还半信半疑。所以李烃不敢贸然将矛头直接指向李弘。所以李烃叛乱打着的旗号就是,上官皇后,杀夫弑君,心肠狠毒,残害忠良。
    要李弘把上官九九立刻处死,为帝君报仇,否则他们就要攻进皇宫,直接取上官九九性命。说白了,就是给他们攻进长安一个合理的借口。
    九九这个气啊,她到底是躲不开这些罪名。不管怎么样,上官九九都还是个恶毒女人。这书中设定还真难改。
    李烃刚刚起兵,就得到了不明真相的长安和洛阳百姓的支持,原因很简单,这两座城市的百姓是当初九九辅助崔氏的见证人。当初崔氏大杀李氏宗族,九九曾是崔氏的义女,被封过公主。当然手上会沾上李氏皇亲的血,特别是六王曾与九九一同征战,却有去无回。这杀害李隆的罪名就也顺道扣在了九九的脑袋上。
    所以,虽然崔氏当政时,算是廉政亲民,但百姓的脑袋里还是倾向男性掌权,心里还是觉得崔氏是谋朝篡位。上官九九又当了皇后,在外人眼里杀父弑君就是重走了崔氏的路。
    一时间,九九即成了全民公敌。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弘只能先派禁卫军层层围守大明宫,然后再调集兵马守卫长安,又下诏书要求各个郡县严防死守,以防止叛军进攻长安。
    九九知道这不是办法,李弘不交出自己,就是有意包庇,合谋篡位。民心不所向,又内外夹击。硬打只会劳民伤财,还会被百姓所怨恨,这长安是守不住的,就算守住代价也太大了。
    边境那边,匈奴打打退退,就如同是猫逗耗子,意图很是明显,就是牵扯住大晟的主力军队,不让他们能够退兵回朝歼灭叛党。
    “九九,你还真是个麻烦。”
    “……”九九轻哼,随手落下一白子,“嫌我麻烦?你这是打算把我卖了?”
    李弘也跟着落下一黑子,无奈的道:“要卖你,本王现在就能把你扔在宫外,本王保证,你立刻就能被乱棍打死。”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九九已经陷入完全的被动当中,连对付李弘的砝码都在减少,九九一子落地,收走了几粒黑子,“你要想把我抛弃求自保,那我就拉着你陪葬。”
    “本王倒是想与你合葬,但总不能便宜了我那三哥。”
    “……”
    “我说你麻烦,是说你这个人,总想把你揽在身后,让你无忧无虑。可你要不就自己冲上来,要不就成为别人的靶子,总是让人放心不了。”
    “呵呵,从你口中听到这些话,还真是让人意外,如果我没失忆的话,我以前也是你的靶子。”
    “是啊!”李弘也顺手收掉九九几颗白子,“九九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
    “我父皇,崔氏,大皇兄,加上我,人人都对你动过杀念,可你到现在还能在这跟我下棋,你是怎么做到的?”
    九九仔细想了想李弘的话,答道:“先皇要杀我的时候,先后用的着我,大皇子要杀我的时候,先皇又用的着我,人人都是我的仇人,又都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些年,我就是夹在他们当中活过来的。至于你……只能说是还没到杀我的时候。”
    “是本王舍不得你。”
    “…………”
    “你以前离我近的时候,我日日夜夜琢磨着怎么办上官一族,可你离我越远,本王就越舍不得。”李弘自顾的笑笑,“总感觉你会离开我,就如同本王当初日日夜夜所做的那个梦,你倒在血泊中,本王想救却救不活你了。”
    “你还记得那个梦,我这十年走过来,就是不想你那梦境成真。”
    “本王也不想。所以,这次本王不会抛弃你,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三王得逞。”
    “我……相信你。”
    九九心中其实早已信任李弘,可让她说出口却很艰难。眼下这一盘棋,九九与李弘握手言和。
    棋盘被侍女收走,布上一壶清茶。
    李弘道:“现在一直被三皇兄牵着走,我们是时候该做点事情了。九九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对付三哥?”
    “杀!”九九吐出了和李弘一样的字眼,这一次她不会心慈手软。
    “哦?你不是不赞成本王大开杀戒么?”
    “三王李烃不得不杀,我当初是不愿意涉及大晟百姓。可如今李烃竟与匈奴勾结,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试想如若让他即位,必定会割让国土赠与匈奴,还会送出大量金银,待匈奴发展壮大,对大晟边疆的百姓就是一场灾难。”九九缓缓道:“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得不杀。”
    “可要杀,总得有个好理由,他已然起兵,我们必须得让他师出无名,把他定为叛党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
    “李弘,不如……”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不如……不如我们演一场戏吧。”
    翌日,大明宫城墙之上,九九一身白衣,立于城墙之上。
    城下一众百姓,呐喊着杀死上官九九,为先帝报仇,人群越聚越多,城门下禁卫军拿着盾牌阻挡着要向大明宫涌进的百姓。这阵势很像现代的军队抵抗暴动……
    时间久了,百姓也累了,稍作缓和,九九才扯着脖子喊了一声,“我现在即可以跳下城门,一死已谢天下!”
    上官九九这一声大喊,城下口口相传,便稍静了下来。
    九九这一声,差点就劈了嗓子,真想手里有个麦克风,或者来个大喇叭。轻咳了一声,又喊道:“你们先安静下来,听我这个将死之人说上几句话。”
    “慧厚皇帝的确在半年前已经驾崩,可先帝是突发急症身亡,不是我上官九九所杀。”
    城下立刻就有人带头喊道:“那为何要隐瞒皇上驾崩,还不是图谋不轨。”
    九九厉声一喝,“我上官一族本手握兵权,可在当初慧帝登基之时,家父便主动告老还乡,就是怕外戚控权再让皇权动荡,试问如果我要篡权何至于此。”
    “可你当初亲崔氏,残害李氏宗族,这不是冤枉你吧!”
    “开元帝立太子之时,是我上官一家举荐的大皇子李德,先后退位之后,又是我上官一族力保的慧帝李智。才使得大晟政权重回李晟。你们被叛王李烃蒙蔽,可我有满朝文武为我作证。”
    此时,事先安排好的整个大晟执政班子全部站出来,替九九作证,例证九九所言属实。
    城下开始窃窃私语,人心便开始动摇。九九谋朝篡位这一罪名很快被推翻了。
    混在城下李烃的人见状,赶紧站出来质问道:“既然你没有谋朝篡位的野心,为何要隐瞒慧帝之死。”
    “因为……”
    九九似有难言之隐,城下百姓又开始蠢蠢欲动,而此时李弘则站出来,接口道:“秘不发丧的是本王,因为本王不想要上官皇后去陪葬。”

  ☆、第一百四十章

一片哗然。
    李弘手持传位诏书,“这是慧帝亲笔御书,由翰林院御史亲自宣与本王的传位诏书。如有异议,本王可命翰林院查对笔记验证真伪,再昭告天下。”
    李弘又拿出另一道圣旨,“这是慧帝弥留之际下得另一纸诏书,慧帝与皇后夫妻和睦,想与上官皇后同眠于地下。这就是本王隐瞒皇帝驾崩的原因。”
    百姓已开始云山雾罩,实在想不通,既然摄政王已经有传位诏书,先帝已然驾崩为何迟迟不即位,反倒要秘不发丧,除非诏书是假的……
    果然,城下已有人大喊。
    李弘换做一脸苦痛,“慧帝深爱上官皇后,本王又何尝不是……”
    “…………………………………………………………………………………………………”(此省略号代表城门下,百姓共同的脸。”
    李弘无奈说道:“坊间不是一直都在传深宫内事,本王想常听书的应该听说过,本王与上官皇后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当初先后是要将上官皇后赐予本王为妃的。”
    李弘一脸苦闷,说得是情深意切,其实他说的都是真的,没参什么虚假,但九九听在耳朵里怎么那么别扭。
    李弘接着说道:“奈何因上官伯父手握兵权,先帝又心系六王,即决定将上官将军之女许给我六弟,本王当时已是悲痛欲绝。后来……六弟为保大晟江山,英年早逝。九九惦记六弟终始未嫁。而本王也一直未忘记她,一直没有立妃纳妾。直到慧帝登基,本王才再次去御前请求皇兄赐婚,却怎料……”
    怎料,又给皇兄抢去了。
    “本王已是绝望,一边要辅助皇兄身侧,一边还要见他夫妻和睦恩爱,这对本王实在太过残忍,在大晟江山稳固皇兄不再需要我时,本王便辞去辅王之职,远走封底,离开这伤心地。”
    底下群众,“哦!”怪不得四王原本就手握重权,却急流勇退,放弃一切,远走他乡。
    李弘继续道:“怎想,才刚刚过一年,皇兄突得急症升天,把江山留给了本王,却要将九九带走。”李弘真是越说越入戏,“可本王不想要江山,只想留下九九,所以本王做出了一个愚蠢得决定,将皇兄厚葬在帝灵,却没有发丧。本王亦没有拿出遗照登基,亦未将上官皇后送去帝陵。本王只想,就这样已摄政王的身份替皇兄打理江山,在本王有生之年,大晟的皇帝永远都是慧帝。”
    李弘这一席话,离着近听得清的百姓已经开始潸然泪下,特别是没事儿来参合的妇女,更是哭着感叹,摄政王真是一个痴情的人,为了爱情宁愿放弃皇位,更是憧憬,自己要是摄政王心中所爱该是多美好。
    更是有些埋怨,慧帝在位时拆散了一对鸳鸯,驾崩后还要让他们阴阳两隔。
    李弘接着说道:“上官皇后因我阻拦虽未与帝同眠,可整日在宫中吃斋念佛为慧帝守丧超度,与我叔嫂相称,从未逾越。而本王也未再跨出一步,只想着能把她留在这大明宫就好。”
    这故事真是越来越狗血,九九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只能掩埋做感动哭泣装,她怕自己笑场……
    李弘突变愤怒,“可本王没想到,本王的一时愚蠢却被有心人利用,竟给上官皇后冠上谋反的罪名,本王的爱情反倒给上官皇后带来了灾难。长安的百姓不知,可北方的百姓应该清楚,上官皇后曾大力主张修运河,让北方民众躲过了一场旱灾,试问这样心系天下的皇后怎么会杀夫弑君。”
    “现在边境匈奴突袭,边疆百姓陷入水火,三王李烃他不请命去打匈奴,反倒在封底起兵造反,还捏造实事,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却干着谋反的勾当,试图逼宫,煽动百姓。本王接到密报,三王李烃,为图皇位,竟然与匈奴勾结,一个为了皇位置百姓与水火而不顾的人,你们怎么能相信他。”
    看底下百姓的情绪,九九知道他们这场戏演的算是成功了。隐瞒皇帝死讯,变成了一段让人惋惜的爱情故事。李烃为兄报仇,变成了贪图皇位的卖国贼。
    今日李弘所说之话,全部被文官记载,将会写成檄文发布天下,以后白雀楼和四方楼还会继续讲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深信这个故事。
    九九知道,他们所言,天下人不会全信,但也会将信将疑。但这就足够了,没有绝对的舆论优势,李烃的叛乱就将成为一个笑话,更何况,李弘还给他扣了一个勾结匈奴的帽子。
    此时站在九九身侧的李弘,就是上一世那个欺世盗名的李弘,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永远胸怀天下,永远的忍辱负重。
    李弘这一席话,算是解决了如今的舆论危机,可仍然没有解决九九的死亡危机。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智要九九陪葬,其实不管李弘说不说,这已经瞒不住了。所以,可能都等不到叛乱结束,九九就得被活埋……
    面对大明宫外这些为宫廷秘事操白菜心的大晟子民。
    李弘又缓缓说道:“既然本王的自私已然造成这么大的误解,让上官皇后白白受到这样的污蔑。既然本王宁可放弃皇位,也不能保住这大明宫的安稳。既然本王已经自私得将皇后留在宫中,那本王就再自私一次,本王剿灭叛党逼退匈奴之后就会择日登基,迎娶上官九九为后。本王与九九明明两情相悦,却一次又一次被分离。现在这冰冷得皇宫只剩下我二人相互依靠,本王不能再失去她,本王宁可背负全天下的骂名,也要守护我们这段爱情。”
    “…………”九九惊悚得看着李弘,他们这段戏,没有这段台词啊!
    现在这种情况,九九不能出言反驳,只能沉默,在旁人眼中,上官皇后已是震惊加感动的说不出话了。
    李弘把违抗圣旨偷换成家庭伦理。有人嘲笑宫廷关系复杂,也有人佩服摄政王敢爱敢恨。但概念已被偷换,即使有反对的声音也无关紧要。现在即使再有人用李弘违抗先帝遗照的名义质疑李弘,也会被人认为是在阻挠真情。
    不得不说,李弘这是剑走偏锋,化解了九九即将陪葬的危机。
    回到后宫,九九气急,“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商量你会同意么?”李弘得意的笑道:“再说,这不就是最好的结局么?”
    “你……你不会真得准备再立我为后吧?”
    “什么叫再?我立过你为后么?”
    九九怔了一下,“我是指,我已经做过李智的皇后了。”
    “那又如何?前朝又不是没有先例,大晟之前的大豫朝,王皇后就是先嫁了父亲又嫁了儿子,做了两代皇后,他们母子关系可比我们叔嫂关系还……”
    九九听不下去了,赶紧打断,“那是前朝,不是大晟,再说我没想过再嫁人,特别是你……”
    “九九!”李弘握住九九的肩膀,“你只有再嫁给我才不用去陪葬,既然你能与皇兄做有名无实的夫妻,为何跟我不行。难道时至今日,你还不信我么?”
    “李弘,我很怕往事重演,更何况,我一直都想离开。”
    “我知道。”李弘放开九九,背身而立,“不是还有半年么?我给你半年的时间。即便你将来成为我的皇后,只要你想走,我就放你走。”
    李弘的身影已渐行渐远,看着李弘落寞而孤寂的背影,九九忽然不清楚,自己现在对李弘是什么样的感情。
    曾经是爱恋,后来是仇恨,再后来是同袍战友的情谊,而把这些交织在一起,九九只是感觉到很痛。
    这个男人,自从她来到大晟就与他交织在一起,他们就像烛火里摇曳的两根灯芯注定要纠缠不死不休。九九突然想到,李沐尘曾经说过,她只有嫁给李弘才能保十年安稳,她平安的过了九年,却仍然躲不过命定的第十年。
    ··
    果不其然,那日李弘在城门上的一席话被一传十,十传百,有人歌颂,有人嘲讽,但舆论对待九九已不再尖锐,那些观望时局的野心家也不再敢轻易投靠李烃,李烃再攻打长安已是师出无名也无人支持。
    李烃派人送来和书,承诺永不出封底,再不回长安。
    又是一盘新局,九九问李弘,“李烃放弃叛乱,你可会放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