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汶锦见唐二蛋要托住铁笼,又要跟袭击者激烈打斗,非常吃力,就抓着铁笼脱离了他的手。铁笼迅速下沉,她连呛了几口水,挣扎了一番,就失去了知觉。
“绣儿,绣儿,你醒醒,快醒醒……”
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叫绣儿,声音低沉而动听,却很陌生。汶锦心头一热,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想睁开眼看看,可她无论如何也睁不开。
她感觉自己身体轻盈飘浮,双手去抓,没有抓到铁笼,而抓住了一双温热的手。她已经脱离了铁笼的圈禁,还浸在冰凉的水里,心神仍处于游离状态。
“绣儿,绣儿,对不起。”湿透的身体带着温热紧紧抱住了她,令汶锦如同着陆一般踏实了,“绣儿,今生今世,我不会再辜负你,不会……”
汶锦听到这番深情的表白,感觉很奇怪,强烈的好奇化成力量,她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看到抱着她的人是唐二蛋,也看清他的眼睛灵动明亮,也充满了悔恨。
唐二蛋的眼神告诉汶锦,他不傻了,他恢复了。
可汶锦傻了,她不明白唐二蛋跟她的深情告白缘何而起。
“你……”汶锦连活命都顾不上多想了,她只想问唐二蛋为什么会说那番话。
又有几名袭击者攻上来,这回他们主攻的目标是汶锦。唐二蛋一把将汶锦托出水面,又把那只铁笼踹给她,就跟那些袭击者打到了一起。
汶锦浮出水面缓了口气,却没抓住铁笼,又沉到了水里,昏了过去。
☆、第四十八章 要嫁给他
汶锦从昏迷中醒来,已是五天之后了。
又一次经历了生死,可她在昏睡中,前世今生的点点滴滴并未入梦。乍一醒来,她就感觉身体轻松,思维清晰,一点也没有劫后余生的紧张与恐惧。
她祭拜河神的仪式上救人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尤其是在水中半昏半醒时唐二蛋对她的深情告白,就如同刚刚发生,让她一想起来就禁不住面红耳赤。
“姑娘醒了?脸这么红,是不是屋里太闷了?”荷风赶紧打开窗子透气。
“那倒不是。”汶锦摸了摸自己的脸,“透透气也好,桂花开得正香呢。”
“看姑娘精神不错,奴婢们也就放心了,姑娘还是先喝药吧!”
“我想吃饭,吃完再喝。”汶锦最不喜欢苦药,但还是比较爽快地答应了。
荷风赶紧让小丫头给厨房传话,又给冯大娘等人报了信,才回来伺候。汶锦躺累了,要起床,出去发散一番。荷风拗不过她,只好伺候她更衣梳洗。
站在窗前,看到庄子里欲渐欲浓的秋色,汶锦不禁感慨长叹。金染秋菊,枫叶流丹,总有迷人的秋景沉淀在她前世今生的记忆里,此时最为深刻。
眼前的景色或丑陋、或美好、或凋零、或盎然,都缘于人心。
此时,她看萧索苍黄的秋色亦有生机勃勃的迷人之态,是因为她心中满含雀跃欢愉。这一次,她赢了,又拣回了一条命,是唐二蛋救了她。
她曾对自己说,如果唐二蛋再救她一次,她就嫁给他。不计较他呆傻,不在乎他贫贱低微,不再痴怨前世,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平安度此生。
那是她濒临危难时的想法,现在她已度过困境,她的想法没有变。
“姑娘,文妈妈让人来传话,说姑娘醒了,她就回兰若寺给太太报信了。”
她轻哼一声,没说什么,心里别扭起来。她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她的亲娘周氏都没来看看她。她的奶娘倒是来了,听说她醒了,面也不露,就回去了。还有她的亲爹,都五天了,肯定知道了祭拜现场发生的事,也对她不闻不问。
他们都是什么人呢?曾几何时,汶锦感觉自己特别需要亲情的慰藉。
白粥、青菜、素饺、菌汤,饭菜以清淡为主,花样却不少,色香味俱全,可汶锦却没什么食欲。她强忍心里的委屈,勉强吃了一些,又倒在床上,蒙头睡觉。
她沉入水中的画面又侵入她的脑海,她回忆每一个细节,又一下子坐起来。
她半昏半醒时,唐二蛋紧紧抱着她,叫着她的小名,说对不起她,今生再也不辜负她之类的话。彼时,他的神情、他的目光,他的姿势,都是在深情告白。
她回想得越清楚,心里就越迷糊。
之前,唐二蛋曾送给她一个亲手雕刻的玉石人像,那上面雕的是程汶锦。这倒没什么,因为程汶锦是名满江东的才女,诗会择婿场面盛大,远远见过她的男子不少。唐二蛋没受伤变傻的时候,肯定是程汶锦的仰慕者之一。
唐二蛋在水中说的那番话,绝不是傻乎乎胡说,而是他已经恢复了记忆。可汶锦接收了海四姑娘的全部记忆,却想不起以前与这个现在叫唐二蛋的神秘男子有什么交集。再说她还不满十三岁,又是沉闷的性子,根本不可能与外男交往。
恢复记忆的唐二蛋向已被汶锦占了身体的海四姑娘告白,这令她倍感迷糊。
荷风悄悄进来,轻声道:“姑娘没睡呀?那先把药喝了吧!”
汶锦长吁一口气,接过药碗,捏着鼻子,一口气就把一碗酸苦的药汁灌进了肚子,连蜜饯都不吃,咂着舌头问:“我很勇敢、很厉害吧?”
“比起姑娘要用自己换下那些孩童时慷慨的神情,喝药算什么?”荷风见汶锦听得认真,又说:“姑娘舍己救人的事迹别说在罗州,就是在朱州府都传得家喻户晓了。范大说要上表西南省总督乃至朝廷,要为姑娘求恩赐表彰呢。”
“范大人来祭拜现场了?”
“来了,姑娘入水不到半个时辰,范大人就同老爷一起赶来了。文妈妈先带人来的,她带来的人要下水救姑娘,被洛氏一族的人阻挠,都打起来了。范大人和老爷到了,才阻止了他们,老爷亲自带人营救姑娘。范大人把秦大人和洛氏族长狠狠骂了一顿,还说让秦大人先别就任,他要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等候裁决。”
汶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记得唐二蛋下水救我了。”
“是老爷和文妈妈带人把姑娘救上来的,奴婢没听说唐二蛋救你。”荷风愣了一下,又说:“那晚,姑娘让奴婢去给唐二蛋传话,他没在家,怎么会……”
“别说了。”
就算亲眼看到唐二蛋救了她,海诚也不会承认。事关她的名誉,文妈妈跟海诚定是一样的想法。他们把唐二蛋救她的事实抹去了,对外说起肯定只字不提。
他们可以抹杀事实,但抹不掉汶锦的记忆,那动情的画面反而欲加清晰了。
许久,汶锦轻叹一声,问:“那些孩童呢?”
“冯大娘把他们都安排在庄子里了,说是等姑娘醒了再安置他们。姑娘是没看到,他们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八岁,被当祭品时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真是可怜,让冯大娘多费费心,善待他们。”
荷风点头应声,又恨恨说:“那洛氏族长一把年纪,可真不是东西。姑娘被救上来之后,他又想要回这些孩童,还说就是不当祭品,当奴才也好。范大人狠狠训斥了他,还说要带他去见清平王,他这才老实了一些,看样子还是不服。”
因为这次的事,她跟洛氏一族结怨,多了不少敌人,以后还要小心才是。范成白有求于她,倒是可以倚仗,只是不知他和洛家是否彼此买账。
“姑娘,奴婢听文妈妈说……”荷风欲言又止。
“说什么?”
荷风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奴婢听到文妈妈悄悄跟冯大娘说,太太想借姑娘的事告洛家一状,把事情闹大,跟清平王府叫叫板,免得洛家以后报复。”
汶锦沉思半晌,“太太的做法有道理,与其千方百计预防被人私下算计,还不如把事情闹到大面上,这样一来,洛家就不敢阴谋作耗了。我是时候到兰若寺去看看太太了,我两次差点没命,她都不说来看我,我去看她,谁让她是娘呢。”
“太太被老太太发配到兰若寺修行,怎么也要做做样子吧!听冯大娘说太太是有勇有谋的人,她要把洛家告上公堂,肯定会牵出好多事,姑娘……”
“荷风。”汶锦打断荷风的话,愣了片刻,说:“你去看看唐二蛋,问他这几天是不是按时吃药了。跟他说我想吃山里的野果子了,让他去摘一些给我送来。”
“是,姑娘。”
汶锦躺到床上,翻来覆去,又绞尽脑汁,若想唐二蛋以前的事。
她正睡得昏昏迷迷,听到荷风与小丫头说话,她赶紧起来,让荷风来回话。
“姑娘,奴婢没见到唐二蛋,也没见到老唐头。听李哥说,前天老唐头带唐二蛋上山伐木采药,晚上没回来。第二天,有人在山谷里发现了他们,说是他们都受伤了,唐二蛋伤了头,他们父子都被送到镇子上的医馆了。”
“怎么伤的?”
“李哥说他也不知道。”
唐二蛋武功很高,几十个普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除非他被高手袭击。他为救她伤了洛家的人,周氏跟洛家叫板也需要证人,他很可能被洛家报复了。
想到这些,汶锦顿时坐立不安。
☆、第四十九章 明辨是非
汶锦很担心唐二蛋的处境。
受人恩惠,理当报答。何况唐二蛋对她是救命之恩,而且还是两次,帮她也有好几次了。若真计较起来,这辈子以身相许,下辈子再以身相许,都不为过。
以身相许报恩只是她心里想想,不能轻易与人言,做起来更没那么简单。
她想帮唐二蛋度过难关,可又不知该如何着手相助。
“荷风,准备五十两银子。”
荷风犹豫了一下,点头应声,起身去取银子。竹修带小丫头进来,伺候汶锦洗漱梳妆。收拾完毕,汶锦在窗前愣了片刻,决定亲自去医馆看唐二蛋。
镇子离庄子有十几里的路程,现在刚进午时,马上出发,天黑前还能赶回来。
汶锦吩咐婆子去准备马车,她同几个丫头带着吃食衣物到大门等候。马车刚停到大门口,冯大娘婆媳就追出来拦住她们,又斥责丫头婆子们伺候不周。
“嬷嬷,我想去镇子上走走,很快就回来。”汶锦见冯大娘婆媳追过来不是询问,而是阻拦,就表示冯大娘知道她要去看唐二蛋,阻拦的意思就很明确了。
“姑娘落水着凉,病还没好利落,先别出去走动,老奴陪你到门房里说说话。”
汶锦心中不悦,但还是跟冯大娘进了门房。冯大娘一家都是周氏的心腹,不仅对她忠心,跟她也很贴心。再说,她确实有事需要冯大娘转告周氏。
“我这几天想寻个时间到兰若寺看太太,还请嬷嬷安排好庄子的事务,陪我一起去。”汶锦率先开口,说出她的打算,在谈话中占据了主动。
“好,明天老奴派人往兰若寺送信,问太太有没有时间?”
“太太很忙吗?这几年天天抄经礼佛,可别忙坏了身体,让神佛愧疚。”汶锦的语气带出明显的嘲讽意味。她不知道周氏在忙些什么,冯大娘肯定知道。
想到周氏,她心里就会涌起成堆的疑问,堵在心底,令她很不舒服。
冯大娘讪讪一笑,“正巧明日老奴派人给太太送东西,顺便替姑娘带个话儿。”
“有劳嬷嬷。”汶锦笑了笑,说:“听说老唐头父子受了重伤,正在镇子里的医馆治疗,我要去看看他们,送些钱物吃食,以示感谢。嬷嬷应该知道我这次大难不死,又是唐二蛋舍命救了我,于情于理,我都该重谢他才是。”
“哦,老奴也听说他们父子受了伤,还伤得不轻,可是……”冯大娘愣了一下,“姑娘这次被沉入水中,是老爷和文妈妈带人把姑娘救上来的。”
汶锦轻哼一声,“我都落水快半个时辰了,文妈妈才带人赶来,老爷来得更晚。要是等他们救我,估计他们就要到阴曹地府求十殿阎罗替我改生死簿了。冯嬷嬷,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有些事我不清楚,还请冯嬷嬷多加指点。”
冯大娘也是聪明人,听汶锦这么说,有些事该怎么做,她心里也有谱儿了。
她犹豫片刻,轻声说:“老爷已经赏过老唐头银子了,太太又是赏银子,又是赏药,都没亏负了他们。姑娘就别记挂了,老奴不让姑娘去,也是为姑娘好。”
“这也是老爷和太太的意思吧?”
难得海诚和周氏反目好几年了,还能因她的事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他们拿财物封了老唐头父子的口,把唐二蛋救她的事抹杀了,这确实是为她好。女儿家的名声很重要,他们作为父母,为她的闺誉考虑无可厚非。
汶锦能理解他们,可这一世的她认为性命比名声重要。若是没了命,还有一个好名声供人们传颂,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她前世的老路?
还有,她想见见唐二蛋,看他是不是恢复了记忆,她还有一个谜团等待解答。
父母和她的考虑及想法发生了冲突,她会选择退步,这是对父母的尊重。
汶锦深吸一口气,说:“那我就不去了,我准备了一些衣物银两,烦请嬷嬷让冯管事抽时间送到医馆。不管怎么遮掩抹杀,唐二蛋毕竟对我有救命之恩。”
“姑娘最懂老爷和太太的心,老奴会替姑娘把衣物银两送过去,姑娘尽管放心。”冯大娘愣了一下,问:“姑娘,你救下的那些孩童该怎么安置?”
“先让他们在庄子里住下,我正要去看他们,嬷嬷和我一起去吧!”
那十四名孩童住庄子后面一个偏僻的院子里,冯大娘安排了两个婆子照顾他们。他们刚被安顿到庄子里,就病了七八个,请医求药,又是一番折腾。
听说汶锦来了,婆子把孩童们都叫过来,让他们给汶锦谢恩请安。
这些孩童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在庄子吃的住的都周全,也安定了。虽说他们之中有一半病着,劫后的余生还很长,他们看上去精气神都不错。
汶锦让他们自报姓名、年龄、家乡,就有两个年纪稍大的女孩能完整地回答出来。另外十二个有的回答得不全,有的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五个闭口不答。
拒不回答问题的孩童大的七岁、小的五岁,皮肤很黑,身材也更为瘦小。他们的眼睛很亮,眼底满含警惕,看向汶锦这救命恩人的目光隐含敌意。
“若我所猜不错,你们应该是乌什寨的人,为什么会被弄来做祭品?”汶锦笑意吟吟打量着这两男三女五个孩童,对他们的仇怨警戒视而不见。
乌什寨原是西南省的苗人在前朝末年建立的国家,位于西南省的南部,距离罗州城有四五百里。盛月皇朝开国,他们因拒绝归顺新朝而被灭国。为一雪灭国之耻,乌什国的残余力量屡次起事,与官府冲突不断。
朝廷不胜其烦,改由安抚为主,把乌什国改成乌什寨,让他们自冶。乌什国后人渐渐被汉人同化,但他们同汉人之间始终未完全消除与生俱来的隔阂。
“我们是乌什寨的人又怎么样?我们被弄到这里,还不是因为你们汉人阴险狠毒。”一个年纪偏大的男孩恶狠狠盯着汶锦,好像在看仇人一般。
洛家竟然把乌什寨的人弄来当祭品,若他们真闹起来,官府和朝廷都会有麻烦。而对于汶锦来说,她救下的这五个孩童此时也就成了烫手的山药。
☆、第五十章 听闻喜讯
汶锦耸肩一笑,不再理会乌什寨的男孩,转过头与其他人说话。
除了那五名乌什寨的孩童,另外九名都是汉人,听他们的口音,应该都是西南省人氏。或是穷人家的孩子,被亲人卖的,或是被人贩子拐卖出来的。
“你们九人若是想回家,我可以给你们盘缠,或让人送你们回去。要是不想回去,或者不知道家乡在何地,就留到庄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养活自己。”
“姑娘不会再把我们卖了吧?”大一些的女孩很胆怯地询问。
汶锦微笑说:“不会,你们留在庄子里做工,跟着冯大娘学习规矩。若是不能再回家跟亲人团聚,也可以留下来,将来在庄子管事,还能在主子身边伺候。”
“多谢姑娘。”大一些的女孩带其他孩童给汶锦下跪行礼。
“那我们呢?你是不是想把我们卖了?”乌什寨的男孩狠呆呆询问。
“我这个阴险狠毒的汉人倒是想卖掉你们,那要有人敢买才行。”汶锦满脸微笑,语气却很冷淡,“洛家不知道你们是乌什寨的人,才敢买你们当祭品。否则,洛家就是后台再坚实,清平王府就是再有根基,也不会自找麻烦惹乌什寨。”
“什么意思?你到底想怎么安置我们?”
汶锦微微摇头,“就你对救命恩人这种态度,我也不能善待你们了,反正都会被你反咬一口。我会先把你们关到这里,然后报到官府,你们等候官府安置吧!”
乌什寨的男孩刚要说话,被一个女孩拦住,瞪了一眼,他立马就老实了。汶锦看出这不言不语、不惊不慌的女孩出身尊贵,那男孩很怕她,就对她善意一笑。
那女孩上前给汶锦行了标准的乌什寨礼,她五六岁的年纪,行礼却很规范。
“你有什么要求?”汶锦弯腰询问,又给女孩理了理额前的碎发。
“想求纸笔,写封信,送回寨子。”
“好。”汶锦让荷风去取笔墨纸砚。
“还有一件事,求恩人先别把我们交给官府安置。”
汶锦点点头,“你们先住在庄子里,有事找冯大娘,她会安排。”
说完,汶锦笑了笑,转身离开,冯大娘也带着九名汉人孩童跟着出去了。
走出一段距离,汶锦跟冯大娘交待了一番,就回房了。她要给海诚写封信说说这些乌什寨孩童的事,不把他们交给官府安置,也要把话说明才好。
汶锦刚把信装好,荷风就拿着乌什寨女孩写的信回来了,说是那女孩要通过官家驿站把信送回去。汶锦也把自己写的信交给她,让她一并送到罗州衙门。
听到外面传来少女的欢声笑语,伴有嘻闹声,汶锦向窗外望去。
“回姑娘,历州知府苏大人家的两位姑娘和几位官家小姐到郊外游玩,她们的风筝落到我们庄子,她们来拣风筝了。”荷风见汶锦面露迷茫,又说:“苏知府的夫人买下了与我们相邻的庄子,改成花庄,专种奇花异草。听说她要在花庄举办赏菊会,昨天他们一家就到了。姑娘与两位苏姑娘都相熟,可能她们不知……”
汶锦摆手打断荷风的话,“你快去送信吧!别耽误得太晚。”
“是,姑娘。”
说笑声欲来欲近,汶锦也越发烦躁不安,她抱着迎枕坐到床上,凝神悲叹。
历州知府苏大人名苏泰,是苏宏佑的亲叔叔,庶出的。苏泰与海诚同年调任到西南省为官,都从七品知县做起。现在,苏泰却比海诚官高两级了。
海诚和苏泰都是庶子,只是他们的嫡母品性大不一样。论能力和资历,苏泰并不比海诚强,却比海诚升迁快多了,这也因为苏泰有位出身名门的好妻子。
苏泰的妻子是忠国公府的庶女,忠国公一脉隶属萧氏皇族,自是尊贵。萧氏是苏泰的贤内助,治家有方,而周氏却被发配到寺庙修行,又是那般光景。
家和万事兴。
她与苏宏佑成亲时,萧氏特意带儿女回京城参加他们的婚礼。时隔一年,再听说她们的时候,程汶锦已死,而她已成了海四姑娘,也与她们相识。
她害怕见到苏家人,却又想看看她们,心里矛盾难安。
“苏八姑娘,你怎么跑人家后院来了?让主人看到怎么说?还把我叫过来。”
汶锦正倚窗发呆,听到少女清脆的声音从后窗传来,吓了她一跳。
“你们总是吟诗作画,没人理我了,我就想找个地方藏起来,让你们找不到我。我顺着夹道过来,看到后院有一颗金桔树,就叫你一起过来摘金桔。”
答话的人是苏八姑娘,名苏滟,是苏宏佑的堂妹,汶锦在苏家见过她。苏滟灵动乖巧,最厌恶琴棋书画,因此,前世的汶锦并不喜欢她。
“谁总吟诗作画了?我们不是陪你放风筝、又来这里找风筝吗?可你却偷偷跑到人家后院摘金桔。这金桔长得确实不错,我就破例陪你偷一次。”
听到两个与她同龄的女孩对话,汶锦的心渐渐归于平静。她轻轻坐到紧靠后窗的软榻上,听她们说笑,想自己的心事,却也平添了几分随意轻快。
“还是洛芯姐姐最好,肯陪我玩,对了,洛姐姐,我说的那件事你信不信?”
洛芯笑问:“哪件事?你整天说个不停,谁知道你指哪件,别人不信你?”
苏滟点点头,说:“我们侯府里的三嫂生下孩子,因孩子突发急病而死,她一着急,也死于产后血崩。没想到那孩子断气一整夜,都埋了,又活了。是我四姐姐救的他,我四姐姐说那日她好像被人牵着一样往僻静的后花园走。现在人们都传海四姑娘得河神点化、眷顾,你说那孩子是不是也被神仙照顾了?”
“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过这件事?还有,你所说的三嫂是不是那么名满天下的才女程汶锦哪?刚出生的孩子断气一整夜,又活过来了,真是一件奇事。也不对呀!小孩子死了,你们侯府为什么要埋到后花园?为什么不和他母亲同葬?”
汶锦听到她们的话,就好像三魂七魂被拉出身体,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了。
她的孩子,她的至亲骨肉还活着?还活着!这对她来说真是天大的惊喜。
☆、第五十一章 结交密友
五天前,汶锦还特意为前世的自己和孩子过了五七之祭。三柱草香,一杯清茶,了断前世今生的亲情与思念,也跟自己的过去做了一次终结式的告别。
没想到她的孩子还活着,真是奇迹,更是老天的眷顾。
这个惊喜只是她偷听来的,还没有确定,她必须亲自去听一遍。
她沉思了一会儿,披上披风,没叫丫头,悄悄出去,从侧门去了后院。
洛芯对苏滟说的奇事很感兴趣,“苏八姑娘,我想问……”
“洛姐姐,你能陪我来偷金桔,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还是叫我滟儿吧!叫苏妹妹、滟妹妹也行。”苏滟在金桔树下转了两圈,寻找爬树的最佳位置。
“好吧!滟儿,程汶锦的儿子应该是你三哥的嫡长子,为什么死了要埋到偏僻的花园?是不是死得蹊跷呀?”这位洛姑娘倒是个喜欢刨坑问底的人。
苏滟愣了一下,摇头道:“我不能跟你说,我母亲昨天还嘱咐我不要乱说这件事,我一高兴就忘了,要是让我母亲知道非……啊——”
“怎么了?”洛芯回头看到汶锦朝她们走来,也吓了一跳。
“你、你是海四姑娘?”苏滟一点也不象做贼的,看到主人,不惊不畏,反而大大方方迎上来,“我认准了,你就是海四姑娘,一年多不见,你长高了,也变漂亮了。去年端午,我们去看龙舟赛,我跟你说了好多话,你不记得了?”
汶锦朝洛芯和苏滟福了福,微笑道:“我怎么不记得?我们两家从京城一起来到西南省,我们又一起在朱州府的女学读书。苏大人任历州知府,我父亲到罗州为官,我们两家才分开了。我很喜欢听妹妹说话,去年端午一见,就一直惦记着,一直没机会和你再见。后来听说你们家一入秋回了京城,入冬才回来。”
洛芯扯了扯苏滟的衣袖,低声问:“你不是说海四姑娘是个闷葫芦、你跟她说了一天话、她统共说了不到三句吗?你看她不是挺爱说……”
“海四姑娘一个多月前得了河神点化,西南省都传得沸沸扬扬,你没听说吗?她性情大变,也爱说话了,有什么不对吗?这也是奇事。”苏滟见汶锦温和友善,忙上前拉起她的手,歉意一笑,“海姐姐,我说你是闷葫芦、不爱说话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可别计较。对了,听说你这次落水染了风寒,好些了吗?”
“多谢妹妹关心,我已经好了。”汶锦转向洛芯,“这位姑娘是……”
苏滟忙说:“她叫洛芯,是清平王的侄女,只不过……她的父亲上个月刚调到朱州府做同知,她没随洛同知去任上,一直住在石林郡老宅,离这里很近。”
汶锦猜到洛芯出身洛氏一族,却没想到她是清平王的侄女。据说现任清平王只有一个弟弟,还是外室庶出,和清平王府并不亲近,估计就是这位洛同知了。
几天前祭拜河神的仪式由洛氏一族组织。为救那些孩童,她蔑视了洛氏一族的赫赫权威,还和洛家人发生了冲突,定会因此得罪洛家和清平王府。
可她此时没从洛芯脸上看到怨气与不满,心里平静了很多,对洛芯欲加礼貌。
“见过洛姑娘。”汶锦朝洛芯正式行礼。
“洛姑娘比你大一岁,比我大两岁,你就叫她洛姐姐吧!洛姐姐也是很和气的人,和清平王府的贵女,还有洛氏族里的姑娘们都不一样。”
汶锦和洛芯两世都素昧平生,新近又和洛家结怨。可苏滟性情率直纯真,经她热情引荐,两人就是心有芥蒂,也要冰释,就顺她的意思姐妹相称了。
苏滟和洛芯与汶锦年纪相差不多,她们是外人,却比她那些血脉相连,却处心积虑的姐妹强多了。重生一世,结交了同龄的密友,汶锦很高兴,也格外珍惜。
“听说苏妹妹要采摘金桔,我们庄子里有桔园,几百棵金桔树,苏妹妹大可以随便摘。快午时正刻了,要不你们在我们庄子里用饭,下午我带你们去桔园。”
洛芯与汶锦今天才认识,不熟稔,不好意思留下来用饭。苏滟却不客气,自己想留下来,还替洛芯答应了,又吩咐丫头到花庄给她的家人传话。
“其实也不是我想要金桔,是我们侯府的四姐姐想要西南省特产的金桔,说是可以拿来入药、酿酒、做蜜饯,我就想弄一些金桔给她送到回京城去。”
“是苏四姑娘想要金桔吗?”
“是呀!海姐姐认识我四姐姐?”
汶锦摇头一笑,说:“听说过,可能小时候见过,现在想不起来了。”
“我都忘了咱们两家有亲了,我姑母是你大伯母。”苏滟拍了拍脑袋,为惩罚自己忘了事,就打开了话匣子,说了许多与苏四姑娘有关的事。把苏四姑娘救下程汶锦的儿子说得格外清楚,好像她亲眼所见一样。
前世的她是不好交际走动、不愿管事的人,嫁到苏家不到一年,对锦乡侯府的人了解不多。她只知道苏四姑娘是庶出,也是沉闷性子,印象并不深刻。
听苏滟一说苏四姑娘通医懂药,处事又八面玲珑,就令她迷糊了。不管怎么说,苏四姑娘救了她的儿子,这份深恩厚义足以让她铭记此生。
苏四姑娘懂医术、知药理,有她看顾,小孩子在险象环生的侯府会少一些灾病。基于这一点,别说苏四姑娘想要金桔,就是想要黄金,汶锦也会奉上。
反正周氏有的是金银,做亲娘的,为儿女花钱理所当然。
她们一起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又到桔园去采摘了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