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言]太平盛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这牛是不能随便杀得,所以这市场上的牛肉可是金贵的很。你要这刘希一天三顿都给你弄牛肉,这实在是太为难刘希了。

    这刘希面对那个大脑里永远都是少一根筋的尹继伦,也算是彻底的无语了。他真的是恨不得把那账本往尹继伦的脸上扔过去。

    PS:  555电脑抽了,老是登不上来,亲,你们要相信我不是有意要晚发的啊!

VIP卷 一百八十一、心愿得偿帝松口

    只是一想到那尹继伦一幅不管账的样子,这刘希倒也是只有按捺住心中的不快。一日三顿都要有肉,也不是不可以。

    这刘希知道若是再和这尹继伦这么耗下去,他今天一天恐怕都要不得闲的。这尹继伦的性子素来喜欢直来直往,这刘希生怕他会受人利用出什么岔子。

    毕竟那曲比阿霞的事情,他可是不愿意在看到第二次了。上一次他就已经是差点被吓得魂都没有了,要是再来一次。

    必说是那太宗不会放过他了,就连那赵氏也是肯定不会就这么跟他善罢甘休的。为了安全起见,这刘希到最后还是不得不依着那尹继伦的要求。

    把他给扔到了那军营里去了,虽然一个通判长时间呆在军队中。这搁哪里也是说不过去的,不过好在他们两个人反正已经是这里最最说不过去的存在了。

    再多几件说不过去的事情,恐怕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就是因为刘希的这个决定,害的他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得不劳心劳力的替那尹继伦收拾残局。

    就拿这回伙食的事情来说,尹继伦的要求虽然无理了点。但是这刘希也架不住人家也是这贵州的一把手,自是不能赶尽杀绝。

    不过好在这刘希以前好歹也是在那市井中混过的,自是知道该用什么东西来应付那已经陷入犯二状态的尹继伦。

    果然在第二天的时候,那尹继伦所在的军营里就接到了。刘希派人送去的猪肉,如今的猪肉价格可谓是低的很,这刘希自然也就不会介意一天三顿的供给了。

    对于刘希的这种做法,尹继伦表示是相当的无奈。可是他又的确是不能说什么,毕竟他一开始说的就是要肉啊,而这刘希也给了他肉不是吗?

    不过好在这中小风波总是能够很快的退去。这两人也总算是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毕竟这剿灭王小川一事。

    的确是可以算得上大功一件,这太宗若是不对他们做些嘉奖,到时候恐怕就没有人愿意替他卖命了。

    于此同时那李继隆也是从那莫州凯旋而还了,这李继隆因着那瀛洲一带大部分已经被那潘美收拾的七七八八了。

    故而倒也是没有在那瀛洲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而是直接把那矛头对准了莫州。倒也是是老天爷可怜这个常年在外头操劳的国舅爷。

    这辽国在得知那萧燕燕亲征都已经战败之后,这军队的战斗力可谓是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李继隆见到那些军队已经是战意全无。

    自是不会傻到为了自己的军功能够更加的好看一些,特意把那些辽兵的生路给全都堵死。这李继隆到底还是按照那潘美当初夺下这瀛洲的办法。

    用威逼利诱的手段骗开了那莫州的城门,因着这城中的辽人颇多。这太宗也知道若是一下子全都把那些官员替换成了宋人。

    这些辽人肯定是会浮躁起来的,不说这两国之间的风俗习惯不同,但是这语言方面就已经是有不少的代沟了。

    使得这太宗是不得不在那心攻下来的几座城里。按照那应州四城当初的办法,开设学堂。美其名曰是让那些人多受受这儒家思想的熏陶。

    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这些人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洗脑,同时把自己身边的这些迂腐顽固之辈。全都打包送到了那里去。

    这别人不知道这当皇帝的苦,这太宗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些所谓的名家大儒中其实真正好的人,恐怕是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大部分人也躲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他们对那太宗劝诫的时候。是完全不会顾及这太宗的想法,只是一股脑的说那太宗的做法不对。

    可是若他们能够说出点其他好的额办法那也就算了。可是偏偏他们一个个的既无安邦治国之才,又无开疆扩土只能。

    一天到晚是之知道抱着那些圣人留下来的书籍在哪里啃老本,因着这些人的缘故。使得不少她在原本准备用来委以重用的人才。

    一个个的非但没有学到什么真材实料,那些引经据典,不知变通的性子倒是学的给十足。虽然这太宗之所以依旧尊崇儒学。

    但是他也只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这些老百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毕竟若是这百家齐放了。他们就很有可能会萌生造反的想法。

    可是这物极必反,一旦这些人长时间的不知变通。这国家也就会因此而慢慢的走向衰弱,对于这一点这太宗也是在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的。

    虽然有些晚了但是和刘娥相比却是算早了。那刘娥前世可是一辈子都没有想通这个道理,直到是后来自己看到了这大宋的渐渐衰败后。

    方才是想到了这些,当初她之所以能够对那中儒家思想依旧是处于接受状态。无非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同时她也不敢放手一搏罢了。

    只是现在想来这大宋不就是在这么一次次的不敢中渐渐的走向灭亡的吗?因着这宋朝虽然是儒家学说最为盛行的时期。

    但也是因着这样,有不少的儒家弟子也是慢慢的走向了转牛角尖的路。这朱熹和程颢两人不就是最好的代表吗?

    存天理。灭人欲?要是真的能够这样,这也就不会有那严蕊的事情发生了。那朱熹也就不会到死都没有能够摆脱这爬灰的名声了。

    而且这周礼中还有那奔者不禁呢!他们二人说白了也就是那种沽名钓誉的人,要是真的能够做到和他们说的一样。

    这两人恐怕早就可以说是圣人了,这太宗因着早就对那些不时的在自己耳边嘀咕的那些所谓大儒烦透了。

    干脆就把他们一道打包扔到那里去给那些依旧是处于那些大儒口中的“蛮夷状况”的辽人,讲课去了。

    你们既然一直说什么要把自己那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吗?如今这么一个好机会,你们一个个的还不赶紧感恩戴德的谢谢我。

    还在那里唧唧歪歪个什么劲?平时你们不是一直都喜欢对我说教吗?可是我就一个人,而你们人又那么多。

    干脆去那边境处讲吧!那里听的人可是要多得多了,对于这太宗的旨意这些人恐怕也就只有在心里暗自唾骂这太宗一点情面也不讲了。

    可是这面上却不得不表现出一幅自己中了大奖的样子,到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只是他们却比那哑巴还要来的可怜,他们不仅要承受那黄莲的苦,这面上还是依旧要保持一幅吃了蜜的样子。

    这看着就只叫人发笑,听着那赵恒跟自己绘声绘色的说那些大儒吃瘪的样子。这刘娥实在是忍不住了,倒也是不顾自己的形象大笑了起来。

    前世自己可是没有少受这些大儒们的冷嘲热讽,这一回太宗的做法倒也是变相的替她除了一口恶气。

    倒也不知是这刘娥今年是不是福星将至还是怎么的,不仅她一贯厌恶的那些大儒们在朝堂上吃了不少的亏。

    自己的弟弟又在那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吗太宗终于肯松口了。因着那刘希和赵恒两人的连番求情。

    这刘娥终于完成了自己前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侧妃之礼嫁给那赵恒。至于当初太宗的那道逐出京城的圣旨。

    则是被众人选择性的给遗忘了,就算有心人想要拿他做文章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太宗当初只是不让那刘娥进京罢了。

    并没有说不让那刘娥永远不进京,刘娥如今是这朝中少数的能文能武的良才——刘希的嫡亲姐姐,这太宗再怎么样看在那刘希替自己打下那么多场胜仗。

    又把那贵州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份上,也是必须要认下这个儿媳。毕竟这刘娥和那赵恒的事情早就在这京中传开了。

    如果这刘娥不嫁给那赵恒的话,这刘娥一辈子恐怕真的要没有一人敢去了。可是这刘希如今贵为皇帝身边新晋的红人。

    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一个姐姐,却始终不能够嫁人。这换谁谁都不会乐意的,而且那潘美已死。这郭云看上去又不是一个好的。

    这赵恒日后万一遇上事情,他恐怕是连真正的心腹班子也是凑不出来的。无论是wield了安抚那个新出锅的将才——刘希。

    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日后好歹也能够有一门可以借的上力的岳家,这刘希都是那赵恒必须要娶回去的。

    虽然说这后族太过强大不好,但是这刘希和刘娥的关系这太宗也是清楚的。这二人其实不是真正的姐弟关系。

    日后倒也是可以利用这一点让那刘希和刘娥脱离关系的,我们姑且不论那太宗的心里究竟是在想什么。

    但是刘娥和赵恒两人在得到了那太宗的确切的答复后,这可以说的上是心境最是平和不过的两个人,竟也是激动的不行。

    这刘娥也知道这一回太宗肯松口,这刘希恐怕是没有少出力。单看刘希哪里薄的不能再薄的赏赐,和那尹继伦的厚的不能再厚的赏赐相比。

    这刘娥再傻也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弟弟,这一回恐怕是真的大出血了。只是这一期额在那刘希的眼里却算不上什么。

VIP卷 一百八十二、几家欢喜几家愁

    要知道若是没有当初刘娥和赵恒的帮助,他又如何能够报的了自己的家仇。又如何能够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起。

    他如今的一切一切若是没有刘娥和赵恒的话恐怕都要和他无缘了,自是这太宗却不知带着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他只当那刘希和刘芳一样,都是那刘娥从外头收养的。哪里知道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的曲折,则便这做弟弟的在忙着替自己姐姐张罗婚事。

    那边做弟媳的又在忙着替自己的大姑绣嫁衣,整个刘府里竟是忙的不可开交。毕竟这府里的人手和其他人家比起来还真的是少多了。

    若不是那个刘芳年纪也算是不小了,可以把那个混世小霸王刘毅给看好了。不然这府里恐怕是要更加的慌乱了。

    只是这婚事终究是有些不尴不尬的,毕竟这弟弟帮姐姐出嫁。这总归是有些说不过去,而且当初那刘娥的事情京城里一些有权有势的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这府里一时间倒也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手前来相帮,不过好在那赵氏在得知了这里的情况后。倒是当夜就收拾好东西。

    就赶到了这刘府,当初她在刘府的这段日子可是没有少受这刘娥的帮助。这一回她自是要去给这刘娥长长脸面。

    好歹她也算是那赵普的闺女,这回去帮那刘娥身份上倒也是说的过去。只是碍于赵普去年染病身亡。

    她如今这三年孝期尚未过去,这倒也是不能帮上什么实质性的忙。生怕害的那刘娥沾了自己的晦气,毕竟有了那郭云的事情之后。

    这京城里的人都开始对那守孝的事情,是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眼。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扫把星。

    不过好在这赵氏在料理家事上面不可不谓之能干,有了她的帮助这府中的管事婆子们倒也是很快的就步入了正规。

    只是那赵恒的府上却是已经上演了好几出的好戏了。这潘氏前不久才替那赵恒把那郭云给去回来。这心里若说是一点介意也没有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这郭云自己是一个不着调的,不仅是惹得那赵恒厌恶不已。就连那太宗都是亲自下旨把她的侧妃的分位给撤了。

    这才让她的心里好受了点,要知道赵恒这么多年以来对她虽不能说是全身心的爱着。但是亦是对她敬重有佳。而且这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歇在她房里的。

    只有当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而且那赵恒又没有去刘娥那里的时候。那些侍妾们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不得不说这潘氏这么一来可是把那些侍妾的路给全都堵得死死的了。

    要知道这潘氏的眼里可是素来容不得沙子的,这么多年以来这赵恒的府里依旧是只有那许氏和杨氏两个人,以及后来新来的那个郭云。

    因这赵恒在男女方面一贯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的样子,他每月除去去那刘娥处以及潘氏处的日子。

    这余下来的日子其实真的是少的可怜,那些侍妾却不会这么想。要知道那潘氏为了稳固自己的脸面以及避免别人抓到那赵恒的把柄。

    自是不会说那赵恒是去了刘娥那里的,只是说那赵恒去办事了。这些侍妾自是不会知道这赵恒其实是去了那刘娥处。

    在她们的眼里就只会看到,这潘氏长时间的霸着王爷不让她们见王爷。谁让那潘氏把大部分的时间全都占走了。

    她们有时候两三个月都未必能够喝到一口汤,这心里能不怨吗?这王府里的下人虽然调教的不错,没有那还种跟红顶白的人。

    但是这时间一长了。她们这种即见不到王爷,又没有名分的侍妾。日子想要好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后来又出了那国库空虚的事情。

    这爷倒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的银钱都捐出去了。这潘氏自是也在后院里做起了。勤俭节约的代表,一来二去的是把她们那原本就不多的供应给减的是差点都看不到了。

    若不是当初那刘娥在离府之前,为了不让人说闲话。把那赵恒在王府的那段时间里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分给了当初的王氏和她们二人。

    她们如今的日子恐怕是要过的更加的困难了,再加上后来又来了一个郭云。那郭云虽然身份不及那潘氏。

    但是那手段却是一等一的,在吃了那郭云的两个暗亏后,这两个老实人是不得不再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现在听到那刘娥即将要以侧妃的规格回到王府。

    她们的心里倒是没有半点的为自己的未来即将要多一个情敌而难过,反倒是有了几分激动。是啊!她们两人在王府里那么久了,虽然知道自己的出身已经决定了。

    她们始终都是做下等人的命,自是不指望那赵恒对她们能够有多好。但是这种如同隐形人的日子实在是太过枯燥了。

    两个人有时候半夜里就算是想要说个话恐怕都没有人陪。她们有时候真的想要冲到那潘氏的面前向她保证她们绝对不会和潘氏抢得。

    但是也请潘氏好歹让她们不哟再过这种和尼姑没有半点区别的日子了,只是一想到当初王氏那副场景。

    她们就算是再怎么不甘心,也就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了。可是一旦这刘娥回来这府中的局势恐怕将会大大的改变。

    这刘娥的性子她们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素来是属于刀子嘴豆腐心。而且又因着她是在外头摸爬滚打过的,是最清楚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

    她总是懂得把握好一个度,既不会让那三人觉得自己有恃宠而骄的本事了。又不会让她们觉得她一个人就把她们的路都给堵死了,这样一来当初她们三人每个月倒也是能够捞到个一两日。

    也算是可以过的去了,直到那潘氏进门后。这日子才越发的难过了起来。如今刘娥再度回归。自是欢喜有人能够和那潘氏打擂台了。

    若是这刘娥能够一举把那潘氏给压到,那她们的日子最起码要比现在好过多了。即使见不到那赵恒。那也比现在一直受那些下人轻视来的好。

    只是这两个人在这王府里面的地位实在是低的可怜,就算她们再怎么满心欢喜。也是徒劳无功,要知道且不说那潘氏的心情有多么的复杂。

    就连那郭云都是已经快要处于暴走的阶段了,如今她手中的势力基本上已经是全都被那太宗给蚕食的七七八八了。

    余下来的也只不过是小猫两三只了,她虽然很聪明。但是她从小在闺阁中长大,就算再怎么在那郭守文身边学习。

    她所学到东西总归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她又不似前世那样。算是这府中的王妃,见识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最起码能够结交到一帮达官贵富。

    如今的她是连那种宴会都是去不得的,就算去了那些官太太们也是一个个的都躲得远远的。她准备的那些礼物也是被她们全都不着痕迹的退了回来。

    毕竟当初那张氏只是收了一块盖头,结果新婚之夜自己的官人就暴毙了。如今这郭云就算是使劲了十八般的武艺。

    在这些迷信的官太太眼里,这郭云始终都是一个祸害精。一个个的都是避而远之,如今这刘娥的到来。

    无疑是给这郭云原本就不怎么好过的日子,来了个雪上加霜。要知道这郭云虽然没有真正的从那赵恒口中听过那刘娥在他心里的地位,但是从潘氏那恨得都快喷火的眼里。

    她还是能够看的出来,这刘娥在那赵恒的心里恐怕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想到这里这郭云的心里就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要知道那刘娥没有来的时候,她在这府里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如果不是靠着那些死士的帮助,她恐怕是早就要玩完了。

    只是如今眼见着那死士的力量是越来越弱,恐怕还没有等那刘娥进门。自己手中的那部分力量就都要被那太宗给吞掉了。

    到时候自己的日子恐怕是要和那许氏和杨氏一样了,想到她们那种和活死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的生活。

    这郭云想想就觉得害怕,可是这刘娥是那太宗亲赐的。她就算是再怎么的不甘心,也只能由着那个据说是唱戏出身的女人。

    骑在自己的头上作威作福,就连这不是很清楚刘娥来历的郭云都能够气成这样。那就更加不用说这早就知道那刘娥在赵恒心里的分量的潘氏了。

    她此时是真的吐血的心都有了,要知道她原本能够把安刘娥当作一个无所谓的存在处理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仗着那刘娥曾被太宗下旨驱逐出京过。

    哪里想到这刘娥如今竟然能够成为她最大的敌手,这刘娥一旦进门了。那这赵恒还会像现在这样对自己吗?

    到时候恐怕自己这个王妃是真的要和那赵元僖家的谢氏一样,只能够做一个摆设了。可是这潘氏并不甘心,毕竟自己对那赵恒可谓是全身心的付出。

    可为什么那赵恒就不能好好的爱自己?这潘氏虽然有心不让那刘娥进门,但是也知道这圣意难违。

    而且以刘娥如今的身份来说,她恐怕是这赵恒府里出身最好的了。有一个哥哥是那白鹿洞书院的先生,如今朝中有不少新晋的实力派官员。

    皆是出自那个书院,这身份不可不谓之清贵。有一个弟弟是又是这太宗眼前的新晋将才,能文能武,才二十来岁就已经是由那正二品的节度使成了这同品的金吾卫上将军了。

VIP卷 一百八十三、捧刘抑潘心不满

    虽然是同品之间的转换,但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的。别人不懂这个潘氏却是一清二楚,那节度使虽然好听。

    但是一旦离了那驻守的地方,到了这京城里。那他就连屁也不算一个了。如今太宗将他平迁至金吾卫上将军,因着当初太宗对这些空闲的官位全都来了一次改造。

    这金吾卫上将军如今可说的上是一个不错的武将职位了,而且这刘希如今年纪又不大。若是再和那赵恒攀上关系,日后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一来自己这个一无娘家助力,二无夫君宠爱,三无子嗣傍身的王妃。恐怕是真的要名存实亡了,这潘氏心里的不舒坦。

    自是瞒不过众人,赵恒见此自是心里也不大舒服。要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他对潘氏不可不谓之敬重。

    而这潘氏虽然爱耍小性子点,但是倒也还算一个合格的王妃。可是如今看来倒也是自己看错了那潘氏,这潘氏在布置的时候。

    竟是出于小心眼,弄的倒是比他纳郭云的时候还要差些。这让那赵恒如何不恼?那郭云是什么东西,这刘娥又是什么人物。

    虽说这两人都是那太宗赐婚的,但是于公这郭云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已经亡故的老臣之后。家中也的确没有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人才,这婚礼单薄些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这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可不仅仅是靠着那夫君的宠爱。更多的是看她娘家的势力,这便是两姓之好的缘由。

    那郭云娘家不出色,自是不可能让这夫家高看些许。可是这刘娥却不一样,那刘希可是要比那死去的郭守文来的好多了。

    这刘娥的规格若是比那郭云低一头,到时候这京里恐怕还指不定怎么编排他们呢!再说了,这刘娥和郭云在这赵恒的心里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对于潘氏这中不着调的做法。这赵恒自是看不惯的。一怒之下倒是借着那赵嘉生病的由头,把这婚事的料理权干脆全都交给了礼部的官员。

    对于这赵恒的做法外人倒也是没有说什么,就算知道这赵恒和潘氏的关系因着这刘娥的出现有些不对。

    那些人也是乐的看笑话,毕竟能够知道这些事情的多半皆是这京中的贵妇们。当初那潘氏和赵恒琴瑟和谐的时候,可是没有少来嘲讽她们。

    如今这潘氏倒了霉,遇到了对手。她们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那潘氏虽然可以为了赵恒放下自己的那不可一世的骄傲。

    但是在她们这些年老色衰,夫君又不是十分宠爱的贵妇面前。这潘氏又岂会把自己的骄傲平白无故的给放下来。

    若是以前她们还会因着那潘美的面子,以及她们的确不如那潘氏会拉拢丈夫的心。而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如今这赵恒的两位侧妃先后入府。

    这潘氏自是失去了骄傲的本钱。现在那赵恒又把那潘氏的管家权给夺了。这些贵妇们到竟是没有一个肯开口帮那潘氏说两句好话的。

    到真真的是应了墙倒众人推这句老话,而且这赵恒把那婚礼的一应交给那些礼部官员于理倒也是说的过去。

    这样一来这潘氏自是连半句反对的话也不能说,只能抱着自己那个年纪尚小的女儿哭啼不止。

    因着那郭云的事情。这些礼部的官员自是不会傻到把那刘娥的婚事搞的和那郭云的是一个档次的,甚至把那郭云的还要低。

    若是以前这去第二任侧妃的时候,这婚礼大部分都是参考前一位侧妃的。然后少做修减,毕竟这先来后到,就连那素的赵元僖宠爱的张氏。这婚礼的规格也是要把那李氏稍微小点的。

    可是偏偏赵恒这里却是不能按照惯例来弄,毕竟当初那郭云是一个不孝女的事情。这京城的人是全都知道了,若是这刘娥婚礼规格比不过那郭云的规格。

    这岂不是说那刘娥连一个不孝女都比不过吗?这些礼部的官员若是真的敢那么做了,那他们恐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不说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她们不懂规矩,毕竟这念头最大的禁忌便是不孝。这郭云不可不谓之十恶不赦。

    而且到时候那刘希和赵恒也肯定会和他们没完的,故而在处理婚事方面倒也是不由的棘手了起来。秉持着有困难找皇帝的原则。

    这些礼部的官员倒是干脆把自己的苦衷全都写在了折子上。希望太宗能够给她们指一条明路。

    要知道这王爷去侧妃可一贯都是有定例的,如今若是想要不让那刘娥比不过那郭云。那肯定是要违例一二的。

    可是这该不该违例,违例的限度多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礼部官员所需要知道的。对于这些礼部官员送来的折子。

    这太宗倒也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是真的让那些礼部的官员放手去做。那肯定是不行的额,毕竟这定例还是不要轻易的违背比较好。

    思来想去这太宗倒也是干脆就下旨册封那赵恒为储君,一来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如今这朝廷一直和那辽国开战。

    若是不趁早定下储君。日后恐会有变故。而且这太宗也希望这赵恒能够更早的来历练一下,要知道这赵恒若是真的从他手里接过了这个皇位。

    那他所应该做的可就不仅仅是一个守成之君了。他更应该做的是一个有着开疆扩土的野心的君主,要知道这军队只有在不断的厮杀中。

    才能够有质的提高,这么多年以来虽然这朝廷和外头常年开战。但是这些军人们的士气以及精神面貌,明显是要好多了。

    最起码已经是一群有血气的士兵了,然而这赵恒的性子又太软了点。故而需要趁早来练练手,以免到时候突然登基手忙脚乱的。

    把自己好不容易从那辽国口中夺下来的城池,又给弄丢了。因着这太宗给那刘娥赐婚的日子距离现在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毕竟这刘娥可不像那郭云一样急哄哄的,为了能够让这婚礼更加的精致些。故而这婚事倒也是压到了来年春节的时候。

    这一回这太宗倒也是干脆也把这赵恒册封太子的时间定在了同一天,为的就是能够替那刘娥长长脸。

    毕竟想要这刘希愿意好好的卖命,身为皇帝的他自是不能够把他唯一的姐姐给亏待了。不得不说这圣旨一经下达。

    倒是把众人给吓得不轻,除去了那些真心欢喜的人之外。这王府里倒是总有那么两个是心里不痛快的。

    先说那郭云,她虽然对那刘娥进门一事心存芥蒂。但是听到那赵恒马上就啊哟是太子了,她的心里倒也是百感交集。

    喜的是自己很有可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女人,怨的是那太宗竟是为了能够替那刘娥张脸,不惜就这么明晃晃的打那潘氏的脸面。

    要知道自古以来这太子妃通常是在那太子册封后一天,方才由皇帝下诏把她抬为太子妃的。就跟那皇帝登记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册封皇后一样。

    可是如今这刘娥和赵恒成婚的日子竟是和这赵恒册封为太子在同一日,也就是说这刘娥的太子侧妃的名号,竟是要比那潘氏的太子妃的名号还要早来一日。

    再加上那成婚当日因着是册封太子的典礼,这府中自是不能够像迎娶侧妃那样小家子气的必定是要处处张灯结彩的。

    是肯定要比这潘氏进门的时候还要热闹上好几倍,而且龚美那里也是已经放出话来了。自己的妹妹成婚他这个当哥哥的是肯定要到场的。

    这龚美虽是生意人出身,但是因着他对那白鹿洞书院以及这天底下士子们所作出的贡献是一点也不比那王禹偁少。

    故而这些文人雅客也多是愿意尊他一声龚先生,再加上听说当初这白鹿洞书院能够正式的步入正规。

    靠的正是那刘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