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言]太平盛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物”。

    因着这回需要攻城,所以随军物资中,倒是有好几台投石器。这米信命城中的工匠,制了几台小型的投石器,运到了那城墙上。时不时的向那辽兵的,投些石子什么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那些士兵们,还不能很准确的将石块,投到那辽营里面。

    但是摸索了几次之后,倒也是清楚了,这其中的技巧。虽说不能百发百中,但是十次里头,倒也能有个八九次了。其实这米信等人,能想到这中“馊主意”。倒也是全赖这城里的一些孩子,因着这战况紧急,这米信等人,一日之间倒要在这城中,来回跑上几次。去视察那城墙的守卫,有一次这杨业在前往北门的路上。

    无意之间,看到几个小孩子在学着他们玩攻城的游戏。他们用那麻袋作为城墙,不少人就躲在那麻袋后面,用那弹弓发射小石子,去打那些想要接近“城墙”的小孩子。受此启发,这杨业倒是想出了,投石块到那辽营的主意。

    因着这军中的弓箭手和强鴑手,有不少已经在那山谷一战中,损失殆尽了。而且那米信统帅的多为骑兵,因此这一回,倒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辽兵拼命朝城墙上放箭,可是他们却无法反击。

    有了这些小型的投石器,他们倒也可是“一雪前耻”了。而且因着这城墙高,这些石块投出去的冲击力较大。倒也用不着,去寻那些巨石。就算是一些小型的石头,借助着这么大的冲击力,倒也能给这辽军造成不小的伤害。

    眼看着这营地里,到处都是被那石头砸出来的坑。这萧燕燕就不禁火大,可是却又无可奈何。而且朝中的一些反对者,也有些蠢蠢欲动的样子,若是自己继续呆在这里。恐怕自己的太后之位会不保,只是自己若是这般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那又拿什么去和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交代。他们原本就对自己心存不满,这回又出了自己亲征失败的事情,那时候自己恐怕也只有以死谢罪了。思来想去了许久,这萧燕燕还是决定,自己先带着圣宗班师回朝。

    这里则交给那耶律斜珍处理,这样一来,自己既可以保住自己的太后之位。日后这战若是败了,自己也可以有理由脱身。打定主意后,萧燕燕便施施然的摆驾回朝了。只是苦了这耶律斜珍,他哪里不知道,这太后的心意。

    这战若是赢了,那便是太后早前指导有方。若是败了,便是自己指挥不利,毕竟先头在太后的带领下,他们可是从那曹彬的手里,夺回了涿州城的。只是事到如今,就算他心里有诸多不满,也只会认命了,谁让他现在是这辽兵的统帅呢?

    因着这宋辽双方,皆不肯让步。这战硬是拖了将近半个多月,太宗因那曹彬一早,就已经把这情况报告给了他。他本就是对这次北伐心存侥幸,这回见这曹彬有可能从这“幽云十六州”中,夺下四座城池。自然是喜出望外,一扫当初的犹豫不决。

    朝中的大臣,眼见这北伐胜利在望,又哪里还会多说什么,去触这太宗的霉头。虽然这回只能夺下四城,但是也实属不易。毕竟当初那太祖皇帝,可是连一座都夺不下来的。因着没有人,再和太宗唱反调,对于这焦灼一事,太宗自是没有过多追究。

    只是要求他们,务必要守住城池,不能让那辽兵有可乘之机。为了能使前方的将领,安心打仗,这太宗如今可是不得不勒紧了裤腰带。毕竟这打仗可是最耗钱的,而且这宋朝开国至今,不过两朝哪里会有多余的钱财。虽然太宗当初从那李煜的手里,收刮了不少的钱财,可是早在当初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因着这曹彬来信中,就曾说过这战有可能还有的耗。要太宗提前做好粮草的准备,以便不时之需。可是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死活不肯动用那存粮的户部尚书,太宗也是无奈之至。只是他也知道这户部尚书的为难之处,倒也是不好过多责怪。

VIP卷 八十八、各怀心思想招安

    ps:  求订阅,求票票,求收藏啊!!!

    如果现在,为了那北伐而使得那国库里再也没有多余的存粮。要是到时候突发天灾,那自己又拿什么去赈灾呢?如今离那汛期也不远了,这户部也的确需要准备些许存粮,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这样却是让太宗,不由得为难了起来。无论是赈灾还是北伐,这两者在他眼里,皆属国之根本,又岂可随意动摇?眼看着,这曹彬奏折上是催的越来越急了。太宗也是越发的焦急了,可是还没有等他想好办法。这前方就已经传来了,这辽兵退兵的消息。

    原来这辽国内部,倒也并不是一块铁板。毕竟当初这萧燕燕,可是用那铁腕手段,方才达到执政的目的。这两百多名朝中诸王,本就对这萧燕燕宠信韩德让,耶律休哥等人而心存不满。加之那萧燕燕当初,为了能够显示自己的权威。

    不顾诸臣反对竟是将那国号“辽”,给改成了“大契丹”,不知触怒了多少顽固的老臣。这回这萧燕燕铩羽而归,身边除了这韩德让之外,倒也再也找不出几个可用的武将。这倒是那那些诸王中倒又有人,又动了那原本已经熄灭的小心思。

    毕竟机会难得,若是等那耶律斜珍回来之后,在动手那恐怕就不能,如自己所想那般顺利了。如今虽说这萧燕燕,借着种种由头,将他们手里的兵权,全都夺了过去。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能私下练兵。

    果然,这萧燕燕回到宫中,还没有坐稳。就已经传来了这诸王,起兵谋反的消息。因着萧燕燕这回并未带回来多少兵马,就连那亲军也留了大半在战场上。幸好那萧阿古只家族。听闻此事,也纷纷派出精锐前来援助。

    只是经此一事,这辽国国都内的亲兵,也是损失的七七八八了。为了避免那诸王叛乱之事再起,萧燕燕是得当机立断,将那耶律斜珍以及那五万大军,先行调回国都以报自己与圣宗的安全。也正是因这萧燕燕这回的收手,方才酿成了以后的惨剧。

    当然现在的耶律斜珍,心里却是满肚子的抱怨。这萧燕燕明明已经把那诸王,叛乱给镇压了。为何还偏偏非要自己快马加鞭的赶回去。而且还要自己把大军都带回去,莫非她不知道,如今的战况有多么的紧急吗?他这一撤退。那蔚、应、朔、寰四州可就,完完全全的落到那宋国的手里了。

    只是这耶律斜珍心中再有多么的不痛快,这回还是得乖乖的点齐人马,打道回府。其实倒也不是,这萧燕燕太过小心。而是这辽国附近此时还有那李继迁,这么一条饿狼,正虎视眈眈的看着呢?

    这李继迁虽然已经向这辽国投了诚,但是这萧燕燕心里却是清楚,这李继迁无非是为了,结辽抗宋以求自保罢了。他就像是一匹狼。虽然此时为了躲避那个名叫“宋国”的猎人,装的跟条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等你把他喂饱了之后,他就会奋然扑起。把你给活活的吞了。

    只是后来,因着宋朝突然发难,这萧燕燕为了牵制宋朝,不得已之下接受了这李继迁的投诚。但是暗地里,却是把这李继迁防的跟个贼似的。半点实质性的援助,也不肯给。但是谁曾想到。就是这样,这李继迁竟然还能倒腾出不少幺蛾子。

    这李继迁,借着结盟辽国的名义,竟也是忽悠到了不少的小的部落。也算是组织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部队,倒是硬生生的把这萧燕燕给恶心的半死。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捏着鼻子,让这李继迁继续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晃悠了。

    要说这李继迁,本就算的上是一代枭雄。这回眼见这辽国兵力空虚,又岂肯白白的放弃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面上还是一幅恭恭敬敬的样子,可是背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这萧燕燕本就是把这李继迁列为,头号关注要点。

    自是在他身边安放了不少的探子,虽然这李继迁也曾,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把她安排的暗探,给打发了几个。但是终归还是有几个留了下来,这回这李继迁的苗头,才刚刚发芽,这萧燕燕就已经接到了报告。

    如今这皇城里的人马,早就因为镇压诸王叛乱,而损失的七七八八了。为了防止这李继迁有图谋不轨的意图,萧燕燕也只得把那耶律斜珍给召了回来。但是面上因着那李继迁,如今尚且没有做什么太过招摇的事情,只是暗地里在谋划。

    为了不让那李继迁,发现自己在其身边安插了暗探。只得说是为了防止,国中再生事端,把那耶律斜珍硬是从战场上,拉了回来。毕竟这李继迁可是会威胁到,他们母子二人性命的。果然,在这萧燕燕下达调兵令的第二天。这李继迁的小动作,也随之停了下来。

    若是这李继迁,没有做出那般子事情。这萧燕燕或许还能对其网开一面,可是这一回。这李继迁可是已经触犯到了,她的底线。这让她如何能够咽得下这口气,就连当初那替李继迁。出面说服萧燕燕收留李继迁的韩德威,这回也是彻底不说话了。

    毕竟凭借着他弟弟韩德让的关系,这韩德威早就知道。这萧燕燕突然对这李继迁,恼怒的原因了。自然是极力的想要撇清,自己和那李继迁的关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那萧燕燕按上个通敌叛国的罪名。

    只是就算是这耶律斜珍,快马加鞭的赶回了辽国。这萧燕燕心中的忧虑,却是半点也未曾减少。毕竟这李继迁,如今还好好的活着。只要这李继迁一日不死,他一日就有可能对自己和自己的儿子。造成伤害,可是自己当初为了牵制宋兵。已经接受了这李继迁的投诚,如今自己就算想要这李继迁死。

    恐怕也是师出无名,毕竟这李继迁的行动。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时候他如果来个打死不认账。那自己也拿他没有办法,而且这李继迁一贯舍得送礼。有不少顽固派的老臣,皆和他来往过密。那些老臣本就对自己,这回对那些叛乱的诸王,处罚太过严苛。而对自己心存不满,若是此时又冒出这李继迁的事情,那恐怕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几分胜算了。

    虽然自己也曾想过,让那耶律斜珍在那李继迁动手的时候。趁机将其拿下,但是自己此时赌不起,也不敢赌。毕竟若是输了那可是,要赔上自己和儿子的性命的。无奈之下只好,面上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可是暗地里却是加紧了,铲除那李继迁的计划。这李继迁若是在乱世,倒也能闯出一番天地。只是如今这宋辽两国,虽对持已久。但倒也不是常年战乱,诸国群出。自然他的可乘之机就少了不少,他虽然有心想要在这宋辽当中。

    求得一块自己的地盘,能够自立为王。但是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萧燕燕一向是刚断果毅的性子。自是不会容忍这李继迁,有任何对自己图谋不轨的举动。前世这李继迁在投靠了辽国一年之后,就骤然崛起。攻击那本就因那雍熙北伐,而显得懦弱无能的宋国。

    这回眼看着辽国因这雍熙北伐,而显得人才凋零。这李继迁自然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就是这次冒险,彻底的葬送了他的未来。当初李继迁是想要从那宋国,手中夺得地盘。这萧燕燕自是乐见其成,可是这回李继迁的主意却是打到了她的身上。

    这让萧燕燕如何生气,当即下旨。对周边的一些小部落,实行收编政策。意在断绝那李继迁的后路,果然因着这李继迁急于求成。在对待下属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些急躁。不少人一早就对其心存不满,只是因着无论是那辽国还是宋国。

    都对自己瞧不上眼,不愿花些钱财收了自己。只得暂时归顺了,这个已经得到辽国认可的李继迁身边。这回这辽国的公告一出来,就有不少的首领前去投诚。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辽国有意收编那些蛮夷部落的消息。

    很快就传到了这太宗的耳里,这太宗本就是想要和那辽国一较高低。这回辽国会做好人,他自然也会。而且这曹彬等人也纷纷上书,说因着这次战役。军中也是折损了大半,若是等到日后他们班师回朝。这城里恐怕就要没有留守了,与其白白便宜了那萧燕燕。

    倒不如由自己前去收编了那些人,用他们来守卫这四城。一来他们本就是这里的游牧民族,对着辽国也是十分清楚。比起他们这些外来客,更能守好城池。二来与其让辽国,平白的多了一支军队,到还不如由自己接手呢?

    太宗想了想,这倒也算是一笔不错的买卖。毕竟这曹彬他们,本就一直向自己要人马。前去守城,自己正愁抽不出人马呢!虽然这些游牧民族,皆是蛮夷之民。随时皆有反叛的可能,但是只要自己用的得当,倒也不失为一把利刃。思虑之下,太宗还是同意了这曹彬等人的建议。只是在这招安的条件上,却是给这曹彬下了死命令。

VIP卷 八十九、利用提防两不误

    ps:  小生今天和同学出去玩了,回来晚了,所以更新也晚了。对不住各位了,小生在这里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还有那文中的圣旨,小生已经尽全力找史料了,可能还有偏差。如果有错,还请各位指出,小生一定改正。

    要这曹彬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他们任何实权。同时也不允许他们,和原先的部队有太多的瓜葛。为了避免这些部落的首领,自己做大。太宗还特意安排了潘美,做那四城的都部署。意在让那潘美,看着那些人。以免他们有什么不轨之举。

    为了安抚那,无法回朝的潘美。太宗还是很大发慈悲的,让潘美自行挑选部将。在接到旨意的那一刻,曹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这太宗又要自己收服那些人,又只肯给他那么低的条件。这简直不是痴人说梦吗?

    毕竟和那辽国开出的条件相比,太宗的条件就明显的有着一股子小家子气。只是意向的那比自己还要悲惨的潘美,曹彬倒也是欣慰了不少。毕竟无论给自己多少的奖励,自己都是不愿意留在这里。和那帮子“野蛮人”打交道的,指不定自己那天就被他们杀了。

    和潘美那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相比,自己明显就轻松多了。其实这太宗挑选潘美,倒也并不是偶然为之。因着当初的箭伤,不时的复发。太宗也察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对于这储君一事,自然也是分外上心。

    只是他同样也担心,在自己百年之后。这两个儿子会不会手足相残,日后若是那赵恒登上了大位。那赵元僖的日子倒也不会太过难过,但若是那赵元僖胜了。那赵恒的日子恐怕就要难过了,为了给那赵恒留一条后路。

    太宗也不得不把这主意打到了,潘美的身上了。潘美爱女之心。世人皆知。看在那潘氏的面上,这潘美日后定会护着那赵恒的。有那四座城池做保障,赵恒倒也能混个富贵王爷当当。倒也不是这太宗心狠,不为那赵元僖着想。

    实则因为这赵恒的命,也的确苦了些。无论是兄长,还是母亲。皆是因自己而落得个,骨肉分离的下场。无论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那李妃的爱意,还是为了表达对那赵元佐的愧意。这太宗都是得要,给这赵恒留下一条后路方可罢休。

    且不说这京城里的赵元僖,听到那潘美被太宗安了这么一个苦差事。是有多么的幸灾乐祸。单说这潘美这里。也是精彩不断,毕竟谁都知道。这驻守边关的人,虽然可以说的上是颇受重视。但是同样也是。甚为辛苦。

    君不见“古来征战几人回”,而且虽然说的好听是这四城的总都部署。到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土皇帝了,但是别忘了这四城可是从那辽国的嘴里抢来的。和虎口拔牙没什么区别,虽然现在暂时守住了。但是等到这来年春暖花开,辽兵全都养足精神了。

    到那时候。这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更不用说,这回留下来守城的。除了一小部分的宋兵之外,据说大部分都是那草原上。尚未开化的“野蛮人”,听听都觉得可怕。自是一个个避之不及,恨不得这潘美永远都不要记起自己这么个人。

    比自己谁都不想被这潘美,选中之后留在这里当他的副将。就连一贯想要在那潘美面前。溜须拍马的王侁。这回也是彻底的焉了下来,能不出现在这潘美的面前。他就绝对不会往那潘美面前凑,潘美也知道他们的心思。

    毕竟谁不想回到京城里。好好的和自己的家人。一享天伦之乐,谁愿意留在这里吃黄沙啊?可是这皇命难违,这潘美就算是再不情愿。也只好乖乖接旨了,可是在这副将的人选上。他却是犯了难,毕竟如今的情势已经是很清楚了。

    你留谁就得罪谁。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苦哈哈的差事,竟然还有人自告奋勇的前来报名。整个三军军营里。除了这杨业这么个蠢蛋之外。恐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其实倒也不是这杨业的道德品质有多么的崇高。

    而是因为与其在朝廷里,处处受人排挤。到还不如跟在这潘美身边来的痛快,要知道这朝堂上。那些文官嫌弃他是武将,粗鲁不堪。对他是横看不顺眼,竖看还是不顺眼。那些武将又是因为他是北汉的降将,自是不屑同他一路。

    这样一来,这杨业倒是硬生生的被孤立了出来。这潘美因着自己同那太宗联姻之后,为了不被怀疑替那赵恒拉帮结派。倒也是和那些老友们,渐渐的少了些往来。在对人处事方面,也是平等对待。

    生怕自己对某个人,稍微热情点了之后。这朝中第二天,就会传出自己结党营私的消息。倒也是因为这样,才让这杨业产生了。潘美值得一交的想法,这回自然也是乐的留在这里。以便避开这朝中的种种琐事,潘美倒也是甚为理解这杨业。

    而且如今自己也选不出什么人,留下来陪自己。而且杨业本事不差,对那辽兵也很有威慑力。留他下来,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当即就上书给太宗,谁自己觉得要这杨业。来当自己的副将,太宗看了潘美的奏折之后。

    倒也是没有多想什么,因为这杨业一开始就是这潘美的副将。想来潘美是和他相处惯了,顺水推舟的就选了杨业。在听闻副将人选,已经敲定是杨业之后。潘美这里到又是热闹了起来,一些原本告病的人。也都一个个的健康了起来,不再死气沉沉了。

    潘美心中也知道,这都是他们的把戏。倒也没有拆穿,毕竟这人都是有私心的。等这里副将人选敲定之后,曹彬那里也好不容易把那些部落的首领。给全都说服了,当然他暗地里,究竟贴了多少私房钱,我们是不得而知了。

    可是无论如何这里也算是,彻底的安抚好了这里。其实那些部落首领,心里也是有这自己的小算盘。要知道这辽国虽然是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实际的却是半点也没有。看看那李继迁就知道了,人家归顺了那辽国之后。

    可见到他有什么实际性的收获,除了宣布了这李继迁是辽国的之后。是半点实际的东西也没有看到,反倒是这宋国。不仅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而且还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那个叫曹彬的将军,还给了他们不少的宝贝。

    两相比较之下,谁都知道要选那宋国作为投靠的对象。而且有了那四座城池,他们以后便再也不用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了。一时间就连他们的部下,也十分向往那宋国的日子了。尤其是在看到,接手他们的人是潘美和杨业时。

    心里更不用替有多么的激动了,他们虽然身处蛮夷。但是也从那李继迁身边的人口里,听过这潘美的来历。人家可是这宋国皇帝的亲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和那辽国派来的那种,小猫小狗根本就不能比。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些部落的首领,自然也不例外。在看到宋国派出了皇亲国戚。来接管自己,心里自然是十分舒畅。而且那潘美旁边,还有杨业那么个猛将在。自然是更让他们放心。

    要知道他们其实也清楚,这四座城池的来历。也知道这四座城池,乃是那辽国志在必得的。不然当初在究竟是选辽国,还是宋国的时候。那么纠结了,此时这杨业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强心丸,这杨业可是被辽人称为“杨无敌”的。

    有他带领想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这曹彬走之前,就曾交代过这潘美。对于这些人既要利用,又要提防。潘美自然是不敢忘记曹彬的嘱咐,在同那些首领寒暄一番之后。这潘美倒也是把这太宗的旨意,告诉了他们。

    “敕遇乜布、哈喇朵儿、拖拖延、施雷:具悉,尔等诸人,虽蛮夷之地所出。然一片赤诚,明善恶正邪之分。特赐名遇乜布,周明,特封其为应州知州事。赐名哈喇朵儿,周理,特封其蔚州知州事。赐名拖拖延,周知,特封其为朔州知州事。赐名施雷,周义,特封其为寰州知州事。尔等一切,皆听从西北都部署潘美,西北副都部署杨业之命。四城军政大事,皆有潘美、杨业二人定夺。不得擅自做主,违者可有潘美先斩后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二日。”

    这太宗虽然说的好听的不得了,给这些人都是那知州事的官职。但是他却没有给他们定下品阶,毕竟因着那些知州事,往往身上挂着好几个名号。倒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知州事的品阶了。太宗这一举,即给了这些人一个安慰,又不让他们有什么实权。果然高明。潘美一边读着圣旨,一边腹诽道。

    虽然那周明等人,对于这圣旨上的一些官职。什么的听不大懂,但是最后那几句,“不可擅自做主”以及“先斩后奏”。他们还是能够听懂的,虽说不免有些心寒。但也知道这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而且如今他们除了这宋国。恐怕也再无容身之处了。

VIP卷 九十、陈门三杰初登场

    ps:  求订阅,求票票,求收藏,求打赏!!!各种求啊!!!

    虽然那潘美接下来的一连串调兵遣将的举动,的确对他们影响不小。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周明等人,倒也是只能乖乖的接受了,因着这潘美和杨业二人。虽说把他们的兵权全都瓦解的差不多了,但是因着这潘美一贯会做人。隔三差五的给那周明等人,送些稀奇古玩。

    而且和当初那种在草原上,颠沛流离的生活相比。如今这城里可谓是要粮食有粮食,要女人有女人。若是碰上个天灾什么的,导致他们颗粒无收。这朝廷还会拨大笔的粮食来赈灾,久而久之,他们倒也对这宋国生出了几分真心投靠的意思。

    此时的刘娥,正听着那刘希慢慢的将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婉婉道来。这几日这王府中,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那赵恒的老丈人潘美,远征辽国获得了不大不小的胜利。可是还没等这府里开心多久,这就传来了赵恒奶娘的儿子。在当初杨业山谷围剿辽兵一役中,伤重不治,身亡了。

    可是就算那张氏对那赵恒有着哺乳之情,但是终究还是个下人。这府里的人,自是不会为她。而将自己那喜悦之情,给收起来的。毕竟自家爹爹打了胜仗,那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潘氏在得到确定的消息后,当即就赏了全府下人三个月的月钱。

    这有钱拿,谁还会继续板着张脸。徒惹那潘氏不痛快,可是这些下人的笑脸。在张氏眼里,却是莫名的讽刺。若不是那潘氏把自己儿子,弄到军队里。那自己如今也不会落得个,无人送终的凄惨结局。

    越想这张氏对那潘氏就是越恨,只是碍于如今这赵恒对自己也不是十分信任。而且那潘氏又生下了这赵恒的第一个孩子。如今这王妃的位子可谓是坐的稳稳的。以张氏的能力,此时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对这那潘氏笑脸相迎,以求日后再寻机会,替自己儿子报仇。

    可笑这潘氏如今可谓是过的,顺风顺水。自己的良人,虽然在外面有刘娥那个外室。但是还是肯给足自己面子的,尤其是和那陈王妃一比。自己可是幸福多了,而且又有个女儿傍身。娘家又是那帮给自己长脸,一时间倒也是放下了她的警惕心。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忽略了一个母亲,在失去儿子后的那种心情。只是在闻之消息是,安慰了那张氏几句。并且命人给她送了些赏赐。也就作罢了。她哪里想到,这张氏虽然笑着手下了她送去的东西,可是暗地里却是恨不得这潘氏立刻死。

    这刘娥虽然清楚这张氏对潘氏的恨,但是刘娥毕竟也不是开善堂的。没有义务处处都去提点那潘氏,对于刘希所说的话。自然只是听听罢了。如今她的全部心思。可是已经被那书院给勾走了。

    原来这书院前不久,刚刚收了三名兄弟。分别叫做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虽然这龚美在来信中。只是浅浅的一笔带过,可是这刘娥的心里,却是把这件事给牢牢的记住了。原因无他,只因这陈氏兄弟三人。当年实在是太过拉风了。陈氏一门共三子。两状元一进士。就连后来的苏轼一门,也是比不过的。

    这刘娥自然是对他们印象颇深,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兜兜转转的跑到了。龚美那里去了。倒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只是细想之下倒也合理。毕竟这白鹿洞书院,早已经是名声在外。在经过龚美这些年的细心打理,自是可以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书院了。

    那三兄弟,如今尚未及第。自是希望能找一家。好些的书院。前去拜读,这样一来。除了这白鹿洞书院。恐怕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书院了,这刘娥自是有私心。想要把这三兄弟给收入那书院之中,毕竟人才难得,刘娥也绝不是那种大公无私之人。

    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给那龚美回信。嘱咐他一定要尽量留住那三兄弟,其实不用刘娥说。这龚美就有心想要把那三人给留下来,毕竟这龚美也不是一个傻的。人才难得,这虽说这书院里。如今有着不少的先生,但是这人的眼光总是要放长远些。

    这些先生所说如今还是教的动的,但是那些先生也总归是会有教不动的那天的。像是朱旦徐良他们,如今也已经是快要步入花甲之年了。而且那徐良上次因着撞破头一事,倒也是损伤了不少元气。虽然这葛云不停的给他调理身子,但终究还是无法恢复到当初的状况。

    眼看着这老一辈的先生,一个个都已经年迈了。这龚美和王禹偁也不得不,还是着手寻找。下一批先生了,当然若是能够从这书院里的学子中挑选。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那些外来的先生,对着书院终究是不如这些老一辈先生们。来的熟悉,而且也不一定能够适应,这书院里的教学氛围。

    可是这书院里出来的学子们,就不同了。他们接受的本就是这书院的教学风格,自是不会有什么不适应的现象。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