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之旺妇-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寻香摇摇头,从衣袖里取出一张合约和一千两银票递到祖父手上,“只卖了普类榜眼一百斤,甘类探花二百斤,三十两一斤,而且必须打我寻家的招牌。”

    谷庭仪打开合约,笑得合不拢嘴,“我说三十两一斤,你还真谈上这个价了?”

    “沛林。”寻香蹲在沛林面前,握着他的手,冲他欢笑。

    沛林声音颤抖,无比激动,不敢相信寻香说的,“卖了三百斤,交货时不是要收回九千两银?”

    仓家说过秋季茶收,他们只按青叶收一半。寻庄只马老爷这一单就能还清那八千两。

    寻香抿着嘴用力点点头,“我不想多卖,先把赎金碗的钱卖出来,就可以了,而且我想过,让马老爷卖些到皇城去,先帮我们把路子卖出来,若是京城的有钱人喜欢,才赚得更多。”

    “香儿,好能干。”沛林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三十两一斤,马老爷敢进三百斤?”莫氏有点不敢相信,上午莲儿说的二十五两一斤,她觉得那个还有可能,一斤再多上五两,寻常人家节约的一年也不过十两的用度。三十两一斤的进价,马老爷后面还得有不错的利润空间才行。

    谷庭仪扬扬手上的合约和银票,笑莫氏,“你以为寻家的制茶术遍地都是呀?想想你原来喝茶,便宜了的你都不要,何况京城里的达官显贵?那马老爷有眼光,又有胆识,所以他卖寻家的茶,该他赚大钱。他进回去后一斤至少会赚七八两呢。”

    莫氏在娘家和嫁到谷家后,从不吃低于五十两一斤的茶叶,可是一年下来她喝掉的茶叶也不过五六斤。而且谷家也有茶铺,但进的都是中档以下的茶,赚的少,薄利多销,不愁卖。

    现在寻香生产茶叶,又初入此行,趣步太高,便担心生产量大,价会卖不完。

    谷庭仪把合约和银票放到莫氏手上,“你要不信就自己看看。”

    莫氏看了两遍合约和银票,笑道,“还真是这样的。”

    “我得先去西居安排一下,马老爷对包装提了些建议,他让我们去纸铺看看,说有新出一种浆糊粘性好得可以粘木板,我得去和风伯说说这事。”寻香满脸光辉,今天出去把包装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实在是太好了。

    莫氏笑得合不拢嘴,把合约和银票往桌上一放,“今天是个好日子。我跟你去西居转转。”

    “我搀你。”寻香要扶她。

    “不用。来寻庄后,这里空气好,庄子里外可以走的地方多,又经常跟你们一起制茶,我觉得我这身子骨比原来还健朗了许多。”莫氏甩开手,大步迈出门槛。

    月鹃笑着跟在她们后边,老太太和老太爷的确是越活越精神。

    西居制茶室里,五个女人穿着暗绿色的制茶服,头上包着同色的布巾,在走廊上站成一排,躬着身子小心地摇着茶。

    只莲儿穿着身平常的花衣,头上包着布巾,在走廊头子上,心不在焉地摇晃着个圆竹箕,少奶奶进城谈生意了,她心里惦记得紧。

66 找胶水

    “莲儿,你这样会摇坏茶!”廖氏看她不时走神,轻轻打一下她的头,夺下她手上的圆箕。

    “你这么惦着少奶奶,不如回寻庄看看吧。”

    女人们笑起来,都叫莲儿回去看看,其实大家心里都惦着少奶奶出去谈生意的事。

    莲儿脸一红,咬着嘴唇往后门走去。正巧少奶奶和老太太从后门进来。

    “少奶奶。生意谈好没有?”莲儿黑潭目荡漾地望着还没换衣服的少奶奶。

    “走,回制茶房去。”寻香冲她神秘一笑,不答她,把着她的肩,只往制茶房走。

    制茶房外摆着八只制茶用的炉子,制茶的女人们停下手上的活,望着少奶奶和老太太走过来,心里猜测着寻家的生意到底谈得如何。

    寻香看一眼大家,这才不紧不慢地说出来,“今下午我和马老爷谈好,三十两银一斤,卖一百斤普类榜眼和二百斤甘类探花给他。”

    莲儿尖叫一声,抱着寻香的腰,“啊!!少奶奶!谈成三十两一斤?”虽然莲儿想着价格越高越好,可这只是幻想,并不现实。现实中三十两银一斤的茶,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贵到天上。所以,听说卖到三十一两银一斤,她还是疯狂地尖叫起来。

    三十两银一斤,卖了三百斤,而且还没卖状元级的茶。大家兴奋不已。

    寻香接着问,“九月十六前完货,我们能行吗?”

    “我们能行。现在一天平均出十二斤茶没问题了,要是你和老太太也动手。每天出十五斤没问题呢。”廖氏高兴得差点流泪。寻庄的茶竟然卖到三十两一斤,虽然谷老太爷一直说对寻家的茶要有信心,可是真卖到这个价上,她觉得象做梦一般。而且出的整货三百斤。

    “这段时间天气好,采茶和制茶顺利。若是下雨,都采不了茶的。”寻香提醒道。

    “没什么。现在有六个人手专门采茶。若是制茶的人不够,可以把白勇和郑富生加进来。”廖氏笑道。

    张氏笑道,“白勇、郑富生和君儿都想学制茶呢。”

    莫氏笑道,“忙时可以把家里的男丁运用起来。男子力气大,技术掌握好了,没准摇茶透香比女人做得更好呢。”

    “那就辛苦大家。”寻香走到前堂外走廊上,风伯他们还在制竹筒。

    “风伯。今天马老爷给我们的包装提了些建议。”寻香把马老爷的建议一说,风伯拍下脑门悔道,“我怎么没想起用粘的办法?”

    白勇叫起来,“其实粘的话更省事!”

    “我这就进城去纸铺打听打听胶水在哪买!”风伯看外面天还未黑,连忙道。抖抖身上的竹尘,从脖子上取下个黑布围子,要往外走。

    白勇道,“是不是应该上家俱铺去问一问?”

    “我都去问一问吧。”风伯一扫清厉的表情,满脸欢喜。如是寻得胶水,包装的事便好做多了。

    “让寻庆跟你一路。虽然乞丐帮现在不敢生事了,我们也早放了他们的人。带个会武功的人一路,我放心些。”寻香冲大门处的寻庆挥挥手,“寻庆。你陪风伯进趟城。”

    天黑时风伯他们回来,打听到北城西郊六里外有个吉祥坊专门造纸和加工木制饰品,他们有自制一种鱼鳔胶,粘性颇好,没有毒性,能粘家俱。不过人家可能不会单卖胶水。家俱坊里的胶水用于粘茶筒,恐怕不合适。

    寻香决定明上午先去办铺子的事,下午再去吉祥坊设法买鱼鳔胶。

    次日一早,寻香和涛叔来到林家布行,铺门大开,林商人已经来到铺子。

    林家布行面阔三间,间间有六米见方大,左面里面半间作了库房,林商人将前半间铺子隔给寻家作茶铺。他昨晚就让人把那块铺子都腾出来了。

    半间铺子有丈余见方,寻家初次开茶叶铺,茶的品种不多,这么大小倒是刚好合用。

    林商人又给寻香介绍了两个木匠,一个姓陈,一个姓姚,都是在巡城好多铺子做过装修的。

    寻香让木匠把铺子的尺寸量了,一起去寻庄,跟祖父祖母商量装修的事。

    谷庭仪和莫氏原来经管谷家的生意时,大多使唤下人,从没亲力亲为地为铺子折腾过,可是寻家这个茶铺是孩子们经商的第一个起点,老两口一心要为孩子们分担些事,昨晚就商量上了装修的事。

    寻香走后,老两口就一直在寻庄的前堂等着。

    寻香带着木匠回来了,谷庭仪立即向他们问铺子的尺寸,要亲自设计装修方案。

    “寻庄的茶要走高档线路,因此这铺子的装修风格要典雅贵重,又不能俗气。最莫用太多朱漆。”谷庭仪昨晚一直想装修的事,没睡好,两只眼睛通红。

    莫氏却着急地道,“该用朱漆的地方得用朱漆!朱色显红火,做生意嘛,就是要越做越红火。”

    老两口在色调的问题上一直不得统一。

    姚木匠年近五十,是老木工了,笑起来满脸皱纹,对老两口的精神佩服不已。笑着相劝,“老太爷,你都快七十了,这些事让我们来操心吧。二位就好好地在一边安闲地喝喝茶吧。”

    陈木匠年轻些,只有四十岁,人长得结实健硕。巡城高档的楼子和铺子差不多都请过他。他怕二老吵起来,连忙道,“我们虽然不做茶叶生意,可是你们说的我们明白。铺子装修既要显雅贵,又要象老夫人说的,带些朱色,以讨喜气。”

    “用朱色虽然喜庆,可是不太显贵重。”谷庭仪就是反对用朱色。

    莫氏却端出老当家的样子,“谷家原来的家业都是我在经管。你只会当官,家里的事你哪有管过?你没管,谷家原来还不是风生水起的红火着?听我的没有错,要用一些朱色。”

    “你管的只是一个家。我原来管的却是一个巡州。所以,这事上,要听我的意见!”谷庭仪毫不示弱,把官风端了出来。

    月鹃吓得看着寻香,要是二老吵起来怎么办呀。

    寻香并不担心他们会吵崩。祖父祖母感情极好,他俩为这事争一争,回头两人会更恩爱。

    “祖父祖母,装修的事交给你们了,我去看包装的事呢。不过你们可别为此吵架唔。”寻香索性把装修铺子的事让他们去管。

    两老口异同声道,“你快去。我们不会吵架!”说罢两要相视一笑,说话的声音都降了下来。

    两木匠相视一笑,这两老口真是默契。

    “我祖父当过官,见过世面,祖母呢管过大家庭。二位师傅多听老人的意见。”寻香又给两木匠交待。

    “是。”两木匠笑着不再多出声。

    ***

    午后,寻香、风伯和海涛叔驾了一辆马车前往西郊吉祥坊买鱼鳔胶。

    吉祥坊占地两亩,前院专办商务,后面有两个院子,一个专门造纸,一个专门做工艺加工。

    寻香他们到时,有几个伙计正帮着几个客商整车整车地装着麻沙纸。

    吉祥坊的龚老板年约三十五六,一身蓝布衣袍,站在一边看着装货,见到来了一辆漂亮的马车,连忙迎上前去招呼,“几位客人好。”

    马车上下来的人面孔生疏,龚老板看着面如珠玉的小公子,和她身边一文一武的两个下人,感觉她非寻常小户之家,热情询问,“请位几位想要进什么货?”

    寻香开门见山地道,“我们想从你手上买些鱼鳔胶。”

    这龚老板一看便知是个朴实勤奋的人。早年他在巡城的纸墨店里当伙计,后来在这一行做得久了,便搞了造纸坊,如今生意做得杂七杂八的,听说还帮人做过家俱。

    “请进来参观。”龚老板亲自把他们带进大客厅里。

    大厅里中间的大案台上摆有文房四宝,一面壁橱上摆着许多灵巧的竹木玩意,说是造纸和做工品,另有一面还摆着些棺材铺的纸人、纸房子和纸元宝等。

    “你们不单卖鱼鳔胶吗?”

    寻香他们粗略地看了看大厅里的摆的东西,没见摆着胶水和材料,估计应是后院才有,胶水这种东西,都是自制自用,很少有专门拿出来卖的。

    “这种胶成本颇贵,都是边用边熬,而且用不好的话,会浪费。几位请坐下慢谈。”龚老板连忙请他们坐在一方茶几前坐下。

    “我们是城东郊外寻庄的。最近为一个茶商生产一些茶叶,所以现在想买些胶水来制茶筒。若是用寻常的浆糊,只怕粘不够牢实。”寻香坦然相告。

    “可否跟我说说,你们大体要怎么做?”龚老板精明的嗅觉,捕捉到新的商机。

    寻香让海涛叔把他们制的样品拿出来,简约和他说了说。

    龚老板让个伙计取了一罐胶水和一块丝绸,并找了一个竹筒出来,让寻香他们当面试验。

    风伯和海涛叔试了半天,把丝绸粘上去时,就是不能粘得平顺伏贴,有的地方还起着大小不同的气泡。

    寻香试了试,也是一样,不由笑道,“用你这胶水这么费事?”

    龚老板笑笑不答她,又叫个伙计来,给他交待后,他只几捣几弄地,没多会就粘了只漂亮的筒子出来。

    看得大家叹服,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67 包装发包

    龚老板似乎有想做寻庄的包装生意。

    寻香思付着,如果他们做得好的,价格又合适的话,把这一环节的事情交给他们做,倒是更好,毕竟寻庄的人做这种东西,既不熟练又没心得。

    果然,龚老板道,“寻当家,我有个建议。你们生产茶,就全力专心生产茶,把包装交给我来给你安排,保证按你们的意思完美交货。虽然吉祥坊打的造纸招牌,但这几年我的生意做得杂,也做秒少小工艺品我,我手下的工匠多,人才丰富。你才做茶业生意,制茶的技术肯定好,不过包装这事,不象你想的这么简单,你有亲眼看到,就是把这丝绸贴到竹筒上,你们没用过胶水都贴不好,等你们把这个练熟,人家茶商早催着交货,只怕你又要违约了。”

    风伯与海涛叔对视一眼,龚老板真精明。

    寻香笑道,“说说我们怎么合作吧。”

    龚老板精明归精明,是个务实的人,看寻香年轻,不是那种虚浮奸滑的人,又听说她寻庄的茶叶往皇城卖,有心要先接下这个生意,赚多赚少倒在其次,便道:“寻当家,这样吧,你把你们要的包装说具体点。若是你们提供退过青的楠竹木和丝绸,材料钱自然可省一些,若是全盘由我们包下,一只茶筒算四百文,一只木盒算六百文,我还包上漆,包给你们把商号做上去。我们还可以免费给你设计一些盒子和筒子的样式,把包装作得更灵巧好看又结实。”

    寻香仔细看了看吉祥坊生产的一些小玩意,做得都很精致光顺。拿起一只用竹片粘成的装饰木船,不仅做得精致,上面划船的人雕得生动逼真,粘合处光滑无痕。

    龚老板走到她边身。指着这小木船道,“这小木船的雕工、画工全是我作坊里的人做的。你若是家里需要定制特别的装饰品,我作坊里都可以作。”

    寻香心中一动。如今装修铺子,不是正要作些特别的饰品吗?

    “你看这是我给西郊赵员外家制作的寿盘,既可盛物品,又可摆在陈列架上作装饰品。”龚老板将一只漂亮的竹盘递到她手上。

    寻香仔细看这竹盘,由八只桃形的大竹片合成,盘底有个隶书的寿字,盘子外边彩绘着仙童为寿星献寿桃的图画。看着雅致不乏意趣。

    “你若开茶铺,最少不了竹木类装饰品的映衬。”

    寻香笑着点点头,“龚老板,你刚说的包工包料的价,我不少你价。但你能不能让你作坊里的伙计们多用点心思,帮我们另设计两款合用的包装出来?你知道我们的茶想卖给皇城的达官显贵,所以……”

    龚老板喜颜开,“别看我没读多少书,造纸是我发家的行当,作饰品加工却是我的乐趣。你说的我明白,又看了你的样品,明白你要什么样的包装。我这就找人给你设计两款样式,明上午你再来看看。若是合意再大量生产,如何?”

    “行!我可以交你五十两定金以示诚意,如果明上午来看了,我不满意,你退我定金?若是满意了,我在北城有间小铺子。里面的装饰就包给你做,至于价钱,到时再谈。”寻香看他心诚,是个务实的人,大厅里摆的饰品的确做得很不错,爽快答应。

    龚老板当即与她签好合约,收了五十两定金,又热情地带他们参观两个作坊。

    造纸坊占地足足一亩,一口漂塘就占了三分之一,五口大锅和十几只大石舂,一些人抬着长方的帘子在荡料,一些人覆帘压纸,另有一边有几道砖彻夹巷正在烘纸。

    隔壁另有个工艺坊,专门加工生产各式装饰品,里面堆满了纸、麻、竹条和木板,有十来个小伙子着一色蓝布衣坐在一张大木案前,专心地做着手工活,案板中央摆着些画样和颜料。

    一个蓝布衣外罩白色褂子的小伙子在靠窗的一张小桌上极用心地雕着个奇怪的东西,寻香悄悄走到他背后,只见他转动手上的木头,露出一片已经雕好的图案,却是雕的个南方菠萝的样子,看着甚至是精致可爱。

    龚老板指着他道,“这是我侄儿龚志明,从小喜欢画画和做手工,外面那只帆船和寿盘是他做的。不只这些,他的书法和印刻都极出色。回头,我让他给你们的茶包装设计两个样式。”

    龚志明回头看一眼寻香,他二十岁的样子,生得颇象龚老板,看着极诚实,礼貌地冲她笑了一笑,然后又专心手上的事情。

    “好。”寻香放下心来。

    次日上午,寻香他们又来到吉祥坊,龚老板今天换了身九成新的绸缎衣,行动极小心,生怕不小心弄脏衣服,或在哪里挂破一般,显得有些夹手夹脚的,不象昨天朴素的穿作那样灵活自然。

    茶几上放着两只漂亮的木盒,里外都上了漆暗红的漆,并泥了金色的边纹。

    龚老板请他们坐下,将只长方形的盒子推到寻香面前,“寻当家请过目。”

    盒子上面绘着个篆体茶,旁边画着个仕女坐在一丛竹前,举杯茗茶,身边是一方石桌,上面摆着茶壶和杯子,再旁边用印章的形式印了‘寻庄’二字,看着极为古典贵气。

    打开盒子,里面长放着两只茶筒,筒身有被打薄,一只圆形,一只方形,内外用深蓝的丝绸粘裹,粘得那丝绸象长在茶筒身上的一样,筒身上又绘有一幅茶林为背底的画,上方写着‘寻庄’和‘茶’,盖子未用丝绸包装样子,仍是丝绸粘裹得伏贴,由此反而显得简洁大器。

    再看另一个木盒却并放两个茶筒的方盒,画的图文一样,只木盒形式不同。

    风伯和海涛叔拿着盒子和茶筒仔细看着,心中不得不承认吉祥坊做得有型有样,与茶价极相陪衬。而寻庄的人,现在做不出这样好的包装的。

    “怎么样?”龚老板对样品有自信,可是客人没点头,声音难免有一丝紧张。

    “不错。”寻香颇为满意。

    “我侄儿说,因为时是仓促,不然还可按你茶的种类和品级再作些考虑。”龚老板放下心来,这生意应是成了。

    “你侄儿的想法是我们后面要做的,现在我们有两种茶须先交货,你这两种样式只能做为我们寻庄的普通样式,可让人先生产一批出来,木盒各做一百五十个,茶筒方圆各做二百个,木盒我想这么做,若是里面上漆有漆味,会岔了茶的味道,就粘丝绸。还有木盒当先把漆上好,放些时间散散味。”寻香把包装方案又作了个调整,现在的方案她完全满意了。

    龚老板连声应道,“好好。”

    “把你侄儿叫出来,跟我去一趟我家茶铺,我家茶铺正要装潢,需要一起做些装饰。至于价钱,让你侄儿给我作个方案出来再说,可好?”

    寻香乐得把这种事能够找专人办的,若是算得太过精心,一味为了省钱,处处劳心劳力,节约不了多少钱,还做得不伦不类。

    龚老板把他侄子龚志明出来,另赶了自家的马车,跟着寻香他们来到北城茶铺。

    谷庭仪、莫氏和寻天化正在铺子里和两个木工正在说做家俬的事。

    “祖父祖母,这是吉祥坊的龚老板和他侄子龚志明,两人都颇好做工艺品,我让他们来看看铺子,给我们做些装饰参商,然后给铺里订制一些特别的饰品和小器具。”

    “正好。我正想找做饰品的工匠。”莫氏笑着打量龚家叔侄。

    “龚志明的手工很不错,而且通绘画和印刻。”寻香特地介绍了一下龚志明。

    龚志明向二位老人躬下身,极客气地道,“晚辈请二位老人多多指教。”

    谷庭仪目光落在他的修长的手指上,看他模样诚实,衣着朴素,谦恭有礼,颇喜欢他,“龚志明,不如你跟我们一起参商参商装修的事吧。”

    龚老板大喜过望,没想到谷老太爷眼光好,一下看出他侄子是个人才,连忙推下侄儿。龚志明笑笑,大方地走到他面,看着桌上摆的装修图,画得太过简单。

    两个木匠会做,却并不太会表达,和两位老人的交流,正出现了不畅通,见来个年轻小伙,又会做装饰品,连忙把他拉进来一起商讨。

    龚志明年轻,脑子灵活,会写会画,没一会就发现双方的问题,便拿起旁边的毛笔,在纸上边画边帮他们疏通问题,深得双方认可。莫氏状,连忙把色调的意见又发表出来,对此谷庭仪仍不愿让步。

    龚志明听罢,略作思索,说道:“二位老人的考虑都有道理。不妨这样,我明天给你们画个彩色图出来,把你们的意见综合综合,若是喜欢才采用,不喜欢二老再指正,如何?”

    他极聪明,并不立即表态,想以事实说服他们。

    莫氏和谷庭仪都喜欢务实的人,连声道,“好。”

    正这时仓家粮行一个伙计跑来,“寻当家,我刚去寻庄给你说信,庄里的人说你在北城铺子里,你果然在这。我来给你捎个信来,我家夫人明天就到了,她请你明上午不要出去,在庄里等着她。”

    “仓夫人明上午就到了?她提前出门了?”寻香惊喜不已,还以为她要三天后才到呢。

    “嗯,粮行这几天收秋稻,很忙,我先走了。”那伙计送到信,便跑了。

68 金碗回

    昱日一早,寻庄大备筵席。谷庭仪和莫氏头下午和龚志明特地把看装修图的时间约在下午,他们要见识一番仓夫人,而且要由衷地感谢仓家夫妇对寻香和沛林的关照。

    辰时,寻香和祖父祖母便在竹林处眺望,月鹃和莲儿站在两边。远远地一辆漂亮的双驾马车从驿道上拐往寻庄的路,寻香认得,前面驾车的正是仓俊,兴奋地道,“仓夫人来了。”

    仓俊见到竹林口处有人迎接,回头和马车里的人说了句话,窗帘掀开,仓夫人先伸了半只头来,远远地向他们挥了下手。

    马车行到竹林前,寻香迎上前,掀着帘子,将仓夫人迎下来,马车里只跟了个丫环,却没有别人,不由一愣,“仓老爷没来?”

    仓夫人面带疲乏地下来,看一眼谷庭仪和莫氏,淡笑道,“家里有事,他走不开,此次我特地给妹妹送金碗回来。”

    后面跟着下来的丫环抱着只盒子,里面应是装着寻家的大号金碗。

    寻飞从竹林边跑出来,帮着仓俊把停马车。

    谷庭仪夫妇笑盈盈地往前走了几步,看着传说中的仓夫人,一身暗红锦纹衣,头上斜插三支蓝色的云钗,额前坠金色华盛,五官疏淡并不绝美,却气质婉华高贵。

    “姐姐,这是我祖父和祖母。”寻香为他们介绍。

    仓夫人猜是他们谷庭仪夫妇,笑着向他们福了一礼,态度甚是恭敬。

    “仓夫人。快请屋里坐。”莫氏热情相请。

    “祖父祖母请。”仓夫人极有礼,虽是客人,并不走老人前面,和寻香挽手跟在谷庭仪夫妇后面。

    走进大门。仓夫人道,“不必去前堂,去内院你屋里。我想看看沛林兄弟,不知他可有好些?”

    寻香答道,“比前阵好一些,只是仍不能坐和行动。”

    沛林此时靠在一张大木椅里,在屋外的花木间晒太阳,君儿和涛叔在一边帮他按摩着四脚,他向着出内院的洞门而坐。看到祖父他们进来,猜是客人到了,咧嘴一笑,朗声招呼,“仓夫人。一路辛苦了。”

    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仓夫人笑道,“沛林兄弟果然比前阵精神多了。”

    “涛叔把沛林搬进屋里吧。”寻香吩咐。

    涛叔把沛林搬进逸安居的屋里,仍让他窝在椅子上,沛林今天不愿躺着见客人,所以早给涛叔吩咐过,他要靠在椅子上,这样显得礼貌些。

    “仓夫人请坐。”谷庭仪俨然老主人。

    仓夫人坐下,让从丫环手上把盒子放在桌上。打开盒子,露出一只金灿的大碗,郑重地道,“妹妹,今日我特地来为你送碗,而且此次一别。不知下次何时才能再会。”

    寻香起身要往卧室去端紫蝈蝈出来,听得此言,停下脚步,怔怔地看着她,“姐姐何出此言?你不是还要参加虫赛的吗?”

    仓夫人眉间扫过一丝忧虑,却淡笑道,“这次虫赛我不参加了,而且呆会我就得回去,我们一家要离开中土一段时间了。”

    满屋俱惊,仓夫人一家搬去皇城并未多久,何以要离开中土。

    莫氏客气地笑道,“你才来,怎么就说要走的话?太急了吧?”

    仓夫人摇摇头,四下看看,只问,“妹妹,可否先让我见见紫虫?”

    寻香进屋端着一只小号金碗出来,紫蝈蝈在金碗里悠闲地吃着竹叶。

    “果然是紫精灵。”仓夫人激动地捧着金碗,“原来我在花圃里培育过这品种,可是极难养活,它们太挑食,没想到竟然有一只在铜钱树上活了。”

    莲儿提着开水进来,自那次少奶奶把紫蝈蝈带回来后,她这才是第二次看到,少奶奶的房间,她从来没进去过。放下水壶,瞧了一眼,失声道,“才半个多月,它竟长大了一倍?”

    寻香没出声,紫蝈蝈带回来时只有一公分大,在碧宵境里喂了一阵后,它长大许多,应是里面灵气足的缘故。

    仓夫人小心地把金碗放在桌上,看着寻香,感激地道,“你又用符水喂它了?”

    寻香抿着嘴,点点头。如果不用碧宵境里的竹叶喂紫蝈蝈,她想不出它还会吃别的什么东西。

    仓夫人从盒子里取出大金碗,捧着它庄重地放到寻香面前,“金碗还给你。”

    “等等,我去取银子。”寻香已经备好一箱钱,放在内屋,转身欲进屋,仓夫人拉着她坐下,“今日当二位老人的面,我告诉你们,金碗你拿回去,紫虫我带走,欠款的事从此两清。”

    寻香明白她的意思,她要以紫虫抵债,想着这虫本来就是她原来培育的,她怎么能这样占人家便宜?连忙摇手道,“不不!还有夏收和秋收的一半收成,得分给你呢。”

    仓夫人笑道,“不用分了。原来你捡到金大王还给我们,可谓拾金不昧,如今你又得到紫蝈蝈,这庄子我都卖给你了,若再用拾金不昧形容,是牛头不对马嘴。这紫蝈蝈虽不如金大王稀奇,可是也是罕有的品种,在市面上怎么都要卖几万两银。若按原先的约定,当季的收成我们两家平分,这虫也算收成,它那一半虫价足以充抵你欠我的银子和粮收。而且妹妹的符水珍贵,用符水把它养大许多。这个品种最难的就是让它长个头,我还要谢谢你帮我解决了这个困难。所以,你不欠我了,而且我们的合约可以销毁了,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