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厨房后边儿还带了个小杂物间,收拾妥当了,正是个专门用来收拾下水的好去处,屋后头还有不少空地,还能自己种些青菜、葱蒜。
拢共才二十三两银子,同庄宅牙行的牙保再谈谈,还能再谈些下来。
缺点也显而易见,离热闹的几条街市挺远,南子娘是有心这处的,逼仄的小屋子真的是住怕了,做梦都想着能住得宽敞些,又想着自己卤煮下水的买卖也打出了点名头了,总归还是有人来吃的。
南子是都可以,若是娘执意选这处他也乐意,他觉着,这么快就能买房子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哪怕以后生意清减了许多,也是不碍的,反正自己当着差,够用了。
不过,杜芊芊一听说后头还带着许多空地,就蹙了蹙眉,这地儿也未免太偏了,南子说的那条街杜芊芊来往县里村里这么多次,也没听说过更没去过,足见一般人赶集是很少路过的,既然特意来问意见了,杜芊芊直言表示不妥。
最后裴华一锤定音,定的是最贵的那处,两条热闹街道相交的拐角,紧邻着一家糕点铺子和一家小饭馆,甚至饭馆招牌都仅用个竹竿挑子上头一块旧年的幌子,典型的苍蝇馆子,靠的全是好手艺吸引食客。
“三十六两,贵是贵了些,但是放远来看,多挣的岂止是十几两之数?”裴华简直比他自己买房还上心,“大娘,那处正屋也都不小,您住着也舒服。”
南子娘当然知道住着舒服,就是自己拢共手头才十二三两,距离这三十多两还远得很,这样一来,买房的事儿就又得往后推一阵子了。不过在南子娘心里,裴华不是儿子也胜似儿子了,一口应承下来:“那成,就听华子的。”
南子自然更没什么意见,“好,就定这一处了,等初六一早上我就去牙行交了定金,这处可是好几家盯着呢。”
说着,更豪情万丈地表示,“这二十两我这三两个月攒攒劲儿,每日里下了差让我娘回来休息,我再去多卖上一锅,也就有了。”
本来南子和南子娘表态时,裴华带着笑看了杜芊芊一眼,虽然什么也没说,透过他眼底盈盈的笑意,杜芊芊就是能感知到裴华的意思,他是想征询自己的意愿将那二十两银子先借给南子,杜芊芊从来不是小气之人,别说裴华的那二十两,就是让她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她也是愿意的。
杜芊芊还不及表示,南子已经发出豪言,满身的干劲儿,裴华又看了杜芊芊一眼,仍然是高度的默契,男子汉顶天立地自是让人刮目相看,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这股子干劲儿比借他二十两银子来得珍贵多了。
“挣银子是好的,身体更要紧,就是晚一年买又有啥的。”樱子微微嘟着嘴,带着些抱怨的神色瞅了眼南子。
这种带着娇嗔的关心,南子还是第一次体会,心头又暖又甜,过了电一般,结巴道:“没……没事儿,我扛得住。”
听了这话,桌上除了只知道啃鸡大腿的安安,其余人等心下都明镜儿似的。
作为兄长,张正生原本的担心也没了,村里的姑娘能嫁到城里有铺子的人家,当然能算是抬头嫁闺女了,南子和大娘相处了这么久彼此秉性都熟悉,没得说,加上裴华和南子这么多年的情分,其中再多了层杜芊芊的关系,再好也没有了的。
第392章 鸭肉馄饨
“正生,樱子今年也十五了吧?”南子娘笑呵呵地随口问到。
“嗯,是啊,今年过年我还同娘说呢,小时候跟在我和哥后头当尾巴的日子就好像还在眼面前呢,小丫头一下子就成大人了。”
“下次也带你娘来我摊子上尝尝卤煮。”
“成啊。”
这种含蓄的求亲方式大家心照不宣,只等着张正生回去透个口风,递个消息,若是张二娘那里允了,两方长辈再坐下来详谈。谁能想到杜芊芊、樱子和阿青三个姑娘家,最先定下来的是杜芊芊,却很可能是最后成亲的那一个,姻缘天注定,这话想来的确是不错的,该着嫁给谁、什么时候,皆是有定数的。
就着脚底的一盆炭火,十来个人边取暖边聊天消食。
大概一个来时辰,众人从买屋子到以后铺子里该摆几张桌子,谈到是用挑个幌子还是做个牌面,外头就有人叫门,“大娘,给开个门!”
杜芊芊觉得这声音还挺耳熟,一时却也想不起来到底是谁。等南子开了门,却原来是和盛的跑堂伙计,杜芊芊还是去年夏日里送黄桃罐头时候常见,后来就没碰过面了,难怪声音熟,却辨不出具体的人来。
“哎呦,好生热闹,大娘,给您老先拜个年!”那伙计是个积年做惯了生意的,刚打了照面就热络地招呼,按照辈分先给南子娘拜了年,接下来谁也没落下,就连安安也夸了句“哥儿长得可真俊!”
“咱们掌柜的听说大家伙儿进了城,让我来请诸位赏光去吃顿饭。”
大家伙儿不约而同都去瞧裴华,看他的态度。
“已经吃完了午饭了,还得往回赶,下次再去叨扰钱掌柜。”
伙计哪里肯依:“掌柜的知道大家伙儿想聚一聚,特意中午没来打扰,临来前头,叮嘱我千万要请到,若是不去,我实在没法儿交差。这会子和盛还没开张,只做这么一桌饭,早早儿吃了,我驾马车给大家送回村去。”
话说到这份上,再推辞也说不过去了。
一行人又浩浩荡荡一路走着去了和盛,看着已经步行基本正常的裴华,那个伙计颇有感慨,嘴里念叨了几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又夸南子娘的卤煮下水做得好、自己有几日不吃就想得慌。
“芊芊,这个伙计是什么人?话比我还多呢!”樱子同杜芊芊拉着手说着悄悄话。
钱掌柜见着裴华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关于腿伤的话,只亲热地拍了拍肩膀,带了大家伙儿去了二楼的雅间。南子娘和季桂月几个并没有什么出入这种场合的经历,显得有些放不开手脚。
“大家自在些,今儿也没旁人。”
偌大个和盛就裴华他们这帮人,真正意义上的包场了。
“丫头,来了城里也不来给我拜个年?”钱掌柜笑着问杜芊芊。
“正月里头您这么忙,我可去哪儿寻去?”
“来,这就是你的小侄儿吧?”钱掌柜从杜大山怀里将安安抱过去,“嗯,不错,这娃娃是个撑得住场面的!”
安安很给力,没有怯场,被一个陌生人抱着不仅没有哭,还抬起手去摸了摸钱掌柜的胡茬,逗得钱掌柜哈哈笑,同南子娘给的那个一样,红线串上了几十枚铜钱,仍旧挂在安安的脖子上。
压岁钱,寓意比钱更有价值,钱掌柜办事有分寸,并没有出手就是银锭子或者银豆子,收的人乐呵,给的人尽兴,唯一和南子娘给的那串不同的地方,就是形状精致了些,串成了鲫鱼形状,取“钱余”之意。
二楼的雅间有炕床和炕桌,最妙之处在于炕床上还设了一对瓷帽筒,很有排场了。
“大家伙儿都吃过馄饨,今儿也来尝尝我们和盛师傅做的,充充肠、落落胃,等等好吃暖锅。”钱掌柜说着,就有伙计端来边炉,是绿釉烧炭的瓦炉,铜底、形状扁且浅,鸭肉馄饨个头很大,锅子里各种佐料佐菜已经随着汤头“咕嘟”翻滚。
樱子发誓,自己真不是故意的,按理说虽然距离吃完午饭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但是她腹内并不饿,可是鸭肉馄饨往边炉里一推,鲜香味一起,她喉头不受自己控制地“咕咚”一声咽了下口水,更糗的是,边炉里的沸腾声也没能盖住这声咽口水的动静,樱子满脸飞红。
“这姑娘识货!鸭肉馄饨味道保证不错,包起来费事,成本也高,是我自家吃的,店里没得卖,多吃些。”
钱掌柜解围的说辞并没有让樱子完全轻松下来,还是窘迫。
南子抢在杜芊芊前头给樱子解围:“旁的也就罢了,樱子最爱吃鸭肉,今年一冬吃了好多也还没吃腻。”
一句话让樱子如释重负,不是她没见过世面丢人,只是她爱吃鸭肉罢了,感激地朝南子笑了下,张正生看在眼里,对南子自然更加满意了。
有那等男人,这种情况不仅不会给解围,甚至还会觉得对方给自己丢人败兴,远了不说,彭大壮就是这种人,窝里横的货。
鸭肉馄饨一汆就熟,汤清味永,三五筷子下去差不多已经一扫而光,即便已经吃完了馄饨,边炉里头的汤汁仍然爽而不濡,众人都忍不住去喝,钱掌柜拦住:“不是我扫大家的兴,这汤喝下去,可惜了马上端上来的暖锅。”
钱掌柜对接下来的暖锅似乎很有自信,等端上来,杜芊芊明白了钱掌柜的自信从何而来。
今儿的暖锅同后世的东北那旮沓的火锅很相似。
果然,钱掌柜介绍道:“这是极北之地,洛州那里的吃法。”
东北那里冬天来得格外早,还没立冬,就能见到冰渣了,经霜的大白菜开水一渍,一层一层码放到缸里拿规整的大石墩子压上五六日的功夫,酸菜就得了。
杜芊芊不是不爱吃东北的火锅,也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具备那个条件。
第393章 递消息
做酸菜别看就这么两步,但手法各有巧妙,做得好的晶莹如玉,口感微酸且鲜。暖锅所用食材也一概有限,不过就是酸菜、白肉、血肠、粉条儿、木耳和山鸡等物,难倒杜芊芊的是汤底,除了野鸭子能弄到,其余蛎蝗、瑶柱和冰蟹本地压根没地儿买去。
钱掌柜招待的酸菜暖锅口味绝佳,众人除了杜芊芊也都未曾吃过,赞不绝口。
除了上面这些主菜,还额外放了白鱼片和大蛤蜊,滑香腴润,酸菜帮片成了两层切得极细,鱼肉甘肥适口。
外头扬雪酷寒,雅间内暖和热气腾腾。锅中白肉片儿、鱼肉片儿、粉条儿、酸菜丝在波涛翻滚中沉浮,蛤蜊、蛎蝗和瑶柱等海鲜将一锅滚烫鲜味升华,张羽煮海般热烈,一桌人围坐,不停下箸,从头暖到脚、散发全身。
众人吃得爽快淋漓,请客的钱掌柜最是高兴。一口没阻,看在裴华份儿上同杜芊芊做起了生意,大概是他去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光凭着牛轧糖这个独市,连带着自己整个糕点蜜饯生意利润翻了何止几番,眼下裴华复职有望,他目光比南子远些,知道这次立了功不可能仅仅止步于复职。
自己真是没帮错了人,这般想着,钱掌柜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等辞别了钱掌柜,众人赶回村的时候天已经擦了黑。
“怎么到这时候才回来?你大嫂娘家人还想等你们回来一起吃顿晚饭,左右等不回来,才走了没多会儿。”张二娘有些不太高兴,毕竟对正诚媳妇儿有些说不过去。
樱子吃得极为满足,特别是钱掌柜请的鸭肉馄饨和酸菜暖锅,更是第一次吃,自己吃了个痛快,却让大嫂的亲戚干等,很过意不去,对着床上抱着孩子的大嫂连声赔不是,“这原是我们不知道,等明儿我们一起去嫂子娘家陪个不是。”
正诚媳妇儿不是个挑理的人,“没事儿,等孩子满月他们还得过来,吃饭有的是机会。”
“可别去了,到了那儿,说是赔礼,实则又赚了人家一顿。”正诚给孩子拿了干净的尿戒子来打趣自己小妹,“今儿吃了人家大娘两顿,啥时候也请人家到家里来坐坐。”
张正诚本来只是无心之语,但是张正生听了不免想到今儿个南子娘的话,微微一笑。
“没有,后来钱掌柜请了咱们大家伙儿的。”樱子说着就有些捶胸顿足,“早知道就应该带了顺子和虎子去,安安去赚了两份儿压岁钱,小脖子上挂了满满当当,一动弹就叮叮地响。”
语气里颇有些捶胸顿足之意,毕竟两个侄儿就没去这一趟就少赚了小半两银子。
所以说樱子没什么心眼和算计,安安的两份压岁钱,哪里是给的孩子,都是冲着杜芊芊的面儿,南子家的卤煮挑子若不是杜芊芊,连个影儿都没的,钱掌柜那里更不必说了,但是樱子并没有想那么多,只一心想着自己两个侄儿没去吃了亏。
“行啦,这么一大圈回来你也不嫌累,快去洗洗。”张正生催着樱子出去梳洗。
等樱子走了,张正生回转身将屋门掩了,屋内张二娘并张正诚夫妻二人和啥也不懂的未满月的小婴儿,张正生媳妇儿在自己屋哄顺子和虎子睡了,俩小子一天疯玩,这会子睡得人事不知,黑甜一觉。
“娘,您看南子这孩子怎么样?”
张正生虽然问得没头没尾,但是张二娘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怎么?”
“今儿个南子娘问了问樱子的生辰属相,是有这方面的意思。”
张正诚觉得这事儿简直没头没尾,怎么突然就呼哧一下子看中了樱子了?
不过张二娘和正诚媳妇儿却没有那么意外,婆媳俩都道:“怪道看这丫头这阵子肥鸭子、冒油儿鸭蛋吃个没完,心心念念地想,往年也没看她这么馋鸭子。”
女人的神经总比男人们细些。
“那您看这事儿?”张正生寻求自己娘拿主意。
张正诚还兀自跟不上节奏,怎么二弟才说了这么一句,娘和媳妇儿好像早就知晓了,三人已经谈到事儿成不成上了,“等等,南子和咱们樱子俩人互相有意思?”
怀里的婴儿右腿朝上虚虚一蹬,眼睛也开始迷迷瞪瞪起来,看来是困了,眼看着困了没几秒就睡着了,孩童的睡眠质量是大人们羡慕不来的,正诚媳妇儿将孩子小心轻放到炕上,带着笑白了自家男人一眼:“我和娘瞅着,这俩人看对眼估计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还亏你是大哥,自家妹子的心思都瞧不出!”
张正诚“嘶”的一声,挠挠头,想不透难道是自己太过迟钝?!
“你也早就知道了?”他不信只有自己没看出来,扭头去看张正生。
后者笑得特别欢,不过还是给大哥找了个台阶:“我同他们打交道多,看出来也不稀奇。”
又“嘶”了一声,张正诚继续挠头,嘴里喃喃道:“南子和樱子……”
语气里带着些不可思议,也带着些不舍,自家小妹一眨眼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没有一点点防备,居然就已经有看对眼的小伙子了。
张二娘没怎么管大儿子的动静,坐着只管想着什么,半晌,“我记得那孩子家里在县里还是赁着屋子住?”
“是,不过今儿个吃饭,母子俩正商议着买铺子呢。”
“买铺子?!”
“可不是?芊芊给张罗的那个卤煮挑子还挺挣钱,已经定了闹市的一间铺子,后头还带了三间正屋,虽称不上几进的住处,但这么个贵价地界能有这么一个小院落,住着宽敞,也方便做生意,极难得。”
张二娘点点头,“这才开了多久?就能买一处这样宅子?”
“那倒没有,还差一大半的银子呢,不过也就四五个月,最多半年功夫也就差不多了。”张正生细致地解释,没有按照南子那两三个月的期限报,尽量稳妥为上,“先去牙行交了定。”
第394章 梅花香饼
张二娘又点了点头,其余几人都看着等着她发话,“孩子是个好孩子,那就等宅子买好了再说。”
意思很明白了,对于南子的人品,张二娘放心没意见,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担心闺女嫁过去没安稳宅子住,樱子也才刚十五,半年还是能等的。这和势利眼没啥关系,谁也不希望自己闺女送日子会亲家是在赁的屋子里吧?
张正诚盯着张正生问关于南子家的各种问题,比如南子这孩子平日里为人如何?南子娘好不好相处?和樱子几时走得这般近了?等等,张正生知道大哥突然之间有些消化不了,其实自己又何尝不觉着心里有些空落落的,这还只是互相递了个消息,等樱子真的嫁到城里去的那日,指不定如何舍不得呢。
因此,十分有耐心,将自己知道的都细细地讲与其他几个人听。
说到下午南子给樱子解围的那件事儿,张二娘他们听了都不住点头,忍不住的笑意,更放下了心。
几家欢喜几家愁,李曼那里就没樱子这般顺当了。
自打上次从裴华那里回来,李曼就在懊悔和暗恨这两种情绪之间徘徊,但是她的举动已经彻底触怒了她爹,虽然没有打骂,但比喊打喊杀更为致命的是村长的一句,“人要脸树要皮”,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打在脸上,父女俩愣是好几日没说话。
李曼娘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苦不堪言。幸而栾夫人那里得力,正月里头几日连番安排了好几个饭局。穿上华丽的衣服、带上名贵的首饰、出入云鬓香影的场合,是李曼一直以来的向往,为此,栾夫人没少费银子,更将李曼留在府邸居住,好歹分散了李曼不少的注意力。
在县丞府邸居住的这几日,李曼整日里只忙着搭配服饰、去认识县里那些有头脸人家的夫人,用心去记她们的关系和家底背景,丫鬟们每日里精心服侍,在这样的氛围里,李曼仿佛自己已经不是自己,而是正派的县丞家的正牌大小姐,
县城里再怎么大门大户,也很难称得上有底蕴的名门望族,不过有钱的人家还是不少的。
一件百蝶穿花大红缎子的褃袄,李曼拿在手里左右端详,栾夫人只当她舍不得穿,“快点换上,等等别迟了。”
今儿个栾夫人统请了五六位夫人,李曼她自己不知道,其实这会子不仅她娘着急,就是她爹也着起急来,背地里再三烦请栾夫人正月里多费点心,将这小祖宗的亲事今早定下来为好,不然还整日价惦记着裴家小子,落在村里人眼里就快成了个笑柄了。
“姨妈,这衣服也太艳了,我不喜欢。”
不是心疼衣服贵,却原来是嫌弃衣服的颜色。
“正月里头暂且别穿那些个月白、蜜藕的素净衣裳,这大红的就挺好。”栾夫人耐着性子劝她,“这衣服显身段,十五六的姑娘家穿才能穿出好来。”
裉者,上衣靠腋下的接缝部分。窄裉袄,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比较紧身的袄,外头再罩上件刻丝的银鼠褂,衬得体型修长婀娜。栾夫人很了解自己的外甥女儿,若是只从衣服材质做工精细上来劝,未必有多大的效果。
果然,一说显身段,李曼将褃袄往身上比了比,算是同意了。
应邀而来的诸位夫人太太都穿得非富即贵,坐于一处品着茶谈论着如今京中流行什么样的首饰云云,屋内四角的铜炭篓散发着阵阵暖意,内中烧着从西山窑运来的银骨炭,其炭白霜,无烟,铜炭篓缝隙处以灰糁密封,其上用铜丝罩爇之,能燃烧一整昼夜,屋内温暖如春,
若用心细闻,银骨炭燃烧散发的热气之中还带着缕缕幽香。
梅花乃冬日之花王,香碳和梅花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有趣的风物,世人称之为“梅花香饼”。“石碳发香煤,盖捣石碳为末,而以轻纨筛之,欲其细也,以梨枣汁合之为饼,盖炉中以为香籍,即此物也。”这是古法制作梅花香饼的办法。
银骨炭、蜀葵叶加上今冬的梅花一起捣成粉末之后再用细沙仔细筛,混合枣肉汁捏成梅花饼状,晒干即得。仅仅从外观上看,梅花香饼除了形状之外,与普通的漆黑炭块并无多少差别,不过一经点燃,便如火绽放,清幽的香味时时外溢,风雅异常。
此次席间有几位夫人李曼是见过的,没见过的有一位李氏不仅外形较为出众,性格也是爽利异常。两弯柳叶眉,眼梢微微上吊,一下子整个人便多了几分凌厉之气,可笑不离嘴角眉梢,正好中和了那股棱角,说话快且脆,年纪也比其他几位要小上约莫四五岁,与每个人都相谈甚欢。
见了李曼,拉了李曼的手,上下一通打量,“栾夫人,这就是您的外甥女儿吧?好标致模样!依我说,不像您的外甥女儿,竟像是个嫡亲的闺女!”
夸得无可无不可的,听得栾夫人和李曼都十分开心。
这位李氏若论门楣,是要比在座的其他人次上不少,就连夫家也是靠着她娘家的银两资助才一步步发家致富,两口从小本生意一步步到今日,没有些长袖善舞的手腕是万万不能够的,如今家里做着好几样买卖,在县里也勉勉强强算数得上的商贾之家。
此番来,不为旁的,专为三儿子的亲事。三儿子如今倒腾木炭生意,今儿屋里的梅花香饼就是他送来的。栾夫人原也不将这种人家看在眼里,不过听说这家的几个儿子长相都随了娘,算是拔尖儿的。
李曼爹娘又催得紧,这家条件也过得去,看一看也无妨。这个李氏是个上得了台面的人,县丞府邸她还是第一次来,在这些家世比自己好的夫人之中也不见瑟缩之色,反而融入地很好,又会说话,将其他夫人都周旋地妥妥帖帖。
第395章 说话的艺术
同样是请客吃锅子,栾夫人的这一桌较之钱掌柜的酸菜暖锅形式上就诗情画意了许多。
这本是京中妇人们时兴起来的吃法,她们是各地贵妇们的风向标,一层一级学下来,各地都开始了效仿,还有了个极风雅的名儿――白菊宴。
白菊宴本来是立秋时节的特色产物。
那时候恰逢东篱菊放、一片的鹅黄衬紫的景象,贵妇们穿着薄衫襦裙赏菊吃宴。暖锅里的东西有限,不外是鸡鸭鱼肉、五花肉、虾仁儿、胗肝之类,心思巧就巧在最后在这些东西上浇一层菊花瓣儿,有了这层菊花,整个暖锅菊香饶舌、清逸异常,立刻从接地气的暖锅升格,不再是大家伙儿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在锅里捞着吃的俗物。
后来,吃的菊花又进一步有了讲究。
并不是所有菊花都适合入馔,所有菊花中,白菊花最佳,而白菊花里,又以秋餐菊最优,此种菊不但香气上乘,清馨芬郁,且口味上既不苦又不涩,经过暖锅蒸烫之后不会影响其他配菜尤其是肉类的口感。
再后来,很多人效仿,秋季里菊花遍地都是,白菊宴成了人人都能吃得到口的美食,岂不是无趣?有钱阶级便又时兴起在冬季里吃,寒冬腊月里,只有供得起花房的人家才能享用。这才能同那些下层泥腿子显示出差别来。
栾夫人尽地主之谊,著着筷子招呼大家多吃。
“听说你们家三小子刚从外地回来?”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是李氏是为了自家三小子求亲而来,其他人自然会有意无意多提一提,就有一个夫人问着李氏。
“是。去年一冬竟也没怎么有空在家呆着,光顾着四处跑了,到了腊月二十九、三十的承望才得了闲好好一家人坐下来吃顿团圆饭。”李氏嘴里尽是抱怨,但语气里骄傲和满意是掩盖不住的,自家本来只是小门小户,如今的这些家底都是老两口一步步经营来的,耳濡目染的关系,家里几个孩子都很上进。
纨绔子弟在她家还真一个没有。
“你真是好福气,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争气!”这种宴席,用后世的俏皮话来讲,不就是个商业互吹的场子吗?“三小子走南闯北也算历练出来了,小小年纪不容易。”
李氏客气了一回,很懂得自夸的分寸和尺度,没有一味在儿子能干的事儿上做文章,在座的有这么一两位夫人家里不乏好吃懒做或者醉卧烟柳的儿子,说多了怕引起反感,将这些儿子上进能干的话丢到一边,另起了个头,挑些儿子在外的听闻见闻讲与众人听。
“……幽州这地方离我们虽不太远,但种的庄稼和咱们可不一样。既不种稻谷、也不种苞米,地里一色都种油麦。那油麦干净得很,在地里就和水洗过似的,溜光水滑。”
这些夫人平日里聚在一处之时还真没讨论过这些地里庄稼之类的事儿,乍乍一听,新鲜又有趣,都带着兴致津津有味地听着,不过李曼是个土生土长的村里孩子,村里大片大片的农田,从小到大,看都看烦了,这些个夫人竟然对这些个感兴趣,李曼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这种气氛,就连姨妈也听得起劲,她不敢造次,只得忍着,做出也感兴趣的样子来。
李氏见对了隼,更是搜肠刮肚将那些有的没的野趣一一讲来。
“不怕诸位太太笑话,我那三儿子别看做生意机灵,地里的活儿也是一窍不通。”李氏尝了口白菊,赞不绝口,“做木炭买卖,就得懂木柴,这里头学问大,他跟了看林子的去山上认各种树,起先树还没认几种,倒先学会了采蘑菇了。”
说得众人笑起来,李曼的不耐又加重了几分,采蘑菇也能听笑起来,既如此,就该邀了这些夫人去自己村里,保管每日里乐得合不拢嘴,不仅能采蘑菇,能想到的农活儿一样也少不了,心里腹诽着,面儿上仍旧保持微笑。
“蘑菇不就是看了就采吗?还得学去?”有人奇道。
“林子里杂草多,得会认。下了雨,太阳出来一晒,空气里潮乎乎的,那时候蘑菇就出来了。蘑菇这东西可怪,都长在蘑菇圈里头。”李氏说得很是生动,拿两只手比划了个圆,“低下头侧着眼睛打量,草地上远远儿的有一圈草窝,颜色发着黑绿,上头还隐约有些几个白点,那就是蘑菇圈了,咱们吃的蘑菇就长在这一圈黑绿颜色的草窝子里,这些蘑菇圈都是固定位置,不挪窝的,今年长,明年必定还长。”
众位夫人听了都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口里赞着有趣,李曼几乎都想笑了,这些个都是村里黄髫孩子都知道的事儿。
“我家三小子可傻不傻?第一次采蘑菇可高兴坏了,拿了线穿起来,老长的一串,巴巴儿地带回家来挂廊檐上。”
这下子众位夫人笑得更欢了,要么说李氏能说会道,她不过玩笑着几小段话,她家三儿子在众人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高分了,不仅上进、能吃苦,会赚银子,在李氏的形容里,还是个颇有趣的性子,据说长得又不错,这种孩子再不讨喜,那就没有讨喜的孩子了。
果然,栾夫人本来只是瞧瞧罢了,眼下真正上了心,开口问:“这孩子今儿个还特特送了两箩筐的梅花香饼过来,不如把他叫了来,让我们大家伙儿索性瞧瞧这个采蘑菇的小伙子。”
“既如此,那就让他进来同夫人们拜个年,只是他第一次来府里,不太懂得内里的规矩,若是错了一点儿半点儿,大家伙儿多包涵。”李氏就等着这句话呢,嘴里尽是自谦,其实心里对自家孩子的相貌极有信心,见了绝对是加分项,巴不得一声让丫鬟去请。
李曼“吁”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听这些地里农活儿了,这种相亲场合她已经经历过几次了,一回生二回熟,倒也没什么紧张不紧张的话说。
第396章 应对有度
李氏的三儿子李康跟着丫鬟刚一进屋,李曼的眼睛登时就亮了亮。
果然生得出挑。穿着一件茄色的皮袄,束了腰,足蹬一双青缎的小朝靴,全身并无半分红、粉艳色,但因很好地遗传了李氏的白皮肤和眼型,眼角微微上挑着,标准的凤眼,薄唇剑眉,天生一段风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