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一样,做起来费事。必先挑个大好的晴日,将窖里的红薯取出来洗净削皮,堆作一处放入大铁锅里头蒸熟,红薯熟后清香四溢,趁着热将红薯捡到一个大盆子里冷却,挑了扇屋木头卸下来,支棱起两把高凳,铺上一块洗干净的棉布,将捣成泥的红薯拿菜刀的刀背如同刮腻子一般,将红薯泥刮到棉布上,这个刮可真是费精神,厚度要均匀、细致,不然不好晾晒,有漏处更不行了,一炸就散了。
晒干了用湿毛巾打湿棉布背面,将干透了的红薯泥从棉布上小心地撕下来,最后拿剪刀剪成菱形,拿油炸熟,这就是苕皮子了,得花两三日的功夫才行。
都说扬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李曼娘此时心里正烦闷呢,但这个二嫂子平时就很小心迎奉,处得还可以,又是送年货来,自然没有冷脸接客的道理。
“哪儿的话,一个村里住着,说什么瞧得上瞧不上的话,太外道了!”李曼娘将那一小袋炸苕皮子收下,看着来人还有话说的样子,说实话她不太想请进屋去,父女俩闹着别扭呢,这会子她也没心思拉瓜家常,但也不好将人堵在门口,脚没往后退,只迟疑地虚留了一句,“要不……进来坐坐?”
这二嫂子也不知是听没听出来李曼娘的意思,反正就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挤挤擦擦进了院门,满脸堆笑,“成啊,小曼妹子也在家呢吧?”
第352章 谁比谁傻
迈进门,“哎呦,村长也在屋呢?没出门啊。”
“来串门儿?我正好有事儿出门,你坐吧。”村长被自家闺女气得头疼,出门透透气去,抬起身走了。
这下子这二嫂子肩膀一松快,她平日里看到村长是有些发憷的,毕竟县官不如现管,村长也不太爱说笑。
李曼娘倒了一盏茶,二嫂子急着聊八卦,正要说“不用”,但转念一想村长家肯定都是好茶,这阵子往县丞家里也走得勤,说不得能喝到什么金贵物儿,将谦虚的词儿吞了下去,一脸堆笑双手去接。
村长比较喜欢喝苦味重些的茶,又因为李曼的亲事着急上火,这阵子家里常备着滚滚的苦丁茶,止渴明目除烦最佳,又往里头泡了两支灵芝,苦丁茶本就很苦,灵芝也不遑多让,酽浓滚烫的一大壶。
打眼儿一瞧,茶汤碧绿碧绿,茶叶底鲜绿,各种茶叶在这二嫂子眼中并没法儿看出多大的区别,都是树叶一般,但是她认得茶壶里泡着的灵芝,心里暗喜,再一闻,的确清香四溢,赶紧先抿上一小口,唉呀妈呀,苦得她喉咙发紧,这什么茶啊,比自家的茶叶梗泡的还苦还难喝。
看见她眉毛鼻子凑成一团,李曼娘忙问道:“是不是喝不惯?小曼她爹喜欢这一口,小曼也不喜欢,我给你换我家小曼爱喝的。”
“不用忙,我在家刚喝了茶过来,不渴。”那二嫂子拉了李曼娘坐下,“你听说了没?”
明明坐在屋子里头,也没旁人,但是这二嫂子很会营造八卦气氛,说着就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
“听说什么?”
二嫂子往李曼娘那里又凑了凑,“也难怪你没听说,这阵子你在村里时间也少。裴家那小子听说能下地了!大夫还说要是好生练练,十之八九能恢复过来,你说可奇不奇!”
小曼屋里“碰”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或者摔了的声音,那二嫂子眉毛往那屋的方向挑了挑,轻声问道:“小曼在家呢?我还以为她在城里。”
“啊,在呢。”小曼娘知道但凡是裴家的消息,坏消息就罢了,若是有丁点儿好消息,自己闺女肯定一点就着,上次她姨夫要给裴华留着职位,她回来足气了好些天,这下子听说腿能好,更不得了了。
小曼娘给这二嫂子打手势,意思让她别说了,二嫂子赶忙噤了声,谁料外头俩人没了动静,在屋里听着的李曼却按耐不住了,“倏”地站起身,“咣”地打开:“说啊,怎么不说了?”
二嫂子脖子缩了缩,自己来通风报信来的,这姑娘怎么将火气往自己身上撒了。
“二嫂子,你刚刚说裴华哥腿能好?是真的?”
被李曼丝毫不错地盯着,眼神又有些吓人,声音更是高了八度,那二嫂子虽看上去唯唯诺诺有些害怕的样儿,其实心里早乐了,她兴头地来说,要是李曼娘儿俩没个动静,自己不白来费唾沫了?
“啊……是啊,刚从城里医馆回来没多久,高兴得什么似的。”
李曼如遭雷击,喃喃道:“不应该啊。”裴华哥刚受伤的时候,自己都问过姨夫了,好的把握不大的呀,到底怎么回事儿。
见李曼不信,二嫂子继续添了把火:“真真儿的,华子从张家驴车上自己下来、走进杜家院子,周围好些人瞧见的,再做不得假。”
果然,提到杜家,李曼更是怒目圆睁,柳眉倒竖,李曼娘连忙从中打岔:“好了,他好不好的与我们什么相干,咱们只管咱们自己的事儿。”一面又用眼神让那二嫂子赶紧走。
但是李曼那认死理儿的性子,哪里肯放人,听自己娘讲的那些大道理,嫌她絮烦又唠叨,索性不搭理,拉着继续追问:“大夫说腿能彻底好了?走路也看不出来?”
“可不是么!”那二嫂子两边不想得罪,口中答着李曼的问话,眼睛瞅向李曼娘,眼中尽是为难之色,好像自己也是逼不得已走不了一般。
“不可能!”比起眼前的二嫂子,李曼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姨夫的话。
“姑娘,你看,我哪里敢到这儿来胡说呢?”那二嫂子叫起冤来。
这话倒是不假,眼前这个送苕皮子来的二嫂子,平时惯会小意迎合,要不是有确实的消息不可能敢巴巴儿地跑来学舌。
看李曼紧皱眉头掂量的样子,那二嫂子这才敢继续道:“听见说是伺候得精心,特别是杜家那丫头什么药配什么柴火都讲究得了不得,每日里人参鹿茸的,流水席一样轮流着吃,哎呦呦,糟蹋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说着一眼瞥见李曼愠怒的神色,立刻话锋一转:“我倒和姑娘一样的想法儿。”
也管不得那茶水苦不苦、难喝不难喝了,那二嫂子预备要要讲特讲,一口茶喝进去,苦得舌头一伸,眼睛一眯、脖子跟着一缩,举着茶盏的模样儿有些滑稽,李曼厌恶得皱了下眉,脸色颇为嫌弃。
等那股子苦劲儿缓过去,那二嫂子这才睁开眼,咂摸了下嘴,乖乖,怪道人村长能当村长,教书先生不是教自家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么,这茶一般人真喝不下去。
“俩月前说是要落下残疾,怎么这会子又能好了?大夫还是那个大夫,可不是个豁嘴子大夫,说话也忒不准秤了,我想着这必定是扯谎,刚开始肯定没那么严重,裴家小子想着糊弄姑娘你,正好哄你撒手,这里又大夸特夸杜家那丫头,真个夸得天上有人间无的,仙女儿下凡一般,那么重的伤她一调理,竟也能好了……”
这嫂子倒是向着李曼说话,只是话里头的信息听得李曼扎心扎肝一般,自己是什么瘟神吗?还要变着花样儿逃,更可恨踩着她夸杜芊芊,“什么仙女儿?二嫂子,我看是你打量着我好糊弄呢,受没受伤我姨夫难道也能骗我不成?整个村子里的人看我笑话,以为我不知道?你可别错打了主意,给我滚出去!”
第353章 撵客
说着,李曼说翻脸就翻脸,指着门口撵这二嫂子走。
“哎呦,这话怎么说的,小曼呐,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消息来的,你别误会了……”那二嫂子唬了一跳,这小姑奶奶怎么突然就发起飙来了。
裴华这所谓的好消息如同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李曼的心头,一肚子火和憋屈没处撒,正好全都冲着她去了,哪里容得她争辩?
“好心好意?!你不就是来挑唆、看我出丑?赶紧给我滚!”
看来李曼这里是搞不定了,那二嫂子立刻向李曼娘求助,“小曼她娘,你看,我送苕皮子倒送出罪过来了。”
李曼娘心里也憋屈,刚刚示意你别说了,你偏要继续,得罪了这个小祖宗,求我也没法儿的,只好去拉李曼平举着指向门口催这二嫂子走的胳膊,被自己娘连劝带说这么一拉,李曼索性不指着了,将桌子上小布袋子直接一提,往那二嫂子身上一甩,“谁稀罕你的破东西?”
布口袋的开口处刚刚在门口,二嫂子往外抓苕皮子的时候就已经打开了,此刻“哗啦啦”里头的苕皮子如同天女散花一般,金黄的一片直洒了那二嫂子一身,心疼地二嫂子嘴角直抽搐,立刻就想蹲下身去捡。
李曼娘深知自己闺女的秉性,这时候若是再没眼色,不赶紧着走,指不定还要说出什么难听话来,不去忙着劝闺女了,立即去拉已经半蹲下身来预备着捡苕皮子的二嫂子。
“快别捡啦,我这里承了你的情,赶紧回吧。”李曼娘边拉边悄声说,搀着那二嫂子的手又使了些力气,暗示她快走。
无法,那二嫂子只得忍着心疼站起来,苕皮子捡不了了,赶紧一把捞起地上的小布口袋,好歹别再折了家里的这个口袋,嘴里直心疼地叨叨“罪过、糟蹋了好东西”云云,倒也不能怨她到了这田地还继续没眼色咕哝。
从霜打过后,苕叶就黑蔫下去,这是要扯了苕藤、一锹一锹地挖苕,今年红薯长势好,有时候一锹下去,就能挖出两三个超大的,长得又大又敦实,有些时候还能挖到整整齐齐的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抱成一团,费力抬了箩筐回家,往年做苕皮子都是用那些破了皮的、长相不好的,可今年大丰收,都用的完好无埙的,何况又费了许多油。
往苕糊上撒零星点点的芝麻粒儿时,几个孩子在一旁馋的直咽口水,可也舍不得让他们可劲儿吃,用簸箕晒在屋门口时候,孩子偷偷捏几片解馋,还要被自己打手,让他们省着些过年时候再吃,你说这一下子被李曼洒了一小口袋,这二嫂子如何能不肉疼地心肝儿颤,又如何能忍住不念几句佛。
李曼从小长到这么大,吃穿用度,是从来没缺过好东西的,虽然一直住在村子里,但成长经历完全不是一个农村孩子,她哪里能体会或者体谅这位二嫂子不忍吃食被糟蹋的心情,听见她临走还在那里叨叨咕咕,什么罪过不罪过的?听着更像是咒自己一般,气得鼻子要喷火,扭头一瞧,桌上赫然是刚刚被二嫂子用过的茶盏。
第354章 统统都打出去
又想到刚刚这二嫂子用自家茶杯斜鼻歪嘴闭眼喝茶的样儿,李曼直接上手,也不顾茶盏里头还有约莫小半盏的茶水,一把端起跟着二嫂子身后摔了出去。
“咣当”一声,连茶盏带茶直接擦着二嫂子的后脚跟碎了一地,吓得这二嫂子抓着小布口袋的手抖了一抖,差点将布口袋给扔了,当下头都不敢回,小跑着一溜烟儿地跑出李家院门,几乎同进门来的李曼爹撞个满怀。
幸好李曼爹避让地快,可饶是如此,还是好一个踉跄,还没来得及出声,就见那二嫂子“歘”地一下子飞也地跑了,连陪个不是也顾不得了。
村长被弄得狼狈,有些愠怒,再看家里一片的狼藉,“这是怎么了?”
李曼娘是不敢答,而李曼是不想答,想到上次来家里报信说裴华受伤的那个,村里人也叫她二婶子、二嫂子的,发了狠:“以后那些什么二婶子、二嫂子,不管是谁,来了统统都打出去,一个都不许进门来!”
但是李曼娘知道,李曼的心病不在于什么二婶子、二嫂子的,而是在裴华那条说坏就坏、说好又好了的腿,她朝着村长悄摆手,示意他别问了。
等李曼屁股一扭气鼓鼓转身回屋之后,李曼娘蹲下身来去收拾那些掉落在地上的苕皮子以及砸碎的茶盏碎片。
“哎。”村长重重叹了口气,“小曼被咱们惯坏了,这孩子来得不容易,打小儿要星星不给月亮,如今想来惯孩子倒成了害孩子了。”
听说了事情经过后,村长在自己屋子里头唉声叹气,不管怎么说,那二嫂子也是长辈,平时看到小曼却倒处处陪着小心,再怎么也不该如同今日这样,不仅开口直接撵,还动起手来,更别提她糟蹋了整整一小口袋的苕皮子,粮食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而李曼显然已经忘了本了。
“你也别这么说,孩子又不是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不是着急生气才这么着么?”李曼娘劝道。
村长一听,就算本来没气也生出三分气来,伸手一拍桌子,“你还护着?着急生气时候才能看得出秉性,无缘无故就发脾气的那是疯子!不过别人捎过来几句话,就对着别人这么样,你我以后还指望着她养老送终?”
这话李曼娘就更不乐意听了,“说得也太重了,孩子最近不顺心,咱们做爹娘的不体谅着些,难不成还去继续给她添堵?”
别看身为一村之长,在这个家里,村长的话语权还真没那么大,毕竟孩子娘的娘家那头有得力的亲戚,自己还要多靠县丞照拂,妻管严谈不上,但许多事娘儿俩一条藤,他也没办法。
“隔壁那里你别忘了送些东西回去,或者给二三十文,好歹别让人家吃了亏,再多说些什么闲言碎语来。”李曼的性格已经这样了,又有她娘还有栾夫人那里护着,自己多说无益,村长嘱咐眼前的善后事宜。
李曼娘撇了撇嘴,“还抱怨孩子不知疾苦,二三十文?!二三十文我能给你拎两大口袋苕皮子回来!”
说得村长烦躁起来,“你看着给吧,只管啰嗦个什么!”
而李曼娘也知进退,不敢十分违拗,“你看看你,舌红苔黄的,我去给你倒盏苦丁茶去去火。”
第355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
收了二十个铜子儿,隔壁二嫂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即便心里对李曼是万般的吐槽,不过村长家哪里是她能得罪的,更不会到处去说了,自己去村长家说裴华和杜芊芊的是非,再说出去,平白又得罪两家人,真真儿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了,何苦来?只好哑巴吃黄连罢了。
这两三日杜芊芊简直时刻关注堂屋条桌上那盆水仙的动静,一有空就瞧去,要么试试室温,要么掐着点儿浇些肥皂水。静静瞧着的时候,杜芊芊仿佛还能听到它勃发而动的声音。
阿青奶奶还在时就已经冒出了几颗小芽,这些尖头的小芽互相紧挨簇拥着,努力一齐向上伸展,慢慢儿成了一丛葱绿的叶子,水仙叶子很有特点,又扁又长、十分青翠,一片生机盎然。
十来天前,水仙的花葶已经悄悄地从叶子丛中抽了出来,这时候的水仙活脱脱宛如一味青春萌动的小少女,出落得亭亭玉立,在挺拔的花茎上先后生出许多个小小锥形的花蕾,外面有一层薄膜包裹,状小佛焰苞,恰似穿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纱衣,朦胧而美好。
而最近这几日,杜芊芊为了催花做出了种种努力,瞧着她日也看、夜也看,季桂月就劝她:“我说你也是疯魔了不成?开也罢不开也罢,如今这么样不是就挺好看的了?”
这话说的也不错,含苞待放的花蕾在花茎上招摇,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害羞模样,有时花蕾会侧向一边,俨然又是一副美人卧榻托腮的娇憨场景,当然美,不过杜芊芊就是想它能在阿青成婚之日前开,等得自然心急。
后日就是腊月二十八了,花蕾还是要开未开的样子,杜芊芊想着尽人事听天命,实在开不了也没法儿。
这几天更是村里人忙着蒸年馍的日子。
这时候的人们讲究多,特别实在这辞旧迎新的年根儿底下,总有许许多多的“禁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讲究和禁忌,年味儿也就愈发得浓烈。
正月里是不能“烧干锅”的,因此腊月末,家家户户必得蒸好过年期间的“年馍”,蒸年馍的年俗在吉安村里,每家每户都进行地比较隆重。
杜家因为家里有着城里生意的缘故,准备地比别家都晚了一些。看了眼吸饱了肥皂水晒足了太阳、自己却不着急开的水仙花苞,杜芊芊有些失望地鼓了下嘴,挪去同嫂子一起起面去了。
拿了个大面盆,倒入温水,掰开“酵子”,这种严冬时节,得将面盆严严实实盖上干净的毛巾、捂在热腾腾的炕上才行。而砧板上是刚洗完、还带着水珠儿的白萝卜、葱和蒜苗,新买回来的展展方方白豆腐搁在碗里,季桂月看杜芊芊因为水仙的事儿有点子不开心,偷偷掰下一角豆腐,塞进了她嘴里,“你不是就爱吃香椿吗?再个把月就能吃到香椿拌豆腐了。”
“香椿为啥叫香椿,不就是咱春天才能吃得到?该啥时候长都是老天爷定好了的,不是着急的事儿。”季桂月用最朴实的例子安慰道。
第356章 冬日的麦香
第二日,外面还擦着黑,村里人家本来就没有睡懒觉的,今儿个更是起得早,因为今天是大部分人家蒸年馍的日子。
各家厨房里的炉子在今日就甭想着闲多少时辰了。蒸馍的同时,家里孩子都会眼巴巴瞅着大人,就等着大人们一个心软,可以在肆意舔着锅底的火堆里头烤各种小零嘴儿吃了。
比如平时用来炖汤的粉条儿,一根根扯出来放在锅头口那里,要掌握好火候,如果探得深了,粉条儿可就一下子就窜糊了,等让冒出的火苗稍微烤一下,一股香味就会迅速飘散开,刚刚还是青色的粉条儿骤然之间就变得粗粗胖胖起来,从一个青瘦条儿成为胖乎乎的圆滚胖子。
大人在上头忙蒸馍,两手都不得空儿,还不忘嘱咐蹲在下面的孩子:“小心着些,别烫了手哭鼻子!”
猴着身子烧粉条儿的孩子们没有心思去欣赏粉条儿肥嘟嘟的可爱,直接贪婪得入口嚼着,满口香,偶尔也有掌握不好火候的时候,吃得兴头上免不了一根又一根从粉条儿捆里面往外抽,扎着粉条儿的麻绳眼瞅着松了下来,手紧的人家就会呵斥、收起粉条儿:“别烤粉条儿了,等等烤面团给你吃。”
起好的面从炕上用小面盆端回厨房,摊到砧板上掺入碱面,用力揉,如何判断面的发酵程度和碱面的轻重,这就是经验了,一小块面团捏成个小小的袖珍馍,放入锅灶里头烤。
烤面团职责重大,关乎着馍馍能不能蒸得白胖,也关乎着未来一年的好彩头,必须得丝毫不错地盯着。
看着这个小面团从白到黄,慢慢儿胖起来,直到面团的四边有一点点发黑,就要快速将其取出,掰开的瞬间,一股蒸馍夹杂着烙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催得旁边的孩子直舔嘴唇,一到手,哪里还会去搀不够塞牙缝的烤粉条儿?
吃着欢的孩子,大人在上头含着笑有条不紊地将发酵、碱度都十分合适的面团揉成长条,用刀“沙沙沙”地利落切成小段,双手合拢将这些小段揉成漂亮的圆球,挨个儿整齐摆放在竹篦上。
“赶紧的,添把柴火将火烧旺啰!”
吃完了烤面团的孩子满足地舔舔手指,“好嘞!”然后尽职地添柴烧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燃烧声大了起来,随之而起的就是蒸馍的面香味儿。不大功夫,第一锅蒸馍出锅了,火候好、白生生、暄腾腾的大蒸馍,看着就特有成就感。
这时候大部分人家都会发挥“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朴素信条,互相大度赠与蒸馍,拎着馍篮篮,周围人家都给几个,各自瞧一瞧比一比谁家的馍更白、更大。若是谁家有手巧的媳妇儿会将蒸馍做出各种图案来,比如牡丹花、十二生肖之类,那这家的蒸馍绝对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各家都会争着要几个。
因为同一天蒸年馍,整个吉安村到处都弥漫着热馍出锅的醇香和烟火气,这份冬日里的热闹麦香让人踏实和心安。
第357章 玉蝶绽放
杜家人也起得很早,虽则蒸年馍前两天已经早先比村子里大多数人家忙好了,但手头的事儿一丁点儿也没少,这是年前最后一次往城里送货了,但分量也是最多,从杨二叔那里往回直拎了三桶羊乳。
而杜大山手里的烟杆活计已经交了两批了,慢工出细活儿,这东西同过节大采购的关系不大,因此上烟杆铺子的掌柜倒也不急着催要,最近省城里的老爷们时兴抽鼻烟,这阵风估计很快就会刮到县里来了,掌柜的拿了个双口两膛的并蒂壶和两膛上下各一口的乾坤壶给杜大山,让他好生琢磨琢磨,转年也要带着做了。
而店铺里头已经开始卖上了叶子烟,储藏年深日久、已经凝练成黄豆粒儿大小的豆烟,实坚而果劲,要想捣碎是要费功夫的,因此平时都是吸多少才捣多少;酸味特浓、吸入鼻腔首先带着股酸意的蚂蚁屎,偶一透风就会立刻自然发酵;还有磋碜结成一块块儿不规则的酸枣面儿种类的,别看块头大,但其实其中外坚内虚得紧,叠空累累,到处都是蜂窝状,用手指头轻轻一捻很容易就被捻成细碎的粉末。
县里有那经常同省城那里打交道的、消息灵通的,已经开始有抽鼻烟的了,钱掌柜就是其中一个,他平日又同烟杆店铺的掌柜相熟,早已经去买过两次了。钱掌柜喜欢吸飞烟,之所以有这么个名儿,是因为不用捻,就已经细腻无比,比漠北的漫天黄沙还细,捏了些放手掌上,几乎都感觉不到,当然了,几种鼻烟里头,也属飞烟最贵。
这烟杆铺子的掌柜也是个会做人的,拿了两个鼻烟壶过来作样板时,还送了杜大山一小包深紫色的鼻烟。内行人都知道,鼻烟颜色以墨绿色最为难得,好这一口的都称之为神品,其次就是鸭头绿和孔雀绿的,再其次就是这深紫色了,是经过发酵的宿烟,吸入鼻腔清香馥郁,嗅一鼻子能去湿逐秽。
杜大山自己并不抽烟,因此也不大懂这里头的门道,想着白白放着也是可惜,送了阿青的爷爷。
今儿个杜大山将手里的活儿也放下,预备着同季桂月一齐帮杜芊芊忙着年节前最后一批货。
杜芊芊起床第一件事,仍然是去瞧那盆水仙,外头天还稍稍擦着黑,但是杜芊芊仍然一眼就瞧见花蕾挣脱了表皮的舒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摇身变幻成一朵朵洁白的小花朵。实在是出乎意料,杜芊芊使劲儿揉了揉眼、“啪啪”拍了几下脸,惊扰起旁边兔笼子里头酣睡一一和点点,支棱起耳朵蹲起了身,去瞧主人。
果然没看错!小小的花朵宛如一只只漂亮的玉蝶喁喁私语,每一朵都呈现六瓣、花蕊是嫩鹅黄色,副冠长成金色小酒杯状罩着花蕊,含羞的少女一般吐着丝丝甜香,“偷来梅花一缕香,借得梨蕊三分白”,杜芊芊高兴地大叫:“哥!嫂子!快来看呐!”
第358章 喝出来的性感
杜大山和季桂月刚起床,正睡眼惺忪着,听到杜芊芊的叫声,当然吓了一大跳,杜大山领口还一半儿没翻出来呢,忙慌里慌张往外奔。季桂月也紧跟其后,安安还在被窝里头香香地睡着。
结果到了堂屋,就看见杜芊芊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指着水仙花:“哥,嫂子!快看!”
“哎呦,还真被你给催开了!”季桂月奇道,上前去看,“我看是你这诚心通了天了。”
姑娘家爱花儿,特别是自己这妹子,而杜大山这糙大汉并不甚在意,见妹子没事儿,放下心来,“妹子,今儿打发奶油的活儿都包给我。”
今儿早上得吃些好的,不然可怎么干一天的重活儿?村里各家的大铁锅,锅壁相当厚实,在打好的蛋液里头加上油盐这些佐料,又掺了些五花肉末儿,杜芊芊想了想,又从碗橱脚旁的密封罐子里头抓了一小把黄豆粒儿,带上来的还有些剪成丝儿的辣子干,这些辣子干是为了保持黄豆粒儿不变质,仔细地将辣子干挑干净,安安和裴华哥都不能吃,煮熟了仍旧掺进蛋液里头。
倒在铁锅里生起火连烧带烤,蛋液迅速“滋滋”膨胀开来,作焦黄色,看着倒挺像后世的铁板烧,蛋液涨得老高起蜂窝,用干净又青翠的薄竹篾片划成菱形块儿上桌,解馋又挡饿。
旁边小泥炉里头裴华的药已经“嘟嘟嘟”冒着鱼眼儿泡泡翻滚了,最近药量已经比先少了一半,井大夫更是说裴华每日里吃的已经足够有营养,不用再开另外开补药了。
将涨蛋和药端过去时候,裴华早已经醒了,地上的火盆炭火半亮,屋子里很暖和,裴华穿着小袄儿自己下地锻炼呢。
人若是每日里相见,那么互相的变化是很难发觉的,杜芊芊今儿细心一打量,难怪井大夫那么说呢,裴华哥如今唇红齿白,气色极好,若不是腿伤未愈,一丁点儿都不像是伤病员。
见今早是杜芊芊来送药,裴华赶紧上前帮忙端。
“裴华哥,水仙花开了!”杜芊芊迫不及待将这好消息同裴华分享。
裴华瞧着杜芊芊因为兴奋而有些红扑扑的漂亮脸蛋,觉得屋子里都大亮了,打心眼儿里跟着她一同高兴,“这下可以送给阿青了!”
轮到杜芊芊惊讶了,她之前只是同裴华提过自己想催水仙开花的事儿,并没有说是为了阿青,没想到裴华已经猜中了自己的心思。
裴华将苦药一口抿了个干净,见杜芊芊微张着嘴看着自己,不由地笑了一下,唇边有一丢丢褐色的药渍,衬着高挺的鼻子和俊朗的眉眼,愣是显出几分性感。
笑得可真好看呐,杜芊芊心里感叹着,微张着的嘴没收反而张的幅度更大了些,眼睛却从圆圆的惊讶变成了弯弯的笑意,这笑其实是有些呆的,不过情人眼里出西施,裴华瞅着却娇憨得可爱,不由得笑容更大了。
自己的心思不用说,对方就能猜出来,这种感觉实在是甜蜜,可惜屋里气氛正好,屋子外头由远及近传来柱子的叫声:“芊芊姨,你来啦――”
第359章 闺蜜的贺礼
柱子皮实,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毕竟离学堂那里挺远,若是再下场雪,天冷路滑,仍旧是裴勇每日里抱了去,不过在家里,可就别想继续拘着他了。
听到杜芊芊的声音,外头的袄儿都没穿好就一溜烟窜了过来,身后跟着李菊花,手里拿着柱子的棉袄:“慢着点儿,把袄儿先穿了,大冷天你给我做祸呢!”
娘儿俩一前一后进了裴华的屋,李菊花看到儿子对着杜芊芊笑得欢,没好气地一把扯过柱子的胳膊往袄子里套,嘴里嘟嘟囔囔:“仔细冻坏了你的皮儿!今儿可没人有空一脚不错地跟着你!”
今天裴家同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也要蒸年馍,李菊花和裴大娘早起来醒面了。
上次那个二十两给李菊花添了场心病,因此这阵子她对着裴华和杜家人都没什么好气儿,不过她气归她气,杜芊芊也不理她,银票安稳地在自己屋里放着,裴华就更别说了,都向着自己说话,更犯不上同她置气了,看见柱子两眼亮晶晶地瞅着自己,用筷子夹了两块涨蛋,给柱子一手拿着一块,“快趁热吃!”
涨蛋里头又加了肉,一大早,又是肉又是蛋,伙食也真个是好,自己儿子手里攥着,嘴巴吃得油亮亮,李菊花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