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子看着眼前这么些好东西早直了眼,没想到表姐家里不显山不露水的,还藏着这许多的尊贵物儿,有一眼看得出来的,也有一眼看不出来的,李菊花问她话,她都愣了神没听见。
  “燕儿,和你说话呢,这孩子,平日里百伶百俐的,怎么今儿来了木头木脑,你可得急着我婆婆的情分,这茶叶可是她老人家舍了心疼拿出来的。”
  燕子眼睛不离那些东西,点了点头,“我记着了。”
  在裴大娘眼皮底子下监督着,李菊花也不敢拿太多,用那个小竹勺子取了平平的两勺,不到一两的样子,冲了一茶桶,这茶桶用了不少年了,里头的棉花也换了好几茬,保温效果远不如前,李菊花不敢耽搁,刚泡好茶,拎着就去了学堂。
  到了时苏岳正在书桌边管城描九,拿硃笔写完了今儿的那一笔,又用白色细笔在一旁写了“今日风”在一旁标注天气,刚停下笔,就看见窗口那儿多了个人,李菊花,探头探脑地往屋子里瞧。
  如同上次一样,苏岳又被吓了一跳,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裴大娘和李菊花婆媳俩这么喜欢这种偷摸的找人方式,直接敲了门不好吗?又想起上次李菊花要给自己撮合亲事的事儿,头就有些大,起身大敞了自己的屋门。
  “柱子娘,什么事儿啊?”
  李菊花拎着茶桶,放到桌上,“上次你看让先生你吃也没吃好,心里过意不去得紧,这是栾县丞送的好茶叶,我们能喝出什么好儿来啊?就泡了给你尝尝。”
  听了这话,倒挺讲情讲理的,苏岳心头的抵触就消了不少,“不用了,你们留着自己喝吧……”
  不容苏岳拒绝,李菊花仿佛有人赶着他似的出了门,“先生别客气,尽管喝吧,就是喝完了还请先生下晌能将茶桶拿回来,家里拢共就这么一个茶桶,等着用。”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到了屋门外,说完,头也不回地飞也一般快步走了。
  苏岳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这里头肯定有些什么缘故,不过他猜的是上次没有给柱子温习成,这次一来赔礼二来为柱子温习这事儿。
  揭开茶桶,倒了一碗,看着茶叶大小舒卷的情形,应该是雨前所采,绿叶见水已经纷纷下沉,无一叶虚浮于水上,一叶叶蜷曲的长毫在滚水里逐渐伸展,经过李菊花一路过来的功夫,那滚水已经从隐约而出的淡绿变作了青绿,绿得莹澈清透,瞧着长毫以及表面的轻微绒毛,苏岳认出这是价位挺好的猴茶。呷了一口,香味似淡实浓、清而不寡。
  这猴茶还被当做贡品上贡过,出自蜀地,那些钟灵毓秀的高山峭壁人难以攀登,是驯了的猴子爬上去采了来,因此换做猴茶。具有消水克滞、清脾明目之效。刚李菊花说这茶是县丞送的,显然没说谎,真是好茶,苏岳此时倒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不过吃饭时候提了一句给自己说媳妇儿,还用了这么好的茶来赔罪,就为了自家孩子多学点赶赶进度,倒是自己有些小家子气了,今儿下午孩子们来学堂之前就去给柱子好好儿温习温习吧。
  李菊花回到家时候,发现自己婆婆正一个人在屋子里头收拾那些好东西,脸色却不太好看,而燕子在堂屋里一个人坐着。
  “娘,怎么了?我这一来一去不过半盏茶功夫,咋让燕儿一个人坐那里,她第一次来,您老也不帮我招待好了。”
  “哼,怎么了?你这个表妹是个人物啊,眼皮子又浅,手又伸地够长的,你这么费劲巴拉地给她撮合,到了未必真能占着什么好儿!”
  接着裴大娘就将李菊花走后,燕子说的话做的事儿给说了一遍。
  “剩下的茶叶我正收呢,她手可快,扒拉这些好东西,边扒拉边问哪儿来的,多少银子,那根好参都被她打了开来看,一脸舍不得放,就好像手长在了人参盒子上一般……”裴大娘忿忿地碎念着,“招待她?她哪里看得上我这糟老婆子,听说是县丞送了给华子的,我撵了她出去,她倒好,直接去了华子屋里头,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家,扎进大小伙子屋里,不是我撵她出来,她还不出来呢!”
  李菊花脸上有些挂不住,“娘,您老瞎合计啥呢,那不是柱子和勇子都在那儿吗?又不是他俩单独在屋子里。”
  “我不管,我话搁在这儿了,不管这事儿成不成,晚上就让她家去,她嫁不嫁人的,我们柱子还不读书了?别让杜家丫头看见了误会,冲了华子的亲事!”


第330章 抖机灵
  “这也来不及啊,隔了两三个村子呢,再说了,若是苏先生看对眼了,那不得留下来多处几天呐,您说是不?您瞅瞅,她不一个人老实坐在堂屋里头呢?放心,我看着她,不让她往华子那屋子里去。”
  裴大娘挂了一张脸,勾了脖子往堂屋里瞅了瞅,又哼了一声。李菊花知道婆婆这是默许了,赶忙讨好地帮着婆婆收拾东西。
  打定了主意,苏岳也就不耽搁了,距离下午孩子们来还有半个时辰左右,趁着这个功夫正好给柱子温习温习去,他的腿估计再有大半个月就能来上学了。
  将茶从裴家的茶桶倒入自己的,这种猴茶只冲泡一遍实在可惜,第二遍沸水泡后,茶汤直接越过淡绿的阶段,变作深绿,苦涩之味全无,直透心脾,正是炉火纯青之时。
  苏岳拎着空茶桶到了裴家。
  “苏先生,你也是太外道,虽然嘱咐你下晌将茶桶拿回来,可也没催着你没喝完茶就赶着送啊。”李菊花她是算定了苏岳今儿必定会来,但还真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手肘拐了下旁边的表妹,“燕儿,快去将茶桶拿过来帮我送到厨房去。”
  燕子害羞地抿了抿嘴,上前拿茶桶,苏岳见裴家来了个眼生的姑娘家,正纳罕,再看着姑娘的神情,心下已经猜到几分是怎么回事儿了,人小姑娘手已经伸过来了,苏岳只得将茶桶递过去。
  当下就想回去,李菊花这次哪里能如他的意?“先生,你看你来都来了,给柱子温习温习吧?”
  见李菊花并没有说撮合这回事,之前也没同他说她的那个表妹是不是叫燕儿的,苏岳疑心莫不是自己想错了?先去替柱子温习,若是李菊花再提到,自己再说明白一次也就是了。
  当即点了点,“我来也是这个意思,柱子呢?”
  “柱子在他小叔屋呢,我这就去抱了他来!”李菊花满脸堆笑去裴华屋子抱柱子去,接着苏岳同柱子在屋子里温习功课不提。
  外面堂屋里,李菊花就问自己表妹:“燕儿,表姐对你怎么样?这苏先生不错吧?”
  燕子害羞地点了点头,这位苏先生虽然不及表姐小叔子俊俏标致,但通身的气派明显和庄稼汉子不同,清雅得很,还是个秀才,在村里当着教书先生有朝廷养着,真是再好也没有了,起先表姐同自己说,燕子还不信,哪儿就有这么凑巧的好事儿被自己给碰上了,如今一看,果然不错。
  瞧着燕子那样儿,李菊花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真儿是见一个看上一个的,刚还对着华子就差流口水了,这下子看了苏先生也是满心满口的愿意。
  “这苏先生为人有些孤,读书人嘛,表姐可是为了你这事儿前后奔走,到这地步成不成的就靠你自己了。”
  “我不知道咋办呢,我又不认识人家先生,话都说不上。”燕子急道。
  李菊花知道这会子可千万别再打那些好东西的主意了,不然婆婆非得翻脸不可,刚才那些茶叶就已经是开了恩了,好在她早做了准备,杜大山送来的炸丸子她留了五六个,拿油热了热,装到了个碟里,塞进燕子手里,“去吧,说话柔声些,这苏先生一个人过了这么几年,就缺个知冷知热的。”
  这期间,裴大娘穿来走去,这儿扫扫那儿抹抹,时不时瞟过来几眼。
  端了肉丸子,燕子在门前却又不敢进了,她从来没有和读书人打过交道,有些露怯。
  “仁……仁对义,让对……让对恭,禹舜对……”前两句柱子好容易将前两句想起来了,后面几个人名他本就记得不牢,好几天都混忘了,虽然苏先生看着自己的眼神很平和,并没有什么责备的意味,但是越平静柱子心里越没底,一句话背得磕磕巴巴。
  接着屋子里响起苏岳耐心的声音:“不用急,这后面四位圣君的名字的确不是那么好记。禹舜对羲农。禹舜羲农分别指夏禹、虞舜、伏羲和神农。帝禹,治理滔天洪水建立夏朝,伏羲,与燧人、神农,并称太古三皇,亦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外面的燕子听得更加倾心不已,咬着下唇含着偷笑屏息听着,李菊花轻轻拐了她一下:“别光顾着听了,赶紧送进去啊!”
  “姐,我……”燕子犹犹豫豫的,想进又不敢进。
  李菊花看她吞吐犹豫的样儿就着了急,提高了点音量:“磨蹭个啥,丸子都要凉了,敢情使的不是你家的油!”
  这时候屋里安静了,苏岳讲学的声音突然就停了,他听到了外头叽叽咕咕的动静,柱子听出自己娘的声儿了,高声对着门口叫着:“娘,你进来啊,在门口干啥呢?”
  这个臭小子!
  李菊花应着头皮推开了门,“先生,这是炸丸子,热乎的,可好吃,燕儿,快端过来。”紧跟其后的燕子略低了头,将手里的丸子举到苏岳面前,“苏先生,刚用油温好的。”
  果然,声音捏得又柔又软,若是到这地步苏岳还不明白眼面前这姑娘就是李菊花娘家的那个表妹,那也未免太迟钝了。
  从燕子那里将肉丸接了过来,没有急着吃,放到了一旁小桌上。
  李菊花以为苏岳因为她们俩人在外头偷听不高兴了,赶紧往回找补,“先生,我这表妹啊,胆子小又腼腆,听到你在里头给柱子温习呢,愣是不好意思进。”
  又稍稍歪了头,打量了几下,“啧啧啧,你瞧瞧,可不是巧了么?个头站一块儿都那么般配。”
  苏岳对眼前这个名叫燕儿的姑娘并没多少反感,长得虽然不像李菊花说得那般漂亮,但是十九二十的年纪,倒也白白净净,说得上秀气,可自己的确暂时还没这打算,当人家姑娘面也没必要说得太过,想着回去前同李菊花再表明一次态度就成了。
  可就在这时候,柱子听见她娘说什么般配不般配的话,就想到上次爹娘之间的谈话,抖了个机灵:“一个不是大姑娘,一个不是小伙子!”


第331章 一场闹剧
  柱子抖完了机灵,还坐在床上仰着脸等她娘夸他呢,殊不知自己的话就像平地炸响了个巨雷,震得屋子里几个大人都没了声儿。
  燕子脸上一片煞白,身子晃了晃,捂着脸带着哭腔跑出了屋,李菊花反应过来,上前去拧柱子的嘴:“你个浑小子,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满嘴胡说,这些昏话谁教你的!啊?”
  尽管脸上下不来,心里恼怒异常,但李菊花到底手下有数,没有真的下狠劲去拧宝贝儿子,这时候的柱子已经有点吓住了,他不知道自己学着玩的一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被自己娘拧了两下又委屈地要命,“我是那天听娘你自己说的呀!”
  柱子他弄不明白,那天娘自己说得那么大声,怎么到了自己这儿就不能说了。只不过这下子就捅了马蜂窝了,李菊花面皮儿全部紫胀,自己那些背地里不厚道的心思被儿子当着苏岳的面戳穿,恼羞成怒,手下的劲儿也不去控制了,两下就将柱子的两腮拧地红肿起来,柱子疼得“哇哇”大叫。
  外头裴大娘听到动静赶了进来,一眼瞧见柱子被拧地通红的腮帮子,心疼得了不得,上前拉开李菊花,“这是怎么了?!打孩子做什么?还不快去瞧瞧你那妹子,拼死拼活要回去,勇子拦着呢,拉拉扯扯的像什么样儿!”
  李菊花正好有个台阶下,看都不敢看苏岳一眼,飞也似的夺门而出。
  而整件事情最应该生气的人,苏岳,除了刚开始的震惊之外,反倒最为平静,心里极度无语,那里裴大娘搂着柱子追问到底怎么回事儿,柱子抽抽噎噎的,不过断断续续两句话,裴大娘就明白了,赶忙撇清干系:“苏先生,这事儿可都是那表姊妹两个撺掇的……”
  不管谁撺掇的,苏岳也没那心情去求证,打了个招呼抽身离了屋子,裴勇夫妻俩已经拉了燕子在堂屋,苏岳一路无阻,离了裴家。
  裴勇眼瞅着苏岳离开,想要追出去陪个不是,却也没那个脸,狠狠拍了下腿:“你看这事儿闹的!”旁边的燕子哭得更厉害了,李菊花这次是里外不是人,花时间赔小心,阖家埋怨,还得罪了苏岳,悔得拍了自己一个耳光,“活打了嘴了,多管什么闲事。”
  燕子没法儿呆下去了,李菊花当天下午又将她送了回去,一天倒有大半天在赶路,到了表叔家又被表婶娘埋怨了一通,“没有金刚钻就别瓷器揽活儿,这算什么,拿我闺女出丑取乐去了?”一口热茶没喝上又往回赶。
  晚上上了炕只嚷嚷着腿疼浑身骨头疼,夜里睡觉直哼哼,裴勇本来埋怨的话也没了大半了,只嘱咐她以后少干这些事儿,消停些好生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至于李菊花,光听见她裹了裹被子,没好气嘟囔了两句晦气,接着睡觉去了。
  一下午家里闹得沸反盈天的,裴华在自己屋里听着奇怪,再看到柱子左右脸蛋上肿得老高,不用他开口问,柱子这个小耳报神就一五一十全给他小叔学了。
  直到此时,柱子也没明白自己学的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怎么会引起那么大的阵仗,他还追着问他小叔。裴华听了先是愕然,惊讶于自家嫂子居然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又觉得对苏岳很抱歉,摸了摸柱子的头,“以后这话别再说了,听到了没?”
  家里大人真是奇怪,个个听了都变了脸色,不过柱子对于裴华向来又敬又怕,没敢继续缠着问,“小叔,我看我都快能下床走路了,你啥时候可以啊?”
  “大概过年时候左右吧。”
  “太好了。小叔,你陪我玩儿七巧板吧。”
  “好啊。”
  裴华很有耐心,陪着柱子玩儿起了他心爱的七巧板,他知道柱子最擅长的是拼各种形状,果然,柱子先拼了个长方形,又拼了个三角形,接着让给裴华,不过还是提前打了招呼:“小叔,别划了上面的颜色,喔?”
  杜大山到的时候,裴华正在认真地拼一条鱼,杜大山就笑起来,“你真个耐得住性子,要是真喜欢玩,哥给你做个。”
  说得裴华也笑起来。
  裴华看杜大山端着药,另外还有一碗吃的,便去猜这肯定也是山药做的,一看,果然是。这几天因为阿青奶奶的缘故,每日里杜芊芊都是用山药为食材做出各种吃食,煮、馏、蒸、烤、烧、炸,各有各的味道,阿青也学得很用心,巴不得将山药所有的做法一次学了去,好天天给奶奶变着花样做。
  今儿是烤山药,比馏出来的山药更香更好吃。
  其实馏山药几乎不需要什么手艺,要的就是那份耐心。烤山药也不需要另选时间,做完饭,炉膛里剩余的柴火别抽出来,在炉口儿摆上一圈儿洗干净的山药,炉膛内的火不要大,添把柴火进去将火苗子压得低低的,将灭时候再添进去一把,山药不时翻个个儿,确保受热均匀,不一会儿,定是满屋扑鼻的香味。
  光听着就够磨人的,正常情况下腊月里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谁有那功夫守在炉膛边就为吃个烤山药?况且,山药一烤就会缩分量,大山药缩一圈,小山药就直接矮一截了,年成不好的时候,谁要这么做肯定要被家里老人念句佛,骂“糟蹋年景”的。
  平时准时来杜芊芊这里报道的樱子今儿却没来,今儿张二娘去城里置办年货,她这性子自然也跟了去了,因此也错过了一个劲爆消息。
  “芊芊,我要嫁人了。”阿青学着做山药吃食的时候,平静地对杜芊芊来了这么一句。
  杜芊芊被这个突然的消息吓了一跳,“什么?阿青,你说什么?”
  “我要嫁人了。”阿青又重复了一遍,表情仍然平静,没有羞赧也没有雀跃不安。
  杜芊芊听糊涂了,阿青刚刚过了十四的生日,也没听说她说了人家啊,怎么突然就嫁人了?
  看出了杜芊芊的疑惑,阿青解释道:“我奶奶说她现在什么都放心,就是不放心我,若是我找到个好人家,那她再没什么不放心的。”


第332章 人常聚花常开
  原来是这样,这也可以理解,可是――
  “那阿青,你定了要嫁给谁了?”
  阿青摇了摇头,“还没定呢,不过我爹娘已经在忙这事儿了,应该很快了吧。”
  事发突然,杜芊芊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反应了,直接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般着急,男方什么为人品性、你们能不能合得来,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够呢?”
  其实,认真说起来,杜芊芊这些顾虑在这个时代是颇为前卫的,很多夫妻都是洞房花烛夜,新娘子红盖头一掀,彼此才算见了第一面。
  阿青听了很感动,握住了杜芊芊的手:“没事儿,这么急我爹娘必定会替我寻个知根知底的人家。”
  “那也别急急忙忙就定下来,起码得挑一个你自己看的顺眼的、喜欢的!”尽管已经很努力融入这里,但杜芊芊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好朋友就这样嫁了出去,犹如一场豪赌,将未来的生活全部押在未知的运气上。
  阿青再一次摇了摇头,“再拖拖拉拉,我害怕来不及。腊八那天大姑她们在时,奶奶还挺好的,可这两天又不好了,那大夫说今年一冬不妨,可我看着眼下这情形就怕有个万一……我这婚事若是能冲一冲喜也是好的。”
  什么叫病急乱投医?这就是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试一试,杜芊芊觉得自己刚刚那句话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慢慢选仔细挑,说起来倒是轻巧,可是眼下再对阿青说这些个,除了让她不安和焦虑,又有什么用呢?
  “咱们每天就好好儿给奶奶做好吃的,想吃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没有空洞得安慰奶奶肯定会好起来的,杜芊芊要做些自己能做的、帮些自己能帮的。
  而等樱子听说消息已经是第二天了。
  对于阿青突然忙着办婚事这件事,樱子的接受度却比杜芊芊高了不少,除了时间紧迫些,其他方面和这个时候嫁闺女是差不离的,她的注意点和杜芊芊不同。
  “阿青,你千万别嫁到别村去啊!”樱子拉着阿青的胳膊使劲儿摇着,“不然到时候咱们见面就难了。”
  “这事儿也不是我能说了算的……”
  “不成!你不能嫁外村去,咱们三个人要一直在一处,就像现在这样,多好啊!”
  论起来三个人里头樱子最年长,不过性格上她倒是最孩子气的。
  “家里那么多事儿,够阿青烦的了,你别闹她。”杜芊芊替阿青解围,“就算到外村也没事儿啊,咱们想她了就去看她,再远也不怕。”
  “那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想见面就见面呐。”樱子说着,也觉着阿青的气色不好,暂时停了抱怨,“你和芊芊怎么回事儿,这冷天儿就是容易添病,奶奶那里大夫不是说了吗?春分时节就能好,你这里再一成亲,老人家一高兴,啥病都没了!”
  有时候“无知者无畏”实在是种福气,就比如眼面前的樱子,再看看阿青笑不出来的表情,杜芊芊赶紧换了个话题:“就算阿青嫁给村里的,那你呢?等你嫁出去,不还是聚不齐吗?”
  一句话,将樱子闹了个大红脸,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她刚刚一心只想着不能让阿青嫁到别处,却压根没想到自己头上,这下子被杜芊芊猛然一问,立刻想到那个一拳揍掉彭大壮一颗牙、抽冷子就要和自己斗嘴的人,对呀,若是自己日后嫁到县里,不还是凑不齐吗?
  “怎么不说话了?想到谁了?”杜芊芊搂着阿青问着樱子,满脸促狭,不等樱子回答,就凑到阿青的耳朵旁嘀咕,声音低低的听不分明。
  把个樱子急得跳脚,又羞又臊,也去拉阿青,“阿青,你别听芊芊胡说!”
  “冤枉啊,我可还什么都没说呢。”
  阿青一看,这里头是有事儿啊,一手拉住一个,“芊芊上次就不够意思瞒着,我可是有什么都来同你们说了,樱子,你要是再瞒着我,可太不够意思了。”
  樱子使劲儿挠了挠腮帮子,“哎呀,不是要瞒着你,八字还没一撇呢……”
  “谁说八字还没一撇的?我看呐,那一捺都呼之欲出了!”杜芊芊还欲再说,却已经被樱子捂住了嘴。
  “不说可不行,快告诉我,是谁啊!”阿青好奇得不行,追着问。
  三个姑娘家打闹成一团。
  樱子也不确定南子的心意,若是会错了意,自己岂不是闹了天大的笑话,杜芊芊也知道樱子的顾虑,南子那里正忙着攒老婆本呢,具体如何也没认真聊过。
  “你放心,等过阵子我就去给你问个明白,这次先饶过你。阿青,等问明白了,我第一个就告诉你!”杜芊芊被樱子咯吱地浑身痒痒。
  可是阿青的好奇心更盛了,“好歹先告诉我,这个人我认识不认识?见过吗?”
  “认识啊,见过几次呢!”
  杜芊芊的嘴又一次被樱子捂住了,“这还是饶过我呢?再说下去,和直接说名字有啥区别。”
  又搂了阿青,“好阿青,别问了,等我定了下,我一定立刻告诉你,半刻功夫也不耽误!”
  好歹才稳住了阿青的盘问,樱子挠了挠头,懊恼道,“绕了半天,倒将我自己绕进去了。我不过是想咱们永远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聊天谈心吃东西,那便好了。”
  “想要人常聚不散,就如同奢望花常开不败。”杜芊芊提到花谢人散这个话题就有些感慨。
  不过樱子的注意点又一次跑偏了,“我只想咱们常聚不散,才不想花常开不败呢!”
  这倒是新鲜,还有姑娘家盼着花儿凋落的?阿青和杜芊芊都看着樱子,等着听她的下文。
  “你们可别忘了,我家是种果园子的,要是花儿一直开着还怎么结果啊?那咱们一大家子都得饿死了。”
  说完,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阿青心底对于更深一层次的离别――死亡,这几天来的恐惧稍冲淡了些。


第333章 家常菜
  南子娘今年的腊八蒜泡得迟了,直到腊八儿那天白嫩嫩的蒜头还没有转绿的迹象,看来别说腊八这天、就是腊月里能不能吃上都两说呢,只等正月里再尝吧。
  不过与往年不同,没了腊八蒜,南子娘儿两个的腊八节却过得丰盛了不知几何。
  前一天晚上就熬好了的腊八粥早上好歹喝一碗,应个过节的景,等卖光了两大锅的卤煮回了家,南子娘只管将锅碗瓢盆洗了个干净,就忙活开了。
  今秋新出的黄豆挑出金黄饱满的豆粒,水煮晾晒到半干,倒进坛子里加上盐、捂上发酵,红红的干辣子细细磨成辣椒面儿,切了姜丝搅拌,盐豆子就做出来了,这是南子娘每年必做的吃食,手头紧巴的时候,这几乎占据南子家小半年的饭桌,不管喝粥还是吃饭,来一碟子盐豆子,给嘴里添点咸味儿也就成了,就连裴华因为经常来,也对这盐豆子的味道很是熟悉。
  可是南子娘这次磕了三个鸡蛋,炒了盐豆子。
  荤菜却是南子买回来的鸭子,用南子娘的话来说,今年一冬南子算是和鸭子较上劲儿了,已经三番两次地买鸭子回来,而这一次更厉害了,等了两日不见那个卖野鸭子的人来,许是家中有事,反正南子是等不得了,直接自己去老远的沙滩处寻去。
  三五个汉子站在一个大大的鸭圈里头,他们一色都穿着短棉袄、下头都系着青色的布质鱼裙,这种裙子在这一带很常见,这里离着水近,靠水吃水,周围的村民都靠着卖芡实、菱藕、茭草或者芦苇这些水里长的东西为生,最后头上再戴上一顶保暖毡帽。
  他们从大摇大摆、挤挤攘攘的鸭群里头,一只只提溜起鸭脖子,看一看瞅一瞅,接着分别丢在旁边几个小些的圈里头。
  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看似不经意的提溜起来瞧,其实这些汉子是在通过鸭头辨认公母,顺势约约斤两,按照大小个头再细分一遍。手下劲道拿捏地很好,鸭子即便被提溜着脖子,也不会扭动抗议,被看过之后甩进小圈里的时候,还会铺展开翅膀,颇有伸张开来的畅快,落地后依旧走动自如、怡然自得。
  南子买完鸭子到家后,南子娘打眼儿那么一瞧,好家伙,一个大口袋,里头是鸭子团在一起扑棱的声儿,袋子口一打开,足足四五只,额外还用篮子提溜回来半篮子的鸭蛋。
  自家留下的倒没多少,大部分都是分给裴华、杜芊芊和樱子家的。
  鸭肉南子娘也不过是常见的烧法,等油炒到半熟后扔了一小把土豆和板栗进去,出锅后剁了大半碗的红辣子壳儿、蒜瓣儿和姜片,出锅时候一股脑儿浇到鸭肉上,“滋啦”之声响起,海碗里就涌起沸腾的海潮,野鸭肉鲜香麻辣的味道蒸腾而起弥漫了整个外屋,土豆和板栗绵软入味儿,整整一大海碗最后连渣渣沫沫都没剩下。
  最后来上一碗汤汁雪白、漂着翠绿葱花的鲫鱼面,这道菜南子娘放了平日里舍不得放的豆油量,熬得浓白如乳汁,南子夹了一条鱼,一手捏头,一手捏尾,正吮一口,反吮一口,扎眼就只剩下一副鱼骨头了!
  虽然都不过是家常菜,但贴心、可口,母子俩更是因为看到了生活的盼头,过了有史以来最为慰贴舒心的腊八儿。
  摆挑子不过才大半个月的功夫,加之现在有张正生每日里顺道运过来的烂果子,更是省了买下水的铜子儿,已经有了二两多银子的积蓄,旁的都可以放一放,母子俩商议定了,最要紧的是不管多大,先买了屋子。之前说的那些个什么买个一进、二进的院子,那实属开玩笑或者吉利话。
  进,指的就是房院的层次。一宅之内氛围前后几排的,一排就称为一进。
  一进院落是最基本的院落格局。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有三间正方,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如若这个院落占地面积比较小,仅能容纳四间房的宽度,那么正房的两侧就会各置半间的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
  而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方对面是南房,间数同正房相同,这种一进院落,宅门会开在东南方向,采取门庑式,占了南房东头的一间或者半间,进门后迎面是镶砌在东厢房南山墙上的座山影壁。
  听听这布局,这才只是一进的院落,更甭说二进以上的院子了。光是二进的院子,除了人住的屋子,还有由正房、厢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门共同构成内院的环形通道,这是一条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统,岂是普通百姓能买的起的房子?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