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嗣子嫡妻-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需一推四五六就是。再者,安昌侯锒铛入狱,还牵扯出王爷,如今这关头,再没什么比您有个儿子更好的事。”
    三王爷也正为此事焦急,他再傻也知道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光在翰林中有声望又有何用?想争大位最紧要的还是军权。可不论是凉国公还是宁国公,全都是老顽固,没一个支持他。
    大齐如今国运昌盛,这一仗打完北方能平静好些年。如今就算折损几员大将,于大齐也无关紧要。最关键的是,这几人一死,武将重新洗牌,他也好浑水摸鱼插些人手进去。
    是以虽然觉得这般做不对,但他依旧忍不住诱惑。
    德音见他有所意动,也不卖关子,干脆地从承元帝和太子身体状况分析到日后局势。三王爷本就有心,没一会便被他说服。有个儿子好,若是起事也能稳定人心;退一万步讲,就是最坏的情况,幼子无罪总不至于连诛,他也能给自己留个后。
    “王爷,事不宜迟,如今最紧要的,还是解决袁家之事。”
    袁家?三王爷也颇觉头疼,袁恪可是父皇要罩的人,就算他能找几个言官去参一本,但父皇不信又有什么用。
    想来想去,到最后他也不耐烦:“找几个人,杀了一了百了。”


☆、第89章 亲事成 
????这边不起眼的宅子中,德音三言两语,成功地给三皇子洗脑。
或者说后者本就有问鼎天下之意,如今德音给了他完美的理由,以及对自身实力的信心。借着如今安昌侯出事,将他牵扯出来,退无可退之际,他只能向前再进一步。
    那边全金陵达官显贵盯着的玄武大街里,袁府门口缓缓走出一青衣公子。见到本尊,四处藏着的家丁松一口气,消息总算确实,不管上头主子如何想,咱们总能回去复明。
    一出门袁恪便感觉到四周目光,他知晓安昌侯世子突然变成另外一人,对金陵震撼有多大。但如今他完全没心情想那些,摩挲着手中帕子,那是一方绸帕,边角还簇新,靠中心的地方却摩挲的有点泛白。
    掀开帕子一角,里面裹着一只通体碧绿的玉麒麟。麒麟个头并不大,可单看玉质便知不是凡品。待握入掌心,温润触感传来,方知这是一块暖玉。
    “少爷,真的不用老奴通知老爷?”
    管家袁叔的询问,不带一丝一毫的期冀,果然他听到了自家少爷的回答:“不用。”
    也正是袁叔这句话,将周元恪从忐忑中拉出来。老爷?能称作袁府老爷的,只有他那位永远都不着调的师傅!虽说在与小丫头定情一事上,师傅歪打正着帮过很大忙,但那也不能否认他歪打正着,差一点就弄到鸡飞狗跳的事实。
    有这么满脸暧昧地问未婚官宦小姐:我把自家徒弟,一个未婚大龄男交给你。一般情况下这么问,都得被人拉进拒绝来往户,能有今日之成果,得亏他几次三番在小丫头跟前表现好。
    袁恪正紧张着,这会更是毫不犹豫地把功劳全都算到自己头上。至于他那糟老头师傅,纯粹是来添乱的。即便再数别人,那也是小丫头脾气好为人开明,这般折腾还能答应他。
    一想到最后这点,他往边上拐的心情更迫切了些。故而没一会,平息将军府这边刚收到自家府邸边上那栋一直无人但却收拾整洁的空房子挂个好华丽的牌子,还没等这边徐氏反应过来袁府出自何处,门房便来报:邻居来访。
    而这邻居还是熟人,他们没打过交道,自家小姐却不可谓不熟。正是这两日金陵城中闹得沸沸扬扬,突然从第一纨绔变为勤奋好学到简直成天下寒门士子典范的袁恪公子。
    这会徐氏正领着女儿,凑在荣氏上房。自打罗四海与罗行舟出征后,本就人丁不多的平西将军府更是有了一块用饭的习惯。荣氏虽出自商家,但姑苏百草堂好歹几百年的岐黄名门,当年又逢战乱,说起来她幼年日子并不比一些官家小姐差,故而教养上也丝毫不差。
    同样是懂规矩,有人多年媳妇熬成婆尽数拿来折腾人,到荣氏这却完全相反。她那一身教养,全用在自身举止上。虽然年迈,但举手投足甚至连吃饭拿筷子动作都令人赏心悦目。但大户人家惯常该有那些折腾媳妇,比如吃饭令媳妇伺候在桌边捧饭的规矩,到她这就形同虚设。
    一家人用完午膳,正吃着点心商议西北军物资之事。
    没 错,就是西北军物资。这也是自那日于京郊庄子上,罗炜彤从袁恪口中得知西北军被埋于雪崩下后,全家人想出的万全之策。各地锦绣坊积累物资,经由慈幼局不声 不响运往西北。这些年慈幼局不仅收容天下失怙孩童,于鳏寡孤独者也多有帮扶。西北连年战乱,自然少不了慈幼局照拂。
    便是最坏的打算,罗四海与罗行舟一个都回不来。到时公布这批物资,以及这些年来锦绣坊所做善事,一家妇孺良善名声传出去,以后的日子也定无人敢欺。
    左右有个财神祖父在,庶长房一点都不缺钱。故而于留在将军府中之人来说,自荣氏向下皆有一种念头: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算事。
    初见要运往西北的物资,罗炜彤着实惊骇。接管慈幼局后,她清点过老和尚账册。名扬天下的弘真大师,这些年积德行善不可谓不多。但不论质量光管数量,曾祖母这次拿出的物资,就顶老和尚最起码五年。
    头一回她认识到银钱的作用,再看账册时,便也不再那么头痛,接着也能看下去一些。她本就聪颖,过了自己那道坎,又有咏春在背后查缺补漏,还真让她做出一番大事来。
    彼 时三王爷联合安文帝揭竿而起,徐氏带人出城迎接重伤且虚弱的罗四海。荣氏老迈终究精力不济,荣贵虽有经验但身份摆在那,有些事终归做不了主。关键时刻还是 她站出来,配合着袁恪与四皇子,调动锦绣坊所有钱粮衣物,供应京城守军渡过金陵罕见的严冬,拨乱反正终于彻底拔除乱党。
    当然这是后话,如今门房来禀,首先是罗炜彤闹个大红脸。徐氏有些迟疑,倒是荣氏先反应过来。
    “袁……若是如此,娇娇的亲事恐怕由不得咱们推三阻四。”
    “曾祖……母!”
    前两个字,罗炜彤还犹做娇嗔,说一半她感觉不对劲,最后生生拐个弯:“袁家有什么说头?”
    徐氏活得年岁长,知晓金陵城中一些旧事:“莫非是高皇后娘家?”
    荣氏点点头,心下却快速合计着此事利弊。袁恪为人是没得挑,先前不过家世贫寒些,但他们也不甚在意,反正府内最不缺的就是黄白物,多点陪嫁就是。难得小娇娇喜欢,加上那边态度也算两情相悦,她本打算依照规矩女方难为一番就答应下来。
    毕竟到如今,这等人口简单的人家不好找了。
    但如今他却有了如此贵重的身份,一时之间荣氏有些迟疑。这般尊贵的人家,莫说将军府,就连几代经营的乌衣巷徐家也不一定能赶上,即便隐姓埋名那么多年,也不可能不注重子嗣传承。
    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多做考虑。婆媳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出了这等意思。
    故而当袁恪被领着一路穿过前院,登堂入室后,还没等站好,便立时觉得不对。荣氏看他的目光带着审视,多余的更是一份谨慎。
    审视他很明白,想娶这家女儿,被家长打量几眼实属正常,来之前他已做好过五关斩六将的心理准备。但谨慎……稍做思索他心里叫苦。是他急了,就想赶紧给自己正名,洗去金陵第一纨绔可能给他带来的阻碍。
    又一点,自幼糟老头给他的印象……委实太过吊儿郎当,这让他心底丝毫没觉得袁家份量有多重。顾而重新在门口挂上匾额时,他更多地是想达成师傅心愿,让袁家重新有个着落,当然洗刷纨绔之名也是另一部分原因。
    但如今被荣氏一打量,他却突然明白过来。即便袁家如今调令,算上袁叔满打满算三个人,连一桌麻将都凑不齐,但高皇后名头摆在那,府门口那扇牌子就跟那鎏金大字一般,金灿灿地几乎要闪瞎人眼。
    怎么办?
    心下发苦,这关头他只能装傻充愣地拜下去。
    荣氏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同时她也是个人精,还是个忍了三十年见惯世间百态的老怪物。面前少年那点心思,她一眼便看出来。
    真是个傻孩子……无论如何,他对孙女那份心倒是真的。只要有这点,剩余的好像也没那么难。毕竟屋里这些人,每个都只盼着娇娇好,即便难为他出发点也离不开疼自家孩子。
    故而没等袁恪拜到一半,她便忙命身边丫鬟将人扶起来:“袁公子身份贵重,我们当不得您这一拜。”
    袁恪心下更苦,还真跟他想得一样,这下该怎么办?所幸他并不是缺主意的懦弱之人,最初的着急过后他已经有了主意。
    “将军夫人乃是诰命,更别说这些年老夫人所做善事,无论如何您几位当得起后辈礼数。”
    说完他向后退一步,当即跪下去,正儿八经地行完礼,他也不墨迹,而是直接说明来意。当然他说得很巧:我看上您家女儿了,家中唯一的长辈也很喜欢他,故而亲自上门提亲。
    荣氏被他将一军,却也佩服他魄力。分明是两情相悦,他这般说出来却是全了孙女脸面。毕竟礼教摆在那,姑娘家做得太明显总要被有心人说道。
    “你家长辈可知娇娇胎里带出些毛病,再者,为何他不亲自前来?”
    这俩问题来之前他想过无数次,甚至问过袁叔。如今荣氏一提,顿了顿当即他对答如流。
    “长辈已然知晓,不过他身份特殊,平日不宜露面。”
    边说着他边拿出那方帕子,掏出其中玉麒麟。徐氏瞳孔一缩,原来是她。而在她右手边,荣氏罕见地露出惊疑。
    “这……莫非是……?”
    在荣氏迟疑的目光中,袁恪轻巧地摁下玉麒麟一只脚,说来也怪,好端端的麒麟底下滑落一枚印章。加上他方才说过的身份特殊,这下不用看印章上的字,荣氏也猜出了事情始末。
    怪不得要姓袁,也怪不得不宜露面,袁府主事的不是别人,正是高皇后所出亲子,当年传闻中重伤不愈的太子。别人她还不敢保证,若是太子尚存于世,这些年袁家依旧默默无闻,那她还真敢把孙女嫁过去。
    原因很简单:若真注重家族传承,他一不会改姓袁,二不会这些年对袁家不闻不问。
    来之前袁恪便问过师傅,必要时候可不可以公开其身份。他本以为师傅会多做考虑,谁知没等他说完,糟老头便点头,顺便将他骂一通:
    “臭小子,你师傅一没偷二没抢,堂堂正正怎么不能对别人说。这般讳莫如深,是想欺师灭祖不成?”
    得了这句答复,如今面对荣氏猜疑,他点起头来可谓毫无压力:“家中长辈当年重伤,自有一番奇遇。他与弘真大师乃是至交,自幼便在惠州见过府上小姐,如今对她更是无一丝挑剔。”
    一提惠州和弘真大师,除却躲在屏风后的罗炜彤,还有万事不管的祖母,其余二人皆明白过来。再看袁恪,就是丈母娘见女婿,越看越顺眼。左右孩子也到了该定亲的年纪,他这般境况确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既然你有心,那便则吉日过定。”


☆、第90章 印信归
????荣氏这么快答应下来,倒不因为她冲动,也不因为她一贯的果决,而是在袁恪来之前她已思量许久。
    打发躲在屏风后面,早已迫不及待的曾孙女去送袁恪,她揉揉太阳穴,在儿媳与孙媳不解地目光中,缓缓开口问道?
    “你们是不是觉得太快了些?”
    儿媳眼神有点呆的点头,孙媳徐氏则有些迟疑,她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主持中馈的贵妇,安昌侯下狱后几日,她明显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
    “我娘家那倒是无妨,特闷疼娇娇之心并不比咱们少。今日立时拍板,怎么看都稍显急切,祖母是否在担心什么?”
    荣氏长叹一口气,从门框望向外面天空的风云变幻。一瞬间,她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无论是昏庸帝王或是盛世明君,总少不了一些饱含贪欲的掌权之人,总结起来,终归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几日往慈幼局调粮,隐隐感觉暗流涌动。帝王老迈太子体弱,这当口西北军折损无数,天下怕是要乱。”
    徐氏瞳孔一缩,若是如此,袁恪还真是最恰当……不,简直是上佳人选。
    **
    后宅内三位妇人皆沉默,前院罗炜彤也罕见地陷入尴尬。先前无论在城郊庄子上、还是慈幼局糟老头起哄时,她都能装着胆子应对如流。
    然而如今事成定局,她也算心愿达成,先前被肥壮的胆子挤到犄角旮旯的那点少女心突然爆棚,她终于体味了一把金陵城中大家闺秀的羞怯。
    总而言之,这会她一见到袁恪那张俊脸,就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热。待穿过通往前院的小桥,她低头一看水中的自己,连带竟然比今早的朝霞还要红。
    “那个……”
    眼看正院门在即,她本想说就送到这,剩下一条直路让他自己走。好在多年教养下,习惯尤存,送客无论如何都不该半途而废。
    想到这她硬生生把话转了个弯:“你以前叫什么……就是做安昌侯世子那会。”
    说完她就后悔了,这问题显得自己好傻。
    周元恪也是一愣……这会他也后知后觉,觊觎了小丫头那么久,甚至夜夜都要梦到,好像到如今他还不知对方名讳。
    余光瞅着她俏红的脸蛋,这会他也不计较谁比较傻,而是颇为郑重地回答:“先前名周元恪,周乃安昌侯府姓氏,元恪倒不是如今这个袁,而是元亨利贞之元,此二字也是我表字。”
    顿了顿,他又问道:“你名什么?”
    罗炜彤在心中比划着这两个字,觉得其颇有深意。元为长自不必说,恪之一字,反倒印证了他身为嗣子的处境。
    边咂摸其中意味,她边随口将自己名讳报出去。
    周元恪反复琢磨着炜彤二字,不禁对文襄伯府那边更看不上。同样是姑娘,同样的发音,罗薇蓉是杂草野花,小丫头名字则出自诗经,满含诗意。反正这会他不管炜彤二字说得是一多简陋乐器,就觉得这名字哪哪都好。
    两人所思方向虽完全不同,内容却大致相近,就这样沉默着走到府门便,罗炜彤低着头送他出门。眼见着青衣公子迈下台阶,还没走几步,她便已经开始想念起来。事情说开了,成亲之前两人不好再见面。
    这点念头刚浮出水面,台阶上的青衣公子扭过身,将一方帕子塞到她手里,大手揉揉她发顶心,温和地说道:“咱们也算是交换过名帖了。”
    大齐男女间婚事都得过六礼,其中一项便是知晓彼此名讳及生辰八字,刚才他们那样还真像那么回事。想到这罗炜彤一呆,等脸发烫完,台阶上哪还有人影。
    抬起手,手心安静地摆着一枚帕子。帕子她认识,正是她从惠州带过来那批,梅兰竹菊四条浆洗时少了一条,咏春还纳闷了好半天,最终她还是没说出来,帕子是在船上给人包点心时送了出去。
    没想到他一直留着,而且保存的如此完好。掀开帕子,上面隐隐残留着他的味道,帕子中央泛白的地方,包裹着一枚通体碧绿的麒麟。按照方才他掰开的机关,罗炜彤取出自己随身装在荷包中的那枚,两处对起来,印章上的字让她再也不能淡定。
    撩起裙子她一路小跑到后面,将两枚印章摆到长辈跟前,全家皆震惊。
    尤其是荣氏:“这份聘礼……虽说顶不上半壁江山,但也差不多。”
    两枚玉麒麟合起来,正是一枚调军的印信。虽然无法指挥金陵的部队,但印信所到之处,当年高皇后属下无不听命。
    饶是荣氏经历再多,这会也有些头晕目眩。如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袁恪对自家曾孙女不止是用心,简直是把心都要掏出来。虽然他话不多,但这枚印信足以证明一切。
    惊骇之后是感动,感动之后便是惶恐,一家老小皆是这种想法。最后还是罗炜彤受惊太多,已然有些麻木,她倒是先反应过来:“曾祖母,这东西咱们不能收。”
    徐氏率先支持女儿,一将不成累死千军,虽然祖母先前道帝王老迈太子体弱,天下将乱,这时候手里有兵是最好。可目前家里并无可带兵之人,就算系出将门耳濡目染,他们也都未指挥过部队。再好的兵卒握在手上,也发挥不出应有效果。
    “祖母、娘,袁恪心意咱们都明白,这印信还是送回去的好。”
    荣氏从来都不是好弄权的妇人,不过毕竟亲身经历过战乱,她想得更为长远:“先问问宁国公府再说。”
    老宁国公还在金陵城内,于排兵布阵这位可是行家,荣氏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全家认同。事不宜迟,她赶紧唤下人套上马车,又叫贵叔回来主仆二人亲自往宁国公府赶去。
    说来也巧,走到半路心焦之下颇觉闷热,掀开窗帘荣氏见迎面驶来一驾马车。马车乌棚车架也小,看起来颇不打眼,但凭着几十年积累的敏锐直觉,她还是第一眼觉得那车不对。
    待到宁国公府,她将此事抛之脑后,将袁恪之事一说,最后掐头去尾连带说出孙女亲事,最主要的是讲明白高皇后带那些兵以及虎符之事。
    宁国公也着实大吃一惊,他武将出身且常年立于朝堂,政治敏感度自然远高荣氏。没等冷静下来,他便脱口问道:
    “高…祖太子爷可是尚存于世?”
    荣氏脸上的惊讶说明了一切,这会她也不扭捏,而是点了头。
    然后就见宁国公长舒一口气:“难怪,你可知这几日陛下招我,说西北军之事为其一,最主要还是要将阿宁说与凉国公世子。当时我还颇觉奇怪,如今却是全明白了。”
    当下他也不卖关子,而是逐条讲清楚:“前些年我便颇觉奇怪,陛下从未收拢高皇后手中兵卒,而那些士兵将领,也似暗中有双无形之手操控般,这些年未有丝毫紊乱。
    实不相瞒,陛下虽看似康健,但毕竟上了岁数,早些年戎马生涯也有些暗疾。他是经过安文帝之乱的,自然知晓幼主登基、主弱而臣强之理。以陛下英明,又怎会留给朱家子孙一个霍乱的大齐朝。”
    这些话外人听着似是而非,荣氏却是听明白了。太祖太…子作为陛下兄长,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自是可信之人。以其手中兵力,平衡两领兵的国公府。待新帝登基,也不怕国公府势大。只要军权稳固,江山自然不会乱。
    想到这,她反倒担心起了承元帝。毫无疑问那是位明君,锦绣坊有今日、罗四海有今天,也多亏他暗中照拂。
    “咱们这岁数尚且无恙,陛下多多保重,大抵也会无事。”
    宁国公何尝不盼着如此,左右他无不臣之心,在明君手底下混,总比适应未知帝王要强。不过如今他更愁另一件事:“蓝愈倒是个好的,只是幼时与成国公府有过婚约。你久居金陵,应该也听过那家小姐,莫若教司坊的德音,心计面貌可远非阿宁能比。”
    荣氏沉默,这会她无法拿公府媳妇必须要有的贤良淑德来劝慰宁国公。身为女人,且是几乎已成精的女人,她知晓天下男人的通病。
    谁都喜欢漂亮温柔的解语花,就算她新认定的曾孙女婿袁恪,先前做安昌侯世子时,不还跟德音厮混了许多年?想到这荣氏整个人有些不好,先前只考虑各方面条件,竟将这点忘了。
    犹豫着她只简单地说出一番安慰:“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的事,只要蓝愈是个懂礼的孩子,就知道何事当做何事不当做。至于德音,我倒是见过几面,总觉得那姑娘心计颇重。”
    说 到这她脑海中闪过什么,顿了顿她突然明白了。那辆不起眼的马车,曾是德音用过。而且方才行走时,车辕滚动不住地发出吱吱声,听起来明显像装着重物。越想疑 点越多,甚至于回忆起车夫来,她也记得那人露出的一角中衣,好似是用雪白的细棉布做的。细棉布价比丝绸,一般车夫哪穿得起。
    德音在运送一批金银细软出城,这般遮遮掩掩,又是为了哪般?
    得知承元帝自己有主意,她也不再着急于交还印信。起身告辞,回府她便命人去查德音,这一查还真是让她心惊肉跳。


☆、第91章 幼失踪 
????没等荣氏担心袁恪跟德音有些什么,锦绣坊传来的信让她再也无暇顾及其它。
    德音透过罗薇蓉,与三王府搅在了一起。
    而随后果然不出她所料,那辆不起眼的马车一路驶向城外,朝南行驶,待他们发现时已经转交陌生人之手。顺着陌生人向下查去,却跟突然断了线般杳无踪迹。
    杳无踪迹才是最大的问题,锦绣坊探子手段摆在那,又经多年磨砺,早已是打探消息释放流言的一把好手。莫说远的,就最近几次文襄伯府意图散播对庶长房不利流言,荣氏心底一清二楚,她就想把水搅混了,伺机撕破脸翻身。
    流言看似凶猛,实则全都在她掌控之中。分家才几个月,满金陵再提起这事,多数对文襄伯府不齿。
    有了前面这事做借鉴,对于锦绣坊探子本事,荣氏丝毫不怀疑。可就这么一帮人,竟然查不出那批金银下落,可见对方也不是寻常人。
    金陵城外繁华地带,向来是王权集中之所。能在眼皮子底下干出这事,天底下也就那几个人。抛去已然确认的太…祖太子爷,剩下的再不可能,也变成了事实。
    “这事……怕是不简单。”
    揉 着太阳穴,荣氏半是庆幸半是忧愁。她庆幸德音心大,只要她抱着这般想着,不论是凉国公世子、还是袁恪,都不可能再与她有瓜葛,杨宁与娇娇亲事也就少了许多 不稳定因素。忧愁则更简单,眼见着暗处掺和的人越来越多,乱局已定。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经历过一场战乱,她更明白和平安定是何等来之不易。
    罗炜彤倒是不怎么担忧自家,毕竟如今他们有兵有粮。若真论担心,她反倒比较挂念慈幼局的孩子。一乱起来,总是弱者首当其冲地受罪。
    叹一口气她说道:“若此事真如曾祖母所言,也未必是坏事。如今大齐国运强盛,趁此机会一举消灭朝野上下心思鬼蜮之人,总好过灾荒之年乱起来。”
    徐氏轻扬手指,点点女儿额头:“就知道胡说乱说。”
    转过头来却这般劝慰:“祖母、娘,既然有些事难以避免,咱们也只能这么想。”
    罗炜彤揉揉并不算太痛的额头,满心里想着慈幼局那些孩子。他们年少失怙本以足够可怜,如今居于那犄角旮旯,万一有什么事只怕又得遭灾。
    “曾祖母,可不可以唤慈幼局那些孩童来锦绣阁帮忙?”
    “帮忙?”
    “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做起事来却颇为利索。年岁大的绣花织布,会写字的可以记账出库,小一些的帮着搬些布匹也好。”
    见曾祖母迟疑,罗炜彤有些不解。按理说曾祖母并非无情之人,如今这般迟疑又是为何?没等她多做犹豫,那边已经将顾虑说出来。
    “临时入锦绣坊庇佑倒没什么,不过这帮孩子领着朝廷救济,咱们这般难免有人多想。”
    罗炜彤恍然大悟,的确她一片好心,风风火火想把人弄来,却忘记思索其它。有时候好心办坏事,便与她如今无甚不同。
    那该如何是好?
    挠头思索,没一会还真让她想出了主意:“要不咱们跟九师傅商量下,就说孩子们感念锦绣坊所赠单衣,主动要求来帮忙。左右冬日还要资助一批棉衣,如此一来也有了由头。”
    徐氏赞赏地看着女儿,却对荣氏说道:“祖母,这般有来有往,显得咱们仁义,更显得孩子们知恩图报。”
    事情就这般通过,家中如今所有人都在忙,此事便交给了罗炜彤。
    她也没耽搁,当下命人套上马车,换身衣裙就往京郊走去。出府门没多久,咏春便指着外面说道:“小姐,没曾想这袁府离咱们这般近。”
    掀开车帘,映入眼帘的便是鎏金大字的袁府招牌,想不让人注意都难。马车一拐弯,她向后看去,平西将军府角门还未脱离视线。
    两家离得何止是近,仔细算起来,将军府后院与袁府后院,有一段应当是连着。若是从院墙上开个门,两家往来甚至比从后院到前院还要方便。
    袁恪选这府邸……是不是为了她?
    想到这一点,罗炜彤脸立刻红起来。掀开帘子想吹吹风,刚揭开一点边角,一双黢黑的眼睛冷不丁便探进来。
    “怎么是你,大白天的简直要吓死个人。”
    平复呼吸她看着面前的袁恪,他驾驭着马儿速度与马车一致,整个人身子却是歪斜,若不是马车窗口就那么大,一准他得钻进来。
    “青天白日你还怕见鬼不成?那两块麒麟玉你好生收着,该用的时候就得用。”
    前一句她就有点气,哪有这么着吓人的,要不是他脸长得俊,那效果可不就跟见鬼差不多。然而还没等她火气上来,后一句便叫她哭笑不得。
    “你是怎么想的,让我掌兵?”
    袁恪听出她口气中的不可置信,再见她脸上无奈,突然间明白自己忽略了什么。荣氏定知晓麒麟玉中关节,那么大一股势力,贸然交到丝毫没有经验的小丫头手上,其压力可想而知。
    “凡事总有第一次,弘真大师当教过你这方面之事。”
    罗炜彤迷糊了:“教过?”
    “恩,那日在慈幼局,我观你与其余孩童玩耍,布置间倒有几分行兵打仗的意味。罗将军当年初入行伍,也无太多经验,但却能带领小队兵卒截了敌军运粮队伍。”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罗炜彤缓缓点头。以前她最难哄,在惠州时每次归家,爹爹都要给她讲故事。他没读过几天书,典故什么的自然不会,所讲的只能是自己如何打仗。
    见 她点头袁恪松一口气,他对小丫头的关注,远比师傅猜测的要深。自打入金陵后,几乎她的一举一动,都被他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他发觉件特有意思的事,小丫头做 派的确有别于一般大家闺秀。虽然与众不同,但却别有章法,时日久了他便悟出来,这种急而不乱、快而不慌的做派,正是最明智的治军之方。
    如今关头可信之人皆无法脱身,将印信交给她,看似鲁莽,实则最妥帖。
    “从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不是读圣贤书读出来的,其天赋乃上天所赐。师傅曾言,罗将军乃是天生名将。而比起行舟兄,你虽是女儿,但行动间更为肖父。”
    好像他说得还挺有道理,罗炜彤从不是妄自菲薄之人。爹爹打仗有多厉害,再没人比从小听故事长大的她更了解。袁恪这么一说,她终于有了点信心。
    当下她也把心底疑惑问出来:“金陵最近,是不是要不太平?”
    袁恪瞳孔微缩,最终点头:“陛下自有决断。”
    原来是真的,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