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皇穿成林妹妹的那些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日子过去,皇上终于忙的差不多了,又有北静郡王回禀,自然论功行赏。
那宣旨的大太监站在当众,扫视了一遍众人,就看到地上跪着贾政贾赦贾珍贾琏等等,女眷还有老祖宗王夫人邢夫人等等,都是有品阶的,其余没有品阶的人等全都回避了。
那大太监眼神转了一圈儿,便说:“林姑娘可在列中?”
贾政连忙回话,说:“侄女儿年纪尚小,恐怕冲撞了圣意,因此没在列中。”
那大太监说:“快快请来,还要论功行赏。”
众人一听,都有些诧异,就算戴权的事儿,是因为要强娶武曌而起,但是论功行赏,也不能赏到武曌头上?
再者说了,众人还以为戴权的事儿一出,林姑娘的闺誉怎么也要受点牵连,结果现在还要论功行赏?
武曌好端端的坐在抱厦看账本,那边儿薛宝钗也在,虽然是商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多做些针黹,轮看账本根本不在行,有许多看不懂,一直枯坐着。
这时候就有人匆匆跑过来,还没进入抱厦,站在台矶上就大喊着:“林姑娘!林姑娘了不得了!老爷们请您出去,说是皇上要赏林姑娘呢!”
薛宝钗听了惊讶,武曌则是没什么反应,只是站起来,都不曾整理自己的衣裳,就随着传话的人走出去了。
大太监等了一会子,眼看着“豁朗”一声,帘子打起来,有人从里面转出来,是个年纪很轻的女子,身形纤细娇弱,面若也惨白中带着殷红,羸弱十分,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大人物儿。
不过那大太监只管宣旨,等武曌跪下来,立刻宣读圣旨,果然如同北静郡王所说,褒奖了武曌。
圣旨上说,武曌检举戴权有功,圣上十分欢心,奖赏了武曌很多东西。
众人一听,唬的不行,敢情那日里郡王手上拿的册子,竟然是林妹妹检举的,上面都是戴权的罪证。
众人诧异的看向武曌,那么多大老爷们儿都没有扳动戴权,而一个小姑娘,竟然检举了戴权,而且还一举成功。
皇上赏赐了武曌很多东西,还开了恩,让贾府的人,跟着武曌进宫,去省贤德妃,也就是元春。
老太太一听,高兴的什么似的,本以为明年正月十五,元春才能过来省亲,没想到如今皇上因着戴权的事儿,十分欢喜,竟然开了恩,允许她们进宫去拜见元春。
其实说这个,不过是皇上觉得林妹妹奇,所以想要见一见,但是这么见一见不太好,空惹人口舌,所以才借着元春的名义,把武曌叫进宫来看看。
这可是大喜事儿,贾府因着武曌,突然沾了光,一夜之间,林妹妹的名声顿时传出去了,因为很多人都恨极了戴权,只是没辙,如今戴权被正法,还是一个小姑娘的功劳,因此武曌的名声被传得还颇为传奇色彩。
这天贾府中的众人,就准备进宫面见了,贾政一行人去叩见圣上,而贾母并着一些女眷,先去拜见皇后娘娘。
贾府的众人进了宫,自然有宫女和太监引导着,两边人刚要分开,就看到远远的有人走过来,那人身后跟着两个从者,一身银白色五爪蟒袍,头戴王帽,步履生风,微微蹙着眉头,正匆匆而过。
不正是北静郡王?
郡王从旁边过去,显然也是要面圣的,正好撞见了贾府的众人,贾政带头连忙请安。
北静郡王当即展开眉头,温和的笑了笑,说:“贾大人不必多礼。”
他说着,摆了一个请的手势,说:“小王正要去拜见圣上,正好同路,大人请。”
贾政怎么敢走在郡王前面,连忙说:“郡王请,君王请!”
北静郡王也不跟他争执这个,反而朝武曌那边看了一眼,还对武曌微微一笑。
旁边的人可都瞩目着郡王,郡王目光柔情似水,脉脉含情,表现的太明显不过了,众人的视线立刻又全都扎向武曌。
武曌垂低了头,就当没看见,北静郡王这一笑,显然是故意的,而且犹如孔雀开屏,那温柔似水,险些令武曌掉了一身鸡皮疙瘩……
第40章 巧遇
北静郡王笑得柔情似水,武曌缺不搭理他,只当是没看见,你以为北静郡王没有后招了么?
北静郡王干脆直接点名道姓的说:“林姑娘。”
武曌这才被迫抬起头来,干笑了一声,说:“郡王有什么吩咐?”
众人的目光来回来去的扎在两个人身上,北静郡王笑道:“吩咐不敢当,只是家母这些日子,总是提起林姑娘,叨念着林姑娘如何如何好,又好些日子没有过来陪她说些闲话儿了。”
武曌只是说:“小女子乃是俗人,怕冲撞了老太妃,因此不敢常去叨扰。”
北静郡王说:“没有的事儿,还请林姑娘得了空,去到小王府上,去看一看老太妃才是呢。”
北静郡王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众人心里却都是另一番计较,也是北静郡王生怕旁人不知道他想让武曌到府上似的。
武曌只是淡淡说:“若得了空,一定前去拜会,只是恐老太妃嫌我。”
众人又客套了一阵子,那面皇上都令人过来催了,北静郡王才带着贾政一行人,去拜见圣上,贾母一行则是赶紧往皇后的寝宫去,先拜见皇后,然后才能去拜见元春。
宫女太监开道儿,很快到了皇后的寝宫门口,众人等了一会子,这才有人过来通传。
只是皇后娘娘并不全都叫进去,什么王熙凤、尤氏、李纨,还有薛姨妈等等,这些人都没有叫进去,只是叫了几个长辈儿,例如贾母,还有王夫人邢夫人。
武曌也站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子,就听一个宫女说:“请林姑娘。”
小辈儿们全都站着,没有能进去的,独独武曌一个人被传召,众人就一脸歆羡的看着武曌走进了寝宫之中。
寝宫里一声大气儿都没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站在一面,都低着头,秉着气儿,有人坐在最上首,按品穿着皇后的朝服,手中端着一碗茶,正轻轻的用茶盖儿撇着叶儿。
眼见武曌走进来,也不喝那茶,反而慢慢将茶碗送到一边儿撂下,然后用眼睛细细的打谅起武曌来。
武曌礼数周全的请了安,皇后并没有立刻让她起来,先是细细打量,这皇后稳坐宝座好些年,家里族大宗大,可不是贾家能相比的,方才皇后也是这般打谅的贾母一行人,贾母这些,好歹自称是见过大世面儿的,都给打谅得浑身发毛,脸上变色。
而如今,皇后特意打谅了几眼武曌,这跪在地上的小丫头片子,却一点儿没有怯场的么样。
皇后再一打谅,就暗暗心惊起来,论模样,真真儿是顶尖儿的,而且有一种不胜的怯弱姿态,让男子看了,平白生出一股保护欲来,那更是千万的可怜儿了。
论身段,仿佛杨柳扶风,削肩小蛮腰;论气质,羸弱不胜,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贵气,稳稳重重,不骄不躁,也不嫌卑微,竟然把握的十分之好。
皇后见过许多女子,却没见过这样儿的。
皇后娘娘看着,心中警铃大震,恐怕皇上见了会对武曌动心,面上却和和善善的,笑着说:“别这么多礼,快起来。”
她说着,还抬了抬手,示意旁边的宫女去扶。
武曌站起来,皇后立刻说:“你坐。”
武曌看了一眼情况,贾母都站着,皇后让自己坐,这不是离间自己和贾母呢么?
武曌当即“温柔”的笑着说:“皇后娘娘厚爱,小女不敢坐。”
皇后笑着说:“瞧瞧,这乖巧的,恨不得将我女儿都比下去了。”
皇后令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都坐了,武曌这才坐下来,皇后就冷落了其他人,问着武曌,也是问这个问那个。
武曌一一回答,因着皇后问的不走心,武曌也回答的不走心,皇后并没想得到什么真正的答案,也就随口问问。
那边很快来了一个太监,在外面探头探脑的,和宫女说了两句话,随即宫女就走进来,恭敬的趋步到皇后面前,小声低语了几句。
原是皇上身边的太监过来,问一问情况的,皇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是想让武曌进宫来,令他看看的。
武曌被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她美若天仙,有人说她冰雪聪明,有人干脆说她是天仙下凡,冷若冰霜,根本不是一般女子比得上的。
再加上武曌检举了戴权,那是多少爷们儿都无法搜集的罪证,愣是叫一个小女子给搜集成了。
皇上就更是对武曌有些兴趣,所以让皇后观察着,若是武曌颜色好,就叫过来看看,若是武曌颜色只是传的神乎其神,不看也罢。
这会子太监过来了,皇后自然看到了武曌的颜色,何止是好?
但是皇后心里也有杆秤,怎么可能把这样的人物儿介绍给皇上,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于是皇后想了想,让宫女附耳过来,低声说了两句,宫女点头应下,赶紧出去,和太监回了,太监立刻又走了。
武曌能不知这些小道道儿?毕竟她可见识过皇宫,就这些后妃的小道道儿,武曌早就看的够不够的了,不用说了,皇后定然“诽谤”了自己,顶多是姿色一般,不叫皇上来传。
武曌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她也厌倦了这些,心里图个安生就够了,连那北静郡王这等姿色,武曌都不稀得,更别说进宫做个妃子了。
皇后娘娘做了点小手段,还在沾沾自喜,果然皇上没有传召武曌,皇后也就放心了,便不那么殷勤了,就说:“本宫身子也乏了,你们去贤德妃那里罢。”
贾母一听,这才狠狠松了一口气,赶紧带着众人退出去,她们一退出去,王熙凤等人问前问后,恨不得把皇后说了什么,全都问一遍。
众人从皇后的寝宫退出来,很快往贤德妃,也就是元春那里去。
元春如今是贤德贵妃,上面还有皇贵妃和皇后,下面也有一干人嫉妒着,看似光宗耀祖,其实正处在夹缝里,是最难的时候。
毕竟皇上后宫何止三千,任何一个宫女都想要往上爬,元春年纪也不小了,现在的等级上不及皇贵妃和皇后,下面还有一干年轻貌美的削尖脑袋往上钻,平级的还有一串儿的这个贵妃,那个贵妃,时时陷害,处处打压。
贾母带着人走进元春的寝宫,元春早就等着了,众人赶紧拜下来。
元春这里自然是不如皇后的,但是也算是大气了,这些日子因着武曌的事儿,皇上也来了几次元春这里,元春算是受宠的。
元春见到众人,先是扶起了老太太,然后扶起了自己的母亲,那面儿就没有管邢夫人,第三个扶起来的竟然是武曌!
旁边的邢夫人,还有王熙凤,心里都恨得什么似的,默默撕扯这手帕,不知元春打的什么心思,自家人儿她不管,反而去殷勤那外人儿!
武曌的确是外人,在这一干长辈嫂嫂面前,武曌是个外人,但是元春心里头另有一番成算。
元春穿着一身朝服,看起来大气温柔,脸盘子圆润,透着一股端庄的贵气,亲自扶起跪拜的武曌,笑着拉着她的手,和善的拉着武曌往上首去坐。
武曌赶紧推辞,元春笑着说:“别当这里是外面儿,咱们都是自个儿人,你不坐,难道也要我陪你站着么?”
武曌眯了眯眼睛,这元春殷勤的出奇,不过到底是后宫那些小道道儿小手段,武曌心里清楚得很。
贾母并着一干人全都坐了,元春执意拉着武曌坐在上首,与武曌拉着手说话。
元春笑着说:“我这妹妹,就是与旁人不同的,哪个妹妹都赶不上你的,别说你这姿容,就是这聪明伶俐的劲儿,足足够了。”
武曌口上说:“娘娘折煞我了。”心中却越发的明白了。
方才那皇后娘娘,表面就不怎么热络,一副冷淡模样,而如今这个贤德贵妃,一副殷勤备至的模样,能为了什么?
原因简单的紧!
其实元春是想要把武曌介绍在皇上面前,让武曌得宠。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一个妃子,怎么可能把旁的女人介绍给皇上,这不是摆明了让自己失宠么?
其实不然,妃子也讲究拉帮结伙,讲究派系的,如今元春一个人在宫里头,宫里头也没有亲戚,总见不得亲人,前些日子好不容易听说薛宝钗有意待选。
只是元春明白,薛宝钗那身家,太弱了些,若不是天仙一样让人见之忘俗,神魂颠倒,皇上也不可能让她进宫来。
果然不出所料,薛宝钗很快就落选了,没了机会,这样一来,元春在宫里头仍然孤孤单单的,别看她表面风光,其实经常被踩轱。
那头里同样是贵妃的吴贵妃,就是皇后的亲戚,是皇后嫡亲的侄女儿,小时候就养在皇后家里,如今也封了贵妃,而且也允许明年正月省亲。
吴贵妃仗着是皇后的亲信,多次来踩轱元春,元春有口无地儿说,论皇上跟前说,可是连皇上都见不到,后宫之主是皇后,也没办法去皇后面前告状,自然只能自己忍了。
如今皇上对武曌明显有心思,元春见到了笼络派系的大好时机,若是给武曌一个恩惠,让她在皇上面前得了宠,元春思索着,武曌定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到时候日子便好过一些了。
武曌心里头都清楚,只是她不屑的这些,便揣着明白装糊涂。
元春拉着她,又送这个,又送那个,不一会子,有个小宫女急匆匆过来,低声对元春说话,武曌只听到了个隐约,大约是:“娘娘……皇上……”之类的。
元春一听,当即笑着说:“妹妹,这宫里头,景儿多着呢,别看现在是冬天,御花园里的水都是活的,没有结冰,那边子梅花开的正好,姐姐带你去看看!”
元春说着,就拉着武曌起来,急匆匆的往御花园去。
贾母那边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只是觉得元春竟然这么喜爱武曌?真是让人纳罕。
元春非要带着武曌去御花园,其实就是去巧遇皇上去了。
之前皇上让皇后娘娘物色武曌,皇后娘娘叫人回禀的模棱两可,说只是一般,不怎么中看,等等。
而且皇后知道皇上喜欢大气的女子,所以就说林妹妹太怯懦,说话蚊子声等等,这样一来,皇上也就打消了这心思。
皇上这会子兴致刚好,毕竟刚刚解决了心头大患的戴权,带着贾政一行人在御花园,元春听到了消息,就想带武曌过去偶遇。
果然他们走进御花园没多久,就听到那面儿有声,众人正在对景儿作诗,好些人站在一方小亭子面前。
那小亭子架在水上,四周空当,只有柱子,能看到周围的景致,皇上被人簇拥着,众星捧月的依着亭子栏杆,看着水中的落花,兴致正好。
旁边有贾政贾赦贾珍贾琏贾蔷等等陪着,皇上还在和人说话,那人不是旁人,正是北静郡王了。
皇上差不离四十岁的样子,这模样,倒是和林如海一般年纪,说实在的,林如海只是将近四十,也并没有到四十。
皇上长相也是不俗,只是北静郡王站在旁边,皇上这不俗的长相,愣是变成了陪衬,越发的衬得北静郡王出挑出尘,样貌不凡,身材也是那群人里最高大的。
元春带着武曌,一眼就看到了那面儿,当即眼珠子一转,装作要回避的模样,却连忙“哎呀!”一声,似乎受了惊吓。
皇上正在作诗,突然听到惊呼的声音,不免往这边一看,第一眼没看到惊呼的元春,倒是看到了武曌。
武曌一行人站在小桥下面的湖水旁边,那地方有一株梅花树,是时风一吹,扑簌簌落了满地的雪白桃花瓣儿,仿佛是莹瑞的若雪一样,飘落在武曌的鬓发之上。
皇上只低头看了一眼,险些愣住了,低头注视着武曌,上下的打谅,美人与落花,再不能如此相得益彰了。
皇上险些看的痴了,那面北静郡王也看到了树下的武曌,眯了眯眼睛,当即咳嗽了一声,说:“圣上。”
皇上看的痴,竟然一时没有听见,北静郡王又说:“圣上,圣上?”
皇上这才听到了声音,当即醒悟过来,北静郡王笑着说:“圣上,那面儿景色不错,不如去那边走走?”
皇上却不舍得走,回手指着树下,说:“朕看那边景致才好,随朕下桥去走走。”
第41章 慢火煎茶
皇上带着众人从桥上下来,元春立刻装作受惊,匆忙拜下,说:“妾罪该万死,惊扰了圣驾,妾身这就退下。”
皇上却不想让元春走,毕竟武曌还在这里,便笑着说:“不必多礼了,爱妃快快请起罢。”
他说着,眼神却在武曌身上转悠,但也不好仔细看,打谅了两眼,就收回了目光。
这边皇上在御花园和武曌巧遇,那边皇后立刻听到了消息,还没说两句话,竟然就来了,也来了个巧遇,可见耳目众多。
皇后娘娘走出来,众人又给皇后请安,皇后娘娘冷冷的看了一眼元春,元春吓得眸子一缩,连忙低下头去,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的模样儿。
皇后则是装作一脸大度的样子,笑着说:“皇上,这就是那林姑娘了。”
皇上这才投去目光,简单的夸奖了两句,但是也不夸奖武曌的颜色,而是说她聪明伶俐,这次抓住戴权有功等等。
皇上虽然没有和武曌说两句话,但是大家心知肚明,皇上这恐怕是看上了武曌,北静郡王站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不过眼睛饧着,嘴角板着。
皇后见皇上爱见武曌,能不明白元春的心思?便笑了笑,仍然装作很大度的样子,说:“林姑娘头一次进宫,我这儿也没什么好送的,但是若不送,不成个体统。”
她说着,抬了抬手,有宫女立刻捧过来一个大红锦盒,皇后娘娘亲自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只小香囊来,别看只是一只小香囊,但是模样精致异常。
皇后笑着说:“你可别嫌弃本宫寒酸,这只香囊,别说整个京城,就是天底下,也独一份儿,里面的香,乃是十年才调配出来的,再没有这样好的香料了,我看你不俗,配在身上,才叫这香不枉费了。”
武曌收敛着幽幽的目光,元春刚刚跟自己顽了小把戏,如今皇后娘娘又来跟自己顽这种不上等次的小把戏。
后宫里的权术,无非就那么两种,在武曌眼里,仿佛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武曌见皇后拿出这香囊,还一脸殷勤,就知道这香囊怕是“有毒”。
真的有毒到也不见得,无非是那些不能生孕的“毒”罢了,长时间佩戴,恐对身子不好之类的。
武曌也不点破,只是笑的温柔,说:“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皇后见她高兴,还以为武曌是没见过台面的小丫头片子,就放心的将香囊交给武曌了。
武曌“高兴”的接过来,放在手心里反复摩挲,似乎很喜欢,皇后见她喜欢,也就放心了,而旁的贾家女眷,心里都有些嫉妒,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东西,怎么叫武曌拿去了?
武曌摩挲了两下香囊,也就不摸了,本就做做样子,也怕多摸了不好,只是武曌明白,皇后娘娘能当着皇上的面儿,把这个香囊送出来,就说明绝对不是那么好毒发的东西。
所以武曌才会这么摩挲两下,打消皇后的顾虑。
武曌心中则是另有一番计较,这香囊留着,恐怕往后还能用上,也是多谢了皇后娘娘费心。
皇上眼看武曌姿容好,想要和武曌多说说话儿,只是这么多人在场,也不容易,还要注重仪态,因此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这事儿还是要令皇后出面,才妥当些。
元春眼看着就要成了,哪知道皇后突然杀出来,横在中间,若是皇后杀出来,那这事儿肯定要交给皇后,肯定不能越过皇后交给自己,若是以后林妹妹真的进了宫,那是皇后的恩典,还是自己的?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么?
只是如今元春也没有办法,只能本分的站在一边伏侍着。
众人领了赐饭,这才从宫中出来。
北静郡王还有事儿,因此没有一同出来,留在了宫里头,很晚才出宫来。
武曌出宫来,并着众人一并回了贾府,立刻就让紫鹃弄来一个盒子,还说:“要密实的。”
紫鹃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去找了一个密实的大盒子,盖得很严实,武曌赶紧把香囊接下来,扔进盒子里,然后死死盖住了盖子。
紫鹃还是不明所以,并不知道这皇后娘娘赏赐的东西竟然“有毒”。
武曌又怕自己这身子骨儿太弱,有什么不妥,还借口出去一圈儿,不胜风寒,找了大夫过来看看病情,所幸是没有事儿,果然那东西应该就是长时间佩戴不能生育的,严格来说,并不是什么毒物。
武曌让紫鹃把盒子收起来,等到哪日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贾宝玉听说武曌生病了,感染了风寒,还要过来看看,不过被婆子丫头拦在外面,只是说姑娘身子不方便,又怕把病染给了宝爷,所以不让贾宝玉进来。
贾宝玉心里头不痛快,但是如今武曌明显被皇上“看上了”,而且还得皇后娘娘的“厚爱”,所以贾府的人也不敢则声。
却说这几日,皇上一直心心念念着武曌,令皇后去办事儿,但是皇后怎么可能办事儿,又有那边戴权被正法之后揪出来了的烂七八糟的事儿一大堆,因此皇上也就忙的焦头烂额,顾不得武曌怎么的。
不只是皇上忙,这些日子,北静郡王也忙,纠察戴权是他一手操办的,自然忙的不行,戴权府上被抄家,小妾就不知有多少人,数都数不清楚,更别说通房丫头,还有一堆姿色非凡的丫鬟,另外这些丫鬟里头,竟然还有使臣进贡的,被戴权私扣下来的无数。
北静郡王令人一一上档子,又把戴权的家产上档子等等,忙的不可开交,好几日都不曾回北静郡王府里头。
倒是武曌听说北静郡王不在,那面儿老太妃又一直请,所以武曌就过去走了一圈,陪老太妃说了说话儿。
其实武曌心里头也有些成算的,要说在如今四王之中,北静郡王得宠,唯独他功高,还是有些缘故的。
北静王排行老四,和当今皇上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如今宫里头没有太后娘娘,当年皇上的亲生母妃死的早,皇上还放在北静郡王的母亲,也就是老太妃那里养过一段时间。
所以老太妃对皇上也是有养育之恩的,这天下以孝为先,自然北静郡王跟着沾光,再加上他本就有本事儿,独宠那是必然的事儿了。
老太妃如今分量也不轻,虽然不住在宫里头,但是逢年过节,皇上都命人送东西过来,别管表面儿怎么样,那是相当孝顺的。
既然老太妃如此有地位,武曌没道理给自己添堵,反而打通人脉为好,也能给往后林如海进京城做官,铺垫铺垫。
北静郡王不在,武曌就在府上陪着老太妃说说话儿,倒是把老太妃逗得不行,就更是欢喜了,觉得武曌这也好,那也好,知暖知热,懂礼识度,难得的大家子风范。
过了好些日子,北静郡王才闲下来,皇上也是体谅他这些日子劳累,难得给郡王放了一个假,让他回去休息几日。
北静郡王这日在府邸里,没什么事情可做,卫若兰就登门来了,包子一样大的小六儿蹦蹦跳跳的跑过来,说:“王爷,卫公纸来了!”
小六儿年纪小,说话虽然利索,但是发音有点含糊,又奶声奶气的,说话的时候还喜欢拽自己的小犄角。
北静郡王一听,就拍了拍小六儿肉肉的小脸颊,笑眯眯的说:“不见,就说本王外面儿公干去了。”
他话音放落,那面里就有人走进来,正是卫若兰了。
卫若兰老远的就喊着:“好你个水溶啊,我方才在外面都碰到老太妃了,太妃可说你在家呢,竟然不见我,我可是给你通风报信来的。”
小六儿一看卫若兰都进来了,就转身跳窜窜的走了,奶声奶气的吩咐一边的丫头倒茶过来。
卫若兰一面说,一面大步走进来,也不把这地儿当外人,直接坐在堂上,还拽了一把椅子,挨近北静郡王,神神秘秘的模样。
北静郡王有些头疼,说:“我好不容易休沐,你到来做什么?”
卫若兰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我来给你通风报信,一会子你保证谢我,说的是你那干妹妹的事儿。”
北静王皱了皱眉,说:“干妹妹?”
卫若兰“嗨”了一声,说:“就是林妹妹啊,前儿个,老太妃不是要认她做干女儿吗?那不就是你干妹妹?”
北静郡王知道他又开始没正经,便不理他,说:“没话说,那就送客了。”
卫若兰连忙说:“真的是说正经事儿来的,还是和那林姑娘有关系。”
他说着,看了看左右,越发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我最近当班儿的时候,听到了好几次,皇上这些日子,有事没事儿就提起林姑娘,心里想的紧呢!”
卫若兰可是龙禁尉,在宫里当班儿,这是个美差,虽然说是皇帝的侍卫,但是他们并不怎么管安全问题,而是做做样子,反而能接近皇上,搞不好就混一个眼熟,所以这龙禁尉都是皇亲国戚之后。
卫若兰当班的时候,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遇到皇上,听到好几耳朵,皇上打听武曌的事情。
北静郡王一听,皱了皱眉,卫若兰呷了口茶,叹气说:“你这闷葫芦,你怎么打三杆子就放不出一个屁来呢?我是替你操碎了心啊!”
北静郡王听他说的如此“粗俗”,不由看了他一眼,说:“你懂什么?”
卫若兰说:“是是是,我不懂,这叫慢火煎茶,小火渗透,是也不是?你家林妹妹如花似玉,冷若冰霜,你须得温温的火儿,慢慢的哄……可是话说了,皇上若是真的爱见林姑娘,一句话的功夫,看你还小火文火温火,还是慢火了?”
北静郡王听他口上一套一套的,淡淡的说:“只你话多,做了这么多年龙禁尉,也没什么长进,你父亲昨天还嘱托我,提携提携你。”
卫若兰笑笑,说:“现在说你呢,别说我,反正我话儿给你带到了,看你这黑心的闷葫芦怎么办,别人不知道,我是知道你的,憋宝呢,可别把自己憋坏了。”
说着,还拍了怕北静王的肩膀子。
北静郡王没说话,抬起手来掸了掸自己的肩头,卫若兰一阵不服不忿的嗤笑,说:“你虽不识趣儿,但是你兰大爷还是罩着你的,就提点提点你。”
北静郡王瞥斜了他一眼,端起茶杯来喝茶,笑着说:“你还能提点我?”
卫若兰说:“你别不信,你是贵人多忘事儿,这些小事你不记得,过两天,不正是那永昌公主的生辰?”
他这么一说,北静郡王眉头一动,似乎还真不记得了。
卫若兰又说:“永昌公主可是皇后娘娘的嫡亲长女,皇上也是爱见的很,如今下嫁了杨提督的侄儿,只要是摆起生辰宴,少不得请林姑娘过去,这其中的道道儿,你可懂得?”
北静郡王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是懂得,皇后不想让林姑娘进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