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叔-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隐含的意思让君兰面露惊色。
      “娘娘,您放心。”君兰劝道;“一定会好起来的。”
      董皇后静静听着她的声音,好半晌方才慢慢笑了起来。
      “我知道会好。”她道:“所以,我等着。”
      *
      因着君兰的东西都在自己的院子里不在这儿,安抚过董皇后,君兰便朝着自己的院子行去。打算拿些东西过来陪董皇后一起住下。
      刚出了守卫森严的院落,君兰脚步匆匆地正要赶过去,忽然旁人有人不住的喊她。
      “清王妃。清王妃。”
      连喊几声好似都不见效,对方急了,直接喊道:“皇婶婶请留步。”
      在这儿等着的大都是担忧皇上安危的大人们,甚少有女人的声音掺杂其中。且,这些天里君兰也已经和说话之人熟悉了不少,因此听闻她的声音,她第一时间就停住了脚步。
      “公主。”君兰朝声音来处略一颔首。
      福宁公主卿云芬快步走到了她的跟前,朝着院子方向遥遥的看了眼,方才道:“你在里头可曾见到父皇了?”
      君兰想到了走之前受到的叮嘱,眼神凌厉地看着卿云芬。
      卿云芬好似没有察觉到,依然不罢休地追问道:“可曾见到了?他怎么样?还好么?”
      “好或者不好,我无可奉告。不过。”君兰紧紧地盯着她,低声说道:“陛下现在不愿意见到公主。”
      “我——”
      “莫要再问了。”君兰低声道:“公主怕是知道这次的病症从何而来,为何这样子来势汹汹,不好压制住。”
      卿云芬喉咙动了动,没出声。
      君兰道:“既然公主心里有数,有些话我就不多说了。公主好自为之。我只想告诉你,陛下和娘娘现下都不愿见到你。你还是先去照顾小宝儿吧。”
      卿云芬顿了顿,好半晌后,捂着脸哭出声来。
      “我不知道事情怎么到了这个地步。我、我并不甚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也已经到了这个田地。无论如何,董皇后暂时是不想见到她了。看九叔叔的意思,陛下亦是如此。
      君兰劝她不得,还惦记着自己要做的事情,脚步匆匆地离开了。
      *
      元成帝这一病,挨了好多天后,许多人都还不知状况如何。只因为守着院门的御林军着实可怕得很。旁人想要探望,进去不得。想要旁敲侧击知道些状况,多问一句都要被呵斥住。
      若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存有一些希望,觉得陛下很快就会好起来。可是一脸数日过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陛下这次怕是不行了。
      如果没事,何至于这样防着?
      如果没事,何至于这样遮掩?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有老臣趁着清王妃出院子片刻的时候叫住了她,躬身细问:“王妃,不知陛下现在如何了?”即使不能知道确切答案,但是问上一声,心里好歹也能有点底。
      参加狩猎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甚少有骑射很好的文臣。
      原本他们并不是很看好这个清王妃。
      太年轻,太稚嫩。与沉稳冷肃的清王爷在一起,这根本就像是个孩子。
      但是连日来的接触后,大臣们对这位清王妃倒是改观了不少。
      王妃做事认真仔细。
      皇后娘娘心里惦记着陛下的病情,其余闲杂的事情就都交给了清王妃来处理。
      毕竟出行在外,很多事情都不甚方便。清王妃出了院子后,会安排众人有关的一切事务。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琐事。那么多人,那么多的事情,她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不得不说,还是很有些能耐的。至少能证明,清王府交到她的手里,她也能把府里事情打理的妥妥当当。
      另,众人问她事情的时候,若是和帝后二人无关,她都能即刻想到解决的办法。若是和帝后二人有关,她就把口闭的很严,任凭是谁,都撬不开她的话。
      这般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多日。直到那天,院子里头传来消息,说是陛下有事,要召见清王爷、陈太傅和赵太保。
      这话一出来,所有人哗然。
      清王爷每日都会在院中逗留许久。更何况院中御林军归他统管,陛下有事寻他实属正常。
      可陈太傅和赵太保也要过去,这就让人很费思量。
      最大的可能是,陛下要安排什么事情,让这三位朝中重臣去做。但,有什么事情,是会在重病时候必须做的呢?
      众人隐隐有了猜测,却又不敢多说什么。
      负责传圣上口谕的小太监跑了好多个地方,寻到了赵太保。却怎么也寻不到陈太傅。
      赵太保便带着姜太医打算先进屋探望陛下,等陈太傅来了后再做打算。
      “不行。”卿则在门口坚定阻止,“赵太保在陛下肯见你的时候可以进去。不过,这个人不行。”
      赵太保捋须冷哼,“清王爷现下倒是越来越权势滔天了。就连本官都要拦住。莫非……清王爷打算在陛下甚至不适的时候做些安排,怕本官知道?”
      这话说得着实不中听。
      卿则微微侧脸看向他。
      赵太保不算矮,可惜的是,清王爷身量很高。卿则这样侧头看过来,很有些居高临下俯视的味道。
      倘若是旁的时候,赵太保许是就拂袖而走了。但现在是关键时候,如果意气用事错过了一些事情,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会懊悔一辈子。
      赵岳深吸口气,压下这股子想要骂人的冲动,嘿嘿一笑,不管不顾地往里闯。
      卿则厉声喝道:“拿下此人!”与此同时,御林军儿郎纷纷拿出兵刃,朝着赵岳和姜太医一同招呼上来。
      姜太医怕得到处乱跑。赵岳心里懊恼万分,扬声喊道:“娘娘!您忘了老臣了吗?忘了老臣为朝中上下所做的事情了吗?”
      他这一声高喊带了些哭腔出来。泣声将自己身为三朝元老的种种艰辛一一细数。
      而且还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对着这样的赵太保,御林军儿郎亦是无可奈何。这种时候拖他出去,好似不太合适。
      御林军儿郎们望向清王爷。卿则抬手止了他们的动作。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院子里终于响起了董皇后疲惫的声音:“你若是实在想让这个太医给瞧瞧,那就让他过来瞧瞧吧。”
      赵太保欣喜不已,忙喊了姜太医,一同赶往陛下的卧房里去。
      卿则脚步微顿,偏头看了看院门的方向,举步跟进屋内。
      与此同时,君兰终于找到了正在别院花园一隅观赏花朵的陈太傅,把人请到了皇上的院子里。
      ……
      两个时辰。
      从他们进到陛下的屋里,再到出了陛下的屋子,足足用去了两个时辰的时间。
      众人提心吊胆地等着他们出来后的消息,谁知他们几个出来后各自离开,好似没事人似的,连表情都没有太过明显。
      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所有人都议论纷纷。
      赵太保出来后,脸色铁青地回了院子,悄悄地把自己手底下的得力干将给叫了来。
      想到之前的种种情形,他心里烦躁,又隐隐有着期盼。
      刚才陛下把一个明黄色卷轴交给了清王爷。
      赵岳知道,那是传位太子的遗诏。
      赵太保越想心里越不踏实。
      太子素来与他不和,倘若真的传位太子,他的那些谋算就都没了用处。
      陛下已经病重。
      现在的京城里,只有一个不成事、性子急躁、压不住脾气的太子。
      ……想要做大事,成败在此一举。

☆、第一一三章

      赵岳虽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可为保万无一失, 决定再仔细问一问姜太医。
      此刻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没有点灯, 屋子里漆黑一片。推开窗户, 借了外面月光,方才亮了些许。
      在这样的暗处里, 外面的风吹草动可以听得十分清楚。
      而在屋内, 则是把声音放得很轻也能正常交流。
      “陛下……果真不行了吗?”压低声音, 赵岳目光灼灼问道。
      他还记得今儿去看望皇上时候的情形。
      意气风发的帝王已经出现了颓败之色。
      当时,他在床边悲痛地喊了很久, 想要“唤醒”床上半昏迷的人。刚开始一炷香的时间内根本都没能成事,床上之人依然昏沉沉的睡着。他就让姜太医去把脉。
      待到姜太医把脉到一半时候,那人方才睁开眼睛,用毫无神采的双眼看了过来。眸子浑浊不堪,思维完全僵住,嘴唇动了很久, 才说了一句“你来了”。
      那声音仿佛破铜擦过地面时候的声音,低沉刺耳而又带着点点的噪音,听不甚清。幸好他跟从那人多年, 方才依稀能够辨出来那话语。
      好不容易姜太医把完脉, 他没有开口去问,反而是董皇后问了几句。
      姜太医说了些好生调养之类的话就没再继续。
      他当时就心里有了数, 晓得怕是不行了。出了那个院子后详问,姜太医便告诉他,怕是不成了。救不好的。
      赵岳暗自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想着那遗诏, 想着那濒死之人,心里头慢慢地燃起了一个希望。一个期盼了已久地希望。
      此时此刻,赵岳紧盯着眼前的姜太医。
      即便没有点灯,姜太医依然可以看到对面人兴奋的神色,还有双眼里透出的兴奋光芒。
      这个问题让姜太医十分为难。拧着眉,手抖了很久,姜太医方才说道;“或许,是吧。”
      “我不要或许!”赵岳的声音猛地拔高,“我要个确切答案!”
      音量骤然高起,着实骇人。姜太医的背上出了一层冷汗,被窗户里透过的秋日夜风一吹,冷得起了一层细小疙瘩。
      “是。”姜太医的头埋得很低,下巴近乎贴着前胸。
      “还有几日?”
      “属下觉得,八成就还三四日的功夫了。”
      许久没有听到赵太保再次开口。
      姜太医不知这个答案是否合了赵岳的意,心里惶恐紧张,额头上不住地往外冒着汗。赶忙用衣袖去擦。
      等了不知多少时候,终于,不带有一丝温度的声音响起:“没你的事儿了,回去吧。”
      姜太医躬身而退。
      *
      自从赵太保见过病中的皇上后,他自己也病倒了。
      据赵家的子孙说,自家老太爷是因为担忧皇上的病症而病倒在床。赵太保就算是在给病床上,依然在挂牵着皇上。每日都要问一问皇上的身体如何方才肯吃药。倘若不能晓得皇上的病情,他就一直哀叹着在床上哭泣。最近眼睛一直红肿着,不见消退。
      “果真、果真不能看一看皇上吗?”帝后二人的院门口,有少年神色凄楚地看着守门御林军,“我就过去探望一下,也不行吗?”
      “不成。”御林军中的人断然拒绝。
      少年哀痛不止,“可是祖父他……他一直惦念着陛下。倘若无法知晓陛下的病情,祖父是不肯吃药的啊!”
      他捂着脸,在门口痛哭。
      旁边有人看不过去了,上前几步说道:“赵二少爷,您还是回去吧。这这里哭,算什么?”
      赵宁武不肯搭理说话的长灯,依然捂面哭泣。
      长灯不耐烦地踢了踢脚,“你在这儿哭得再厉害也不成啊。你又进不去。快点走吧。别耽误了我们做事。”
      “我耽误你们做事?”赵宁武冷哼着说道,用手重重的抹了一把脸,“你倒是说说,你们除了拦人拦人,还做什么了!”
      长灯不是个十分能忍得住脾气的人,被赵宁武连番挑衅,当下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
      两人争执不下,几乎打起来。
      最后还是清王妃路过这里的时候开口说了几句解了围。
      “赵二公子且慢。”君兰上前挡在长灯跟前,“倘若他做错了什么,你与我说,我必然好好教训他。”
      她这样子,让赵宁武停了下来,没有继续挥出拳头去。
      赵宁武静静地看了她好半晌,而后点点头,“看在你的份上,我不和他计较”,他这样说着,转身离开。
      其实赵宁武之所以没有继续和长灯他们争执下去,是因为他注意到了两点。
      其一,他发现清王妃说的话有些问题。
      往常的时候碰到了清王妃,她什么时候给他过好脸色看?再者,长灯是她的人,也是清王爷的人。以她那样小气的脾气,哪里会帮着他,而不是帮助长灯和清王爷。
      偏偏她说了,要帮助他来教训长灯。
      其二,他发现清王妃的眼睛红得很。
      清王妃和他祖父不同。
      祖父为了伤心的“彻底”一点,眼睛里稍微抹了点红辣椒。所以哭得两个眼睛都肿了。
      可清王妃没有旁的用意,根本不用如此。那么清王妃为何眼睛红红的?
      赵宁武思量着,能够让清王妃思绪混乱且哭得那么厉害的,想必就是陛下的病情了。既然如此,皇上的病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方才能够让她如此?
      赵宁武越想心里越是笃定,赶忙去寻了祖父,把这些事儿告诉了祖父。
      赵岳不动声色听着,命人去暗中看了看清王妃的状况。得知确实和赵宁武说的那般,神思恍惚且不住在哭,赵岳这才放心了许多。
      接了遗诏后不久,京城陆续来了许多太医,还有从各处请来的名医。
      自那时候起,清王爷就留在了皇上的院子里,不再出来。御林军每日八次进院子与他禀报情况,再接到他新下的命令。
      从那一刻起,赵宁武开始密切注意着清王妃的动向。因为见不到清王爷,就凭着请王妃的一举一动,也能推举出来事态的发展变化。
      清王妃平日里负责清王爷的饮食起居,也要负责那院子里的事务。所以,她进进出出的时候,就是知道院中情形的最佳机会。
      赵宁武知道清王爷的习惯。其实,自打来了别院住下后,众人就都知道了清王爷的习惯。
      每日早晨必定练武,练武后沐浴。而且每晚都要练字,睡前依然要沐浴。
      也不怪大家都发现了这些习惯。
      清王爷早起练武的时候,时常叫了长明他们陪练。打斗声兵器相击的声音能够传出很远,几乎所有人都听到过习武声。
      睡前练字,则是有不少人傍晚时候求见清王爷。王爷晚膳前后不见人,家丁和“客人”们说起缘由时提及。
      至于沐浴……热水都是从厨房里端出去。哪里要了热水,一目了然。
      眼看着清王爷的习惯没变,只是早晨习武的声音轻了不少,其余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连每晚上丢到纸篓而后倒在外面垃圾筐里的大字都是新写的,赵宁武的心便放下了不少。
      从那日赵宁武开始盯着清王妃开始,赵太保就彻底卧床不起,连同僚前来相见探望,他都让人一一回绝了。只留在卧房里休息养病,再不肯出来。
      赵宁武没有断了和祖父的联系。每日都会把最新消息写给祖父。
      这一天,他依然提笔写好了今日所知道的清王妃的一切。然后依着祖父的吩咐,特意道:今晚清王爷所练大字依然是新写的。祖父请放心。
      封好信,望了眼空荡荡的祖父的卧房,赵宁武胸有成竹地把信递了出去,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
      京城内,太子监国。有董太师在旁协助。
      皇上身体抱恙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太子即刻遣了宫内太医赶往河州,还让董太师四处去寻名医,送往河州。
      皇上病重的消息,他们暂时压了下去。
      可是这事情还是不胫而走。
      因着元成帝的病,河州的官员们滞留在那边无法归来。这事儿到底是遮掩不住,董太师最终把皇上抱恙的消息告诉了京城官员。
      虽然他用的字句不算严重,可还是不时有朝臣前来询问,到底皇上怎么样了。怎地去了那么久还没有要归来的消息。话语中隐隐透着担忧。
      甚至于,有人质疑太子,为什么知道皇上病了的消息后,不接了皇上回京,反而要让太医和杏林高人去往河州。
      太子震怒,以雷霆手段把质疑的人统统关在了监牢。
      殊不知这样的手段一出来,朝中官员更加气愤。原先还有帮着太子说话的,现下也改了风向,开始疑惑太子为甚做了那样的选择。
      更有甚者,有人怀疑太子故意阻了皇上,让陛下留在河州,自己继续在京城掌控朝政。
      随着太子关押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多。
      董太师劝过太子多次都不见成效。最终拂袖而去,不再搭理政务。
      就在太子激起众怒,朝臣们反抗质疑的声音达到了顶峰状态时,突然,噩耗传来。
      皇上驾崩了。
      *
      元成帝的去世仿若一道惊雷,在京中轰然响起,惊得所有人都失了方向。
      太子卿剑锋知晓此事的时候,正在上朝。
      他在朝臣们的跟前,跪地痛哭不止。
      极致的痛苦过后,他慢慢站起身来,眼睛猩红地等着在场诸人,而后随意点了几个人名,让人把他们托了下去,罢官免职。
      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错。
      正因为他们没有做错事,甚至于,根本什么事也没有做。太子的样子和举动才更加让人心寒,让人错愕、意外,而又愤怒。
      所有人都在疑惑,这样一个喜怒无常只会用武力镇压的太子,能不能当一个好皇上。
      可是陛下已经驾崩。
      太子即位是无可避免的。
      就在众人为这个状况而暗自愤怒不已的时候,忽然,曙光出现。
      赵太保带着皇上遗诏初现在众人眼前。
      遗诏分明是元成帝的字迹。
      陛下在遗诏说,他身体已然不行了。未免社稷动荡,特此写下遗诏。
      撤去卿剑锋的太子身份,改立性子温和的七皇子卿剑立为太子。由卿剑立来继承皇位。
      此遗诏一出,满朝哗然。
      赵岳手持遗诏,微笑着走到董太师的跟前,与太子卿剑锋道:“对不住,真正的太子殿下已经回了京。”而后,他扬着下巴,环视满朝文武官员,“现在,我们来迎接新皇入宫吧。”
      “新皇”二字显然触怒了先太子殿下。
      卿剑锋双目赤红地等着那“遗诏”,冷着声音说道:“这不可能。父皇不会这样对我!你这遗诏是假的!”
      “怎么不可能?”赵岳一脸痛惜地看着他,“大殿下,您心里的难过,微臣可以体会。只是遗诏乃是圣上亲笔所书,所有见过圣上字迹的人都可以证实。你又何必如此介怀放不下呢。”
      底下有人窃窃私语。
      而后,私语声越来越大。
      “赵太保,清王爷何在?”
      “清王乃是陛下最亲信之人。若是真有遗诏,为何在赵太保的手中,而不见王爷身影?”
      “再者,陛下驾崩的消息刚刚传来。为何赵太保和七皇子就来了京中。定然是圣上还未驾崩时就已经动身从河州出发。可若是如此的话……”
      种种怀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就在那议论声纷纷吵吵地达到了最高之时,突然,一声唱和骤然响起。
      “太子殿下驾到——”
      原太子卿剑锋还在众人眼前。
      这一声里面的太子,指的是谁,一目了然。
      所有人都是先看了眼挺拔地立在殿中的卿剑锋,而后猛然回头,望向门口。
      一名身材瘦弱的少年缓步进入屋内。他低着头,眼睛不时地左右四顾,脚步虚浮,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畏缩。
      朝臣一怔。
      莫非这就是往后的皇上?
      难道这就是以后他们将要山呼万岁的人?
      他们面面相觑后,不由自主又看向了原太子殿下。
      卿剑锋的处事手段有些极端。比起这畏畏缩缩的七皇子来,又是如何?
      所有人的心里都堵着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
      就在七皇子将要走到赵太保跟前时,有人出列,高声说道:“清王爷未至,皇后娘娘未归。陛下尸身未归。陈太傅未回。一切皆存有未知之数,一切皆存有一点。臣恳请太子殿下,此事稍后再议。万万不可急躁。”
      他对着的“太子殿下”,却非七皇子,而是卿剑锋。
      又有不少人走出队列,高声请求太子殿下继续主持朝中一切事务。万事等到皇后娘娘归来再做打算。
      卿剑锋正要表态,赵岳却是忽地拿出一物来,猛地掷到地上。
      砰的一声脆响。瓷器四分五裂,飞溅在四周。
      突然之间,变故陡生,一切截然不同。
      无数名手持兵刃的士兵从外闯入。
      朝中重臣被扣押在了当场,无法挪动分毫。
      董太师怒斥赵岳:“赵太保!你这是何意!事情还没有定论,你这……竟是要反了么!”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赵岳看着气得面红耳赤的董太师,忍不住哈哈大笑,“现在京城内都是我的人马。宫内全是我的人马。我倒是要看看,你准备怎么办。”
      董太师怒吼道:“赵岳!你这乱臣贼子!”
      “什么乱臣贼子。莫要说的那么难听。我忠于社稷忠于先帝,现下不过是清君侧罢了。”赵岳轻轻摇着头,“如今七皇子是东宫太子。我要辅佐太子殿下,助他顺利登基。何来的‘乱’字之说?要我说,乱臣贼子是你!还有你!”
      赵岳的声音陡然拔高。
      他指着卿剑锋,指着董太师,指着之前开口反驳他的那些老臣,扬声叱责:“你们不肯听从皇上命令!乱臣贼子,分明是你们!来人,把他们给我拿下!”
      赵家兵士齐齐地把兵器持起。
      在赵岳的命令下,他们手持兵刃快步走上前来,把屋内众人团团围住。
      赵岳心满意足,一手把遗诏高高扬起,一手指了董太师和卿剑锋,高声道:“快!把他们统统拿下!”
      围着他们的赵家军兵刃扬起。
      有人用剑尖指向了那二人。
      有的,却是兵刃在半途中一偏,把剑尖指向了身边的人。
      几乎是在一瞬之间,衣物相同的赵家军分成了两派。
      一些坚持着赵岳的命令,一味地向前,要拿住董太师和先太子,要拿住那些重臣,甚至于不惜开始杀戮。
      另一些,则是开始刺向身边那些和自己衣物兵器相同的赵家军。
      刀光剑影中,赵岳只愣了一瞬就反应过来,赶忙拉着七皇子连连后退。
      有士兵拿着长剑过来寻他。
      一剑刺出,赵岳把七皇子往前推去,挡住对方的来袭。而后迈开步子,狂奔着朝旁而去。
      他知道这屋子里有个暗道。
      那暗道本是武宁帝时所筑。为的就是皇上遇到此刻或者其他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个道路能够顺利躲避危险,甚至于快速离开宫殿。
      这个地方,只有历代皇上和他的亲信才能知晓。巧的是,赵岳正是武宁帝身边的亲信。
      赵岳飞奔到龙椅后一丈的位置。趁着旁边乱成一团,他抬手朝着一块砖石猛敲三下。而后抬手,又朝另一处的砖石猛敲两下。再回到第一块砖的位置,敲击四下。
      就在他收手的瞬间,旁边墙壁发生轻微挪移。地上忽然现出一个裂口。裂口下有台阶,通往地下深处。
      赵岳飞奔而下。
      在他迈步到地下的时候,还不忘往旁边的机括处拍过去,闭合了这短暂出现的密道入口。
      赵岳跌跌撞撞地跑到了地下最底层。
      到底是年纪大了,做完这一系列的事情后,他已经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可是路还很长。倘若想要跑出去的话,需得抓紧时间。
      从怀里掏出火折子,赵岳边不住迈着步子,边把火折子吹亮。
      借着这幽幽的一点点光,他凑到了墙壁边上,寻到了一个火把。
      赵岳大喜,忙取下那个火把,抬起手中火折子打算凑过去点亮它。
      谁知他的火折子刚刚抬到一半,还没来得及过去点燃,那火把却突然自己亮了起来。
      这火光来的太过突然,特别是在黑暗之中,骤然亮起的火光仿若是催命的幽灵之火一般,骇人莫名。
      赵岳被惊了一跳,吓得差点把那簇火光给丢到地上。
      可他到底是经历过沙场的将士。突然的心惊之后,他已经努力地稳住了思绪。
      拿着火把四顾看看,周围并未有甚异常。
      赵岳深吸口气,放心下来,思量着可能是这火把灵敏至极,火折子凑近了就能点着。
      他握紧了手中之物,再不敢大意,两眼不住地往周围看着,一步一步继续前行。
      虽然当年已经走过这密道,可是,如今的心情下,这条路好似比当年要长了许多,仿佛无穷无尽似的。
      不知走了多久的路,不知行了多长的道。
      终于,胜利就在眼前。
      另一个长长的阶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赵岳舒了口气,抬手用袖子擦了把汗。正打算去推那阶梯旁边的机括,忽地,静寂的周围响起了一声轻笑。
      那轻笑声来得太过突然。饶是赵岳久经沙场,也吓得跌坐在地,浑身颤抖不已。
      “你、你、你……”借着地上火把的些微光亮,赵岳坐在地上,用手撑着地面,不住地往后挪,“你、你怎么在这儿!”
      “我怎么不能在这儿。”卿则淡淡笑着,一步步上前,“这皇宫,本就是我家。”

☆、第一一四章

      一句“我家”让赵岳蓦地惊醒。
      他忽然意识到, 他对这里熟悉, 可是有人会比他更为熟悉。
      赵岳连忙后退。
      没两步, 脊背撞上硬邦邦之物。并非冰冷的墙壁, 而像是温热的壮汉胸膛。
      赵岳重新向前狂奔,只是刚迈出去四尺远, 就被人横剑拦住。
      拦人的依然是清王爷。
      “赵太保何必这样心急。”清王爷慢条斯理地抚着剑鞘, “你终归是走不出去了, 既然如此,慢慢来就好。我不急。”
      赵岳心脏狂跳, 忍不住嘶喊:“你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的活路已经断了,没机会再跑出去了。”瓮声瓮气的喊声从后传来,这声音依稀有些耳熟。
      赵岳不用回头看,就知道是骠骑大将军董峻。
      在董峻说话的时候,周围有抽出兵刃的声音从旁而出。
      而且,还不止一个。
      赵岳恍然惊觉, 这里怕是不只有清王爷和大将军。另外还不知有多少人埋伏在此。
      赵岳的冷汗顿时就流了下来。
      董峻上前,想要押他出去。刚一抬手碰到赵岳手臂,一旁有人惊呼“小心”。动作奇快无比, 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