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叔-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兰快速收拾好东西后就出了屋子,没见到洛青渝的身影,就想着洛青渝是不是先去用膳了,脚步一转就打算往那儿去寻。
谁知道刚走出去几步,经过西苑大门无意间往那儿看的时候,君兰却发现洛青渝正在西苑大门外和人说着话。
与她交谈的是位妈妈,年纪颇大,两鬓已经花白。若非君兰去过洛家几次,已经认识了洛家上上下下那几口人,如今看着两人亲近的模样,或许会想着那位妈妈就是在洛家伺候的。
君兰不住地往那边看着,暗中揣测着这妈妈地身份。走出几步后,她终是下定决心,转而往那边走了过去。
“……您放心就是。我们一定过去。只是那天几时能到就说不准了。”洛青渝笑道。
她对面的妈妈应了一声后,转眼看向了她身后方,笑着福了福身,“见过这位姑娘。”
洛青渝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这便瞧见了君兰,喜道:“你怎么过来了?我还想着等会去用膳的地方直接寻你呢。你倒是好,直接来了这儿。”
君兰拉着她的手,“我刚刚才收拾完东西,正想着去寻你,刚好就看到了你在这儿。”
君兰转眸朝着那位妈妈,迟疑,“这位是——”
那妈妈再福了福身,“回姑娘的话,婢子是在纪家伺候的,您叫婢子一声‘钱妈妈’就好。”
君兰没料到自己还没和洛青渝提起纪家赴宴的事情,眼前就忽然遇到了一位纪府的人。就笑道:“钱妈妈不必这般客气。”说着上前扶了扶她。
钱妈妈站直后,恭敬说道:“婢子是来问表姑娘要不要去参宴的事情,所以早早的就让人给姑娘带了话。姑娘这才走的快了些没有和八姑娘一起。”
这就是在为洛青渝辩解了。
君兰初时没明白,后转念想想,应当是因为纪家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闵九爷,所以钱妈妈生怕洛青渝惹恼了她,特意叮嘱洛青渝一番。
君兰莞尔,“本也不是洛姐姐的错,是我收拾东西走的太慢。更何况我们日日一起用膳,倒是不避讳这些虚礼了。您不必介怀。”
虽然年纪大些的妈妈一般在府里都得到一定的尊敬,但被个别家的姑娘这样认真对待恭敬说话,钱妈妈还是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这样的情形可着实少见。毕竟纪家在多年前早已没落,而君兰身为钦封的乡君,又是闵九爷身边的人,这就更加难得。
钱妈妈忙道:“姑娘客气了。”
君兰看她还想行礼,就虚扶了她一把,“您不必多礼。”
之所以对待钱妈妈的时候语气温和,是因为君兰对纪府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纪府是洛夫人纪氏的娘家,更是当年已故何夫人的娘家。
虽然君兰未曾见过何夫人,但是从纪氏的言行举止中能够知晓,这位何夫人当年也是个脾气温和的人,且很好相处。
纪家的两位女子都是这般极好相处之人,想必她们当年所生活的纪家氛围不错。再加上当年何夫人才貌满天下,君兰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女子早有耳闻,此刻语气就自然而然地恭敬起来。
钱妈妈没想到闵九爷身边的八姑娘居然是这样和顺的脾气,与大家口中相传的那个泼辣女子分明没有半点想象的样子。
钱妈妈看着君兰,是越看越喜欢。
想到刚才自己过来特意请表姑娘的事情,钱妈妈心里开心,想着这位闵八姑娘与表姑娘相熟,又是个和善的性子,就斟酌着说道:“其实婢子来寻表姑娘,是因为主家过几日有个大宴请。老太爷的寿辰。不知闵八姑娘要不要一同前来参宴?”
生怕君兰误解,钱妈妈解释道:“这是老奴多嘴问一句。并非刻意为难姑娘。所以姑娘想好了再说便是。”
倘若这位闵八姑娘脾气不好,她也不敢问这个问题。正是确定了这姑娘心好,想着多几个客人的话老太爷肯定高兴,所以才这样说了几句。
——老太爷可是最疼姑娘们了。在府里头,少爷们都不见得能讨了老太爷的欢心。偏姑娘们行。
所以,如果这位和表姑娘投契的八姑娘能去,老太爷只有高兴的份儿,断然不会责怪下来。
君兰没曾想自己还没有提出参宴的事情来竟是得到了主动相邀,思量着道:“会不会太过叨扰。”
“怎么会。”钱妈妈笑道:“您若是能同意,那可真是再好不过的。”
洛青渝在旁笑道:“这可好了。到时候咱们一道,也不用怕宴席无趣了。”
君兰开心地应了一声。
事情商议已定,钱妈妈也得回府回禀去,这便急匆匆告辞。
君兰心下稍安。
自打这天起,她没事的时候就会在思明院里面忙碌篆刻不停,准备答应了九叔叔的那另一份贺礼。
不知不觉,宴席的日期临近。
而闵家六姑娘的审判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放心,恶有恶报是一定的 ~^_^
☆、第七十一章
这次审判的结果让大多数人震惊至极。
——闵玉容竟是要杖责三十; 而后在牢中关押八年。
偷窃不算特大重罪。可这审判出来的结果来看,杖责三十已然要了半条命去,很可能直接就一命呜呼了。之后还要入狱那么多年……
却和那盗窃罪名不相符了。
邓氏哭得没了半条命,卧倒在床,想要去击鼓鸣冤都不可能。
闵老太爷不希望家中出来一个要坐牢狱的晚辈,这样对整个家中孩子的名誉都有损; 就遣了二儿子去问问究竟怎么回事。
其实闵老太爷私底下发了很大一通脾气; 觉得京兆府判的不公; 对这个结果存有怀疑。只不过这种话明面儿上不好说; 因此只和家人说“声誉”二字,不提其他。又暗中吩咐二儿子,这事儿若是给点银子能够解决的话; 就多给点银子。先把人弄出来再说。
二老爷闵广平没辙,黑着脸去了趟京兆府; 然后灰溜溜地回来。
邓氏早就派了丫鬟守在荷花巷的门口。
听闻闵广平回来; 她拖着病体来堵他; 在他还没来得及去见老太爷的时候就先问道:“玉容呢?你可是把玉容带回来了?”
说着睁开空茫的双眼朝闵广平身后看。
闵广平望了望邓氏干裂发白的嘴唇; 还有脸颊上不正常的潮红,知道她病得应当很厉害,含糊说道:“大嫂等一等; 我先去和爹说声。”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忽地有点说不清的心虚,绕过邓氏大步走了。
邓氏身子晃了晃,跌倒在地。
闵广平也没敢多管; 吩咐丫鬟婆子好生送大夫人回院子,这便去见了闵老太爷。
虽然天气不算热,但闵广平已经汗流浃背。
闵老太爷看他神色不对,忙把他叫到了身边细问,“可是有转机了?”
“没!”
“银子给了么?打点总是需要的。你别心疼银子,把六丫头弄出来再说。”
“爹,怕是不可能了。”
“怎么回事?”
提到自己在京兆府的遭遇,闵广平脸色更黑沉了几分,“还银子呢。越是提这个,他们越是生气。”
思及刚才的一幕幕,闵广平坐不住了,侧身与老太爷道:“父亲,您说,玉容这孩子,怎么胆子就那么大呢。”
闵老太爷不知儿子为什么这么说,但看闵广平先不提那些人的种种恶劣,反倒先说起自家人的不是来,顿时脸色冷肃下来,呵斥道:“六姐儿再怎么着也是你的晚辈。你不先护着她回来,反而急着数落她。要我看,让你去这一趟确实错了。我该让个为孩子们着想的人去!”
闵广平来回奔波了这么一大圈,为了问清楚这事儿,拉下脸来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捧着京兆府的小官员,好不容易才打探到了消息。
结果没落得一句好来。
闵广平也火了,再不似之前语气那么温和,一下子站了起来,俯视着正坐在太师椅上的闵老太爷。
“爹!是她做事太没规矩,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数罪并罚,当然重了!”
闵老太爷心软,怜惜闵玉容没了父亲,听了这话后大怒,叱责闵广平:“那是你侄女儿!”
“可就算是侄女儿,我也没辙!做错了事、犯了大罪,我也没法求人家松口!”闵广平低吼道。
闵老太爷愣了下。
这二儿子的脾气不算差,平日里挺温和的一个。现下却在这儿大吵大闹起来。
大罪?不就是偷了个东西么?
等等。老二刚才说数罪并罚?
趁着老太爷怔愣的片刻功夫,闵广平道:“她偷东西就罢了,偏偏是偷的赵太保家宝贝孙子的东西。此其一。她暗害远宁侯府世子爷,此其二。还有,一个原先在咱们府里伺候的丫鬟,说闵玉容曾授意她去污蔑朝中重臣,且闵玉容还写了状纸。人证物证皆在。”
说到这儿,闵广平犹犹豫豫道:“这后两个罪名倒是有些怪异。只是我问不出再多细节来,也不知究竟是个怎么回事。”
闵老太爷听闻后,拍案而起,“远宁侯府?你大哥救了侯爷的命,他们不知恩图报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告恩人的女儿?没有这样的道理!我要去侯府讨个公道!朝中重臣?六丫头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姑娘家,哪里知道什么朝中重臣?京兆府现下是越来越混账了,居然跟个小姑娘计较,这是要逼死我们容姐儿么!”
闵老太爷气得身子发抖,一步步往外走。
行了没几步,他忽地想起来那名唤“露儿”的丫鬟听着有些耳熟。气呼呼的脚步就迟缓了些。
从身边近处摸了把椅子坐下,闵老太爷仔细想了想,闵玉容身边的露儿,不就是拿了状告九爷的状纸,寻人伸冤的那个?
……这么说,当初那状纸,京兆尹给九爷看了,但是,没有把状纸给九爷。东西还在京兆尹那里?所以容姐儿的事情一出,东西就立刻呈了上去?
当初他还为了容姐儿求到了九爷跟前。九爷答应既往不咎,但因为这事儿,往年的恩情也给断了。
想到这儿,闵老太爷心里开始紧张万分。
当初就是因为容姐儿偷偷状告九爷,所以九爷断了往年的恩情,不再理会家中后辈的事情。
那么,这次容姐儿出事,九爷定然不再插手,也绝对不会帮忙说项。
既然如此,这事儿就得三思而行,万不可鲁莽。不然的话,没了九爷的相助,荷花巷这边还真没底气与世家高门来相抗。
京兆尹顾林刚正不阿十分正直,名声在外多年,按理来说是不会跟小姑娘斤斤计较的。
刚才老二提到的让他愤怒的两个新罪名,其中一个既然是已知的确有其事,那么另外一个呢?会不会也是真有其事,而且,是侯府人无法原谅的事情?
毕竟这么多年来,远宁侯府待荷花巷一直不薄,不可能因为小事就斤斤计较。
闵老太爷越想越紧张,越想越后怕。先前的精神头顿失。
闵广平在旁悄悄看着,犹豫着问:“爹,还去不去了?”
“看看再说吧。”闵老太爷摆摆手,颓然地叹了口气,“先把这事儿问清楚再说。”
闵广平不知具体缘由。但他相信顾林顾大人不会随意下出这种决断,必然是证据确凿了方才如此。
听闻闵老太爷不再去质问,闵广平大松了口气,亲自上前扶了闵老太爷,搀着他进屋歇息。
闵家其余人听到闵玉容的判决后,亦是震惊不已。但看闵老太爷对此不愿多说,就没人敢去细问。
这事儿便这样搁置了下来,无人问津。
闵玉容自然而然依着审判的结果而进了牢中。
邓氏以泪洗面,病倒在床,起不来身。二夫人遣了人专程伺候她,只是数日下去也不见身子好转。
*
纪老太爷的寿辰并未大办,不过是将家中亲眷聚集起来,凑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而已。
君兰一大早去参加宴席,还没出门,就被九叔叔里里外外地给裹得严严实实的。穿了夹袄不说,外头非给她披了个斗篷。
“早晨天气冷,需得多穿一些。”闵清则看君兰绷着嘴角不乐意,莞尔,坚持着给她把斗篷的带子系上,“中午的时候你把它搁在车子上就是。万一晚上回来的晚了,再披上。千万莫要冷着了自己,免得着凉。”
“可是天气已经暖了……”
“这还没上路。等会儿车子驶起来你再看看?”闵清则说着,抬指刮了下她的鼻尖,“莫要只顾着裙子不管冷暖了。”
听了这话,君兰脸颊微红。
这身衣裳是九叔叔亲自给她挑选的,好看得紧。她也确实是存了念头想着不能用斗篷遮住它。想着早上微凉,但太阳出来后就好了,自然暖和起来。
也不知道九叔叔是怎么看出来她这些想法的。
闵清则一瞧她这模样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忍俊不禁,低笑着看她。
君兰被他瞧得脸上烫的不行,再不肯和他多待,急匆匆地出了门。
其实,纪家也曾经繁盛过。
当年纪家的曾太爷是翰林院学士。而纪家女儿纪英华,才貌双全,是潘太后自小到大最要好的手帕交。
潘太后潘秀慧在家是大姑奶奶,纪英华是纪家大姑奶奶,两人年纪相仿感情甚好情同姐妹。纪英华还曾在少时救了潘太后一命。
两人当年是有名的京城双姝,一个入东宫为太子妃,一个嫁给了年轻的状元郎何翰林——后来的何大学士。
那时的纪家,风光一时无两。
可是,多年后,何大学士满门抄斩,纪英华亦是在这次事件中没了性命。
其父母悲痛至深,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双双亡故。
自此以后,这个家就由现在的纪老太爷、纪英华的大哥撑了起来。
只是有了何家的事情后,纪家作为何家的亲家,却再也无法重回当年的荣耀。纵然纪老太爷才华甚好,也未能在官场上混出个名堂来。到了年老致仕,也不过六品官职而已。
好在官职虽不高,家中却十分和睦。
君兰刚下车子,钱妈妈就过来相迎,亲自扶了她下车子,亲自引了她往里去。
“老夫人和夫人已经恭候乡君多时。”钱妈妈笑道:“刚才还说着呢,乡君若是能早些来就好了,尝尝刚出锅的糕点。”
君兰喜出望外,“有点心吃?”
“可不是。”钱妈妈道:“夫人和姑太太亲自做的。姑太太一早就遣了人来说,乡君爱吃甜点。夫人就赶紧做上了。”
刚进院子,就嗅到了淡淡的甜香气。
君兰往屋里行去,搭眼看到了纪氏,笑道:“幸好伯母在,让我早早儿的就吃上了好吃的。”
屋子里的女眷就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纪氏笑着迎过来,与君兰道:“知道你喜欢。等会儿可少不了你吃的。”话语里透着显而易见的亲昵。
洛青渝在旁道:“兰姐儿等会儿尽管吃。大不了我那份也让给你。”
洛明谨微笑,“你这可是偏心得很。我问你要,你不给。八妹妹要,你倒是大方。”
“那是当然。八妹妹是我妹妹,你又是哪个?”洛青渝横了他一眼道。
满屋子人哈哈大笑,就连上座的两位老人也笑开了怀。
君兰喜欢这样的和睦气氛,跟着打趣了几句。
既是拉着她去见屋子上首的长辈。
纪老太爷和纪老夫人都已经头发花白,两人都穿了喜庆的寿字纹团花锦缎衣裳。不同的是,纪老太爷双眼炯炯有神,纪老夫人的目光却有些浑浊,看人的时候视线有些飘忽。
君兰上前给两位老人行了礼,又让身边跟着的盛嬷嬷把贺礼拿来。
思及九叔叔不想在人前太过招摇地把贺礼送上,君兰就没说东西是九叔叔送的。
她接过盛嬷嬷捧来的黄花梨木方盒,笑着说了几句吉祥的话,走上前去亲自把盒子碰给了纪老太爷。
纪老太爷哈哈笑着,接过盒子。
就盒子刚刚脱离君兰手的瞬间,君兰快速地用手指在盒面上虚虚的写了个“九”字。
纪老太爷手顿时停住,愣了愣,不敢置信地看着君兰。
君兰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也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旁人听了这个“也祝您”后的话语,只当君兰是接着她刚才说的那些吉祥话来的,也是她祝福的纪老太爷。
可是纪老太爷刚才看到了她写的那个“九”字,明白她是在说,九爷也在祝福他。
又或者说,这盒子贺礼,根本就是九爷给他准备的。
纪老太爷忽地双眼湿润,眼圈儿都泛了红,重重点头道:“好,好。”
连声道了十几个“好”字,旁的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声音都有些哽咽。
屋里人不知老太爷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纪老太爷这么些年挑起这个家,脾气强硬性子坚定,可从来没有什么软弱的时候。这样的情形,已然是超乎人的想象了。
大家看看老太爷,又看看君兰,思量着这位姑娘怎地让老太爷如此动容。
君兰亦是唬了一跳,不晓得纪老太爷为甚对九叔叔的祝福这般在意。
好半晌后,纪老太爷心情平缓了些,含笑与君兰道;“不知怎地,瞧见这个小丫头,我就想起了家里的孩子。倒是让这姑娘多站了好一会儿。”
说罢,他让身边的钱妈妈送了君兰回位置上坐。
听纪老太爷说起“孩子”的事儿,大家有些了然,便没人再提什么。
洛青渝等君兰在身边坐好后,看旁人上前给老太爷祝寿了,就半掩着口在君兰耳边说悄悄话。
“……当年的时候,我母亲还有个小姑姑,比我母亲年纪小一些,是跟着我外公外婆长大的。后来八。九岁的时候突然病故。外公外婆和我娘都很想念她。”
君兰听了后,忽地想起来元宵节那天去洛家的情形。
当时包好了汤圆,纪氏拿了汤圆去小小的祭拜一下。当时洛大人还与她解释了几句,说的好似就是这位小姑姑。
君兰想到这事儿后,低声朝给她解释的洛青渝道了声谢。
洛青渝笑着挽了她的手。
*
今日的寿宴里,最让人惊叹的便是长寿面了。
长长的劲道的面,一根就是一碗,够人吃很久,嚼在口中十分可口爽滑。加上煮面的卤,味道更是绝佳。
平日里君兰吃一碗饭就不得了的,这长寿面却是吃了两碗还想再吃。
纪氏晓得前仰后合,拉着纪夫人的手笑个没完,“你这手艺可是绝了。君兰的饭量,我是知道的。今儿这样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纪夫人笑看了君兰一眼,劝道:“乡君还是当心着些好。面若是吃撑了可难受得紧。若是乡君喜欢,我让人给您多带些回去就是。”
这面是纪夫人亲手所做。
她年级比纪氏还要大上几岁,身材微胖,非常能干。虽说现在是当家夫人了,却还是主动亲自下厨,为家中人烹饪。
今日的长寿面便是如此。从和面到擀面再到后来的切丝,都是纪夫人亲自来做。
君兰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用不用。我就是来沾个喜气。”
“乡君不必这般客气。”纪夫人笑得和善:“乡君喜欢我做的面,我高兴还来不及,多带些就是。”
君兰却之不恭,又真的很喜欢这面,笑着道谢。
“我做的不算顶好。”纪夫人道:“现在老夫人年纪大不做了而已。当年啊,老夫人的手艺可是比我更强的。往后老夫人哪天如果亲自动手了,我们叫你过来一起吃。”
君兰连声道谢,又恍然明白过来,怪道纪氏和洛大人、洛青渝洛明谨一起亲手包汤圆。恐怕这样的习惯,从她还未出嫁在娘家的时候就有了。
几人在这儿说笑着,全然没意识到有人正朝这边走来。直到听见钱妈妈在旁边高声说了句“老夫人,您看这花有了花骨朵了”,大家才循声忘了过去,发现纪老夫人正在钱妈妈的搀扶下朝这儿行过来。
大家齐齐起身去迎纪老夫人。
纪老夫人笑道:“就我和老头子在一个桌上,没意思的很,倒不如你们这儿热热闹闹的,着实有趣。就过来瞅几眼。”
纪氏说道:“求之不得。您老就多愁几眼吧!”
纪老夫人笑着嗔了她一眼,“嫁了人了还那么嘴贫。小心点儿,莫要和夫君起争执才好。你啊,脾气一向不好,往后做事得冷静一些。”
纪氏听闻这话好似跟叮嘱新嫁娘似的,不由脸色一变,下意识就去看纪夫人。
纪夫人脸色也不太好,赶忙去扶纪老夫人。
哪知道还是晚了一步。
这时候纪老夫人已经走到了君兰身边,神神秘秘地和她说:“告诉你,小敏没死。真的没死。好好着呢,就是去庄子上休养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君兰茫然地看着她。
纪夫人上前来扶了老夫人,连声道:“你说的对,说的都对。咱们先坐下歇会儿,再吃点东西好不好?”
纪夫人小心翼翼地笑说着,扶了纪老夫人回到她的桌案前。
看着老人家颤颤巍巍的样子,洛青渝想了想,低声和君兰说:“祖母早就是这样了。听说,从小姑祖母过世开始就这样了。”
纪氏离她们俩很近,轻声道:“小姑姑当年是突然而亡,因为怕她的病症会传染到旁人,走的时候是父亲和祖父安排的,母亲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母亲伤心难过至今,有些时候想问题就转不过弯儿来。”
纪氏的小姑姑纪敏华比她还小三四岁。当年纪老夫人把比女儿年纪还小的小姑子纪敏华当亲生的一般养着,关心备至。说起来,年纪小小的纪敏华与长嫂的感情比和自己的母亲还深。
也难怪纪敏华八。九岁上夭折后纪老夫人承受不住打击,精神有些恍惚。时不时的就会冒出一些奇怪的话来。
君兰听闻后,叹息不已。
*
用过午膳,在纪家又玩了会儿,君兰便告辞离去。
因着之前一直在和纪家人说着话,所以没什么时间可以独立思考些事情,故而她边上着马车,边考虑着今日在纪家遇到的种种。
比如,纪老太爷红红的眼眶。也不知为何,他收到九叔叔的贺礼会如此激动。
再比如,纪老夫人怀念纪敏华时的模样。
这个仔细想想倒是可以理解。纪敏华好似病故得十分突然。任谁家的孩子突然没了性命,亲人们恐怕都会无法接受吧。更何况纪敏华是纪老夫人看着长大的。
只是不知那纪敏华是因了什么病症而亡故。
君兰这样思量着,慢慢地上了车。
谁知还没坐稳,旁边忽然探出一双大手,把她牢牢地抱在了怀里。
君兰差点惊叫出声,发现那气息是她极其熟悉的,这才收起了惊呼。
“九叔叔。”她拍了拍胸口,紧张地道:“您怎么来了?也没听人说声。”
“临时路过这儿,听闻你要回去了,顺道来接你。”闵清则说着,顺手拉过斗篷给她披上。
君兰想着现在天还没黑,不算冷。更何况两个人在车上,比单独一个人要暖和的多。于是扭过身子不肯。
“还不冷呢。”她笑着闪躲,“晚些再说。”
闵清则看着她细细弱弱的小身板,生怕她不抗冻,就去拉她。
谁知道君兰刚好往旁边一躲。他这一拉,方向失了准头,竟是不小心把她拽得狠了些,直接跌进了他的怀里。
君兰推着他的胸膛想要坐直,边还笑着抱怨,“九叔叔怎地总让我穿那么多?”
话刚说完,她一个没坐稳,重新跌回了他的怀抱。
两次佳人入怀。闵清则决定不再忍着,直接把人揽住,深深地吻了上去。
没多久,两人都有些意乱情迷,气喘吁吁地相拥着。
闵清则给君兰整理着凌乱的衣襟,轻声道:“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要让你多穿一些了么?”说着在她颈侧轻吻了下,低笑,“不然你病了,还不是要传染我?”
君兰脸红红地背过身去。
闵清则从后揽住她,笑着问道:“今日如何?在那儿过的可还开心?”
“嗯。”君兰应了一声,把今日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与他一一详述。
刚才两个人闹着时倒也罢了,想不起旁的来。此刻静下心这样依偎着,倒是让君兰重新想起了之前的事情。
“九叔叔和纪老太爷认识很久了么?”
闵清则唇角紧绷了下,继而微笑,“怎么这么问。”
“就是觉得他好像很早前就认识了九叔叔一样。”
君兰把今日纪老太爷的种种表现说了,偷偷去看闵清则,见他不说话,就也止住了这个话题,继而叹道:“纪老夫人这些年的精神愈发不好了。”又把纪老夫人和纪敏华的事情讲与他听。
她每每多说一句,闵清则搂着她的手就会更紧一分。到最后,几乎把她箍痛。
君兰轻呼一声。
闵清则忙松开了自己的双臂。
君兰拉着他的手,静看他半晌,轻声问道:“九叔叔?你还好么?”
此刻的闵清则眸光冷厉,神色紧绷。他本就皮肤白皙,此时脸色更加白了些,近乎苍白。这般状况下,让眸中厉色更添了些煞气。
君兰有些紧张,忍不住后退。
只是,她的指尖刚刚要离开他的手时,他恍然惊觉,探手把她的手重新握在了掌心。
“不用紧张。”闵清则轻叹着把她搂入怀中,轻抚着她的脊背,“我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九叔叔想到了什么?”君兰闷闷地问道。
“我母亲,还有很多其他的人。”
闵清则顿了顿,把声音压到最低,在她耳边很轻地低喃。
“当年,幸好有纪家人的鼎力相助,我父亲才能将母亲顺利救出。”
作者有话要说: 九叔叔表示,一定会好好护着君兰的~
☆、第七十二章
一个“救”字; 说明了他母亲来历的不同寻常。定然是经历过生死磨难,方才需要用得上这个字。
君兰忽地想起之前自己看到“何惜婉”这个名字时,脑海中晃过的“溪宛”二字。那落款是在九叔叔母亲的屋子里发现的。
……莫非她的猜测是对的?
不然,怎会说是“救”?
君兰心跳骤然加速。不自觉就握住了九叔叔的手,好半晌不曾松开。
闵清则淡笑着扶了她坐好,又搂着她让她靠在了他的身侧。
“歇会儿吧。”闵清则目光胶着在晃动的车帘上; 声音很轻; “纪家女儿救了我母亲。这个恩情; 我一直记着。”
但; 未免被有心人发现,只能悄悄放在心里。在一切查明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不能做得太明显。
虽然九叔叔只说了简短几句,但君兰知晓此事事关重大。她迟疑着问:“纪家女儿救了……九叔叔的母亲?”
“是。”
君兰还欲再问; 这时候脑中灵光闪过; 忽地想起了什么。
纪敏华故去的时候约莫八。九岁的年纪。
那时候; 她在闵二老爷那儿拿到何家人名单的时候; 视线在何惜婉上停留了许久。
当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