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错嫁小娇妻-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要的是,那块玉是太子殿下从宋缜手里抢去的那一块。
那块玉在被小皇孙抓去了之后,拿来做了什么宁熹并不清楚,但也相信,就算没真做了小皇孙随身的物件,堂堂太子也不至于将玉给了什么人,宁熹心里有了些猜测,有些焦急道:“他们在哪里?”
“奴婢们不知他们是什么来历,没敢贸然将他们带到会客厅,所以暂且安置在偏厅了,已经吩咐人送了茶水和点心。”琉璃猜测宁熹认得这两人了,只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宋家虽然不至于目下无尘,不接待普通访客,但那母子两个实在跟乞丐没什么差别,看门的婆子真的是本着职责,才安置了他们,过来通报一趟。
宁熹点点头,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章 难猜
宁熹走到偏厅时,终于明白琉璃那欲言又止的表情后面想说的话了。她是凉国公府的姑娘,宋缜是镇国公世子,哪怕宋缜外放到了秦州,交际圈子也是秦州的上流圈子。而眼前这两人,那一身装扮堪比街边的乞丐,小的那个捧着点心狂啃,大的一面啃,一面给孩子喂水,怕小孩子噎着。
然而,眼前这妇人实实在在是尊贵的太子妃啊!宁熹犹豫了片刻,还是提起裙角走了进去,向太子妃行礼,道:“臣妇参见太子妃殿下。”
宁熹向太子妃行礼,偏厅的下人们惊讶了一刻,连忙战战兢兢地行礼。太子妃被宁熹的声音吓了一跳,呛得咳咳地咳了几声,好容易缓了过来,才道:“好你个刁民,故意吓我是吧!”
宁熹听出了太子妃这话在调侃,去年参加了小皇孙的周岁宴之后,她与太子妃也亲近了不少,虽谈不上情同姐妹,但见着也能开开玩笑互相打趣!想到这里,宁熹看着太子妃和小皇孙的模样忍不住心酸,叹气道:“要不,我先让人准备些热水,太子妃和小殿下先沐浴更衣?”
吃了些东西,太子妃也缓过来了一些,何况吃点心也不顶饱,更重要的是,娃娃亲都说出口了,她也就罢了,总不能让儿子这副模样见未来媳妇儿。看了眼香甜的点心,太子妃艰难的移开目光,道:“也好,那就麻烦你了。”
宁熹让人安排太子妃和小皇孙去沐浴,衣裳就有些麻烦了,太子妃还好,太子妃身量比宁熹小一些,宁熹没上身的衣裳借她暂且穿一穿也就是了,小皇孙就有些头疼了,府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孩子,小孩子的衣裳更不好往外面去买成衣。宁熹愁了一回,回去鹿儿的房间翻柜子,她记得,她娘亲在陇州没什么事做,给鹿儿做了不少衣裳,从几个月大到四五岁都能找出好几套来。
鹿儿还小,也自小就不缺衣裳穿,宁熹把周氏送来的小衣裳按大小收好,这时候还是很好找的,不多时就翻出了好几套漂亮的小衣裳。宁熹将粉色和鹅黄色的两件挑出去,其他的看上去倒没有那么奇怪,毕竟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男孩和女孩的衣裳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宁熹让人把准备好的衣裳给太子妃和小皇孙送去,连忙去将这件事告诉宋缜,宋缜听说这件事也很惊讶,连太子妃自称是他们亲家的事都暂且放下了。夫妻两个算着太子妃母子两个收拾的差不多了,才过去见他们,太子妃已经整理妥当了,正亲自给儿子整理衣裳,见宁熹和宋缜要行礼的模样,连忙摆手道:“出门在外,就不用讲究这些繁文缛节了。”
她这么说,宁熹也没有强求,两相问好坐下,见太子妃的衣裳多少有些不合身,便道:“也不知你们会来,一时也没有合适的衣裳太子妃你暂且委屈一下,我已经让针线房赶制衣裳了。”
太子妃倒是满不在乎的摇摇头,道:“有热水洗澡,有干净的衣裳穿,我们已经十分感激了!皓哥儿,还不快谢谢婶娘!”
太子妃穿宁熹的衣裳多少有些不合身,看上去有些累赘,小皇孙穿鹿儿的衣裳却大小刚刚好,小娃娃洗干净之后仿佛白玉娃娃一般,宁熹特意挑了不是裙子的粉蓝色小衣裳,看上去粉雕玉琢的,十分漂亮。
小皇孙刘皓虽然还不满两周岁,但在同龄的小娃娃当中,刘皓显然是十分机灵的,像模像样的向宁熹和宋缜道:“谢谢婶娘、谢谢叔叔。”就算太子妃和小皇孙已经平安了,也不可能到处宣扬他们母子在秦州蹲着,所以宁熹跟太子妃合计了一番,放出话来,是宋家亲戚遇到了意外,前来投奔的。
宋缜对太子总是盯着自家女儿看的行为很是不满,但还没到迁怒到人家孩子的份上,何况除了那一点,他与太子私交还算不错。刘皓像模像样的道谢,宋缜倒是点了点头,道:“皓哥儿倒是比他父亲讨喜多了。”
太子妃扯扯嘴角,看来这位世子还记恨着殿下呢,逮着机会就要埋汰殿下几句。可说起太子盯着人家闺女,瞅着机会就想把人闺女往自家扒拉的行为,招人恨也实在不冤。在这点上,太子妃自认为比太子聪明多了,宋家嫡长孙女确实是儿媳妇的好人选,但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太子妃问候了一下小姑娘的境况之后,便说到了正事上:“宋世子,我和皓哥儿这次来,既是逃命,也是替殿下前来求救的,殿下如今被困在中州,我和殿下一时也想不到其他的人可以相求,指望世子瞧着往日情分,能将殿下平安营救回来,我和殿下感激不尽!”
“太子妃言重了,在下也是刚刚得知京城的事,正打算动身去寻殿下,太子妃此时来到秦州再好不过了,若能告知殿下的情况,此事必定能事半功倍。”宋缜哪敢受太子妃的礼,连忙问起太子的情况。
太子妃一时没留意到宋缜说的是京城的事,而非太子的事,但这件事确实耽误不得,原本他们一家子被困在中州就耽误了许多时间,后来在太子的帮助下,她寻了机会带着孩子逃了出来,但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孩子,太子妃又不傻,难道还会去找那些不知是敌是友的官府?太子妃也是豁出去了,身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盘缠,后来更是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太子妃硬是顶着一身乞丐装,将儿子带到了秦州。
既然要说正事,宁熹叫琉璃将刘皓带去鹿儿那里,叫宋绾一起照看着,只留了小玉守在门外,其他人都打发了下去。太子妃见状也不敢耽搁,连忙将事情细细说来。
原本太子妃带着刘皓,随太后前往定州礼佛。原本刘皓还不到两岁,太子妃已经想好了托辞,今年并不打算随太后去定州礼佛,但太后直接点了太子妃的名,太子妃哪敢说不去的话,又放心不下将儿子交给谁带着,只得一并带着。原本一切顺利,没想到从定州回京时,都要出发了,太后突然说要多留几日。太后的意思自然不能违背,但太子妃却没法子这样耽搁,于是其他人留下陪太后,太子妃带着刘皓先行回京。
太子妃带着孩子启程时,便觉得有些不妥,但也并未多想,没想到才进中州地界,就遇到了人截杀,太子妃和刘皓被侍卫和暗卫保护着,勉强撑到了太子赶来。没想到这事本来就是个圈套,太子一来,还没来得及思考是什么人布的局,真正的埋伏就开始了。太子虽有所防备,但就算太子,出门也只能带一定数量的侍卫和暗卫,这一来哪里敌得过对方精心的算计,太子连同太子妃和刘皓一起落入对方手中。
宋缜眉头深蹙,这件事,若说从太子妃随太后前往定州就是一个圈套,那么只能说明太后也是算计中的一环。宋缜虽曾在宫中做侍卫,但一向是随侍隆盛帝左右的,对太后并不了解,也无法判断太后是单纯被人利用,还是本意就是如此。然太后当初并不得宠,能稳坐皇后之位,顺利晋升太后,可见此人手腕,并不像是好糊弄的人。
经历了这么一遭,太子妃又不傻,作为亲历者,体会的更多,忍不住道:“皇祖母本来就更偏向四皇弟,前段时间四皇弟刚刚得了嫡子,皇祖母就迫不及待的给他求郡王的封号。这也就罢了,在中州的时候,我分明瞧见四皇弟就在那堵截的人当中,我当时便知是圈套,只是哪里有机会给殿下传信!”
在三皇子猝不及防的倒台之后,太子夫妇对四皇子就有了提防,原本以为太后只是偏爱四皇子一些,没想到竟到了用自己给四皇子铺路的地步,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子妃觉得自己和太子平时的一片孝心简直都喂了狗了!
宁熹点点头表示了然,她就说,太子妃在东宫虽没做到专宠,但一方面维系好与太子的关系,一方面掌握好太子的后院,实在不像是个蠢的,大约谁都不会想到太后向着四皇子会到了这个程度。宁熹知道,太后的娘家也有女儿进了宫,隆盛帝也给面子的封了云妃,但云妃进宫十几年,膝下的只有一个女儿。而四皇子的生母身份低微,本是宫女出身,生下四皇子之后才封了嫔,到死才勉强得了个妃,但不知为何,隆盛帝子孙还算茂盛,最小的皇子才刚刚三岁,也没见太后对谁疼爱几分,唯独四皇子,一直以来太后对他偏心可不止一点。
宋缜想到的更多,太后年年到定州礼佛,可见定州离京城并不远,中间只经过一个中州,而中州也不是什么兵家要地,只是个寻常的地方而已。这样的地方朝廷不会特别设防,也没有太多的险关可守,但若说有心埋伏还真是最不易被人察觉的。宋缜倒是没有多想太后为何偏爱四皇子,只联系到京城的情况,猜测太子的情况应该没那么糟,否则四皇子就不是费力把控京城,而是直接篡位了。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散心
宋缜没有说自己的猜测,也没有跟太子妃提京城的局势,太子妃自年后随太后去了定州,后来又艰难逃到秦州来,对京城的事情多半并不了解,告诉她也不过徒增烦恼。原本就计划今日出发前往中州,如今从太子妃口中得到了这些消息,宋缜更不耽误,拿好了盘缠和干粮就直接出发了。
太子妃暂且留在秦州,京城那边局势紧张,太子和小皇孙一去说不定就回不来了,何况宋缜一走,宁熹也没有办法护送太子妃回京城。太子妃原本既艰辛又焦急,如今到了秦州,宋缜也赶往中州救援太子去了,自觉能做的都做了,太子妃也安下心来,除了等太子的消息,就带着两只小豆丁玩。
宁熹将请来打掩护的大夫送出去,回来只见太子妃带着刘皓和鹿儿,正在树荫下摆弄着一些小玩意儿。宁熹凑过去,把都快趴到地上的鹿儿拎起来,向太子妃道:“梁姐姐,闺女跟糙汉子不一样啊,怎么能这么没气质的趴在地上玩啊!”
太子妃把一堆小玩意儿拨到一边,也把儿子拎起来,一脸无辜道:“原本是在上面玩的,什么时候下来了……”
宁熹看了眼树下的石凳,鹿儿和刘皓的体形装两个是没问题,太子妃估计只能蹲在下面陪两个孩子玩,所以太子妃蹲不住了,把孩子抱下去了吗?
刘皓被太子妃提起来,挥舞着小手想摆脱现在这个位置,太子妃提了一会儿,有些累就把儿子放在石凳上面,小刘皓连忙冲着鹿儿招手,召唤鹿儿下去一起玩。宁熹将鹿儿放下去,瞧着还不满两岁的小皇孙跟鹿儿鸡同鸭讲的玩在一起,总觉得精明的太子殿下这个儿子有点傻。
院子里有一片紫藤花,这个季节还没有开花,但叶子已经长出来了,宁熹让人在紫藤花架子下面放了几张石凳,天热的时候可以乘凉。现在天气还没有热起来,但刘皓和鹿儿年纪小,皮肤娇嫩,就算还没到夏天也受不住太阳晒,在树荫底下玩刚刚好。
两个小娃娃有下人看着,太子妃便问宁熹,“好妹妹,我夫君可有消息了?我们娘俩儿还等他来接我们呢!”
这语气,让宁熹想起了话本子里丈夫远行的深闺怨妇,忍不住搓了搓胳膊,道:“还没有消息来,好姐姐怕是要再等一些时候了。”
明明是十分正常的对话,但听着两位主子的语气,旁边的几个丫鬟差点憋不住笑,就连太子妃都嗔了宁熹一眼,道:“你呀,几时也学坏了。”
宁熹心里叹了口气,能看得出来,太子妃远不如表现出来的轻松,但不轻松又能怎么办?又不是她念叨着,就能将太子殿下召唤回来。这样想着,宁熹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不能那边还没有什么好坏消息传来呢,把太子妃给逼疯了,思考了一下,宁熹道:“梁姐姐,明日常知府的夫人顾氏邀我过府做客,梁姐姐若是没事,不如一道出去散散心。”
“常知府的夫人?”太子妃细细思索了一番,确定自己没见过那位常夫人,点点头道:“也好,要不要准备手礼?”
“梁姐姐在我这里都是做客的,哪有叫客人准备礼物的道理。”宁熹笑笑,心道要准备,这位太子妃娘娘也得有钱准备啊!要一起出门,她还得给太子妃准备些伴手的金银锞子分给人家小孩呢!不过,宴会的内容还是要给太子妃提一提,“明日是常大人母亲的寿辰,因为不是整生日,也没有大办,只是相熟些的几家上门做个客。”
太子妃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想想若是在京城,一个四品官家老夫人的生辰,连帖子都不敢往她面前递,如今她还得蹭宁熹的寿礼,真是世事无常啊!
宁熹看着太子妃脸色变幻,不知道太子妃娘娘又想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她当然知道带太子妃去常家寿宴实在叫太子妃委屈了,但也好过太子妃在府里带着孩子交心好吧!再说,出去转转还能看看热闹分散一下注意力。
太子妃惆怅了一回,到次日出门时,已经完全是以寻常官夫人的身份参加人家寿宴的新鲜感,坐在马车上还问宁熹,“等会儿要怎么介绍我和皓哥儿的身份?说是小鹿儿的未来夫家吗?”
“……”太子妃真不愧是太子殿下一家的,随时都想坐实了鹿儿这个儿媳妇的身份,“好姐姐,我要是敢应你这一句,信不信回头鹿儿她爹跟你夫君拼命?”
“……”太子妃想起去年抢了宋家的玉之后,宋世子给自家儿子的回礼,一对漂亮的荷包,应该是宁熹的手笔,上面分别绣了一只漂亮的红公鸡,她都没敢拿给太子殿下看。
宁熹看太子妃安静下来了,总算松了口气,好心带太子妃出门透透气,她可不希望将女儿搭了进去,至于太子妃的身份,宁熹想了想,道:“到时,我就说你是我娘家的表姐,来秦州小住一段时间。”
太子妃点点头,对这个身份没什么意见,宋家和宁家都是百年传承的大户人家,两家的亲戚自然不少,虽没有说清楚她的身份,但作为两家的亲戚,别人也不会看轻了去。
说是简单一个小宴,但常知府是秦州最高的行政官员,常知府母亲的寿辰也十分热闹,宁熹走到里面,发现秦州的熟面孔差不多都到了。作为常家主母的顾氏本应该承担起招呼客人的重担,但顾氏十分重视腹中的孩子,生怕出半点差错,只坐着不动,将常欣萍姐妹指挥得团团转。
太子妃不明所以,坐在宁熹旁边还夸赞道:“那俩孩子真聪明,这小小的年纪已经能做这么多事了!”四下看了一眼,又有些奇怪,“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这夫人也不错,怎么大家都是这般谴责的表情?”
宁熹摇摇头,虽然太子妃身份高贵,但如今作为客居的表姐,宁熹还真不能让她傻乎乎去戳这种霉头,便低声将事情说了一遍。
太子妃认真的听完,这种事在民间倒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多心思,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碍着自己,当后娘的也未必会有多苛待原配的孩子,所以故事里的后娘大多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变坏的。但在官宦人家,这么明目张胆的欺负继子女的倒是不多见,毕竟大家都要脸面,何况孩子外家也不是摆设。因此,秦州圈子里的人大多声讨顾氏几句,表现出谴责的态度也就罢了,毕竟又不是自家孩子,但在太子妃听来,却觉得很难接受,道:“孩子的父亲呢?孩子的祖父母呢?孩子的外家呢?都不管吗?”
“常大人的原配妻子是常大人考中功名之前就娶的,娘家自然也在老家那边,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那边恐怕还不知道这件事呢!常家老太爷和老夫人么,常大人都快不惑之年了,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两个很快就要出嫁的孙女,和儿媳肚子里的孙子谁重要?反正只是叫她们姐妹做些事,又不曾责打害她们性命,不是吗?更何况,顾氏这些年对姐妹俩都不错,恐怕他们还觉得姐妹俩做错了什么事,就算没有,迁就一下孕妇的坏脾气也没什么。”宁熹摇摇头,这个时代的女子不容易,光是生孩子就是一道鬼门关,受苦不说,还得提醒自己,要是自己没了,孩子就得被人欺负、被人打了。
太子妃没遇到过这种事,此时听说了,第一反应是庆幸自己过门每两年就生下了刘皓,第二反应是幸好自己没像顾氏这么作。如今怀着孩子,人都顺着她对她好,可孩子总有生下来的一天,到时候生个男孩也就罢了,若是个女孩,今日折腾别人的事说不定就得自己受一遍。
宁熹见太子妃颇为认真的点点头,也跟着叹了口气,道:“好在两个女孩中,小的那个也有就算了,不用两年也该出嫁了。”
太子妃点点头,顿时起了八卦之心,“两个小姑娘都定亲了没有?”
旁边坐的也都是年轻的妇人,听说太子妃是宁熹的表姐,对她也十分客气,只是才第一次见,不好冒昧跟人说话,听太子妃好奇这个,便有人道:“前段时间听说是在相看了,不过后来不是常夫人有孕了吗?这事就暂且放下了。当时,听说常夫人看中的是同知吴大人家的公子,不过好像就在前几日,那位公子跟青梅竹马的表妹定亲了。”
“那现在呢?”太子妃慢悠悠剥着瓜子,顺口接着问。
“你也瞧见了,常夫人如今忙着养胎呢,哪里还顾得上常家姐妹啊!”那位夫人轻嗤一声,“说真的,我们也没那么闲,每日盯着别人家看热闹。那苛待继女的后娘多了去了,也没有这么这人怨的,我细细思量过,这缘故还是在于顾氏她原本待常家姐俩好!你想,我们前头还夸她心地善良,待继女好,后头就成了这样,心里头能好过吗!”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四章 风头
太子妃颇以为然的点点头,若是她前脚夸谁心地善良、人美心也美什么的,转头人家就变成了一个坏人,她也会不高兴,这是明晃晃的打脸啊!偏巧,那顾氏就完美的踩中了这一个雷点,先前这许多人如何夸她,如今就如何觉得她虚伪,自然生不出什么好感,而同情两个小姑娘。
那妇人见太子妃捧场,不由接着道:“夫人问起常家两个女孩儿,莫不是想给她们做媒?那两孩子也是不错的,先前常夫人待她们好的时候,两个小姑娘对常夫人也敬爱有加,虽不能说视若亲母,但也是当长辈敬着的。如今常夫人的态度变了,两个小姑娘也没有生出怨怼之心,不说如今让常夫人支使着招呼客人,常夫人刁难她们,叫她们亲自下厨,也都没有拒绝的。”
“这位姐姐说的哪里话啊!我只是瞧着两个小姑娘可怜,多问两句,家中小儿如今才两岁呢!”太子妃笑着道。
那位夫人闻言又叹了口气,道:“先前常大人放出话说要给女儿说亲的时候,上门求亲的可不少呢!常家虽不是世家,但常大人才不到四十的年纪,就已经做到四品知府,日后的前程自不用说,何况常家只有两个女儿,日后嫁妆还能少了她们的?可如今……唉,常夫人有了身孕,如今这态度,只怕常家两位姑娘的地位,远远不是先前可以相比的。”
太子妃点点头,道:“夫人真是菩萨心肠,说起来,常家两位姑娘都是好的,夫人又如此怜惜她们,不知夫人家中可有适龄的儿郎。若有相配的,求娶了常家姑娘,有夫人这般好的心肠,才是她们的福气呢!”
那妇人愣了一下,脸色有些不自在,岔开话题道:“哎,我瞧见我那弟媳过来了,过去同她说说话,宋夫人、刘夫人,失陪了!”
宁熹瞧着那妇人走开了,忍不住扑哧一笑,太子妃撇撇嘴,道:“风凉话说得痛快,到了关系利益的时候,便一句话都不敢说了,哼,德性!”
宁熹笑着摇摇头,那妇人瞧不上常家姑娘,固然有没利可图的缘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女孩子品行的怀疑。在这里,结亲除了媒婆那一张嘴,便是父母的品行来窥见姑娘家的品行,常家姐妹两个自幼丧母就叫一些人家挑剔,若继母是好的,还能稍微弥补,偏偏顾氏这回算是在这个圈子里落下了绝大多数人眼里的坏印象。
原本宁熹跟顾氏关系还算不错,但顾氏有孕之后,自己将关系疏远了,宁熹也不会巴巴的跑去跟顾氏结交,如今也就是宋绾跟常欣萍姐妹还是好朋友。宋绾瞧着两个小伙伴受苦,自己又没有立场说什么,今日便说是在家看着两个孩子,并没有跟来。
那妇人借口找她弟媳走开了之后,另一位妇人又凑了上来,这回说起刚刚走开的那位夫人来,太子妃暗暗咋舌,便是东宫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侧妃、良娣,她了解的都没有那么多。正惊叹间,一直稳稳坐着的顾氏突然起身,一脸喜气的出门去迎什么人,大约今日顾氏一直表现出自己是老大的架势,她跑去迎的人,大家都好奇的看过去,太子妃还十分感叹了一句:“也没见她对我这般礼遇,也不知来的是什么人。”
宁熹也好奇,太子妃没有表明身份,顾氏自然不会对她这么客气,不过也没听说什么了不得的贵妇人到秦州来啊!不多时,顾氏挽着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妇走来,那少妇一身玫红色的锦衣,姿态高傲,细细看去,与顾氏还有几分相似。顾氏挽着她进来,先见过常老夫人,便引到宁熹这边,道:“宁妹妹,这是我妹妹顾烟,是太子府的侧妃呢!”
“……”宁熹慢慢地移过目光,看太子妃的表情,差点没脱口而出:你家小妾混这里来了!太子妃疑惑的模样,似乎认真的思索了片刻,道:“哦,顾良娣……”
顾烟这才看到太子妃,原本娇艳的脸顿时煞白,被太子妃冷眼一扫,战战兢兢地站稳了身子,呵呵笑道:“是我姐姐听岔了,我只是区区一个良娣,哪敢自称侧妃……”
在场的人敏感的察觉到其中有故事,但侧妃也好,良娣也罢,到底是太子府的人,旁人哪敢追问这么多,见顾氏姐妹的脸色不好看,都窃窃私语,有跟顾氏不对付的,假装小声说话:“我道是皇后娘娘来了呢!搞了半天,只是一个妾啊!”
“别乱说话,那是良娣呢,跟普通的小妾能一样吗?”另一人顺着就接口,这种场合出席的都是正妻,便是正妻在不得宠,让小妾出门交际都是让人耻笑诟病的。做正妻的有几个能跟小妾姐妹情深的,瞧着顾氏对一个做妾的妹妹比对她们还礼遇,谁能有个好脸色。
常老夫人本来是寿星,偏今日顾氏不忙着操办寿宴、招呼客人也就罢了,看着顾氏肚子里的大孙子,常老夫人也没想折腾。结果呢,顾氏这是借着她的寿宴,给做妾的妹妹铺路,虽然是太子府的人,可若是个侧妃也就罢了,还只是个良娣。常老夫人只略微识得几个字,不懂良娣是个什么身份,却知道除了太子妃,其他人也都是妾室,当下对顾氏和顾烟也没了好脸色,不阴不阳道:“顾良娣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顾良娣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顾氏觉得这话有些刺耳,她妹妹来,她自然是高兴的,听说妹妹就要升做侧妃了,自然想着显摆一番。顾氏娘家跟常家是同乡,都只是寻常乡绅罢了,常知府算是极难得的有出息的人,当初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她表姐。后来她表姐过世,她在长辈的安排下做了继室,当时人人都说她走了大运,可顾氏是不服气的,她表姐的父亲只是个秀才,她兄长都是举人了,难道还有哪里比不上早逝的表姐吗?
丈夫的官越做越大,从县丞、县令到如今做了知府,顾氏高兴的同时,也不得不听着夫家的嫌弃,嫌她娘家普通,又没有生下子嗣。可如今不同了,她有了身孕,妹妹虽然是做妾,可太子的妾室与寻常人家的妾室怎么同,何况妹妹说了,很快就能做上侧妃。秦州离京城不远不近,但谁会留意太子后院里谁谁是什么位分,反正妹妹很快就是侧妃了,顾氏便毫无负担的介绍了妹妹侧妃的身份,哪里想到会让人说破。
但就算如此,顾氏依然觉得婆婆这话说得不好听,常家本来也不过是小地方的乡绅,如今,也就是丈夫做了个四品知府,但太子府可是天家,将来太子登基,妹妹就是皇妃,哪里是常家能相比的。正欲相争,却被顾烟按住了手,冲顾氏摇摇头,自从见到太子妃,哪怕知道京城的局势对太子已经大大不利,顾烟也不敢在太子妃面前造次,无形当中人也收敛了许多。
“这顾良娣倒也乖觉。”太子妃瞧着顾良娣拽着顾氏老实坐下,点评了一句。
宁熹微微皱眉,找了个去净房的借口,拽着太子妃从摆宴唱戏的园子出来,到了空旷没有人的地方,才低声道:“你们太子府的小妾,可以随便出来探亲吗?还独自一人跑秦州那么远。”
“怎么可能!”太子妃瞥了宁熹一眼,这种说法完全是对她从严治家理念的侮辱。然而在这里见到顾良娣,太子妃眸光一冷,看来,那位四皇子殿下不仅仅在中州折腾啊!太子妃有心叫宁熹查探一下京城的情况,但想到宋缜不在,宁熹既要给宋缜打掩护,还得保护他们母子,她实在不应当这样为难人,叹了口气,道:“阿熹,你能不能想法子把顾良娣弄到府里来,我怀疑京城出事了。”
宁熹当然出事了,但宁熹只知道大的趋势,太子和太子妃那个时候都不在京城,自也没有太子府如何了的说法,如今也只有顾良娣这一条线索。虽然顾良娣如今作为常家的座上宾,太子妃又没有标明身份,但宁熹细细一想,这事也不是不能办,当下点点头,道:“我会尽快让人去办的。”
太子妃点点头,她能想象到京城那边情况不妙,但事情已经这样了,她再着急也没什么用,只能一面等消息,一面尽可能不损失更多。
顾良娣这事不好办,宁熹细细思索了一回,最后还是决定不走光明正大的路线,让人悄悄地传话给常家,说顾烟不是因为受宠,得了探亲的恩赏,而是惹了事来秦州避难的。这话传过去,却没给半点真凭实据,但常家想想,顾氏是顾烟出嫁了的姐姐,顾烟便是探亲,也该回娘家去才是,何况太子府的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