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闲医-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微胖界的皇子,吃不得习武的苦,便改为纸上谈兵。从前经常研讨各种历史战役,故此颇为结交了一些将军总兵之类的武将。
    尚武的三皇子死于女子手中,不能不说简直是一种讽刺。
    四皇子本人走的是中庸之道,既没有表现出特别杰出的才能令人忌讳,又不至于韬光养晦得被忽略不计,算是个不过不失的人物。
    除开中间的五皇子,最年轻的成年皇子六皇子庄杰正今年刚好十六岁。男子满十六而精气足,即为成年男丁。
    六皇子去年才被今上指了婚,尚未成亲,也没有被安置当差,所以并未显露出做事的才干。不过六皇子的生母金贵人是极其出名的美人儿,六皇子也不遑多让,生得身材高挑相貌英俊,加上口舌便给嘴巴极甜,故此十分得宠。
    阁臣之中,首辅孙尚志和次辅王元琪都是偏向六皇子的。这个立场很好理解。六皇子年轻没经过什么风浪好对付。其生母空有美貌并没什么根基,那么权柄当然会落在以内阁手中。
    四皇子正将自个儿的兄弟们逐个掂量着,李世金在旁略等了等,又轻声回禀道:“京里吴先生遣了人过来,在外头等着呢。”
    嗯?四皇子极其不满地瞪了李世金一眼:“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现在才说?!赶紧让人进来。”
    李世金只当没看见,心道,您这身娇肉贵的。鬼门关走了一趟。如今还虚着呢,吴先生让人带来的谁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总之必是要劳神。若是弄得伤势再有反复,吃挂落的还不是咱这等小人物。
    只是当面见到四皇子精神尚好,而且想着来人风尘仆仆显然赶路赶得很急,带来的应该是极其重要的消息。李世金才说出来回禀。
    吴先生名邦,字经国。
    年轻的时候才名极盛。是江右一带的风云人物。只是人的才华太过,未免性情狷介。不知怎的得罪了人,竟被扣了个通匪的帽子在头上。
    年轻的吴先生大怒之下只身冲去学政衙门理论,可他当时已被革了功名。不再有士子的待遇,被守门的衙役一顿老拳赶走,连学政大人都没有见到。回家后长哭三日。竟生生哭瞎了一只眼。
    其后名士吴邦销声匿迹多年,被四皇子找到之时竟然正操刀做屠夫的活计。
    如今吴先生在东靖王府已居住多年。和四皇子一直是半师半友的关系。
    李世金知道四皇子有好些隐秘事儿都是吴先生在帮他安排,却打听不出其中的详情。也正因如此,心里也担心若是拦下吴先生派来的人,说不定误了什么机密,却是不好收拾。
    虽然自己也算是背后有人,但既然任职四皇子府上的长史,无论如何也是一条船上的人,若是四皇子有什么差池,李世金可毫无信心自己背后的人能保住自己。
    李世金前脚出去找人,林慧后脚立即将门从里头闩上了。
    左一个右一个的,不能再让人随便进来。
    不久,李世金便带回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
    林慧的指示很明确:先到旁边儿的净室沐浴换衣服,不然别想进门。
    没得商量。
    略僵持了一小会儿,京中来人甚有主见,不再理会李世金,当先过去梳洗了。
    净室之中一直都有丫鬟小厮当差,并不只是服侍沐浴,主要是常备着冷热水,正屋时常要用。
    小厮们早就得了嘱咐,知道若是来了人要如何操作。很快抬来了大木桶,连泡带刷,将那年轻小伙儿擦得周身通红,再套上干净的原色棉布长袍,才放他过去。
    那人沐浴时手中一直拿着一枚蜡丸。这东西万不敢离身的。好在蜡丸不怕水,顺带连蜡丸外头都洗干净了。
    蜡丸从一只手递到了另一只手。
    四皇子的手。
    仔细检查了蜡丸上的封印,确认果真是吴先生所制,刻有暗记,并且没有毁损之后,四皇子将拇指和其余四指收拢,用力……捏……
    再捏……
    捏不动的说。
    蜡丸封得结实,四皇子又体弱没有力气,较了几回劲儿之后,四皇子悻悻地将蜡丸递了回去。
    那年轻人极有眼色的先将袖子飞快地卷至手肘,以示绝无掉包内容的可能。然后才接过蜡丸,用力捏开,将里头团成一团的纸球递了回去。
    纸球虽小,这纸却是特制的,极薄且韧,展开竟是半尺见方的一张,上头用密密的小楷写满了字。
    四皇子将吴先生的来信仔细看了两遍,心中愈发沉重起来。
    按先朝惯例,大概一个月前,除了太子留守协理朝政之外,其余的成年皇子都出发慰问四方。
    皇子们出发不久,皇帝就病倒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明发。知道的人不多。
    皇帝生病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事实上,除非病得起不来了,皇帝是极少用生病这样的理由缺席朝会或是祭祀之类的活动。
    坐在这个堂皇而四边不靠的宝座之上,就必须时时做出一副“我坐得很稳当”的姿态来。
    皇帝是个孤独的职业。
    一旦表现出身体有问题,那么很可能别的问题也就乘机都来了。
    没有明发消息让人将皇子们追回来的另一个原因,据说是皇帝病得不算严重。
    如果大张旗鼓地养病,让皇子们都回来侍疾,很可能会引起诸多议论。
    皇帝坚持不同意让皇子们回来,甚至引发了另一个猜想:也许……皇帝根本没有生病。(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 失踪的皇子

一位可能生病了也可能没生病的父皇,已经令人相当头大。
    另外诡异的是,派出去的四位皇子,除了五皇子因为体弱,例行去了离京城最近的老营口,至今还算正常之外,其他的四位,居然都出了事儿。
    二皇子因为生母尹妃两月前病故,所以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外出,只在府中闭门节哀。不在派出之列。
    而离京的皇子之中,三皇子和四皇子遇刺,六皇子居然失踪了。
    六皇子失踪的消息被极严密地捂住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等有了结果再发布消息不迟。不然的话,皇子们接连出事,会引起极大的变故。
    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会有舆情,认为庄家的帝位没能得到天命庇护。
    按民间的看法,这龙子龙孙,都是有龙气在身的。若是都挂了,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四皇子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遇刺的案子并没有得力的人来详查。
    如今在查案的是锦衣卫千户秦振军。
    一位千户的头衔并不低,只是这位千户本来就是常驻南邬城的,平日主要负责的是协理地方安全,顺带着监视地方官员有无贪污枉法之情事。
    至于缉凶……京里应该派下锦衣卫北镇抚司副指挥使级别的人员来才合理。
    现在看来,各路人马恐怕都派出去找六弟了。
    三皇子已死,估计缉凶方面的待遇和自己也差不多。反正实在不行就不细究后头的黑手,按照女子争风乃至行凶处理,也能含糊过去。
    四皇子没死,那当然更是要轻描淡写。若是说成是恰好有人在附近殴斗被波及,说不定也行。
    如今六皇子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能全须全尾地找回来,小小失踪几日,随便抹抹就平了。若是找不回来……也得找个尸首回来。
    六皇子庄杰正的失踪,看起来颇有些儿戏。
    他所前往的连平州,虽然路途有些远,却都是官道。一马平川。极是好走。故此是诸皇子之中,最早抵达目的地的。
    庄杰正年轻不喜应酬,在连平州一共只待了五六天。三下两下将祭祀之类的事情都做完了,拍拍屁股便声称要去自己四百里外的皇庄度岁。
    地方官恨不得赶紧将这尊大神送走,一点儿反对都没有,屁颠屁颠地连夜派民夫将道路修整了一番。送六皇子的车马上路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一大波车马就此失踪。
    这还是皇庄上的人望眼欲穿地悬望多日,却等不来殿下的车驾。不得不派人到连平州询问的结果。
    如果不是曾修整道路,让皇庄上的人提前准备接驾,这事儿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发现。
    这样太奇怪了吧。
    皇子出行,除了正常的随行人员、还有仪仗、护卫等人。足有两百多人,说不见就不见了?
    普通人家的小媳妇回娘家走岔了路,也没这么容易不见啊。
    虽然去稽查的人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不过吴先生在心中提出了猜测:六皇子很可能是自己藏起来了。
    要弄走两百多号人,至少需要两倍甚至三倍的人数才可能成功。涉及这么多人。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不仅事发之地肯定会留下痕迹,要召集这么多人手,只要稍有留意,之前和之后都会有大量的线索。
    所以说,六皇子整队人的失踪,九成九是自愿的。
    那么,六皇子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这个原因却是极难思量。
    一种可能,也许对三皇子、四皇子的刺杀与六皇子有关,为担心被追究,所以先躲了起来。
    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即使真的是六皇子指使的刺杀,与躲起来相比,堂而皇之地装作不知道,该干嘛干嘛,才是正常的行为方式。
    难道一个人胆大到敢弑杀兄长,然后又胆小儿地躲了起来?画风也太不对了。
    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避祸。
    六皇子和兄长们不同,他出生的时候,父皇已经坐上了皇位,所以六皇子是在宫廷中长大的。
    宫廷是个大课堂。
    能在宫廷中成功长大的孩子,具有非常灵敏的感觉。
    也许六皇子得了风声,知道有人要对他下手,所以在被下手之前,抢先隐匿了踪迹,让凶手找不到下手的对象。
    这种可能性大概是大多数知情人心中所想。
    那么,到底是谁?谁向兄弟们动手?
    京城作为各地消息的汇集之地,还是有许多便利的。吴先生为四皇子列举了许多分析,却没能得出结论。
    是太子么?
    不像。
    如果太子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人手,早就将太子之位坐得稳稳的。他的弟弟们只会庆幸自己能平安长大,而不会窥伺他的皇位继承人之位。
    二皇子?
    可能。
    但可能性不大。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二皇子结交往来的,都是士人。若说二皇子发起攻讦,指责他的兄弟们丧德败行不适合坐上皇位,那么将更符合他的风格。
    五皇子?
    这位一向病体支离的皇子,说不定是故意示人以弱,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不堪,而是暗藏实力,此时来个亮剑?
    可能。
    但可能性也不大。
    皇权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事实上,皇帝并不是能完全自己说了算了。
    上有所谓的祖宗,下有大把的黎民,中间还有许多来分一杯羹的大臣。
    经常要面对的,是成例如何如何,你要破例?岂不是违逆祖宗……不孝?想奢侈一把,要不要考虑无数的子民,难道要做“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而大臣们更是有无数的利益纠葛,想不理都不行。难道皇帝有本事一个人把国家治理好?还不是得有大臣帮衬。
    皇帝是一个讲求平衡的职业。
    而五皇子闭门闲养的时候,太久太久了。他几乎没有机会建立自己和朝臣的关系。
    即使他将来有机会被扶上皇位,也只能是一个傀儡。
    一、二、三、五、六。
    四皇子发现,正如吴先生信中所指出的,自己处于相当不利的情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自己杀自己

吴先生能拿到手的消息,当然有许多是不公开的,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会知道。
    吴先生会分析的道理,别的人当然也会。
    如果太子、二皇子、五皇子都不太可能,而三皇子已死,六皇子避祸,那么,就剩下……四皇子了。
    四皇子的生母是谢贵妃。
    谢家是少数存留下来的先朝臣子之一。
    从更加早的朝代开始,谢家的传家之讯就是:只做纯臣。
    不管谁坐在皇位之上,反正咱姓谢的,只管做好臣子的本分。简而言之,不管谁当家,都需要人办事。咱就做这个办事的人,那么总会有碗饭吃。
    谢家人以才干出众脚踏实地著称,既不阿谀奉上,亦不党附抱团,多少有些独行者的味道。
    也正因如此,得以维系百年不倒。
    所以,说起来四皇子算是个有后台的皇子。
    一个有后台的皇子,但是排在第四顺位。
    要是想登上皇位的话,前头还有仨。
    怎么办呢?
    嗯,可以这样,干掉一个,栽赃给另一个,留下一个不构成威胁的慢慢再说。搞掂。
    自己会被怀疑怎么办?
    那就自己刺杀自己一下,不成功就行了。
    恐怕会这样想的会不止一个人。
    而更令四皇子郁闷的是,自己确实安排了一场假刺杀。
    他还没有足够的胆魄真的杀掉某位兄弟,不过假装杀一下自己还可以。
    按照四皇子和吴先生本来的筹谋,四皇子被刺杀有惊无险,凶手和幕后黑手自然是查不出来的,但是会在父皇心中种下一根刺。免不了会对可能下手的兄弟有所猜忌。
    而这个刺就像是个种子,将来某个时候,可以生根发芽。那么,四皇子再出后招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可是事情一再超出原本的计划。
    先是自己差点儿真的被刺死,接着三哥连差点儿的机会都没有,真的死了。同时六弟也失了踪影。于是如今整件事隐隐套在了自己头上。
    四皇子很想骂娘。
    虽然吴先生已经说明。与这次假刺杀有关的所有人都已经被安置好了,却并没有减轻多少四皇子的郁闷。
    安置二字很简洁。意思却是多样的。
    有的人,可能已经死了。还有的。即使没死,大概也都远遁,以后想用也不容易了。
    即使这些人已经不能再证明什么,但是这些人的变化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证明。
    四皇子觉得自己的处境并没能改善多少。
    吴先生在信的末尾,说了一句:京中诸事毋须劳烦。王爷以养好身子为要。
    意思就是说,京里头有我呢,王爷你好好养好身体再说。
    养好……身子……
    嗯?四皇子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父皇。
    父皇的病。
    无论是谁下的手,这么急不可耐、狗急跳墙、图穷匕见地行动。难道是因为……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父皇的病显然十分严重。
    也许随时可能驾崩。
    因此必须赶紧减少父皇可选的范围,也减少朝臣可拥戴的范围。
    四皇子心中立即将太子下手的可能性降为零。并将太子可能遇害的可能性无限提高。
    如果皇帝忽然驾崩了,当然是太子即位。
    太子吃饱了撑的。才会上窜下跳地谋害兄弟给自己找麻烦。
    简直好像是对四皇子心思的印证,第二天,太子薨逝的消息便传了过来。
    太子没有遇到刺客。
    他是心急父亲的病情、心急三弟的亡故、心急四弟的伤势、心急六弟的下落,诸多因素之下,因为心急,突发心疾。
    抢救无效。
    四皇子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说法儿,鬼才信呢。
    虽说皇家情薄,可是……大哥、三哥忽然逝去……
    自己出京的时候,太子还出城相送,而三哥还跟自己同行了一段路才分开。
    难道自己看走眼了?真的是二哥、五弟或是六弟之一?如此狠毒?
    父皇看来也命不久矣。
    不行!
    四皇子的眉毛立了起来。
    回京!
    不能再被动地等在这里,等着别人将黑锅扣在自己背上!
    必须回去。
    四皇子的想法得到了赵连山、萧世安和谢信哲等人的支持。他们虽然不是很清楚暗地里的弯弯绕绕,不过太子薨逝,乃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四皇子作为弟弟,赶回去是非常合理的。
    可是小林神医不同意。
    林慧的看法很简单:政治与我无关,重要的是,四皇子的病情刚刚稳定,绝对不适合长途跋涉。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代的旅行和舒适一点关系都没有。
    坐马车?太颠簸了。
    抬软轿?大概要走到明年才能到。
    走水路?来的时候顺风顺水,回去可就是逆风逆水了……
    如今这几人正聚在四皇子榻前商议。
    萧世安的脸都涨红了,他看着自个儿从前的原配,总觉得哪哪儿都不对路,勉强耐着性子道:“你若是当自己是大夫,就只管做个大夫便是,这等国家大事,没有你置喙之地。”
    林慧看着他,觉得这位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自己明明就是在履行大夫的职责,你们这些人关心的所谓国家大事,关我什么事儿?无论谁做了皇帝,会给我一毫银子么?
    好不容易救回一个如此伤重的病者,若是再来个复发、感染什么的,也太不划算了。
    对了,这单连诊费都还没到手呢。
    谢信哲也帮着萧世安说话,道:“既然如今四爷已经可以下地略为活动,路上小心些,想必也问题不大。林先生也许过虑了。”
    林慧皱着眉头看着这几位,忽然微笑着问道:“如今赶着回去,乃是因为太子爷薨逝,可对?”
    太子薨逝,天下皆知。南邬城四下里正忙着将有颜色的东西都换成素色,官府也发了明文,禁婚庆欢宴歌舞等诸般事宜三个月。
    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回答,林慧接着又道:“那么,为什么没有旨意,让四爷火速回京呢?”
    这个问题,不懂的人会觉得听起来有些幼稚。至亲之人身故,难道还要什么旨意,自然是要赶回去的。
    懂得其中玄奥的人,则陷入了思索。
    就像现在在场的几位。(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婆妈男人

奔丧这件事,对于皇家来说,要比普通人家复杂得多。
    “皇”是个很高贵的字眼儿,代表着至尊无上的君王。
    但生在皇家,也许是好事儿,更多的则不一定。
    作为皇子,从出生开始,一直伴随着的,就是,人和规矩。
    孤独是心中的感觉,而独处则是一种奢侈。
    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人,乳娘、尚宫、太监、少监、大伴、陪读、侍讲、太傅……;同时相伴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规矩,为了维护皇家体面,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行有行样、睡有睡样。从早上起床的时辰,到晚上临幸的长短,都有规矩。
    看起来固然是起居八座、呼奴使婢,其实个中滋味,简直是不足为外人道。
    从某种角度来说,对皇位的无限向往,其实也是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皇帝不见得就完全自由,但总比皇子自由得多。
    皇子出外,当然要有旨意。譬如这次四皇子来南邬城,按旨便是代表皇上对地方表示诚挚的节日慰问之情。
    旨意让你办的差事办完了,自然可以回去,称之为缴旨。做个工作汇报加总结加心得,大概就可以交差了。
    可若是要提前回去,那必须另有旨意才行。
    不然就要算做没完成。
    不仅仅是差事没完成,还有抗旨的意思在里头。
    比如让你去挖个一丈深的坑,结果你挖了半尺就把铁锹一扔跑了。这分明就是违逆。
    违逆皇帝老爹的事情,皇子们都不怎么愿意做。
    四皇子这次的差事,还没有完成。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受伤了动不得,另一方面则是他本应代皇帝出席的祭天仪式的日子还没有到。
    这祭天的日子。是由当地司天台的大司天,根据天文水文地理综合推算出来的。是以各地皆不同。六皇子去的连平州已经祭完好几日了,南邬城的日子则还差几天。
    若是这时候启程回京,由于太子薨逝,理由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更合理的,则应该是京里在将太子薨逝消息传下来的时候。同时发明旨。召四皇子回去。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几乎就是成例。别说死的是太子,就算是皇帝驾崩。该如何发放消息和旨意,尚书省都是驾轻就熟,绝不会出差错。
    所以,这道并没有一起发下来的旨意。就可以说明些问题。
    无,很多时候有更多的解读。
    四皇子一直在推演自己可能被怀疑弑杀兄长的事情上。对这个程序性的问题并没有细想。如今被林慧问了一句为什么没有让他回京的旨意,才发觉事情似乎更加复杂了。
    没有旨意。
    首先让人想到的可能性,就是皇帝不想让四皇子立即回京。
    这个很正常,任何一位重要的皇室成员逝去。都可能引起变化甚至动荡,通知哪些正在外头的人回来奔丧,以及通知的顺序。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让四皇子回京是不可能的。最晚办完了祭天的差事,必定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去。
    但让他晚一些回去却是可以的。
    一步迟。步步迟。也许等他回到去,黄花菜都凉了。
    思路走到这里,四皇子心下不觉有些悲凉。暗想,也许父皇对自己疑忌已深,故此不愿意让自己回京,停困在南邬城里。说不定已经缇绮四出,在寻找自己弑兄的证据了。
    没等他继续往下想,谢信哲却已想到另外的方向去了,忽然开口道:“会不会皇上已经病重,无法拟旨。有人故意籍此阻止四爷回京?”
    嗯?四皇子抬起眼来,觉得谢信哲的说法未尝没有道理。
    一般说起旨意来,指的自然是圣旨,代表着圣上的意旨。
    但圣旨与圣旨还是有所不同的。
    国家事务,当然不是事无巨细都要圣旨。绝大部分事情都由内阁、中书省、秘书省、尚书省等部门视职责范围直接处理掉了。
    只有重大的事情才有圣旨。
    最正规的圣旨,自然是诏书。常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便是诏书开头的一种。诏书通常由中书省拟旨,经皇帝用玺、内阁签章,完成之后由尚书省执行。
    也就是说,必须由包括皇帝在内的各大权力机构都认可,一份诏书才会出炉。
    若是大家意见不同怎么整?比如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发一份旨意,而内阁死活不肯签章,这种旨意被称作中旨。原则上对于中旨是可以不奉诏的。
    而一件事如果皇帝不同意,那么就不可能颁布诏书出去,否则便是矫诏。
    皇帝同意与否,就体现在“用玺”这个程序之上。年幼的皇帝、被架空的皇帝,御玺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御玺的掌握,并不是说真的实际持有御玺这件东西,而是在于能否控制掌玺太监的位置。
    当今大庄皇帝当然是极具掌控能力的。
    可如果他的病情严重到昏迷之类……而掌玺太监又只听皇帝的指示,那么就可能客观上出现无法颁旨的情形。
    假如皇帝病得如此之重,说不定……很快就会……更严重些。
    等着抢夺皇位的儿子们,当然不希望有更多的儿子回到京城加入抢夺的行列。
    所以在外的四皇子不会收到让他赶回去的旨意。
    四皇子几不可察的点了点头,觉得谢信哲的看法比自己的想法要好些。
    萧世安却忽然道:“孙尚志那个老狐狸,一向最是谨慎。他向来偏向六爷。如今六爷忽然失了踪影,和孙首辅未必无关。如今只怕是乱局,他们这是等着做渔翁呢。”
    众人目光皆是一凝。
    乱局二字,精准。
    现在可不就是一片混沌么。
    好与坏,真与假。
    辨不分明。
    书画风流的二皇子难道是穷凶极恶之辈?
    体弱安静的五皇子暗藏杀机?
    年轻英俊的六皇子会不会其实老谋深算?
    而在别人眼中,四皇子又何尝是好相与的?
    林慧觉得这些人真是……婆妈。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道理小孩子都知道。”林慧扫了一眼这几个思索状的大男人,“既然一时情形不分明,当然是一动不如一静,先将身子养好再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大哥你还好吗

林慧说的,当然有一定道理。
    可是……却不一定会听从。
    这就好像,明知道吃多了会胖,可见到美食还是忍不住一样。
    京城分明是乱局。可若是要置身局外,并不容易。
    四皇子并不是对皇位没有想法的人。那个辉煌的位置,具有致命的诱惑。
    而他的兄弟们,也不会让他脱身,必定将他拉下水。
    马上回去?还是休养观望?
    一个时辰之后,决定终于出来了。
    四皇子将启程回京。
    但不是赶回去,是徐徐而行。
    京城肯定是要回去的,既然现在京里的情形不明朗,四皇子身子也比较虚弱,那就……一边休养一边走。
    这算是个什么主意!
    好吧,其实还是个不错的主意。
    动态中的人,相对比较灵活。
    一旦形势有变,随时可以改变行进速度乃至途径路线,也可以停下来。这样的安排,算是进可攻退可守。
    可是……林慧很郁闷,因为她得随行。
    这是个推也推不脱的安排,而且作为一名医者的基本责任,林慧也做不到真的放下不管。
    现在好了,好不容易治得差不多了,还得跟着走。
    问题是,说走就走的旅程,不是那么简单的。
    谢超的眼睛怎么办?
    宅子里头那二十个羯山小伙儿怎么办?
    美丽动人的小凤仙怎么办?
    来意不明的素娥怎么办?
    已经在本地呆惯了的老周夫妇怎么办?
    跟王杜仲讨论到一半的痨瘵的治疗方案怎么办?
    林慧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一大堆事情要安置,而明日就要出发了,真是很烦人。
    只有两个人,林慧觉得不用考虑怎么办。
    这两个人肯定得带着走。
    一个是小可儿。
    小家伙虽然年纪小。但从小吃过不少苦,阅历倒是远远超出了年龄,机敏灵活,带在身边挺合适。
    还有一个,就是……严固。
    这人虽然没有明确显露过,但肯定会武功,嘴严手硬。做打手保镖都合适。当然也要带着。
    因为第二天就要出发,林慧晚上便带着小凤仙回了自己的宅子。反正四皇子的病情还算稳定,有王小刀守着也就行了。果真有变化,再找自己过去也不晚。
    林慧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严固找来。
    严固现在算是请来的工匠,愿不愿意跟她进京。得看人家自己的意思。
    不过林慧一点儿认为严固可能会不同意的想法都没有。
    其实,她心里隐约知道。以严固的敏锐,大概早就看出来了,所谓双胞胎兄妹林辉和林慧,其实是一个人吧。
    林慧不愿意直接承认的是。她对于严固看出这个秘密,并不反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儿喜悦。
    秘密这东西。守得太严实,就会变成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