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臣娇娘-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睛要起身替他穿官服。
  覃九寒见她睡眼朦胧还要挣扎着替他系腰带的样子,心疼之余还有几分好笑,忙示意她躺下好好补觉,自己披着官服到外室去换衣裳了。
  然而,覃九寒的体贴也没多大用处,蓁蓁照旧早早起了身,她今日还要去白府,其实覃家同白府的交情已经很浅了,毕竟上一回见面已经在七八年前了,这么久没有来往,若不是白府递了帖子过来,蓁蓁都不好意思上门。
  然而,想到许久未见的阿淮,蓁蓁对白府的邀约还是颇有点动心了,接了帖子,问过相公,便打算今日去赴宴了。
  白家大宅在东大街,门口早有婆子在那儿殷勤候着了,入了府,没走几步,还没见着邀她来的的白夫人,倒是先跟许久未见的阿淮撞见了。阿淮果真是长大了,从前还是枚短手短腿的小豆丁,如今却长成了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了,眉眼张开了,是如今时下女子们最喜爱的那种温润如玉的长相。
  他似乎是有些害羞,踟蹰了一下,抬头看了蓁蓁一眼,然后便十分有礼的喊人,“覃夫人。”
  蓁蓁原本还觉得,这么多年未见,定是会疏远的,但如今一瞧,却是一下子勾起了过去的回忆,长成少年郎的阿淮,和那个小团子的阿淮,给她的感觉是一样的,犹如初冬的那一抹初雪,看着冷冰冰的,实则软的不行。
  她含笑颔首道,“长大了。”
  白礼淮只觉多年未见的那一点陌生顿时一扫而空了,心中不由想到,蓁蓁姐姐还是原来那个蓁蓁姐姐。这么多年,什么事情都变了,唯独这一件是不变的。他也露出愉悦的笑意,多了几分亲近之意,道,“娘在后院,我陪您过去吧。”
  他本来就是知道蓁蓁会来府上,所以才装模作样才这里偶遇的,原本想着若是姐姐不认得他了,或是两人之间有隔阂了,便装作偶遇走人,也不显得太过尴尬。但如今知道蓁蓁还记得他,白礼淮自然不舍得走了,便摆出一副主人家的模样要送她。
  蓁蓁哪里有不应的,虽说有男女之防,但她同阿淮差了那么多岁,后头又跟着一众丫鬟婆子,也着实没什么可忌讳的。
  两人一边走,蓁蓁一边询问阿淮的近况,多年未见,蓁蓁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有些问题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若是寻常人听了,只会觉得厌烦。
  但白礼淮本就是这样的性子,他若是憎恶一个人,那人只是待在他身边,一声不吭,他都嫌弃他呼吸的动静太吵。但他若是喜爱一人,便脾气好的不行,连一些幼稚的问题都能一一作答,面上看不出半点不耐烦。
  临到白夫人院子外,白礼淮便不打算继续往里走了,颇有些不舍的送蓁蓁进去。
  蓁蓁只顾着同阿淮告别,却浑然没发觉身后白家婆子似见了鬼一般的神情,还上上下下打量着她,似乎很想知道,这位年轻的小夫人究竟有什么本事,居然能让自家孤傲的大公子这般另眼相看。
  蓁蓁回身,见那婆子神情怪异,也没做他想,门内的白夫人便迎了上来。
  两人客客气气打了招呼,便进了屋子,说起来,蓁蓁同这位白夫人当真不是很熟悉,她也不是那种特别善于交际的性子,白夫人也是如此,两人颇有点相顾无言的阵势。
  蓁蓁一面觉得尴尬,一面又觉得有几分好笑,她在京城见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精,唯独很少见到白夫人这种不善言辞的。
  其实白夫人也不算不善言辞,相反,她尚在闺中的时候,还曾经舌战群儒,在家中书院相当有名气,但对于后宅的事情,她就有些讷于言辞了。况且,她发出邀约,并非是为了自己,很大程度是为了儿子。
  从覃家人回京城起,她便隐隐察觉到,阿淮似乎对以前的交情还有些惦记,白仁水是不必指望的,他前些日子还恶狠狠提及礼部尚书一事,也就只有她来开这个口了。
  可是,人真请来了,她反倒觉得没什么话好说了,只能大眼瞪小眼,和蓁蓁那么对视着。
  蓁蓁忍不住掩嘴一笑,随后又觉得不合适,却见白夫人也憋不住笑意了,两人也不管谁笑谁了,干干脆脆笑了一阵,倒是把萦绕在两人之间的尴尬氛围给笑散了。
  蓁蓁率先止住了笑,然后大大方方道,“白夫人真是如冰雪般的妙女子。”
  白夫人自忖一大把年纪了,哪还被人这般形容过,先是脸一红,才顾得上还击,“哪里比得过覃夫人花容月貌。”她这一句话说出口,倒是找回了从前在闺中时反击师兄们的自在感。
  两人越发合拍起来,说到最后,白夫人竟有些不舍得蓁蓁走了,但她又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女子,虽然不舍,却也没有摆出哭哭啼啼的样子,仍旧大大方方送蓁蓁出了门。
  马车到了跟前,蓁蓁正要上马,却忽然被谁拉了袖角,旋即塞进来个小纸条,她回头看,却见白夫人一派自然的模样,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蓁蓁也自然的同白夫人告别,随即握住掌心的纸条,踩了杌子上马。


第189章 。。。
  马车晃晃悠悠启程; 车外传来街边小贩的吆喝声,蓁蓁展开手里折成几折的纸条,纸条的边缘很不整齐; 看着像是急匆匆撕了一个角下来; 上面的字也有些凌乱; 似乎是匆匆写上的。
  “保宁。”
  白夫人塞给蓁蓁的纸条上,只写了这么两个字,让人摸不着头脑。
  蓁蓁拧眉思索了片刻,实在想不明白白夫人的意思,便将那纸条收好了; 放进贴身的香囊之中。
  回了覃府的院子; 院内的菊花开了许多; 梅兰竹菊四君子; 菊能居其中,并非没有半分道理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院中除了菊花; 竟是没有旁的花开着的。
  花匠正在侍弄花草; 见着主子来了,便躬身退到一旁; 似乎是怕打搅了主子赏花的雅兴。
  可惜蓁蓁心里惦记着事情; 没什么兴致赏花,只是匆匆瞥上了几眼。
  夜里覃九寒回来,蓁蓁把今日在白府的事情说了; 还将香囊内藏着的那张纸条取了出来。
  覃九寒接过纸条,看着上面的“保宁”二字,似乎是陷入了沉思,眉头皱着,但这样的情绪并未持续很久,转瞬便将之掩盖过去了。
  蓁蓁素来是很信任他的,自己琢磨不明白的事情,便全都交由他来处理,纸条的事情告诉了相公,她便没继续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几日之后,干娘柳夫人约她去小南山的护国寺礼佛。
  柳家孙辈人丁稀少,就那么两颗独苗苗,偏偏小的这个还素来体弱多病的,柳夫人听闻护国寺的香火最是灵验,当即便丢下一家子,说要去护国寺替小孙子祈福。柳少夫人照看幼子还来不及,哪里能顾得上这个神神道道的事情,一来二去,这事便摊到蓁蓁身上了。
  柳夫人年纪大了,无论是柳家独子柳松,还是柳少夫人,都放心不下她独自前往护国寺,见柳夫人来约了蓁蓁,才松了好大一口气,至少是有人相互照应的。
  面对兄嫂二人的殷殷嘱托,蓁蓁也只能应了下来。
  十月初二,是蓁蓁跟着干娘柳夫人上山的日子。
  护国寺乃是名寺,而且有国寺之称,声名赫赫,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却也不是个个都能上山的。
  (??з(?ω‘*)?棠(灬? ε?灬)芯(??????ω????)??????最(* ̄3?·??·??????????? ̄)╭?甜?(???ε???)∫?羽( ?…_…?)ε?`*)恋(*≧з)(ε≦*)整(*  ̄3)(ε ̄ *)理(ˊ?ˋ*)?
  听干娘柳夫人说,她也是去年便同寺里负责礼佛的僧人约定好的,轮了一年,才总算是轮上了她。
  临别的时候,蓁蓁搂着小儿子好一顿揉搓,又对着特意从书院来送她的勋哥儿吩咐了许多,让他念书别太累了,记得时不时要歇歇眼睛。
  两孩子俱应了下来,然后便十分自觉地走远了些,留下娘亲和爹爹独处。
  蓁蓁原本还不觉得如何,先是干娘挤眉弄眼离开,再又是勋哥儿和温哥儿“懂事”地避开,倒是让她陡然生出股不好意思来,半天也只说了几句,“要注意身体”之类的话。
  山下的风缓缓拂过,吹乱了她额前的发丝,覃九寒伸手替妻子理了理碎发,声音难言的温柔,“护国寺的素斋做的很地道,有一道素鸡丝豆腐,你可以尝尝。等你把山上的素斋都尝过了,我就来接你了。”
  蓁蓁点点头,更加不想离开了,沉溺在覃九寒温柔的声音中。
  覃九寒从来都拿她没办法的,便又吩咐了几句,“山上比山下冷些,出门记得要带上披风。好了,上山还要一个多时辰,去吧。”
  蓁蓁心知这护国寺是非去不得的,便也不在迟疑,躬身上了马车,临进马车的时候,还回过头来冲他道,“要早点来接我啊。”
  她的声音又娇又软,简直比酥玉斋的糕点还要甜糯上几分,覃九寒眉宇间温柔到了极点,嘴角噙着笑,点头应下,“你乖乖的陪着柳夫人,我便早些来接你。”
  伴随着玉腰掀着帘子的手落下,蓁蓁也离开了他的视线,不过顷刻之间,覃九寒的脸便寒了下来,若是说方才犹如暖春明媚的阳光,那么现在就成了寒冬腊月的飘雪,还是那种夹杂着雪粒子的大雪。
  玉满过来拜别,覃九寒似乎看了她一眼,似乎又还是那么直直看向那辆小小的马车,仿佛能够透过厚实的青布,看到马车里窈窕的人影一般。
  “照顾好夫人。”
  玉满低垂着头,匆匆福福身子,便上了马车。
  马车远去,方才走到一边的勋哥儿,也带着幼弟来到父亲身边,与他望着同一个方向,正是那辆小小的马车走远的方向。
  温哥儿年纪小,他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当初太孙那一回,还没有真正同娘亲分开过,乍一看娘亲的马车都走了老远的,眼圈就红了,眼泪要掉不掉的。
  覃承勋安抚地拍拍幼弟的头,道,“乖,娘亲很快就回来了。”
  温哥儿拿起袖子抹抹还没落出眼眶的泪,故作坚强道,“等娘回来的时候,我要骑大马去接娘!”
  覃承勋也满口应下,“行,哥哥给你准备大马,若是武师傅允了,便让你骑大马。”
  温哥儿这才心情好转了不少,但仍然显得兴致不高。
  覃承勋安抚好幼弟,才略带些担忧地看向一直望着马车方向的父亲,轻声道,“爹爹,娘很快就回来了,对吧?”
  听到长子的话,覃九寒收回视线,语气淡淡的,却又有种格外坚定的感觉,“当然。”随即,又像是在对长子说,又莫名是说给自己听的感觉,“山上那么冷,你娘她最怕冷了。”
  蓁蓁是极怕冷的,这一点,当她到了护国寺所在的小南山山顶时,显得格外的明显,展现得淋漓尽致。
  玉腰扶她下马车,玉满急匆匆替她披上兔毛领的披风,还不忘往她怀里塞了个暖手的暖炉。
  柳夫人在一旁看得心焦,忙握了她的手,一边往庙里走,一边道,“这可真是的,怎么这般畏寒,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无缘无故如此呢?玉腰,快去拜托小师傅熬些驱寒的姜汤送来。阿青,把我那件虎皮的毯子取来,快些给铺上。”
  丫鬟们听了吩咐,都有条不紊动了起来,瞧着井然有序的。
  进了屋子,才发现,屋内居然有地龙,热气蒸腾而上,将屋内烘得极为温暖,竟有些春日的感觉。
  柳夫人又是惊喜又是惊讶,道,“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护国寺呢,瞧着可真是不一般。这厢房布置得真不错。”
  蓁蓁也把那股冷劲给熬过去了,渐渐缓了过来,只觉得屋内温暖如春,。
  被吩咐去取姜汤的玉腰顷刻之间便回来了,熬得深黄的姜汤在青瓷小碗里头晃晃荡荡的,盖子一掀开,浓重的姜味便扑鼻而来,霎时充斥着众人的鼻端。
  “准备的真是周全。怪不得我那几个老姐妹们都爱来这儿。”柳夫人接过那姜汤,含笑说了一句,然后便要一勺一勺喂蓁蓁。
  蓁蓁又不是小孩子,哪里习惯如此,偏偏干娘就那么一勺子姜汤放在她唇边,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了姜汤。
  这姜大概真的是老姜,姜味很浓重不说,连味道也带着股辛辣,蓁蓁喝得舌根发酸,才算把一碗姜汤都灌下腹。
  蓁蓁原以为,礼佛的日子多多少少会有些清苦,再者,她乍离开了家人,也会觉得不适应。结果,护国寺的安排样样都很妥帖,而她,居然出乎意料地十分适应佛寺里的生活。
  晨钟暮鼓,每当寺中有郎朗的诵经声时,她都打心底觉得宁静祥和,甚至连屋内燃的佛香,都让她感觉十分安心。
  山上如此,而小南山下,京城中,却是从未宁静过的。
  天下之大,唯有皇权,令人垂涎不已。尤其是天之骄子,更是如此,生来高贵,谁又愿意甘居人下。
  毓庆宫,亦被称作东宫,乃是太子之居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为了入主东宫而挣得头破血流,今朝也不例外。
  如今的太子殿下,当初的大皇子梁喻,是这毓庆宫的主子。但入了毓庆宫,不代表就能永永远远住下去。或者说,入了毓庆宫,难道就不想做承乾殿的主人吗?
  覃九寒越来越发觉,权势犹如一把涂抹着鹤顶红的匕首,人人都知道它危险,但却又忍不住去靠近,去抢夺它,因为它赋予人生杀予夺的威赫权势。
  梁喻胆敢谋害他的妻子的性命,不就是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东宫太子么?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地将手伸到他的家中,想起赤红胭脂盒下的白色粉末,覃九寒连冷笑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忆起发现时的阵阵后怕,以及之后无边无际的噩梦。
  他是未曾想过,这一辈子还会同保宁公主有什么牵扯的。上一世,他尚且形单影只,又是京中最有权势之人,保宁动了心思并不奇怪。但是这一世,他走的乃是文臣的路子,起于微末,比起京中那么多的才子,他并不算的如何出挑,更何况,他早有家室,膝下二子,堂堂公主又怎么会自甘堕落来做妾室?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梁喻会横插一手。他以为他是臣,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替他做选择,却从未想过,他覃九寒是臣子,那也是能挑皇帝的臣子,而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种“庸臣”。
  ……
  太子殿下轻轻放下手中的瓷杯,眼神落到对面的男子身上,愈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做的再正确不过,他清了清嗓子,然后道,“你也知道,孤那姑姑乃是皇祖母娇宠长大的,所以性子难免骄纵了些,还需你多担待些。女儿家么,总是靠哄的。至于沈氏,她若是愿意长居护国寺……”
  他是不介意留这小妇人一条性命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曾受过她的照拂,太子妃也替她求情,这点面子总是要给的。
  太子梁喻自忖把话都说明白了,末了又补上一句,“你也知道,白仁水亦有意求娶姑姑,不过,他家中夫人的家世到底过于显赫,闹大了,恐怕会不大好看,孤那姑姑是决计不会容忍旁人压她一头的,皇祖母也很犹豫。我才趁机向皇祖母推荐了你,尚公主乃是好事。你放心,父皇对皇祖母言听计从,而皇祖母又独宠保宁姑姑,所以,你断然不必像那些驸马一样避开朝政的。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梁喻自忖自己这一番话着实十分交心了,还在心中赞了自己一句“礼贤下士”,为自己高超的谋略而沾沾自喜。
  ?棠&芯&猴&哥&独&家&整&理&
  正如他所说,他那姑姑最是讨皇祖母喜爱,而皇祖母又把父皇拿捏的那般妥当,覃九寒若是娶了他姑姑,按他姑姑那性子,便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的。这么一来,哪怕要叫一声姑父,他也觉得值了。
  他觉得值了,却未曾想过,覃九寒半点没想做这便宜姑父,甚至因为这事,一改先前对夺嫡之事避而远之的态度。


第190章 。。。
  保宁殿内的宫女们; 最近的日子不大安宁。
  其实认真算起来,在保宁殿伺候,就意味着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
  保宁公主性情骄纵; 是那种肆意妄为的性子; 世间只有她想做和不想做的; 唯独没有她不能做,或是不敢做的。宫中唯二能制住她的,一个是太后,另一个则是保宁公主的长兄,也就是当今圣上; 然而; 这两尊大佛轻易都不会去管束她; 太后是出于对幼女的疼爱; 不舍得去管束她,而梁帝则是怕了太后的眼泪,压根不管去管束。
  好在,保宁公主性子虽然差了些; 但总归是要出嫁的; 就连疼她如珠如宝的太后也不能拦着她,不让她出嫁的。所以; 五年前; 保宁公主下嫁当时的文昌侯的长子的时候,除了太后宫中一派愁云惨淡,其余宫中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 心道,总算是把这小祖宗送出宫去了!
  哪怕太后时不时将保宁召回宫中陪她,那也无妨,外嫁女乃是客,再怎么得宠,那也不是宫里正正经经的主子了,以往受了保宁不少气的妃嫔们,就差围在一起庆贺一番了。
  没曾想,安生日子没过几年,保宁公主那位倒霉催的驸马,在狩猎的时候,意外落马,一命呜呼。
  太后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本来就心焦得不行,哪里还乐意她继续守在文昌侯府,替那短命的世子守节,再者,这守节一旦守上了,那她这小女儿日后还能嫁人么?太后当即将皇帝儿子找了过去,一番哭诉。
  梁帝虽头疼,但到底也念着保宁生来便丧父,长兄如父,他也算是看着保宁长大的,虽说性子给养坏了,但血缘情分还是摆在那里的。再者,本朝以孝治国,老太后手里头半点权利都不沾,但不代表他能肆无忌惮,不考虑太后的想法。
  故而,他虽然预见到,等保宁回宫之后,后宫难免又要不得安宁了,指不定贵妃、琴妃等一众妃子又要来他跟前哭诉,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颁了一道圣旨。
  说太后年老体弱,前朝事多,他力有不逮,无法常伴母后身侧,故而诏幼妹保宁公主代兄孝母。
  这理由找的一般,毕竟,保宁公主的性情朝野皆知,代兄孝母一说实在有些荒谬。但,却又无法反驳,就连文昌侯府也只能硬着头皮,将新寡的保宁公主送进了宫,毕竟,皇家为尊,他们这些侯爷侯夫人的,再如何尊贵,也不过是奴才而已,还能越过主子不成。
  文昌侯府本来也没奢望让保宁公主替长子守节,但好歹不能做的这般绝,一日夫妻百日恩,如今丈夫死了,妻子至少也要哀痛几日。文昌侯夫人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又撑着身子将新寡的儿媳妇送进了宫,再一看,保宁公主头也不回就走了,连半句问候也无,这让文昌侯夫人心都凉透了,撑着回了侯府,当夜就病倒了。
  文昌侯夫人病倒了,保宁公主在宫中的日子却是过的有滋有味的,本来么,她年纪轻轻的,如何会愿意守寡,但即便她是皇家公主,那也不能做的太绝情了。转眼就嫁人,连疼她入骨的太后也应不下这个“好”字,毕竟,文昌侯府那位世子,她已逝的丈夫过去对她很不错,也没闹出什么纳妾的丑事,反倒很给她这个公主面子。
  所以,以侍奉太后的名义在宫内待上一两年,众人也就渐渐把文昌侯府世子一事给忘了,到那个时候,她想再嫁也好,或者干脆养几个面首也好,就都水到渠成了。
  保宁公主回宫,到如今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太后虽然顾着文昌侯府的情面没有大张旗鼓张罗,但私底下也透了些口风,传到太子梁喻耳中,他才动了这心思。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同覃九寒说,那他又有另一番考量了,一来,覃九寒爱妻的名声很响,但凡稍微打听一下,都能知道,他对这位娶于微末时候的发妻十分珍爱,二来么,哪有太子去管手下人房里的事情的。这种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然传出去了,他堂堂太子要替自家姑姑说亲,像什么样子。
  ……
  覃九寒从东宫回府,府内大抵是因为少了女主子的缘故,显得有些冷清,连饭桌上都没人开口。
  父子三个用过晚膳,便都自顾自回了自己的房间,覃承勋送幼弟回屋,在自己屋内踌躇了片刻,还是出了门。
  覃九寒早猜到长子会来,并不觉得意外,略略抬眼看他一眼,没说话。
  大抵是因为父子之间那种天然的上下等级,覃承勋对于父亲的感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一方面,因为血缘关系,他会信任父亲,但又因为那种对于强者的畏惧和警惕,他会下意识的去保护相对而言要孱弱许多的娘亲和幼弟。
  这一点,伴随着他年纪的增长,越发的明显,甚至到了现在,他虽极力说服自己,但脑海中很偶尔的会闪过那么一丝丝的怀疑,是否真的如外界传言那般,娘被送到护国寺,乃是要为那位腾位置。
  见长子沉默不语,覃九寒失笑,扫他一眼,嗤笑道,“怎么?怕我给你们找个后娘?”
  覃承勋心底那点小心思骤然被说破,面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覃九寒瞧了倒是心软了几分,伸手拍拍他的肩,“放心,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你们娘亲接回来了。”
  覃承勋克制地抿抿唇,然后抬起同蓁蓁有七八分相似的眼,望着面前略有些疲倦的父亲,道,“孩儿有什么能做的么?”
  这孩子其实很倔,这一点,覃九寒早就知道,生来聪慧的孩子,大多有这样的毛病,容易活得很累,偏偏做他的长子,不累是决计不可能。
  他点点头,道,“过几日,宫中会来诏书,让你去文英殿读书。”
  文英殿乃是皇亲国戚的儿辈们念书的地方,大皇子和二皇子当时便是在文英殿里念的书,如今宫中几个皇子都长大了,除了三殿下偶尔会回文英殿之外,就只有王府侯府的儿辈了,但光光是如此,人数也少不到哪里去。毕竟,宫中的太傅乃是当世大儒,能得他教诲,十分难得。但凡望子成龙的父母,都会想着法子把儿子往里送。
  一来二去,文英殿便成了真正的“皇二代”“侯二代”们的聚集地,凭覃九寒的官职,要送勋哥儿入文英殿其实不容易。等他入了内阁,或许便容易多了,但其实,他也并不想让儿子同那些勋贵子弟有什么牵扯。
  但如今,他却是改了主意,主动向长子提起了此事。原因也很简单,为了安那位自大傲慢的太子梁喻的心。
  让臣下抛妻另娶,梁喻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然而这份过意不去,又不能回报到当事人身上,所以只能想着法子给勋哥儿体面。在他看来,若是勋哥儿能得个好前程,那覃沈氏也算是值了。
  他的想法,覃九寒一清二楚,所以当梁喻提出来的时候,覃九寒一口应了下来,他没有理由不答应,他都已经为了保宁公主“抛下”了发妻,那现成的好处他都不拿,岂不是明摆着对梁喻有意见。
  所以,收下梁喻的那份“好意”,也算是彻底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至于让勋哥儿入文英殿,他还另有别的想法。
  覃承勋哪有不应下的道理,当即答应,几日后,宫中果然来了圣旨,他接了圣旨,第二日便入了文英殿。
  覃承勋猜想过,他进了文英殿,必然会被人针对,毕竟,他的身份和来历,同这些文英阁原来的学子相差甚远,不啻于深深的鸿沟。有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诛”,放在这里,其实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对文英阁中的二、代们而言,他是异类,自然不会轻易接受他。
  然而,他预想中的“为难”,却没有到来。
  他入宫的当日,同窗们还未来得及展示出自己不友好的一面,忽然就发现,这位新同窗,并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相反,比起他们还要更有底气些。
  至少,他们入宫的时候,顶多也就是长辈们替他们打点打点关系,但这位新同窗,可是直接把三殿下和太孙给招来了。
  覃承勋看着前来给自己助阵的三皇子梁玢,感动之余,又有些感慨,他发觉,很多时候,帮了他的都是娘曾经的善心带来的,就如梁玢,他同爹爹都对他敬而远之,只有娘和还不懂得什么叫尊卑的幼弟对他真诚以待,但就是这一份真诚以待,就足以让梁玢感念在心,甚至特意前来为他撑腰。
  梁玢虽然是个光头皇子,但素来不惹事,与人为善,所以莫名的在文英阁中还挺受欢迎,或者说,他皇子的身份,天然便能引得旁人对他侧目以待。
  梁玢抱着小侄子太孙进来,笑着同覃承勋说了几句话,看着目的已经达到了,正准备走人的时候,他怀里的小太孙,忽然便“纡尊降贵”地朝覃承勋张开了手。
  覃承勋一愣,半晌才将太孙抱进怀里,但小太孙大概还是不乐意被人抱着,毕竟,他的年纪比温哥儿还要大些,也就是宫里头养得精细,所以才这般抱来抱去的。不过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小太孙便示意抱着他的覃承勋将他放回地上,然后自顾自迈着小步子朝外走。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惊讶于,三殿下和太孙都对这位新来的同窗,如此另眼相看的事实,压根不敢再打新同窗的主意了。
  然而,文英阁内不过是些孩子们的小打小闹罢了,毕竟都是孩子,喜好憎恶表现得明显,却也做不出多么过分的事情。相反,大人之间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尔虞我诈。


第191章 。。。
  十一月末的时候; 恰逢先皇冥寿,又正正是百岁的冥寿,故而钦天监的监正胡雀提议大办。
  钦天监乃是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官署; 于神鬼一事之道上; 在朝野中颇受众人重视。故而梁帝虽然不是很乐意大肆操办; 但依旧将群臣诏来众议。
  太子自是不乐意的,近些年来,梁帝的身子越发孱弱,他的心思也越来越大了,太子监国远远满足不了他。而如今钦天监主张大办; 免不了又要起什么波澜; 对于他而言; 自然是觉得; 当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来得好。
  梁喻是太子,自然不能言明,说不想给已逝的皇祖父办宴,这话说出口; 第二日便要被谏臣一顿骂; 不孝的名声,太子是万万沾不得的。但太子一系的官员很快站了出来; 从国库亏空; 说到江南雪灾,又到西北大旱,最末还牵扯到了久久没什么动静的北蛮虎视眈眈; 以此论证大肆操办的不合时宜。
  有人被他说的连连点头,自然也有人不吃这一套,钦天监监正胡雀拱手出列,义正言辞道,“方才严大人说国库亏空,臣是万万不信的。朝中众人皆知,礼部尚书覃大人先前整顿江南税赋,很有成效,国库连年报喜,先前太子便是以此为由举荐覃大人任尚书一职的。想必,太子殿下总是还未忘记的!”
  胡雀强硬得很,见太子面露不愉,也半点不发憷,继续道,“再说江南雪灾,西北大旱,此乃天灾,而非人祸,所以更该祭拜先祖,以求先祖庇佑。事关国运,如何能省!?”
  胡雀一番话,说的众人又是一阵点头,纷纷露出赞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