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袭[封推]-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走之后,宋景轩再次将那张没有多少字的纸条打开看了一遍,神色之间微微有着怔:
    她什么时候同郭家三郎如此相熟了?
    宋景轩想起了之前盘下暗香来的时候。难怪郭夫人一口就应下了,原来是之前打过招呼的。真看不出来,她认识的人倒是不少。
    郭家三郎……宋景轩想了一阵,并未有太多印象。但不知为何,他心中就是有些不舒服。

  ☆、221 七月

这厢,清和郡主听了宝珠的描述,尤其是那落水一段,瞳孔缩了一下。
    巧合?
    天意?
    这世界上,哪有如此多的巧合与天意?
    若是耿四一个人是不小心掉下去了,后来那几个人,又是怎么回事!总不能是拉拉扯扯,你拽我我拽你的,出了错!
    宝珠低声道:“婢子后来冷眼瞧着,各家小姐们像是想起了之前的市井流言,有些畏惧乡君一般。只是谁也没有明言。”
    市井之中,关于暗香来的花小娘子可能是天上花仙花童的消息已经没几个人在说了,取而代之的,是南顺侯后人时隔二十年终于沉冤昭雪的议论之声。
    听说,案子段了之后,六部衙门门前甚至一日总有几个自称是韩氏后人的私生子之类的,到六部哭诉鸣冤,好浑水摸鱼,接下来能得点儿钱财什么的。
    六部不胜其扰,狠狠地抓了几个人打了板子,那些闲人无赖才不敢胡闹了。
    而韩清元呢?告了御状,挨了板子,未及得到实际封赏补偿之类的好处呢,眼瞧着好了好了,结果又病了一场,在生死线上走了一趟,吓死个人。
    人们才议论说那泼天的富贵看来不是那么好享的,紧接着,就又传出了其病有蹊跷的传闻来。怎么个蹊跷法?百姓们或是碰头耳语,或是彼此一个了然的眼神……总之,这里面,能议论猜测之处,实在不少。
    而所谓“花仙子”的传闻,没有新的论点,又大约有人刻意引导。渐渐的,也就被人们抛在脑后了。
    这刻意引导舆论的人,大约就是靖王殿下的吧。清和郡主心想。
    她回过神。对宝珠道:“没有证据的事儿,别胡乱开口。就忘记了吧。今日你出去一天也累了,且下去歇着吧,晚上不用你了。”
    “是。”宝珠道:“多谢主子体恤,那婢子下去了。”
    清和郡主摆了摆手。
    宝珠离开之后,她坐在窗前,看着外面干干净净的院子,青石地面被嗮的白白的,出神了好一会儿。遂失笑摇头,道:“来人。”
    “主子。”李妈妈走了进去。
    清和郡主指了指窗外院子,叹道:“这白光光的院子,瞧着实在枯燥的很。去叫了花匠来,弄点花花草草的来做装饰吧。”
    李妈妈愣了一下,迟疑地问:“主子,您这是?”
    之前,这院子并非没有植物花花草草的。
    不仅是各种盆花,而且还有一颗生长了二十来年的石榴树。那是最初修缮府邸的时候,特意种下的。但就在年前。清和郡主命人将那石榴树给挖了出来,移到了另外一个院子中去了。
    清和郡主对外的说法,是那院子是预备给任少元做新房的。二十年的石榴树有了灵气。能保佑任少元将来多子多福。
    但李妈妈却知道,这是清和郡主心有顾忌。
    李妈妈还记得清和郡主当时喃喃说出的话:“这些子花草树木,说不定都是她的眼睛呢……”当时李妈妈还设想了一下,若花草树木果真是谁的眼线……她打了个冷颤。
    去了石榴树,拔走了水缸中的水莲花,挪走了所有的花盆,将院子中所有地方都铺上了青石板,再不留一点绿色。就是李妈妈,每每空闲时候。也会在院子转悠转悠,找一找是否有哪个角落藏着野草。
    所以。李妈妈很不明白,为何自己主子的想法又变了。
    清和郡主看出了李妈妈的疑惑。叹息道:“若她真有那种本事,我们这么做又能起多大用处?放下吧,只要我们待她客客气气的,她大约也不屑于同我们计较。”
    这话是说给李妈妈听,也更是说给她自己听。
    清和郡主再次出神了一会儿,又道:“这院子光秃秃的,我自己看的都怪异,更何况是侯爷。他回来之后,来这院子过了几次夜?一只手能数的过来吧?”
    李妈妈怔了一下,忙道:“侯爷最近应该是忙。他多数时间都是歇在外院书房,并未总去姨娘那里。”
    再说,清和郡主身为郡主,也不靠着男人宠爱过日子。
    清和郡主微微摇头,道:“借口罢了。我虽不靠着宠爱过日子,但夫妻之情淡漠,总是惹人议论的。”她见李妈妈还要说话,抬手阻止了她,道:“去吩咐吧。”
    李妈妈只得下去筹备。
    而正院发生的这些,花袭人自然是一无所知的。归花院离正院那么远,就是她没受创的时候,也刻意监听,也不能二十四小时十二个时辰无间断地监视着,更何况她如今尚未恢复半分。
    再者,她也没有有事没事就窥人*的癖好。
    花袭人回到归花院,沐浴着落日余晖,再一次修炼起来。
    不知为何,她今日的状态非常不错。植物精气轻易被吸纳进入了体内,缓缓修补着她残破的脉络。慢慢的,虽然细且小,这些精气在她体内终于连成了一个循环,而不再是各自作战了。
    连接的瞬间,花袭人只觉得精神一震。
    这一个月来,如同被蒙蔽了的感知又再次清晰起来,就像是不再隔着那布满油灰的玻璃看世界一般,整个世界在她眼中再次生动而明亮,鲜活异常。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花袭人有些迷醉。
    只可惜,太阳沉沉下山,这种强烈的清晰之感也只是维持了一瞬,就慢慢褪了去。花袭人意犹未足,坐在那里试探了一下,发觉自己正常状态下能辐射预警的范围居然只有区区三尺远,不仅遗憾地叹息一声。
    片刻之后,她又振奋了精神——
    修补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再修行,便会有效率的多了。
    花袭人对这个速度,表示满意。
    心情很好,她又额外用了宵夜,才去睡下了。
    万元二十三年的夏天,开始的不动声色,但渐渐的,就变得格外闷热起来。哪怕是有雨水,也不过是一闪而没,丝毫不能缓解那种闷热之意。到七月底的时候,空气之中仿佛有什么正在酝酿发酵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青石板路能生生地将人的脚给烫出水泡。泼上一盆水,就能清晰地看见那水迹很快被蒸干晒干,只在地面上留下些白痕来。
    连知了都不肯卖力地叫。
    街面上更是很少看见人影。就是有老朋友在街上彼此相逢,也大多不过是抱拳而去,绝不会像从前一样寒暄半晌,甚至携手去茶楼喝茶听曲儿。
    沉闷,压抑。
    原本定在六月二十日举行的凯旋仪式,一拖再拖。只因为那凯旋之师,二十万大军带着些子俘虏,百来里路走了一个多月,此时还在路上!
    不过是百来里路!
    就是爬也爬回京城外了!
    可实际上,从第一回向朝廷报告说“山体崩塌堵路”之时,到这七月底,大军根本就没挪出十几里地去。
    “山体崩塌,阻挡道路,全军上下正全力疏通,争取如期回京!”
    “桥梁阻断,深水湍急……因临时征调,船只稀少,渡河缓慢,实乃无奈,请陛下宽恕!”
    “军中有将士感染疟疾,传染迅疾,以有数千之数。臣不敢稍慢,请求药材粮草支援。病不能行,归期恐迟,不胜惶恐,万死!”
    这样的折子上了三道,朝廷上下,顿时阴云密布。
    值此时机,偏又有大量不明人士入京,烧抢砸拿,频频为祸,月余之类,单是火灾就发生了十余起,其他恶性案件不胜繁数,京兆府案牍上的报案堆起了数尺之高!京兆府上下焦头烂额!
    天子脚下,发生恶劣案件如此多起,京兆府府尹大人不得不上书皇上,请求京城戒严,捉拿犯案人士!
    一时之间,七月酷暑,往日大而繁华的京城,竟然有了风声鹤唳之感,百姓们谨小慎微,有绝大多半都紧闭门扉,再不敢露面。
    万元帝病了。
    说是中了暑气,高热不退,神智少有清醒的时候。
    一切的一切,加在一起,怕就是有大事情那酝酿。
    清和郡主听到花袭人此时要外出,不禁有些惊愕。她的身份摆在这里,自然知道,如今京城形势,极不寻常。说不定就与武阳侯整日待在书房议事偏又大门不迈有关。武阳侯涉及其中,靖王殿下自然也涉及其中……
    难道,她是知道些什么了?
    清和郡主有些迟疑,倒是没有打听花袭人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而是问道:“外头这么热,出去岂不难受?你这是准备到哪里去?”
    花袭人微笑道:“哦,是我刚刚没有说清楚。”
    她坐在椅子上,笑容淡然,道:“我是想问问郡主,京城外面可有适合避暑的田庄之类的产业。郡主也说天热的很,待在院中,就是冰水不缺,却也不是自然之凉,并不舒适。”
    “不如到乡间避暑。”
    原来如此。
    去乡间避暑……清和郡主脑海之中又不免想起刚才自己升起的那个念头:难道,她真的知道些什么,所以干脆避了出去?虽然清和郡主不知道若是真发生什么能到波及其一个闺阁少女的地步,但她这个想法还是有些挥之不去。

  ☆、222 避暑

清和郡主稍一迟疑,便道:“城外果子山下,有个庄子,门前有桃花溪经过,说起来倒是避暑的好地方。”
    “庄子是前两年才修缮的,一直有人照料,一应东西,都是不缺的。”清和郡主微微探身,笑问道:“你是自己去住,还是约了朋友一起?容儿这些日子都叫无聊,不如让她陪你同去。”
    不管花袭人是不是要避开这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风波,清和郡主还是觉得,最好让任少容跟着花袭人一同出门。从目前来看,这二人倒是有了几分姐妹情,相处的还不错。
    至少,任少容有危险之时,花袭人应不会不管不顾。
    容儿可从未对不起她。清和郡主心中想。
    花袭人并不知清和郡主一瞬间想了许多。她点了点头,说自己并未约人:“若是容妹妹愿意一起,自然是极好的。只怕她会觉得闷。”
    清和郡主便笑了起来,当场挥手打发人去请任少容。
    不一会儿,任少容欢快近来,一边见礼,一边快言快语地道:“娘和袭姐姐有事儿找我?”
    “是你袭姐姐说要去果子山避暑,我问你愿不愿去。”清和郡主含笑道。对面着女儿欢快的笑容,清和郡主的笑容也轻松温暖了些。
    “果子山啊……”任少容似乎并不太感兴趣,神色间有些迟疑为难。
    清和郡主忙道:“别忘了果子山最多的是什么。这会儿,满山的葡萄枣儿石榴什么的可是甜了……还有,你不是特别爱吃桃花溪里的鱼吗?正好钓来吃。”
    任少容有些意动,问道:“那娘,您去吗?”
    清和郡主摇摇头:“我哪里像你们小姑娘家家的有精神劲儿。我就不去了。”她遂又笑呵呵地道:“我不去,只有你们两人是主子。岂不可以撒欢地玩儿?”
    她这么一说,任少容立即高兴起来,嘻嘻笑道:“瞧娘说的。像女儿是猴儿似的。”
    任少容便答应了去。
    清和郡主又使人问了任少元,却被回答不去。心肝便是颤了颤。她微叹一声,一边让人通知庄子准备起来,一边让人开始给两位小姐收拾随身物品了。
    次日,两人坐了马车,后面跟着两个马车的日常用品,一早就出了城。
    街面上。
    孟如诲停住脚步,注视着标志有武阳侯府的马车,默默瞧了一会儿。让随从拦了一辆车马行的马车,远远地跟着出了城。
    到了果子山的地界,武阳侯府的马车停下来,孟如诲又让车子走了一程,又过了约二里地,才在一处庄子前停了下来。
    庄子不小,也有几十户人家。
    居中一个占了两三亩地飞檐斗角的打院子,自然是自己主人家的。孟如诲多付了不少车钱,拜托了车夫去孟府给他送个口信,便让车夫驾车离开了。
    盛夏时分。
    田间并不忙碌。
    这个庄子尤其安静。连趴在门口的大黄狗都显得格外的萎靡老实,全不见旧日的凶悍。家家户户紧闭门扉。若非是那墙头开着的窗子中时不时闪过道道人影,有大人训斥小孩子不准哭闹的声音。孟如诲真的会觉得这里没有人。
    他面容微沉,抖了一下长衫,收起折扇,迈步往前,到了那大院之前,踏上台阶,拍想了门环。
    大门“吱呀”一声,只打开了半道缝隙,露出一个中年门子来。
    这门子孟如诲认识。正是原来乐信伯府的前门管事。乐信伯府的前门管事,位置不高。油水却足,更是早已不亲自守门开门了。没想到。如今倒是他亲自打开了门。
    肚子上的肥膘都少了些。
    孟如诲正有些出神,那门子也认出了他,忙打开了大门,道:“孟公子。”
    孟如诲回神,问道:“你家大公子可还在家?”
    “在的,在的。”门子忙侧身请孟如诲进去,一边说道:“孟公子若是晚来一步,我家公子怕就出发了。您请进。”
    孟如诲进了门。
    门子关上大门,亲自领路,带着孟如诲往里面走。
    没走多远,偏到了一座小院。
    门子上去排着院门,大声道:“大公子!孟公子来了!”
    随着他的呼喊,一身天青色锦衣的薛世光出现在了正房门前。他对那门子摆了摆手,走下台阶,迎接了孟如诲,又见他孤身一人,不禁摇头道:“孟兄怎么来了?也不怕回去你父亲知道了罚你。”
    薛家倒了,虽然因六皇子的关系并未倒的彻底,但没有个二三十年的,绝对别想着起复,恢复旧日荣光。再者,谁都知道今上恼极了薛士信让他颜面无光,对薛家人绝没好印象,因而旧日交好的人家,无不避讳,没一个敢这时候上门的。
    谁也不想同“反贼奸细”粘上关系。
    当然,绝大部分旧日巴结着薛府的人家都卷入了其中。他们可都没有皇子亲戚,俱是被抄家灭族,比薛府凄惨了数倍。
    薛府至少人都还在,且还能衣食无忧的。
    薛世光没想到头一个来看他的,居然事孟如诲。他们旧日虽然有些交情,但却算不上多么铁的关系。因而,薛世光这番话中,也未尝没有嘲讽之意。
    孟如诲道:“薛兄难道就让我站在门口说话?”
    “是我失礼了。”薛世光失笑,自嘲道:“薛家顷刻间倒了,连门子都惶惶没了规矩,不经通禀就将人领了进来……我自己也忘记了待客之道。”
    薛世光感慨一番,请了孟如诲到书房交谈。
    薛世光的书房其实与他从前伯府中的书房并无太大变化。笔墨纸砚依旧是上等出品,多宝阁上依旧玲琅满目。似乎薛家并未倾覆,而他薛大公子不过是搬了个地儿住而已。
    陛下饶了薛家人,底下人见风使舵,说是没收了薛氏产业,但如今看来,那没收走的,只怕并没有多少罢了。或许田庄宅子没了,但古玩细软这些值钱东西,却留下了绝大部分。
    不然,薛大公子的书房也不可能没多少变化。
    到底还是有变化的。
    孟如诲尝了一口茶,却已经不是今年的贡品新茶。而是往年的旧茶了。陈设没有没收,但象征着荣宠的茶叶吃食,却已经再不能有了。孟如诲心中有些感慨。
    他放在茶盏,道:“我虽然在家中居嫡长,但薛兄也知道,我父亲眼中只有我的两位姐妹……我今日来,说起来也是自作聪明……”
    “什么意思?”薛世光问道。
    “我想着,”孟如诲探身靠近了些薛世光一些,眼中闪过微光,低声道:“帝位更迭之际,薛家未必没有抓住机会返身的可能……”
    薛世光眼睛一眯。
    “我此次来看望薛兄,什么都不必花费,却能让薛兄承了我雪中送炭之情,岂不是很划算?”孟如诲直起身体,摇头笑道:“或许薛兄认为我是自作聪明,但我就是这个意思。”
    他倒是坦诚的很。
    说罢就坐在那里品起了茶来。
    虽是陈茶,但也是贡品。孟家虽然也有类似的,却少的很。除了父亲,就只有他的妹妹才有一点儿,从来都轮不到他吃用。
    薛世光身体有些绷紧,坐在那里许久未动。
    片刻。
    他微不可查地放松了一些,展颜一笑,站起身对孟如诲拱了拱手道:“虽然我觉得孟兄多半是在说笑,但在下还是要谢过孟兄好意。”
    “好说,好说。”孟如诲笑道。
    两个人重新又坐了下来,随意闲谈几句,便听孟如诲又开口道:“其实,我今日来,也不过是一时兴起。”他笑道:“若非是看到武阳侯府的马车,我大约也不会跟过来。”
    薛世光微一愣神,道:“清和郡主在果子山亦有产业,想来是府中主子出来避暑吧。不得不说,这山野之间,比京城之中的确要凉快许多。恩,不知来的是哪一位?”
    “应该是侯府的两位小姐,县主和乡君。”孟如诲笑道:“想我们当初与那花小娘子相识之时,怕怎么也想不到,她有朝一日会成为乡君吧。世事真是奇妙。”
    那时候,谁也想不到,好好的乐信伯府,一下子居然成了奸贼所在。而他高高在上的薛大公子,十分有可能成为伯爷之人,如今居然成为罪人,要被发配到战场冲杀拼命去了。
    薛世光眼神不免一冷。
    孟如诲又道:“后来我才知道,乡君和那南顺侯后人韩家,居然关系匪浅,是十分亲密的义亲。听说,那花小娘子,为了韩家,更是贡献颇多的。想那时候薛兄还十分心仪与她,这真真是……”
    薛世光冷哼一声,面色很难看。
    他不是不知道花袭人与韩家的关系。当时薛韩两家要议亲,自然将韩家底子查访了一番的。后来,韩清元去告了御状,薛家一霎那间变故横生,薛家人多半只后悔咒骂那韩清元心机歹毒,薛世光一时就将花袭人忘了一边。
    此时听孟如诲旧事重提,薛世光立即想起自己与花袭人之间的瓜葛,再想到如今二人地位全然翻转,不禁是又怒又怨又恨又恼。

  ☆、223 上山

想不过是半年前。
    他还是高高在上的伯府大公子,她不过是市井卖花女。就算他想要人财两得纳她为妾,也是她的把不来的荣幸。
    如今呢?
    她从了侯府之女有乡君爵位,而他却成为罪人之子,一辈子拼杀战场且不记功不得回京!
    她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那个人,是他跳起脚来也够不到的了!
    薛世光脑中不禁想到那日他欲对她行手段之时,却莫名其妙地自己中了药,出了大丑,最后惹的父亲大怒,罚他跪祠堂禁闭思过!
    他跪在祠堂时候,心中居然没有迁怒她!
    后来听说了她病重不醒,他心中真的替她十分担心过!他那时候甚至想着,大将军府的庶女,她若是能病好了,他是不是勉为其难娶她为妻好了!
    他还清楚地记得,这种念头一出的时候,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而后就意识到,他对她到底是与对那几个侍妾不同的,他是真的喜欢上了她吧。
    而后她成为乡君,又是侯爷之女,身份又有不同,他不知道有多开心,差点儿就同父亲开口说明了!
    没想到!
    如今成了这般!成了他配不上她了!
    真是讽刺!
    薛世光心中不痛快,盯着孟如诲,冷声问道:“孟兄想说什么?孟兄若是喜欢嘲讽于我,只管纵声大笑就是。何必这般。”
    孟如诲轻笑,摇头道:“我可是来雪中送炭来的,怎么会是刻意想要戳薛兄的痛处。我这儿碰巧得了一个关于花小娘子的消息,一时有些不知道该不该同薛兄说罢了。”
    “你说。”薛世光沉声道:“如今薛家到了这地步,能有什么消息是听不得的。”
    孟如诲抿一口茶水,点了点头。收起笑容,低声道:“我听说,那桩旧案的关键人物。那个叫周又白的,之所以那般配合反水。将你父亲和一干人等卖了个干净,其中是有内幕的。”
    薛世光也严肃起来,凝神问道:“哦?愿闻其详。”
    父亲曾咒骂过周又白的背叛,且就算是揭露出这种事情,涉及谋反,周又白也绝落不到什么大好处,他为何会反水?
    难道,他是天生的反骨头?
    听说。在御殿之上,宁王殿下曾冒险提出“事关重大,防屈打成招”的说法,今上也准了,让御医刑部审讯之人甚至仵作一同检查那周又白,却并未在他身上发现什么过度殴打受刑的痕迹!
    纵然有什么,也不能说明是屈打成招的!
    周又白为何会反水,这是个迷。父亲直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弄明白。
    薛世光自然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孟如诲道:“周同知是在进京述职的路上,失踪了的。应该能够断定。他就是那个时候被擒的。那个叫风月镇的地方,实在毫不起眼,是不是?”
    “但薛兄再想一想。那花小娘是在哪病的?”孟如诲沉声道:“正是风月镇。为了求证,我还派人到风月镇打听过,她就是周同知失踪那日深夜,到镇外一个小村子中的寻医就诊的。包括后来一直看护她,后来大约是效力于靖王府的那名年轻的吴济吴大夫,当时就在那村中暂住。”
    如此多的痕迹,想要查访起来并不困难。
    “周又白当夜失踪,花小娘当夜病重,二人几乎在同一地点……”孟如诲道:“这其中。真的就是巧合吗?薛兄想一想,花小娘当时一个小小商人。闲来无事,去那个平凡无奇的小镇做什么?她既然去了。定然是有她的目的吧?”
    薛世光不禁沉思起来。
    好半晌,他才抬眼开口道:“孟兄如此推测,是有证据吗?”
    孟如诲摇摇头。
    宁王殿下撒出多少人手都查不到的真相,他一个不被家中重要的公子哥儿,要人没人要势无势,怎么能有找到确切的证据。
    若有证据,他早就跑到宁王殿下那里邀功去了,又何必来这里说给薛世光听。
    半晌,孟如诲又道:“说起来,我那日到武阳侯府做贺,听到了两个粗使婆子的议论,很有意思。”
    “恩?是什么?”薛世光凝眉。
    孟如诲一边仿佛陷入沉思,一边轻声说道:“那两个婆子说起她们主子的正院没有半点绿色,话里话外的意思,仿佛是说,清和郡主忌惮那花小娘什么,以至于院子连半片绿叶都不许有。说的挺邪乎的。”
    孟如诲定了定心神,又道:“那日荷花会,我亲眼瞧见了,与她起争执的定国公府家的几位闺秀,当时稀里糊涂地就从画舫二层掉入了水中……薛兄还记不记得,当日你想对人家动手,结果反而是自己不知为何吃了大亏吗?还有那一度流传的市井谣言……”
    薛世光不知何时起,紧紧抿起了唇。
    孟如诲没有多说。
    书房之中陷入了沉默。
    外面不知从哪里飘来一团云,遮住了院子里的一片天光。室内光线暗下来,气氛越发显得沉寂。甚至两人对面而坐之时,连两人的面容都看不清晰。
    云朵终于飘开去,室内外又重新充满了无处不在的白光。
    薛世光轻轻睁开眼睛,结束了这个话题,道:“孟兄见惯了春日的桃花溪,怕是不知这夏日桃花溪也别有一番趣味吧。既然来了,就多待些日子,四处走走看。”
    “那就叨扰薛兄了。”孟如诲客气地道。
    山青水秀之间,周遭的温度都要比城中低上好一些。清风无处不在,让人感觉不到半分闷热。就是才过正午,也半点不觉得热,只觉得这午后时候,分外的宁静慵懒,让人迷醉。
    花袭人和任少容到了庄子上,沐浴之后,用了午饭,又小睡了片刻,二人便不约而同地都醒了来,走出了房间。
    任少容想要垂钓。
    “袭姐姐,你会不会钓鱼?”任少容轻快地道:“蝉儿最会做鱼。我们钓了来,晚上好让蝉儿做来吃。”
    任少容回头像拿着鱼竿诸物的蝉儿道:“要做红烧鱼;放上香葱大蒜的……”
    “小姐,这不好吧?”蝉儿迟疑地道。
    “有什么不好的。”任少容理直气壮,道:“我们如今是在乡下,又不会客什么的,都是自家人,难道还怕嘴上有味儿丢人?”任少容挽住花袭人,期盼地道:“袭姐姐,你说呢?”
    “红烧鱼。”花袭人用力点头附和。
    任少容就快活地笑。
    两个人到了桃花溪边,各自离不远处找到一片浓荫,甩下鱼竿,钓起鱼儿来。
    溪水清澈,波光粼粼。
    有鱼儿时不时从水底浮出来,大的能有半尺来长。或许是因为爱吃鱼的缘故,任少容钓鱼的技术真不错。隔不一会儿,就能听到她收获时候欢快的呼声。
    而花袭人这边却是平静多了。
    她将鱼竿放定,平静地凝视着水面。有鱼儿游过来时候,她总会忍不住用精神力抚弄它们一下。以至于鱼儿聚集又散,总也忘了上钩。
    远山青黛,阳光正好。
    果子山山腰一处。
    薛世光和孟如诲并肩而立,看着桃树下垂钓的两名少女,一静一动,俨然仿佛如在画卷之中一般。
    两个人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后,孟如诲微微转头看了一眼出神的薛世光,微微一笑,伸手摘下了一串青涩的葡萄。
    他在山庄留了一下,次日清晨偏离了京。
    山庄生活十分惬意,花袭人尤为喜欢。
    钓了鱼,采了莲,打了枣儿,花袭人这一日闲来无事,就想要弄点儿葡萄酿酒玩儿。前世的时候,她工作忙碌,生活中又被各种东西充斥着,心情也总是需要调节,虽然想过,但并未实施。
    此时看到这满山的葡萄青紫相交颗粒饱满,不禁想要试一试。
    “酿葡萄酒?”任少容听到花袭人一说,竟然是比花袭人还要兴奋,道:“怎么酿?要摘许多葡萄吗?我们这就去摘吧?”
    在田庄待了几天之后,能进行的活动都尝试过了,任少容就有些觉得白日无聊起来。
    花袭人一边吩咐人去找干净的篮子,一边将酿酒的过程同任少容说了一遍,笑道:“……味道不敢保证,但肯定是葡萄酒没错的。反正也不过是玩儿罢了。”
    任少容才不管酒味儿如何。
    她立即行动起来,带着篮子就上了山。
    果子山很矮,说是山,不过是有个较为明显的起伏坡度而已。山上野生的树林已经不多,都是被果农开垦种上了各种果子。这些果子,倒并非是属于哪一家——
    果子山附近有几个大的田庄包围着,田庄的主人们都是京城富贵人家。当然在果子山栽种各种果木的也不是哪一家,而是几家联合,你种一片我种几颗的,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