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楣(弄雪)-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姑娘左眼里写着无聊,右眼中画着无趣。整个人懒洋洋的,躺在躺椅上,先是拿着她那红色的马鞭,随手挑动两只雪白小圆球的尾巴。逗得两只小狗满屋子乱跑,上蹿下跳,狗毛到处飞舞。
  宝琴趁着茹兰不备,一手一只,拎着两只小狗扔到花园里让它们出去疯,才把早扔到地上的一本游记捡起来,恭恭敬敬地又递到八娘手里。
  八娘眨眨眼,看了几眼书,又伸手去够阳台上长长的风铃,一下又一下,把彩线串起来的玻璃吊坠扯得东摇西晃,没一会儿就纠缠在一起。
  顾婉哭笑不得,挥挥手让宝笙去解救无辜的小风铃,笑道:“八娘,你要是无聊,我陪你下棋如何?”
  “上午在师傅那儿下了一上午,下的我都快吐了。”
  沐茹兰皱着眉,一张稍显圆润的脸鼓鼓的,她喜欢的是鲜衣怒马,骑马打猎的生活,可现在家里人都忙,又不许她一个人出去玩,再说,目前也适合很高调的出门闲逛。
  顾婉想了想,一拍手,笑道:“我教你一种小游戏,保证你喜欢。”
  “是什么?”八娘还是提不起劲儿,“难不成咱们玩骰子?打叶子牌?玩得多了,也没什么意思,又没有多少彩头。”
  
  顾婉哭笑不得,这个时代女孩子能玩的游戏还真不多,打打叶子牌就是最好的娱乐方式了。
  “也是下棋,不过,没有围棋那般复杂,还挺有趣儿的。”
  顾婉拿出来的游戏是跳棋,规则简单,容易上手,老少咸宜。
  刚拿出来的时候,陈文柔都很喜欢,经常和顾婉玩一盘,智商高的人做什么都容易,下围棋,顾婉磨练至今,十局里面能赢上两局,还得是陈郡主稍稍放水,玩跳棋,照样是输多赢少。
  棋盘是柳木头给做的,只用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做成了,用的是檀木,很厚重,四角镶嵌金箔,雕刻了四季花卉的花纹,很精美。
  棋子一开始顾婉想用玻璃做,可工匠手艺不够娴熟,做出来的不好看,也不规整。
  后来顾婉干脆就让人烧出来一堆瓷质的,五颜六色,样式精美,有的烧成十二生肖的,还有烧出吉祥如意的字样儿,花样不少,陈文柔见了喜欢,居然做了一套非常名贵的宝石棋子,有白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猫眼石,黑曜石,各种各样的,或名贵或寻常的宝石做出来的棋子,看得顾婉脑子发蒙,这样的棋子拿在手里,任谁都不会有心情下棋了。
  不过,陈郡主做这些棋子,貌似也不是用来下棋的,根本就是雕刻来收藏,还弄出一套,说是给顾婉收着,什么时候她出嫁,添在嫁妆里面。
  当然,此时顾婉拿出来就是寻常的陶瓷制品,虽然也很精美,拿在手里,每一颗棋子都很可爱,但好歹不会影响下棋的兴致。
  跳棋果然是老少通杀,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太少,随便整出一样儿就能吸引小姑娘安安静静地坐一阵子。
  八娘拉着顾婉陪她下了一下午的棋,一直到天将暮,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走之前顺走了顾婉一套棋子,至于棋盘,顾婉手里也只有一个,八娘只好回去自己制作了。
  顾婉这群女人在涯州的生活多少有些平淡,可外面却是风起云涌。好消息和坏消息几乎一样多,大半年的时间下来,定州形势稳定,周家军和郑家联手剿灭齐王,又转身进攻大庸。丰朝太子西逃至洛城,命令乐安侯水波留守。
  水波第一次显示出果决的一面,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在大庸修复城门城堞,好歹控制住了他手里最后的近三十万禁军,于城南列阵,迎击周郑两家的联军,火速通告各郡县,召集信得过的地方军队入京平叛。
  周家和郑家联合,但内部也是纷争不已,虽然围困大庸,可是形势却并不好,水波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让周家和郑家猜忌日深,联军内部互相防备,几次交战,胜少败多,居然让乐安侯水波渐渐站稳了脚跟,还派人去洛城迎接太子回京。
  只是太子染病,暂时还留在洛城。
  沐家也不好过,周家现在虽然主要防备的是郑家,可周家要扩张势力,就必然要入侵沐家的势力范围,再说,两家都有野心,必有一战。
  可以说,这大半年的时间,丰朝的统治是彻底土崩瓦解了,各地都有人自立为王,周家和郑家更是攻城略地,抢占地盘。
  沐家也一样。
  沐家的军队虽然大部分聚集定州,防备蛮族入侵,但定国公沐放还是率军北上,连克郡县,步调并不算太快,至少和周家和郑家的速度比,稍显慢了些。
  
  但沐家军队纪律严谨,所过之处,和那些所谓的义军,或者其他诸侯的军队有很大差别,至少在受百姓的欢迎上,其他人拍马难及,经常是沐家军队刚到一地,郡县的长官就直接开门献城,沐家的速度较慢,也是为了消化占领的地盘,打好基础。
  顾婉从沐家的信件往来,还有从陈文柔那儿听到各种消息里,已经能够看到沐家一统天下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当然,她是早知道结果,才能从纷乱的信息中分析出沐家所占的优势,身在局中的人们,可没有她这样上帝的眼光,在现在大部分人眼里,沐家虽然不算是个小势力,但和周家和郑家这两个庞然大物相比,到底稍逊一筹,也只有真正大局观出众的能人异士,才能高瞻远瞩,猜到最终的胜利者会是什么人!
  涯州说是平静,但也仅仅是和外面每一天都死人的地方相比而已,实际上,没有哪里能不受乱世的影响。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破坏,有毁灭,就会出现各种人间惨剧——人们流离失所,女子失去丈夫,父母失去儿子,连涯州这等平静之地,出征的战士,同样不可能全都活着回家,白幡招摇,哀乐四起。
  大量流民涌进城池,缺衣少食,对涯州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连郭家屯都被影响到了,村子里来了不少流民,还是成群结队的。
  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即使露宿,也冻不死人,可随着天气转凉,夜里气温骤降,在住在外面,人们就开始忍受不了。
  一开始来的流民,村子里各家挤一挤,还能分出个遮风挡雨的住处给人居住,可后面流民越来越多,村子里是真住不下了。
  郭玉柱和村中族老,干脆在外面多搭一些草棚,把荒废的庙宇都整理出来,让人暂住,就是这般,还是不可能容纳所有的流民。
  流民中老老实实的老百姓还好,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感激不尽了,可是,这些流民也是良莠不齐,其中不少人凶悍的很,成群结队的,还不知是哪里被打散了的土匪,冒充流民跑到涯州讨生活,这帮人享受惯了,哪里受得了苦日子,经常偷鸡摸狗,搅合的村里乌烟瘴气的。
  
  
  
  第一百二十章 流民
  
  
  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午后,浅蓝色的窗帘把刺目的阳光阻挡在明亮的玻璃窗之外。
  
  顾婉歪在美人榻上正歇午觉,就隐隐约约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阵喧闹声。
  
  顾婉被吵得有些头痛,按着额头掀开被子,懒洋洋地伸了个腰,咕哝了句:“宝琴?”
  
  宝琴蹙着眉,端着热水拿了帕子进屋,给顾婉擦了擦脸,才扶着她坐到梳妆台前,拿起象牙梳子给她绾发。
  
  铜镜是刚打磨过的。
  
  镜子里的女子已经不算女孩儿,该算是少女了,身段窈窕,顾盼生辉。
  
  十二三岁的女子长得最快,相差一岁,风情便不同,宝琴本来还有些神思不属,此时望着镜中的娇美少女,目中也不觉显出几分喜意:“小娘子生得真美,七郎也是极好!”
  
  顾婉失笑,摇摇头,晃动了一下刚刚梳好的双环髻,现在她的头发不多,也怕压坏了长不好,用的首饰都是小巧玲珑的,可就这寥寥几样儿,依旧衬得她肤白如雪,明亮耀人。
  
  “别拍马屁了,外面怎么回事儿?”
  
  一说起外面的闹剧,宝琴不高兴地板起脸,嘟着嘴:“还能是谁?就是那帮流民闹事!”
  
  今天上午外面有一队流民来到郭家屯,因为前阵子流民太多,家家户户都给塞满了,只好让他们暂时搭个棚子凑合一下。
  
  却不曾想,这伙人彪悍的很,对吃的。用的,住的,各种东西都挑剔的不行,还有几个人一来村里就下手去抓别人养的鸡鸭。
  
  让郭家屯上下都十分不满。
  
  其实。一开始流民涌入。村里人都是抱着三分同情的,涯州民风淳朴,还是好人,老实人比较多,大家都尽量腾出地方安置流民。哪怕自家住的环境也不算好。
  
  奈何好心不一定都有好报。流民数量一大,便让人忍受不了了,本来安静和谐的郭家屯,让这帮人搅和的鸡飞狗跳。郭玉柱郭爷爷近日经常气得吹胡子瞪眼,而且村里治安变差,以前可以随便放着到处找食儿吃的鸡鸭羊鹅,现在关起来都不放心。各种不方面,让村子里上上下下都很头痛。
  
  郭家屯的老百姓们本身是从上琅迁来的,上琅临近边境,经常会遇到蛮族入侵劫掠,土匪豪强更多,民风也是彪悍的很,哪里会吃闷亏?
  
  双方都不退让,争端便多了,这几个月来,打架斗殴的数量猛增,甚至还有乡亲要求不许流民进入村内。
  
  顾婉正沉思,宝笙忽然急匆匆奔进房间,道:“小娘子,不好了,刚子哥和人打起来了……就在咱家东面的庄子门口儿。”
  
  顾婉愣了愣:“嫂子呢?”
  
  “大夫人刚出去。”宝笙凑过来给顾婉换上衣服,收拾停当,便扶着她向门外走去。
  
  顾婉离开房门,随手招呼家里一个小丫头:“去通知毛叔,让他带人过来瞧瞧。”
  
  毛永喜是负责郭家屯这一片儿的捕快,因为沐家的关系,对顾家颇为照顾,逢年过节,往来频繁,出了这样的治安事件,自然是要找官府的人出面解决。
  
  看着小丫头心领神会,顾婉才松了口气,打算先去看看情况。
  
  就在村里,距离不远,顾婉便不坐车,只是王大和王二各带了几个好手跟上了,以前到无所谓,可现在村里流民多,鱼龙混杂的,还是小心为妙。
  
  不多时,走到东面的庄子前,就见郭家屯由郭玉柱带头,一群一身短打的壮汉,手里拎着扫帚,扁担,还有直接抡起刀片,长矛的,人数众多,貌似整个村子都给惊动了,还有好些青壮正往这边儿赶过来。
  
  另一头儿,和村里人对峙的是十来个衣衫破烂的男女,看样子像流民,手里也拎着扁担,棍棒,还有几个拿着石头,眉眼间都是厉色。
  
  顾婉的大嫂子,方素,方夫人,就立在庄子门口的青石台阶上,站得十分显眼,一脸冷肃,眉毛紧皱,手中的长鞭一下又一下敲击在手上,她身上只批了一件薄薄的红色披风,显得身体有些单薄,可气势惊人。
  
  顾婉看得莞尔,自家这位嫂子还真是和她印象中的大不一样,颇有几分‘英雄气概’。
  
  就见她目光冷冷地盯着带头闹事儿的那个男人的脸:“是你先动的手?”
  
  王刚立在旁边,本来憨厚的脸一片怒色,眼角乌青,嘴唇也破了,虽然伤得不重,可显然是吃了亏。
  
  流民中带头的那人,是个中年男子,长相到不差,脸上带着几分狠戾,让人看了心里不舒坦。他可能也没想到,村子里的人居然如此悍勇,打了一个,立时就窜出来一群,显然,他们以前在别的村子寄居的时候,遇见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
  
  此时听方素发问,男子脸色微变,嘴角抽动了下,闭紧嘴,没说话。
  
  王刚此时已经拿手帕将伤口的血渍都擦了去,指了指隔壁的气道:“刚才这帮人硬闯庄子,我上前阻拦,他们就打人!”
  
  王刚这话一出,郭家屯的人更是鼓噪起来,好几个小伙子拎着家伙就向前冲了几步,怒道:“混蛋,敢在咱郭家屯撒野,打死他们一帮***。”
  
  当真群情奋勇,郭家屯的人越聚越多,个个面带怒气,显然是已经忍了这帮流民很久,连周围看热闹的其他流民都生怕被波及到,溜走了不少。
  
  对面的十几个人,心里也直打鼓,有几个胆小的,脸色隐隐发青。
  
  情势紧张,堪称一触即发……
  
  “嗷——还有没有天理了,不能这么欺负人那儿,我孩儿才这么大点儿,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还让不让老娘活了!”
  
  就在郭家屯这边儿恨不得上前动手将这帮流民都给打出去时,流民里忽然钻出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屁股坐在地上,咧开嘴放声哭嚎。
  
  顾婉挑眉。伸手捂了捂耳朵。宝笙和宝琴上前一步,挡在自家小娘子身前,就担心她看见什么不雅的场面。
  
  她这么一哭喊,村里人面面相觑,一时间到没人好意思上前动手。
  
  那女人见大家伙避让。哭的声音更高。一边哭嚎一边捶胸顿足:“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家娃才三岁,这么小的孩子。哪能住在外面,你们还有没有同情心!”
  
  “就是,凭什么他们住好房子,吃干饭。换了我们就得住破棚子,还吃不上喝不上,我们不服,今天,我们就得住到屋子里去!”
  
  流民中带头的那中年男子,气哼哼指了指缩在庄子中探头探脑的一对儿新婚夫妇,吓得那个小媳妇脸色煞白。
  
  这对儿夫妻也是逃难过来的,似乎家里薄有资产,丈夫还是个读书人,碰上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当时郭玉柱见他们夫妻温文有礼,小媳妇还有了身孕,心生怜惜,便做主让两个人住到顾家腾出来的庄子里去,环境好,也安全。
  
  没想到,这会儿到有人觉得碍眼!
  
  郭玉柱闻言皱眉,还不等他开口,方素冷冷一笑:“这是我们家的庄子,我们乐意给谁住,就给谁住,别说是有人先来住下了,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就是空着,给猫住,给狗住,也不让你们这群浑人污了我们家的房子!”
  
  对面的男人实在没想到方素看着像大户人家的夫人,居然会如此泼辣,不但抛头露面,还一点儿脸面都不给人留,气得脸色发红,指着她半晌说不出话:“你……你……悍妇!”
  
  地上撒泼的女人也是一愣,随即又咧嘴,方素已经一鞭子抽过去,正好抽在那女人的小腿上,疼的她吱呀尖叫,蹭一下就从地上蹦了起来。
  
  方素显然是觉得这场闹剧实在无趣,一转身,扶着披风走下台阶,扭头冲郭玉柱道:“郭爷爷,别和他们客气,要是老老实实的,咱们村子不差个地方给他们搭棚子,再闹,直接送去挖矿,我记得,沐家正缺挖矿的苦力呢。”
  
  郭玉柱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顾婉也失笑,脆生生地道:“嫂子,咱回吧,毛叔,您别看热闹了,赶紧把这些人给带走,好好教教他们规矩,省得弄得村里乌烟瘴气的。”
  
  此时毛永喜早就带着人到了,这会儿才上前,一挥手,手下的衙役一拥而上,把流民里两个带头动手打人的给绑了起来。
  
  寻常百姓,多惧怕官兵,更是有很多年死也不肯见官,此时一见捕快衙役居然来了,所有流民都吓得一哆嗦,个个把手里乱七八糟的家伙都扔了,在后面见机快的,扭头走人,被绑起来的几个壮汉,也吓得瑟瑟发抖。
  
  刚才还撒泼的妇人,最是会察言观色,这会儿早就抱着孩子一溜烟跑得老远。
  
  方素看见顾婉,脸上一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额角,显然没想到居然惊动了自家小姑子,还让小姑子看见自己发飙的模样,羞得耳朵根儿通红,细声细气地道:“婉娘怎么出来了?不是正午睡?”
  
  顾婉笑嘻嘻搂着嫂子的胳膊,扶着她回家,很体贴地不去说刚才看见的场面:“天气闷热,睡不着呢。”
  
  毛永喜干净利落地绑走一批人,登时让村里的流民变得守规矩许多,偷鸡摸狗的现象也少了,这到是意外之喜。
  
  毛永喜都想着是不是应该在别的县,别的村子也来一个杀鸡儆猴!
  
  这阵子随着数不清的流民涌入,可是让涯州官府压力倍增,巡逻的衙役加上官兵,足足增加了三倍有余。郭家屯还算好的,村民本身多青壮,自主组成巡逻队,维护村里的治安,一般情况下用不到官府帮忙,可更多的村落,却是老弱病残居多,在此乱世,想要维持治安,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粮食
  
  流民问题,却是应该解决了,拖延下去,对涯州没有好处。
  
  顾婉和方素找郭玉柱郭爷爷商量了下,干脆让郭玉柱代表郭家屯,去和新上任的兴元知县商量一下,说说村里的难处,这些大批的流民,真什么都不做,张着口等着别人救济,迟早涯州会承受不住,再说,流民可是一批一批,不间断地涌入,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打发他们返乡去呢。
  
  兴元的知县是沐家最近新换上去的,正正经经的沐家铁杆儿,未来七夫人开了口,自然要十分重视,哪怕诸事纷杂,还是先发话解决这帮流民。
  
  正好,发生了斗殴事件,官府以此为借口,将所有的流民分割开来,官府组织他们搭建起简陋的棚舍暂住,凡是进入涯州的流民都登记造册,青壮年必须以工代赈,老弱的,除非真的病得动不了,否则也要自力更生,沐家大军在外征战,生活物资什么都缺,这些老弱别的干不成,纳鞋底,缝补衣裳,做做被子,还是能干的。
  
  总之,再也不许有吃白饭的人存在,也省得这些人精力充沛,就知道闹事。
  
  无论什么时候,老百姓还是害怕官府,官府的人出面,就算有些流民里的刺头想闹事儿,也只是被揪出来当那只儆猴的鸡,很快,涯州各地的治安就变好了许多。
  
  郭家屯众人的生活也渐渐恢复平静,至少顾婉偶尔和沐茹兰出门去村里逛逛,路三娘也不会在她耳边嘀嘀咕咕,一百一千个不放心。
  
  转眼就到了秋收时节。可涯州各地的粮食一收上来,所有人都开始犯愁,粮食歉收严重,整个涯州收上来的粮食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可是人口增加了好几倍,再加上打仗,真是让沐家目前主管钱粮调度的柳春。柳老爷子,愁得连胡子都雪白雪白的了。
  
  其实粮食歉收也是没办法,去年本来天气状况就不好,春旱夏涝的,还闹了一阵子虫灾,沐家又为了打仗,大肆征兵。村里能下地干活的青壮年少了许多,这粮食不歉收才奇怪。
  
  好在沐家早就考虑打仗,粮草以前就有储藏,目前粮食虽然短缺,到还不至于到了危急的地步。比起外地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要好得多了。
  
  到是郭家屯的粮食收成十分好,好到让当地的原住民侧目。
  
  好多人看着郭家屯的老百姓淡定地收割粮食,一点儿都没把亩产四五百斤的放在心上,还一口一个今年环境不好,地也太生,收成少了,眼珠子都差点儿给瞪出来。
  
  村东头住的一个姓代的老农,亲眼看见王刚收庄稼,一张脸涨红。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给厥过去。
  
  更别说郭家屯出产的那些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动辄上千斤的亩产,吓得一群老农民还以为郭家屯的人都是得了神仙点化,那敬畏的眼神。到让郭家屯好些比较憨厚的人不好意思起来。
  
  当地人也不是傻子,见到这样的结果,自然能看得出郭家屯的人侍弄庄稼很有一手,现在的老百姓都是地里刨食,能学到让庄稼的产量翻上数倍的本事,便是让他们一头撞死,也乐意的。
  
  郭家屯的人却多多少少有点儿‘敝帚自珍’,根本不愿意把自己村里的绝活告诉别人,这也不是不能理解,这年头,一点儿小秘方都要传男不传女,一代代传下去的,何况是能让人吃饱肚子的‘秘方’?
  
  再说,法子是顾婉当年在上琅的时候教给大家伙儿的,郭玉柱早就交代过,不许告诉外人。
  
  这一切,顾婉本来都不知道,她又不经常出门,就是出门,别人把她当成贵人,也不敢随意和她搭话,她的心思又还在出征在外的沐延昭身上,对身边的事儿就不大注意,还是最近,陈嫂子频频来找她聊天,言语试探了几次,顾婉才弄明白,为什么最近老觉得别人看她的眼光带着敬畏,还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忽然高了许多,好几次去庄子上,佃户们都是大礼拜见。
  
  听陈嫂子说了今年粮食歉收的事儿,又拐弯抹角地恭维她,顾婉暗自好笑,她还记得当初郭家屯的乡亲们开荒种地的时候,原住民还嫌郭家屯的人不会做活,好好的苗长出来硬给拔掉,那时候王刚那小子憨厚,还主动告诉村里的人,怎样耕地,粮食产量才高,偏偏别人不屑一顾,果然,还是得让人们看到好处,才会上心。
  
  陈嫂子的各种好话,顾婉笑眯眯地听了半天,才漫不经心地道:“我一个闺阁女子,哪里会种庄稼,其实,都是乡亲们按照书上写的琢磨出来的。”
  
  陈嫂子一怔,也是恍然,叹息道:“哎,小娘子读书真多。”又说了半天,见顾婉就是笑眯眯给她闲扯,根本不接话头,陈嫂子也是无奈,只好怏怏而去。
  
  其实,顾婉不是不想教别人怎样种地,现在这世道,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老百姓太苦,她哪怕只能影响涯州一地,让大家多种出些粮食,吃上几顿饱饭,也是好的,只是,越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不珍惜,再说,顾婉本身并不会更重,她仅仅是把从书上得来的法子告诉郭家屯的乡亲,现在粮食产量这般高,一是顾婉提供的种子好,二是郭家屯的老百姓们用心,严格说来,真正会种地的还是郭家屯的乡亲。
  
  顾婉干脆直接请郭玉柱郭爷爷登门,“郭爷爷,咱们在地里种庄稼,别人都能看得见,用不了多久,人家看着学,也能学了去,乡里乡亲的,咱们郭家屯又是外来的,何不趁此机会,交好邻里,结个善缘,再说,能让大家伙多种出些粮食来,咱们郭家屯也不那么打眼。”
  
  郭玉柱本是心思通透之人,哪里会不明白人心,他也不想村子招别人嫉恨,回去之后,立即就召集村中族老,商量了一下,干脆在宗祠附近,修了个书房,将从顾婉那里得来的农书,放置其中,供整个村子里的人抄录。
  
  一下子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其他本看着眼红的老百姓们,也对郭家屯的人是真心感激,虽然今年的粮食没辙,可学会了侍弄庄稼的法子,明年就有了指望。
  
  可惜,很多人根本就不识字,还是陈嫂子做主,凑了些银子去请了个落魄书生,每日给大家伙讲解农书,还弄不懂的,就有人去问郭玉柱等一干农活做的最好的老农。
  
  就连外地的流民,都让郭家屯老老少少的学习气氛给吸引了,只要有闲暇,也忍不住跟来‘听课’。
  
  顾婉听宝琴说了现在外面的热闹劲儿,多少有点儿欣慰,脑子里也开始胡思乱想——将来,郭玉柱郭爷爷干不动活儿了,指不定能开个‘农学’之类,说不定,郭爷爷还能成为‘大师’呢。
  
  …………
  
  纷纷扰扰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这天,顾婉到陈文柔家去读书的时候,正赶上陈郡主让身边的翠姑领来一群新采买的周正小丫头。
  
  这群丫头大多十一二岁,穿得干干净净,长得也眉清目秀,显然,陈郡主选人,可不像顾婉,只去人市上挑,碰上好的是运气,没有好的也没辙。
  
  这些都是过了好几遍筛子,留下来最好的一批人。
  
  顾婉好奇多看了两眼,觉得到比当年在侯府选来的还要守规矩些,每一个都站得笔直,眼神儿也很安稳,既不会丑到不能看,也没有妖妖娆娆的让人腻烦,看着大多极顺眼。
  
  陈文柔拉过顾婉,着她在一旁吃点心,随意地打量了一下,就让翠姑把人带下去调教。
  
  这阵子流民众多,卖儿卖女的也就多了,正好采买一批……陈文柔扭头看了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地坐在一旁吃点心的爱徒一眼,笑了:“顾婉大了,得给你选陪嫁丫头呢,你身边只有宝笙、宝琴可不行。”
  
  顾婉到没觉得不好意思,只摇头道:“哪里使唤得了那么多人?”
  
  陈文柔家,平时使唤的下人全算上,也才五十几个,世家往往多世仆,世仆多了,就容易生事,陈文柔就很不喜欢家里的下人同气连枝,除了特别亲密的心腹,一般伺候个十年、八年,就会放出去,在主子面前体面的,还会赏赐些田地,或者给个铺子。
  
  这些人虽然比不得跟着主子过得舒心,但好歹除了籍,有房有地,将来娶妻生子,子孙后代还有读书做官的机会,也没什么好不满的。
  
  顾婉便挺喜欢陈文柔的做法,忠心耿耿的世仆可以有,但像现如今大多世家那般,好多仆人子子孙孙世代为仆,有面子大的,简直比主人家还要有体面,倚老卖老,拿捏主人的也不在少数,实在是得不偿失。
  
  陈文柔揉了揉顾婉的头发,过不了几年,丫头就要嫁了,伺候的人手真要好好挑拣才是。
  
  涯州还好,崇尚简朴,一般的千金小姐身边伺候的大丫头,小丫头,五六人就算多的,像顾婉这般,身边只有宝笙、宝琴两个丫鬟服侍的也不少,不像在大庸,未出阁的千金身边丫鬟仆妇加起来几十人,都是少说了。
  
  可沐家毕竟是世家,婉娘若是不多带些用得上的人陪嫁过去,一来面子上不好看,二来,也怕婉娘一时使唤不动沐家的下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宅院
  
  除了陪嫁的下人之外,还得多准备些陪嫁的宅子,庄子。
  
  陈文柔想了想,便从自己的庄子里挑出两个最得她喜欢的宅院,让翠姑把地契翻出来,笑道:“这个宅子离沐家在涯州的老宅最近,而这一个在大庸,虽然没有前一个大,可这是当年太后留给我的,地段很好,寻常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陈文柔的目光有些悠远,仿佛忆起当年,那时候,那位太后也是如此拉着她的手,殷殷祝福,只望她将来一切顺遂。
  
  无论如何,太后终究是疼爱她的,就算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