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楣(弄雪)-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连这点儿银子都没有,或者不乐意出的,也能用抄书来代替,每日若是愿意为藏书楼抄二十页书,茶水点心便免费供应。这点儿‘劳动量’,对能拿到推荐,参加入学考的学子们,绝对是小事一桩,抄抄书,还能增强一下记忆,绝对是一举双得,不少家境宽裕的学子,也喜欢闲来无事抄抄书,这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苦差,而是乐趣了。
  因为顾家兄妹的众多体贴举止,来求学的学子,到多对顾家颇有好感,集贤馆第一批学子,将来无不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能在他们发达之前,就结交一下,绝对是顾家赚了,将来,这都是顾安然的人脉,当然,此时此刻,顾安然,甚至顾婉,肯定都没有想这么多。
  在藏书楼呆得越长,来自各地的学子们,就纷纷感觉到藏书楼的好处。
  这座楼有了年头,本是用上好的古木建造,内部也经过顾婉设计,由柳木头亲自打造,桌椅设计的都非常体贴,还用屏风做出一些小隔断,方便学子们安安静静地读书。
  而且彻夜灯火通明,在此读书,绝不用担心费眼。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灯烛,都用精美的玻璃灯罩笼罩,光线柔和明亮,看起来非常舒服。
  只是这些灯罩的出现,惊得吴叔和钱婶浑身打哆嗦,王大和王二恨不得不眠不休地守在楼内。最后把顾婉弄得哭笑不得,在灯上又笼了一层纱罩,稍作伪装,这才让钱婶吴叔,王大王二他们放心了一点儿。
  好在来读书的学子们都很矜持,没有哪个动手去瞧瞧光线这般好的灯烛是什么样儿的,要不然,非也被吓一跳不可,虽然顾婉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得了,也认为愿意踏踏实实在藏书楼中苦读,而不是一个劲儿出外,以游学为名,游山玩水的学子们,这点儿定力,绝不会没有,就是看到了玻璃罩,最多也就觉得新奇罢了。
  环境还好说,更吸引人的,其实是楼内提供的茶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风雅之人,除了少部分不爱茶的,大多数平日里就喜欢品茗赏花,对茶水都不陌生,可这座偏远小城里,小小藏书楼中提供的茶水,却是让所有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回味无穷,越喝越上瘾了。
  那些茶叶,其实是超市的大路货,最便宜的那种,一点儿积分能兑换十斤,但是,和现在还很粗糙,连炒茶工艺都不存在的世界,制作出来的茶叶相比,这些茶叶,可谓千金难求。
  闹到后来,几乎每天都有人询问藏书楼的茶叶是什么茶叶,从哪里能够买到……顾婉就干脆让柳木头多多的做了不少竹筒,装了些茶叶送人做人情——茶叶是不能私人售卖的,像茶、盐之类,只有朝廷制定的商人才能出售。
  不过,读书人好面子,也不大好意思白吃白拿,多多少少就会给来藏书楼帮忙的王大王二,吴叔钱婶,还有雇佣的几个小伙计赏钱,到让他们都小赚了一笔。
  随着来读书的学子增多,藏书楼也就颇有几分声名远播的迹象,甚至连顾一清顾师,有一次在宴席上,都说这座藏书楼藏书齐全,颇为不错,连带着顾安然的名字,也渐渐为人所知。
  就在顾安然和众多学子,兴致勃勃地读书辩论中,集贤馆考试的日子,终于临近。
  
  
  第五十一章 备考
  更新时间2012…10…6 8:01:25  字数:2099
  
  离考试的日子还有三天,整个顾家都紧张起来。
  吴家两口子,连同他们的小女儿沫儿,半个月前就把兴元附近的寺庙道观给拜了一个遍,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家大郎顺顺利利。
  路三娘离临盆之日不远,早就不能干活,到是她婆婆的身子骨见好,虽然嘴角还是有些歪斜,却能拄着拐杖走动,这些日子经常跟钱婶一起出门买菜,顾婉也不劝说,反而觉得老太太多走动走动,对身体大有好处。
  这日,艳阳高照,晌午刚过。
  顾安然捧着本闲书,在院子里的葡萄藤架子下读书,石桌上香茗烟气朦胧,幽香阵阵,他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书,在秋日午后温和的阳光下,到有些昏昏欲睡。
  王大轻手轻脚地给他披了一件斗篷,小心翼翼地把自家大郎手里的书拿走,抚了抚书皮,恭恭敬敬地搁在桌子上,才虚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压低声音,冲正给顾安然打扇的王二道:“二弟,咱们大郎前阵子不还废寝忘食?怎么最近两天,老是吃了睡,睡了吃啊?”
  王二也是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憨憨一笑,道:“是小娘子交代的,这几天,就让咱们大郎多吃多睡,有空看点儿闲书游记打发时间还成,旁的不让碰……这叫养精蓄锐。”
  对于集贤馆的考核方式,顾婉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儿她还是了解的,集贤馆考核非常辛苦,尤其是第一次考核,共三日,好多考生考完离开书院大门,整个人都虚脱了,庆朝,永历三年开始的,所有人闻之变色的科举考试,就是由集贤馆的考试演变而来……
  无论如何,顾婉觉得要参加这样的考核,还要三天内都保持最好的状态,事先养足精神,调理好身体,至关重要。
  王大从书房里把顾安然最喜欢的双面绣的屏风搬出来摆好,给大郎遮着阳光,又结果王二手里的扇子,轮换着打扇。
  顾婉从厨房里拖着一碗鸡汤,走到院子里,轻轻敲了敲桌子,顾安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就着自家妹子的手,喝了两口汤,这才清醒,深吸了口气,笑道:“我这小日子,过得可真是舒服,恐怕皇帝也比不了啦。”
  顾婉失笑——看来丰朝还真是面临崩塌,就连大哥这样最传统,最相信皇权神授,信奉忠君爱国思想的文士,也能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地调侃起皇帝来。
  “对了,让钱婶往藏书楼送一桶鸡汤去,再煮一些败火的汤水,这会儿正是心浮气躁的时候,可别累出毛病来。”
  宝笙替自家主子摆好各种小点心,心里有点儿不乐意,宝琴更是闷闷不乐地咕哝:“干嘛管他们,都病得参加不了考核才好……”
  顾安然一挑眉,随手抓起桌子上的书,敲在两个小丫头的脑袋上:“说什么呢,你们家大郎我,是经不起考验,要靠运气取胜的人吗?婉娘说的不错,这几天,藏书楼那边儿饮食要注意,做丰盛点儿,让大家伙都吃好喝好,健健康康地参加考核。”
  光明正大地竞争才是正理。
  顾婉对自家大哥信心十足,毕竟,提前准备了这么久,各种条件齐备,根本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自然想要更多人精神饱满地参加,使得大哥这次考核成绩的含金量更高一些。
  这到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的读书人多有习武练剑的习惯,弓马娴熟的也很多,真正弱不禁风之辈,很少,就是苦熬几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三天时间,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考核的正日子。
  这日,天还没亮,顾安然就被王二叫醒,顾婉亲自捧来温热的水,漱口用的,带着薄荷味道的漱口水,还有香滑的胰子,服侍他洗漱干净。
  按照考核要求,顾安然要穿单衣,不过,这单衣是顾婉花了血本买来的布料,亲手裁制,柔软吸汗,还很保暖,穿上之后,清爽舒适,到不像别人的单衣那般,稍微出点儿汗,就黏在身上,晚上冷风一吹,就湿冷难受。
  其它的东西也准备的很齐全,笔墨砚都是上好的,每一样都有备份,另外点心,熏肉,用竹筒装的蒸饭,拌着菜蔬,酱汤和果汁,都准备得很足够,还有各种药丸子,醒脑的,驱寒的,养胃的,一部分是顾婉亲手配置,另外一部分是直接购买,都是好东西,虽然不算灵丹妙药,可用来应急,绝对足够了,再加上两根小儿臂粗的,无烟无味的蜡烛,外加一个铁丝加纱布的灯罩,统统装入柳木头专门为他打造的书箱内。
  这箱子是柳木头用珍藏的好料特制的,防火防潮,结实耐用。
  所有的东西都由三个人分别点过,才收拾妥当,由吴叔驾车,顾婉也一起,送顾安然去兴元集贤馆参加考核。
  一路上,顾婉到没有再多提醒什么,该说的,早在考试之前就说过了,到是吴叔絮絮叨叨的,似乎比参加考核的顾安然要紧张的多,最后还是顾家大郎笑眯眯地打趣了他几句,这才好一些。
  到了集贤馆门口,居然有不少人跟顾安然打招呼,都是以前在藏书楼里读过书的,平日没少一起辩经讨论,对彼此的学识多少有些了解,也相熟,这会儿说说笑笑,到消解了几分紧张的情绪。
  钟声响起,大门打开,门前的一排守卫挨个检查过书箱,几百个各地来的学子蜂拥而入,一起涌进来集贤馆大门。
  人还真多……虽然不能和将来的科举考试比,但总的说来,集贤馆只不过是涯州的书院而已,区区一个书院的入学测试,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哪怕有顾一清坐镇,也是奇迹!
  顾安然眯着眼,看着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吐出口气,这次考核的结果,也许是他们顾家面临的第一次命运转折……
  一直目送大部分考生进入集贤馆,顾婉才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道:“吴叔,咱们走吧。”
  吴叔怔了怔,摸了摸头,皱眉:“小娘子,咱们不在门口儿等大郎了?”好多考生的亲属,都在集贤馆外候着,显然是打算登上三天了。
  “没事儿,我对大哥有信心,三日后再来迎接。”
  
  
  第五十二章 开始
  更新时间2012…10…7 8:00:55  字数:2282
  
  吴叔驾着车,迟迟疑疑地拉着自家小娘子走人,一边走,一边扭头看涌进集贤馆,密密麻麻的人群,忍不住啧啧称奇:“小娘子,老吴是粗人,可也一路逃难,也见过几所书院,像集贤馆这样,入学考试来这么多人的,还真头一回见。”
  “……吴叔,怎么还有老头儿啊!您看,那老爷子头发胡子都白了,起码六十,我记得大郎说,今年顾师才六十有三,难不成,这师傅的年龄,还能比徒弟小……”
  王大莫名其妙地摸了摸脑袋。
  顾婉失笑:“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徒弟比师傅年纪大,有什么稀奇!行了,赶紧回家,家里事儿还多得很,咱们新宅子要收工了,怎么也得去看看,验收一下。”顾一清少年即成名,已经名满天下五十年之久,天底下像他这样的,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其他人,六十多岁还在求学中的,虽然不多见,却也并非没有……
  顾安然是来参加考核的学子中,年纪很轻,心态也算好的,他运气不错,抽签的时候,抽了第六位,从从容容地选了一间背风的隔间坐下,按照以前在家里的习惯,把笔墨砚摆放整齐,磨好墨,然后用帕子沾了水净面洗手,他这边儿正忙活,忽听外面传来嚎啕大哭声……
  集贤馆的考核,毕竟不是后世的科举,管理不算太严格,一听见外面的喧闹,不少已经进入隔间的学子都站起来观望,指指点点。
  就在顾安然对面的隔间,一个身着葛衣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正伏在案上大哭,两个监考的考官走过去一问,这家伙没在兴元找到住处,凑合着在庙里呆了一阵子,离集贤馆比较远,今日来应试之前,一时着慌,居然把笔墨砚都给落下了。
  两个监考官面面相觑,这是考场,又不是批阅卷子的地方,考官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笔墨,想着出去给他另外买一副吧,可大门已经关上,顾一清出的考题也拿了过来,即将开考了。
  顾安然一看这般,便站起身,朗声道:“二位先生,学生的笔墨尚有富余,可借与这位仁兄!”说着,他就把备用的笔墨双手奉上,由考官拿去给对面的考生。
  那位考生这才松了口气,止了泪。
  其实也难怪,那考生一看穿着打扮,就是家境不好的,要不然,也不会赶着考试的点儿才来涯州,一般家境富裕的学子,都会提前一阵子过来,也算是打打名声,若能让顾师提前关注,那这次的考核,就事半功倍了。
  也只有家境不好的考生,才会为了省下一些食宿费,在考试前才赶来!
  寒门学子都不容易,大部分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哪怕某些得到机缘,有机会读书,也根本比不得世家名门资源充足,还有名师教导,而且,名门世家的子弟,总能得到推举的机会,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这样的机会就相当少了,除非能扬名天下,让选才的朝廷命官注意到。
  真正愿意下苦功夫读书的,家境不大好的学子,无一不是心志坚韧,有野心之辈,没有一个不想着出人头地,读书嘛,求的就是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若没有光耀门楣的机会,这些都不会有。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尚没有十几年后,科举考试那种宛如朝圣一般的心态,但是,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比将来科举盛行后,还要艰难三分,而拜得名师,正是天底下最快的进阶方式。
  集贤馆由丰朝大名士顾一清当山长,若有入门,并幸名列前茅,成为顾师的入室弟子,那就代表着你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将来谋得一官半职,毫无困难,从此跻身上流社会,甚至可能得到名门世家的青睐,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时代,越是名士,越是吝惜名声,轻易不肯收入室弟子,天地君亲师,师徒之间的关系,犹如父子,若是哪个名士收下了品格不好的学生,指不定都会被牵累到一世英名尽毁。
  这一次顾一清重新出山,招收门徒,自然是应者如云,不知有多少世家公子,寒门子弟,渴盼着能够往自己身上披一层‘顾一清入室弟子’的鲜艳外衣。
  这忘记带笔墨的男子,姓石,名恒,字心一,是楚州人,出身贫寒,二十岁那一年,因为去他们县城的书院做西扫的粗活,认识了一位先生,那先生看他年纪虽然大了,可是肯吃苦,而且记性不错,也有灵性,不比年少的学生们差,就靠着在窗外听先生授课,两个月就学会了不少字,便亲自做主,让他进了书院,半工半读。
  这一读书,就是十年,始终苦读不辍,那位帮了他大忙的先生,已经成了书院的山长,十年来,对石恒一直很不错。
  这一次,先生听说顾一清顾师出山,开办集贤馆,请各地书院的山长推荐人才,就做主让石恒到涯州来碰碰运气,毕竟,楚州是苦寒之地,文风不盛,他们书院,也只是小书院,里面的学生,没有几个城气候。而石恒虽然开蒙太晚,但是难得的聪明人,先生对他颇为喜爱,就想给他一次机会。
  石恒对此,自然是感激不尽,他离开楚州时,绝对是志得意满,满怀希望的,却不曾想,一路西行,走了一趟路,对他冲击非常大,面对山河残破,无数小民挣扎求存,再加上又遇上了几次流民被当成土匪剿杀的场面,他忍不住满心震撼——若非他得到先生青睐,有了读书的机会,恐怕会和这些家园破碎的蚁民一样,每一天,都仿佛能够看到生命的终结。
  要说石恒从楚州出来的时候,脑袋里还是迷茫的,但一路走过,他却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集贤馆争取到头几名的位置,得到顾师的重视……
  可惜,想法极好,现实很严酷,到了兴元,见到各地蜂拥而来的精英,这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他以前还觉得自己学问不错,现在到是对自己是再也没有信心,又遇上遗漏笔墨之事,一时哀痛,才会嚎啕大哭。
  得顾安然的援手,石恒到冷静下来,心绪渐渐平稳——他是认识顾安然的,他来涯州的第一天,就见到顾安然意气风发地坐在茶楼里与十多位学子‘辩经’,语言犀利,观点新颖,贴近现实,他脑子转的,都没有人家说的快,当时就让他傻了眼,也彻底将顾安然记在了心里。
  这一回,顾安然伸手帮忙,石恒心下感激,暗叹这人虽还年轻,但就凭他的品性学识,将来肯定能有大作为!
  顾安然是不知道在考场里还有人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他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发下的题目上了。
  
  
  第五十三章 结束
  更新时间2012…10…8 8:05:06  字数:2129
  
  三日时光,一瞬即过。
  顾安然舒展了下身子骨,趴在炕上,任由王大和王二给他按摩胳膊和腿。
  顾婉坐在旁边的榻上,笑眯眯地编织头花,丝线在她灵活的手指间缠绕,很快就编出绚烂夺目,足以以假乱真的花朵来。
  顾安然蹙着眉头,一脸的疲惫,沫儿丫头,还有宝笙、宝琴两姐妹,匆匆忙忙地帮着端盆,拿手巾,给他擦去面上的尘灰。
  顾家所有人都堵在门口,就连大腹便便的路三娘,也忍不住不顾钱婶的阻止,忧心忡忡过来探望,最后还是顾婉担心她出事儿,让她婆婆赶紧把人给护送回去。
  一碗香气浓郁的鸡汤下肚儿,顾安然才算是吐出口气,觉得又重新活了过来,“妹子啊,你是不知道,集贤馆也太穷了,那隔间里面老鼠蟑螂乱窜,给准备的铺盖,黑的和在泥水里浸了似的,要不是你准备充足,给我备了毛斗篷,那日子真没法儿过了。夜里风冷,有不少害怕盖那被子的考生,都给冻得发起热来,好几个晕了过去。”
  钱婶惊得目瞪口呆,心疼的眼泪都差点儿掉下来,一个劲儿地说,以后可再不能去受那个罪。
  其实,现在集贤馆的考核,和后世比起来,还远远算不上辛苦,十几年后,因为科举考试,活活熬死的学子们多得是。
  顾婉莞尔一笑,集贤馆的环境确实很差,这是后世也闻名的,现在还好,等到顾安然入学之后,就知道厉害了,头一年的新生,必须宿在集贤馆内,不许离开,住的是四人一间的通铺,屋子破破烂烂,而且,里面的学生出师之前,一切都要靠自己,根本不让带下人去伺候,洗衣、叠被、做饭,都得自己动手,家人来看望,也不能送东西。
  后来,能在集贤馆熬到出师的,都成了各方面的能人,沐家的第一任开国皇帝,就说他的宰相和中书舍人,是除了生孩子不会之外,再也没有不会的东西了。
  当然,这些话,暂时还是不要说出来吓唬自家大哥,顾婉一转念,挑眉问道:“考得如何?”
  顾安然懒懒洋洋地飞了妹子一眼:“咱们都准备的这般充分,哪里还有考不好的道理?”他比别人占便宜,对那位与他同姓的大名士了解甚深,知道那人的喜恶,又有一个惯会分析总结的妹子当帮手,早在考试之前,就把所有可能出的题点儿,归纳的一清二楚,能做的题目也都做过,再加上知识广博,底子厚,一入考上,答题宛如行云流水,丝毫不见困难!
  看到他这样,顾婉心里便有了数,知道自家大哥这一次,大约是考得不坏,连忙让王大给他盖上被子:“行了,睡吧,好坏都过去了,等明天一起去看看咱们的新家?”
  她话音未落,顾安然已经进入梦乡,见到自家主子累成这般,王大和王二也是吃惊不小——平日里顾安然的精力可是十分旺盛的,哪怕通宵达旦地读书学习,第二天照样能神采奕奕,而且,往日也不会睡得这般沉,稍微有些动静,就会惊醒。
  这是在从上琅迁徙到涯州的路上,染的毛病,顾安然不似顾婉,因为有上一世的经历,可以说已经习惯了,他带着幼妹,一路上担惊受怕,根本不敢睡踏实,始终精神紧绷,若非有孙镖头一帮老江湖护卫,多多少少还能让他安心一点儿,恐怕不到涯州,顾安然就得累倒下。
  上一世就是如此,顾安然一到大庸,就罹患重病,卧床八个月,若非当时二人的叔父依旧在世,对他们兄妹还算照料,他恐怕都活不下来。
  顾婉和顾安然,都算是心宽之人,虽然考前百般重视,考试过后,到不那么当回事儿了,第二日,顾安然睡到晌午,养足了精神,就带着妹子去看自家的新宅。
  这新宅承载了两兄妹美好的渴盼,建造时可谓是精益求精,顾婉拿出来的设计图纸,也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评价最高的图纸中择选,舒适与美观并存。
  当初新宅建成,路过看到的人,都忍不住驻足,实在是屋舍精致,风景秀丽,前后的园子也极大,并无过多雕琢,把最自然的美景,保持在最自然的状态,让人呆在后院,便有置身山林的畅快感。
  柳木头对这宅子也是一见倾心,难得破例,拿出自家压箱底的宝贝——贮藏几十年的红木和黄花梨木,给这宅子打造配套的家具,而且绝对是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往日这些家具,他都是带着徒弟们一起做,只在关键的地方上亲自动手,这一次,他却是全部亲历亲为,加班加点,只让学生们给打下手……
  这样精工细作,造出来的宅子和家具,顾家上下全体,连下人在内,都深感满意。
  集贤馆内,顾一清请来阅卷的,曾经岚山书院的先生们,已经把考生的卷子审阅完,合格的学子的卷子,也一起送到顾一清手里。
  名满天下的顾师,此时此刻,却未在集贤馆,而是在沐家七公子的别院中。
  此时已是九月底,秋日风凉,顾一清端端正正地坐在石桌旁,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他惬意地晃了晃酒杯,清澈的酒水,在白皙的瓷杯里打了一个转,散发出来的馨香,让人闻之欲醉。
  能被称为名士的,无论内里怎样,至少得仪表堂堂,这个时代注重风仪容止,若是长得不好,气质不好,都不可能成为名士。
  这顾一清,能名扬天下,自然也是少有的出色人物,现如今虽然老了,却还是一枚相当帅气的老头儿!
  此时,这帅老头把一叠卷子平摊在石桌上,一边摇头晃脑地品读,一边陶醉咋美酒佳肴当中,两不耽误。
  见他没多大工夫,就把一壶酒喝下去大半,沐七公子有点儿肉痛——这已经是最后一壶了,他又一直找不到机会向人家小姑娘再多要几壶,好酒是越喝越少,他自己都不大舍得喝,这几日却让这个总来混吃混喝的老家伙给剥削得干干净净!
  “瞧你那小气样儿,放心吧,以后啊,这样的美酒,老夫要多少就有多少,到时候你别眼馋就是。”顾一清含笑抚须。
  “纵然只是为了日日有好酒喝,这个学生,我也非收下不可。”
  
  
  第五十四章 婚约
  更新时间2012…10…9 8:03:03  字数:2143
  
  集贤馆地处偏僻,很少有人山人海的时候。
  可是这日放榜,兴元第一次有了类似于京师一般的热闹,大门右侧,普普通通的灰色墙壁前,不乏锦衣宽袍的世家公子,蜂拥而来,还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来来往往地叫卖一些零嘴儿,茶水。
  上千双眼睛盯着张贴出来的榜文,一时间,暗潮涌动。
  集贤馆此次招生,招收了一百三十九人,参加入学考试的统共二千七百五十一人,虽不能说百里挑一,却也绝对是超过十中选一了,况且,能够得到各地书院的山长推荐,本就说明,来参考的都是各地佼佼者,一个个心高气傲,那些上了榜的,目光自然瞄准排在自个儿前头的人,那些没上榜的,心下也不一定会福气……
  尤其是对前十名,有人对其愤恨嫉妒,有人羡慕不已,据闻,顾一清顾师,就是要从这十人里面,挑选出他的入室弟子,至于有几人,那就要看这些学子的造化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十个人,纵使不算名扬天下,至少在众人心里,他们算是鲤鱼跃龙门,和以前大不一样。
  红帖黑字,顾安然位列第二。
  顾安然安安稳稳地坐在茶棚中,桌子上摆放的自然不是粗糙的茶汤,而是钱婶给他准备的香茗,根本用不着他挤进人群,早早便有好事的来通报——顾家大郎榜上有名,还是高高在上的前十名。
  虽然上面还有一位,但因为第一名默默无闻,从一开始就未在士子圈子中出现过,到还是顾安然比较惹人注目。
  名列第一的人姓韩,名落,字文韬,曲郡人士,但以前籍籍无名,在此次集贤馆考核之前,名士圈子里,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就是此次考核结束,人们依旧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
  顾安然到没那么强的好奇心,天底下藏龙卧虎,能人多了,比他顾安然学识出众的,同样车载斗量,这一次能排入前十名,除了实力和准备充分之外,想来运气也一样重要。
  他这般的好心态,到让顾婉心下高兴——其实,在集贤馆第一名和第十名并无差别,反正想要成为顾一清顾师的入室弟子,肯定还有别的考验,那位顾师收弟子,一向小心谨慎,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也不是单单只看学问就足够。
  反正,在顾婉的记忆中,虽然集贤馆一开始是三年一次招收新生,到了后来,更是发展到一年一招生,可顾一清顾师的记名弟子虽多,但入室弟子,到他驾鹤西去,还是只有二十八名,而这二十八名,只有六位,是从集贤馆名列前茅的学生中选拔,当时,很多名士都戏称,整个庆朝的寒门学子们,都让顾一清挖的大坑给陷了进去,还一陷二十年,心甘情愿!
  原来顾师二十八位入室弟子中,可没有自家大哥……就是不知,命运会不会就此改变,现在的大哥,到也并非一丝机会也无。
  也罢,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去搏一搏,成亦欣然,败亦喜,反正,追赶竞争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顾婉端起茶杯,细品了一口凉茶,看了一眼似乎满怀信心的顾安然,笑道:“大哥,你现在入读集贤馆,相信前程有望,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早日把我的好嫂子迎接入门?”
  顾安然一抬头,眉宇间似乎显出一抹忧郁,嘴上却笑道:“丫头,你才多大,这种话也敢说,你也不害臊?”
  顾婉莞尔,她知道,此时此刻的顾安然,其实对方家并无多大好感,当年父亲病重,母亲登门求药,方家本与顾家是通家之好,却不曾伸出援手,只送了一点儿不对症的陈腐药材,就打发了事,后来父亲病逝,方家更是对他们孤儿寡母,更是冷嘲热讽,多有鄙夷。
  若非念着两家结亲,是父亲的遗愿,娘亲不忍违背,再加上,方家的大公子正准备出仕,不肯让家里担悔婚的名声,指不定,这门婚事早就黄了。
  记得那辈子,不只是顾安然不想结亲,连顾婉都是对自家和方家结亲,一百个反对,毕竟,结亲是结两姓之好,方家不乐意这桩婚事,就算方家姑娘嫁了过来,也只能让方、顾两家,变成仇人!只碍于父亲遗命,他们兄妹都不好开这个口罢了。
  当初方家借口顾安然拿不出订婚玉佩的事情,欲悔婚,说实话,他们两兄妹并不奇怪,只是因为被方家人鄙夷,心里很憋屈,顾安然更是满肚子怒火,不乐意让方家的老狐狸太容易达成所愿,就算将来要退婚,也得好好恶心恶心方家老头儿,若非那方素一力坚持,甚至为了不悔婚,差一点儿悬梁自尽,这桩亲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