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盼成欢_莞迩-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把安平长公主哄得眉开眼笑的。
    用完膳又陪着说了会儿话,直到到了安平长公主每日里午睡的时间,顾青未才自回了漱云居。
    才用了膳又走动了一番,顾青未回到漱云居也小睡了一会儿。
    待一觉醒来,顾青未神清气爽着由画屏服侍着梳头,却听门房上的婆子求见。
    门房?
    顾青未只以为是宁致远在外要带什么话给她,忙让人将那婆子唤了进来。
    却不想,那婆子说的话让她也吃了一惊。
    “世子夫人,都察院秦御史的夫人让人送了帖子来。”
    都察院的秦御史。
    顾青未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随后才想起来,秦朗表哥如今可不就在都察院任了御史么?
    那,婆子所说的,秦夫人……
    是指她的表嫂冯氏?
    前两日接到祖母和母亲的信,顾青未就知道冯氏已经进京了,而且算算日子这几日就要抵京了,却没想到会这么快。
    想到这里,顾青未问那婆子,“秦家送帖子的人可还在?”
    婆子微躬了身,点点头回道:“回世子夫人,人还在门房上,若世子夫人想见见,老奴这就去把人领过来?”
    顾青未点点头。
    那婆子于是自去了门房,不多时就将秦家来送帖子的嬷嬷带到了漱云居。
    秦家来的嬷嬷姓李,是冯氏的乳娘,随着冯氏出嫁一起到的秦家,又跟着冯氏一路进京。
    她四十许的年纪,一张如圆盘的脸看起来极为和气,站在顾青未面前却显得不卑不亢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间只插了一根有些年头的银钗,穿了一身半新的藏青色褙子。
    “老奴见过表姑奶奶。”李嬷嬷对着顾青未恭敬一礼。
    虽然她是冯氏的乳娘,其实算不得秦家的下人,但她对这位表姑奶奶却不敢有半点的不敬,即使她随着秦氏到秦家只有几年时间,但也足以叫她看明白顾青未这位表姑奶奶在顾家,以及在秦家的受宠程度。
    况且,这位表姑奶奶与她家小姐又没有什么利益纠葛,李嬷嬷自然不会让自己的所为替自家小姐树敌。
    顾青未抬了手示意李嬷嬷不必多礼,又让人给李嬷嬷看座,待李嬷嬷推辞不过坐下,这才道:“李嬷嬷,表嫂是何时到的京城,如何不早些通知一声,秦朗表哥那里抽不出人手,我这个表妹的也该去迎接一番才是。”
    她方才收到的帖子,就是由冯氏发出来的。
    听顾青未说得如此客气且热忱,李嬷嬷面上的笑容便多了几分真切,但又想到姑爷身边多出来的那个妾室,她的笑容又不免敛了几分。
    “回表姑奶奶,我家少夫人是昨儿个抵京的,因一路走来十分平顺,又想着不是什么大事,便也没想着麻烦表姑奶奶,这不一安顿下来就立即想着给表姑奶奶、表少爷以及周家老爷夫人下帖子,请诸位亲朋去府里小聚,也感谢几位这些日子对大少爷的照顾。”李嬷嬷说得恳切。
    不得不说,李嬷嬷的话说得极为好听。
    她才进京不到一个月,又是做妹妹的,哪里就能照顾到秦朗表哥那里去了。
    冯氏这一进京就给她和三哥,姑姑姑父都下了帖子,莫不是在宣示主权?
    顾青未如此思忖着,自然满口应下了冯氏的邀约,又与李嬷嬷说了会儿闲话,这才让人将李嬷嬷送了出去。
    冯氏初抵京城,虽然给顾青未等人下了帖子,但只怕东西都还未收拾好,所以帖子上的时间是定在了五日后的。
    五日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该去秦家的日子。
    秦朗夫妇如今住的宅子也是秦家早年在京城置下的,离着顾宅倒是不远。
    一大早,顾青未和宁致远就梳洗妥当,用过早膳后就乘了马车往秦家去。
    在马车上,顾青未与宁致远难免的就提到了秦朗与冯氏。
    顾青未先是将秦朗和冯氏的事说了个大概,然后有些疑惑地道:“表嫂也不知是如何想的,这次若不是大舅母压了她进京,指不定就真的要如大舅母所担心的那般,要先有个庶子了。”
    冯氏,就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
    宁致远闻言执了顾青未的手重重捏了捏,“欢颜,别人的事咱们且看着就行了,不过你放心,咱们之间不可能再出现别的什么人,这弱水三千,咱们可都只能取彼此这一瓢饮。”
    被他这样一本正经地表了一番忠心,顾青未原先心里的那点疑惑倒是尽去了。
    好半晌,宁致远拿了手摩挲着下巴,“说起来,你的这位表哥,倒也算是个人物。”
    宁致远这两年也不是没有注意过秦朗。
    秦朗六年前中了探花,后来在翰林院里呆了一段时间,没多久却是主动向元昌帝请缨去了都察院。
    这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瞩目,尤其是元昌帝竟然还真的准了秦朗所奏,让他去了都察院,并委了湖广道监察御史之职。
    时下对六部给事中和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且对科道官的选拔要求极为严格,尤其御史,须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常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大周历来的御史都是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秦朗这么个二十出头的混在一堆年长者之间,也难怪会受人注目了。
    秦朗入都察院之后,先是做了三年的湖广道监察御史,三年间也揪出过几个贪官,更曾在监察湖广的乡试时揭露了乡试舞弊案,着实得了不少学子的拥护。
    也是自那之后,秦朗才被元昌帝看重,留在了京城为官。

☆、第357章 冯氏(月票320+)

在京城这三年,秦朗也着实履行了自己作为御史的责任,遇百官言行不当必上疏御前,得了不少刚正不屈的赞誉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恨他恨得牙痒痒的。
    “皇帝舅舅只怕是打算要用秦朗表哥的,不过现在还只在观察阶段,若是他能过了这段观察期……”宁致远道,“要知道,如今大周朝的都察院里,大多都是些老朽又保守的御史,皇帝舅舅早就想补充些新面孔进去了,秦朗表哥这也算是碰着好机会了。”
    宁致远猜测,元昌帝这是在替大周朝的下一任帝王提前布局了。
    只是,不知道他那皇帝舅舅如今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要将天下交给他的哪个儿子。
    顾青未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因为嫁到定国公府,纵然她平时不怎么关心这些朝廷大事,但前世她也耳闻了不少,虽然算不上精通此道,却也是了解一二的。
    真如宁致远所说,那,秦朗将来说不定还真能踏上一条坦途。
    要知道,都察院的都御史,可是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的。
    想到这里,顾青未又笑着摇了摇头。
    秦朗表哥如今不过是个七品的御史,别说能不能在都察院登顶,就算真能,想要爬到那个位置,也不知道要花多少年的时间了,她如今就想着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顾青未于是不再想这个问题,又与宁致远闲谈了几句,马车就已经缓缓停了下来。
    却是到了秦家。
    秦家与顾家相距甚近,顾青未和宁致远才下了马车,就已经看到了与秦朗夫妇并排立着的顾亦安。
    说起来,顾青未与秦朗也是很久未见了。
    几年未见,秦朗仍如她记忆中的那般温润,但许是因为他在都察院呆了这些年,比起从前,他那温润的气质中又多了几分厚重。
    与秦朗并肩而立的,便是顾青未的表嫂冯氏了。
    冯氏也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她一头乌发挽了个比较庄重的倭堕髻,发间斜插一支点翠发簪,身上是月白的八幅湘裙,一静一动之间都自有一股温婉及端凝。
    顾青未前世自己过得不如意,与秦朗虽然同在京城却也没有过多的联系,所以对冯氏其实尚算陌生。
    她以为,秦朗身边多了妾室,冯氏纵然是个真大度贤惠的,多少总也会受些影响。
    但她仔细将冯氏打量了一番之后,却未从冯氏脸上找出哪怕任何一丝的失意。
    若不是冯氏的演技太好,那就是她真的不在意秦朗纳妾了。
    顾青未心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却也没忘了与秦朗几人打招呼,“表哥,表嫂,三哥。”
    而后便与冯氏站到了一处,留宁致远和秦朗顾亦安说话。
    今儿会来秦家的也就顾青未和宁致远,顾亦安,以及周谨之夫妇了,又都不是什么外人,估摸着周谨之和顾锦琳也快到了,几人便没有进屋,一起在门口等着。
    顾青未轻轻挽了冯氏的手,笑着道:“早就听大舅母夸过表嫂,却不想今天才第一次见到表嫂。”
    冯氏闻言浅浅一笑,“我这几年也不知道听母亲夸过表妹多少次,今儿一见才知道母亲那些夸张可是一点也不过分,如今既然都在京城了,表妹若是不嫌弃,日后不妨多来表嫂这里走走。”
    顾青未自然点头,“那敢情好,我也是初来京城,能多个去处自然不会和表嫂客气。”
    说到这里,她想起即将要进京的顾青澜,便又笑道,“对了,表嫂,过上一段时间我大姐姐一家也会进京,到时候又要更热闹些了。”
    想起顾青澜的一双可爱的儿女,顾青未眼中笑意又深了些许。
    冯氏闻言又笑着问了几句关于顾青澜的事,才说着话,就又有一辆马车停在了秦家门口,马车旁是骑着马的周谨之,周谨之不仅自己骑着马,还把择哥儿抱着坐到了他前面,直让择哥儿激动得一张脸都红通通的。
    翻身从马上下来,周谨之却没将择哥儿抱下来,而是拉了择哥儿的手,鼓励地看了择哥儿一眼。
    择哥儿年底就要满七岁了,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孩子,明白周谨之是想让他自己跳下来,虽然难免有些怕,但在周谨之的鼓励下仍紧紧捏着周谨之的手,深吸了一口气才小心的将另一条腿也拿过来,然后“砰”的一声跳了下来。
    待在地上站稳,又轻轻踢了踢腿缓解了腿上那微微的酸麻,择哥儿才重新抬头看向周谨之,两眼亮晶晶的。
    周谨之见状摸了摸择哥儿的头,将择哥儿交到顾青未手里,这才去了马车旁掀了车帘将顾锦琳和恪哥儿扶了下来。
    与对待择哥儿一样,他仍然没有将恪哥儿抱下来,而是扶了恪哥儿的手,让他自己踏到了脚凳上跳下来。
    看完这一切,顾青未不由自主的就面上露出微笑来。
    姑姑嫁给姑父,确实是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这样想着,她目光无意间扫过宁致远,就见宁致远似是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一般,两眼专注地看着她。
    顾青未心里于是一甜,但到底这里人多,便也没给宁致远什么回应,而是牵着择哥儿的手往前迎了几步,“姑姑,姑父。”
    又对恪哥儿笑了笑,让秋岚将她早就准备好的给择哥儿和恪哥儿的小玩意儿拿出来递给两个小的。
    恪哥儿接过精巧的玉制九连环,先是冲着顾青未唤了一声“七姐姐”,然后转头望向周谨之,有些遗憾地道:“父亲,您说的,这次骑马带哥哥,下次带我噢。”
    众人听了他这童言稚语,自然又是一阵轻笑。
    人已经到齐,众人便也不再在门口逗留,互相寒暄着往院子里走。
    冯氏显然是个有心的,待众人落座后,每个人面前的茶水点心都无一不是各自喜欢的,就连择哥儿和恪哥儿那里都没有落下。
    顾青未和顾锦琳对视一眼。
    只这一个照面,两人就知道,冯氏果然不是她们原先以为的,软弱到连夫君纳妾也一句话不敢多说的女子。

☆、第358章 亲近

既然如此,为何她与秦朗之间会走到这一步呢?
    有卢氏这样开明的婆婆,若是冯氏自己愿意,她早就能进京与秦朗相伴,不管秦朗能不能一心一意待她,至少如今秦朗身边的那个妾室是不能这样简单进门的,偏她自己不愿意。
    只看冯氏进京几天,就能将顾青未几人的喜好都打听清楚,也能知道她不是个糊涂的,难道她还能不知道自己的所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她显然是知道的。
    那么,这真是冯氏自己所愿?
    顾青未和顾锦琳都不解。
    虽然都不明白为何冯氏会这般,但顾青未和顾锦琳对冯氏的印象都还不错。
    而冯氏似乎也格外的喜欢孩子,就算是与顾青未二人说着话,目光也总是时不时的就落在择哥儿和恪哥儿身上,眼中是不可错认的喜爱。
    顾青未见状便抿了唇一笑,“表嫂,大姐姐也有一双儿女,日后大姐姐一家进了京,表嫂也一定会喜欢涵姐儿和宇哥儿的。”
    话才说完,顾青未就想到,冯氏这般喜欢孩子,如今又进京陪在了秦朗表哥身边,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冯氏就能有身孕了。
    虽然不明白冯氏和秦朗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但顾青未仍是希望他们能过得好的。
    听顾青未如此说,冯氏也跟着笑了笑,“那以后可得让澜表妹多往我这里走走。”
    说说笑笑之间,时间也过得很快,不多时就到了午膳时间。
    因人本就不多,而且也都不是什么外人,几人倒也没分席而坐,而是围着坐在了一张桌子上。
    就如同先前的茶点一般,午膳的各色菜式也都是兼顾了每个人的喜好。
    有了冯氏和秦朗的热情款待,这顿饭倒是用得极为愉快。
    用过午膳,秦朗领着周谨之和宁致远去了书房叙话,冯氏则引了顾青未和顾锦琳带着两个小的去了花园里散步消食。
    择哥儿和恪哥儿第一次来秦家,看什么都新奇得紧,在花园里疯跑了一阵很快身上就起了汗,顾锦琳唯恐他们着凉,忙让丫鬟准备了衣物毛巾等领着他们下去换衣裳去了。
    待顾锦琳带着两个孩子走远了,冯氏才偏过头看向顾青未,淡淡笑着道:“表妹是不是有很多疑惑?”
    顾青未微微一窒。
    冯氏见状又是一笑。
    正好两人走到了花园里一处凉亭外,便进了凉亭,待丫鬟在亭中石凳上铺了垫子,这才先后落座,然后冯氏挥了挥手让秦府的丫鬟都退了下去,顾青未也让跟着她一起来的秋岚和画屏退下。
    待亭中只剩下两人,冯氏才了然一笑,“也不怪表妹会不解。”
    冯氏说了这句话便话锋一转,“表妹可见过夫君新纳的那个妾室?”
    顾青未摇摇头。
    知道秦朗纳妾一事,还是顾锦琳上次告诉她的,后来才从清河来的信中听秦氏提了,可她却是没见过秦朗那个妾室的。
    今儿她和宁致远以及周谨之夫妇应邀来秦家,从头到尾也没有见到过秦朗的那名妾室,对此顾青未倒也没什么不解之处,那毕竟只是个妾室,妾室的作用也不过是取悦爷们儿而已,若是她出现在自己等人面前,那才是没规矩。
    也因为如此,顾青未虽然对秦朗的妾室有些好奇,却也没想过要在冯氏面前提及。
    却不想,倒是冯氏自己提到了。
    冯氏又笑了笑,本就端庄娴雅的面容因这笑而更显温婉,“那也是个苦命的,若不是家中出了变故,她如今也合该是个养尊处优的闺阁千金。”
    因为惊讶,顾青未的眉梢高高扬起。
    她没想到会从冯氏口中听到如此评价。
    正室与妾室斗得你死我活的事没少听过,纵然不斗得你死我活,平常的正室夫人提到家中妾室时也指定不会有多好的语气,有几个能像冯氏这般心平气和的?
    表嫂,是真的不在乎表哥纳妾?
    顾青未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见了顾青未这般惊讶的表情,冯氏又淡淡笑了笑,面上皆是淡然,“说起来,许多人大概都不会相信,对夫君纳妾与否,我是真的不在意,不,也许最初知道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点在意吧……”
    顾青未莫名就想到了,秦氏写的信里曾经提到过,冯氏在得知秦朗纳妾之后伤心难过了三两日。
    在顾青未回忆的时候,冯氏站起身,一手抚上凉亭的圆柱子上,她背对着顾青未,顾青未看不到她的表情,但能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些许的怅然来。
    “夫君不是个会宠妾灭妻之人,即使他纳了妾,也会给我这个正室应有的体面,这样就足够了。”冯氏说到这里,转过头看向顾青未,“虽然和表妹才是第一次见面,但一见表妹就总觉亲切,不知不觉就与表妹说了这么多不相干的事,所谓的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大抵便是如此了,表妹莫要嫌我啰嗦才是。”
    顾青未连忙摇摇头,“表嫂这说的哪里话,都是自己人,本就该多亲近才对,而且我也觉得表嫂很是可亲呢。”
    她说的也是事实,对冯氏,顾青未心中确实颇有好感。
    听顾青未如此说,冯氏回以一笑,然后道:“表妹可有兴致听一个故事?”
    顾青未点头,然后便听冯氏讲述了一个故事。
    或许,也并不只是故事而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从青梅竹马走到夫妻的男女。
    两家门第相当,又交好多年,两家的长辈当时前后脚有了身孕,因为两家向来亲近,甚至还开了玩笑若两家得的是一男一女,将来就给两个孩子定了娃娃亲。
    后来两家的夫人果然生了一儿一女,那原先的玩笑便也真的成了现实,两个尚在襁褓的婴儿从此便有了这份婚约。
    因为这份婚约,两家的长辈自来也没拘了这对小儿女,他们几乎相伴着长大,到了他们十几岁初晓男女情事时,那些幼时的亲密无间便顺理成章的转成了互相的爱慕。
    他们本就有着婚约,只等两人到了适婚年纪就成亲,两家长辈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第359章 故事

心悦之人是与自己有婚约之人,这样的幸运,不知道叫这世间多少男女艳羡了。
    待两人长到十六七岁上,就在双方父母的操持下成了亲。
    这对自幼相伴着成长的少年夫妻,自以为自己已经寻到了这世间最美好浓烈的感情,在新婚之夜就许下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誓言。
    两人本就是被双方父母十几年笑看着长大的,成亲之后自然不会有什么婆媳不合的事,婚后也确实过得甜甜蜜蜜,成亲两年后,做妻子的就有了身孕,怀胎十月之后生下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千金。
    初为人父人母,小夫妻喜得成日里抱着女儿不撒手,还憧憬着将来再生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将来给姐姐撑腰。
    但谁知,这份憧憬到最后也只是憧憬。
    自有了女儿之后,妻子一连许多年都再未能有孕。
    时间久了,原先并不着急的婆婆也开始成日里拐着弯的催促着儿媳替夫家开枝散叶,可即使是这样,妻子的肚子也始终再没有动静。
    生不出儿子,对这个年代的女子来说,纵使你有多贤惠端庄,只这一条也足以让人将你的一切好都推翻。
    在经历过反复的寻医问药也没能再有孕,就如同这世间许许多多有着相同问题的人家一般,这原本和睦美满的家渐渐就有了变化,婆婆按捺不住的尖酸刻薄,甚至逼迫着做妻子的给自己的夫君纳妾。
    做妻子的自然不愿意,她与夫君新婚时许下的誓言还言犹在耳,他们约定了要互相扶持一辈子的,她怎么能让另外一个人插到他们中间呢?
    无论婆婆如何劝说甚至是谩骂,在这件事上,做妻子的始终没有松口,就连她娘家人的几番劝说也都被她拒绝了。
    而做丈夫的,他自然也想要个自己的儿子,但面对着与他一起许下誓言的妻子,他却也始终开不了这个口。
    在妻子的坚持之下,丈夫到底还是没能纳妾。
    虽然因为此事家中总也少不了婆婆的挑剔不满,但做妻子的觉得她甘之如饴。
    在她心里,她在守护着自己的小家,纵使她也因为不能替夫君诞下传承香火的子嗣而心生愧疚,但无论如何,她也松不开自己的手。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夫妻唯一的女儿也渐渐长大。
    妻子虽然没有松口让丈夫纳妾,却也在考虑着,从宗族过继一个嗣子替夫家延续香火。
    她仔细挑好了人选,正准备将这件事当作一个惊喜告诉夫君,却突然发现了一件让她根本无法相信的事。
    她所以为的,这么多年来待她一心一意的夫君,竟然早在几年前就在外面养了个外室,还生了一个已经五六岁大的儿子!
    叫她如何相信呢?
    这么些年来,虽然婆婆因为子嗣一事处处刁难她,但她的夫君即使没有为了她而顶撞母亲,却也从来都是握着她的手站在她身边的,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那什么才是真的?
    任她如何不肯相信,但亲眼见了那个外室所生的与丈夫有六七分相像的孩子,又目睹了丈夫与那对母子是如何共享天伦,她也只能承认,她这些年视为信念的一切,其实都只不过是假象而已。
    也难怪啊,难怪,以婆婆那抱孙心切的心态,竟然能容得她固执了这么些年。
    确认了这一点,做妻子的在经历过初时的万念俱灰之后,又渐渐振作起来。
    她竭尽全力的装作对这一切并不知情,然后费尽心力为她唯一的女儿寻了一门好亲事,确定哪怕只是因为这门亲事,婆婆和丈夫也不会苛待了她的女儿,就毅然舍了一切去了庵堂长住,从此再不肯见她曾经视之为天的丈夫。
    ……
    听完这个故事,顾青未沉默了。
    冯氏像是从一个梦里倏然醒转一般,好半晌之后才幽幽叹了口气,“人们都说交浅言深,我与表妹只见了一面就说了这么多,这大抵便是缘分吧。”
    顾青未抬眼看着冯氏面上已经恢复常态的淡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从冯氏的表现来看,这当然不会只是个故事。
    她觉得,她隐隐有些明白冯氏与她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了。
    似乎也看明白顾青未在想什么,冯氏又朝她笑了笑,“想必表妹也猜到了,这故事里的那对夫妻,正是我的父母。”
    即使已经猜到了,但听冯氏亲口说了,顾青未还是心中一颤。
    她想想自己两世为人,待字闺中时都被家人疼着宠着,又何尝经历过冯氏所说的那些?
    “你说说,这世间的情爱真的就有这般让人痴狂吗?”冯氏的语气中带着疑惑,“母亲为了父亲的背叛去了庵堂,还说出了永不相见这般决绝的话。而父亲呢,既然已经背弃了誓言与别的女人有了孩子,在母亲走后又何必作出这番悔不当初的模样来呢?”
    冯氏是真的不理解。
    她本就生得早慧,在家中长辈以为她不懂事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早早的将许多事看在了眼里。
    “母亲活得这般痛苦,即使伴着青灯古佛,也从没得了安宁,我曾哭着求她与父亲和离,但她虽然无法原谅父亲,却又始终不愿真的与父亲变得毫无瓜葛。”
    “这样的感情,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感同身受……”
    说到这里,冯氏看向顾青未,轻轻一笑,“也许是从小看多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恨,我并不想沾惹这样的感情,所以夫君纳妾,其实我心里并没有那么多难受,只要他视我为妻,我便敬他为夫,如此,便已足够了。”
    看着冯氏脸上那看不出异样的平静,顾青未心里其实有些微微的疼。
    她能理解冯氏的感受。
    她从不对秦朗有期待,只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做妻子的位置上,所以即使丈夫纳了妾,她也能平静的接受,甚至还会因为那妾室的悲惨命运而心存善意。
    也许,在冯氏看来,她只要紧紧守着自己的心,就能让自己不受任何人的伤害。

☆、第360章 妾室

与其说冯氏是太通透,倒不如说她在亲历过父母之间的事之后,再不敢让自己有机会沾上这样的感情。
    顾青未不能说冯氏这种想法的对错。
    这世间有几个像顾家一般将男子三十无子记可纳妾写进祖训的家族,世间女子又有几人能像顾家的媳妇一般不必担心着后宅里何时就会添了新人,可就算是在顾家,她的三婶和七婶,不也同样要忍受着丈夫养外室、纳妾?
    更不是所有女子都能像她这般,遇到一个共同经历了两世,还能认定彼此的人。
    若冯氏真的能如她所说的那般牢牢守着自己的心,她无疑会比这世间大部分的女子活得开心。
    可,真有这般容易?
    人非草木,天天和一个身份是自己夫君的人生活在一起,就算是经历过父母的那些过往,又真的就能让自己不心动?
    许是看出了顾青未的想法,冯氏想了想,“我对夫君,不能说有情,却也并非无情,他是我要一起过一辈子的人,也会是我将来儿女的父亲,这样,便也足够了。”
    提到将来的儿女,冯氏眉眼间都柔和了几分。
    她确实喜欢孩子,她也早就想好了,将来她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让她的儿女像她幼时那般天天笼罩在父母的阴影之下。
    与她的母亲不同,她对秦朗无爱,也没有恨,但哪怕是为了他们将来的儿女,她想,她是会感激他的吧。
    待时光渐逝,他们也许不能成为亲密的爱人,但想来也会成为互相关心的亲人。
    如此便足矣。
    冯氏想到这些,便又对顾青未微微一笑,“所以,表妹着实不必为我担心。”
    她当然是能感受到顾青未的关心与担忧的,无论顾青未是出自何种心态,将她当作表嫂也好,出于同是女子的立场也罢,那总是关心。
    顾青未听了便是轻轻一叹。
    若不是她与宁致远是两世一起走过来的,她说不定都要被冯氏说服了。
    笑着与冯氏站到一处,握了握冯氏的手,顾青未轻声道:“无论如何,表嫂你开心就好。”
    两人话说到这里,顾锦琳也领着择哥儿和恪哥儿回来了,这个话题便也就此打住。
    两个小的刚换了身衣裳,又因为方才的一番奔跑而双颊红通通的,看着格外的可爱,两人用了些点心,恪哥儿却突然吵着要去找父亲,还任顾锦琳怎么哄也哄不好。
    顾锦琳于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对顾青未和冯氏道:“两个哥儿都被他们父亲宠坏了,只要他们父亲在家,这两个小的午睡都是他们父亲哄着的,恪哥儿许是困了。”
    顾青未闻言又是轻轻一笑。
    虽然姑父如今的品级算不得高,但想来姑姑已经不知道让京城多少夫人羡慕了吧,这当家作主的男子都讲究抱孙不抱子,数遍全京城,只怕也找不出几个乐意哄孩子的男子。
    冯氏也因为顾锦琳这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幸福与满足而面带微笑,又看了正拿了小胖手揉着眼睛的恪哥儿一眼,道:“既然这样,不如我这就领了姑母和表妹一起去书房?他们爷们儿想也没说什么重要的事。”
    顾锦琳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看了恪哥儿那眼巴巴的小模样,到底还是没能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对着冯氏点了点头。
    一行人于是往书房而去。
    秦朗本就是探花出身,他的书房面积极大,几排大书架上塞满了各种书籍,其中还不乏珍贵的孤本。
    顾青未一行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