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顾盼成欢_莞迩-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感觉十分不适,但顾青未却只能默默忍着。
前世今生几十载,这也是她经历过的最惊心动魄、吃过的苦最多的一天。
缸内没有一丝光线,隔着这口大缸,远处的喧哗声亦像是消失了一般。
安静,黑暗。
这样的情景本应极易入眠才是,但顾青未这时虽然十分疲倦,却偏偏精神亢奋,一点睡意也没有。
她静静数着自己的心跳,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然后时刻听着外面可能会有的动静。
这样的姿态,叫等待。
她听到出去救火的、她藏身的这个院子的主人谈论着猛烈的火势归来,这似乎是一个四口之家,老实敦厚的父亲与温柔体贴的母亲,热忱开朗的兄长与天真活泼的妹妹。
寂静的院子随着他们的归来而多了几分喧哗,但这毕竟已经是深夜,没用多久,这所有的动静就又重归安宁。
时间一点点过去,缸里似乎渐渐浸了些水气,那水气让顾青未单薄的衣衫都变得有些微润,也让她身上的血腥味越发的浓郁起来。
在这样一个近乎密闭的空间,空气里又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味道,顾青未捂着嘴连连干呕。
即使看不见,她也能确认自己此时的脸色必然是惨白的。
这院子的几位主人都已经睡下,经历了救火之后,他们一定更加的疲倦,一旦入睡必然不会轻易醒来,顾青未本是可以爬出这大缸,至少是掀开头顶的盖子透透气的,可她最终也只是紧紧抱着膝盖,紧紧抿着唇忍耐着。
在这样的忍耐之中,时间一点点过去。
适应了所有的不适之后,有睡意渐渐袭来,可她将两眼瞠得大大的,无论如何也不肯闭上。
然后,她听到这院子的主人起身的声音。
炎热的夏日,庄户人家都会起早,趁着天刚擦亮时尽可能多的做些农活儿。
反正也不能睡,顾青未便静静听着这些声音,然后在心里想象着此间的主人们这时的活动。
他们起身,洗漱,做了一顿简单的早饭,一家人围在一张小桌子前吃饭,然后各自带了农具往地里去。
乡间民风淳朴,他们也不用担心会有小偷光顾,甚至连院门都未上锁,只是随意掩上。
那扇掩上的院门,也同时隔绝了一切声音,让顾青未的世界再次只剩下了安静。
没有了那些声音可供消遣,顾青未继续抱膝等待。
等到浑身发冷,等到手足发麻,等到头顶的盖子缝隙中渐渐透出几许淡淡的天光……
她其实可以趁着院子里没人时从这里出去,再问了路离开的,但也不知为何,每每有了这个想法,她就总会想起宁致远临走之前那句慎重到甚至有几分庄重意味的话。
信我,等我。
她好不容易决定交付自己的信任,所以她想有始有终。
经历过生死,就容易大彻大悟。
顾青未的前世终结得太过突然,突然到她自己都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可这一天她经历过被掳,杀人,出逃,也算是经历过生死了,她觉得,她虽然算不上大彻大悟,但至少也是想明白了一些事的。
自重生起,她就极力在告诫自己,再不能走前世的老路,最好一辈子不与宁致远有任何的牵扯,所以当初把宁致远从水里捞上来时,她一时没忍住直接将人又给推了回去。
也所以,在知道元昌帝竟然会为她和宁致远赐婚时,她才会在所有人松了口气,且为她感到欢喜时,却反而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可现在回想起来,她与宁致远前世时并非对对方没有感情,会走到后来那样的境地,其中有一半的原因,在她这里。
那时的她与宁致远明明已经成了至亲的夫妻,可她仍恨不得将自己缩在壳里,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只压在心里,从来没有想过当着宁致远的面问出来。
六叔的事,素纨的事,以及后来进了国公府的那些姬妾的事,都是如此。
六叔出事之后她的自责,素纨腹中孩子的事真相大白之后她的后悔,郑贵妃赐下美人时她的不愿,那么多次在佛堂里借着佛经与佛前的檀香才能平复下的心情,她从未对宁致远说过一个字。
哪怕她当初再多信任他一切,甚至她更坦诚一些,他们也许就会有另外一个结局。
重活一世,他们仍注定会再成为夫妻。
顾青未不想再过前世那样的日子,所以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些改变。
反观宁致远,虽然不知道是为何,但这一世的他本就有了不小的改变。
明明他如今只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但顾青未总忍不住将现在的他与前世成年的他拿来比较。
他比前世时沉默了许多,也沉稳安定了许多,那时他将她抱在怀里里,靠在他那并不十分强壮的胸前,顾青未却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就是在那时,顾青未隐约间就有了种明悟。
想要的东西,是要自己伸手去抓住的,只要抓住了,不想放弃,就永远也不要松手。
她不确定她与宁致远之间还会不会经历前世的那一切,但她能确定的是,这一世,只要他还握着她的手,她就再不会轻言放弃。
想到这些,顾青未心中长久以来被黑暗笼罩着的那一处终于透了些光亮,哪怕她此刻其实已经筋疲力竭,却也仍静静笑了笑。
她想等到宁致远回来找他,然后先朝他伸出手。
但事实上,当头上的盖子被人从外面打开,早已适应了黑暗的双眼因微微泛白的天光而眯起,看到出现在自己跟前,形容很是狼狈的宁致远,顾青未只来得及说出三个字,就再也坚持不下去终于晕了过去。
“你来了。”她道。
☆、第228章
顾青未再次清醒时,她已经置身于马车上了。
马车很宽敞,足以让她十分惬意的躺着,里面布置得也很舒适,即使在行走之间也未让她感受到多余的震动。
比起先前被人掳去时坐的那辆马车,可不知道好了多少。
她首先的念头竟然是这个。
最后的记忆里,她正想着要放下前世的种种只看今朝,就看到宁致远伴着晨曦出现在她眼前。
在微亮的天光里,宁致远的头发有些散乱,额前的几缕乱发还带着湿润,也不知是因为沾了他面上的汗,还是因为这晨间的薄雾。
最让顾青未难以忘怀的是他的眼神,专注而喜悦,仿佛在看什么独一无二的珍宝。
珍宝……
莫名的,顾青未双颊就有些发烫。
甩开这个念头,她才想撑了手肘坐起来,就觉手脚都传来一阵难忍的僵痛,那手那脚仿佛都不是她自己的一般,连想要动弹一下都极为困难。
在那狭小的空间里保持着同一个动作整整一、夜,也难怪会如此难受了。
顾青未于是放弃了坐起来的打算,然后就听到外面传来放低了音量的谈话声。
“世子爷,吴达和他手下的人都已经尽数擒获……”
说话的是成晋,他是来请示宁致远要如何处置那些人的。
想起这一、夜的经历,成晋到现在也没平复下心惊。
在宁致远身边服侍了这么些年,平时又没少与那些被人看作是酷吏的锦衣卫接触,与吴达等人的搏斗其实并不足以让成晋如此心惊,真正让他心惊的,其实还是自家世子爷对未来的世子夫人的看重。
在擒获了吴达一伙人之后,成晋是撵在宁致远身后去那小院子里接顾青未的,所以他亲眼目睹了自家世子爷在看清楚顾七姑娘身上的情形之后,面上那阴冷到让人头皮发麻的表情。
后来世子爷取了披风将晕过去的顾七姑娘裹得密不透风的抱进了马车,又亲自取了温水和毛巾替顾七姑娘清洗。
在看到端出来的那一盆几乎变成红色的水时,成晋甚至再不敢看自家世子爷一眼。
他觉得,以后,他非常有必要对未来的世子夫人尊敬些,再尊敬些。
宁致远这时正抚着挂在腰间的一个荷包,隔着荷包摩挲着里面装着的物件儿。
听成晋提及吴达等人,他没让成晋把话说完,就淡淡丢下一句话,“一个不留!”
平淡的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杀机。
前世掌了锦衣卫几十年,宁致远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无论是吴达还是他身后的人,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冲他出手,这次甚至还连累到了顾青未身上,他自然不可能好声好气的再忍着他们。
宁致远双眼微眯,突然又道:“对了,那个吴达,留他一个全尸,既然二伯送了我这个做侄子的如此一份大礼,我自然也要送上一份回礼才行。”
成晋闻言轻声应诺,然后专心驾车,再不多言。
天仍未大亮,颠簸的路上见不着其他行人或车马,宁致远与成晋的谈话一结束,就只听到马蹄与路面接触发出的“得得”声,以及马车行进的声响。
宁致远紧紧握着腰间的荷包,许久之后才缓缓松开,然后从荷包里拿出一件东西来。
那是一支女子的发簪,精致小巧的蝶形金簪看着十分喜人,尖端打磨得十分锋利。
但最触目惊心的,却是那簪子上因干涸而变得暗红的血迹,金黄与鲜红,即使此刻的光线有些暗,也能看出来那鲜明的对比。
若不是无意间拾到了这支簪子,宁致远也不会那般容易的就寻到了顾青未。
他想起先前从成晋那里听到的禀报。
将吴达一伙人一网打尽之后,他们就一路寻去了吴达等人先前藏身的那个小院子,因为失火,那本就不大的小院子已经被焚毁了一半,里面也寻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唯有那间被烧得最厉害的柴房里,发现了一具全身有一半被烧得不成样子的尸体。
这样一具尸体出现在一个农家小院里,若不是那间柴房因大火而倒塌,失火又是发生在夜里,只怕早就被村民们发现并报官了。
那个看身形很是魁梧的大汉并非死于火中,而是因脖颈间被利器刺中而丧了性命。
被利器刺中……
宁致远只要一想到这一点,心里就压不下的揪紧。
他不知道顾青未那一刻到底经历了什么,但一个平时只怕连杀鸡都没有亲眼见过的大家闺秀,却不得不亲手用利器取了一个体形与她不成正比的大汉的性命,她心中会有怎样的惊惧可想而知。
难怪,难怪一直都恨不得离他远远的欢颜,在被他找到之后,会那样温顺的躲在他怀里,然后全身轻颤。
可恨那时候的他不仅没好好安慰她,还将她独自一人丢在那口缸里,让她如此担惊受怕着过了一整夜。
在揭开大缸的盖子,就着淡淡的晨光看清楚顾青未的情形时,宁致远心痛之余,更恨不得自己替了她去承受先前那一切。
衣衫凌乱,青丝松散,还有面上、手上、衣襟上那触目惊心的血迹,当她就这样晕倒在他面前,那一瞬间,宁致远的心跳都几乎停了下来。
他还以为……
还好,后来替她清理时,只发现了有少数几处擦伤。
想到这里,宁致远耳根蓦地有些泛红。
那时候他只以为顾青未受了重伤,只想尽快探明她的伤势,哪里有空去顾其他的,所以寻了毛巾与温水就在马车里替她擦拭起来。
初时他整个人都在紧张之下,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及至确认顾青未没受到什么伤害,心情放松之后,他才突然惊觉自己这时与顾青未是何等的亲密。
雪白的毛巾沾了水几番擦拭,暗红的血迹之下,是白皙细嫩的肌肤。
腥红与雪白,那样的对比让宁致远跟着就喉头一紧。
他与顾青未前世做了一辈子的夫妻,还有一个儿子,比这更亲密的事他们都做过,却也不足以让他控制这本能的反应。
比那真正的毛头小子都不如,越活越回去了。
宁致远在心里如此斥自己。
☆、第229章
在马车上躺久了,又浑身都僵痛得厉害,顾青未想要翻个身换个姿势,却一不小心碰到了马车壁,发出一声轻微的“咚”响。
然后,就见车厢口的帘子一起一落,外面昏暗的光线照进来,还没等顾青未看得清楚些,车厢里又重归了朦胧。
一双温热有力的手将她仔细扶起来,顾青未感觉有微润的热气打在耳边。
“七姑娘,你没事吧?”
黑暗里顾青未看不清楚宁致远的表情,但能从他的声音里听出来紧张。
她微微扬了扬眉。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先前找到她时,宁致远可是唤的她“欢颜”的,如何现在又换回“七姑娘”了?
因这个念头而轻轻抿唇,顾青未道:“我没事。”
宁致远闻言微松了口气,他先前最担心的就是顾青未会因这次被掳而受到惊吓,不过如今看来,虽然惊吓是有,但好歹没有形成什么无法弥补的影响。
他双臂轻柔却又有力地扶着顾青未坐起来,但还没等顾青未坐稳,就突然像是触电了般收回了手。
顾青未本来就全身僵得厉害,因为他这突然的举动,差点没又顺着马车壁就一头歪过去,好不容易坐稳了,她有些不解的微蹙了眉头,“你怎么了?”
宁致远将收回来的双手负于背后,好半晌才低声道:“没事。”
先前顾青未昏睡时,他可以因为担心而替她清理身上的血迹,查看有无受伤,可如今她却是已经清醒了,哪怕他们如今已经是未婚夫妻,他如此亲密的与她接触,却仍是有些不妥了。
顾青未倒没领会到宁致远的这点小心思,她抬了抬手,想要掀开身旁的帘子看看外面的天色,但手才抬到一半,宁致远就已经先她一步将那帘子掀开了,待她看清楚外面的情形才又重新放下来。
顾青未微微一怔。
她重生后接触到的这个宁致远,真的让她很难将他当作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若是一个半大少年,又岂会如此体贴入微?
这个念头在顾青未脑中一闪而过,然后她开始担心起母亲和祖母来。
她在庄子上被人掳了去,一旦发现她不见了,母亲与祖母该会如何着急?
尤其是祖母,本就已经上了年纪,若是因为她的一时疏忽而有个什么好歹……
顾青未简直不敢想下去。
从那个小五进到她的房间里,明明有那么多的破绽,却都被她忽略了过去,直到快走到后门了才发现不对来,她那几十年的日子,真是活到……身上了。
也幸好她这次没真的出什么事,否则,母亲与祖母该是何等伤心难过?
这样一想,顾青未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想赶紧回府,快些见到母亲和祖母,告诉她们她没事。
然后,顾青未就听到了宁致远那略显低沉的声音。
“七姑娘请安心,马车马上就要进城,用不了多久七姑娘就能安然归家,回去洗漱一番后还能与老太太和大夫人一起用早膳。”
从这刻意压低的声音里,顾青未能听到独属于变声期少年的那丝喑哑,算不得悦耳,但因为他话中潜藏的关心,听起来却格外的让人觉得熨帖。
顾青未觉得自己是魔怔了。
先前怎么看宁致远都觉得他是个还未变成老混蛋的小混蛋,但如今心态一转过来,却又觉得他的哪怕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让她顺眼顺耳。
微微摇了摇头,将这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顾青未才想说些什么,就听宁致远又说话了。
“先前七姑娘晕过去时,宁某替七姑娘清理了一下血迹,不知,七姑娘可还受了其他什么伤?”
顾青未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她摇了摇头,“我没事。”
难怪她醒来之后觉得脸上身上都清爽了许多,原来是宁致远替她清理过了。
然后,她想起自己身上那些血迹的来处。
“我杀了一个人。”沉默了一瞬后,她道,“那个人想趁我昏睡的时候……其实我早就醒了,只是不敢惊动他们,所以一直装睡晕。”
亲手杀了人,对顾青未来说这件事无疑最令她惊惧,此时身边有了一个算是与她共同经历了这一切的人,难免就有了想要倾诉的欲、望。
她的话才说完,就蓦地被拥入一个火热的怀抱。
宁致远双手紧紧搂着顾青未,眼中有后怕闪过。
虽然顾青未没有细说,但他能够想到那时她所经历的凶险,一个柔弱女子,若不是被逼到了极致,又怎会下得了狠手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若不是那个人已经死于顾青未之手,他也定会叫他尝尝最痛苦的滋味。
他如此庆幸着顾青未那时的这一刺,否则,等他寻到她时,她又会经历些什么?
宁致远这时也顾不得自己这般举动有没有什么不妥,他紧紧搂着怀中人,就像之前他寻到她时一样。
将头压在顾青未的肩窝,他脸上带着悔痛,“都是我连累你了,都是我的错……”
车厢里陷入沉默,许久之后,宁致远稍稍松了松手,却仍没把怀里的人放开——一旦将那些礼教扔到脑外,已经几十岁高龄的宁致远其实也很无赖的,顾青未没有抗议他的亲近,他就当她是默认了。
虽然明知道被他拥入怀里的顾青未其实早就知晓某些事,但他这时仍忍不住解释起来。
“这件事,是我二伯做的……”
当年宁家祖上协助太祖皇帝打下了大周朝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周朝建立之后,太祖皇帝论功行赏,于是宁家就有了一门两国公的殊荣。
老定国公宁建业与老安国公宁建功本就兄弟情深,在战场上更是数度替对方挡住来自敌人的刀枪,到两人都封爵时,两家的府邸又只隔一墙,自然比一般兄弟来往得更亲密,甚至两家人比那一家人还亲。
为了往来方便,两位老国公还特意将两家府邸相隔的那道墙打通了,只留下一道象征意义的木门。
当年两位老国公之间的兄弟情,在京城也曾传为一时佳话。
☆、第230章
两位老国公之间的兄弟情深,就连太祖皇帝都曾在公开场合盛赞过,还曾以两位老国公为例,教导如今的元昌帝与康王定要兄弟敦睦。
老定国公与老安国公之间有着这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兄弟情,他们的后代虽只是堂兄弟,但也远比寻常高门大宅里的亲兄弟还要来得亲密。
但两府之间亦有着很大的不同。
老定国公只有宁景昌一个儿子,后宅里也只有老定国公夫人这一位发妻。
而老安国公则不同,老安国公在女色上并不像老定国公那般克制,除了贫寒时娶的发妻,从开始征战天下渐渐发迹起,就没少往后院里抬人,到大周朝终于定了天下时,安国公府早已妻妾、儿女成群。
两位老国公连命都可以互换,旁的东西自然更不在意,曾经老安国公还曾笑言,道是兄长只有一个儿子实在是太少了,要是愿意,他可以送个儿子给兄长。
这本只是一句玩笑话。
老定国公虽然只有宁景昌这一个儿子,但正因为如此,自来对宁景昌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宁景昌自幼也聪慧好学,无论文采武功都是当时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反观安国公府,老安国公在打仗上勇武不凡,但在管教子女上却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而老安国公夫人本就是老安国公微末之时娶的,无论是家世还是见识都很有限,即使后来成了显赫的国公夫人,让她管教这满府的姬妾以及成打的庶子女,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比起定国公府的清净与干净,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国公府甚至算得上是乌烟瘴气,尤其在子嗣上,只宁景昌一人便足以将安国公府那成打算的儿子给压下去。
正因为这样,无论是老定国公还是老安国公都没将这玩笑话当真。
但从后面事情的发展来看,这句话却一语成谶。
宁景昌与安平长公主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长到适婚年龄时,身份却比幼时有了极大的改变,一个成了太祖唯一的掌上明珠、新生的大周朝独一无二的公主,另一个则是深受太祖倚重的定国公的独子,亦被封了定国公世子。
从身份上来看,两人无疑是极为般配的。
但横在两人中间的,仍有着不小的阻碍。
按大周朝的礼制,尚了公主就只能挂个驸马都尉的闲职,更不允许在朝中任重要官职。
所以当时的安平长公主尊贵归尊贵,这满京城的权贵,却是几乎无人愿意与皇室结亲,更唯恐家中颇具潜力的儿子被太祖皇帝看中要招了做女婿。
说句大实话,当初安平长公主嫁到定国公府时,京城许多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的,更有不少人在暗自庆幸太祖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同时,也有不少人在心里为老定国公感到可惜。
好不容易养了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却因为娶了公主就不得不挂个闲职。
当时的定国公府正是最煊赫之时,更可以预见的是,必定会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左膀右臂。
可宁景昌在这时候尚了公主,自然无法再继承定国公府,而老定国公又只得这么一个儿子,拿命拼来的富贵,岂不是就要面临无人继承的可悲局面?
老定国公一生忠耿,倒也没想过凭着自己与太祖之间的君臣之情去求太祖,而是想到了当初老安国公的那句玩笑话。
送个儿子给他……
因为与老安国手足情深,老定国公向来是将弟弟的子女都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的。
凭心而论,他自然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他的衣钵,但在宁景昌已经娶了安平长公主的情况之下,从安国公府过继一个儿子来,却无疑也是个好办法。
老定国公与老安国公通过气之后,就一直暗暗在物色人选。
老安国公有九个儿子,七个女儿,再加上六个姨娘,以及几个年长的儿子娶的媳妇,若不是太祖皇帝赐下来的国公府十分宽敞,只怕都要住不下这么多人。
老安国公这九个儿子之中,排行前三的是老安国公夫人所出的嫡子,后面几个则出自几个姨娘的肚子。
既是想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衣钵,老定国公自然只会在几个嫡子之间考虑,作为安国公府嫡长子、那时已经是安国公世子的宁景昱不可能被过继,于是就注意到了安国公府的二儿子宁景泰。
宁景泰比宁景昌还要大上两岁,虽然比不上宁景昌出色,但在安国公府的几个儿子之中,却也算是很出挑的,而且那时候的宁景泰不仅已经成亲,还有了两个儿子,如果真将他过继到定国公府,将来至少再不用担心子嗣的问题。
老定国公与老安国公心里有了打算,便也没刻意瞒着这件事。
做安国公府的次子,还是过继到定国公府去,将来成为下一任的定国公,只要是对自己的现状稍有些不满的人都知道怎样选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宁景泰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得知自己竟然被挑中了,那段时间宁景泰走路都是用飘的,更是不只一次的设想过,等将来他成了定国公,要如何善待宁景昌与安平长公主夫妇。
他想,到那时,他们兄友弟恭,也必定会像父辈那样成为一段佳话吧。
安国公府那么多儿子,却唯有宁景泰有如此好运入了老定国公的眼,安国公府情况那样复杂,宁景泰难免就得了那些庶出兄弟的嫉恨。
于是,在事情尚未完全定下的时候,这件事就已经传遍了全京城。
所谓三人成虎,一件事经过无数人口耳相传之后必定会变得面目全非。
老定国公会想着过继侄子继承家业,虽然心里稍有些遗憾,但也仅止于此了,但在那些已经传遍的流言之中,却成了老定国公心中有多无奈酸楚,却又碍于朝廷礼法不得不含恨作了如此选择。
流传出去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加工的故事,听在耳里那可真是闻中伤心见者落泪。
然后,这流言甚至还传到了太祖皇帝耳中。
☆、第231章
且不论太祖会不会尽信了那流言,但太祖与老定国公、老安国公虽为君臣,但也在战场上建立了过命的交情。
对定国公府的情况,太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此前宁景昌与安平长公主成亲时,对这种情况就早已经有了打算,只是没想到他一时按住没表态,老定国公竟然就已经有了过继侄子继承家业的打算,京城还有了这样的流言。
在这流言最为甚嚣尘上的时候,太祖将老定国公召进了宫,先是一番训斥之后,又特意下了旨开了特例,指名让定国公府不必遵循礼制,宁景昌不必碍于驸马的身份,自可继承定国公府。
这大周朝的江山都是太祖皇帝的,他既要开这个特例,自然不会有人不开眼的硬要与他掰扯礼制。
事实上,那时的大周朝才建立了不久,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人盯在这件事上。
所以宁景昌得以以驸马的身份在老定国公过世之后袭爵,并受了后来的元昌帝重用。
因为太祖皇帝的一道旨意,老定国公原本想要过继侄儿的念头自然就此打消了,好在那时虽然与老安国公有了默契,但这件事毕竟没有明说,所以无论是老定国公还是老安国公都只将这件事当作一个插曲就此作罢。
只是,两位老国公不在意,身为当事人的宁景泰却没办法不在意。
安国公府不能继承爵位的二爷与定国公世子,这其中的天差地别谁都能想到。
在老定国公有这样的想法之前,宁景泰是从来没想过的,若他从来不曾有这样的机会倒也还好,偏偏他只差一步就能真的成为定国公世子,这样的落差之下,宁景泰的心理自然就有了偏差。
因为这件事先前毕竟没有明说,在太祖皇帝下了旨之后,老定国公倒也不好找宁景泰细说,便只在之后出于补偿的心理没少往宁景泰那里送东西,但在宁景泰看来,这却是老定国公对他的施舍。
一方面,他与往常无异的和老定国公做亲热的子侄,另一方面,对宁景昌的嫉恨却像是野草一般在他心里疯长。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奇怪。
明明,宁景昌是定国公府的独子,他继承定国公府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宁景泰只因为自己差一点能取而代之,就如此嫉恨着他,仿佛宁景昌得到的并不是他本该得到的东西,而是从他手里抢的。
“……也许,就因为这样,他才会觉得旁人都欠他的吧。”宁致远最后如此下结论。
前世的宁景泰一直伪装得很好,无论何时表现出来的,都是与宁景昌推心置腹的好兄弟模样,也所以,后来他指使了早就埋在定国公府的钉子吴达对有了身孕的顾青未下手时,才几乎就要得手。
与前世比起来,这一世的宁景泰无疑要急切了许多,竟然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对宁致远出手两次。
前世宁景泰唯一出手的一次,就是对顾青未腹中的孩子。
不,也许还要加上更早的一次,亦是他第一次见到顾青未的那一次……
前世宁景泰的所为暴露之后没多久,正值壮年的他就因为一场惊马伤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