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盼成欢_莞迩-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8章 进京

这时见顾锦琳被众人打趣,王氏将手里抱着的平哥儿交给乳娘,也微微笑着道:“大姑姐的福气这才刚刚开始呢,嫁了好夫婿不说,待过上两个月生了小侄子,将来有的是好日子。”
    王氏一番话说得极为真诚,她是真心祝福顾锦琳的。
    她能从鬼门关外捡回一条命来,又平安生下平哥儿,全靠了欢姐儿当日的相助,而依她这些日子的观察,欢姐儿虽然尚年幼,但似乎格外在乎家人,既是如此,她这个因为欢姐儿才能得以好好活着的人,自然也该多替欢姐儿以及她所在意的人祈福。
    王氏是这样想的。
    王氏有所改变,众人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听她如此说,倒也没有人觉得奇怪。
    一时之间,延寿堂里一片平安喜乐。
    顾锦琳与周谨之在顾家用了午膳,又呆了半个下午,赶在日落之前才回了周家。
    老太太虽然不舍女儿,但好在周家也清河县,想要见女儿也不费什么功夫,再加上顾锦琳再过不久就要生产了,更该多多休息,所以也没有多留顾锦琳。
    不过,到底是放心不下,顾锦琳与周谨之才走了没多久,老太太就张罗着让人把先前早就特色好的乳娘送去了周家,又早早的替顾锦琳请好了稳婆,只等着顾锦琳生产。
    又唯恐周谨之一个男人不懂得如何照顾孕妇,还将身边的年嬷嬷都遣去了周家,这才算是稍放心了些。
    没等到顾锦琳生产,老太太又操心起了另外一件事。
    顾亦安和严从柏今年都要参加秋闱,清河县属于北直隶,两人必须赶去京城应试。
    一个是亲孙儿,一个是未来孙女婿,老太太早早的就给两人各备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送去,待到了七月中旬,又张罗着让顾亦安和严从柏一起进京之事。
    顾家在京城是有宅子的,两人倒不用担心住的地方,只不过清河离京城七八百里路,就算走快些也要个十来日,到了京城总也得好好休养个几日,秋闱八月初九就要开始,所以中元之后,两人就得赶去京城。
    严家这时是如何为此事忙碌着,顾青未自是不知道,但她自己却在替三哥顾亦安仔细收拾着行装。
    原本这些事是应该由秦氏这个做母亲的来操持着,可是秦氏如今有了身孕,自然不能多操心,长房又只有顾青未这么个女儿,虽然顾青未年纪还小,但无论是老太太还是秦氏对她都十分放心,所以最后这事倒落在了顾青未头上。
    要穿的衣裳,考试要用的文房四宝,银子……
    顾青未将顾亦安可能会用到的所有东西都收拾到一处,然后还叫了顾亦安身边的小厮细细吩咐了。
    此时正是傍晚,从窗户斜斜照进来的金色阳光落在顾青未身后,看在顾亦安的眼里,便似自己的妹妹被阳光包裹了一般,周身都带着一层神秘的光晕。
    “欢姐儿……”
    他轻轻唤道,然后挥退小厮,轻轻抚了抚顾青未的青丝。
    顾亦安自幼喜欢读书,他又是个再安静不过的性子,在父母长辈心里从来都是个听话懂事的,前面这十几年做过的唯一出格的事就只有瞒着家里人考了秀才。
    从前因为知道父亲是什么想法,他也没想过自己也有可以进京应试的可能,哪怕知道表哥秦朗一路中了举还能参加春闱而心生羡慕,却也从来没在父亲那里透露过半点。
    他以为,那些让他爱不释手的书本最终也只会随着他的年龄渐长而被扔到一边,但因为这个妹妹,他如今却也有了走上自己喜欢的路的可能。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感激这个妹妹的。
    “欢姐儿,哥哥要谢谢你。”顾亦安轻声道。
    顾青未微微一怔,然后菱唇往上扬起,她抓着顾亦安的手臂摇了摇,笑道:“三哥,咱们是兄妹,哪里需要说什么谢不谢的,再说了,我也只是在父亲那里说了几句话而已,哪能算得上什么功劳了,三哥若真的要谢我,那就考个举人回来,将来再中了进士,我这个做妹妹的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顾亦安没有再说话。
    他也知道这是顾青未安慰他的,他的妹妹是顾氏一族最受宠爱的姑娘,有老太太和父亲母亲在,欢姐儿的将来根本就用不着他来替她添金。
    不过,就算妹妹的将来用不着借他的光,他也定要如妹妹所说的那般,一路中举人,考进士。
    他的妹妹总会嫁人的,到时候,他们这些做哥哥的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他若是不能更有出息些,将来如何能站在妹妹背后替她撑腰?
    ……
    七月十六一早,顾亦安就在顾家人的簇拥之下登上了离家进京的马车,与他同行的,还有顾青澜的未来夫婿严从柏。
    顾亦安和顾家未来的女婿要进京应考,顾家几位当家夫人和老爷都尽数到门外相送,唯有三房,主母陈氏进了家庙,三老爷顾锦淙又因为乔秀儿之事被老太太和顾锦源变相的禁在了院子里,竟只有顾青澜一人相送。
    顾青澜与严从柏已经定了亲,只待秋闱放榜之后就择日完婚,顾家众人也乐得让这两人多说说话,于是竟不约而同的将顾亦安簇拥到一边说话,把两人单独留在了另一边。
    顾青澜本就是个脸嫩的,见状立时就红了双颊。
    除了上次老太太过寿时隔着屏风看了一眼,算起来,这倒是顾青澜与严从柏第一次正式见面。
    严从柏这些年埋头苦读,本就少有与姑娘家相处的时候,这时见顾青澜红着脸站在身边,有心想说些什么,偏又手笨嘴拙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一时之间,两人竟傻傻地相对站着。
    好一会儿之后,许是都觉得这样有些傻,两人才齐齐笑出声来。
    然后,两人对视一眼,便有了些难言的默契之意。
    先开口的是严从柏,他那张斯文干净的脸上有些泛红,“多谢大姑娘相送,从柏定当竭尽全力,以待将来……”
    他想说以待将来让顾青澜风光嫁进严家,但到底脸皮薄,后面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第99章 喜报

与严从柏相比,身为女儿家的顾青澜脸皮无疑更薄,又说到了两人的婚嫁之事,脸上更是红得像是能滴出血一般。
    羞得再也顾不得家人的好意,顾青澜匆匆福了一礼,“严公子保重,祝严公子能心想事成,桂榜有名,青澜先行告退……”
    然后便低着头小跑开了。
    直到跑回顾家人这边,顾青澜才松了松一直紧紧握着的手。
    在她的手心里,一个绣得精致的荷包已经被捏得有些变了形。
    这个荷包是顾青澜亲手做的。
    今天来为顾亦安与严从柏送别,她想了许久才将这个荷包带在身上,原是想找个机会塞给严从柏的,但到底自小所受的教养让她没能做出这件有些出格的事。
    再捏了捏掌心的荷包,顾青澜想,就这样吧,待他回来,将来他们成亲之时,再将这个荷包给他,并告诉他自己此时的心情……
    想到成亲,顾青澜又红着脸低下了头。
    她的眼里,却是十足的喜悦与期待。
    亲生母亲为了弟弟差点毁了自己的一生,父亲又突然从外面领了个已经十岁的儿子回来,对如今的顾青澜来说,她人生之中最明亮的色彩,也许就是与严从柏的这桩婚事了。
    待顾青澜压下心中的羞涩重新抬起头来时,顾亦安与严从柏已经与众人道完了临别之言,登上马车准备离去。
    看着几辆马车渐渐远去,留下的众人一时之间都觉得有些感慨。
    顾青澜正觉心中有些空空的,心里的怅然尚来不及逸散开来,就被一直注意着她的顾青未握了双手。
    “大姐姐用不着为未来姐夫担心,这次未来姐夫定是会中了举人的。”顾青未说得很肯定,说到最后还特意冲着顾青澜眨了眨眼,调笑的意味十足。
    前世时严从柏这次秋闱就中了举,顾青未对此再肯定不过。
    被顾青未这样一打趣,顾青澜心里纵有再多的怅然也都散了去,强忍着羞意瞪了顾青未一眼,这才与众人一同回了府里。
    自打这天后,老太太和秦氏这做祖母和母亲的,心里就多记挂了一件事。
    算着顾亦安和严从柏何时到京城,何时参考,又何时放榜,何时归家……
    忧着两人出门在外能不能吃好穿好,有没有休息好,秋闱三场共九天能不能坚持下来……
    顾氏作为千百年传家的世族,以往从未有过需要以科举这种形式入仕的例子,老太太和秦氏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顾亦安两人能不能中第,而是两个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少年能否安好——哪怕他们身边不缺人侍候。
    儿行千里母担忧,便也就如此了。
    还好有顾青未时常伴在老太太与秦氏身边加以开解,又顾忌着秦氏肚子里还有一个,才叫两人没有忧出病来。
    在老太太与秦氏这样的牵挂之中,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转眼而过。
    秋闱八月九日开始,每场三天,连考三场,八月底或九月初放榜,顾亦安早在离家之前就决定了等放了榜之后才回家,也就不用另外叫人往家里送信了。
    进到九月之后,老太太和秦氏几乎是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每天都打发了人去城门口守着,又在心里细细想着顾亦安若中了举人要给府里下人发多少赏钱,若是这次时运不济没能中第,又要如何安慰他。
    这样一天天想下来,竟是又期待又煎熬。
    转眼就到了九月九重阳这天。
    重阳素有赏菊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往年顾家的老爷少爷们也都会去城外登高,但今年因顾亦安和严从柏这两日随时可能从京城归来,心里挂念之下,顾家上下竟都没有外出。
    这天一早,各房夫人姑娘们照例去延寿堂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紫竹才凑趣说了“今日听到了喜鹊叫,可不是三少爷高中的喜报就要传回来了”这样的话,就真的有人来报,道是派去城门处的人得了消息,三少爷下午就能回到清河。
    而在顾亦安和严从柏之前传到的,却是两人都桂榜有名的喜讯,而且顾亦安还中了头名的解元!
    每次秋闱春闱放榜之后,便总有些人千方百计打听了消息,然后前往各中第学子的家乡报喜,以讨些赏钱。
    顾亦安乃是顾氏三少爷,严从柏又即将成为顾家的姑爷,许是这些人都觉得顾氏少爷和未来姑爷桂榜有名,顾家出手不可能少,所以竟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的前往顾家报喜。
    消息传到顾家,上至老太太顾锦源秦氏,下到顾青未这一辈的姐妹兄弟无不欣喜。
    顾亦安才十四岁就中了举人,若是四年后的春闱上又中了进士,岂不又是一个足以与秦家的秦朗比肩的青年才俊?
    就算四年后的春闱中不了,等上三年再考,也不过二十出头。
    只要顾家有了第一个在大周朝为官的年轻一代子弟,凭顾家的底蕴,顾亦安又何愁出不了头,而有顾亦安的例子在前,顾氏一族这么多年轻人,自然有那愿意靠自己的苦读挣上一份前程的人。
    这样再过个二三十年,顾氏何愁不兴盛?
    对个人来说,二三十年也许很漫长,但对顾氏这样一个历经了千百年传承的大家族来说,等个二三十年就能迎来家族的兴盛,却是一点也不显漫长。
    正因为此,对于那些来顾家报喜的人,大喜过望的顾锦源手一挥就让人捧了一盘金银锞子来,只要有人来报喜就抓上一把,便是那些来凑热闹道喜的孩童,也都能得了一两个银锞子,直惹得顾家门外围了一圈孩童争相道喜,比那过年时还显热闹几分。
    顾亦安与严从柏,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顾家的。
    虽然只离家两月,但经历了这样一场能决定人未来命运的秋闱,顾亦安和严从柏眉宇之间都比从前多了几分成熟稳重。
    被众人围着问了好半晌,顾亦安和严从柏一一答了顾家众人的问题,然后严从柏辞了顾家众人回了严家,顾亦安则被众人拥着进了家门。

☆、第100章 婚期

当天的晚膳是在延寿堂里用的,一大家子人围了坐了满满三桌,气氛在顾家也是少有的热闹。
    用完晚膳从延寿堂出来时天已经擦黑了,顾青未兄妹几个又随着顾锦源和秦氏去了怡华院叙话。
    顾锦源今天开怀之下多饮了几杯,进了屋坐下便觉得有几些微薰,他不顾仪态歪在椅子上,就着明亮的灯光,目光自相伴多年的妻子、三个出色的儿子、聪敏懂事的女儿面上依次扫过,最后落在秦氏的肚子上。
    他眼里微微闪烁的光芒,是希望以及期盼。
    身为顾氏长房长子,顾锦源自很小时就知道自己身上担着怎样的责任,老太爷过世这些年来,他更是时刻思忖着如何带领顾氏走上另一个高峰,但直到这时,他才真正的觉得满足。
    是啊,夫妻琴瑟合鸣,儿女听话懂事,如今家族的兴盛可期,他岂能不满足?
    但这时,顾锦源心里更多的,却是庆幸,庆幸他当初听了顾青未的劝之后没有再执着于所谓的世族的荣耀,而是放开手让安哥儿选择了自己想走的那条路。
    他只是想给儿子一个机会,却没想到,他这从来都安静的儿子,居然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解元!
    大周朝三年也不过出十来个,而这一个,就有他的儿子!
    这一刻,顾锦源心里洋溢着满满的骄傲。
    ……
    一连几天,顾家上下都是一片喜气连连。
    老太太高兴之下,府里的下人都得了大把的赏钱,各个脸上都带着由衷的喜气,热闹得就是往常过年也比不上。
    而在这样的喜庆热闹之下,只有顾青未一人,高兴之余却有几分感慨。
    她如今才真正觉得,自她重生之后,许多事都有了改变。
    姑姑没有受到常家的牵连,还嫁给了周谨之;大姐姐的婚事没如前世那般历经波折,严从柏也中了举人,只等着严家上门请定婚期就能嫁到严家去;七婶虽然仍因生产而伤了身子,却平安生下了小十二,更从此彻底放下了对七叔的那点念想,将来只会带着一双儿女过得更好;前世只有四个孩子的母亲,现在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再过不久府里就会再添上一位少爷或者姑娘;三哥的人生轨迹更是来了个大转弯,踏上了他自己喜欢的科举之路,还开门红的中了解元……
    与前世相比,顾青未如今所经历的这些事都有了重大改变。
    而这些改变,追根溯源,其实都与顾青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顾青未很高兴于身边的人与事有这样好的转变。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幸运可以重活一次,但她既然重生了,能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前世的悲剧,让身边之人能生活得更幸福些,她便也满足了。
    是不是她重生的意义就在于此了?
    顾青未如此想。
    顾青未才感慨完了,顾家就迎来了严家老爷和夫人的上门。
    严家人选在这个时候登门拜访,自然是为了两家这桩儿女亲事。
    当初两家有意结为两姓之好,严家还存了心要给顾青澜做脸面,想要等到秋闱放榜,严从柏高中之后再与顾青澜定亲,却不想老太太和秦氏听了顾青未的劝,早早的就将亲事定了下来,反倒叫严家人深觉脸上有光。
    如今严从柏既然已经中了举,顾青澜与严从柏的婚事自然就要被提上日程。
    严从柏今年已经十八,顾青澜也已经及笄,这时候商量婚事再合适不过。
    因当初顾青澜的婚事是秦氏操持的,所以虽然身子渐重已经不理家事,但这次招待严家人仍是由了秦氏出面。
    秦氏是真的看好顾青澜和严从柏的这桩亲事,严家人既是诚心商量婚事,秦氏当然也不会存心刁难,不过三两日的功夫,就将婚期定在了来年的二月十八。
    顾青澜是正月里的生辰,过了十六岁的生辰再出嫁将将好。
    这时已是九月,离来年二月也不到半年了,自打定了婚期,本就不爱出门的顾青澜更是天天关在院子里加紧绣嫁衣。
    好在她的嫁妆早在先前就已经由秦氏准备得差不多了,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多,倒也并不显忙乱。
    顾青澜的亲事彻底定下来之后,眨眼就已翻进了十月。
    眼瞅着顾锦琳的预产期就要到了。
    自古女人生产都万分凶险,更何况顾锦琳还是以三十岁的年纪生头一胎,老太太这几日担忧得几乎夜不能寐,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遣人去周家打听消息。
    许是顾锦琳真是个福泽深厚的,三十岁的年纪第一次生产,竟然不过半天的功夫就平安产下一子,浑不似别的妇人那般压根儿就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就比如王氏。
    消息传到顾家时,老太太念了好几遍“阿弥陀佛”,直道是老天保佑。
    待从年嬷嬷那里得知周谨之对这个孩子的出生极为欢喜,还按着周家下一代的均字辈取了“周均择”的名字,这才算是真正放下心来。
    就算她如何关心顾锦琳与刚出生的择哥儿,但他们日后毕竟是要与周谨之一起生活,周谨之喜欢这个孩子,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简单的洗三礼之后,很快就到了择哥儿满月的日子。
    挂念顾锦琳和择哥儿整整一月,这天老太太一早就起身,简单用了早膳,就领着家中的媳妇孙女一起去了周家。
    周家虽然如今再是清贫不过,但早年其实还有些底子,就比如周谨之和顾锦琳如今住的那宅子。
    三进的宅子算不得非常大,但里面却布置得极为精巧,虽然顾锦琳嫁进来不过几个月,但这宅子里的一树一景都无不有着她的影子。
    这样的宅子,只住周谨之和顾锦琳外加择哥儿,以及一些仆妇,倒也极为宽敞。
    老太太领着众人才到周家门口,就被闻迅赶来的顾锦琳迎了进去。
    已经生产完的顾锦琳比往昔看着要丰腴些,初为人母,她的眉眼间满满都是喜悦,那喜悦在看到老太太一行之后便愈显明显。

☆、第101章 何愁

“母亲,您来了。”
    顾锦琳迎向老太太,又与同来的顾家几位夫人打了招呼,这才领着一行人去了内院。
    今天是择哥儿的满月宴,顾家夫人除了有孕不便外出的秦氏,以及要在家照顾平哥儿和绘姐儿的王氏,林氏等人俱都来了,顾青未这一辈的顾家姑娘们,除了最小的顾青绘,就连在家中待嫁的顾青澜都来了。
    顾锦琳才将一行人领到自己住的主院,众人的注意力便都集中到了择哥儿身上。
    将将满月的小婴孩儿被尽显喜庆的红色襁褓包了,更衬得一张小脸儿白白嫩嫩的极为可爱,他这时正被乳娘抱着在屋子里走动,许是听到了众人进屋的动静,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便循声一转,也不知道是看到了谁,然后便咧着嘴自个儿乐着,只让人看到他那粉红的牙床。
    这样的小人儿,只让人看了便觉一颗心都柔软了几分。
    老太太叫了一声“心肝儿”,就伸手将择哥儿从乳娘手里接了过来,一众顾家夫人姑娘们也都随之围成一团逗着择哥儿。
    顾锦琳见了,眉眼间便立时柔和了几分。
    和离归家之时她心里其实还存了许多忐忑,那时的她只想着要好好将腹中的孩子抚养大,何曾想过自己会这样快的就再嫁,更不曾想过,她还能遇到这样一个好夫婿。
    只是……
    也不知想到了什么,顾锦琳细致的双眉微微拧了拧。
    顾青未自打进了屋就一直注意着顾锦琳的神色,正好将她这瞬间的黯然看在眼里,心中一动,她开口问道:“姑姑,今天是表弟满月的日子,您本该欢喜才是,为何却眼中带愁?”
    顾青未也不怕这话被旁人听了去。
    周家人丁不兴,择哥儿的满月宴并无太多宾客需要顾锦琳招呼,所以她才在顾青未等人到来之后有空遣了院子里的丫鬟婆子与众人叙话。
    如今在这屋里的,都是顾家人,便是顾家的其他姑娘们,年纪可也都比顾青未要来得大,就算听到什么也是无妨的。
    众人听了顾青未这突如其来的话便都是一愣。
    她们自打进了屋之后就只顾着看择哥儿了,除了顾青未,竟再无一人将注意力放在顾锦琳身上,就连老太太也是如此。
    老太太这大半年来早已知道顾青未的性子,对她的话没有半点怀疑,闻言心里便是一突,将手中的择哥儿交给乳娘,待乳娘抱着择哥儿避去了内室,才偏过头看向顾锦琳,沉下脸来道:“琳姐儿,欢姐儿说的可对?到底发生了何事,竟让你在这种好日子里还高兴不起来?”
    择哥儿可是顾锦琳盼了十几年才盼来的孩子,按说择哥儿满月,顾锦琳该是最高兴的人才对。
    顾锦琳听了顾青未的话之后便是一怔,这时见老太太也沉下脸,便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欢姐儿,你可真是……”
    轻轻点了点顾青未的额头,顾锦琳满是感慨地摇头。
    她这侄女,只怕是集中了长兄长嫂所有的聪慧,否则又怎会如此聪敏非凡呢。
    顾青未冲着顾锦琳微微一笑,“这可怨不得我,姑姑有什么事本就不该瞒着祖母,而该早早就与祖母说了,祖母吃过的盐可比咱们吃过的米都还要多,难道还有什么事能难得到祖母?”
    这明显是恭维的话一出,屋里原本显得有些沉滞的气氛便陡然轻松了许多。
    哪怕心中有着对顾锦琳的担忧,听了顾青未这番话,老太太也终是没绷住脸露了笑颜。
    见老太太有了笑脸,顾锦琳也才松了口气,然后将自己为之犯愁的事一五一十的道了出来。
    其实,不用顾锦琳详说,顾青未也能大致猜到她遇到了什么事。
    顾锦琳与周谨之这桩婚事确实可说是天作之合,周谨之是个不会虚言之人,他既真心娶了顾锦琳,又亲口说了会将择哥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疼,就断不会食言。
    而撇开周谨之的因素,那么,能让顾锦琳感到为难甚至不快的,恐怕就只有周谨之先前那已经离世的未婚妻的娘家人了。
    果然,顾锦琳眼底的忧愁,正是为此。
    周谨之那无缘的未婚妻姓张。
    张家倒也算得上是家境殷实,与原先的周家倒也正相当,所以两家才会为周谨之与张家姑娘早早定亲,只是没想到那张家姑娘没等到嫁给周谨之的那一天就早早含恨离世。
    后来,周谨之因那张家姑娘苦等自己九年却最终只能抱憾而亡,心中有愧之下坚持为张家姑娘服丧三年,得了满清河县百姓的称赞与感慨。
    原本这张家姑娘早早去了,张家人虽然心中觉得极为可惜,但也只能道一声自家女儿福薄。
    可最近,张家人却不知为何有了别样的心思。
    张家有三个孩子,周谨之原本那未婚妻是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已经二十来岁的儿子和一个十七岁的小女儿。
    周家早年虽然算不得十分富裕,但也是不愁吃穿,再加上周谨之又是个眼瞅着就前程远大的,所以张家二老对这门亲事极为满意,哪知他们还抱着女儿以后会做官太太的美好愿望呢,这女儿却偏生在即将与周谨之成亲之时就得了一场急病去了。
    张家人那段时间是天天扼腕叹息,心痛得无以复加。
    这样的叹息与心痛在周谨之坚持撇开前程为张家姑娘服丧时,更是达到最顶点。
    就如同清河县百姓们普遍认为的那般,周谨之虽然有进士的功名,可他服丧九年早已远离官场,又无人扶持,这辈子能不能等到起复的那一天还是个大大的问号,再加上周家如今这一穷二白的境地,哪怕明知道周谨之是个极好的夫婿人选,也没有哪家愿意将自己家的黄花闺女嫁到周家来。
    当然了,在那之前,周谨之自己也没想着如此快的就要娶亲。
    张家人也是如此想的,所以虽然为自己那早逝的长女感到惋惜,却也没再打其他的主意。
    可自从周谨之与顾家那位和离归家的姑奶奶定亲的事传出去之后,张家人却渐渐有些不安分起来。

☆、第102章 不安分

要说这张家人不安分,那也是在亲眼看了顾锦琳那十里红妆嫁给周谨之的风光之后。
    顾氏一族盘踞清河县上千年,清河县的百姓祖祖辈辈都知道顾家是立于清河县最顶端的人家,但要让百姓们说一说顾家到底厉害在何处,只怕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就算生活在同一个清河县,寻常百姓一辈子也不可能有机会与顾家产生交集。
    张家人从前也没想过,有一天他们会与顾家扯上些关系。
    而顾锦琳的风光出嫁,就正让张家人窥到了顾家的富贵一角。
    这原本是张家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接触到的世界,但因为顾锦琳与周谨之的亲事,张家人有了与之接触的机会。
    张家人的家境在普通人之中算是殷实的,至少是吃穿不愁,在周谨之与顾家扯上关系之前,他们惋惜女儿没能如他们所愿那般成为官太太,但也只是偶尔想起时轻轻一叹而已。
    他们也知道,就算周谨之出于愧疚或者说是道义,替自家女儿服丧三年,但事实上,他们家与周谨之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虽然知道周谨之除服了,他们也没想过要再与周家扯上什么关系。
    但,谁让周谨之居然一除服就与顾家那位和离归家的姑奶奶定亲且迅速成亲了呢?
    这让张家人无形中将自己和清河顾氏用一根无形的线联系了起来。
    既然周谨之能为张家的大女儿做到那一步,那是不是也意味着,他们能从周谨之和顾锦琳的这桩婚事里得到意料之外的好处?
    所以,自打周谨之与顾锦琳订亲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张家人就突然待周谨之热络了起来,时不时的就上门表现出一副关心的样子。
    待到周谨之与顾锦琳成亲,张家人上门拜访的次数变得更多。
    顾锦琳早在嫁给周谨之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她还需要应对张家人,对此倒也不意外,看在周谨之的面子上,即使大着肚子,每次她也没将张家人拒之门外。
    这几个月下来,许是张家人自认已经与顾锦琳熟识,更了解了她的脾性,他们也开始若有若无的提出要求来。
    最近下了大雨,家中的屋子失修漏水……
    儿子娶媳妇还差几样上得了台面的聘礼……
    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嫁妆该准备起来了……
    各种各样的名目,虽然并未直言,但顾锦琳哪里能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对于张家人这有些拙劣的表现,顾锦琳是觉得有些好笑的。
    张家人是从哪一点得出她会毫无理由的满足他们一切要求的结论的?
    从一开始,她就很清楚,张家的大女儿是得急病不幸早早离开人世的,周谨之其实并不需要为她的死负任何的责任,他之所以会替张家的大女儿服丧三年,也只是因为心中的愧疚感。
    她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