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顾盼成欢_莞迩-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年纪还能做父亲,而且是来自于郑贵妃。
元昌帝从前以为这是上苍送给他的大礼,但如今想来,只怕这只是郑贵妃手中一个有力的筹码。
越是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元昌帝就越显愤怒。
作为君王,他无疑有着非常强的掌控欲、望,对这种不在他控制之中的事便也觉得格外的难以忍受。
永寿宫里,郑贵妃斜倚在贵妃榻上,双手轻抚着还未显怀的肚子,面上虽然竭力保持镇定,但心里却是忐忑不已。
这些时日《闺范图说》之事几乎成了京城人人必议之事,作为正主,郑贵妃哪里能不惊慌失措。
一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她确实是授意了娘家兄长做《闺范图说》之事,可她当初也没想过效果能很快的达到她的预期,只想着等时间长了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一些人。
可为何,她才将这件事吩咐下去没多久,竟然就有人率先发现了两版《闺范图说》的不同,还由此在她即将获封皇贵妃的着急时刻牵扯到了她身上。
越想这些,郑贵妃心里就越憋闷。
经历了几十年风浪的她况且如此了,宁王那里,也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了,只希望宁王府里养着的那些幕僚能在这个时候出些有建设性的主意给他吧。
郑贵妃才如此为宁王担心着,就见着了出现在门口的元昌帝。
永和宫占地面积可不小,元昌帝这么一路走来,却没有宫人唱喝或者先一步通知她迎接,这异常情况叫郑贵妃心里猛地一突。
莞迩说
感谢周馨维、周家大猫宓的打赏,今天三更~
☆、第463章 不该
“皇上。”郑贵妃起身相迎。
虽然还未显怀,但往常元昌帝都体谅郑贵妃如今有孕在身,总会免了她的这些繁琐礼节。
但今天,直到郑贵妃轻轻福身了,元昌帝都只站在几步之外看着她,没有半点要扶她起来的模样。
郑贵妃半蹲着身子,浑身又是一僵。
元昌帝的反常让她隐隐觉得,又有什么她并不愿意看到的事发生了。
而最近能让元昌帝如此的,除了关于那两本《闺范图说》的事,又还能有什么?
郑贵妃的心往下沉,虽然如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她却莫名的觉得从头到尾都有些发凉。
“平身吧。”
好半晌,才传来元昌帝那似乎含了雷霆之怒的声音。
郑贵妃缓缓起身,两只手在袖中交错,然后轻轻抚着仍然平坦的小腹。
与许皇后那时的心情一般,郑贵妃这时也觉得有些心凉。
身为宫妃,却将手伸到了朝堂之上,这本就是大忌,但郑贵妃之所以敢这样做,说起来,也是元昌帝这些年对她的态度让她有了底气。
她以为,就算元昌帝并不只是独宠她一人,但这么多年的宠爱,他待她也总是与别人不同的。
她甚至还因此而有了错觉,就算她仗着他的宠爱做了什么不该她做的事,元昌帝也总能宽容以对。
但如今,看着元昌帝那张阴沉得似随时能滴出水来的脸色,郑贵妃却并不那样肯定了。
“皇上,您这是怎么了?”郑贵妃抬起头,直视着元昌帝的双眼,轻声问道。
就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一般。
被她这样一问,元昌帝有一瞬间的心软,但随即想到早朝时发生的事,那点心软立即就被他压了回去。
“朕怎么了,爱妃难道还能不知道?”元昌帝两眼如利刃般看向郑贵妃。
郑贵妃轻轻一笑,心里原本的忐忑便在这时尽数沉淀下来,她道:“皇上不说明,臣妾如何能猜到您心里在想些什么?”
虽然口中说着不知,但郑贵妃的眼中却分明都是了然。
元昌帝触到她的视线,虽然有些稍稍不自在,但到底也抵不过他心里的愤怒。
一把将两本书重重砸到郑贵妃脚下,元昌帝冷笑一声,“爱妃还要与朕装到什么时候?这么多年,朕可从来不知道,朕的枕边人竟然还能将手伸得这么长!”
只要一想到平时在自己面前从来都是将自己视作天,眼中只有自己一人的郑贵妃,其实心里也早有盘算,元昌帝就格外的不能容忍。
郑贵妃仍然面色平静,她略勾了勾唇,有些讽刺地道:“皇上,您的枕边人,可不只臣妾一人。”
元昌帝一窒,然后冷声道:“爱妃这是在怨朕?早在你跟在朕身边的那一刻,你就该知道,朕不可能像话本子里的男子一般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爱妃素来是个聪明的,怎的也会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
郑贵妃深吸一口气,将心里那一阵阵的凉意压了下去。
是的,从她跟在他身边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来没有奢望过她会是他唯一的女人。
但她总以为,在元昌帝心里,她的存在是于旁人与众不同的,而是独一无二的,或者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看来,她还是太过天真了些,元昌帝到底拥有一颗帝王之心,而帝王心里满满装的都是他的天下,又如何可能会因为一个女子就轻易驻足?
不想再与元昌帝撕扯这些,也知道自己根本无从撕扯起,郑贵妃略过这个话题,看了看脚边的两本《闺范图说》,很干脆地应道:“皇上说得没错,这件事确实是臣妾做的,目的也确实是想借机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助宁王夺得储位。”
元昌帝没想到郑贵妃会如此爽快的承认了,他本以为她会极为狡辩的。
但,也正是因为郑贵妃承认得如此容易,元昌帝反而更不能压下心头的怒气,他伸手指着那两本《闺范图说》,眼中怒意翻涌,“你好大的胆子,莫不是仗着朕这些年宠着你,就什么事都敢伸手去做了?”
似乎没有注意到元昌帝的怒色,郑贵妃甚至在觉得站得有些累了之后径自又往贵妃榻上坐下,然后才微爷着头看向元昌帝,“皇上,您说得没错,臣妾就是仗着您的宠爱才敢做这些事,若不是皇上这些年一直如此宠着臣妾,臣妾又怎么能有做这些事的底气。可是,皇上,您与臣妾说说,臣妾这底气是不是来得有些可笑?”
元昌帝于是沉默下来。
好半晌,他才道:“爱妃,有些东西我可以给,但你去不该伸手要。”
郑贵妃于是轻笑两声。
果然如此。
好半晌,她敛下唇畔的笑容,看着元昌帝轻声问道,“皇上,那如今臣妾已经伸手要了,您又要如何处置臣妾呢?”
元昌帝不语,深深看了郑贵妃一眼,然后转身大步离去。
永和宫里,郑贵妃独自一人坐在这偌大的宫殿里。
她从前总以永和宫的宽敞和奢华而自傲,因为这都是元昌帝给的,代表的是元昌帝对她那独一无二的宠爱。
可是现在她才总算看明白了,她能得到的,也只是元昌帝主动给的这些,至于其他的,在元昌帝没有给之前,她没有任何资格伸手讨要。
她以为她是被元昌帝珍藏于心的心头宝,但如今看来,她也与后宫的其他女人一般,都只是被元昌帝豢养在这豪华牢笼里的金丝雀,平时倒还好,可一旦触到了元昌帝设在心里的那条底限,就会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宠爱,也不过是如此罢了。
郑贵妃仰倒在贵妃榻上,一双即使满溢了悲凉,却仍水润动人的眼怔怔地看着屋顶。
就算她在宫里再怎么风光,但说到底,她其实也是个仍带了点奢望的女人。
她知道有些事她不该做,但哪个女人不希望在自己做错了事之后,有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作依靠,有个人能不管对错的护着自己?
☆、第464章 立储(月票400+)
《闺范图说》的事,元昌帝很快就有了定论。
就算再怎么愤怒,但元昌帝到底也没有拿郑贵妃和宁王如何,而只是借着此事夺了郑贵妃的兄长郑国泰的官职。
郑家原本靠着郑贵妃也算得上是大周朝的新贵,可是经此一事,郑家的顶梁柱郑国泰却倒了,若不是郑贵妃仍安然端坐于宫中,只怕郑家就要一朝回到发迹之前的日子了。
虽然郑贵妃没受到什么处置,可郑国泰被一捊到底,这也是在明晃晃的打郑贵妃的脸,宫里的气氛也因此而瞬间一转,往日门庭若市的永和宫也因此而渐渐安静了下来,先前一直被人争相谈论着的,郑贵妃即将获封皇贵妃一事,也再无人提起。
一切,就好像突然就回到了原本该有的样子。
然后,在一次早朝中,元昌帝这么多年第一次主动提到了立储之事。
太子于一国来说本就极为重要,重要到甚至被称之为“国本”,大周朝这么多年没立太子,朝中老臣本就有些坐不住了,这时听元昌帝主动提及,哪里能有不欣喜若狂的。
也因此,早朝上百官为了到底立端王还是立宁王又吵成了一团。
在前段时间元昌帝有意抬举着郑贵妃时,除了那些坚持要按祖制的老臣,朝中其实有不少官员心里的天秤渐渐偏向了宁王,毕竟若只论治国之才,宁王与端王差距并不明显,若元昌帝真的铁了心要立宁王,纵使真有老臣在奉天殿触柱,只怕也是于事无补。
不过,在经过了《闺范图说》之事后,元昌帝处置了郑国泰,朝中的风向立马又变了。
如今来说,却是端王一方占了比较大的优势。
元昌帝看着为了立储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文武百官,心里又渐渐生出了隐隐的怒意。
作为一个颇有决断的君王,元昌帝尤其不能忍受他的这些臣子对他指指点点,无论是立储还是立谁,这都该由他这个皇帝决定才是,这些臣子,难道他们以为他们能左右他的决定?
元昌帝往殿内一扫,待看到立于首位正垂眸不语的定国公宁景昌以及稍远处同样一语不发的宁致远,心头便是一顿。
“你们吵完了吗?”元昌帝淡淡地扫了百官一眼,“你们以为这里是菜市场?”
群臣于是齐齐噤声。
元昌帝这才又转向宁景昌,问道:“定国公,以你之见,这立储一事当是如何?”
突然被元昌帝点名,宁景昌倒也并不意外,对着元昌帝一礼,然后道:“回皇上,立储之事自当由皇上决断,臣等只需听从皇上吩咐便是。”
殿内的文武百官蓦地就静下来。
他们这时都反应过来,然后为自己先前吵嚷而后悔不已。
元昌帝并不是他们在史书上看到过的那些昏君,而是一个英明决断的明君,他既然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到了立储之事,心里只怕也早就有了决断,无论元昌帝想要立端王还是宁王,就算他们吵破了天也断不会叫他改变主意,那他们这般吵嚷除了徒惹元昌帝的厌恶,又还有何用?
于是,所有人都微低着头,只竖着一双耳朵听着元昌帝接下来的话。
元昌帝却只淡淡地道:“朕还以为,这立储之事得按着你们争吵的结果来行事呢。”
说完之后,元昌帝心里其实也有淡淡的疲惫。
作为君王,他并不是不知道早些立太子于国有益,但这些年因为郑贵妃,他却始终在端王和宁王之间犹豫不定。
对于果断的元昌帝来说,这样的经历并不常有。
一个是各方面都出色的嫡长子,一个是他最宠爱的妃子生的同样出色的次子,元昌帝会有所犹豫也并不奇怪。
而他犹豫了这么多年,促使他终于做下决定的,也还是郑贵妃。
如果说他之前隐隐有立宁王的打算,但在郑贵妃借着《闺范图说》生事之后,这个打算却又被元昌帝完全打消了。
如今无论是郑贵妃还是宁王,在江南一带百姓和文人士子心中就无异于那祸国殃民的妖妃和意图乱了祖宗规矩、居心叵测的皇子。
无论是出于哪种考虑,元昌帝也不可能再有立宁王为太子的打算。
纵使他再怎么宠着一个女人,可比起他的江山社稷,郑贵妃到底也只能往后面排。
思及此,元昌帝也不再犹豫,偏头以眼神示意立于龙椅一侧的传旨太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长子承乾,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立储诏书一出,无论先前有怎样想法的朝臣,这时也只能山呼万岁,然后拜见新鲜出炉的太子。
长达二十几年的储位之争,也终于在这一日尘埃落定。
在这之后,原本居于端王府的太子楚承乾以及太子妃温氏便正式迁于东宫,成为了闲置了二十多年的东宫之主。
储位一定,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突然安静了许多,仿佛突然之间就少了许多纷争。
而在太子楚承乾和太子妃温氏入主东宫之后的一个月后,从那日之后就再没踏出过永和宫一步的郑贵妃,在打听到了元昌帝正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时,亲手炖了一盅滋补的汤水,然后领着宫人往了御书房而去。
只不过一个多月未出永和宫,郑贵妃只觉外面不仅比永和宫里冷,还有了许多别的变化。
就比如,从前那些见了她只会巴结讨好的低位份的嫔妃,如今虽然面上仍带着恭敬,眼里却总闪动着异样的光芒。
都说人走茶凉,她如今还是皇后之下第一人呢,这些人的态度就有了如此改变。
☆、第465章 你会后悔的
顶着各式各样的打量眼神,郑贵妃一路到了御书房外。
元昌帝身边服侍的宫人不敢怠慢,立即就进去通报。
能在元昌帝身边服侍的都不会是痴傻之人,相反还各个都十分精明。
郑贵妃虽然一个多月未出永寿宫,沉寂得仿佛宫里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但这可不是元昌帝下了令禁郑贵妃的足,而是郑贵妃自己不愿意踏出宫门而已。
而这一个多月,元昌帝虽然并未去永和宫,但各种赏赐却也从没短了永和宫的。
没看就连如今得势的许皇后,在有宫妃故意挑郑贵妃一个多月不去坤宁宫请安的刺时,都用了一个“皇上早先就免了郑贵妃每日晨起请安”的理由轻轻挡了回去。
即便郑贵妃将来不能因皇帝生母而获封太后,但至少现在,她仍是被元昌帝放在心上的,元昌帝身边的宫人又岂敢怠慢了她?
而事实证明,这些宫人也确实把准了元昌帝的脉。
得到通报,元昌帝立即就着了人将郑贵妃请进御书房,甚至还下了御案往前迎了两步。
注意到御书房里还有侍候的宫人在,元昌帝及时止住脚步,然后轻轻挥了挥手,宫人们便都无声无息的退了下去。
待御书房里只有了自己两人在,元昌帝便上前握了郑贵妃有些微凉的手,“爱妃怎的不多加件衣裳?”
打量着这些日子有些清减了的郑贵妃,元昌帝略有些心疼。
不管郑贵妃先前做了什么,这毕竟是他这么多年来最放在心上的女人,而且先前《闺范图说》之事也早就给了她苦头吃,甚至连储位也都定下了,元昌帝自然没有了当时那样的愤怒。
只要郑贵妃静静伴在他身边,他当然会像从前一般宠着她。
而这段时间虽然一直没有去永和宫看望郑贵妃,却并不能代表元昌帝对郑贵妃一点都不关心,与其说不关心,倒不如说他是在等着郑贵妃主动找他。
他堂堂君王,又如何能向一个女人低头?
哪怕,那是个被他如珠似宝宠了多年的女人。
而如今,既然郑贵妃主动踏出这一步,便当然也就雨过天青了。
被元昌帝握着,郑贵妃因有些清瘦而更惹人怜惜的面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皇上,臣妾不碍事的,看着消瘦了也不过是因为肚子里这个折腾得紧,当初怀宁王时可是十分安稳的,以臣妾之见,这次定能生个小公主。”
郑贵妃说话的同时,双手便轻轻抚上了已经有些微凸的小腹,面上满是即将为人母的满足和喜悦。
见郑贵妃如此,想起她这一个多月来怀着身子的辛苦,元昌帝微皱了眉头,便忙牵了郑贵妃过去坐下,“这么调皮,朕倒以为是个小子,爱妃如何倒以为会是个女儿?”
被元昌帝拉着,郑贵妃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放在原处的食盒,“皇上,那是臣妾亲手为您煲的被烫,您可得趁着热喝了。”
说完便又要起手替元昌帝张罗补汤。
元昌帝连忙按下郑贵妃不让她起身,而是自己亲自去提了食盒,端出里面还冒着热气的补汤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郑贵妃见状面上的笑容便又加深许多,却是突然道:“皇上,这宫里吃食何时不用经过重重检验了,您就这样一口喝下去,难道就不怕臣妾会在汤中下毒吗?”
元昌帝这时正端了空的瓷碗往食盒里放,闻言手上微微一顿,但随即就恢复正常,放好碗回头看向郑贵妃,“爱妃会吗?”
郑贵妃与元昌帝对视半晌,然后才摇了摇头,轻声道:“当然不会。皇上,臣妾还想您再护着我们母子三人几十年呢。”
“皇上,臣妾和两个孩儿,如今也只有您了……”
说到后来,郑贵妃将头轻轻靠在元昌帝的肩上,语气中是满满的依恋。
元昌帝微默,然后伸了手放在郑贵妃的肩头,“爱妃放心,无论如何,朕总会妥善安置好你们母子三人的。”
郑贵妃点头,这堆满了书册和奏折的御书房里,于是便也多出了几分温情。
许久,与元昌帝就腹中孩子又说了会儿闲话,郑贵妃以不打扰元昌帝处理国事为由,起身向元昌帝告辞。
一个多月未见最宠爱的妃子,元昌帝这时还颇有不舍,向郑贵妃许了诺待批阅完奏折之后会去永和宫,目视着郑贵妃出了御书房,然后才又重新坐回御案处理国事。
元昌帝当然不会知道,郑贵妃出了御书房后,并未马上回永和宫,而是站在外面,仰头望着天空,看着那蓝天白云,许久之后眼中便微微渗了泪。
回想起方才御书房里元昌帝的嘘寒问暖,与之前的那么多年并无二致,就好像先前那些让她心凉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到底,郑贵妃敛下了眼中所有的不舍,眼神重归平和。
皇上,您会后悔的。
她如此想。
……
宫里正在发生什么,顾青未当然不知道。
就如宫宴那日与许皇后和太子妃所说的那般,她这段时间都在为顾亦安和叶流苏的婚事而忙碌。
秦氏等人还未进京,在京城能被称作顾亦安长辈的,也就只有顾锦琳和周谨之而已,不过顾锦琳有两个孩子要照看着,就算有心想要替顾亦安操持着,也到底抽不出手来。
算来算去,能替顾亦安操持这些的,也就只有顾青未这个妹妹。
妹妹替哥哥操持亲事,这样的事倒也确实少见。
顾青未忙了差不多两个月,才总算将顾宅的事都理出了个头绪,然后正好又接到了太子妃温氏发出的邀请她赏花帖子,于是便收拾了一番进了宫。
太子和太子妃如今已经入主东宫,赴太子妃之邀当然不像是以前那样去端王妃,而是去东宫。
顾青未先往慈宁宫拜见了太后,又去坤宁宫见了皇后,然后才在东宫宫人的带领下一路去了东宫。
得到顾青未到了的消息,太子妃温氏很快就被一群宫人簇拥着迎了出来。
能被太子妃亲自相迎,这样的礼遇让东宫的宫人们立时就对顾青未更多了几分恭敬。
莞迩说
感谢周馨维、气根的打赏,今天三更~
☆、第466章 消气
握了顾青未的手往里走,太子妃指着中庭摆着的一盆盆开得正盛的秋菊,亲自介绍道:“我这人也没什么别的喜好,就只爱侍弄这些个花花草草的,尤为喜欢菊花,这次开的这些秋菊亦不乏名品,弟妹若是有喜欢的自开了口就是,不过是些花草,也算不得什么的。”
顾青未听了回以一笑。
她知道太子妃这是在传达太子和她的态度。
太子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入主东宫,还多亏了顾青未送上来的那两本《闺范图说》,若非如此,说不定元昌帝真的就会偏向宁王那边。
而顾青未,抑或者说是定国公府在这件事上出了这至关重要的力,太子又如何会不在事成之后安抚允诺一番?
这意思领会到了便足矣,至于这菊花,顾青未又岂会真的不知趣的开口讨要,于是道:“太子妃的这些菊中名品若是给了臣妾,那才是暴殄天物,臣妾可不是什么雅人,只怕养不了两日便都要枯萎了去,到时候反倒要惹得太子妃这爱花之人心疼了。”
一番话却是小小的将太子妃捧了一把。
太子妃于是便嗔怪地看了顾青未一眼,“不过是侍弄几盆花草罢了,哪里就当得了什么雅士,这些秋菊虽好,比之另外几盆寒菊却也有所不如,到时候寒菊开了,我给了弟妹下帖子,你可不许推辞。”
顾青未当然连声应好。
太子妃领着顾青未去了东宫的园子。
因为太子妃爱菊,所以园子里种着的便大半都是菊花。
太子和太子妃入主东宫也不过一个多月,东宫就被布置成了这般模样,这也足矣看出宫人们是如何尽心了。
顾青未与太子妃坐在早已准备好茶水点心的亭子里,然后开口赞道,“太子妃这园子布置得倒也确实雅致,宫人们倒也是尽了心了。”
听顾青未说起这个,太子妃就像是终于被搔到了痒处,面上的笑容都跟着深了许多。
她做了好几年的端王妃,但直到现在成了太子妃,才终于能体会出这其中的不同来。
心中有些微微的喜悦,不过太子妃并不是个会因这点事而张扬之人,于是又责怪般的道:“你看看你,我都称你为弟妹了,难道你还不认我这个嫂子?”
见太子妃几次三番称自己为弟妹,顾青未倒也真的从善如流的唤了声“嫂子”。
太子妃这才又重新笑了起来。
今天太子妃是单独邀了顾青未,两人坐于这亭子之中,赏着盛放的菊花,闻着阵阵花香,面前摆着菊花糕,甚至还有一小壶菊花酒,倒也确实悠闲。
与顾青未说了会儿花草之事,似是生恐顾青未对这些不感兴趣,太子妃便又稍提了些宫里最近发生的事。
“……郑贵妃倒也着实是盛宠不衰,自那日主动给父皇送了补汤,这些日子可谓是圣眷正隆,平时往永和宫去的人倒也不少……”
“前些日子刘贤妃不知为何惹恼了父皇,不仅自己被父皇下令禁于永寿宫里,还连累得敬王和永昌公主也跟着吃了挂落……”
听太子妃说起这件事,顾青未便格外注意了起来。
刘贤妃惹怒元昌帝一事的内情,太子妃当然不会知道,她若是知道的话,任是如今怎样得势,也断不敢如此轻易的开口。
“不过,父皇对皇姐倒也确实疼爱,虽然因刘贤妃的原因而迁怒于皇姐,这不没多久便又消了气。”太子妃饮了一口菊花茶,随口说道。
顾青未却突然一顿。
元昌帝对永昌公主消了气?
亲自抓到楚承启和永昌公主之间的丑事,若不是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儿女,只怕元昌帝杀了他们的心都有了,就算是对外说的是刘贤妃御前失仪触怒圣颜,且牵连到了楚承启和永昌公主身上,但实际上根本就是楚承启和永昌公主连累了刘贤妃。
所以,元昌帝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就消了气?
要知道,前世时,直到元昌帝驾崩,他也再没让楚承启和永昌公主出过各自的府邸一步。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事?
顾青未这样一想,不自觉的就皱了眉头,然后状似好奇地问道:“嫂子,贤妃娘娘不是一向得皇上的心吗,怎么这次竟然就触怒了皇上,还累得敬王和永昌公主都吃了这么大的挂落?”
顾青未问的也是太子妃想不明白的。
好半晌,她才轻轻摇了摇头,“这件事除了父皇与刘贤妃,只怕这宫里就再无其他人知晓了,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这帝王的宠爱,本就来得……”
话只说了一半,察觉到自己所言有些不妥,太子妃就闭了口。
顾青未在心里微微感叹。
太子妃如今倒也算看得明白,不过,等到将来她成了皇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有现在的这份清醒?
装作没听到太子妃后面半句话,顾青未只追着永昌公主的事问,“嫂子,您是如何知道皇上对永昌公主消了气?”
太子妃也没因顾青未的追问而察觉到什么不妥,将自己所知道的说了出来,“今儿一早就有公主府的侍从入了宫,许是传达了永昌公主的一片孝心吧,父皇立刻就着了人去公主府接人,这会儿皇姐大概正在父皇那里与父皇叙着父女情吧。”
也正是因为本就对刘贤妃一事存了好奇,太子妃得知永昌公主进宫时还特意关注了一番。
永昌公主毕竟是元昌帝疼爱多年的女儿,元昌帝会接她入宫并不让太子妃意外,可今天永昌公主入宫马车是直入宫门,后来又是直接被元昌帝身边的宫人用软轿接去见元昌帝的,从头到尾,竟然再无旁人亲眼看到过永昌公主。
这却叫太子妃有些好奇。
顾青未听了也同样有些好奇。
她敢肯定,元昌帝绝不会是因为什么被永昌公主的孝心所打动,才遣了人接她入宫共叙父女之情。
☆、第467章 谁的(月票420+)
而顾青未与太子妃谈论着元昌帝到底消没消气时,乾清宫里,元昌帝正冷眼看着站在他面前的永昌公主。
当时发现他这对不知廉耻的儿女做出来的丑事,之所以没有当场赐死他们,不过是不想叫所有人都知晓皇室居然还有这样的丑事。
可现在,元昌帝是真的后悔没有赐死他们了。
“说吧,你肚子里的孽种是谁的?”元昌帝的目光比那刀子还锋利。
寡居的永昌公主竟然有了身孕?
这件事若是传到外面去,只怕又会被百姓们用带着暧、昧的语气热议。
永昌公主微微一窒。
事实上,自从刘贤妃生辰那日被元昌帝禁在了公主府,到现在已经过去快四个月了,可她一直都没闹明白为何她会被一向疼爱她的父皇如此对待。
她心里也隐隐有过猜测,是不是她和楚承启的事被元昌帝发觉了。
可人到底都是有侥幸心理的,没听到元昌帝亲口说出来,她又怎么能往那最差的情况去想?
所以,她才会在今天一定要进宫。
交叠在小腹处的手移开,露出自己已经微微隆起的肚子,永昌公主眼神微闪,然后道:“父皇,儿臣腹中的孩子,是您甚为倚重的周大人……”
话还未说完,元昌帝就忍无可忍的一巴掌打在了她脸上。
“孽障!”元昌帝喘着粗气,显然已经怒不可遏,“你以为你们的丑事真的就没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