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盼成欢_莞迩-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她的期待中,日子就进了八月。
    又到了秋桂飘香的时节,眼见着又要到中秋了,宫里照样传了话要设宫宴宴请群臣及内外命妇。
    而宫里同时传出来的,还有一个喜讯。
    已经四十出头的郑贵妃又有身孕了!
    前几日郑贵妃一早就去坤宁宫向许皇后请安,没想到才在坤宁宫里用了半盏燕窝粥,就连连作呕。
    许皇后立刻就着了人去请太医。
    本以为郑贵妃这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没想到太医竟然诊出了喜脉。
    郑贵妃进宫二十几年,在产下宁王之后也不是没想过再生下龙嗣,但这么多年来却始终未闻喜讯,谁也没想到如今四十多岁竟然还能老蚌怀珠。
    听说元昌帝因此而龙颜大悦,又因为郑贵妃这个年纪有孕很是凶险,元昌帝第一次没有经过皇后就直接插手后宫之事,免了郑贵妃以后每天的请安。
    纵使许皇后这些年都表现得端庄大气,在当时那种情况也难免有些脸色不好看。
    宫里已经多年没有皇子公主出生了,这次郑贵妃诊出有孕,别说是元昌帝了,就是以往对郑贵算不得喜欢的宁太后也老怀安慰,赏了不少东西去永和宫。
    郑贵妃这一有孕,别说是宫里,就算是朝中也隐隐变了凤向。
    先前因为元昌帝对郑贵妃的宠爱,也因为元昌帝迟迟拖着不立太子,也有朝臣暗中将宝压在了宁王身上,可大体来讲,支持端王这个正统嫡长的仍占多数。
    可现在,许多人却都有些摇摆起来。
    元昌帝本就对郑贵妃恩宠不断,如今郑贵妃有了身孕,元昌帝又高兴得几乎打了许皇后的脸,待那小皇子或小公主出生,会不会就真的能逆了历代的规矩立了宁王为储?
    谁也不能肯定这一点。
    因为郑贵妃这一有孕,以及元昌帝难得的喜形于色,就连这即将到来的中秋宫宴,都仿佛成了专为郑贵妃庆祝一般。
    顾青未知道这个休息时还颇为惊讶,因为前世可没有这件事,前世直到郑贵妃后来在永和宫里自尽,也没传出过她有身孕的消息。
    不过,这一世本也有许多事较前世有所改变,顾青未虽然惊讶,却也仅止于此了。
    不过……
    郑贵妃本就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再有了她腹中的孩子做筹码,现在应该会更加加快脚步了吧。
    也许,她手中的两本《闺范图说》这就有机会送出去了?
    因为有了这个认知,顾青未甚至都有些期待中秋宫宴的到来了。
    而在宫宴之前,顾青未先要去西府吃中秋团圆宴。
    去年的中秋团圆饭是在东府吃的,这次自然就轮到了西府。
    顾青未和安平长公主才进了摆宴的花厅,吕氏就拉了顾青未的手表达歉意,“致远媳妇,真是让你见笑了,因为致祥屋里的事,让你过个生辰都只能冷清清的……”
    却是在说上次顾青未过生辰时,西府诸人推了顾青未的宴请之事。
    顾青未闻言冲着吕氏笑而不语。
    吕氏说话还是喜欢在话里藏话。
    只不过,她似乎也太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了,缺了西府的人,她过个生辰都要冷清清?
    见吕氏又转头与安平长公主说话,顾青未便看了一旁坐着的于悠然一眼。
    于悠然如今已经有了近六个月的身孕,比起孕期前几个月的屡次不安稳,她现在的情况明显好了许多。
    听到吕氏提起前两个月发生的事,她完全不受影响的端坐着,脸上甚至还带着温柔的笑。
    顾青未只看了这一眼便将视线移开了,才正准备与宁结衣姐妹说话,就隐隐听到外面传来唐氏那即便极力压制了,却仍透着隐怒的声音。
    “真是些废物,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养着你们还有什么用?四少爷难道还能凭空消失不成?”唐氏又恼又怒地骂道。
    被唐氏派去寻宁致栩的人也不敢反驳,只嗫嗫嚅嚅的应了。
    过了半晌,外面的声音渐弱,然后门口的帘子一掀,脸色仍有些不好看的唐氏走了进来。
莞迩说
    感谢周馨维、vanfic的打赏,今天应该也是两更。下午陪姐姐做头发,这一章是听着n多个吹风的声音用手机一个个字敲出来的……

☆、第459章 送书

唐氏进了屋正好与顾青未对视一眼,然后轻轻“哼”一声,扭头坐到了另一处。
    于悠然也注意到了唐氏的异样,她稍打量了唐氏一眼,然后却是轻声与顾青未说起话来,“七嫂可知道四哥四嫂院子里最近不太太平的事?”
    顾青未对唐氏和宁致栩之间的事情不感兴趣,但于悠然显然并不想让她清净,自顾自的就又道:“四哥这半年来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经常三天两头的不见人影儿,四嫂又是个看得紧的,这不,动不动就在房里闹矛盾呢。”
    顾青未淡淡扫了于悠然一眼,并不开口。
    许是看出顾青未没有搭理她的意思,于悠然于是也就消停了,只抚着隆起的肚子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被唐氏四处寻找的宁致栩,直到这团圆饭都要开始了,这才不知道从哪里匆匆回来。
    于悠然略带嘲讽地看了唐氏一眼,然后眼角余光在瞥到宁致栩的脖颈间时,突然便一顿。
    一顿团圆饭吃完,因为还要准备着入宫之事,吕氏也没多留安平长公主和顾青未,两人自回了府,沐浴更衣收拾妥当之后就由宁景昌和宁致远护着着进了宫。
    当然了,顾青未没忘了带上那两本有区别的《闺范图说》。
    顾青未等人进宫时时辰还早,因宁太后这两日有些精神不济,也没让内外命妇们往慈宁宫去,于是除了安平长公主去了慈宁宫看望宁太后,顾青未则跟着宫女去了坤宁宫。
    坤宁宫里这时还没有其他的命妇过来,只有端王妃陪着许皇后坐在一起说话。
    顾青未到了之后立即就得了许皇后和端王妃的笑脸相迎。
    待向许皇后和端王妃见了礼,顾青未不着痕迹的打量起许皇后。
    许皇后比元昌帝也小不了两岁,四十几岁的妇人因保养得宜,平时看着倒与那三十来岁的没什么两样,再加之许皇后身上那股温婉大气的特质,见了便让人觉得心生亲近。
    顾青未之前也见过许皇后不少次,但以往的许皇后总是温和而从容的,这次面上却带了淡淡的疲惫。
    状态糟糕到让别人轻易就能看出来,许皇后这些日子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也难怪许皇后如此了。
    帝后相伴这么多年,虽然元昌帝在立储一事上一直态度模糊,可平时也从未因任何事而落过许皇后的脸面,可谓是给足了许皇后尊重。
    可这次,才一知道了郑贵妃老蚌怀珠的消息,元昌帝竟然就迫不及待的越过她这个中宫作主免了郑贵妃每日的问安,而且这些日子几乎就天天与郑贵妃作伴。
    元昌帝对郑贵妃腹中这孩子的重视可想而知。
    一个宁王就能与端王和安王两个嫡出的皇子对等,若是郑贵妃再生个小皇子,就算是生个公主,只要得了元昌帝的欢心,这宫里将来还能有许皇后的位置?
    即使许皇后这些年都能淡定从容的应对宫里的局势,这时也难免有些坐不住了。
    身在后宫,就算你自己不想争,也总有别人会逼着你争。
    哪怕是为了端王和安王,许皇后也不得不去争个输赢,否则,将来元昌帝驾崩之后,这天下哪里还有他们母子三人的立足之地?
    也因为这诸多考量,许皇后这次看到顾青未却是比往日都亲热了许多。
    寒暄了片刻,端王妃温氏笑着拉了顾青未的手,“表弟妹,咱们也都不是外人,母后平时在宫里也闷得慌,表弟妹若是有空闲时间,倒不妨往坤宁宫里多走动走动。”
    顾青未微微一顿。
    端王妃这是明显的试探。
    别以为内宅妇人就与朝堂之争,妇人虽然居于深宅不参与政事,可是女眷的态度往往也代表了家中爷们儿的态度。
    端王妃不仅是在试探顾青未,更是在试探宁致远甚至是整个定国公府的态度。
    顾青未眼睑微低,也笑着回应,“臣妾倒是想往皇后娘娘这里来,不过家兄的婚期在即,又没有个长辈照应着,臣妾这个做妹妹的就只能帮衬着些了……”
    许皇后和端王妃眼中都有淡淡的失望闪过。
    但她们其实也算是早有所料,因此虽然有些失望,却也能保持住面上的笑容。
    定国公府地位超然,就算从头到尾都不偏不倚的站在中间,无论最后是谁登上了皇位,总不会亏待了他们。
    既然如此,他们不表态也是谁都能想得到的。
    许皇后和端王妃本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但紧接着两人就听到顾青未又开口了。
    “不能陪着皇后娘娘解解闷儿,臣妾也深感不安,不过,臣妾先前偶然得了两本极有意思的话本子,拿了给皇后娘娘无聊时翻了看看,却也是不错的。”顾青未笑着道。
    然后又伸了手往后,跟着进宫的画屏立即就取出被锦缎包好了两本书递到顾青未手上。
    话本子?
    许皇后和端王妃对视一眼,心里都颇为不解。
    虽然顾青未才嫁到定国公府一年多,但以她们平时所见,也知道顾青未虽然年纪不大,行事却是再稳妥不过的,她先是推拒了端王妃的邀请,然后又特意送上这么两本书,这又是何意?
    示意宫女将那被锦缎包了的两本书递到近前,许皇后轻轻揭开那锦缎。
    里面确实是两本书,而且还是两本《闺范图说》。
    这种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来内容的书,顾青未特意递到她跟前是有何用意?
    任许皇后怎么想也没想明白。
    她正想翻开书看看内容,就有宫女领着其他命妇往坤宁宫里来了,于是便也让人把两本书收好,留待宫宴之后再慢慢翻看。
    之后又陆续有内外命妇聚到坤宁宫里来。
    虽然所有人对许皇后仍然一如既往的恭敬,可很多人偶尔谈到与郑贵妃有关的事时就立即噤声不语的行为,也叫人知道如今宫里情形的不寻常。
    许皇后这时正思忖着顾青未送那两本书的意思,倒也没有过多的注意到别的命妇的神色。
莞迩说
    这几天的更新可能不会很稳定,大家多包涵,顶着锅盖爬走

☆、第460章 心凉

又过了许久,待人到得差不多了,许皇后又领着众多命妇一起去了慈宁宫。
    宁太后到底年纪有些大了,这些时日总觉得精神不济,不过有安平长公主陪在身边说了会儿话,这会儿倒也喜得眉开眼笑的。
    众人陪着太后又说了会儿话,眼见时辰已经差不多了,这才一齐起身往宫后苑走去。
    这一路上,顾青未神情间难免便有了几分感慨。
    一年前的今天,她在中秋宫宴上中了刘贤妃和刘凤娇的算计,甚至还差点如了她们的愿,但如今可才短短一年而已,宫里又还会有何人提到刘贤妃?
    就算元昌帝没下旨将刘贤妃夺了封号打进冷宫,但如今永寿宫显然就已经是另一个冷宫了。
    而刘贤妃到底为何会突然惹得元昌帝如此大发雷霆,甚至还牵连到了敬王和永昌公主身上,除了郑贵妃这个始作俑者,宫里便再无第二人知道。
    宫后苑里,宴席早已备好,群臣命妇各自落座。
    顾青未与宁致远坐到一处,眼神微扫间,却是没看到郑贵妃。
    见顾青未若有所思,宁致远立即心领神会地道:“那位啊,据说是有了身孕不宜宴饮,所以不曾出席。”
    顾青未了然点头。
    不得不说,元昌帝对郑贵妃也着实算得上是看重了。
    圆月渐渐挂上枝头,伴着这淡淡的霜色,君臣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好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
    刘贤妃自从被元昌帝下令禁于永寿宫,这两个多月都没走出过永寿宫一步,虽然按理说没了刘贤妃,别人不太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动心思,但有了去年的教训,顾青未这次算得上事事小心谨慎,还是后来宁致远发现了,偷偷握着她的手说了一句“一切有我”,她才渐渐放松下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郑贵妃有孕,元昌帝今天显得格外有兴致,一改往日的严肃变得满面笑容不说,还连连与群臣举杯痛饮。
    顾青未在心头暗叹一声。
    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许皇后母仪天下又如何,不也抵不过被元昌帝放在了心上的郑贵妃。
    元昌帝早些年虽然宠着郑贵妃,但到底还知道给许皇后留脸面,可如今也不知道是单纯的因为郑贵妃有了身孕,抑或是年纪大了再难保持头脑的清醒,竟然将对郑贵妃的喜爱表面得如此明显。
    看出顾青未在想什么,宁致远又轻轻捏了捏她放在膝上的手,“刚刚得来的消息,宫里最近隐隐还有风声,道是舅舅想册郑贵妃为皇贵妃。”
    顾青未惊讶地抬眼。
    宫里竟然已经有这样的消息在流传,这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周朝的礼制,贵妃之上皇后之下还设有皇贵妃,而皇贵妃一般都被视为副后,在某些时候还能代皇后掌理后宫诸事。
    元昌帝这是真的要将郑贵妃捧上去了?
    只怕,经此一事,朝中又将会有许多动荡了,也不知道有多少朝臣会因元昌帝的态度而倒向宁王那边。
    想到这里,顾青未忍不住微微一笑。
    待许皇后看明白了她递上去的两本《闺范图说》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
    前世定国公府在立储一事上并未偏向任何一方,虽然也成功度过了那段皇权更迭的时光,后来宁致远也得了隆庆帝的信任,但到底与隆庆帝还是隔了一层。
    而这一次,他们占了先机,早一步知道许多事情的发展,更在这种时候向许皇后和端王伸了把手。
    锦上添花又怎么比得雪中送炭?
    相信这件事会被许皇后和端王记在心底的。
    在顾青未的思索中,这次明显比往年气氛要来得热闹的中秋宫宴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群臣命妇谢恩之后先后出宫,原本热闹非凡的宫后苑不过片刻就安静了下来。
    坤宁宫里,许皇后被宫女服侍着换下了庄重的凤袍,然后随意披了一件常服,待将身边服侍的宫人都遣下去之后,才面上带着讽刺的笑容坐到了床上。
    今儿是十五,除了是中秋月圆之时,也是惯例上元昌帝该到坤宁宫来的日子。
    可是,就因为郑贵妃肚子里多了那块肉,元昌帝就像是个第一次做父亲的毛头小子一般连话也没留下一句,就自去了永和宫伴着郑贵妃。
    秋日的夜凉如水,可许皇后此刻的心却比那夜还凉上几分。
    她少年时就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元昌帝,相敬如宾的相伴多年,她以为他们之间应该是有些情分的,可没想到,那情分却是如此脆弱。
    想想元昌帝近些日子以来忽变的性情,许皇后不仅心凉,还多了许多紧迫感。
    元昌帝有意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这件事许皇后不是不知道,甚至元昌帝还就这件事在她跟前试探过,若真让郑贵妃再上一步,将来是不是她这中宫之位也要被她夺了去?
    这样一想,许皇后一张温婉的脸便带了淡淡的扭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让人夺去的东西,对于许皇后来说,她的后位,她的一双儿子,便是她绝对不会让人碰触的。
    然后,她便想到了顾青未送上来的那两本书。
    那时她只来得及看清两本书的名字,却是没有时间看看书中的内容。
    想到顾青未当时说的,送这两本书是给自己逗趣的,即使这时心情算不得好,但许皇后仍不由又带了笑容。
    她有预感,这两本书里的内容,一定会让她满意的。
    略过一模一样的封面,许皇后先翻开了其中一本书。
    取历代烈女贤妇之事迹编成册,以明女教,这第一本书的内容并没超出许皇后的预期,待翻看完之后,她合上书页,又开始翻看另外一本。
    只看了前面几页,许皇后就已经发现了端倪。
    这两本《闺范图说》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也许,这就是顾青未将书送到自己跟前的真实用意?
    这样一想,许皇后加快了翻看的速度,直到她的视线停在了最后一页上,然后便久久不能移开。
莞迩说
    感谢周馨维、注定的流浪花雨、枕套的打赏,今天先更两更,如果有第三更应该会是在晚上。咳咳,白天要和姐姐一起逛街,大家原谅作者菌还有一颗狂浪的心……

☆、第461章 出手

原来,是这样。
    许皇后心里终于有了明悟。
    虽然凭直觉就猜到了能从顾青未送上来的这两本书里得到不小的收获,但许皇后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得到这样一份大礼。
    郑淑容!
    许皇后在心里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
    不过是个连名字都是在跟着元昌帝之后才重新取过的农家女,竟然就这样生生占据了元昌帝这么多年的宠爱,也难怪如今天下女子都以她为榜样,总幻想着能重复她走过的路。
    许皇后并不羡慕郑贵妃所得到的宠爱。
    对于后宫的女子来说,君王的恩宠是最虚幻不过的泡沫,随时都有可能被轻轻戳破,许皇后的娘家是开国功臣,虽然许家的根底并不深,可许皇后却自幼被教导得眼光开阔,并不只局限于那些内宅的争斗。
    在她心里,元昌帝是将来要与她同葬一处的人,只要他能给她该有的尊重,给她的儿女应有的地位,她并不介意他的后宫里有几个女人,也不在乎他所宠幸的女人之中谁才是真正被他放在心上的那一个。
    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元昌帝能给她该有的体面。
    大周朝自立朝那一日起,立嫡立长就已经写进了礼制中,所以即使这些年元昌帝一直拖着不立端王为太子,许皇后也没有太着急过。
    她与元昌帝相伴多年,即使他们之间永远是平淡的,但也不妨碍她了解元昌帝这个人。
    元昌帝能算得上是一个英明的帝王,可他的魄力并不足以让他公然违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更何况,元昌帝自己就是这条立嫡立长的规矩的得益者。
    许皇后本以为,无论元昌帝怎么拖,到最后,仍然会是她的儿子登上皇位。
    她以前一直都深信着这一点。
    但现在,她并不确定了。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更有败火戏诸侯的典故在,虽然许皇后并不认为将一个国家的败落都推到一个柔弱女子身上是对的,但这足够叫她知道,即使是君主,一旦将某个人真正放在了心上,也是能抛开许多顾忌做出叫人不敢置信的事的。
    而元昌帝会不会走到那一步,许皇后不能肯定,但她却不敢赌。
    将自己母子三人的性命寄托在一个早就被另外的女人迷住了的男人身上,许皇后还没有这么心宽。
    她之前不知道要如何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现在,有了这两本书,她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呵呵……
    郑婉容,你想踩着我的脸面成为皇贵妃?
    那么,咱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天一早,宫门才一打开,就有坤宁宫的宫人们出了宫,除了往端王府送去两本许皇后读了有所得,交待了端王和端王妃要仔细研读的书,另有流水般的赏赐直接送往了定国公府。
    收到来自许皇后的赏赐,顾青未并不意外。
    眼见着元昌帝已经在为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之事造势,想必端王会用最快的速度查明白这件事,然后给正处于兴奋喜悦之中的郑贵妃迎头痛击。
    果然,接下来一段时间,虽然朝堂之中风云暗涌,但身为正主的端王却一反常态的沉寂下来。
    这时端王与宁王之间的相争其实已经从暗处转明,两人平时倒也能斗个旗鼓相当,但端王这一沉寂,立马就叫宁王那边的人找准机会出手,连吃了好几个亏。
    端王的不作为,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被解读成了自知斗不过宁王而自暴自弃,倒是叫许多由始至终支持端王的老臣失望不已。
    但大概半月之后,端王再次出手时,只一击便拿中了宁王以及郑贵妃的要害。
    九月初四,元昌帝第一次正式在朝中提出,以郑贵妃孕育皇嗣有功为由,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一事。
    这后宫的册立原本只是元昌帝的家事,而且郑家虽然靠着郑贵妃发迹,但如今在京城也算不得有多了得,所以群臣原本也没人会跳出来冒着惹元昌帝不快的风险反对此事。
    当然,端王那一脉又有不少人心中沮丧。
    然而,就在元昌帝想要拍板此事时,一名刚入官场不足半年,还像个愣头青一样眼中揉不得沙子的年轻御史,却突然跳了出来。
    与别的朝臣有所避忌不同,这名御史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直言郑贵妃不配被册为皇贵妃,身为女子却试图通过阴谋手段干涉朝政,其实意识影响到储位之争。
    这位御史说得高兴,但元昌帝却瞬间黑了脸。
    恐怕没有几个做皇帝的会真心喜欢这些动不动就想用血溅金銮殿这种方式名留青史的御史,元昌帝当然也是一样。
    虽然元昌帝也知道自己这般抬举着郑贵妃是出于私心,可再怎么说,郑贵妃也是被他宠了几十年的女人,突然跳这么一个人出来指责一通,叫元昌帝怎么能不发怒?
    可就算是看出元昌帝发怒,那御史仍梗着脖子不肯改口,直气得元昌帝放言若是他拿不出什么有力之言,定要拔了他的舌头这种话。
    很快,元昌帝就后悔了。
    当那御史拿出两本有些差异的《闺范图说》,又详细解释了两本同名书内容的区别。
    而这名御史敢在早朝上就如此与元昌帝对着来,当然不会是毫无准备,早在之前就将新版《闺范图说》的来历查了个一清二楚,原来竟是郑贵妃自吹自擂之作。
    那么,一个宫闱妇人,如此苦心的编了这样一本对自己竭尽称赞之能事的书册出来,还让其在江南富庶之地广为流传,这其中又安的是什么心?
    不用那名御史多作解释,群臣心里自然就有了答案。
    而说完这些,顶着元昌帝那张铁青的脸以及凌厉的视线,这名御史不仅不害怕,反而还继续弹劾起大儒许坤来。
    《闺范图说》原就是许坤所作,可如今却改版成这等模样,莫不是许坤辞官之后不甘这样平淡终老,所以选了宫里的郑贵妃以及宁王来投靠?
    结纳宫闱,这可不是等闲之事。

☆、第462章 愤怒

这次早朝就在那年轻御史的慷慨激昂,与元昌帝的怒而退朝之中结束。
    几乎是群臣才出了宫,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京城,更有许多人出于好奇想要寻了两版的《闺范图说》来看。
    可是《闺范图说》本就只在江南周边流传,在京城就算想要寻上一本都难,更别提还是两版的。
    也有那等脑子转得快的书商,得知这件事之后用最快的速度从江南搜集了大量《闺范图说》新旧两版,然后在京城吆喝开了卖。
    别说,还真的就惹来了众人争抢。
    《闺范图说》图说一书也由此正式出现在京城人的眼中,而与此同时,那名御史弹劾大儒许坤借《闺范图说》讨好郑贵妃且结纳宫闱的消息,也由南北往来之人的嘴传到了江南。
    许坤的大儒之名可不是白来的,江南之地多文人士子,而许坤在这些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更是极高,听说远在京城竟然发生了两版《闺范图说》引出来的事,这宫中后妃踩着大儒的背抬高自己也就罢了,竟然还有御史弹劾许坤借此结纳宫闱?
    江南才子们齐声嗤笑了一番。
    《闺范图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江南等地流传,可这新版的《闺范图说》却是最近才现世,许坤又一直都在江南开了书院专心育人,他如何有那个时间和心思去与宫中的郑贵妃勾结?
    这个消息当然也传到了许坤耳中。
    许坤虽然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但为人却是最刚正不阿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自知不能适应官场之后辞官回归故里。
    平白受了此等冤屈,还叫人将自己与那等妇人联系在一起,许坤当场就被气晕过去,然后立即就让人收拾行李,一定要亲自进京向元昌帝讨个公道。
    江南文人士子本也替许坤叫屈,见许柛拖着这老迈的身子都不惧远上京城,自然也跟着群情激愤。
    原本只是许坤一人要进京,到最后竟然发展成了江南文人士子成群的往京城里涌。
    这么一件小事,也就由此变成了大事。
    自然有江南的官员将此事上奏了朝廷,元昌帝得知江南文人士子们竟有这样的异动,又是恼怒又是头疼,连下了几道圣旨以示安抚,更言明并未有将此事牵连到许坤身上的意思,而且会严查此事,定要给大儒许坤以及江南文人士子一个说法。
    到最后,无论是许坤还是那些激愤的文人士子,他们的京城之行到底还是未能成行。
    不过,郑贵妃这个人由此彻底得了江南文人们的厌恶,这却是事实。
    而京城,关于这件事也由锦衣卫紧锣密鼓的严查。
    郑贵妃和其兄郑国泰当初谋划此事时,哪里能想到这件事到后面会掀起这样大的风浪,正因为预料不及,所以郑国泰在找人做这件事时,无论是重新编写新版《闺范图说》还是让人带往江南等地,虽然做得也算是隐秘,却也真的经不起查探。
    没用多久,事件事便也就摊在了天下人眼中。
    得到锦衣卫查出来的结果,元昌帝又一次在早朝上摔了奏折愤而离去。
    离了奉天殿,元昌帝愤怒得仿佛周身都能腾出火焰来。
    无论是作为帝王还是男人,元昌帝都是极为自负的,他一直以为在这后宫之中,所有女子,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上到许皇后这个中宫之主,以及各宫主位,都该是依附于他而存在的。
    更因为郑贵妃是由他一点点由璞玉雕琢成如今这样的光华外放,他对郑贵妃更是多了些普通百姓的夫妻之间的感情。
    可他怎么能想到,在他的想象中,应当像是菟丝花一样攀附着他的郑贵妃,竟然心里还存了这等谋算。
    前些日子这件事被那名御史揭露出来时,元昌帝还只当这是有人在恶意往郑贵妃身上泼脏水,意图阻挠他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他甚至都想过,是不是许皇后和端王按捺不住虚构此事借此行争储之事。
    可是,锦衣卫查出来的那些语气,无异于在元昌帝这天下最尊贵的脸皮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事实由不得他不信。
    一路压抑着心里升腾的怒火,元昌帝径直去了永和宫。
    从奉天殿到永和宫,这条路元昌帝已经走了很多遍,尤其是在郑贵妃又有了身孕之后,许多次,他走在这条路上,心里充满了第一次做父亲时那般的急切与喜悦。
    这个年纪还能做父亲,而且是来自于郑贵妃。
    元昌帝从前以为这是上苍送给他的大礼,但如今想来,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