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宝福公主-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再劝,儿臣心意已决。无论如何,儿臣是绝不会嫁进李家的。同样,儿臣也不会再嫁给任何人。母妃犯下的罪,儿臣会用后半生替她去赎。”
  “儿臣知道,母妃她……心大了,可她毕竟是儿臣的母妃,儿臣不能不管。儿臣只为母妃求一次情,就这么一次。倘若日后,母妃她还是执迷不悟……”大公主咬了咬牙:“就请父皇秉公执法吧,不必看在儿臣与三皇弟的面子上继续容忍母妃。”
  明宣帝盯着大公主看了片刻,最终,闭了闭眼。
  “这是最后一次。若是她再搞什么小动作,朕绝不会再容她。”明宣帝说完,面无表情地道:“来人,传朕旨意,淑妃身染恶疾,即日起将淑妃迁入梨香苑中静养,任何人不得擅自去探望淑妃,此外,拨一队侍卫给淑妃,‘保护’淑妃的安全。”
  大公主闻言,知道明宣帝已经放弃让李淑妃“病逝”的计划了,不由松了口气。虽然自此之后,李淑妃就相当于被打入了冷宫,而且身边时刻有人严密监视着,但至少,还有一条命在……这就够了。
  太子怜悯地看了一眼大公主。
  大公主对她的这位母妃,显然缺乏了解,淑妃不是那种善罢甘休的人。
  若是淑妃在此刻薨逝,好歹还能维持一点儿体面,她走了,明宣帝说不定还能念她一点好。
  可若是拖到李家与明宣帝的矛盾达到极点的时候,依照李淑妃的野心,定会有所动作,届时,等着她的,只能是身败名裂。
  这些□□堂上的争论,已经足够让明宣帝看清,哪些朝臣偏向李家,哪些与李家敌对,哪些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经过慎重的思考,明宣帝决定往两江之地派遣钦差,且这钦差,还是与李家敌对之人。
  这一下,亲李家的人可慌了神。
  就连远在江南的李大人,也皱起了眉:“我对皇上一片忠心,皇上却对我处处掣肘啊。”
  “大人,穆家之人向来与我李家不对付,偏又难缠得很,咱们要不要……”李大人的下属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被李大人厉声喝止:“不可。才刚出了徐总督的事,眼下钦差若是再出事,你是生怕别人怀疑不到你家大人身上来吗?”
  “可是大人,若真的让那姓穆的到了这儿……”
  李大人冷笑一声:“我都没慌,你慌什么?这两江之地是我李家的地盘,可不是他穆家的。要担心,也该是他担心才对。”
  “大人说的是,是小的糊涂了。看来咱们当务之急,是赶紧清理盐政上那些账本子才是。徐总督那边……小的已经抹干净了。查不出东西来,看那姓穆的回去怎么交差。”
  “你心里有成算就好。稳住,最后赢的,会是咱们。”
  接下来的几日,李大人十分忙碌。江南豪族们虽是朝廷派了钦差过来,却不放在心上,该寻欢作乐的,依旧寻欢作乐。李大人看着这样的情景,心中隐隐觉得不妥,终究没说什么。
  直到有一日,他的亲信来向他禀报:“穆钦差日前已经抵达此地,如今人在总督府。”
  “穆钦差是何时到的,我怎么没有收到消息?还有,他去总督府做什么?徐总督如今还昏迷着呢。”李大人心中不妙之感越来越甚。
  那亲信急得满头大汗:“大人,我们都被徐总督给骗了。皇上早早就派了人保护徐总督,那天遇刺重伤的,根本就不是徐总督本人!”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亲很急,为啥李家和李淑妃还没被收拾掉。
  李家才刚出场,如果一招就被解决,怎么做BOSS家族呢?
  别急,肯定会虐的。
  李家完蛋的时候,李淑妃也就差不多领便当了。

    
第148章 
  “大人,皇上他,只怕是一早就开始防着咱们了。大人可知,此番护送徐总督来此地的是谁?是林二将军!有林二将军在,咱们根本动不了徐总督!”
  “你说的林二将军,可是林国公的亲弟弟?”李大人一个字一个字地道。
  “不错,正是他。”林家人大都能征善战,林国公如是,林国公府的两位公子如是,就是林家二房,也是满门将才。
  虽说林二将军一直被掩盖在其兄长的光环之下,但没有人敢小觑他的实力——北边这些年风平浪静,北凉人规规矩矩的与朝廷做着生意,不敢犯边,正是林二将军的功劳。
  “他不是驻守在边关么,何时被调回了?这样大的消息,为什么竟没有人告知我!”李大人十分愤怒。
  这些年以来,他一直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就是面对明宣帝明升暗贬的旨意,也是从容不迫。谁知,一着不慎,竟因为错失了林二将军调任的消息,而失了先机!
  “大人息怒……北边儿向来消息不通,若是有人有心掩盖,咱们不能及时得到消息,也是正常的……眼下最紧要的,不是追究这件事,而是,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林二将军在,对徐总督第二次下手不是个明智的做法。如今,与他们不对头的穆钦差又进了徐总督府,形式对于李家来说,可谓是大大不妙啊。
  李大人的瞳眸阴晴不定,思忖良久,方道:“先静观其变。若是他们想往京城传递消息,全部给我拦截下来。”
  李大人并不知道,徐总督的手里究竟握着怎样的底牌。若是徐总督还没来得及查出什么,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一动不如一静。若是徐总督趁着“养伤”的这段时间,掌握了什么要命的东西,他也就只好破釜沉舟,请徐总督、穆钦差和林二将军三人一起去死上一死了。
  “幽王那儿,可有什么消息?”
  亲信左右看了看,对李大人道:“回禀大人,幽王说了,他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您一呼应,他立刻就可以率兵出击。皇上当初苛待幽王,将幽王发配到苦寒之地,幽王心中早有怨怼。若非如此,这些年来,也不能这么听您的话呢。”
  “若是可以,我并不想用到幽王这张牌。”李大人摇了摇头。
  “这是自然,一旦用到这张牌,一切就都无法挽回了。不过大人,我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咱们还是得做好最坏的准备啊。”
  “通知幽王和咱们的人,做好准备吧。”对于这话,李大人显然也很是认同。
  “是。”那亲信犹豫了一下,道:“大人,我有一问,不知大人能否为我解惑?”
  “你想问幽王之事。”李大人平静地道。
  “不错。对于幽王之事,我从前一直有些疑惑,却也没有去深究。如今,大人既然要与幽王合作,有些事,总得弄明白才好。”
  “你想知道何事?问吧。”
  “听闻当初幽王,极得皇上信赖的,虽非皇上的同母胞弟,但其生母先太妃娘娘以性命救了太后娘娘,无论是太后娘娘还是皇上,对幽王都十分优容。当初给幽王准备的封地,也不是如今这苦寒之地,而是一块富饶之地。从某一天开始,幽王似乎骤然失了宠,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不知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缘故?”
  “也没什么,不过是幽王在皇上还没有坐稳皇位时,仗着皇上的信任,干了一件蠢事儿罢了。”李大人目露不屑:“这蠢货,贪污了本应发往边关的军饷。那一年,边关有不少将士被冻死饿死,险些酿成大祸。为了安抚人心,户部尚书庄德忻被推出来顶罪。不过,这蠢货,也自此受了皇上的厌弃。若不是有太妃娘娘留下的遗德在,只怕他连这苦寒之地都讨不到,会被困在京中,碌碌一生呢。”
  “这也太……没想到,竟还有这样的事。”
  “现在,你知道,为何我说幽王这张牌,能不打就不打了吧?幽王此人,眼界狭窄,偏又刚愎自用。只可与之相互利用,不可与之共谋。”
  “幸而这些年来,大人与江南豪族之间关系匪浅。有这些江南豪族相助,想来,咱们还有些许胜算。”
  没过多久,事情便真的向着最坏的一步开始发展。
  穆钦差递出的几份折子均被李大人派人拦截了下来,谁呈想,这份折子最终,还是到了明宣帝的手中。
  虽说李大人将江南之地看管得很严,但林二将军驻边多年,与帝都自有一套联系方式。
  穆钦差的折子上,不仅罗列了李大人与江南豪族相互勾结,把持盐政,贪污巨额银子的证据,更是将李大人派人刺杀徐总督的证据也给列了上去。
  徐总督在折子中向明宣帝哭诉:“若非早有准备,只怕老臣就见不到圣上了。李大人在江南之地如此猖狂,实在出乎了老臣的意料……”
  接着,又对被李大人贪污的那些银两进行了揣测:“此等巨银,足可养成百上千的死士了,就是林二将军在边关时,麾下将士的供给,也不过如此。李家其心可诛!”
  诸如此类的种种消息,看得明宣帝心惊肉跳。
  明宣帝当然知道,若那账本上的贪污数额是真,李大人如今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既是威胁,那就不必再忍了。
  明宣帝虽然总是容易心慈手软,但在面对威胁到自己的事物时,还是极硬得下心肠的,他当下便命令林二将军将李大人押回京中。
  李大人在得知此事时,果断的反了。无论如何,他是绝对不会束手就擒的。
  现在放手一搏,天时地利俱在他这一边,还有些希望。若是真的让林二将军把自己给押回京中,就完了。
  在决议造反后的第一时间,李大人就派人围了总督府,准备将徐总督与穆钦差这两个将他逼迫至此的人拿下。谁知,徐总督与穆钦差早已逃之夭夭,总督府中只有林二将军在。
  李大人看着林二将军那张脸,咬牙切齿:“你们早有准备?”
  “那是自然。从信件寄出后,我们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你,也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李大人。像你这等却背主忘恩之人,人人得而诛之,来人,将这个乱臣贼子给本将军拿下!”
  论用兵,李大人显然不如林二将军老道,一个照面之下,就险些被林二将军擒住。幸而李大人身边带足了人手,仗着人多,李大人才终于狼狈的从林二将军手下脱身。可这么一耽搁,林二将军手下的大部队也赶到了。
  论打仗,李大人手下的那些军士显然不如林二将军手下的人。
  可论对江南之地的熟悉程度,后者则远远不如前者。更不要说,李大人还有江南豪族相助。
  两边儿顿时僵持了起来。
  就在此时,位于帝都北侧的幽王也反了。
  当然,作为宗室郡王,幽王得给自己找一面靠谱的大旗。他抬出的大旗就是“清君侧,诛奸佞,挽人伦,救贤良”。
  按照幽王的说法,他是明宣帝的嫡亲兄弟,明宣帝却听凭小人的挑拨,疏远、猜忌、打压他;李大人是朝之栋梁,如今却被小人所诬陷,即将被明宣帝问罪。幽王作为宗室郡王,断然不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因此,他决定兵谏自己的兄长,以匡扶社稷。
  明宣帝听到幽王这番无耻的论调,隔夜饭都险些要吐出来了。
  “当初,他犯了那样的大错,朕看在太妃的面子上宽恕了他。看来,是朕错了。”
  明宣帝饶恕了幽王,只是将幽王的封地从富饶之地改为之地,这不仅是对幽王的惩罚,也是对幽王的另类保护。可幽王,丝毫没能理解他的苦心,还将他的这种行为视作打压。
  可笑,若是明宣帝真的想打压幽王,幽王就只能像许多皇室宗亲一样,在京城做没有实际封地的空头王爷了。
  “来人,传朕旨意,幽王大逆不道,令林卿即刻启程,将此乱臣贼子给朕拿下!”
  明宣帝所说的林卿,指的自然是林国公。
  林家人骁勇善战,又深得明宣帝信任,一提及用兵之事,明宣帝自然第一个想到林家人。
  林将军在收到旨意后,连夜带着两个儿子出了京城,除此之外,有不少贵族子弟,或是为了立功,或是为了镀金,也跟随在林将军身后奔赴战场,京城一时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之中。
  不少贵族不再寻欢作乐,贵妇人们为了祈求家中子弟平安归来,开始吃斋念佛。
  这时,林娇怡忽然收到了大公主派人送来的信儿,说大公主想邀请林娇怡一起去寺庙中为出征之人上香祈福。
  这也在情理之中,此次叛乱,林家男丁可谓全家出动。林娇怡的二叔如今在江南平乱,林娇怡的父兄则北上与幽王对恃,为他们祈福,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林娇怡还是觉得,这件事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你是大姐姐身边的宫女,本宫怎么觉得你这么眼生?”
  那宫女低下了头,一副怯懦的样子:“回禀宝福公主,大公主最近心情不好,皇上见奴婢还能给大公主说些宫外趣事儿,便把奴婢调到大公主身边儿了。”
  “这么说,你是皇帝叔叔派给大姐姐的人?”
  “是的。”
  “撒谎!”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们晚安安~

    
第149章 
  “公主,奴婢不敢撒谎。奴婢所言句句属实,望公主明鉴!”那宫女看起来没怎么经过事,林娇怡脸一沉,她就开始慌了。
  可林娇怡并没有被她的表面功夫给骗过去:“用不着骗我。我自幼与大姐姐一道长大,大姐姐的性子,我怕是比淑妃娘娘还要了解几分。自佩佩出了事,大姐姐自觉愧对于我,再也没来见过我,更别提若无其事的邀我一起上香。只怕,真正想邀我前去的,不是大姐姐,而是淑妃娘娘吧?”
  “公主,您在说什么?淑妃娘娘如今正在宫中养病,她就算想要邀请您,也有心而无力呀。”
  “闭嘴!你满口的谎言,我一个字也不想听!淑妃娘娘莫不是真当我是个傻子?”林娇怡冷笑一声:“淑妃娘娘身子素来健朗,这突然间就重病缠身,当谁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林娇怡漂亮的黑眸中闪过一丝憎恶和杀意。
  李淑妃害死了她最好的朋友,先前又曾算计过那么多人,简直如一条剧毒的美女蛇一般。林娇怡还是第一次像这样,恨不得一个人去死。
  哪怕是面对当初不断挑衅的朱妃,她都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朱妃横归横,却都表现在面上,若论心肠的歹毒程度,怕是拍马也及不上李淑妃。
  大公主和三皇子原本多好的人,因为李淑妃和李家,他们现在在宫中的地位无比尴尬。可以说,大公主和三皇子,几乎已经被李淑妃和李家联手给毁了。
  除此之外,林娇怡与大公主、三皇子的关系,也再回不到从前了。
  虽然现在,林娇怡知道周佩佩的死与大公主无关,但李淑妃与大公主之间的母女关系,总是割舍不断的。大公主对林娇怡避而不见,林娇怡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一度被她视作亲姐姐的存在。
  李淑妃一定不会知道,被她毁掉的,究竟是多么珍贵的东西。不,就算她知道,恐怕她也不会在意。否则,她根本就不会做这样的事。
  “来人,把她给我拿下,绑起来,堵上嘴!”
  “公主,您不能这么对奴婢,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您这样,是在下大公主的脸呜呜……”
  宫女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娇怡身旁的品朴和品芳给制住了。林娇怡身边儿的大宫女,都是跟林夫人派来保护林娇怡的女兵学过一些拳脚功夫的,对付区区一个丫头,根本不在话下。
  林娇怡眼神冰冷地看着眼前的宫女:“我说,你听。放心,等我说完,就放你回去。回去告诉淑妃,她的自作聪明,把大姐姐和三弟弟都给毁了!如今,大姐姐已入了皇家寺庙,余生将常伴青灯古佛之侧,这一切,皆是拜淑妃娘娘所赐。三弟弟不日便要启程,去看守皇陵,不知何日才能归来。你替本宫问问淑妃娘娘,淑妃娘娘把她的一双儿女害得如此之惨,她可满意了!她如今得以在宫中苟延残喘,是用大姐姐和三弟弟的牺牲换来的,她这日子,过得可还舒坦!她到底要把大姐姐和三弟弟连累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肯罢休!”
  “呜呜呜!”宫女听了林娇怡的话,情绪极为激动。如果她此刻能够开口说话,一定老早就反驳林娇怡了。
  林娇怡轻蔑地看了她一眼:“怎么,这种程度,就受不了了?本宫可还没说完呢,你得好生听着才行。若是本宫知道,你回去之后,没有将本宫的话好好转述给淑妃娘娘,你可就要小心你家人的安危了!”
  “本宫猜,大姐姐和三弟弟是否安好,淑妃娘娘怕是一点儿也不在乎吧?也对,像淑妃娘娘这样的人,在乎的怕是只有自己,哪里会去管大姐姐和三弟弟的死活?”
  “听闻当初,淑妃娘娘为了夺‘长’,抢在皇后娘娘之前生下了大姐姐。这一举动,使得大姐姐在皇帝叔叔和太后娘娘面前,不知有多尴尬。作为长女,大姐姐原本该受尽万千宠爱才是。但是据本宫所知,大姐姐在小时候,并不受皇帝叔叔和太后娘娘的待见。后来,大姐姐不知花费了多少工夫,尽了多少孝心,才终于让皇帝叔叔和太后娘娘喜欢上了她。”
  “可惜,这些年处出来的情分,如今都被淑妃娘娘给毁了!皇帝叔叔和太后娘娘虽然依旧疼惜大姐姐,但再也不能对她像以往那样毫无芥蒂。对于大姐姐来说,她那样善良的人,却要因为淑妃娘娘造的孽,而背负上一条人命,她心里该有多难过?别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成全大姐姐,这分明是在成全淑妃娘娘自己!淑妃娘娘为了达成她自己的目的,将大姐姐利用了个彻底!末了,还要让大姐姐替她背负这份罪孽!”
  “三弟弟虽看似愚钝,实则却是个眼明心亮的。淑妃娘娘妄图以三弟弟的婚姻牟利,淑妃娘娘问过三弟弟的感受么?既然不是慈母,又何必做出慈母的嘴脸来,连亲生骨肉都算计,简直让人恶心透了!”
  林娇怡因为情绪激动,双目赤红,她闭上眼,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绪,才又道:“现在,李家反了,我的父兄与叔叔前去平叛。淑妃娘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派你来,大家都心知肚明。本宫倒想要问问淑妃娘娘,淑妃娘娘在‘病中’仍然如此惦记李家谋反之事,莫不是想要与李家来个里应外合吧?看来,淑妃娘娘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倒是追求轰轰烈烈呢。”
  “淑妃娘娘,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将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有李家这样一个谋逆的外家,有淑妃娘娘这样一个勾结逆贼的母妃……淑妃娘娘是不是嫌大姐姐和三弟弟如今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非要看着他们被革除封号、驱逐出宗族、贬为庶人才罢休!”
  “回去后,将本宫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淑妃娘娘。别忘了跟她说,若是她活得不耐烦了,本宫不介意亲手送她一程!”
  林娇怡身边的侍卫押着宫女回了如今囚禁淑妃的梨香苑。而品朴则去了姜皇后处,将今日发生的一切如实禀告了姜皇后。
  没多久,听说梨香苑的淑妃病情恶化,竟吐了血……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50章 
  “都已经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还能对福儿下手,可见淑妃贼心不死啊。”姜皇后淡淡地道:“原先瞧着李氏是个好的,又诞下了皇嗣,这才将她晋为淑妃。如今,她已经当不得贤良淑德之称,传本宫旨意,将淑妃降为李嫔,在宫中好生思过,无时不得外出。一旦发现李嫔与逆臣有所往来,立刻报与本宫和皇上知道。另外,将李嫔身边的人全部撤换一遍,撺掇着李嫔做下这等一件又一件错事,这些下人也没有留着的必要了。对了——李嫔身边儿的人,在杖毙之前,得好好审问一番。将那些人拿下后,便送到皇上处,交由皇上来处理吧。”
  在这方面,姜皇后向来很懂得避嫌,哪怕明宣帝再信任她,她也不愿沾染是非。
  如云得令,便立即吩咐了下去。随后,如云有些犹豫地看着姜皇后:“娘娘,李嫔胆大包天,一次又一次的犯下罪过,这一次,更是将手伸向了宝福公主,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叛军在外,若宝福公主真是落入了李家人的掌控中,后果不堪设想。您既然这一次抓住了李嫔的把柄,何不干脆……”
  “何不干脆一杯酒或是一条白绫送她上路,是么?可本宫不想这样便宜了她!胆敢伤害本宫孩子的人,本宫绝不会放过。她不是最渴望权…势么?本宫偏要她亲眼看着李家在她的面前烟消云散!她不是想要利用她的孩子么?本宫偏要她亲眼看着她的孩子与她离心。本宫要让她好好感受一下,她为了权…势,究竟失去了多少东西!况且——还有庄修容的仇呢,本宫可是答应过庄修容,要让她亲自复仇的。”
  “娘娘准备怎么做?”
  “三皇子即将离宫,该让三皇子去向李嫔道个别才是。此外,若是皇上那儿查出了什么结果,也很该告知苦主才是。柳妃和四皇子备受李嫔算计,朱妃更是因为李嫔而家破人亡,自己也香消玉殒。虽说朱妃的孩子已经过继出去了,但无论如何,他们也该有知情权。”
  “若是柳妃他们知道了李嫔做下的这些事,只怕皮也扒了她的。再加上此次李家谋逆,李嫔只怕要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如云接口道。
  “这原就是她该承受的。本宫本想让她再松快一段时间,可既然她因为太清闲上赶着找事儿,本宫也只好给她找点事儿做了。”
  如云明白,孩子是姜皇后的逆鳞。若是李嫔直接冲着姜皇后来,姜皇后恐怕还不会这么愤怒,可偏偏,她竟敢去动姜皇后视如心肝的孩子,姜皇后自然饶她不得。
  “可,大公主毕竟才刚离宫,三皇子也将远行。若是皇上顾及到两位殿下的存在,不公布李嫔的罪行,又该如何呢?”虽然姜皇后早已猜到了先前之事都是李嫔所为,毕竟没有证据。
  “不会的。就算皇上再怎么疼爱大公主与三皇子,也越不过这锦绣江山。林氏一族如今正与逆臣相抗衡,李嫔在这种时候妄图劫持福儿……可不仅仅是出于私怨啊,就是皇上,也容不了她。”
  果然,明宣帝听到此事后,十分震怒。若不是姜皇后相劝,直接掐死李嫔的心都有了。
  最近战事紧急,明宣帝时不时便要召集心腹大臣商讨战况,已是多日未踏足后宫。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本想短暂的歇一歇,谁知李嫔竟还给她惹事。
  不管明宣帝过去对李嫔有多少情分,对于大公主和三皇子一双儿女有多怜惜,此刻,这些感情都已经荡然无存。他也是一个人,在疲惫至极之时,实在没有精力再去顾及他人。
  周佩佩之事发生时,明宣帝虽对李嫔十分厌恶,但对于不知情的大公主和三皇子是十分怜惜的。如今,李家谋反,李嫔在宫中丝毫不安分,明宣帝对于大公主和三皇子的怜惜便转为了忌惮——为何李家敢反,为何李嫔会做这么多事,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有大公主和三皇子,所以他们自认为有倚仗吗?
  这件事,大公主和三皇子也许不知情,却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去跟李嫔说,她若是再敢动手动脚,朕不介意派人砍了她的手脚送去给她那狼子野心的父亲!”对于李嫔之事,明宣帝表示,一切从严。
  在明宣帝无心庇护李嫔的情况下,事情的真相自然很快就水落石出。
  柳妃不是个沉得住气的,很快就怒气冲冲地去找李嫔麻烦。两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听说,李嫔脸都被柳妃手底下的人给打肿了,而柳妃呢,也因为一时不慎,被李嫔推倒在地,摔得半天爬不起来。
  此外,已经被过继给宗室的二皇子和二公主也特意进宫“探望”了一下李嫔。许是在宫外,没了人庇护,这二位倒是比从前沉稳不少。这二位与李嫔有着杀母之仇,见了面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这二位离开后,李嫔当晚就开始整宿整宿的做噩梦,一会儿梦见朱妃惨死的模样,一会儿梦见当初被她推出去做替死鬼的丁婉仪,一会儿梦见女鬼周佩佩伸着长舌像她卷来的情形……一连好些天,李嫔都惊魂未定,不曾好好休息过。
  后来,她发现问题出在加了料的安魂香上。可不管李嫔怎么弄倒安魂香,第二天,她依旧会闻到安魂香的味道。周围的人早已被换过,她根本指使不动。到了这个时候,李嫔才真正体验到,失势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说实话,她觉得再这样下去,她迟早有一天会被逼疯。
  她已经没有活路了,除非她的父亲能成功!
  三皇子走的那一日,得姜皇后恩准,来向李嫔辞行。记忆中永远温柔优雅的母妃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人。
  一些日子没见,李嫔好像真的得了一场大病一样,整个人都瘦了下来,脸色像鬼一样苍白,眼下是深深的黑眼圈。
  看着这样的母妃,三皇子既觉得可怜,又有一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感觉。
  李嫔做了那么多的错事,害了那么多的人,终是要得到报应了。
  “母妃,日后,你就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吧,不要试图掺和外祖之事。待日后……大皇兄登上皇位,儿子会恳求他,让他允许儿子将母妃接出宫奉养……”
  “等不到那一天了!本宫等不到那一天了!现在,整个宫里的人,都巴不得本宫去死!若是本宫不为自己争上一争,就再也没有活路了!”李嫔干枯的手死死地攥着三皇子身前的衣襟,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本宫不能坐以待毙!只有你外祖父成功了,咱们才能继续活下去,好好的、有尊严的活下去,你明白吗?”
  三皇子静静地看着神色癫狂的李嫔,唇畔划过一丝苦笑:“母妃觉得,总是这样争强好胜,事事不肯落于人后。并不是别人不给母妃活路,而是母妃自己,把自己给逼进了死胡同啊。”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们晚安~虐淑妃进行时。

    
第151章 
  “你在怨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居然怨我?”李嫔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一双枯瘦的手掐进了三皇子的肉里:“我处处为你打算,难不成还错了?”
  “处处为我打算?”三皇子冷笑一声:“若是可以,我多么希望母妃少操些心!因为母妃的擅作主张,大姐姐去了皇家寺庙,我将远行,母亲则被囚禁在宫中,咱们母子三人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这就是母妃‘为我打算’的结果!母妃若是继续‘打算’下去,指不定咱们母子三人的命都要搭进去!”
  “我没有错,这一次是我失策。可我还没有输,你也还没有输,只要你的外祖父能够成功地打进京来,咱们就赢了。”李嫔死死地盯着三皇子,目光中流露出一抹炙热之色:“你与你大哥一样,都是你父皇的子嗣,凭什么太子生来就高人一等,咱们母子日后就要屈居人下?我儿放心,母妃会把做好的一切捧到你跟前的!届时,咱们就把你姐姐接回来,把那些害咱们的人统统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