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宝福公主-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宣帝越听,脸色便越是阴沉。
  这种挑拨离间的话,若是没有人授意,哪个宫婢敢随便说?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明宣帝想起不久前柳妃才派了郑贵人来自己面前给太子上眼药,几乎忍不住想要立刻将柳妃抓来问上一番。但是很快,他又意识到,如果,挑起太子与淳亲王府的矛盾是有心之人一手策划的,那么,柳妃必然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样缜密的心思。
  待小太监说完后,太子长吁一声:“父皇,儿臣每每思及前些年朱、柳两妃之争,就深觉不寒而栗。既有人能够不动声色的挑起他人的矛盾,还能够全身而退,儿臣是在不得不防。”
  太子这话仿佛是随口说出的一句感慨,明宣帝却立刻将两件事联系了起来,心中越发肯定此事不是柳妃所为。
  柳家如今早已衰败,柳妃在宫内不得圣宠,在宫外无人脉可用,怎么可能有能耐算计了淳亲王的孙子和太子?
  宫中,除了姜皇后之外,恐怕也只有封疆大吏之女李淑妃、新晋礼部尚书之女穆贤妃以及御史大夫之女张婕妤有本事做成这件事了。
  李淑妃向来是贤德之人,穆贤妃一向本份,又与姜皇后走得近,至于张婕妤,明宣帝了解的不是很多。因张婕妤跟父亲一样,常板着脸,每每见了便让人扫兴,故并不怎么得明宣帝喜爱。如今,明宣帝虽每月会去张婕妤宫中坐坐,也是为了看看张婕妤所出的五皇子,明宣帝的注意力,很少会放在张婕妤本人身上……
  这样想想,明宣帝倒是犯了难,似乎哪个都可以,又似乎哪个都不可能会做这种事。
  这个时候,明宣帝还没有意识到,太子跟他耍了个小小的心眼,抢先一步诱导明宣帝相信,此事从头到尾都是旁人谋划的。九真一假,真真假假之下,明宣帝自然不会对太子产生什么怀疑。就算事情暴露了,太子也可以推说是自己想错了,不会有任何问题。
  太子当然知道,这件事,有人临时起意的可能性比一手策划此事的肯能性要高得多。但这又怎么样呢?他难不成还要去为那个人解释?
  不管上次挑起朱家与柳家纠纷之人,与这次意图挑起林娇怡与宗室之争的,究竟是不是同一人,在难以抓到罪魁祸首的情况下,这口黑锅,都只好由上次那名幕后主使来背了。
  揪不出幕后主使?那就大家一起倒霉吧!那些有可能对林娇怡不利的人,太子是宁可错杀,也不愿放过的。
  “父皇,恐怕过不了多久,淳亲王就要进宫向您请罪了,您且先做好准备吧。”
  太子的话音刚刚落下,乾元宫外果然传来了通禀声,道是淳亲王到了。
  明宣帝顿觉头疼:“淳王叔来了,准没好事!”饶是如此,他也不能把淳亲王给轰出去,只得命內侍将淳亲王带了进来。
  淳亲王一见明宣帝,就颤颤巍巍地给明宣帝跪下了:“老臣给皇上请安。”
  孙子才刚出了事,对他的打击着实不小。原本还算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今看起来有些萎靡。
  明宣帝见状,难免有些不忍,他跟这位王叔,毕竟也是有些感情的。此时,明宣帝见风光了大半辈子的王叔因为孙子不懂事,落魄到这个地步,心中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
  “王叔免礼,来人,给王叔看座。”
  这时候,太子已经不在明宣帝的书房中了。他知道,淳亲王此番前来,多半要唱一出苦肉计,既如此,明宣帝一个人看看也就是了。若是有别人看的淳亲王狼狈的一面,难保淳亲王不会产生什么想法。
  太子命人将消息透露给淳亲王,固然是为了借淳亲王之手阻止世子妃胡来,可也是存了与淳亲王缓和关系的想法。淳亲王的孙子是淳亲王的孙子,淳亲王是淳亲王,他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而跟淳亲王结下死仇。
  不出太子的意料,淳亲王在接到消息之后,果然进宫了。那么淳亲王的态度究竟如何,也很明显了。
  在太子看不见的地方,淳亲王正拉着明宣帝的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向明宣帝哭诉子孙的不孝,又哭自己没有好好教育好孙子,竟让孙子犯下如此大错云云。明宣帝少不得耐下性子来安抚了淳亲王几句。
  好在淳亲王十分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在明宣帝跟前卖够了惨后,便开始进入正题:“皇上,臣的孙子罪该万死,臣不为他辩解什么。只是,请皇上听臣说一句,臣那孙子虽然不肖,但平日里也就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些,没有什么大的坏心眼。若无有心人算计,他又怎么会在太子与宝福公主出宫时,恰好冲撞了两位殿下呢?”
  “太子殿下将臣的孙子关入宗人府受罚,臣毫无怨言。无论是否有人在背后做了什么,臣的孙子冲撞了太子,臣的家丁与太子动手,是不争的事实。可,在臣的孙子接受惩罚的同时,希望皇上能够彻查此事,还臣的孙子一个公道,总不能让臣的孙子白白被人算计了去!”
  淳亲王的一番话,恰好与明宣帝的心思不谋而合。
  明宣帝一开始只打算好生惩戒淳亲王的孙子一番,好让他晓得厉害,不敢继续在宫外仗着祖父的势为所欲为。可自打知道他的后宫妃嫔很可能也掺和到这件事中后,明宣帝便立刻觉得,那些躲在暗处之人,比淳亲王不知轻重的孙子更为可恶。
  “王叔放心,若此事果真与后宫妃嫔有关,朕绝不姑息。”
  “多谢皇上。皇上恕臣无礼,臣怀疑此事与李淑妃及穆贤妃有关。”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要把事情往这两位主身上引,但只要能够为自家不成器的孙子分担些火力,淳亲王就是硬着头皮要会把事情办成,更何况,在淳亲王看来,这两位主儿也的确有很大的嫌疑——当然,不是在撺掇他孙子犯错上,而是在怂恿他儿媳上。
  “臣的儿媳不争气,身边儿有两名丫鬟,说是儿媳的陪嫁,实则已经被外人所收买。经查明,那两名丫鬟,身上有李家和穆家的信物。臣不知那信物究竟从何而来,不敢妄下结论,一切便有皇上来定夺吧。”
  人是别人的人,这一点,淳亲王没有说错。淳亲王所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将那两名丫鬟与李淑妃与穆贤妃扯上关系。至于明宣帝信不信,就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不过想来,纵然查不出什么,明宣帝的心里头,也会埋下一颗疑惑的种子。
  后宫中那个每次算计了人都能够全身而退的人,迟早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因为她是如此的聪明,每次做事都让人抓不住把柄。哪怕这次查不出什么,明宣帝也会把整件事情算到那人的头上。
  作者有话要说:  不造我在写什么,今天卡文……凑合着看吧。
  晚安,么么哒

    
第110章 
  “此番,阿德也算是被人利用。如今在宗人府里呆些日子,也算是让他长长记性了。过几日,王叔便把阿德那孩子给领回去吧。”
  “多谢皇上开恩。”淳亲王面儿上感激涕零,心中却是七上八下。明宣帝虽然松了口,但到底没有明确允诺他,他的孙子萧明德,究竟哪一日才能被领回家。
  他已经倚老卖老,在明宣帝面前卖过一回惨了,若是明宣帝嘴上应允了他,却迟迟不肯放人,他也没脸再来求明宣帝了。
  “王叔要记得,若是再有下一次,朕就不会这么轻轻放过了。太子那孩子,连朕都没有跟他动过手,却差点儿被阿德给打了……”
  淳亲王听着这话,心中紧了紧:“是,阿德那孩子,被他亲娘惯得不成样子。臣怜惜他身子弱,他即便偶有出格之处,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看来,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世人都说,溺子如杀子,可惜臣如今才醒悟。皇上放心,等阿德回了家,臣便好生管教他,拘着他学规矩,必不会再让他堕了我皇家的名声。”
  对此,明宣帝不置可否。他只看最后的结果,在此之前,淳亲王纵然说得天花烂坠也没有用。
  “皇上,淑妃娘娘、贤妃娘娘和婕妤娘娘来了。”外头的小太监通禀。
  明宣帝转动着手上的扳指:“让她们进来吧。”
  不光是淳亲王怀疑,就连他自己也怀疑,他身边儿睡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一个个看着都是那样的本份,却能够不动声色的做出这些事来。仅仅呆在闺阁之中,倒是埋没了她们的才华了。明宣帝嘲讽地一笑。
  李淑妃、穆贤妃和张婕妤三人走进来的时候,恰好看到明宣帝的这抹笑容,顿时心下便是一紧。进来后,见淳亲王也在,李淑妃眼帘半阖,穆贤妃不动声色,张婕妤则是满脸茫然。
  明宣帝坐在上首,恰好将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臣妾们给皇上请安。”又因淳亲王在宗室中也算是德高望重之人,给淳亲王行了半礼。
  “起来吧,你们可知,朕今日找你们来,所为何事?”
  “皇上恕臣妾驽钝,臣妾不知。”李淑妃道。
  “可是臣妾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皇上要训诫臣妾们?”张婕妤的目光在淳亲王身上一扫而过。
  她们毕竟是皇上的妃嫔,是皇子公主的生母,即便皇上要教训她们,也不会当着外臣的面才是。
  穆贤妃想了想,道:“若臣妾所料不差,皇上应是为了太子被行刺之事,才召臣妾们来的吧?”
  “不错,贤妃果然聪慧,婕妤虽没能猜到重点,懂得反思自己,亦是不差,倒是淑妃,失了以往的机灵劲儿啊。那日太子与福儿去荣府祝寿,三皇子可是一并同行的。”
  “臣妾愚钝,这脑子一时半会儿没转过弯来,还请皇上恕罪。”李淑妃再次道。
  “朕希望你们是真愚钝,而不是在朕的面前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背过身去便一肚子算计!”
  “臣妾们惶恐,不知臣妾们做错了什么,导致皇上这样震怒,还请皇上明示。”穆贤妃虽竭力保持镇定,但她紧攥着的手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
  “带上来。”明宣帝对淳亲王说。
  今日进宫,淳亲王将世子妃身边两名被买通的人也给带了进来,以便明宣帝随时提审。
  两名衣衫不整、憔悴不堪的丫鬟被內侍们押了过来。
  那两命丫鬟一见了淳亲王,便忙不迭地扣头:“王爷恕罪,这等背主之事,奴婢们再也不敢做了,求王爷饶了奴婢们吧!”
  淳亲王任由那两名丫鬟将头都磕破了,仍然无动于衷:“皇上最是厌恶此等同室操戈之事,在你们帮着你们背后之人做下此事时,便该有万劫不复的心理准备。如今,你们已到了皇上跟前,你们的命,本王也做不得主了。”
  “皇上,这是……”李淑妃、穆贤妃及张婕妤在听到“同室操戈”四个字时,眼皮子不由一跳。就算是再迟钝的人,也能够看出来,皇上是要对她们进行三堂会审了。
  “这两人,是淳亲王世子妃身边儿的丫鬟,受人教唆,做下背主忘恩之事,朕如今正审着呢。”说着,明宣帝转向两名丫鬟:“将你们知道的都说出来吧。”
  其实,早在三妃到来以前,明宣帝就已经宣这两名被人收买的丫鬟上殿,听她们说过一番了,也许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那两名丫鬟认罪倒是十分积极,可谓知无不言。
  明宣帝虽觉得这两名丫鬟的供词不见得可信,但对李淑妃和穆贤妃二人的疑心还是加重了一些。当然,他对张婕妤也不无怀疑,否则,就不会将张婕妤一并叫过来了。但目前看来,张婕妤的嫌疑,是三人中最小的。
  “是。奴婢虽是世子妃的贴身丫鬟,实则听命于淑妃娘娘的母亲李夫人。因李夫人得知几位皇子公主会亲往荣府向荣老太爷贺寿,便命奴婢想办法将小少爷引至皇子公主们常去的那条街上,制造事端,好让几位皇子公主与淳亲王府交恶。”
  “一派胡言,本宫的母亲远在外地,如何能够往亲王世子妃身边安插人手?再者,我李家淳亲王府无冤无仇,何苦陷亲王于不义?你这贱婢,究竟受了何人指使,来污蔑本宫?”
  那丫鬟好像很怕李淑妃似的,不敢去看李淑妃的眼睛,只低着头道:“淑妃娘娘虽然与淳亲王府无仇,但一直视太子如眼中钉。太子既是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有太子在一日,三皇子始终无法角逐大位。若是太子被废,三皇子就是名正言顺的长子,您自然要为自己的孩子筹谋。所以,您才设计淳亲王府,好让淳亲王府与太子反目成仇。淳亲王在宗室中颇有分量,若是他与太子不睦,对于太子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
  “皇上切勿听这贱…婢胡言乱语。一直以来,臣妾都教导大公主与三皇子要安分守己,是自己的,要竭力去争取,不是自己的,不要痴心妄想,反倒惹出祸端。皇上瞧瞧,大公主平日里有争过什么吗?三皇子对于长兄幼弟,难道不友悌吗?皇上难道当真要因为一个贱…婢的话,而父子离心?”李淑妃摇了摇头:“臣妾被冤枉,倒也罢了,若是三皇子知道自己向来敬爱孺慕的父皇这般疑他,只怕要伤心了。”
  明宣帝听了这话,眉眼间有几分动容之色,但仍是朝着李淑妃摇了摇头:“且听她继续说下去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若她当真是被有心人派来,离间我皇家父子感情的,朕自然也饶不了她。”又问那名丫鬟:“你说你是李夫人派去的,可有什么证据?刚才朕与淑妃说的话,你也听到了,若是你拿不出证据来,就是在诬告淑妃,离间皇家骨肉亲情,罪加一等,你可明白?”
  “奴婢……奴婢所言句句属实,李夫人为人十分谨慎,根本没有留什么东西给奴婢啊!她就是想出了事把奴婢们推出来,把自己给摘得干干净净!”那丫鬟看起来有些慌张。
  “皇上,容臣插一句嘴。先前臣派人去搜这丫鬟的房间,搜出了一枚李府的令牌,凭此令牌,可以自由出入李府,不知这是不是可以作为证据?”
  “淑妃,你来看看,这可是你李家的令牌?”
  李淑妃接过那枚令牌,仔细端详了一阵:“这确实是我李家的令牌。只是,有心人想要得到这枚令牌,也不是什么难事,臣妾尚未出阁时,家中就有仆从曾经丢过令牌。皇上要因为一块令牌,而给臣妾定罪么?”
  明宣帝沉默了一阵。
  如李淑妃所言,只是一块普通的令牌,不能给李家定罪。可李家因为这块令牌,嫌疑也越发大了。
  “此事稍后再说。”明宣帝把目光转向第二个丫鬟:“你呢?你有什么话想说?”
  “回禀皇上,奴婢是穆夫人的娘家派去世子妃身边的。因世子妃与穆夫人在闺阁中就曾交恶,世子妃曾给穆夫人使过几次绊子,穆夫人的娘亲秦夫人就想法子将奴婢塞到了世子妃的身边。奴婢跟在世子妃身边儿多年,穆夫人都没有找过奴婢。直到这一次……穆夫人听说有人想挑拨太子与淳亲王府的关系,便动了心思,让奴婢静观其变。若是那人不成,奴婢就要亲自动手,栽赃在那人的头上。”
  “若不是今日听了你一番话,本宫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原来与淳亲王府的世子妃关系如此糟糕呢。你说你是本宫的外祖母派到世子妃身边的,如今听命于本宫的母亲,可有什么证据?”
  “有……有的……”丫鬟磕磕巴巴地道:“奴婢有秦夫人赏下的珠钗!”
  穆贤妃目光一凝:“拿出来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晚安,么么哒

    
第111章 
  “被,被淳亲王收走了。”那丫鬟蠕动着嘴唇道。
  “不知淳亲王手上可有那丫鬟说的珠钗?”穆贤妃看向淳亲王。
  淳亲王点了点头,伸出手,一只小巧玲珑的白玉簪静静地握在他的手心中:“贤妃娘娘看看,这可是您外祖母之物?”
  穆贤妃接过那簪子,细细地检查了一阵后道:“我幼时曾见外祖母戴过一枝白玉簪,与这支簪子倒是有些相似。只是,这支簪子,不可能是我外祖母戴的那支。那支簪子是我外祖母心爱之物,绝不可能转赠他人,三年前我外祖母因病过世时,舅舅与舅母将外祖母生前珍爱的物事一并陪葬了,那支白玉簪,想来也随着外祖母一起,埋入了土中。”
  “这支簪子,虽乍一眼看上去与那支簪子十分相似,实则做工较为粗糙。我外祖母是何等细致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钟爱这样一支簪子呢?我不知你这支簪子从何而来,制作这支簪子是不是为了嫁祸我外祖母与我母亲,我只知道,你这支簪子,绝不可能是外祖母赠予你的!”
  穆贤妃久居上位,通身气派自不是一个小丫鬟能够经得住的,那小丫鬟不由得瑟缩了一下:“那簪子确实是秦夫人的簪子,虽说做工不及旁的簪子精致,但因是秦大人亲手雕给秦夫人的,所以秦夫人十分珍爱。”
  穆贤妃定定地看了小丫鬟半响,道:“你是料定了本宫无法证实此事,所以要死了母亲是吗?”
  “奴婢不敢,奴婢所言,句句都是实话。”
  小丫鬟心中狂跳。她也不知道,这支簪子究竟是不是秦夫人的那一支,若一旦证实这不是秦夫人的簪子,恐怕明宣帝就不会再相信她的话,到时候,明宣帝定会以离间皇室骨肉的罪名来惩罚她!
  幸好,幸好秦夫人已经不在了,无法证实,明宣帝想来也不好因为这点事去挖秦夫人的坟。
  像这种无法证实的事,端看明宣帝更愿意相信哪一边了。若是她表现得够好,未必不能达成目的……
  “你的言辞,从头到尾,都十分荒谬!为了对付世子妃一个闺阁小姐,我外祖母居然会把你塞入世子妃的身边!还有,你拿着这不知从何得来的东西,就说是我外祖母的遗物,你当真好大的脸!”
  “皇上,臣妾无法坐实此贱婢红口白牙,往臣妾的母亲身上泼脏水,侮…辱外祖母的在天之灵。若皇上实在疑心……”穆贤妃一咬牙:“那就开馆查证吧!虽然这么做是对外祖母的不敬,但外祖母若是知道这是为了还她一个清白,想来也会答应的。”
  “哪里就到这种地步了?”明宣帝安抚穆贤妃道:“贤妃莫急,朕自然是信你的。朕正是因为怕你们蒙受了不白之冤,这才要当着你们的面,将事情问个清楚。”
  若是因为一点怀疑,就要去刨人家诰命夫人的坟,只怕明宣帝能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况且,就算知道了秦夫人的那支白玉簪究竟是不是眼前这一支,又有什么用呢?簪子终究只是死物而已。
  若是这丫鬟果真有秦夫人的簪子,也只能说明她跟秦夫人关系匪浅,并不能证明她是在帮秦夫人或是其女穆夫人办事情。
  看来这一次,又要无功而返了。
  明宣帝摇了摇头。
  一旁的张婕妤听着这样一番对话,实在是心惊胆战。
  张婕妤万万没有想到,竟还有这样的事儿。
  此事分明与张婕妤无关,她却还算被叫了来……张婕妤猜测,若皇上没有猜疑她,那么多半是想给她一个警告。
  “罢了,你们好自为之吧。你们都是高位妃嫔,平日里与朕最是亲近,应该知道,朕最讨厌的是什么。若是你们有胆子动手,就最好一辈子都别让朕查不出来,否则,别怪朕不顾念以往的情分!”
  说着,明宣帝示意李淑妃、穆贤妃与张婕妤可以走人了。
  莫名其妙被召过来受了一番审,李淑妃、穆贤妃与张婕妤眉眼间倒是没有任何不快之色,一如刚来时那般恭敬。三名妃子走后,明宣帝不知是在问淳亲王,还是在自言自语:“到底是她们太能装,还是朕太多疑?”
  淳亲王才刚在明宣帝的面前告过李淑妃与穆贤妃的状,如今,反倒不好说什么了。
  “这两名丫鬟毕竟是背主之人,她们能够背主一次,自然也就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既然这件事查不出什么结果来,不如到此为止吧。臣相信,一切终归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王叔说得有理,将这两名丫鬟拖下去,杖毙了吧。”
  奇怪的是,那两名丫鬟听说自己死到临头了,竟也没有挣扎,只是深深地看了淳亲王一眼,而后,便被拖了出去。淳亲王闭上眼,脑子里浮现出他刚刚揪出世子妃身边的两名细作时场景,他告诉那两名丫鬟,她们做下这等背主忘恩之事,陷淳亲王府于两难之中,他定然不会让她们活着。不过,若是她们能够出面指认她们背后的主子分别是李淑妃以及穆贤妃,那么,他就会帮她们保全她们的家人。
  在那种情况下,两名丫鬟别无选择,只能同意。
  如今,外面的惨叫声渐渐弱了下来,想来这两名丫鬟快要不行了。好在,她们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如今竟变得这样复杂,淳亲王感到啼笑皆非。
  他的孙子冲撞太子和宝福公主这件事,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淳亲王自然是知道的。若是他的孙子没有被关入宗人府;若是此事发生之后没有妃嫔推波助澜,企图火上浇油;若是太子没有提前发现这一切,派人来向他传达他的意思;若是明宣帝不是足够的多疑……只怕今日审问皇妃的一幕,就不会发生。
  可既然发生了,既然有人想要陷害他们淳亲王府,既然太子朝着他们抛出了橄榄枝,淳亲王也就不用客气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在这件事中,让淳亲王最为感慨的,是太子。
  把萧明德关入宗人府并亲口为萧明德定下重罪的,是太子;如今,要为萧明德减轻罪责、为淳亲王府消除一大隐患的,也是太子。
  太子真是好人和坏人都做尽了,偏偏,淳亲王还不能不领他的情。没过几日,淳亲王便又当着明宣帝的面,承了太子一次情。
  明宣帝说是要释放萧明德,可几日过后,却没了动静。太子听说了这件事,主动在明宣帝的面前替萧明德求情,明宣帝欣然应允。后来,人是太子亲自从宗人府中带出来,送回淳亲王府的,就跟太子将人送入宗人府时一样。
  王府中的人对于萧明德的归来欣喜若狂,虽然知道若不是太子,萧明德也不会有这样一场劫难,但眼见着太子将萧明德送回来了,心中还是忍不住对太子生出了些许感激之意。
  淳亲王更是亲自叮嘱自家孙子:“要记住,若不是太子,你此刻还在宗人府里呢。太子肯为你求情,你要知道好歹。此次之事,本就是你做得不对,太子才会罚你,你万不可因此对太子生出怨怼之心,明白么?”
  萧明德在宗人府里过了将近十天,苦的不行,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倒是想摆架子,奈何宗人府里头,最不缺的就是宗室子弟。萧明德一通架子摆下来,非但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反而让宗人府之人对自己更加严苛。
  宗人府的十天,对于萧明德而言,就是毕生难忘的噩梦。此刻他好不容易出来了,哪里还敢去怨恨太子?太子有能力把他从宗人府中捞出来,就有能力把他再送进去!
  “孙儿明白,祖父放心,孙儿绝不会去找太子与宝福公主的麻烦。不,然后孙儿一见了太子和宝福公主的车架就绕道。”
  “倒也不必如此,只是,此番,你得吃一堑长一智了。日后,万不可继续在外头做那些伤风败德之事,以前我总是怜惜你身子弱,拦着你父亲,不让你父亲严厉管教你,如今想来,实是我之过。这段日子,你便在府里头好生磨磨性情吧,学学做人的道理……”
  萧明德一听就头疼的不行,却不敢在这节骨眼上跟淳亲王闹别扭,只得胡乱嗯嗯了两声。他不知道,他水深火热的生活,现在才刚开始……
  作为被皇帝怀疑的对象,李淑妃、穆贤妃与张婕妤三名妃嫔最近在宫里头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太后时不时刁难一番不说,底下的妃嫔们也敢趁着她们不注意时嚼舌根子了。这嚼舌根子的人还有点多,不能直接拉下去处置了,三位妃嫔感到十分糟心。
  倒是柳妃,松了一口气。柳妃原以为,除了这样的事,明宣帝会第一个怀疑到她的身上。谁知,明宣帝从头到尾都只宣召了李淑妃、穆贤妃与张婕妤三人。
  柳妃颇有种劫后余生之感。
  然而这时,四皇子看着他的母亲,摇了摇头:“母妃,你当真以为,父皇不怀疑你么?你当真以为,只要父皇不再追究下去,你就高枕无忧了么?”
  柳妃闻言,蹙起了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抬头看了下上章的评论╭(╯^╰)╮然后好不想发这一章。
  这么点投喂,要两只更新菌分着吃怎么够呢?分分钟被饿扁辣!
  来投喂嘛!

    
第112章 
  柳妃总是觉得四皇子与自己间缺了一份亲近。虽是自己亲生的,四皇子却更喜欢缀在林娇怡的身后当小尾巴,仿佛林娇怡才是他的亲姐姐一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四皇子就不再黏着柳妃,不会再用软软糯糯的嗓音唤她母妃,张开小手臂等着她抱,把他自己喜欢的糕点偷偷藏起来带给她吃。那时候,柳妃正忙着跟别的妃嫔别苗头、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恢复柳家的荣光,没有注意到,她最大的倚仗,她的儿子,正与她渐行渐远。
  如今,四皇子也不过是个半大的少年,跟林娇怡在一起时,他会像小孩子一样撒娇,可在柳妃的面前,他却一点都不像个孩子。当四皇子用他那双清亮的黑眸注视着柳妃时,柳妃竟然有种被看透了的荒谬感。
  然而,下一刻,柳妃就知道,她的那些感觉,并不是错觉。
  “您怂恿郑贵人到父皇面前给大哥上眼药之事,您不会以为,父皇真的没有察觉吧?郑贵人深居简出,唯一走的近的,也就只有您而已。”
  柳妃心中一紧,面上却越发表现得不在乎:“那是郑贵人的事,郑贵人见不得太子好,与本宫又有什么关系?你是本宫的儿子,是本宫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没得听了些乱七八糟的闲话就来质疑本宫的理儿。”
  “若您不是我的母妃,我连话都懒得与您说!您不要以为自己才是聪明人,能够把别人玩的团团转!您的那点小心思,连我都看出来了,您说,父皇和大哥有没有看出来?”四皇子蹙着眉,有些不耐地道:“您知不知道,淳亲王世子妃将要离宫的时候,有人在她耳边嚼舌根子,教唆她利用宗室的力量,与大哥和林姐姐撕破脸?”
  “这与本宫有什么关系!”柳妃面儿上一派轻松。此事若是成了,她倒是该好生庆祝一下,也不知是谁出的手,倒是暗合了她的心意了。
  四皇子见柳妃这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就来气:“母妃可知道,出了这件事后,父皇头一个怀疑的,就是您!”
  “你说什么?那两个怎么可能会是本宫的人?”
  “您前脚才派郑贵人去父皇面前挑拨离间,后脚就出来这种事,若我是父皇,也会头一个怀疑到您身上。李淑妃、穆贤妃和张婕妤被皇上审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