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泰昌帝为自己儿子赐婚前,正好有御史上疏称泰昌帝胡乱婚配,此举荒唐。
  泰昌帝在大朝会时冷笑着将这封奏折摆了出来,道:“选秀,本就是选天下优秀女子伴君,能到终选阶段之女子,普天之下,定是堪配任何人的。你们不是一直嚷嚷着要让朕选秀吗,朕选了人,你们为何却不满意?朕选出来的人,你们竟然还敢嫌弃?这些女子陪王伴驾都有资格,怎么就没资格做你们家媳妇儿了?除非,你们心里知道那些都是歪瓜裂枣,你们不肯要,所以丢给朕,是这样吗?”
  “臣等惶恐……”众臣忙跪地下伏,心中胆颤心惊。
  这位皇帝,可真不是好糊弄的主啊……
  “倒也是。”泰昌帝话音一转,却道:“朕瞧过了终选名册,一百个人里头,七十三个都是出自贵族,十五个来自商户,只有十二个,才是真的出自民间。要说这场选秀公平公正,朕瞧着也不见得。你们只管糊弄朕,就不能让朕糊弄糊弄你们?朕的赐婚圣旨已经下了,出身贵族的,自有你们这些娘家人帮着撑腰,但商户和民间女子,一个没有地位,一个没有权势家财,进了你们所谓贵族的门儿,免不得要受欺负,朕这个媒人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泰昌帝冷哼一声:“朕今日就把话撂这儿,但凡有宠妾灭妻之举之人,其人,其家族之人,就给朕从朝堂滚出去吧。想要再入仕,老老实实通过科举进来,朕再考虑也不迟。哦对了,也别打算着私底下动狠手的主意。能进了终选,说明其身体必是康健的。若是嫁了人,忽然就病逝了……刑部可不是放那儿玩儿的。都听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
  虽然应得不是那么甘愿,但大臣们到底是被泰昌帝这个态度给震住了。
  紧接着,泰昌帝便给自己长子赐了婚。
  那位不过四品却被免了官的老臣听说,自家嫌弃的民间女,飞上枝头当上了皇长子妃,当即便一病不起,差点中风,只能卧床静养。
  此事还不算完。
  泰昌帝提了那位弹劾皇后不贤善妒的御史,当朝询问他为何有此言论。
  御史已经被泰昌帝处理选秀之后诸事的行动震住了,哆哆嗦嗦道:“陛下、陛下后宫品级有皇后、四妃、九嫔等等……陛下妃嫔数量太少,不合、不合祖制……”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妻妾俱有,儿女双全,江山也后继有人,但不管朕愿不愿意,还是得采选嫔妃?”
  “是、是……”
  “看来御史很享受这种左拥右抱之事啊,否则怎么连朕有多少女人,你都这般积极?朕要真的有后宫佳丽三千,天下男人怕是要嫉妒死朕了吧?怪不得谁都想当皇帝,是吗?”
  “陛下慎言!”
  “朕说的大实话,瞧瞧你们吓的那样。”泰昌帝笑声一收,冷冷道:“朕有贤后,育有皇子成年,不愁江山后继之事。尔等若再以江山论,议朕后宫诸事,却不好好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朕不介意,尔等之位,换人来做。”
  “臣等……遵旨!”
  刘桐弓着腰,莞尔一笑。
  选秀已过,贵族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对皇上心生忌惮。
  六部官位已调整,被剔除出来的无权势却有能力之人也已整理完毕。
  接下来,就到了这些人出场的时候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舰队

  泰昌帝要的,从来不是江山止步不前。如今他迫切需要的,是能协理他治理江山的能臣。
  尸位素餐者,他是一定会摒弃掉的。
  被当做弃子的人中,有些的确有真才实学的,泰昌帝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收揽人心”的机会。
  精简机构之后,这些人,泰昌帝总算对其有了动作。
  恰逢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各地方总会有些考评不佳的任官,其任地,就要重新派官去。泰昌帝依据着当地的情况,整理了一番备用官员的考核资料,打算将这些被舍弃的人,派往各地任官。
  从中央的官员,到地方上去,看起来像是被贬谪了,但实际上,中央权势盘根错节太过复杂,而地方上呢,若能任属官,那必然就是当地的一把手,自然要比在中央时听从上头安排要自由自在些。
  拿到了派官诏书的人中,包括一些家族庶子,也包括一些平民子弟。
  他们都有些意外。
  原本认为陛下削减机构,调整官职,他们被放弃之后,做官的路便已然是到了头了,没想到陛下却并没有舍弃他们,反而给他们另外寻了条出路。
  家族庶子自然是欣喜万分的,留在京中原本就被嫡系欺压着出不了头,现在能外出做官,若是表现得好,将来的前途可不会比自家嫡出兄弟差。
  平民子弟当然更高兴了,从前他们只能跟在贵族子弟身后,听候他们差遣,哪怕是身居要职,也不过是些清水地儿,没啥权力。现在能出外为官,虽然官职似乎是降了一品半品的,但手上有实权啊!将来谁说不会再进一步呢?
  何况陛下这态势,寒门子弟的将来定然更加大有可为。
  泰昌帝又打了那些老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朝堂上的风云诡谲,常润之有听刘桐说上那么一两句。泰昌帝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会将大魏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变革当然也同样承担着风险,但常润之想,泰昌帝既然敢做,应当已经考虑好了后果了,也对未来的种种有了心理准备。
  不论其他,就论他这种魄力,就足以让后世帝王敬仰。
  这日刘桐休沐,心血来潮说要和常润之去跑马,甚至撇下了最疼爱的闺女,拐了常润之去马场。
  天儿已经有些冷了,常润之披着大氅坐在马上,刘桐牵着马缰,一边走着,一边时不时回头同常润之说笑上两句。
  常润之扶着马鞍,轻声笑道:“选秀之后,各家都在办婚事儿,最近京城里喜气洋洋的,光喜酒,我就去喝了好几回了,席间还听人说起,说陛下如此关心臣子们家里儿女的婚配,却忽略了自己个儿兄弟。”
  刘桐挑眉,回头望她道:“哪个长舌妇在你跟前浑说了?”
  想也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
  常润之哼哼两声:“荣郡王府可还没有郡王侧妃呢,难怪大家惦念着。”
  刘桐更加笑眯了眼:“哟,郡王妃这是吃醋了?”
  “我可不好那口味。”常润之白了他一眼:“你心里是不是还挺美?”
  刘桐伸手摸了摸下巴:“如果你说的是你吃醋的事儿的话……我是挺美的。”
  “不害臊。”常润之俯身摸了摸马儿,马儿打了个响鼻,她道:“我这儿还算好,到底咱们儿女也有了,他们哪怕盯着郡王侧妃的位置,也不会太过于热衷。反倒是南平王妃那边,打听的人更多,亲王侧妃的位置难得,更何况还是无子的亲王,将来生了孩子,说不定脸正经王妃都可以不用放在眼里。”
  常润之看向刘桐道:“上次见到南平王妃,她脸上也没个笑模样,大概是被那些人烦得不轻。”
  刘桐颔首,道:“十二弟那边也知晓的,他是没有那个想法,若是有人敢到十二弟妹跟前说什么,十二弟不会饶过他们。”
  刘桐顿了顿,道:“说起来,十二弟的手段也不是能让人轻视的,惹了他不快,他要对人下狠手,对方估计爬都爬不起来。”
  常润之虽然与南平王并没有太多交集,但也看得出来那是个表面温和,内里腹黑的主儿。其他不评价,单就南平王爱妻护妻这一条,常润之就能高看他。
  “十二弟妹也是好福气。”常润之道。
  刘桐便看向她,常润之咳了咳,一本正经道:“我的福气也不差。”
  刘桐便低低笑了起来。
  朝堂上的事情虽然忙碌,但刘桐还是保证七日一休,休沐这日,就会想方设法和常润之单独待上一会儿。
  两个儿子渐渐懂事了,对父母的依赖倒是少了些,就是陶陶,有时候会因为见不到爹娘生闷气,但她脾气很好,两人回来后哄一哄,陶陶就又眉开眼笑的。
  这位出生后即被先帝册封翁主的郡王嫡女五岁的时候,泰昌帝筹备的第一支海军舰队正式成立了,常鸥这个混小子做了个副指挥都统,管辖两个编队,前途可谓无量。
  航海船由朝廷拨款修建,总共有五条大舰,建成之后,每条大舰可供五百人出航。
  舰队准备完毕,自然就要派人出外航海了。
  总指挥使的人选,泰昌帝考虑了良久,方才定了由南平王去。
  已被封为瑄郡王的的十四皇子不满了好久,可泰昌帝说他太过浮躁,不让他跟从。
  南平王是打算携妻一块儿去的,虽然航海辛苦,但他对泰昌帝说,他们夫妻二人至今无子,将来也多半就这样了。与其终日为此郁郁寡欢,倒不如趁此机会,去看看世间别样风景。
  泰昌帝一则考虑南平王为人做事稳健,二来也的确怜惜这个辅佐他的弟弟,便也同意了他此行。
  大舰还未完工,出航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海军的训练和武器的改进更是重中之重。毕竟出海之后,一切未知,准备充足,才能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有所应对。
  常润之也去瞧过已有了龙骨和大概轮廓的大舰,心情自然激动。
  刘桐搂着她说:“开始皇兄说要让人做总指挥使带人出航时,我也心动自荐过,只是一来我没有带过兵,二来皇兄说朝中其他事还有赖我出面处理,所以暂时不能放我走。”
  刘桐牵着她的手笑道:“不过没有关系,皇兄说了,若是航路顺利,十二弟能和出航后遇到的其他国家建立起联系,那以后再次出航,我们也能跟着去。”
  “真的吗?”常润之惊喜道。
  “当然。”刘桐笑道:“我保证。”

第三百五十章 年轻

  海军舰队将要出航的事儿,已成了大魏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话题中心人物南平王的府上,往来宾客开始增多了起来。
  这位自泰昌帝登基以后就渐渐闲了下来的王爷,权势又开始攀升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忽然有了流言,说起了今上对诸位兄弟的态度。
  曾经的太子、祁王、礼王都已被下旨斩首了,祝王抽身得快,已远离京城,躲开了权势漩涡,而之前帮着太子做事的南平王虽然完好无损,但自今上登基之后便有些被空置,如今又被今上派去出航,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来。
  而今上还未登基时,一直站在他一边儿的两位王爷,荣郡王和瑄郡王,今上对他们的态度也挺微妙。
  荣郡王瞧着似是揽了刑部大权,办了几宗可堪称得上能留在史书上的差事,比如江东侵地案,可他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儿。
  瑄郡王更是至今也只办些不大不小的差事,累积不起大的功业。
  这两位至今还只有郡王封号,连个亲王爵位都没捞到。
  不站自己一边儿的兄弟没落到好处倒也罢了,站自己一边儿的兄弟也没见落到什么好处啊。
  百姓们就传了,说咱们这位天子虽然做的事儿,都挺向着咱们小老百姓的,可他是不是有些凉薄啊?
  民间这话传得广,常润之在府里都听说了。
  好在这会儿是言论相对开放的时代,要是落在大兴文字狱的朝代,私下议论君上,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刘桐自然也听说了,他对此一笑置之。
  “十二弟的亲王爵位,是先帝为表彰他平顶南蛮暴乱而册封的,我和十四弟嘛,亲王郡王的爵位都没什么差别。皇兄哪怕是要晋封我们,也得找适当的时机,拿出个名头来晋封啊。现在整饬朝臣的各项漏洞和疏忽地方才修补完善妥当,皇兄怕也想不到这点。”
  刘桐摸着下巴,烦躁道:“若是真做了亲王,也有些不妥当。咱们刘氏一族的族长已经年迈了,族长之位眼瞧着也要再选,一直以来,族长都是从当朝亲王里面选的,我可不想日|日面对那些宗老。”
  平民百姓家里都有宗族,皇族当然也不例外。族长不会是最有权势的,但一定是最有权威的,甚至皇帝有时候都考虑族长所说的话。
  刘桐已不算年轻,为人也稳重,若真的要考虑族长之位的话,他的确是有很大的可能。
  宗族的力量甚大,刘桐其实不太愿意将自己放置在那样的位置上去,更何况他毕竟有外族血统,不管怎么样,这终究是一个让人挑刺儿的理由。
  常润之拍拍刘桐的肩,笑道:“瞧你这大话说得,亲王位上,不还有几位王叔呢吗?他们虽然不理朝事,但管个宗族还是有能耐的。老族长要选人,虽是要选个比自己年轻的,但也不会选你这么年轻的呀。”
  刘桐笑眯眯道:“我还年轻呢?你也不看咱儿子多大了,阳阳怕是要有你那么高了吧?”
  常润之挑挑眉:“我乐意说你年轻,不行啊?”
  “行吧,许你自欺欺人。”
  “谁自欺欺人了?你瞧你,可跟那些个酒糟鼻大肚皮的糟老头子不一样。”常润之由衷道:“越看越帅。”
  刘桐如今皮厚,坦然接受常润之对他的夸奖,哼哼两声道:“也就你有福气,能嫁给本王。”
  “是,妾身能嫁予王爷为妻,是妾身三生有幸。”常润之昵了他一眼,眸中尽是笑意。
  泰昌七年,又一次官员三年一考。
  当初泰昌帝亲自颁诏书出外任官的人,几乎全都是上佳评定。
  同年,科举制度也几乎改革完成,文试、武试天下学子皆有资格报名参试,试卷全都糊名,所有考官共同评分,取平均分数为最终考核分数,裁定高低,等名次公布之后方揭开糊名,由此杜绝从中暗箱操作的可能。
  寒门子弟的学识和见识,在之前几年的科举之中显露无疑。
  贵族子弟当然慌了,也不敢再胡乱读两年书糊弄,因为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凭祖、父辈的荫封得到官职,若是在科考上落榜,那可是会连累家中长辈在其他人面前丢脸的大事儿。
  贵族也是有尊严的,他们当然也怕子孙不成器,遭旁的人笑话。
  如此一来,大魏的读书识字之风倒也盛行了起来,泰昌帝还想了个惩罚之法,若有贵族子弟犯事儿,便发配到乡里做个三年的教书先生,以三年之后该乡学子的学识考核为评定标准,再决定该贵族子弟是要继续做三年教书先生,还是能得以回京。
  还真别说,这法子虽然损了点儿,但效果显著。
  贵族子弟得到了教训,而他去的那处地方,也因为贵族子弟的到来,添了繁荣。
  一切的事情都朝着泰昌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科举、官员考核、任官等流程已走上正轨。
  泰昌帝后宫人数仍旧不多,这几年倒也陆陆续续添了几位皇子公主,不过皇后仍旧稳坐后宫,帝后感情甚笃。
  二皇子娶了位小贵族的女儿为皇子妃,三皇子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很多人都打着他的主意。
  没办法,泰昌帝表现出来,最为看重的便是这位三皇子。
  大皇子和二皇子自知没有做皇帝的能耐,倒也不肖想皇位,大皇子想效仿他九叔,做个贤王,二皇子则志在山河风光,只等到将来他十二叔从海外回来,他可以接着出航的下一次去出游天下。
  泰昌八年,海洋舰队的五艘大舰已基本建造完毕。
  海岸线边上五条铁索连在一起的大船矗立着,每日都有无数的人前来瞻仰。
  再过一年,这五艘大舰就要开始他们的航海征途了。
  常鸥已经从副指挥都统,做到了大都统,位居正二品,地位仅次于总指挥使和指挥副使,算得上是所有常家人中,如今官位和实权最高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小子仍旧对成亲兴致缺缺,哪怕是回京之后钱姨娘拧着他耳朵唠叨,他就是不肯松口成亲,被逼得急了,还说等出海了,就寻个外国媳妇儿回来,生个稀奇古怪的小娃娃给她姨娘玩儿,可把他姨娘气得……
  太平盛世里,时间过得似乎也挺快,转眼便是泰昌九年。
  出航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如果

  “一转眼,陛下都已经登基九年了。”
  码头上人头攒动,除了各臣子、贵族拥簇在一起之外,军队构成的一条防护线外,还挤满了密密麻麻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常润之带着陶陶登了大舰,俯望过去,唯有人山人海四字,方可形容今日盛景。
  陶陶闻言仰头看向她,细声问道:“娘,皇伯伯登基九年了,临慧十岁了。”
  常润之笑笑拍拍她的头,道:“陶陶也算有福,娘怀你的时候,咱们家已经过得不苦了,多亏你皇伯伯从燕北回来,罩着你爹爹,然后好东西都紧着咱们,才能把你养得这么好。”
  陶陶早产,先天又有些不足,小时候反应还慢,学东西也慢,让刘桐夫妻操|了不少的心。
  如今她也是十岁的小姑娘了,和旁的同龄姑娘也没什么区别。虽然相貌仍旧普通秀气,可一双眼睛,那真的是谁都比不过的漂亮。
  泰昌帝对这个侄女儿也很好,宫里有什么好东西,时时都想着送她一份。
  皇后因为没有女儿,也甚是喜欢陶陶,常常召她进宫。
  刘景陶可谓是所有皇家贵女里面,最得脸的,就算是后妃们所出的公主都及不上她。
  这姑娘脾气好,品性佳,心眼儿实在,皇后从她八岁起,就开始在常润之面前唠叨,说陶陶以后长大了,不知道要许嫁个什么样的人,甚至从那时起,就在观察和寻觅可说得上是“佳婿”的人选,比常润之这个亲娘还要上心。
  常润之自然也将帝后的好意看在眼里,所以平日里也多多教导陶陶对帝后要尊敬感激。
  刘景陶依偎着母亲,忽然拽了拽她,指着她道:“娘看,大哥!”
  刘景阳已经长成了个高挺笔直的青年了,他正在与各大舰船工核查大舰的各项数据,神情严肃认真,对周围的热闹充耳不闻。
  陶陶兴奋地喊了他两声,刘景阳都没有反应。
  “离得远,你大哥听不到。”常润之捏了捏陶陶的脸,道:“走,咱们趁机去看看这大船上还有些什么,一会儿午饭过后,吉时到了,大船可就要开走啦。”
  陶陶应了一声,遗憾地撅了撅嘴,还是跟着常润之走了。
  母女俩上的是主船,主舱内,泰昌帝正和亲贵大臣们说话,她们自然是要避开主舱的部分,去参观其他的功能部门。
  常润之上辈子也没坐过这种大船,所以对还挺新鲜的。陶陶孩子心性,自然也对不熟悉的事物好奇。好在旁边跟着一位解说的仆人,方才让她们不至于晕头转向的。
  这大舰,可是真的大啊。
  母女俩逛到一半,在一处转弯的地方,陶陶走得急了些,撞到了另一个从拐弯儿处相对行来的人。
  “哎呀……”陶陶捂了头,闷声道:“对、对不起……”
  常润之忙看向她:“怎么了?不好意——”
  她抬起头来,看到陶陶撞到的人,一时间失了声。
  “是方大人啊。”常润之淡淡地笑了笑:“小女顽劣,冲撞方大人了,见谅。”
  陶陶揉了揉额也觉得不疼了,抬起头来细声道:“对不起方大人,我没看路,撞到你了,不好意思。”
  方朔彰神情恍惚。
  别人看着觉得陶陶相貌普通,只一双眼睛迷人,可在他眼里,这活脱脱就是当年刚嫁给他时的常润之的模样,胆胆怯怯像只小兔子,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
  方朔彰心头一梗,张了张口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就连给这位郡王妃和翁主请安他都做不到。
  泰昌帝登基那会儿,荣郡王掌权之后,他其实一直在等着来自荣郡王的报复。
  可他等了九年,仍旧没有等到他既期待,又害怕的报复。
  他期待,是因为荣郡王若报复他,这就足以说明,他在那对夫妻心中,仍有不可轻忽的地位。而他害怕,是因为他知道,荣郡王的报复,定然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然而与之相反,他因为办差能力出众,九年间从户部侍郎做到了户部尚书,之后甚至调入内阁,成为了能左右皇帝政令的一员。将来等他资格老了,说不准还能更进一步,做到宰相之位也不一定。
  他这个曾经寒门的学子,也可以有一日,能位极人臣。
  可是午夜梦回的时候,他又忍不住辗转反侧。
  荣郡王无视了他的前程发展,平日里虽然见到他时没给过他好脸色,可也从未主动为难过他。
  这是因为荣郡王对他释怀吗?
  方朔彰知道不是,荣郡王无视他,是因为压根儿就没把他当做过对手。
  是因为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对他们夫妻之间感情,造成任何威胁。
  这些年他再未见过荣郡王妃,却有意识地收集有关于荣郡王府上的事情。
  他知道荣郡王爱妻心切,府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位王妃和一位侍妾,而那位侍妾,也不过是摆在荣郡王府里养老的一个胆小妇人。
  他知道荣郡王二子一女,皆由王妃所出,长子稳重干练,次子字画卓绝,幼女虽先天不足,发育迟缓,却深得帝后喜爱。
  他知道荣郡王府在给贵太妃养老,荣郡王妃对贵太妃这位非荣郡王亲母的婆婆敬重有加,婆媳之间感情融洽非常。
  所以他更知道,那个府里,早已不将他当做什么重要之人,甚至初初进府的新仆,压根儿就不认为荣郡王曾丧妻,荣郡王妃亦是和离二嫁。
  好像他们,从很久以前便是一家人而非半路凑合过日子的夫妻。
  可往前数二十年,他方朔彰和常润之,才是正经八百的原配夫妻啊!
  电光石火之间,方朔彰想了很多,可回过神来却只听到常润之说了一句:“方大人有要务缠身,我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临慧翁主也细声拱手道:“方大人告辞。”
  方朔彰僵直在原地,直到身后仆人唤了他一句,他方才转过头往后望。
  那对母女已然走远,小姑娘挽着她母亲的手臂,正贴着她撒娇,临近正午的阳光温和,正迎头射来,不知怎的,有些刺痛他的眼睛。
  方朔彰眼前一黑,迅速扭头回来。
  原来这些年,他做到了表面上的心如止水,但心里却并没有真正释怀。
  如果曾经他也能做个呵护妻子的好丈夫的话,这副温馨场面,应当是属于他的吧。
  只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如果”二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归元

  伴随着响彻天地的鞭炮声,码头上几艘大舰开始朝着远方行去。
  这时候航海的技术并不发达,大舰是沿着陆地边缘走的,这样安全,也能在第一时间可以上岸。
  南平王和南坪王妃站在主舰的甲板上,朝着渐远的人们挥手。
  泰昌帝面带笑容,也抬起手挥了挥。
  刘桐站在他身边儿,笑道:“十二弟瞧着心情很好,今儿风和日丽的,是个出航的好日子,想必十二弟地定然能够平安归来。”
  大舰会沿海而下,大魏临海之地都会见到大舰,在大魏的领土上,大舰会适当地停靠一二,补给一些东西。
  相对来说,这时候大舰还是安全的。但等到出了大魏国土,那就不一定安全了。到时候就得由特训了几年的海军来保证五条大舰的安全。
  常鸥仍旧咬紧了牙关没有成亲,今日他离家,钱姨娘也来送他,红着眼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哪怕是娶个外国媳妇儿回来,她也认了,可你至少得娶个回来啊!
  儿女亲事,总是横亘在父母心头的一件大事儿,钱姨娘这辈子为这个儿子操的心,怕是要抵得过为常沁之这个女儿操的心的十倍吧。
  大舰渐行渐远,许多百姓沿着海岸,追逐着大舰。人群散去之后,御林军方才护卫着泰昌帝和朝臣们撤退。
  刘桐跟随泰昌帝回宫,常润之寻到了刘景陵,带着儿子女儿先行回府。至于大儿子,刘景阳已然开始做事了,自然也有他的公务要办。
  刘景陵兴奋地绕着自己母亲和妹子转圈,边转边说:“娘,你看到那些站岗护卫的士兵了吗?他们好威风啊!四舅舅往那儿一站,哇,不怒自威,好有气势!”
  常润之笑道:“怎么,你羡慕?可你这小身板儿……”
  “我身板儿哪儿小了?我这瞧着瘦,可衣裳脱了,我还是很魁梧的。”
  刘景陶羞他:“二哥不害臊!”
  “嘿你个小丫头,眼见为实,你要不信,我脱给你看?”作势就要当街脱衣裳。
  “胡闹。”常润之伸手按在他额上把他给推开,好笑道:“别逗你妹妹。”
  刘景陵嘿嘿笑。
  比起他大哥来,刘景陵为人跳脱许多,大概正因为他想象丰富,所以他作的画便十分绮丽有个性,而他写的字,也颇为狂放,自成一派。
  虽然他年纪还很小,但他的字画已经成为了字画铺子里的抢手货,价钱更在逐渐攀升之中。
  好在他做事还是有分寸的,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并没有透露最近风头很劲的“归元先生”便是荣郡王府二公子。
  要是他的身份暴露出去,恐怕他字画的价钱,又要大涨了。
  刘景陵整理好衣裳,挤了挤眼对常润之道:“娘,我回去把今儿的盛景给画下来,然后装裱好,等今年大年的时候献给皇伯伯,你觉得可以吗?”
  “好啊。”常润之道:“不过没能瞧着画,事后回忆着画,画起来会不会很困难?”
  “还行吧,我试试。”刘景陵嘚瑟地道:“之前我往码头跑了好多趟,四舅舅给我开了方便之门,大舰我已经画过了,回去照着重新排一下顺序画就行了,至于人物嘛,添上去就行。”
  常润之对书画并不擅长,但好不好看她还是能分辨的,儿子是个艺术家,这也是让她骄傲的事儿。
  “行吧,你好好画,画好了记得告诉我一声。”
  “知道了娘。”
  母子三人回了府,贵太妃忙不迭问起今日热不热闹。
  “祖母,可热闹了,好多人呢!陶陶还没见过有那么多人,乌泱泱的一大片。”刘景陶懂事地依偎到贵太妃身边儿给她捶腿:“您没去,好可惜呀!等十二叔回来,您一定跟我们一起去迎接他,到时候肯定又是乌泱泱一大群人。”
  贵太妃怜爱地拍了拍她的小脸,道:“好,那到时候祖母就去凑这个热闹了。”
  刘景陵坐不住,给两位长辈行了礼之后便窝到他的画房去了。贵太妃问起,常润之解释他要去画今日盛景,刘景陶便笑道:“等二哥画好了,陶陶第一时间拿过来给祖母看!”
  “好,咱们陶陶真乖!”
  贵太妃如今的日子过得可真是惬意。府里诸事常润之料理得妥当,一日三餐又精细,生活一点儿烦恼都没有,每日除了陶陶会在她身边儿逗趣之外,段柔南还能来同她说说话,常润之不忙的时候,她们三个还能玩会儿“斗地主”,这也是常润之弄出来的打发时间的玩法。
  有时候小韩氏登门,怎么也能凑出一桌马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