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婉白有些迟疑:“是该去见个礼,可您现在的身体……”
  “就是个行个礼罢了,无碍的。”
  常润之忽然觉得这也是个契机,好让她认识认识这个,老太太看中的孙婿人选。
  她揉了揉太阳穴,让婉白来扶着她下了榻,稍微整理了下仪容便走了出去。
  今日宫宴,瑞王当真没有进宫来。
  既然知道太子有意把他从兵部踢出去,他也懒得去看相关的人演戏。
  瑞王告病没来,九皇子刘桐却还是来了。
  他名义上是为太子办事的,但他心里唯一向着的,是瑞王。
  虽然瑞王没有夺权之心,可他不想看到瑞王被欺负得太过。
  一些属于瑞王的利益,他即便是守不住,也要看着这些利益是怎么被夺走的。
  宫宴上,太子借着醉意同父皇抱怨,说五哥身体单薄,这不又病了,连宫宴都没来。他那样的身体,在兵部也得不到什么锻炼,倒不如让他来户部做事。
  父皇没出声,下方便有太子一系的官员开始列举五哥在兵部毫无作为的证据,甚至连瑞王在当值时,拿了木头雕刻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太子就在一旁摇头无奈地说五弟真是个痴人云云。
  鲜卑人听到人说练兵,顿时来了兴致,开始耀武扬威地炫耀鲜卑的兵强马壮,讥笑大魏兵部让个木匠当领头的,今后大魏的兵肯定全是些木头。
  刘桐不知道鲜卑人站出来说这样的话,当中有没有太子的授意。
  他只知道,父皇在听了鲜卑人的挑衅后,虽然没说什么,但从他脸上看,五哥在兵部那点儿权力,恐怕在宫宴后就要拱手让人了。
  刘桐全程一言未发,只微微垂着头喝着酒。
  他感觉得到太子的目光偶尔会停留在他的身上。
  可惜的是,他一贯波澜不惊。
  喝了些酒,刘桐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不知不觉地朝着他母亲生前所住的地方行去。
  刘桐只是微醺,他站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宫殿外面,看着宫墙低下长出的杂草发呆。
  有宫人发现了他的存在,忙带人前来给他行礼问安。
  刘桐一一回应了,脸上笑得和煦。
  愉贵人已经去了十几年了,这所宫殿后来陆陆续续又住进来了好些个嫔妃,有的升了位份搬离了,有的犯了错被打入冷宫了,还有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世了……如今这宫殿里没有嫔妃入住,便空了下来。
  以往有嫔妃在这儿的时候,刘桐不会来此处。
  今日他是想念自己母妃了,所以前来看看,记忆中和母妃一起在这儿种下的一些小苗。
  小苗已经长成了小树,昔年他曾和母妃一起给小苗浇水,那时母妃微微弓着身,言笑晏晏看着他,跟他说,小苗会陪伴着他长大……
  有伺候愉贵人的老宫人神情激动地站在他面前说话,他含笑着回应,时不时咳一声。
  天还不算暖,昨夜没有睡好,今日喝了酒又吹了风,许是染了风寒吧……
  他停留的时间也有一阵子了,久留在这儿不好。
  于是他告别了老宫人,转身欲走。
  然后,他看到了影壁里走出来的女子。

第二十四章 初识

  春风仍凉,他眼前的女子青丝微扬,脸上有着不正常的苍白,被一个宫娥扶着,看上去分外娇弱。
  她长得并不太美,相貌只算中上,可是她那双眼睛却很温和,里面有点点的碎光。
  刘桐读出了那里面的一点儿审视和打量,停下本已迈开的脚步。
  似乎……在哪儿见过。
  常润之不知刘桐其实曾经见过她一面,大大方方地对刘桐行了个礼,说了句叨扰。
  刘桐立刻回礼,疑惑地看先之前与他说话的老宫人。
  “回九皇子,这位是安远侯府的三姑娘。今日宫宴她随安远侯夫人前来,逛园子的时候身体有些不适,方才在这儿歇息了一阵。”
  刘桐听得是安远侯府的三姑娘,忍不住又仔细打量了她两眼。
  常润之并不知道刘桐已知晓老太太想把他们凑成堆的打算,只以为刘桐是对她好奇,便笑了笑,道:“臣女是瑞王妃娘家三妹,冲撞了九皇子,还望九皇子恕罪。”
  刘桐虚扶了她一把,又认真看了看她的脸,面上忽然露出恍然之色,有些意外,有些诧异,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乍然浮现出来。
  这是他五嫂的妹妹,一个和离过的姑娘,是他五嫂想要撮合给他的对象。
  没见到她之前,刘桐对这么一个女子并没有什么想象,对五嫂暗里的言语撮合也未曾放在心上过。
  可当这个女子,和他曾在醉仙楼里见到过的那个女子的形象重合在一起……
  刘桐忽然感觉到了心里有一丝轻微的悸动。
  然后他就不由自主地开口道:“我瞧着你脸色不对,可是身体不大好?”
  常润之一愣,看向刘桐,却见他神色清明认真,显然并不是在出言“调戏”。
  她想了想,还没开口答话,刘桐便道:“坐下,我替你诊诊脉吧。”
  常润之眼睛顿时瞪大。
  刘桐笑道:“久病成良医,一般的脉象我还是诊得出来的。”
  常润之摇了摇头。
  “不劳烦九皇子……我无事。”
  常润之声音平平,但听在刘桐耳里,就有些疏离了,让刘桐没来由的心中一阵失落。
  她拒绝了他。
  为什么呢?
  她知不知道她的大姐,他的五嫂想要撮合他们?
  若是知道,那她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若是不知道……
  刘桐的心情又缓了过来,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三姑娘许是不信我,也罢,我让人去请个太医来为三姑娘看诊也好。”
  说着刘桐就要吩咐人去请太医,常润之顿时头冒冷汗,声音微微大了些:“不可!”
  刘桐伸手要唤人的动作顿时僵住。
  常润之艰难地哽了下喉,也顾不上矜持,只希望刘桐不要再去给她请什么太医,便梗着脖子对刘桐道:“臣女不过是小日子来了,无需请太医!”
  刘桐一愣,明白过来后脸上顿时一阵潮红。
  他支吾了两声,面前的常润之已经给他福礼,请求告退了。
  急中生智,刘桐忙道:“可三姑娘瞧着神色实在不对,即便是、即便是小日子来了,也不该是这般模样……还是请个太医来看看的好,可别耽误了身体……”
  常润之只觉头疼。
  老太太没跟她说过这九皇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啊!
  常润之站着没动,以沉默来对抗刘桐的“好心”。
  刘桐没得常润之的准许,一时间也不好轻举妄动。
  就在两人僵持的时候,中庭外有人迈步进来,见到刘桐顿时一愣,随后忙行礼,又对常润之道:“三姑娘,太子妃有请。”
  常润之面上一顿,看着面前的小黄门镇定地问道:“哦?不知太子妃娘娘有何事?”
  “小的不知,姑娘随小的去见了太子妃便知道了。请。”
  常润之微微抿唇,悄悄给婉白使了个眼色,轻轻摇头,用口型告诉她“别说”。
  挡住了婉白,常润之对小黄门道:“既如此,公公请带路吧。”
  随即给九皇子福了礼:“臣女告退。”
  刘桐“哎”了一声,想问太子妃为何要见她,话没出口却又警觉自己没有这样的立场相问,只能目送她的身影渐行渐远。
  等她走远了,婉白方才从僵直的姿态中活了过来,火急火燎地在原地转了几个圈,方才像是定了主意一般,抬腿就要往外走。
  刘桐跨前一步拦住她,皱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方才常润之和婉白的一系列动作,刘桐都看在了眼里,自然是疑惑的。
  婉白起初还死扛着不说,但到底年纪小,挨不过刘桐的询问,最终还是告诉了刘桐之前发生的事情。
  “太子妃娘娘那儿发生了什么,姑娘一个字都没说,让奴咬定了是她小日子来了……可现在还没等到安远侯夫人前来,太子妃的人就先找了姑娘去,就是不知道……”
  婉白急得红了脸:“当务之急,是要先同安远侯夫人通个信啊!”
  刘桐的脸色已变得严肃。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要给她诊脉,要为她请太医,她都果断地拒绝。
  这一诊脉,她吃了什么东西,便一清二楚。顺藤摸瓜的,太子妃被谋害这样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如果没有料错的话,太子府里某个人已经知道了太子妃有孕的事情,并对太子妃动手了。
  但万万没想到,中间竟然会出现一个常润之来搅局。
  常润之瞒着不说是对的,不管是出于皇家脸面,还是太子本身的德行,都不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若是太子妃来请常润之……那想必是没有什么大碍的,毕竟太子妃和她没有冲突,何况她还阴差阳错替太子妃挡了这样的暗算,说起来还算是太子妃的恩人。
  想必太子妃请她,是要保证这件事情没有传开。
  但常润之的身体……
  刘桐眉头紧锁,当机立断对婉白道:“你去找侯夫人,别说在凉亭上发生的事,还是按照三姑娘的吩咐,就说她小日子突然来了。知道了吗?记住,对任何人,都这样说。”
  婉白连连点头,为了自己的小命,她也不敢到处说这样的事啊!
  好在她和赤芍年纪都还小,说她们不懂这样的事,也是能被相信的。
  想了想,婉白又紧张对九皇子道:“九皇子,您、您也别同别人说啊!”
  “放心,我不会害三姑娘的。”九皇子道。
  婉白得了九皇子的话,心里也安定了些,忙不迭去寻侯夫人。

第二十五章 事平

  另一边,常润之忍着腹痛,被小黄门扶上了软轿,被人快速地抬到了后宫某所寝殿。
  太子妃已在当中候着,常润之到后,她简单和她谈了两句,便让太医给她诊脉。
  常润之抬眼一看,这太医,便是她之前在半路上遇见过的那位。
  太医凝神把了会儿脉,便转向了太子妃,弯腰低声对太子妃说了些话。
  离得有些距离,再加上刻意降低了音量,常润之听不清他说了什么。
  不一会儿,太医便提着药箱离开了。
  太子妃和常润之闲谈了会儿,便有宫人端上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汤药。
  太子妃关切地看着常润之,道:“小日子腹痛,也要喝点药温着腹才行。不然以后每个月这段日子可怎么熬?对今后的子嗣也不好。”
  常润之看了她一眼,遂又低了头,轻声道:“太子妃说的是,我就是不大注意自己个儿的身子,每个月的小日子真真让我受罪。”
  太子妃面上便更露出亲和的笑,见常润之一点儿不犹豫地喝了药,竟亲自递上了一小碟蜜饯给她。
  “多谢太子妃。”
  常润之接了,捻了一颗含在嘴里。
  太子妃轻呼了口气。
  “今儿你可是丢脸了吧?有多少人瞧见你这模样?”太子妃意有所指地询问。
  常润之不傻,顺着太子妃的话道:“除了您和您身边的三位姐姐,估计就剩下今儿跟着我的两个小宫婢了。”
  说到这儿,常润之失笑道:“这俩丫头想必是才来潮不久呢,见我小日子疼成那样,都有些怕今后跟我一样。”
  这话是在告诉太子妃,两个小宫娥没有意识到她的不对和太子妃有关系。
  太子妃信不信,常润之就不知道了。
  太子妃也不再多纠结两个小宫娥,停顿了会儿,问常润之:“听说你去碧玺院,还遇见九皇子了?”
  碧玺院便是愉贵人之前住的地方。
  常润之点头,有些羞赧道:“在九皇子面前失礼了。”
  “无妨。”太子妃温和笑道:“九弟一向是个沉默的,他自不会计较你失礼之处。”
  “那就好……”常润之叹道:“臣女就生怕哪儿失了礼,让人说安远侯府的不是。”
  “不会。”
  太子妃安抚了她两句,便听到婢女来报,说安远侯夫人求见。
  太子妃面上一凝,常润之轻声在一边道:“我到碧玺院后,觉得这样留在宫中不行,便遣了人去寻母亲来,替我遮掩一二。想必母亲听说太子妃将我接来,便寻过来了……”
  太子妃点了点头,让人请了安远侯夫人进来。
  小韩氏向太子妃行了大礼,埋怨地看向常润之:“你这丫头,怎么不告诉母亲你每月小日子来时这般难受?要是同母亲说了,母亲早就请太医来给你调理身子了。”
  “是女儿的不是,累母亲担心了。”
  常润之低着头,心里真的是有些愧疚。
  也正因为此,她才更打定主意,这件事以后再不能提。
  “还要多谢太子妃。”常润之抬头看向小韩氏,笑道:“大概是太医来给太子妃请平安脉,太子妃记着女儿,还请了女儿来,让太医为女儿也诊了脉。”
  “哦?”小韩氏顿时对太子妃又行了一礼:“得太子妃看顾,是润之的福气。”
  常润之跟着对太子妃行礼。
  太子妃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话中有话地夸奖道:“安远侯夫人不用客气,我与润之有缘,她又是个聪慧懂事,明理善良的姑娘,能帮到她的忙,我也很高兴。”
  小韩氏忙谦虚道:“太子妃夸奖了,这丫头年纪小,阅历尚浅,您可别把她夸得骄傲自满了。”
  “我瞧着她年纪也的确挺小的,可人却很是淑静,一点都不轻狂。”太子妃顿了顿,试探地问道:“夫人二女儿曾在宫中做过女官,我与她来往过两回,很是欣赏她的办事妥帖。如今见了润之,更是相见恨晚。我身边女官早前便同我递了话,说是年纪大了,想要回家婚配,让我再寻一得力之人。我这段日子正烦恼呢,正好今日见着润之,我瞧着润之就很好,就是不知侯夫人可愿意让润之来我太子府,助我一臂之力?”
  太子妃这番话说出来,小韩氏和常润之都没有想到。
  什么女官年纪大了想要回家婚配……常润之一个字都不信。
  联想起在凉亭上时那女官的言行举止,常润之几乎可以肯定,她这场无妄之灾,原本要害太子妃的,那女官不是元凶也是元凶手上一把刀。
  太子妃亲自提了要常润之做她身边女官,小韩氏不管心里愿不愿意,都不能当面拒绝。
  但此事她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便只能含糊道:“太子妃看得起润之,是她的福分。不过,如今这孩子还在老太太院儿里伺候着,此事,臣妇作为儿媳,也不敢擅专,还得禀过老太太才能答复太子妃娘娘。”
  太子妃温和道:“是这个道理,那侯夫人回府后,就同老太太说一说我的意思。不管老太太同意与否,还请侯夫人遣人来告知我一声。”
  “太子妃娘娘客气了,臣妇一定尽快遣人答复娘娘。”
  太子妃笑着点头,小韩氏起身道:“太子妃若没有旁的吩咐,臣妇便带润之出宫了。她父亲想必也等得及了。”
  “是我疏忽了,游朱,替我送侯夫人和三姑娘。”
  太子妃目送小韩氏二人离开,身后一直站着的默不作声的老嬷嬷方才上前来道:“娘娘,那两个跟着常姑娘的小宫女……”
  “别动她们。”太子妃沉着脸,道:“常三姑娘已经在我面前,近乎是保证了她们什么都不知道。她是个善心人。我说常三姑娘聪慧懂事明理善良,可不是白说的。如此,不管那俩宫女到底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她们都只会闭紧嘴巴。”
  说到这儿,太子妃咬了咬牙:“我倒是希望她们能说点儿什么,也好过让我这般憋屈放过幕后那个贱人!”
  “您别动怒,对肚子里的小皇孙不好。”
  老嬷嬷连忙劝道,又道:“太子府内院不合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在这样大的场合闹出来,不然圣上会怎么看咱们?疼惜您是肯定的,可毕竟您没出事儿不是?圣上恐怕还会怪罪您不会治理后院呢……太子那儿也得不着好。此事只能同太子说说,以后咱们要更提高警惕才行。”
  太子妃紧捏着手,“咔”的一声,留长的小指甲被折断了。

第二十六章 女官

  回到安远侯府,常润之便同老太太告了病。
  老太太也从小韩氏那儿知道了她来小日子时身上难受,一边疼惜她,一边也埋怨她讳疾忌医,数落了她两句,放了她回她院儿里,让她歇过这阵儿再回来。
  安远侯听妻子说了女儿身体不好,认为是在方家受了大罪,心里更是愧疚,什么好的都往常润之院儿里搬,还请了个妇科圣手来给她调理身子。
  常润之安安心心做了好几天的药罐子,身体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这次可真是遭了大罪,元气大伤了。
  来府里给她调养身体的大夫还曾经疑惑,这个病人怎么年纪轻轻就这般气血内亏。
  好在他不是话多之人,只帮着常润之调理身体便是,倒也省了另一桩事端。
  几日后,常润之恢复平常状态,便去了老太太的院儿里,准备“复职”。
  至于那日太子妃说的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有几斤几两重,她自己知道。
  太子妃要她做女官,多半是想要补偿她。
  毕竟她一个和离的女子,若是能多个女官身份,将来再嫁也能提高些身价。
  只要她这边拒绝,太子妃那儿也不会强求的。
  常润之想得轻松,可老太太一句话就将她打蒙了。
  “您是说……让我去太子府做女官?”
  “没错。”
  韩氏盘腿坐在榻上,道:“太子妃亲口提了此事,自然不好拒绝。我已经让你母亲遣人去给太子妃回过话了,太子妃那边让你随时可去吏部挂职。”
  “可是……”常润之顿感骑虎难下:“老太太,我一点儿都不知道要怎么做女官啊!”
  “谁是一开始就会做的?”韩氏却是不以为然:“太子妃亲自开口让你去做女官,可是给了你莫大脸面,推辞不得。你回去再歇两日,打点好心情,收拾行装,便先去吏部。到了那边自然有人教你怎么做。”
  常润之愣愣的。
  太子府那样的地方,她真的不想进啊!
  事到如今,也由不得她拒绝,何况小韩氏已经遣人去回复太子妃,这会儿她要再说不去,太子妃那边就不好交代了。
  常润之硬着头皮,花了两日功夫研究女官这种职位。
  大魏的女官,其实和她所了解的历史上的“六局”尚宫不同。
  兴许是因为大魏风气开放,男女之间并没有太多规矩,男女混坐一席也是常有之事。
  这女官,便如同其他男子为官一般无二,有品级,有俸禄。
  只不过如今男子为官,是世家大族举荐为官和科举选官两种制度并行;而女子为官,则更简单些。
  通常能为女官的女子,出身不低,才学不浅,由高位官员或宫廷贵妇指定,在朝做事或服务于内闱。
  常润之便是后一种,由太子妃指定,入太子府协助太子妃处理太子府事务。
  说通俗些,就是女管家。
  她的职责其实只有一个——听从太子妃安排。
  常润之半趴在梨花木桌上,恹恹地托着腮。
  一想到太子府里那么多莺莺燕燕,她就觉得脑瓜子生疼。
  太子妃啊太子妃,你为什么一定要把我拉进你的战斗场呢!
  常润之借口受了寒,拖延了去吏部报道的时间。
  在这期间,常沐之回了一次娘家。
  去见过老太太和小韩氏后,她笑眯眯地来了常润之这儿,拉着她的手直瞅着她,看得常润之心里毛毛的。
  “大姐,你这是……”
  “润之真好看。”常沐之拍了拍她的手:“听说你在宫里和九皇子见着了?”
  常润之顿时一脸黑线,不由得又想起她为了阻止九皇子去请太医,而不得不说自己小日子来了的事,脸上微红。
  “瞧你,害羞了?”常沐之立刻笑她:“看来咱们润之对九皇子的印象不错嘛。”
  常润之仔细想了想,倒是觉得这九皇子的确是个好人。
  原本以为他被传不祥,应是个阴冷之人,倒没想到他还有一副古道热肠。
  “唔……他心肠挺好,乐于助人。”
  这是常润之对他的第一印象。
  常沐之一愣。
  心肠好,乐于助人?
  这说的是九弟?
  “大姐,你今儿来是为的什么事?”常润之看着常沐之诡异的脸色,不由问道:“难道就是来取笑我?”
  “我哪有。”常沐之忙回神摆手,笑眯眯道:“九皇子对你印象挺好的,昨个儿来王府还提起你,说你身体不怎么好,他府里有些年头久的药材,已经封好了,让我帮他送给你。”
  常沐之掩唇笑:“我已经拿给老太太了,让她老人家斟酌着用了给你补身子。”
  说着还冲常润之眨眨眼睛。
  常润之无语地回望她,心里却有些怦然。
  “对了,怎么听说你又受寒了?”玩笑过后,常沐之正色问她。
  常润之无奈地耸肩:“我不想去太子府啊,想着能拖两日便再拖两日。”
  常沐之失笑:“看你能拖到几时。”
  也是,早去晚去不还得去吗。
  “太子府里虽说女人多,但品级在那儿摆着。你以后是太子妃身边的女官,太子妃以下的女人都比不过你,你不用怕。”
  “我……”常润之张了张口,到底还是闭了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常沐之轻声道:“你放心,经过宫宴那次的事后,太子妃警惕心提高了不少,她不是蠢人,不会给别人第二次下手的机会。”
  常润之顿时悚然。
  大姐知道?
  大姐怎么会知道!
  常沐之拍拍她的手,压低声音道:“九弟从那****身边跟着的人口中知道的,然后告诉了我与王爷。此事再无旁人知道,你且放心。”
  “大姐……”
  “不怕。”常沐之正色道:“别忘了,老太太属意九弟,你将来或许也是个皇子妃。无论如何,不能胆怯。”
  常沐之走后,常润之又仔仔细细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乖乖地打点了东西,带着姚黄和魏紫,乘了马车去了吏部办公处。
  六部的机构都设在皇宫周边,地标明显,很好寻找。
  常润之带着自己的身份文牒去吏部签了个名,又领了衣裳和官牌,便有人领着她去了太子府。
  路上,为她引路的小官叮嘱她道:“常姑娘是在太子府当值,接管太子妃娘娘身边的余女官的事务。因为太子妃娘娘有吩咐,到时由她来分派您具体安排,所以这儿就没有别的嘱咐您了。您只要记得每月二十五左右来吏部一次就可。”
  常润之一一记下,躬身谢过。

第二十七章 入府


  与那吏部小官作别时,常润之忽然出声唤住他,轻声问道:“这位大人,不知余女官如今可离开太子府了?”
  “余女官已来吏部卸了职,至于她有没有离开太子府……这下官就不知道了。”
  常润之送别了小官,望着眼前如同一个皇家别院的太子府,深吸了口气,方才举步前行。
  由人一路领着,顾不得欣赏太子府中的美景,常润之畅通无阻地进入到了太子府的中央高阁。
  “润之来了?”
  太子妃衣着华贵,斜倚在床榻边上,笑望着她。
  “见过太子妃。”常润之行了个叩拜大礼,太子妃抬手扶了一把,笑道:“可把你给盼来了。”
  “臣女回府后休养了一阵,身体本好了,可某夜却又受了寒,这才多歇了几天。”
  “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多歇歇才好。”
  太子妃一点也不生气,招了她陪伴在身边儿。
  “过会儿就要用午膳了,等用了午膳,我再与你细细说说府里的事情。”
  “但凭太子妃吩咐。”
  常润之陪在太子妃身边不过半个时辰,就见识了太子府里泼天的富贵。
  太子妃商贾出身,钱财多是肯定的。
  可不仅是太子妃这个院儿是这样,整个太子府都这般,也不知皇帝拿了多少补贴自己这个儿子。
  午膳时分,乳娘领了三个粉嫩小女娃来陪太子妃用膳。
  这是太子妃亲生的三个小郡主,一个九岁,一个六岁,一个才三岁。
  最大的小姑娘已经有了淑女风范,一举一动都很是规矩,屈膝福礼正正经经的。
  “母亲,这位是……”
  九岁小郡主不解地看向常润之。
  “这是今后要在母亲身边做事的常女官,你们叫常姨就行了。”
  “见过常姨。”小郡主领头,两个妹妹便也懵懂地跟着行礼。
  常润之连忙避开,蹲身对小郡主道:“不敢当郡主一声‘姨’,女官常氏给郡主见礼了。”
  “嗯,起吧。”小郡主抿唇不好意思地笑笑,左右望了望,又问太子妃:“好久没见余女官了,是因为余女官不在母亲身边了,所以母亲才找了常姨来陪吗?”
  太子妃面上的笑容一顿,嘴角微勾:“余女官身体不舒服,母亲让她回家歇息去了。她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母亲总不能耽误了她,对吧?”
  “噢……”小郡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看向常润之:“那常姨呢?她要嫁人吗?”
  太子妃笑道:“当然了,等你常姨要嫁人的时候,母亲也会让她回家嫁人的。”
  “这样母亲身边的人总是来了又走来了又走的……”小郡主微微嘟嘴,小大人的叹气。
  太子妃失笑:“好了,该用午膳了,下午你还有琴课呢,别耽搁了。”
  小郡主蹲身应是,带着两个妹妹上了桌用膳。
  常润之不用在一边伺候着,退了出去后便有人来领她去了她的房间,有婢女将她的饭菜端了来。
  常润之细嚼慢咽着,脑子里想着那余女官。
  余女官已在吏部卸职,又不在太子府,小郡主说很久没见着她了,而太子妃说她身体不舒服却还回去备嫁……
  想必余女官已经凶多吉少了。
  常润之低垂下头,一时间觉得嘴里索然无味。
  用过午膳没一会儿,便有人来请常润之。
  三位郡主已经不在了,太子妃坐在黄花梨木雕花椅上,让常润之陪她下棋。
  常润之依言坐了,执了白棋。
  “太子府里的情况挺复杂的。”太子妃一边下棋,一边轻声说:“按照宫规,太子后院有太子妃一位,太子良娣两位,太子孺人四位,以及太子侍妾若干。除了我之外,两位良娣和四位孺人,都是不能小视之人。”
  常润之专心听着,视线却落在棋盘上。
  “上次之事……你我心知肚明,是你替我挡此灾厄,此等恩德,我铭记于心。”太子妃忽然说道,常润之的手便是一顿。
  “今日过后,你我再不提此事。”
  “谨遵太子妃吩咐。”
  太子妃缓缓一笑:“我一贯是安守本分之人,奈何有的人,偏看不得我安分守己。”
  她停了停,收回玉葱般的手指:“前日传来消息,余女官在家中不慎跌倒,后脑撞到博古架,医治无效身亡。”
  常润之顿时抬起头看向太子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