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黄和魏紫想了无数种办法,哪怕是给常润之吃酸得倒牙的果脯,也没能遏制住她的这种反应。
  刘桐在一边儿看着也是干着急,每到三餐的时间,总是如临大敌。
  常润之开始忧郁了。
  任谁吃饭时看着亲近的人,一副心不在焉,担心得要命还竭力保持镇定的表情,恐怕都会食不下咽吧。
  常润之对刘桐说:“你别在意,这也是正常的,左不过是我的反应大些,过段时间就好了。再说,我吐啊吐啊的,也习惯了……”
  这种说法却完全不能让刘桐放心。
  过了几天后,常润之又想了个法子,说要和刘桐分开吃饭。
  “你老是这样一副表情杵在我面前,我哪怕是不吐,也吃不下去东西。”常润之一本正经道:“你看着我吐啊吐啊的,肯定也没有食欲。”
  刘桐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然后果断地拒绝了她。
  “……为什么不同意?”常润之瞪大眼睛。
  刘桐也一本正经回她道:“我要是看你能吃得下东西,我心里高兴,吃得便香,哪儿会没有食欲?我不在你边上,没人和你说话转移你的注意力,也没人陪你吃饭,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肯定更吃不下去。”
  常润之也觉得刘桐说得有道理,想要拒绝他,却发现他俩的纠结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自从知道她有孕后,刘桐整个人变得格外黏人,常润之哪怕是站起身想要走动走动,被他瞧见了,也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好像她下一刻就要踩滑摔倒似的。
  真真成了个二十四孝好老公。
  常润之有时候想着刘桐在她身边时的一举一动,只觉得窝心。
  天气开始炎热的时候,常润之的胎稳了,怀孕的消息便悄然传了出去。
  安远侯府自然是一派欢欣,小韩氏当即便和岳氏、钱氏,带了一大堆礼,赶来了九皇子府。
  同来的还有又蹿高了一节的常鸥。
  常润之的孕吐仍没停下,整个人瞧着的确是瘦了一圈儿,不过面色倒还好。
  岳氏拉着常润之的手也不多言,眼中只欣慰地笑。
  钱氏在一边笑道:“三姑娘有喜了,小蝶这下放心了吧?”
  岳氏轻轻点头,双手合十朝天道:“多谢老天爷保佑。”
  钱氏便对常润之道:“三姑娘可不知道你姨娘有多紧张你,自你成亲后,就见天儿的拜天拜地拜佛祖菩萨,早晚一次绝不耽误,诚心极了。”
  “姨娘辛苦了。”常润之握着岳氏的手,轻声道:“以后姨娘不用这么辛苦了。”
  “姨娘不辛苦。”岳氏笑道:“姨娘还得继续拜呢,说不定也是姨娘这诚心有用。要是能求得老天爷一直护佑着三姑娘,那就最好了。”
  常润之摇头道:“那得多辛苦啊。”
  “反正姨娘也没事做,每日闲工夫多呢。”岳氏含笑道,关切问她:“有喜了之后,身体可还好啊?”
  “挺好的,最近就是孕吐,也比之前要好些了。”常润之含笑回道。
  岳氏便道:“忍忍就好了,该吃该补的,还得吃还得补,为了孩子好。”
  常润之点头。
  小韩氏见她们母女说得差不多了,方才提出了实际的问题。
  “你这喜脉诊出来也有一个月了吧?这阵子,九皇子歇在哪儿啊?”
  常润之面上顿了顿方才回道:“还是歇在我房里。”
  “每日都是?”
  “嗯。”
  小韩氏皱了皱眉,左右看了看,见屋内的下人都是各自的心腹,便也不隐晦,直接问道:“你准备让盼夏和寻冬伺候九皇子了吗?”
  常润之没料到小韩氏在这会儿却旧事重提,顿时面露为难。
  钱氏笑着圆场道:“太太真是的,九皇子爱重三姑娘,哪怕三姑娘有孕这几个月,他愿意素着,那也是好事不是?何必现在就巴巴推两个小丫鬟出去。”
  岳氏也紧张地看向小韩氏。
  小韩氏好笑道:“瞧你说的,好像我就且等着润之安排通房丫鬟似的。”
  小韩氏叹了口气,对常润之道:“你们夫妻之间感情好,那当然好。但有些事情,该做准备的,也得赶紧着准备起来。笼络得住男人的心是你的本事,可也不能忘记未雨绸缪。”
  小韩氏拍拍常润之的手:“防患于未然也是好的。”
  常润之沉默了片刻,方才温言笑道:“我知道了母亲,我会注意瞧他的心思。若是他有这想法,我会安排好的。”
  小韩氏点了点头,默然了片刻方才轻声道:“你也别把这种事太放在心上。”
  常润之笑着道:“我不会的。”
  从常润之这儿得了保证,小韩氏便也不再多言,转而说起了侯府里的事。
  “……你两个弟弟的亲事既然定下了,那便要当正经亲戚走动。”小韩氏道:“鸿儿那边倒还好,本也是相熟的,走动起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是鹄儿那头……和那家人走动起来总觉得有些尴尬。”
  小韩氏的一对双生子已经定下亲事了,次子定下的是他在国子监里的老师的女儿,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了。三子定下的,却是一家商户。
  小韩氏这般八面玲珑的人,竟也觉得和对方相处尴尬?
  常润之奇怪道:“可是有哪儿不妥?”
  “那董姑娘生母早逝,是继母把她养大的。她继母那人吧……”小韩氏叹了口气道:“等鹄儿成亲之后,她便是鹄儿的岳母,也是我的亲家了。可她和我说话,总恭敬得很,倒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常润之顿时笑道:“那是她尊敬您。”
  “应当是畏惧更多吧。”小韩氏道:“董太太是农妇出身,没多少见识。继女未来夫家的门第对她来说,的确是有些高,她心里惶惶不安也是正常。”
  钱氏在一旁插言笑道:“董太太还曾说,高门大户龌龊事不少,她对董姑娘出嫁以后的日子,十分忧心这种话呢。哪成想这话却让人传到了太太耳朵里。”

第二百零三章 将军

  常润之便看向小韩氏。
  小韩氏点了点头。
  “那母亲是怎么打算的?”常润之轻声问道:“婚事可都已经定下了。”
  小韩氏点点头:“我与董姑娘话也没说过几句,只希望她的性子别随了董太太就好。”
  “母亲也要相信三弟的眼光才是。三弟自己瞧上的人,想必是好的。”常润之柔声劝道。
  “希望如此吧。”小韩氏笑了笑,道:“反正成亲之后,要在一起过日子的是他们,我是不想操心那么多的。”
  小韩氏说到这儿,便看向钱氏:“府里可就只剩下小四没谈及婚嫁了。”
  钱氏掩唇笑道:“太太,他年纪还小呢。”
  “我知道,我就是这么感慨一句。”小韩氏叹了一声,道:“一转眼啊,我也是有孙子的人了,这时光过得可真够快的……”
  小韩氏起了话头,岳氏和钱氏便和着她忆起了年轻时的事,时不时笑作一团。
  常润之就在一旁听着,当说到常鸥出生那会儿的事时,常润之猛地想起,道:“小四不是也来了吗?他人呢?”
  “刚进府那会儿他说看见个练功夫的,巴巴的就上去和人家套近乎了。”
  小韩氏说起这个,也是好气又好笑:“越发没脸没皮。”
  提起自己的儿子,钱氏就不由叹气,同常润之诉苦。
  “三姑娘是不知道,四爷如今是越发难管教了。”钱氏闷声道:“他一心想要练武,说以后要当大将军,去燕北关打仗,好叫鲜卑人知道大魏的能耐,再不敢欺负大魏百姓。”
  常润之抬了抬眉:“他真这么说?”
  “是啊。”钱氏叹道:“他这会儿也学得精乖,让他读书吧,他偏就只读兵书,其他做学问写文章……他现在压根儿就不学。”
  小韩氏也道:“这小子,也不知道从哪儿学的,性子越发油了,整日嬉皮笑脸的……要我说,他要真去了军营里,那铁定也是个兵痞子,哪里还有半分侯府少爷的样子。”
  “说也说了,骂也骂了,他现在也不是小孩儿了,也不好随意打骂……可他偏就认准这条道了,我与太太说的话,他听的时候点头应了,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的……”钱氏看向常润之:“今儿个带他来,也是想让三姑娘劝劝他。他一向挺听三姑娘的话的。”
  让常润之劝常鸥,这样的事情常润之也不是没有做过。
  可常润之并不觉得常鸥如今是在无理取闹。
  她沉吟着没出声,钱氏便有些着急:“三姑娘,可是有什么不妥?”
  “这个……”常润之迟疑道:“太太和钱姨娘的意思是,一定不让小四从军吗?”
  钱氏点头,小韩氏倒是摇了摇头:“你父亲知道小四的想法,倒说他有出息,没有阻拦。就是你钱姨娘,总担心小四。”
  常润之便明白了,其实问题的症结,还是在钱氏身上。
  “三姑娘就帮姨娘劝劝四爷吧?”钱氏道。
  常润之笑了笑,道:“其实老实说,我觉得小四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志向和抱负,还挺好的。钱姨娘要是老这般管束着他,不看好他,恐怕对小四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他还小,得给他建立信心啊,这样他才能有自信,才能内心强大。”
  钱氏听明白了常润之的意思,知道她是不想帮她劝常鸥,便顿感一阵无力。
  “打仗那种事……多危险啊。”钱氏忍不住道:“四爷性子又是那样,这要是真让他从军,万一有个好歹,那……”
  常润之并不是很想劝钱氏,从她与钱氏的来往上来看,钱氏作为母亲,是十分保守的,对儿子也有一种掌控欲。
  毕竟对她而言,将来是要靠常鸥养老的。常鸥便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她如何愿意常鸥面对一丝一毫的风险?
  可男儿志在四方,想要把他束缚住,哪有那么容易?
  常润之内心深处是觉得常鸥想去闯,那便让他闯。这种观念,和钱氏是冲突的。
  她又如何能按照钱氏的想法,去劝阻常鸥呢?
  常润之想了想,柔声道:“钱姨娘别急,小四不是还好端端的在您身边儿吗?我同您说实话,他想学了武以后好去打仗这事儿啊,我倒是觉得,既然拗不过他,现在还是请个武打师傅锤炼锤炼他的好。要真有拦不住他的那一天,好歹他也学了保护自己的本事。而如果他连现在锤炼身体的苦他都熬不住,想必要从军打仗这样的心思,他自己也就放弃了。”
  钱氏听得眼睛一亮。
  常润之接着道:“但若是他熬过去了,那钱姨娘……”
  钱氏迟疑道:“我还能拦着他吗?”
  “嗯……这个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钱姨娘倒不如写封信去,问问二姐姐。二姐姐女官出身,想必见识不凡,给姨娘您的建议定然更有她的道理。”常润之笑着道,将这个皮球踢给了常沁之。
  常沁之如今人在杭州,常润之虽然没有见过她的面,但从记忆中对她的印象里推测,想必常沁之对常鸥的想法也应当是持支持态度的。
  钱氏闷闷地点点头。
  说了这许多话,常润之有些乏了,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岳氏眼尖,瞧见了后忙关切问道:“可是困了?”
  小韩氏便道:“那你歇着吧。玉琪,去让人把四爷叫过来,同他三姐姐告辞。”
  玉琪忙应了声去寻人了,常润之有些不舍:“现在就要走了吗?”
  “你这有了身子,还是多顾着自己的好。”小韩氏道:“我得了空,便带你姨娘来瞧你。”
  岳氏忙点头,高兴地道:“三姑娘别惦念着侯府,只管好好养胎。”
  没一会儿功夫,常鸥便过来了。
  他头上冒着细汗,看见常润之便爽朗地笑起来,声音洪亮地喊道:“三姐姐!”
  常润之笑着上下打量他一番,朝他招招手,笑道:“嗯,小四又长高了。”
  常鸥嘿嘿直笑,道:“等小外甥出世,我肯定长得更高,到时候我教他蹲马步练武,快意恩仇,潇洒江湖……”
  “四爷快闭嘴!”钱氏赶紧伸手去捂他的嘴:“别口无遮拦的。”
  常润之顿时笑道:“小四要做个侠士啊?”
  “不,我要做个将军,大——将军!”
  常鸥将“大”字咬得格外重。
  常润之冲他竖起个大拇指:“小四真有志向,三姐姐看好你。”

第二百零四章 定亲

  能得到常润之的鼓励,这对常鸥来说十分重要。
  常润之几乎能看到他眼睛发光。
  “三姐姐觉得我能成为大将军?”常鸥迫不及待地问道。
  常润之故作苦思一番才道:“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不但要有运气,还必须得有实力才行。现在嘛……你要当大将军无疑是痴人说梦的,但你要是能历练几年,说不定真的有成为大将军的可能啊。”
  常鸥顿时喜滋滋的,冷不丁却又听常润之道:“不过做将军的,不能只是提着刀枪就往前冲,为将者,还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啊,小四可要习文练武,做个允文允武的大将军才行,那才不堕了咱们侯府的威名。”
  听着常润之的一番话,常鸥只觉得胸口热血沸腾,大声应道:“是!”
  声音太大,吓了小韩氏一跳。
  “你这孩子……”小韩氏又好气又好笑:“光嘴上说有什么用,等你熬得住武打师傅锤炼筋骨那一关,再这样信誓旦旦说话吧!”
  常鸥顿时惊喜道:“太太是同意我习武了?”
  小韩氏板着脸道:“文课要是不过关,其他都免谈。”
  常鸥苦恼了一小会儿,还是斩钉截铁道:“我一定能过关的!”
  转过身,他便伸手抱住常润之道:“三姐姐,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别挨着你三姐姐!”钱氏忙又喊道:“当心撞着她!”
  “没事儿的。”
  常润之拍拍常鸥的头,对他认真道:“既然这是你下定决心都要做的事,那你一定要坚持。我等着看小四成功的那一天。”
  常鸥挺着胸膛,郑重其事道:“三姐姐等着瞧吧,我一定会成为大将军的!”
  钱氏面带忧色,想要说什么,动了动唇还是没有开口。
  继安远侯府上门后,常润之又陆续收到各府送来的贺礼。
  太子府送来的贺礼,常润之特意瞧了瞧。
  这次倒是中规中矩的,想必那莫孺人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好吃好喝好睡,再加上有个好心情,常润之原本因孕吐而消瘦下去的身形,又长了些回来。
  有好心情,自然也有好消息。
  刘桐吩咐华泽去办的事,华泽已经办完了。
  交差的第二日,他便穿了一身得体的新衣,郑重其事地到了常润之跟前,求娶魏紫。
  魏紫羞红了脸,跺跺脚躲出去了。
  常润之好笑地摇了摇头,看向华泽道:“她虽然躲出去了,但我知道,她是乐意的。你们既然已经拿定了主意,这喜事儿,我当然不会反对。你备上聘礼,去魏紫家里提亲吧。”
  华泽给常润之行了个大礼,面上表现得很淡定。
  他们兄弟跟着刘桐做事,在外办事时习惯了冷着一张脸,倒让人瞧不出他心里的想法了。
  不过常润之还是眼尖地瞧见,华泽的眼角有那么微微翘了些。
  身边两个心腹丫鬟,如今眼瞧着就要走一个了。
  华泽离开后,常润之笑问姚黄道:“人都走了,魏紫还不回来?”
  “估计着是躲到自己屋里继续脸红去了吧。”姚黄也笑道:“她嘴上不说,其实奴婢心里知道,她一直盼着这天呢。”
  “恨嫁了。”常润之掩唇,笑了半晌后又叹了口气:“等她嫁了,我身边就只剩你了。”
  “姑娘不用伤感,魏紫即便是出嫁了,还是能回来姑娘身边儿当差的。”
  “话是这样说,不过,那时候她就不再是我贴身的丫鬟了……”
  常润之叹笑一声:“总有些舍不得。”
  姚黄对常润之宽慰地笑了笑:“姑娘有喜后,魏紫同奴婢说过,要等到姑娘生了孩子,才能安心出门子。想必这一年半载的,她还能留在姑娘身边儿呢。”
  常润之讶异地抬眼。
  “这丫头,想得还挺多。”常润之无奈地摇了摇头:“华泽怕是等不及的。不然他也不会交了差事的第二天就来我跟前求娶魏紫了。”
  姚黄便笑道:“这是魏紫的心意,姑娘就由着她吧。”
  常润之淡淡地笑,心里却很是窝心。
  过得两天,魏紫爹娘那边儿和华泽敲定了婚事,成亲的日子定在了大年前。
  魏紫爹娘来常润之跟前叩谢,魏紫娘说:“魏紫那丫头说,要等着三姑娘生下小公子才肯嫁人,老奴合计着,那会儿的好日子多,也不拘哪一天,定在大年前正好。”
  既然人家爹娘都这样定了,常润之自然没有话说,只笑道:“那就还有半年的时间给魏紫备嫁,能准备充分些。”
  “是,老奴也这么觉得。”魏紫娘红光满面,脸上的喜意十分明显。
  大丫鬟的婚事定下了,下人们猜测着,主母想必要斟酌着令人补上这个位置。
  主院里伺候的丫鬟们都有些意动。
  主子是好的,大丫鬟的待遇又不错,谁不想更进一步呢?
  做人奴仆,也是有追求的。
  所以等魏紫定下亲事的消息传开后,丫鬟们便开始往姚黄和魏紫这儿打听。
  魏紫对这事儿不管,除了每日伺候着、陪着常润之说话以外,便乐呵呵绣自己的嫁衣。
  姚黄这儿便热闹了起来。
  姚黄有个未婚夫,还有两年孝期要守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两年里,姚黄肯定是主母身边第一人。那这第二人,姚黄在主母面前便最有发言权。
  虽然知道盼夏和寻冬是陪嫁过来的,这两人也得到过两位大丫鬟的亲自教导,但其他丫鬟们也并不认为自己就比她们差了。
  实在是盼夏寻冬性子太腼腆了些,缺少身为大丫鬟的气魄。
  对姚黄示好的人多了起来,姚黄后知后觉,方才恍然大悟这段时间丫鬟们动作背后的用意。
  她到常润之跟前笑说了这件事,道:“姑娘还是赶紧定个人吧,不然大家都心痒痒的,耽误了平日做事就不好了。”
  常润之无奈道:“我也不习惯别的人在我身边伺候,再说我身边也没那么多事。魏紫即便出嫁了,有你在也足够了。”
  姚黄顿了顿,迟疑道:“姑娘是不想添人吗?”
  常润之点了点头,顿了片刻后又叹道:“算了,魏紫身上担着的差事也多,等她出嫁后再来我身边,便是管事媳妇儿,倒也不好让她再处理这些琐碎的事。”
  常润之看向姚黄:“你瞅着谁细心合适,便定了吧。先往身边带带,看看人如何。”
  姚黄点头应是。

第二百零五章 戏班

  常润之将这件事情交给姚黄定,无疑是对姚黄全然的信任。
  姚黄心中感动,选人时便越发谨慎起来。
  常润之倒也不管姚黄对这些人怎么甄选,最近她的心神都放在了组织戏班子的身上。
  华泽办的这件差事,办得不错,寻了肯签契的西域人共有五十来个。
  这些人各有各的才艺本事——当然,若是什么本事都没有,华泽也不会将他们笼络到戏班子名单上了。
  刘桐找了个空,将戏班子一干人都叫来了九皇子府,询问了近段时间的情况后,便先定下了戏班班主和下面三个戏班管事,分别掌管人员调配考勤、服装首饰保养,以及对外演出宣传。当然,这些也都是从常润之这儿给出的建议。
  常润之坐在刘桐身边儿,好奇地看着这些西域人。
  这般看着,刘桐和他们倒更像是一家的,她的面容在其中就显得平凡了许多。
  西域人的眼睛普遍深邃,极具吸引力。
  当然,他们的相貌也有个高低之分。
  这些人当中,相貌最好的,也有那么六七个,单独站在一边儿,袖手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刘桐嘱咐完了事,见常润之瞧着那几个长得好看的,轻咳了咳,低声道:“看人漂亮,眼睛都直了。”
  在刘桐一贯的观念里,大魏人对西域人的长相其实并不是那么喜欢,有的人激进些,还将西域人看做异族、妖怪、另类,说他们的眼睛里藏着鬼。
  即便大魏风气开放,到底有一些自认为正统的保守人士,抵触西域各国百姓。
  刘桐所见到过的世家权贵女子,对西域人也没有什么好印象,看待他们如看待稀奇的玩意儿一般。
  常润之却属于这当中的“另类”。
  她很懂得欣赏西域人的美。
  以前刘桐对这件事感触不深,只觉得常润之与他往来,从没有对他的相貌和血统有过半分不喜,所以对她累积了不少好感。
  直至如今,两人成了最亲密的夫妻,刘桐渐渐才发现,常润之其实也会在自己心里分辨美丑。
  只是她的标准,与其他世家权贵女子有些不同罢了。
  在她眼里,他这样的棱角分明,轮廓深邃的相貌,是她最喜欢的。
  以往刘桐在暗地里对此沾沾自喜,今日却难免有些醋意。
  常润之如何听不出来?
  她收回视线,拉住刘桐的手,同样低声道:“是挺漂亮的,不过你也不差,但我还是看你最好看。”
  刘桐低笑。
  常润之问他:“这几个人,应当是要上戏台的吧?”
  刘桐颔首,道:“戏班子的人已经差不多了,我这手上也拿了几个比较有名的戏本,现在已经让他们开始排练起来。”
  顿了顿,刘桐道:“只是,效果有些不大好。”
  西域人排中原百姓的戏……常润之想想,只觉得有点儿反差萌。
  人也见过了,嘱咐也说了,今日本就是让他们来,好让常润之看看的。刘桐让班主督促着戏班子里的人排戏,便让他们回去了。
  “戏的话,盯一个排就行了。”人走后,常润之对刘桐道:“既然是给老百姓看的,那就不用拘于形式。若是有所创新,倒是更好。毕竟,老百姓们很少能看到西域人的歌舞表演。”
  刘桐颔首,常润之继续道:“艺术有很多表现形式,若是能寻到些能人,排一些小品相声的段子,甚至有那变戏法的,都可以弄上戏台子上。”
  这话刘桐听着便有些糊涂,不过说起“能人”,刘桐倒是有些兴奋地道:“姚澄西要回京了,他鬼点子最多,到时候让他给参详参详,出出主意。”
  常润之疑惑道:“姚澄西是谁?”
  “是我的一个朋友。”刘桐道:“对了,你喜欢看杂书,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一本叫做《姚子经轶事》的书?那便是他写的。”
  常润之顿时讶异地微微坐直身体。
  “《姚子经轶事》?我看过啊!”常润之道:“他竟然是个写书的?”
  “唔,算不上。”刘桐道:“那书是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写的游记和感受。后来书商想要让他继续集书,但他嫌麻烦,说要出去走走,人就没影儿了,书商也找不着人。”
  说起这个朋友,刘桐眼睛也弯了起来:“难得他还记得给我捎封信回来。”
  常润之笑道:“他这样想走便走,倒是活得很潇洒啊。他是个侠士吗?”
  “侠士谈不上吧,他倒是自称自己是个‘散人’。”刘桐笑道:“他的号便是‘子经散人’。”
  “听起来,你这个朋友倒是个洒脱之人。”
  常润之摸着下巴,问刘桐道:“他什么时候能到京?到时候你要请他来府里作客吗?”
  “嗯。”刘桐颔首道:“我成亲时他不在,总要给你引见一下。至于他什么时候到京,这也说不准。他那人,随性得很,兴许回来的路上又瞧见什么感兴趣的事情,迈不动步子也是可能的。”
  刘桐说起姚澄西时,语气里有隐晦的羡慕。
  常润之笑了笑,伸手拉过他的手,道:“以后咱们得了闲,也可以四处走走看看。京城虽好,但待久了总有些腻味。”
  刘桐眼睛弯弯,点头道:“好,你想去哪儿,我陪你去。”
  常润之靠近他怀里,柔声应是。
  养胎的日子倒也不无聊,除了常沐之常来瞧她外,几位皇子妃也相约着一起来过九皇子府,陪她说半下午的话。
  另外,岑王妃、祝王妃竟也来过一次。
  当然,她们俩不是一道来的。
  祝王妃人冷清清的,和常润之说话语气也寡淡,但话中的关心,常润之还是听得出来。
  “世子百日那会儿你应该就已经知道有喜了吧?”祝王妃道:“偏你还能稳得住。”
  常润之不好意思地笑笑:“世子百日,总不能不去。”
  “便是不去又如何?托口病了,难道太子和太子妃还能责备你不成?”祝王妃叹了口气,道:“既有了身孕,以后就别出府了,好好把孩子生下来。”
  常润之受教应是。
  祝王妃沉默了片刻,道:“从你府里出去的莫女官,祝王打算把她纳进府了。”
  常润之惊愕地看向祝王妃。
  祝王妃的表情倒是很平静:“纳个侍妾而已,也不用经什么礼。祝王让人看了日子,也就之后这几天吧,就要把人抬进祝王府了。”

第二百零六章 王妃

  常润之从前没有和祝王妃接触过,只知道她人冷冷的,对祝王也冷冷的。
  从一个民间秀女,到堂堂的王妃之尊,也说得上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换做旁人,或许巴结谄媚祝王还来不及。
  偏祝王妃,从始至终都是那副寡淡冷清的模样。
  很多人都说她故作清高,装腔作势,常润之之前也隐隐在心里认定,或许是因为她出身的关系,所以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方才用冷漠来掩饰。
  可当祝王妃这般冷静地说,祝王要纳莫女官为侍妾时,常润之又隐隐有些动摇了。
  从祝王妃的神情里,她看不出半点儿愤怒、伤心的神情。
  仿佛她方才说的,不过就是在陈述一件与她无关的事实。
  可实际上,这件事真正攸关的人,便是她啊……
  常润之动了动嘴。
  该安慰她吗?好像祝王妃并不难过,所以也不需要她安慰。
  那她该说什么呢?
  一向自认为还算会说话的常润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见她这样要开口却开不了口的模样,祝王妃却是轻轻一笑了。
  常润之头一次见祝王妃笑,总算明白为何祝王对她一见倾心,非卿不娶了。
  摄人心魄啊……祝王妃的笑容,真的太暖太迷人了。
  “你是在担心,我会迁怒到你吗?”祝王妃问常润之:“毕竟,若不是你将这人赶出九皇子府,她也不会有机会,让祝王纳了她。”
  常润之一愣。
  她方才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现在祝王妃这般说,倒让她顿起忐忑。
  祝王妃又是一笑。
  “不用担心,不过是个跳梁小丑,凭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祝王妃道:“我今日来,一是瞧瞧你,二来,也是想告诉你这个消息。你撵她出府,她对你多半有敌意,保不准会撺掇着祝王,为难九皇子。你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