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妹俩心里想的是同一件事。
  圣上这般脸色,会不会是因为她们写的那告假条的缘故?
  常润之眼观鼻,鼻观心,收回视线继续弓着腰保持施礼的姿势。
  半晌后,才听到元武帝的一声叫起。
  众人都看得出元武帝的心情似乎并不怎么好,殿中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元武帝坐上首座后,赐了众人入座,匆匆让寺人开始了宴会,竟是连往年惯常会说的几句话都省了。
  殿内又响起了丝竹管乐之声,歌舞司里身姿柔美,腰段妖娆的舞姬在殿内翩翩起舞。
  常润之余光注意着元武帝,只见他叉开双腿端坐在御座上,微微侧头正和贵妃说着什么。
  贵妃斜身倾听,不时点头皱眉。
  再看太子,正坐在元武帝左手的第一尊位上,面含微笑,正和着管乐的拍子,欣赏着舞姬优美的舞姿。
  太子妃临盆在即,坐在太子身边,微微后仰着腰,一手扶腰,一手抚肚,面上也挂着两分面具式的微笑。
  常润之收回视线。
  宫宴进行到一半,元武帝便开始令人赐下宫廷菜肴,令寺人送往各府。
  下达圣令时,元武帝顿了顿,扫了一眼玉阶下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道:“今日大年,也就瑞王和九皇子没到了吧?”
  被点到自家夫婿的名儿,常沐之和常润之顿时都站起了身,躬身福礼。
  常沐之道:“回父皇,王爷月前便出京办事了,今日大年也未能赶回,还望父皇恕罪。”
  常沐之的解释合情合理,轮到常润之这儿,便有些说不出口了。
  常润之硬着头皮道:“回父皇,瑞王爷曾来信说会赶在大年前回,九殿下因见瑞王爷未能如期到京,心中焦急,便亲自前往迎接,许是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还请父皇恕罪。”
  元武帝倒是没有要斥责这兄弟俩的意思,听了两个儿媳的解释后便点了点头,神情还算温和地道:“瑞王替朕办事辛苦了,瑞王妃操劳王府家事,抚育三位小殿下有功,今日赐年菜,瑞王府多得一道。”
  常沐之忙福礼谢恩,元武帝转而看向常润之,神情顿了顿,道:“九皇子未得朕意便擅自出京,但念在他顾念兄弟,关心则乱,朕也就不罚他了。”
  常润之暗松了口气,也躬身福礼道:“多谢父皇。”
  “子时快到了,差不多时候你们都回府团年去吧。”元武帝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眉角,站了起来。
  众人忙也跟着站起身,恭送了元武帝。
  等元武帝走了,常润之方才挪到了常沐之身边,轻声道:“大姐姐现在要出宫回府吗?”
  “嗯。”常沐之脸色有些不好,虽然是得了元武帝多赐一道菜的君恩,可多的这道菜的意思……
  常沐之甩甩头,道:“我去与母妃说两句便出宫,你随我一起。”
  “好。”
  常润之自然没有异议。
  两人到了显嫔宫里,显嫔面色还好,反过来还安慰常沐之道:“过两日说不准小五和小九就一道回来了,倒是不用心急。”
  常沐之笑着应了一声,又让三个儿子同显嫔道别,方才带了孩子和常润之离了显嫔宫中。
  走得有些远了,却听到寺人挥静鞭的声音传来。
  姐妹俩回头望去,隐隐约约能瞧见显嫔宫中的灯光亮了许多。
  常沐之轻声道:“许是圣驾到了。”
  “圣上去显嫔娘娘宫里了?”常润之轻声问了一句。
  “应当是吧。”常沐之颔首,脸上有些忧虑:“父皇离开麟德殿的时候,贵妃娘娘是一直跟着的。今个儿是大年,按理来说父皇要么自己歇着,要么去贵妃宫里。可若是父皇去了母妃宫中……”
  常沐之微微垂头,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声。
  常润之抿了抿唇,收回视线,道:“大姐姐也别多想,再怎么说,圣上若真的在今日歇在了显嫔娘娘宫中,也是显嫔娘娘的运道不是?显嫔娘娘许也盼着圣上留宿呢。”
  “说的也是。”常沐之点了点头,道:“这些事儿总归也不是我们小辈能管的……走吧。”
  姐妹俩出了宫,常沐之让妹妹回九皇子府去,不用和她到瑞王府守夜。常润之应了下来。
  铨大已经安排了家宴,面对一桌美味佳肴,上桌坐的却只有常润之一个人。
  她不由叹了口气。
  刘桐不过走了一天,她就已经有些茶不思,饭不想了。
  匆匆用了一点饭菜,勉强撑过了子时中,常润之便睡下了。
  第二日起来已是日上三竿。
  常润之询问铨大可有瑞王和刘桐的消息,铨大摇了摇头。
  叹了口气,常润之道:“罢了,这也是只能等消息的事。还是先把初五要献给圣上的寿礼给准备好吧。”
  铨大颔首,道:“不知道殿下有什么吩咐?”
  常润之道:“往常爷都是送的字画,今年他说要有新意些,我想着,中规中矩地送一个古玉雕件就好。”
  铨大微微皱眉:“殿下,古玉雕件怕是要花费一些……”
  “不选大的,选个小巧精致的就好。”常润之道:“咱们也不图拿这个东西在圣上面前露脸,送点儿贵重的以表重视就行了。”
  铨大应了声,听了常润之的吩咐,便去选有好寓意的古玉雕件的。
  常润之准备了年礼,回了娘家一趟,说话做事都挺正常的,也安安小韩氏和岳氏的心。
  转眼便到了大年初四。

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位

  刘桐一走便走了六天,也没个消息传回来。
  常润之派去瑞王信中所写的那个小村子的人,也没有任何回音。
  常润之表面上仍旧如常,可心里却已经急疯了。
  瑞王到底有没有出事?刘桐去兖州是否会有危险?那些派出去的人怎么会没有回音?
  常润之反复想来想去,终究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甚至都有些不敢面对常沐之。
  毕竟她手上还有瑞王让良朋写来的那封信瞒着她呢。
  好几次,常润之都想直接将此信交给常沐之算了。
  可眼见现在情况越发复杂,她就怕这其实是瑞王有意的安排和计划,若是因为自己稍有不慎,毁了瑞王的计划,那她可真的无颜面对刘桐了。
  常润之想了好几天,还是稳住了没有将信交给常沐之看。
  就在这个时候,宫中出了一件喜事。
  元武帝在他大寿当前的日子里,封了显嫔为贤妃。
  后宫里的变动,往往映射着前朝。
  元武帝的后宫人数众多,但妃位毕竟是恒定了数量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并不是谁都能被人称一句某妃娘娘的。
  五位王爷中,只有瑞王和岑王的生母不在妃位。这也是由于他们的生母出身较低的缘故。
  而另外三位,祁王生母德妃,礼王生母淑妃,祝王生母静妃,已占了四妃中的两个位置。
  贵德贤淑四妃位,还有一个无子的贵妃站在最前头。
  只剩下一个贤妃的位置空缺。
  前贤妃已经病逝了,贤妃的位置空了有几年了,元武帝一直没有再封贤妃。
  原本静妃是最有机会往上再走一步的,可没想到,冷不丁的,元武帝却将显嫔封为了贤妃。
  显嫔晋升妃位,按理常沐之和常润之都应该进宫道贺。
  常润之寻到了瑞王府,问常沐之道:“今日是否要进宫为显……为贤妃娘娘贺喜?”
  常沐之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相反却很是忧虑。
  她拉了常润之的手,迟疑道:“润之,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常润之顿了顿。
  先是大年三十晚上多赐一道年菜,再是连升瑞王生母的位份两级,和祁王、礼王的母妃平起平坐……若是瑞王好端端在她面前倒也罢了,可瑞王还下落不明,这样从未有过的封赏让常沐之心里忐忑,也是人之常情。
  “大姐姐担心什么?”常润之笑着对常沐之道:“贤妃娘娘能得封妃位,不是好事儿吗?”
  “可是……”常沐之锁着眉,道:“王爷还没个音信,父皇这般厚赏,总觉得这会不会是一种补偿?”
  常沐之这般明白地问出来,常润之倒是不好答了。
  姐妹俩一阵沉默,半晌后还是常沐之长吐了口气,道:“算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要等王爷回来才知道。”
  常润之便也将话题转开:“那今日要进宫吗?”
  “不用。”常沐之摇了摇头:“母妃之前让人出宫来递了话,说不用特意进宫去道贺什么的。毕竟明日便是圣上寿诞,还是不要引人侧目的好。”
  常润之点了点头,道:“娘娘顾虑的有道理,万事还是低调为好。”
  常润之辞别了常沐之回府,招来铨大道:“那古玉雕件明日要送进宫去,毕竟是重物,不比往年的字画轻省。你亲自看着,让人将其收拾妥当些,可不要磕着碰着了。”
  铨大忙应道:“殿下放心,绝对不会出差错。”
  “总管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常润之点点头,又道:“明日抬古玉雕件到宫门口的人也要仔细斟酌了,粗心大意的可不能要。”
  “是。”铨大颔首,常润之也没旁的事,便让他下去了。
  等人走后,常润之叹了口气。
  这一个年过得可真让她郁闷非常。
  事儿多不说,最该陪在她身边的人还不在。
  摇了摇头,常润之想了一番,吩咐姚黄道:“你准备两个大点儿的红包,包给闲落院那两位。”
  姚黄顿了下,问道:“姑娘,包多少合适?”
  “包五十两吧,从我的嫁妆里出。”
  姚黄点头应下,一旁的魏紫有些不乐意,道:“她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没被苛待,姑娘何必还要给她们示好?”
  常润之无奈笑着摇头道:“我到底是个皇子妃,需要对她们示好吗?”
  “那姑娘为何让姚黄姐包那么大红包给她们?”魏紫嘟囔道。
  常润之道:“你啊,心眼儿真小。都是女子,她们本份不给我找麻烦,给她们一些奖赏算不了什么。那段柔南胆子小倒也罢了,王宝琴却是个聪明人,想必会明白我另给大红包的这一番用意。”
  姚黄轻声道:“姑娘是想告诉她们,她们这般安安分分过日子,今后也一定能平平安安的在府里生活吧?也是为了安她们的心。”
  常润之点头,顿了顿道:“阿桐虽同我说了,不纳妾,但他皇子之尊,将来的事儿可不好说。有这两个人在,好歹也算是个挡事儿的盾牌,也省得有人说我善妒。”
  “便是善妒又如何?”魏紫哼哼道:“九皇子爱重咱们姑娘,那些个自家男人喜欢拈花惹草的贵妇,也就只能在背后嚼舌根,说到底不还是羡慕嫉妒咱们家姑娘吗?”
  “怎么什么话到了你嘴里,听起来就不是个味儿呢?”
  常润之失笑,伸手点了下魏紫的额头,道:“行了,这事儿有姚黄去办,你这个刀子嘴的,一边儿待着去吧。”
  魏紫故作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姑娘对她俩都那么好,可这过年,也没见给奴婢和姚黄姐发什么大红包呀!”
  “你真要大红包啊?”常润之笑话她:“那等你出嫁时候的嫁妆……”
  “姑娘又打趣奴婢!”魏紫跺跺脚,耳根泛着红,哼了一声扭身出去了。
  姚黄笑道:“姑娘最近似乎很喜欢逗魏紫。”
  “她可爱呀。”常润之笑道:“你若是也同她一样,我也逗逗你?”
  姚黄无奈道:“姑娘莫逗弄奴婢……”
  “她性情跳脱,嘴又快,和她说话倒觉得浑身轻松。”常润之叹了口气:“我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了。”
  姚黄暗地里也叹了口气。
  若是九皇子在府,过年这几日,应当是整日整日陪着姑娘的吧?
  如今九皇子不在府中,姑娘没人说话逗趣,也只能寻魏紫的开心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寿诞

  大年初五,元武帝寿诞。
  大魏开国百年,元武帝是第五代皇帝。从岁数上说,比起前四位先辈,他已经算高寿了。
  虽然常润之对元武帝偏心太子太过很有意见,却也不得不承认,除了在对太子一事上元武帝有些糊涂偏私,在其他国事上,他却很有见地,处理政事也是宵衣旰食,日理万机。
  从元武帝本只有四十来岁,却偏偏像五十岁人的相貌来看,说他是个勤奋帝王,毫不过分。
  若没有元武帝的兢兢业业,大魏也不会有如今这般万国来朝,气象万千的盛景。
  这些功劳,足以让元武帝留载史册,后世大概也会论一句元武盛世。
  常润之照旧是跟着常沐之进宫。
  宫中的热闹比起大年那晚毫不逊色,作为寿星的元武帝,今日也是穿着打扮一新,瞧着神采奕奕的,正和太子、几位王爷说话。
  常沐之微微垂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常润之倒是多看了会儿他们父子几个,仔细观察了下几个人的表情。
  元武帝瞧着是真高兴,但太子脸上的笑有些假。
  去礼部上宗牒时见过的礼王微笑着站在一边,暂时看不出情绪来。
  祝王脸僵着,大概是他本来就是这么副严肃的、不怒自威的面孔,也没人表示诧异。
  一向让人觉得如沐春风的祁王倒是和元武帝谈笑风生的。
  剩下一个岑王,百无聊赖地站在一边,似听非听着元武帝和他几位兄长说话。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妥。
  可常润之敏锐地觉察到,祝王会不时地朝太子看上一眼,太子也偶尔会回视一下他。
  这可有些奇怪。
  就常润之所知,太子和他所有封王了的兄弟,都只是面上情。
  刘桐曾经说过,瑞王言道礼王虽瞧着面善,却是个两面三刀之人。常润之也瞧得出来礼王没他看上去那样的简单,但他低调是真的,深谙韬光养晦之道。
  可见礼王不是个简单人物。
  至于祁王,作为太子之下,元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输在了嫡、长两个字上。可他才华横溢,母妃娘家又势大,要说他甘心屈居于太子之下,常润之是不怎么信的。
  刘桐和她闲话时说起过,廊西溃堤之事事发时,朝上第一个站出来要元武帝彻查溃堤之事原因,还太子一个“清白”的,便是这位祁王。
  个中算计,稍想想便可清楚。
  再说祝王。祝王脑子简单,性子莽撞,其实最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常润之觉得他有些傻大胆,毕竟曾经出过好几次祝王当面和太子杠上的事。太子这个人,心眼儿小疑心大,估计还很是记仇,他能看得惯祝王才怪。
  剩下一个岑王……
  常润之想了想,倒真的对岑王没什么印象。
  撇开祁王、礼王、岑王三人不说,太子和祝王的眼神互动,实在有些让人起疑。
  常润之正暗自揣测着,常沐之忽然拉了拉她,轻声道:“去母妃那边儿请个安就坐下吧,一会儿要开始给圣上献寿礼了。”
  常润之点点头,跟着常沐之去了贤妃跟前。
  显嫔从嫔位直升四妃之位,如今和贵、德、淑三妃平起平坐,现在还有些无法适应。
  毕竟从前见着这三位,她都是要行礼请安的。
  见着两人过来,贤妃很是高兴,待两人福了礼,方才笑问她们道:“献给圣上的寿礼可准备妥当了?”
  “母妃放心。”常沐之和常润之都点了点头,常沐之又道:“还未恭喜母妃呢,媳妇儿恭贺母妃晋升妃位。”
  常润之也跟着道了句贺。
  “道贺一句就够了,免得让人瞧着说我得志便猖狂一类的话。”贤妃摆了摆手,又忍不住问她们道:“小五还没音信呢?”
  常沐之缓缓摇了摇头。
  “那小九呢?你派出去的人呢?”贤妃追问道。
  常沐之还是摇头。
  “哎。”贤妃叹息一声:“这都初五了……我也与陛下说起过此事,陛下倒是让我不用太过担心……为人母的,哪能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
  常润之心里一动,不由问道:“陛下让母妃不用太过担心瑞王和阿桐吗?”
  “是啊。”贤妃颔首,道:“陛下说,他们也不是三岁小童,都是成家立业了的大人了,能有什么事儿……”
  贤妃无奈道:“男子所想,与咱们女子总是不一样的。”
  常润之若有所思。
  姐妹俩请过安,便坐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为元武帝进献寿礼的仪式开始了。
  西域诸小国、境外友邦都有送上寿礼,大魏诸州、府的地方官也想方设法献上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礼物,恭贺元武帝寿诞。
  所有的礼物都会抬上大殿来展示一番。
  元武帝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整个殿内的气氛也很是良好。
  所有非亲缘人物献上的寿礼暂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太子、几位王爷和诸位皇子献寿礼的时候了。
  常润之虽然不知道往年诸子献寿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但想也想得到,每当这时候,恐怕也逃不了明争暗斗四个字。
  太子作为储君,进献寿礼合该他压轴。
  从最小的皇子开始,寿礼陆陆续续献上。
  轮到九皇子时,常润之将铨大选的古玉雕件摆了上来。
  贵妃在一旁对元武帝玩笑道:“九皇子娶了妻,送礼也不那么死板了。臣妾若是没记错,往年九皇子选的都是些字画儿,今年倒是送了这么个雕件来。”
  常润之送的古玉雕件,选用的是西域车师国出产的和田白玉玉料,整体雕件只有刚出生的婴儿般大小,图案是一颗寿桃上落着一只蝙蝠,取寿桃的“寿”和蝙蝠的“福”之意。雕刻此雕件的雕工手艺了得,寿桃和蝙蝠栩栩如生。
  元武帝点点头,看样子尚算满意:“九皇子有心了,赏。”
  每进献一样寿礼,元武帝都会叫赏,常润之接赏也接得毫无心理压力。
  谢了赏,常润之退到了一边。
  八皇子七皇子也献了寿礼后,就开始轮到几位王爷了。
  常润之瞄了站得离元武帝最近的太子和几位王爷一眼,暗自揣测着他们会送什么寿礼。

第一百三十三章 献礼

  首先献礼的是岑王。
  岑王瞧模样有些懒散,他出列对元武帝施了一礼,笑道:“父皇,工部最近研制出了织布木机,不单能让人手脚并用织布,还可用水力推动运作织布。儿臣试验过了,此织机能极大提高织布效率。”
  “哦?”元武帝顿时来了兴趣:“能提高多少织布效率?”
  “倘若一匹布用原本的织机织成,需要织上六日,那用这新的织机,只需要一日,甚至一日时间不到,就可织成。”
  岑王笑着道:“此织机能制作成功,儿臣也有在其中出主意。儿臣腆脸,这功劳儿臣先领了。也请父皇容儿臣偷个懒,就拿这织机,当做献给父皇的寿礼吧。”
  说着,岑王便让人将新制织机抬了上来。
  常润之不懂织机的原理,但看着那织机被人抬着离她越来越近,常润之还是忍不住心里赞叹了一声。
  这已经可以不称之为织机了,这分明已经是一架纺织车。
  同寻常纺织机上只有三五枚锭子不同,这纺织车足有几十个锭子。
  身旁的八皇子妃赞叹道:“光看这些锭子,这织机一旦普及民间,想必织布再不是难事了。”
  十皇子妃附和道:“未出嫁时,我曾见过家中仆妇纺麻,哪怕是不停手,每天最多可纺纱三斤。瞧这大织机,粗略估计一下,足够的麻拿上去,一日便可纺上百斤麻纱了吧。”
  常润之听着,心中也不由感慨。
  这纺织车,提高织布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岑王还说了,它可以用水力推动运作织布。
  这说明它完全可以将人从劳作中解放出来。
  由此延伸,今后各种布料的价格,一定会有所降低。
  江南供各种布料,从中赚取大利润。而朝廷有了这种纺织机,今后在布料一项上,和江南之地的布商便有条件可谈了。
  这对国库来说,自然减轻了一些压力,当然不失为一件喜事。
  元武帝当即龙心大悦:“岑王此寿礼,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呐!”
  元武帝哈哈大笑,大手一挥道:“赏,重重有赏!”
  “谢父皇。”
  岑王躬身谢礼,直起腰来后又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退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这么一件打头的寿礼出来,另外几位王爷的寿礼可就更加引人关注了。
  常润之倒想看看,其他几位王爷都有些什么样的巧思。
  岑王过后,便是瑞王献礼。
  瑞王不在,瑞王妃代为献上了那盆瑞王亲自所制的万年青盆栽。
  比起岑王的寿礼来说,瑞王这个礼,显得就有些寒酸了。
  常沐之躬身道:“这盆栽是王爷亲手所制,希望父皇能如这长青松木一般,长寿,长青。”
  元武帝面上一顿,不由问道:“是瑞王亲手所制?”
  “是。”常沐之颔首道:“长青松乃王爷亲自从山中移植而出,盆栽底木是王爷亲手所制,盆中泥土也是王爷亲自挖掘带回,这四字‘万年长青’,也是王爷亲自雕刻而成。”
  元武帝面上有一瞬间的动容,下了玉阶,围着那盆栽看了一圈。
  半晌后,元武帝颔首道:“瑞王辛苦了,赏。”
  常沐之忙躬身谢礼。
  元武帝走回御座,顿了顿,道:“让人将这万年长青盆栽木,挪到紫宸殿来。”
  寺人忙应道:“遵旨。”
  而太子等人的面上却是一顿。
  紫宸殿是元武帝寝宫,瑞王的寿礼进了紫宸殿,这其中的含义……
  太子和几位王爷各有所思,轮到祝王献礼时,宫人提醒了两声他才反应过来。
  “父皇。”祝王上前拱手道:“儿臣是个粗人,搞不懂那些个花样。父皇做寿,儿臣只选那贵重的献给父皇。”
  祝王这话一出,元武帝便笑了。
  “你也知道你是个粗人,还不多读点儿书。”
  祝王嘿嘿笑了笑,便命人抬上了他的寿礼。
  常润之一看之下,顿时感慨。
  祝王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祝王送的,是一艘群仙祝寿龙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龙凤旗、伞、盖,中层有福、禄、寿三星,下层为其他小仙,雕刻得无一不精,就连神态都栩栩如生。
  最为精绝的是,这艘群仙祝寿龙船,是用象牙雕刻的。
  象牙这种东西,在如今的大魏,也算是罕见之物了。
  元武帝也被祝王这份寿礼给惊了一下,令寺人将之捧了上来,仔细地看了好一会儿,才笑道:“这东西很难得吧?”
  祝王道:“儿臣的,就是父皇的。难得既得了,自然是要献给父皇的。”
  元武帝很是满意:“祝王有心了,赏!”
  见元武帝没有其他表示,祝王有些悻悻地退了下去。
  接下来便轮到礼王。
  礼王如他一向为人那般低调不张扬,送的寿礼中规中矩,是一幅群仙拱寿图。不过这幅图的画法有些新奇,与大魏人惯常的作画之法有所不同。
  元武帝好奇道:“此画笔触、线条,似乎并非笔墨所能画就?”
  礼王点头,道:“回父皇,这是极西之地传来的作画技巧,他们用鹅毛杆制作成笔,蘸墨作画,所作之画,线条更加鲜明流畅,明暗变化也更清晰。儿臣觉得此画极为传神,遂献给父皇,祝父皇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元武帝笑着颔首道:“此画极好,赏。”
  礼王退了下去,祁王站了出来,面含微笑。
  “父皇,儿臣得了一株雪里万参花,特献给父皇。”
  这话一说,殿内顿时一阵嘈杂。
  雪里万参花这种东西,常润之是从没听过的。她不由侧头问惊愕瞪大双眼的十皇子妃,道:“雪里万参花是什么东西?”
  十皇子妃忙回道:“九嫂不知吗?雪里万参花长于万仞雪山之巅,传说其种子落地后,千年才发芽,再隔几千年才能长成,长成后千年才开花,花期千年,千年后方才结果,从种子落地到结果,要耗费万年,所以名字中有个‘万’字。《药经》上记载,雪里万参花从花到果实都可入药,与人参药理相当,又因只长在雪里,所以名为雪里万参花。传说服用了雪里万参花,可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甚至能起死回生。”
  常润之听了心中疑惑,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第一百三十四章 放心

  常润之有些不相信,传说中的东西,说得总是那么吓人。
  元武帝怔了片刻方才道:“在哪儿?”
  祁王便让人将那雪里万参花给抬了上来。
  那是一株矮树,只有人半腰高,枝叶都偏暗白色。矮树的树顶上开着一朵白莹莹的花,花有四瓣,中间是花蕊,花蕊呈红色。
  一棵树上只有一朵花,倒是有些奇怪。
  常润之正想着,视线落到了树干下方,不由顿了一下。
  树干下方有寒冰块包围着,冰块中间全是碎雪。
  元武帝缓缓吸了口气,道:“这是从哪儿得来的?”
  “回父皇,是山下一农夫上山迷路后,在雪山顶峰偶尔见到并采得的。”祁王道:“农夫以此为祥瑞,进献给当地知县,知县将之处理妥当,层层上献,最终到了儿臣手中。儿臣特在父皇寿诞之日,献给父皇。”
  祁王面含春风,躬身道:“儿臣祝父皇松鹤延年,万寿无疆。”
  元武帝淡笑着,点点头道:“祁王有心了,赏。”
  元武帝的表情忽然淡下来,殿中众人都有些不解。
  祁王送的可是雪里万参花啊!为何圣上对之却还远不如对瑞王的长青松盆栽木重视?
  常润之略想了一下,陡然明白过来,不由微微低头,暗叹了一声祁王聪明反被聪明误。
  祁王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谢恩后退了下去,眉间微微蹙起。
  对此最乐见其成的太子嘴角微扯,露出一个讽笑,方才出列道:“父皇,儿臣命人烧制了一件青花万寿纹尊,特献给父皇。”
  一件齐人高的青花瓷瓶被人小心翼翼地抬了上来。
  大魏时候的青花瓷工艺还并未发展成熟,但太子献上的这一件青花瓷瓶,已算是此时登峰造极的工艺了。
  常润之仔细一看,整个瓶身写满了寿字,既说是“万寿”,那这瓶身上的寿字,应该差不多有一万个。
  再认真分辨一下,常润之发现这些寿字还基本没两个相同的。
  万寿之数,合元武帝“万岁”之意。
  太子这马屁拍得可比祁王好多了。
  祁王的礼虽然送得贵重非凡,可他的礼的来处,却引得元武帝忌惮。
  农夫得了雪里万参花,将之献给当地知县,这个没问题。
  知县处理妥当再行上献,也没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为何到最后,这样一件堪比“国瑞”的稀有之物,却到了祁王手中?
  祁王竟还这般大大咧咧地将来处说明了……
  祁王或许没有多想,估计还认为自己将这东西上献给元武帝,足以表明他的孝道。
  毕竟那可是雪里万参花啊!谁得了不想独吞下来,有朝一日自己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