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十六章 分庭

  礼部不像户部、吏部那样,是一个十分有油水的地方,但礼部却也不能轻易得罪。
  皇家的那些个辈分大的祖宗们,可都是扎根在礼部的。
  他们要是站出来说上两句话,有时候还能够左右皇帝的选择。
  礼部讲规矩,一些礼仪规范上的规定,都有礼部在其中参与的影子。
  通过礼部,想要更改一些先辈流传下来的规定,制造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定,那便便利得多。
  礼王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喜欢和稀泥的老好人。这样的外在形象,也让他十分得礼部一些刘姓长辈的青睐和信任,掌控起礼部来,简直如鱼得水。
  没什么实权又如何?拿礼部制约其他几部,谅其他几部也要掂量掂量得罪了老祖宗们的后果。
  与祁王、礼王不同的是,排行第四的祝王掌控刑部,却是用他那毫不温和、甚至是极其暴虐的施行手段。
  祝王一向直来直去,性子也火爆非常,到了刑部后,每每审案他总没有耐心去听那些冗长的立案、听审、辩论等过程。只要有他在场,刑讯现场一定会出现血水。
  祝王不管什么屈打成招,他要的只是结案的效率。
  这样的为人,刑部中人畏惧更多过服气。
  祝王用恐怖施刑手段掌控刑部,也不知道是否会长久。
  这三位祁、礼、祝王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最后剩下的行六的岑王,则显得更为低调。
  岑王供职工部,这是一个比起吏部、户部要不起眼很多的地方。
  工部掌经营兴造等众务,研究农具、兵器、城池建设等这些特别细节的事,着眼的地方显得很小。
  照臣子们私下讨论来说,瑞王去工部倒是合情合理,岑王嘛,就有些不搭了。
  太子向来认为工部就是个奇技淫巧的东西,那地方没用处,所以岑王对他来说,连对手都够不上。
  岑王如何掌控工部,他也不关心。
  岑王到底怎么将工部变成了他的地盘儿,估计太子也不知道。
  反正岑王就在太子眼皮子低下,在工部发展了他的势力。
  五位王爷都在各部有了实力,剩下一个兵部,元武帝自在宴请鲜卑使团的宫宴上捋了瑞王在兵部的职后,兵部就一直没有给出来让自己的儿子们染指。
  太子忙着在户部为难瑞王,给他出难题,却给了其他几个兄弟发展势力的喘息机会。
  等到太子反应过来,几位皇弟的势力已不容他小觑了。
  等到太子要对他们也戒备起来时,却陡然发现,他身边一个可信任的、能帮助他的兄弟都没有。
  而其他几位皇弟,是各自为阵,还是互相之间有合盟,还不可知。
  太子对这种局势超出了自己的掌控的情况,由衷地感到惶恐。
  他与幕僚商量过后,决定在早朝上,试探试探元武帝对他们做出这样威胁他地位的事,有什么看法。
  忐忑不安的一夜过去,第二日太子早早起身,换了朝服,争取以最好的状态上朝。
  这日正好是大朝,文武百官站满了整个大殿。
  元武帝坐在龙椅上,眼前是晃动的前旒。
  太子就站在最靠近龙椅前玉阶的位置上,一身太子朝服衬得他整个人俊秀非常。
  唱礼太监喊了句有事启奏后,便陆续有官员执着玉制官牌,一项接着一项将自己启奏之事说了出来,静待元武帝做决定。
  今日是大朝,原本刘桐几乎是从不会参加大朝的,瑞王也能躲则躲,免得被太子注目。
  可自从瑞王因为廊西溃堤之事在元武帝跟前露了脸,每日上朝,无论大朝小朝,瑞王都得上。
  从前那些用烂了的、元武帝也不在乎的告假理由,通通不管用了。
  如今刘桐替瑞王办事,在大朝时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仍旧是紧挨着瑞王。
  他数着一个接着一个大臣出列来对元武帝启奏,可有可无地听着他们说的那些事,暗地里低头打了个哈欠。
  其他的事情他不关心,他只要将瑞王吩咐的事情办好就行了。
  刘桐这般想着,便微微朝瑞王的方向挨近了些,正要和他说话,余光却瞄到瑞王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内阁的一个糟老头子奏事。
  刘桐面上的表情便一顿。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每次看到瑞王露出这样仔细聆听,时而淡笑,时而皱眉,时而怒目的表情,刘桐心里对太子的不忿和对瑞王的可惜便多一分。
  晃神间,那个内阁的老头已经奏完事退下去了。
  元武帝面含微笑,声如洪钟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启奏?”
  陆续又有几个大臣站了出来奏事。
  刘桐百无聊赖地扫了一圈大殿中的人,忽然神情一顿,眉头轻皱了起来。
  “五哥。”刘桐利用瑞王的身体,挡住了从某个角度能看过来的视线,压低声音对瑞王道:“我看到太子的表情不太对,他会不会有什么计划?”
  瑞王不动声色地遮住下半张脸,轻声说道:“有也不奇怪,他如今也急了。”
  大好的局面,生生被人破坏了,还无从找修补的手段,太子能不急吗?
  刘桐道:“且先看他出招吧。”
  太子沉不住气,很快就出了招。
  他挑了个群臣奏事的空隙,强行插|入了进来。
  “父皇为大魏国祚绵长而尽心竭力,宵衣旰食,儿臣心中感佩。”
  照例说了句拍马屁的开场白,太子道:“如今已入冬,天气寒凉,北方自然尤甚,鲜卑是否会再度侵扰燕北之地尚且未知,但儿臣认为,总要先做好打算。不知道在对鲜卑用兵的问题上,兵部是如何计划的?”
  说鲜卑,其实就是为了引出兵部。
  太子和幕僚们商量过后的打算,便是曲线救国。
  既然户部已经有了一个瑞王和他分庭抗礼,而其他礼、吏、刑、工四部,他暂时也插不了手,那他只能将目光着眼于还没有被瓜分势力的兵部了。
  太子觉得,他提出兵部,如果元武帝让他暂摄兵部的职位,那说明元武帝对他仍旧有信任和倚重的心,也能借此告诉祁王他们,他太子的尊位,还轮不到他们肖想。
  可如果元武帝没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将兵部交给他……
  太子深吸一口气,紧张地盯着御座下元武帝的一双绣龙皂靴,等着元武帝说话。

第九十七章 抗礼

  令太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元武帝就顺着他问的话,直接答了他的问题,便让下一个臣子奏事了。
  “对鲜卑用兵还是燕北诸将更为熟悉,兵部没有亲临燕北之地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如何纸上谈兵作出用兵计划?何况,鲜卑是否侵扰燕北关,还并未得知。朕让钦天监观了年景,往后三年应当都是风调雨顺之年,冬日时天气不会太寒冷。若钦天监推算正确,那鲜卑人想必也能消停一段时间。”
  元武帝细细说了一通,道:“不过、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朕会拨一笔军费给燕北驻军,棉衣、粮食和新制兵器,也会尽快运去燕北。”
  元武帝说完,便又问是否有臣子奏事。
  太子立在原地,双眼发直,呆若木鸡。
  刘桐虽然不知他为何一副受了巨大打击的模样,但见他脸色不好便知他倒了霉,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快慰来。
  瑞王却是若有所思地想了会儿,然后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随后有些失笑地摇头。
  刘桐忙问道:“五哥,你猜到了什么?”
  瑞王笑笑,轻声道:“此地不宜多言,等空了我再同你说。”
  刘桐自然是忙不迭点头。
  这次大朝风平浪静地结束了。
  刘桐跟着瑞王退出大殿,走在宫道上,路遇的大臣多半都会和瑞王打声招呼。瑞王也都一一回应。
  刘桐等不及问道:“五哥,太子到底怎么了?”
  瑞王轻叹一声,左右看看,确定周围不可能有人偷听,便道:“太子今儿提及鲜卑,又说到兵部,问父皇兵部对鲜卑用兵如何……父皇今日是特地这样一字一句掰开了解释给他听的。”
  “为何?”刘桐不解。
  瑞王道:“因为太子问了一个蠢得没边儿的问题。”
  瑞王顿了顿,道:“鲜卑之患多久了?每年到了冬季,朝廷都要开始为燕北捏一把汗,生怕鲜卑又来滋扰,万一真被他们越过了燕北关呢?对鲜卑用兵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大魏一向是鲜卑侵犯过来了便打回去这样的用兵。何况,对鲜卑用兵,前线的用兵策略惯来是燕北驻军的事,兵部从未干预过,和兵部扯得上什么关系?”
  刘桐恍然道:“那父皇……”
  “父皇自然会猜测他问这话的用意。”瑞王道:“父皇多半以为,太子想要入主兵部。”
  “父皇拒绝了他。”刘桐道,想了想又觉得奇怪:“为什么呢?父皇不知道太子在户部有些寸步难行吗?”
  瑞王皱眉,敲了敲自己的脑袋瓜子,叹道:“太子是在给自己找新的路,其他几部他插不上手,所以只能着眼于兵部……太子只提兵部,父皇可能想得没有那么多,只以为他看上了兵部的权势和便利,所以没有回应。至于吏部、礼部、刑部、工部这四部的情况,父皇应当也是知道一二的。大概,父皇是在等着太子想办法解决吧。”
  瑞王轻声道:“父皇治理大魏疆土近二十载,上承高祖遗志,下也对江山万代留有希冀。父皇不可能就那么把大魏江山拱手交到太子手中。若太子连兄弟们之间的争权夺势都无法平衡解决……”
  瑞王说到这儿,恍惚了一下,失笑道:“行了,那都是太子要考虑的问题,咱们就别胡猜了。走,今个儿去五哥府上用午膳去。”
  刘桐应了一声,望着瑞王当前去的背影,轻轻捏了捏拳头。
  午膳时,瑞王忽然想到了什么,对瑞王妃道:“小九和你妹子的婚期要到了,如今太子禁足也解了,她在太子府的差事可去卸了?”
  常沐之一愣,然后道:“王爷不说,我还真没想起来。”
  瑞王便提醒道:“做事儿还是要有始有终,要是你妹子没去卸职,还是让她赶紧着去一趟,别留人话柄。”
  常沐之忙应了下来,刘桐自告奋勇道:“不劳烦五嫂,我去和润之说!正好我下晌也没事儿。”
  常沐之顿时好笑道:“我给我妹子传话,算什么劳烦?九弟这话我可不爱听。”
  刘桐知道这是他五嫂在打趣他,脸上顿时便闪过一丝尴尬。
  “行了,让小九去吧。”瑞王笑道:“之前他从你妹子那庄子上回来,就怅然若失的,怕是一日三秋的,觉得好久没见着你妹子了。”
  常沐之道:“府里老太太专程将润之叫了回来,说她不该在婚前和九弟来往太密了。老太太在这方面比较古板,九弟要上未来岳家的门儿,怕是不那么容易啊。”
  “啊?”刘桐表情一僵,眼瞧着原本上扬的嘴角就要耷拉下来,常沐之“噗嗤”笑道:“同你开玩笑的。你若要上门去,老太太如何好意思拦着你?就是你和润之要说两句话,老太太也多半是同意的。只不过会限制着你们,不让你们太过亲近罢了。”
  刘桐原本没想那么多,听常沐之这样一说,脸却不由自主地微微红了。
  常沐之眼里的笑意更深。
  刘桐用过午膳后,便巴巴地往安远侯府去了。
  午后时分,常润之正遵照着小韩氏的吩咐歇午觉,躺着有些晕乎乎的,听得刘桐上门的消息,一时半会儿的还反应不过来。
  “他来干什么?”常润之奇道:“老太太不是发了话,不让我和他见面吗?”
  姚黄轻声道:“九皇子许是有什么事儿吧,这会儿太太正和他说话呢,太太让人来问姑娘,要不要也去前头见见九皇子。”
  常润之顿时就坐起了身,刚下了榻要去趿鞋,一时又顿住,斜睨了一眼在一边偷笑的魏紫道:“你这丫头,是在笑话你主子不矜持?”
  魏紫连连摆手:“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常润之轻哼了一声,脸颊上也微微覆上了一层红晕。
  “姚黄,你说……老太太知道我巴巴去前头见她,会不会又要说教啊?”常润之轻声问心腹丫鬟。
  姚黄笑了声:“姑娘怕什么,太太还在呢,又不是和九皇子单独相处,老太太也挑不出您的错。何况还有太太顶着呢。”
  “说的也是。”常润之便起来略做了梳洗,大大方方往前面待客的地方去。

第九十八章 谈话

  刘桐正和常景山、小韩氏聊得欢。
  他存了要讨好常润之家里人的想法,所以把自己皇子的身份放到了一边,反倒摆出了晚辈的姿态,将常景山和小韩氏逗得合不拢嘴。
  小韩氏心里嘀咕,是谁说九皇子沉默寡言来着?她面前这个青年可是个会说话的。
  小韩氏笑问道:“九皇子如今在瑞王身边儿做事可还习惯?”
  刘桐便答道:“回侯夫人的话,习惯。五哥一直很照顾我,差事上也没有什么为难的。”
  “九皇子要是得空,倒可以和我去见见我那些个民间朋友。你办差事的时候有些事情不好办,拜托我这些朋友,往往还能有些奇效。”
  常景山摸着下巴上的美须,面含笑意地说道。
  一想到他三个女婿里头,便有两个是皇家人,且这两个天家贵胄对他的两个女儿都是重视非常,常景山就觉得激动。
  先帝在时,他因为喝了点儿酒,御前失仪,害得安远侯府要在他之后被降等袭爵。
  虽然他知道,先帝早存了要削弱世家势力的心思,但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常景山也知道自家老母一直在为常家安远侯府这一支的未来而忧虑,到大女儿嫁给当时的五皇子时,常景山还觉得这一步棋走得其实也不是特别稳当。
  谁能想到五皇子能封王,三女儿润之和离了还能再嫁给一个皇子呢?
  有皇家这两个兄弟帮持着,安远侯府即便降等袭爵了,将来自己的儿孙靠着他们的姐妹和姑母帮持着,也能寻别的出路,将常家发扬光大了。
  他也不算是辱没了家族的门楣。
  想到这儿,常景山看刘桐的眼神儿便更加温和了。
  “之前和九皇子接触不多,倒是听人说九皇子少时身体不佳。如今九皇子的身体可大好了?”常景山关切地问道。
  刘桐生怕未来丈人觉得他身体羸弱,忙道:“谢侯爷关怀,我只是不大喜欢和人来往,便得了个孤僻的名声。其实我身体没什么不好的,您看我这胳膊。”
  刘桐说着便将右手胳膊抬到了常景山跟前,狠狠拍了拍:“结实着呢。”
  常景山喜得眯起眼睛:“九皇子身体无恙便好,等润之过了门儿,我可就等着抱外孙子了。”
  刘桐连连点头,脸上也浮现出粉色。
  正说着话,常润之便到了。
  她穿着一身家常衣裳,进了屋门便将外面的氅衣解了下来。
  “父亲,母亲。”常润之对常景山和小韩氏行了礼,抬眼扫了刘桐一眼,嘴唇抿着,嘴角却微微上扬。
  这个小细节被刘桐捕捉到了,他心里喜滋滋的,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润之坐吧。”小韩氏咳了声,刘桐忙回过神来坐了下来,脸更红了。
  常景山看他那一副情窦初开傻小子的模样,更是喜得不行。
  “九皇子说,来这儿是帮着瑞王妃给润之传话的,现在润之也来了,九皇子要传的话可以说了吗?”小韩氏掩唇笑道:“再晚些,老太太听到风声儿,说不准就要叫润之去她那儿陪她礼佛了。”
  刘桐忙应了一声,道:“五嫂说,润之……三姑娘身上还挂着太子府女官的职位。虽然得圣旨赐婚,女官是做不了了,但还是应当去正经把职位给卸了才好。另外,太子妃那儿对润……对三姑娘照顾有加,三姑娘也要去她那儿个辞个行才好。”
  当着常润之父母的面,刘桐也不好直接喊她的名字,总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中途改了两次口,常景山和小韩氏都是听得清清楚楚的,两人对视一笑。
  等刘桐说完,小韩氏当即便点头道:“这事儿是我们疏忽了,亏得瑞王妃提醒。这样,润之明日便去太子府一趟,将这些事儿给交办清楚。”
  常润之自然不会反对。
  正事说完了,刘桐也没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安远侯府。
  在常润之没来之前,小韩氏已经隐晦地告诉了刘桐,侯府里老太太重规矩,不喜欢成亲前男女来往过密。
  刘桐也知道在他离了常润之的陪嫁庄子后,常润之也被安远侯府给招了回去,就是因为他在那儿待了两日的缘故。
  刘桐自然不希望常润之受到侯府老太太的指责。
  所以虽然舍不得,但刘桐还是起身告辞。
  常景山和小韩氏虚留了一番,还是送刘桐走了。
  临走前,刘桐还偷偷地多看了常润之几眼,安慰自己说好歹今日也见到了润之的面儿了,也能解了些许的相思之苦。
  送走刘桐,常景山对小韩氏喜道:“你瞧出来没?今个儿九皇子在咱们面前,一直是以晚辈自居的,一点儿皇子的架子都没摆。”
  小韩氏也喜滋滋的:“那可不?这桩婚事可是他自己个儿去宫里求来的。老太太想……”
  话说到这儿小韩氏顿住得意的话头,常景山奇怪道:“老太太怎么了?”
  “没怎么。”小韩氏撇开话题道:“我们女人说的事儿,你打听什么?”
  常景山无奈道:“这不是你先起的话头吗?”
  摆摆手,常景山自己揭过这茬不提,乐呵呵地道:“我待会儿去寻几个朋友喝点儿小酒,今儿高兴,晚点再回来。”
  小韩氏也不拦着,只叮嘱道:“别喝得烂醉如泥就行。”
  “放心,我能没分寸吗?”常景山闲说了几句便走了,小韩氏想了想,去了老太太院儿里,自己先说了刘桐今日来的事。
  老太太正准备去礼佛,知道了此事也没多说什么。只不过听小韩氏提及九皇子对常润之的种种重视,老太太也不由感慨。
  “九皇子我之前倒是觉得是个不错的,所以才起了心想撮合了润之。没想到这两个孩子自己有缘分,互相看对了眼……倒省了我去费心思制造机会撮合他们。”
  小韩氏便笑道:“老太太慧眼如炬呢,润之能得未来夫婿这般重视,也离不开老太太您的指点。”
  老太太虽然爱听这话,但还是实事求是道:“旁的我倒是能帮帮,但润之和九皇子之间产生感情,那确实是我帮不上忙的。也是润之这孩子自己改好了她那性子。以前是软弱,如今倒是外柔内刚的。”
  老太太说到这儿,又问了刘桐来是为了何事。小韩氏忙说了,老太太沉吟道:“沐之考虑得对,这趟太子府之行,润之是不能不去的,没得说咱们忘恩负义。太子妃眼瞧着腊月就要临盆了,要去便趁早去。”

第九十九章 冷待

  翌日一早,常润之便起了身,准备了些礼物,等天亮堂了,便带着姚黄魏紫去了太子府。
  常润之知道太子妃盼着这一胎是儿子,所以她也十分上道地准备了给刚出生的男婴耍玩的小玩意儿,图个吉利。
  太子的嫡子,想必是什么都不缺的,旁的她也不好送,就送这些个小东西就好,别人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一路到了太子府,瞧着太子府比从前显得要萧索了些,没有那么热闹了。
  门房通传后,内院的管事妈妈亲自来迎接了常润之进府,直接带到了太子妃的院子。
  太子妃的肚腹已经隆得老高,许是这一阵子为了养胎,太子妃吃得也好,她整个人比起常润之走之前,又胖了些。
  常润之给太子妃行了礼,奉上了些小玩意儿,笑道:“殿下的气色看上去真好,真让微臣羡慕。”
  太子妃不咸不淡地接话道:“胖得不成样了,羡慕什么呀。”
  常润之也不为她这种语气尴尬,仍旧温和地回道:“殿下是因为要养小皇孙,所以才胖了些,无碍的。等殿下生下小皇孙,总能慢慢恢复到从前的身材。您别多虑。”
  太子妃忽然觉得没了脾气。
  在禁足的时候听到常润之和九皇子的婚讯,她也是惊诧的,太子为此还和她发了一通火。
  太子妃这股火气也是憋在心里,就等着见了常润之的面,好好质问质问她,到底什么时候和九皇子勾搭上了。
  可等禁足解了,她一直也没等到常润之回来。
  沈嬷嬷便同她说,皇上已经赐了婚,常润之便已是铁板钉钉的九皇子妃了,自然不会再回太子府做什么女官。所以她不回太子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太子妃顿时就觉得不舒服了。
  凭什么你想走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
  这股火气一直窝着,直到今日常润之登门。
  太子妃其实是想为难她一二的,还是沈嬷嬷劝住了。
  等见到常润之,见她还是如从前一样,脸上挂着淡淡的笑,说话的时候让人觉得她无比真诚,连她的冷言冷语她也毫不在意,太子妃一时便觉得没了发火的契机。
  沉默了会儿,太子妃才问道:“不是让你等我这边儿禁足了便回来吗?怎么拖了这些日子?”
  常润之便抱歉道:“实在是圣旨赐婚来得太过突然,婚期离得太近,家中一直在为此事准备,微臣也忙碌得很。殿下也知道微臣这是二嫁,头一回出嫁时的那些嫁妆,和离后收了回来,总要再点一点。时间紧迫,所以一时将太子府的差事给忘了。”
  常润之说的倒也是实情,且她面上的惭愧之色很是明显,太子妃便知道她说的多半是真的。
  太子妃不高兴地道:“这么大的事儿你也能忘,这是有多不把太子府放在眼里?”
  常润之忙施礼道:“殿下恕罪,实在是忙晕了……这不,忙过了之后,微臣想起此事,便急匆匆地来您面前请罪了。”
  太子妃哼了声,常润之诚恳地道:“殿下若是有气,朝着微臣出便是,微臣都受着。只希望您别气坏了身子,您还怀着小皇孙呢。要是您气着了,那微臣可就罪过大了。”
  饶是太子妃再生气,听到常润之这话也觉得火气散了不少。
  这个人就是这样,总能对人说点儿关切的话,然后便让人莫名其妙就对她生了好感,都不忍开苛责她太过。
  沈嬷嬷在一边用眼神示意太子妃别为难常润之,太子妃垂了眼帘,半晌后才道:“罢了,这也不是你的错,怪不着你。”
  “微臣惭愧。”常润之低头轻声说道。
  太子妃摩挲着茶盏,垂眸问道:“你今儿来,是回来当值的?”
  常润之摇摇头,实话实说道:“殿下也知道,微臣腊月初便要出嫁了。家中老太太和母亲的意思是,让微臣待在府里备嫁,好好养一个月。微臣今日来,是来请辞的。”
  太子妃早就想过了,常润之若是不回太子府,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若是回太子府,那不可能是来复职的,多半是来辞官来了。
  所以听到常润之这话,太子妃也没什么大的反应。
  “府里过两日会再来一位女官,你到时候过来,和她交代清楚你负责的事儿,便去吏部卸职吧。”
  常润之自然是答应下来,又陪着太子妃说了些话。
  太子妃淡淡地应着,看出来常润之想要辞行了,想了想还是问道:“你与九皇子,是不是在那次宫宴上认识的?”
  常润之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还是点头道:“那是微臣和九皇子第一次见面。”
  “然后你们便开始往来了?”太子妃追问道。
  常润之想了想,觉得也算不上。
  刘桐第一次见她是在醉仙楼,她却不知道。她认为的第一次见面,对刘桐来说,其实是第二次。
  宫宴过后,刘桐除了给她送了些药材外,其实没有什么别的举动。
  然后她就进了太子府做女官。
  真正开始往来,应该是从他们在街上偶遇时算起吧。
  常润之心里想着,嘴上便回应道:“真正和九皇子说上话,其实是在闲暇时,逛街的时候遇到的。”
  太子妃狐疑地看着常润之,见她面色坦荡,一时还真不知道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但现在纠结这些个问题也没有意义了不是吗?
  太子妃摆摆手:“我有些乏了,你回去吧。等新女官来了,我再让人去通知你过来。”
  常润之便起身道:“殿下注意身体,微臣便先告退了。”
  太子妃点点头,常润之慢慢退了出去。
  一会儿后,小丫鬟来禀报说,常女官已经走远了,太子妃方才问沈嬷嬷道:“嬷嬷怎么看?”
  沈嬷嬷想了想,轻声回道:“老奴觉得,常女官对您是没有恶意的。您今儿给她冷言冷语的,从她面上也看不出不满来。”
  沈嬷嬷顿了顿,还是劝道:“您别使脸色给常女官看,那也是您未来妯娌呢。结善缘总比结孽缘的好,谁能说得准,以后那常女官不会有帮到您的时候?”
  太子妃闷闷地应了声,良久后叹了口气,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我也不是就想着给她脸色看,可就是忍不住妒忌她命好……”

第一百章 烂醉

  魏紫不满太子妃对常润之的态度,出了太子府便有些抱怨。
  常润之道:“她不过就是说两句不入耳的,又没什么恶意,你不高兴什么?”
  姚黄也道:“听人说,怀孕的人情绪很是不稳定,阴阳怪气的。太子妃许也是这般吧。”
  “不管她是不是那般,就当她是那般也没什么不好。”常润之叹了声,回头望了望紧邻皇城的太子府,道:“左右咱们以后和太子妃的来往也不会很多。”
  魏紫疑惑道:“以后姑娘是九皇子妃,太子妃是姑娘您的嫂子,怎么还会往来不多?”
  常润之默了默,轻叹了声道:“太子妃不会想和我往来,我也不想掺和太子府里的事。即便是妯娌又如何?不往来也是正常的事。”
  魏紫还待问,常润之摆手道:“行了,这事儿不提了,回去吧。”
  魏紫虽然好奇,但常润之的话她还是听的,当即便老老实实地闭了嘴,跟在常润之后边。
  然而离了太子府不多远,常润之却停下了脚步。
  她前面站着一个男人,似乎对遇见常润之也感到惊讶,这会儿正瞪大了眼睛望着她。
  常润之无奈,想想这时候也的确是下了小朝,太子归府,幕僚上门的时辰,见到效忠于太子的方朔彰也没什么稀奇的了。
  只不过,在大婚前,前任夫妻遇见什么的……传出去怕是不大好听。
  常润之当即扭转身,打算换一条道走,方朔彰情急之下却出声喊道:“等一下润之!”
  常润之脚下一僵,步子迈得更快。
  然而方朔彰到底人高步长,很快就追上了她,挡在了她面前。
  姚黄见避不开方朔彰,当即便警惕地站到了他和常润之中间。
  魏紫很是不满地问道:“方大人做什么拦着我们家姑娘的路?太有失体统了吧!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