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善围-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往今来,类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真题都是应试必备的灵丹妙药。
  初选的时候先面试,后笔试。京城复选则是反着来,先笔试,后面试。
  笔试如果不过关,尤其是宫规部分一道题都不能错,直接淘汰——就像十五年前胡善围等四十个女官进宫,首先是去宫正司学宫规,范宫正当年说出这个一刀切的规则,当时很多女官还觉得苛刻,包括胡善围。
  可是现在的胡善围经历了宫廷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却认同范宫正当年看似苛刻的规则:连宫规都考不过,在皇室当儿媳妇简直就是来送人头的。
  能够参加复试都是秀女中的佼佼者,即使不当皇室儿媳妇,她们也能拥有美好人生,何必在皇室蹉跎青春。
  皇室不仅仅是一路荣华,也是战场。
  春风吹战鼓擂,二百五十个秀女迈向考试,开始笔试。
  胡善围照葫芦画瓢,女德、四书、宫规三大板块,皆在一天内完成,这又是体力和抗压能力的大挑战,能够过这一关的,在皇室的基本生存能力都有了。
  一天考试下来,秀女们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有当场痛哭的,也有云淡风轻的,还有精神和体力双重崩溃,眩晕休克的,胡善围早有所料,派了尚食局的女医在外面等候,进行救助。
  沈琼莲,江全等人在一旁感叹:“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时间过的太快了,十五年似在回首间。”
  胡善围也唏嘘不已,看到江全,就想起她进宫的原因,问道:“南康公主今年十五岁了,驸马选的如何?”
  南康公主就是江全的亲外孙女,生母胡庶人难产而亡,亲兄长楚王朱桢爱惜妹妹,但不得不很早就去武昌就藩了,她在李贤妃、成穆贵妃、李淑妃、端敬贵妃一共四个嫔妃的宫殿里辗转养大的,也是不容易,幸好有江全这个外祖母在身边保护爱惜着,南康公主才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江全这十五年又要当女官,又要保护南康公主,是女官中老的最快的——倒不是她不注意保养,而是她为了进宫当女官,在年龄上造假了,改小了五岁,她现在的真实年龄是六十岁。
  江全鬓发已经全白了,皮肤也已松弛,老态毕露,不过精神尚可,说道:“礼部和宗人府那边有几个人选,目前最有可能是以前东川侯胡海的幼子胡观。”
  东川侯胡海死得早,第二代东川侯因蓝玉案连坐而死,除爵,胡家只剩下胡观一人。
  听到这些,胡善围有些搞不懂了,“蓝玉案牵连者甚广,第二代东川侯死的着实有些冤,不过胡家这么快又起来了,居然是尚主的热门人选?皇上这是要做什么?”
  江全眼里只有南康公主,并不关心政治,说道:“我也不知,但若没有皇上授意,胡观都不配在人选名单上出现。这京城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浮浮沉沉,此消彼长,谁能说得清楚。”
  江全说得也有道理,胡善围想着关于胡家的事情,回忆往事:“第一代东川侯以前有个嫡长子,叫做胡斌,封了东川侯世子,当年还入选怀庆公主的驸马人选。原本也是热门人选,但是在比试马球的时候,被现在的怀庆公主驸马、永春伯王宁一球打掉了头上的网巾,发髻里的假发包给露出来了,原来胡斌发量稀少,便用假发髻充数,当众丢脸,失去了竞争资格。”
  当时的场景也是历历在目,前男友王宁和秃头胡斌骑马交叉而过,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秃头无发,若说没奇缘,怎今生又遇着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宁因此脱颖而出,被洪武帝钦点为驸马。
  时间弹指一挥间,王宁和怀庆公主的长子快十四岁了,也到了即将订婚的年龄,而胡善围还在给皇孙们挑老婆。
  东川侯世子落选之后,自觉无脸见人,便参加了西平侯沐英带领的南征军征战云南,结果战死在那里,没有娶公主,反过来还为国捐躯,没有结婚,没有子嗣,第二代东川侯是二弟胡玉,卷入了蓝玉案,全家死光了。
  江全听了,当即如临大敌:“什么?胡观的大哥是秃头?我听说父秃秃全家,传男不传女,胡观会不会也是秃头?我的南康公主可不能嫁给有明显身体缺陷的男人。”
  果然是亲的外祖母,一切细节都逃不了外祖母的检时。
  胡善围说道:“这倒未必,我要锦衣卫帮你查一查胡观的发量,免得你担心。”
  女官之间互相扶持的多,拆台的少,能帮就帮一把。
  江全道谢,胡善围笑道:“我们都是看着南康公主长大的,都希望她能够下嫁良人。”
  江全说道:“我并无奢想,只希望南康公主将来的驸马能够有怀庆公主的驸马永春伯一半就行了。”
  永春伯王宁是胡善围少女时期一道那么亮、却那么悲伤的白月光,是她永远不能言说的伤……幸好我的生命里出现了沐春,像一支红玫瑰,将我如死灰般的心变得绚丽多彩。
  胡善围看着满院子的秀女,恨不得明天就完成任务,辞官去昆明找沐春。
  只要想到沐春,胡善围就有了动力,打了鸡血似的不知疲倦,熬夜阅卷,希望早点站完最后一班岗。
  秀女们考试是为了当皇家孙媳妇,胡善围阅卷是为了沐春,都是为了婚姻大事,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两天后发榜,纵是笔试如此苛刻,依然有一共一百八十名秀女入围接下来的面试。七十名秀女落榜,当天就赐了金银等礼物,由父母领回原籍。
  离宫那天,储秀宫传出阵阵淘汰秀女们隐忍的哭声。兔死狐悲,其余一百八十名秀女脸上也并无欣喜之色,接来的考验只会更残酷。
  但出乎意外,第二天,胡善围带领众秀女去御花园玩游戏,有蹴鞠、打马球、泛舟、垂钓、投壶、捶丸、放风筝等项目,秀女们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参加。
  压抑了一个多月的压力瞬间释放,反正不晓得第二轮是否留下,秀女们大多都放飞自我,疯玩起来,纾解压力。
  来自河南的打蛇少女张秀春出身军户,有些身手,果不其然参加了身体激烈对抗的蹴鞠,进了五个球,是本场最佳射手。
  胡善围最关心的端敬贵妃的侄儿郭二姑娘参加了马球比赛,娴熟优雅的骑马姿势,挥杆时干净利落,进了三个球,是本场最佳骑射手。
  和孝慈皇后同族的马姑娘则选了最清净的垂钓,一个人坐在水榭的亭子边,也不知想什么心事。
  胡善围远远的看着明黄色的华盖飘过来,便知是洪武帝的御驾了,立刻引起了警惕之心,就像护着小绵羊的牧羊犬,跑到前头去拦驾,就怕洪武帝贼心不死,又来吃窝边草——可不能再吃,再吃你的孙子们都不够分了啊!
  胡善围如临大敌:“皇上请留步,前方秀女们在做游戏。”
  就是因为晓得秀女们在这里嬉戏,所以朕才来的。
  洪武帝最近老夫聊发少年狂,从新鲜的身体那里吸去活力,感觉自己好像变年轻了,远远听到御花园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新宠们涉世未深,粉妆玉琢的脸、清澈的、崇拜的眼神,以为老皇帝就像天神一样无所不能,让洪武帝很是受用。
  听说御花园秀女嬉戏,一颗老心又开始痒起来。
  洪武帝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好多明君到了晚年会变得昏聩好色,甚至会睡了自己的儿媳妇,因为做爱是一股令人沉醉的、生命的力量,越老越是渴望。
  咳咳,洪武帝一张老脸微红,“朕信步来此,随便看看,朕不进园子。”
  宁可相信白日有鬼,也不能信男人的嘴,尤其是有前科的老皇帝。
  胡善围堵在路口,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既如此,就请皇上去假山亭子那里稍歇一歇。”
  必须将老皇帝隔离,可不能再节外生枝了。
  洪武帝讪讪的离开,上了太湖石垒的假山,上面有一座五丈高的亭子,清风徐来,柳丝飞舞,很是清净,那么远的距离,人如蝼蚁,看不见相貌。
  胡善围松了一口气,秀女们终于安全了。
  可惜这口气还没沉到丹田,洪武帝拿出了一个西洋的单筒望远镜……
  胡善围:……
  洪武帝端着望远镜看了片刻,蓦地顿住了,向胡善围招招手,“你来看水榭第三个亭子间钓鱼的姑娘,她是谁。”
  没有办法,胡善围拿着望远镜看过去,“是山西的秀女马氏,与孝慈皇后是同族,只是出了五服,没有什么来往。”
  洪武帝顿了顿,说道:“这个姑娘乍一看上去,和孝慈皇后年轻时很相似。”
  胡善围提醒道:“马氏今年才十四岁。”
  她还是个孩子啊,千万别爱屋及乌弄回去侍寝!
  谁知洪武帝突然没了兴致,“朕去孝陵看看孝慈皇后,你忙吧。”
  洪武帝走了,胡善围复又端起望远镜细看,远处的马姑娘浑然不觉,依然坐在亭子边垂钓,胡善围心道,这个马姑娘明日面试,若无大差错,一定要留下,将来恐怕有莫大的造化。


第154章 无悔
  洪武帝去了趟孝陵,次日方回。回来时闷闷不乐,刚来的三位新宠相伴过去邀宠,洪武帝只是赐给她们首饰,哄小孩似的打发走了,连续几日都是独眠,没有召任何人侍寝。
  胡善围这才放下心,看来老妖精看在亡妻的面子上终于消停了。
  复选面试,代掌六宫大权的崔淑妃坐在主位,东西六宫各宫主位的嫔妃皆有投票权,簇拥着崔淑妃坐在两侧。
  其实东宫太子妃也应该受邀前来,给秀女们的面试淘汰赛当一个颇有分量的评委,可惜她自己把投票权给作没了,至今还在东宫里“养病”。
  一百八十名秀女每十人一组,先是向崔淑妃等娘娘们行礼问候,然后逐一自我介绍,崔淑妃等嫔妃向感兴趣的秀女提一个问题,或者某物某景,要求秀女以诗文或者书画作答,考验临场应变能力。
  轮到打蛇少女张秀春时,崔淑妃随手将一朵插瓶的牡丹花赐给她,要她此花为题,即兴作诗词。那张秀春出身微寒,觉得自己没啥希望,一路选上来,淘汰了无数优秀的女子,越战越勇,因而十分放得开,闻言指着花瓶里的竹枝笑道:
  “淑妃娘娘,民女在诗词上着实平庸,怕写出来侮了诸位娘娘的耳朵,不如民女以牡丹为题,以竹叶为乐器,吹奏一首民间俚曲如何?”
  崔淑妃觉得有趣,便依了她。
  张秀春折了一片竹叶,刚一上嘴,吹破了。
  众人皆笑,张秀春也不慌,又折了一片,拿帕子沾了沾水,擦去嘴唇上的口脂,这一次成功了,小小的一片竹叶,被她吹得花团锦簇,牡丹迎春而开。
  崔淑妃很是满意,向她招手,“你过来。”
  崔淑妃亲自将大红牡丹花簪在张秀春发髻上,张秀春长相大气,眉目清朗开阔,额头丰满,虽是小户出身,但此刻凭着年轻无畏,硬生生将牡丹的贵气俗艳给压下去了。
  看着崔淑妃满意的神情,胡善围知道这个张秀春留定了。
  轮到本次选秀出身最高贵的郭二姑娘时,众嫔妃见她徐步走开,轮廓和曾经的后宫之主——端敬贵妃有些相似,顿时心中唏嘘不已,纷纷念起了郭贵妃生前的好处,无人为难她,都不敢提问。
  其实她靠着亲姑母端敬贵妃的福利,在座的嫔妃都不会没有眼色的去把她淘汰——即使要刷下去,也是到最后一轮洪武帝亲自把关时才会由皇帝划去姓名。
  故,郭二姑娘来面试只是走过场而已,崔淑妃都不敢怠慢她。
  但,无人提问,场面有些尴尬。
  胡善围眼看着要冷场,便问道:“你擅长丹青,你观这位张姑娘,她的相貌可堪入画?”
  郭二姑娘打量着插戴牡丹花的张秀春,赞道:“张姑娘国色天香。”
  胡善围说道:“既如此,你便将张姑娘画下来,画一副簪花仕女图如何?”
  “是,胡尚宫。”郭二姑娘走去旁边的画案,挥毫作画。
  画不会一时就能得的,胡善围命后面十个秀女继续进来面试。
  约五队过后,郭二姑娘的簪花仕女即成,诸位嫔妃皆交口称赞,场面又热闹起来。
  轮到孝慈皇后的同族马姑娘时,崔淑妃要她以咏春为题,做诗词一首,马姑娘填了一曲《减字木兰花·咏春》: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池边垂柳。风吹辗转入佛堂。
  曲终人散。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看遍山河落照红。
  马姑娘颇有才情,也入围了最后的复选。
  不过,即使马姑娘发挥失常,因洪武帝看中的原因,她也会被胡善围留名。只是胡善围看着马姑娘这首《减字木兰花》的内容,总觉得有些凄凉,有种不好的预感,可是转念一想,马姑娘还小,没见识过真正的绝望是什么,少年不知愁滋味,有这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习惯也实属正常。
  反倒是胡善围这种历经沧桑的,看透生活本质,依然热爱生活,想要拥抱幸福,到了这个年纪反而喜欢轻松吉利的东西。
  这一次面试,淘汰一半,只留下九十人。其实被淘汰的也是极好的姑娘了,她们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缺乏娘娘们的眼缘。
  故,九十个姑娘淘汰,被父母接出宫后,立马有京城的官宦人家派遣官媒去说亲,就连怀庆公主也看中了一个小官之女,为长子王贞亮求聘。
  作为首个主动和平民阶层结亲的公主,怀庆公主此举深得帝心,洪武帝大赞女儿,特封了外孙王贞亮为镇国将军,还开了内库,为未来的外孙媳妇置办嫁妆,厚赐了皇庄田地。
  怀庆公主摒弃了与豪门联姻的惯例,京城附庸者慎重,纷纷效仿,洪武帝大手一挥,都赐了价值不等的嫁妆,鼓励豪门与小门小户之女通婚。
  如此一来,除了少数一门心思想把女人带回原籍嫁人的,大部分淘汰的秀女都在京城找到了归宿,成为高门贵妇,因一起在储秀宫集训的过往,成为手帕交,以后在京城彼此来往,也不寂寞,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最后一轮,九十个秀女中选出二十七个,相当于三选一,由洪武帝亲自选出孙儿媳。
  胡善围把一摞摞厚厚的秀女名册交给洪武帝,上面记录了秀女们从初选到现在的各种表现、女官们的评价、性格特点等等,足足有三个箱子装着。
  洪武帝随手一摆,“放到一旁去,朕有空再看,朕还要批阅奏折。”
  胡善围说道:“皇上,九妃和十八个侧妃关于大明未来百年国运,需慎重挑选啊。”
  洪武帝听了,一叹,“好吧,你拿过来。”
  洪武帝一个个的看,首先就将孝慈皇后的族人马姑娘的名册留下来,吩咐毛骧:“要山西的探子们起底马家,家族五代之类的亲戚、恩怨、有无作奸犯科、鸡鸣狗盗等等都报上来。”
  胡善围听了,心道:若是马家家世清白,老实可靠,估摸这位马姑娘去定了皇太孙宫,只是不知是正妃还是侧妃。
  洪武帝看得很快,一页页的飞速翻阅,在翻到郭二姑娘的名册时顿住,他亲手秘密赐死了郭二姑娘的亲姑姑,差一点点,就封了郭贵妃为皇后。
  想起端敬贵妃,自然又联想到疼爱的十儿子鲁荒王,洪武帝闭上眼睛,眼皮颤抖着,过了一会才睁开,叹道:
  “郭家和以前一样,习惯把自家的女儿献给皇族,以示忠诚,朕、郢王(郢王妃是郭大姑娘)、现在又是皇孙,真是朱家三代人都有郭家的女人,郭家一片忠心,朕不能置之不理,郭二姑娘要留下。”
  胡善围为郭家的女人们叹息,郭家尝到了献美的甜头,只要皇室需要女人,郭家都会把女儿们推出来,至于女儿们自身是什么想法、是否想嫁入帝王家,根本不重要。
  当年端敬贵妃就是如此,她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不当妾,堂堂正正的当正妻,为此付出所有努力……但最后为了给儿子复仇,还是放弃了。
  想起端敬贵妃,胡善围就觉得心酸。这些大明最优秀的姑娘们努力去争取的东西,难道真是她们自己想要的吗?
  并不是,恐怕除了郭二姑娘,她们大多数其实并不知道嫁入皇室意味着什么,富贵和风险如孪生兄弟般存在,有时侯皇权碾压下来,无论她们多么有本事,多么优秀,都难逃一劫。
  她们大多数只是为了家族、为了父母兄弟有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机会……
  洪武帝一气看完了所有秀女名册,心里大概有了底,第二天最后一轮选秀,每两个姑娘为一组,觐见洪武帝,洪武帝当场做出决定,淘汰的赐给金银绸缎,由女官领出宫去,交给父母。
  留下来的,当场赐给一套金嵌宝石的头面首饰,回到储秀宫,等候圣旨。
  以前五人一个房间的储秀宫拥挤不堪,隔壁说梦话都能听见,现在只剩下二十七个秀女,立刻显得空荡孤寂了。
  胡善围重新抄录二十七人名单,递给洪武帝亲自做主分配给孙子们,这种事情胡善围可做不了主——她也不想做主,实在责任太重了,区区一个尚宫是无法担当责任的。
  洪武帝也没有为难她,说道:“把崔淑妃请来,朕和她商量一下。”
  论信任,胡善围还是比不上从吴王潜邸就开始的效忠洪武帝的崔淑妃。
  胡善围巴不得脱开干系,连忙去延禧宫请来崔淑妃。
  做完这一切,胡善围一身轻松,去了御花园散步,“偶遇”皇太孙朱允炆。
  到底年轻,对爱情和婚姻尚有期待。胡善围晓得皇太孙想说些啥,笑道:“皇太孙莫要心急,估摸日落之前就有结果了,皇上着急抱重孙呢。”
  皇太孙脸颊微红,“我没有、我不急、我不晓得胡尚宫在说什么。”
  胡善围道:“既然如此,微臣告退。”
  “胡尚宫请留步。”皇太孙追了上去,“那个……那人……可是当初我和胡尚宫说的那样?”
  胡善围吟道:“‘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池边垂柳。风吹辗转入佛堂。曲终人散。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看遍山河落照红。’这是那个人即兴填的一曲《减字木兰花》,皇太孙可喜欢?”
  皇太孙大赞,兴奋之色溢于言表,说道:“好曲,还是即兴填词,她一定是个内心细腻,有才情的姑娘。胡尚宫的眼光,我是相信的。”
  胡善围说道:“既是好姑娘,将来好好对待她,方不负她千里迢迢来京参选、过五关斩六将的一路冲杀,才能来到皇太孙面前,这一定是修了好几世的缘分。”
  胡善围对马姑娘有好感——无他,完全是因那天马姑娘在水榭垂钓,直接将年老但色心不死的洪武帝给震慑住了,无形中保护了其他秀女不被洪武帝这个磨人的老妖精给叼走。
  洪武帝若铁了心要带人走,胡善围是拦不住的。
  皇太孙应下,“这是自然,我与……她,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她好,就是对我自己好,胡尚宫放心,我一定会对她好的,我发誓,若有违誓,我愿拱手河山——”
  胡善围忙打断了皇太孙的毒誓:“殿下不要说了,微臣相信殿下。”
  反正赐婚圣旨一下,我就要离宫了,你们以后过的如何,我也不知道。
  皇太孙回到詹事府,无心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他天资聪明,胡善围吟了一遍的《减字木兰花》,他就牢牢记住了。
  皇太孙将这首曲写在纸张,自己也尝试添了一曲《减字木兰花》,但怎么填都不满意,觉得差很远,一团团搓成球的纸团在废纸篓里堆成小山……
  次日,赐婚圣旨下来了。
  马姑娘为皇太孙妃,另有赵氏,王氏为侧妃。
  打蛇少女张秀春封燕王世子妃,郭二姑娘封了燕王世子的侧妃。
  对于皇太孙妃的位置,胡善围觉得并无悬念。但是郭二姑娘如此显赫的出身,都只是封了燕王世子的侧妃,不仅仅是胡善围,几乎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不过,后来随着一道道圣旨的颁出,不仅仅燕王世子妃是出身名不见经传的低阶小军官,其他世子妃也皆是如此,倒是侧妃的出身比正妃要高。
  这一下无论百姓还是当官的都明白了君子一言九鼎意味着什么了,原来洪武帝说“联姻民间,选秀畎亩”不是做做样子而已,搞出一副亲民的架势来,为了蓝玉案之后残暴的名声好听罢了。
  洪武帝说要选平民皇太孙妃、世子妃,那就是来真的。
  圣旨一下,那些送女儿选秀的勋贵人家傻了眼,几乎要忘记磕头谢恩,尤其是郭家,堂堂一门两侯,祖宗还追封了国公,出了驸马、王妃、本以为皇太孙妃若当不上,至少能够捞一个藩国世子妃的,结果居然是个侧妃?
  若不是金光闪闪的圣旨,郭家人几乎觉得全家在做一个集体的噩梦。
  然而,圣旨都下了,断然没有抗旨的道理,再派家丁出去打听,晓得其他七个世子妃也皆是出身寒微人家,心里的不平少了些,强打精神,准备办婚礼。
  圣旨颁发之日,就是胡善围请辞之时。
  乾清宫,胡善围找老皇帝要求兑现承诺,“皇上,如此选秀已经圆满结束,微臣尽力为皇孙们选出了合格了平民皇太孙妃和世子妃,如今他们的婚礼将至,到了微臣功成退隐的时候。”
  九个皇孙要结婚,洪武帝垂老的脸上也不禁有些喜气,“你就这么着急离开,不喝杯喜酒再走?”
  前车之鉴,夜长梦多,胡善围说什么也不敢拖延了,“皇孙们的喜酒微臣心领了,微臣已经当面祝福各位皇孙百年好合,以后和妻子好好过日子,孝顺皇上。”
  胡善围越是着急,洪武帝就越和她不紧不慢的回忆往事拉家常,“朕以前听孝慈皇后说,你进宫的第一天,是光着脚走进宫的,袜子都磨破了,是沐春从孝慈皇后那里讨了一双鞋送给你穿的?”
  想起往事,一股热泪涌上眼眶,胡善围尽力克制住泪水别流下来,“是的陛下,沐春送了微臣一双鞋,微臣方不至于进宫的第一天就出大丑。”
  洪武帝指着胡善围的双足,“就是这双羊皮小靴子吗?”
  胡善围点头,“是的,微臣一直好好的收着保养,一年就过年的时候穿一回,不敢狠穿,怕穿坏了,今日要离开宫廷,微臣是穿着这双鞋走进来的,也要穿这双鞋走出宫。”
  洪武帝叹道:“看来你去意已决啊。不过,你辞官出宫,去云南找沐春,你们有三年多没见面,只靠书信联系,三年会发生很多事情,万一沐春耐不住寂寞,有了别的女人怎么办?你不会后悔吗?”
  胡善围把眼泪忍了回去,目光坚定,说道:“微臣进宫当女官无悔、今日辞官出宫也无悔、喜欢沐春十三年无悔、想与他度过余生也无悔、将来他若变心微臣也无悔,与他合离了断便是,不会纠缠。微臣三十五岁了,微臣可以独立选择自己的路,也能自信的承担所有可能的后果。”
  “很好,孝慈皇后没有看错你们两个,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洪武帝拍了拍手,对屏风后面的人说道:“出来吧。”
  沐春激动得都不会走弯路,直接走直线推翻了屏风,朝着胡善围狂奔而去。


第155章 荡
  两点之间距离最近的是什么?
  直线。
  沐春就像一只奔跑的田园犬,张大嘴,摇着尾,脑子一根筋,撞翻了屏风都浑然不觉,速度之快,胡善围都看出了重影。
  倒是门外护卫的纪纲以为有刺客,跑来护驾,却看见沐春一个借力点地,飞身而上,紧紧抱着胡善围,呼呼的转圈。
  胡善围的裙摆旋转、跳跃,因兴奋欣喜,穿着羊皮小靴的脚背都不知觉的绷直了。
  两人的年龄相加都六十七了,已是暮年老人,他们的爱情还在日出时。
  纪纲不看他们,但来都来了,总得找点什么事情做方不显得尴尬,遂过去扶撞倒的屏风。
  洪武帝使了个眼神:出去,咋这么没有眼力见呢。这么多年了,光长年纪,不长脑子。
  无脑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纪大美人退下。
  洪武帝看着沐春抱着胡善围原地转圈,并没有出言打扰,他静静的看着这对男女重逢,想起了病榻上孝慈皇后的嘱咐:
  “……沐英和冯氏夫妻不谐,都是我们自作主张赐婚所致,沐春从小到大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的,虽有我们疼他,但终究比不上血亲父母,故这孩子性格有些乖张。如今沐春和胡善围……请皇上想法子成全他们,算是我们以前做错事的补偿……”
  孝慈皇后临终前为了保护太医和女医,拒接任何人给她治疗,她还叮嘱他要“求贤纳谏”,做个好皇帝,还要他成全一对有情人……就是没有为她自己求一点点东西。
  出于各方面考虑,洪武帝打算履行诺言,其实早在胡善围开始京城的复选之时,洪武帝就暗中下令命沐春秘密回京了,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沐春应该正好在选秀结束之时到达。
  胡善围请辞之时,也是沐春刚刚到达乾清宫的时候,洪武帝要他躲在屏风后面,对胡善围做一番终极考验。
  胡善围感觉头都要转晕的时候,沐春终于停下了,他牵着胡善围的手,对着洪武帝一拜,“谢皇上成全。”
  胡善围乍一停下,有些眩晕,站立不稳,歪倒在沐春怀里,洪武帝这个鳏夫(没有正妻,纵使有一百个妾,也是单身汉)看见这一幕,未免有些眼热,说道:
  “朕可以成全你们,但是要约法三章。第一,你们两个人的身份特殊,若公然结合为夫妻,必定惹出无数事端,所以,朕会写下婚书,为你们两人证婚,你们是合法的秘密夫妻,但是除了朕,你们的婚姻关系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一条你们可答应?”
  沐春此时脑子还飘在京城上空,梦游似的说道:“只要能够娶善围姐姐为妻,微臣不在乎有没有名分。善围姐姐是微臣的知己,所谓知己,她知我,我知她,与其他人无关。”
  胡善围说道:“微臣既然决定出宫,原本也打算放下一切,微臣早已看透名利,不需要夫贵妻荣,封什么诰命夫人,微臣始终以当过五品尚宫为荣。”
  其实隐婚有利有弊,弊端就是不能公开得到亲友的祝福,有利是在于沐春身为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妻儿必须留守京城——那么胡善围和沐春要继续像以前那样过着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牛郎织女一年还能见一次呢,他们连这对夫妻都不如。
  结婚了没结差不多,就像沐晟的妻子程氏,结婚两年都还是个处女,名下就有两个庶子了,后来沐晟回京一次——把两个妾氏生的儿子送到京城接受正统贵族教育,终于和程氏圆房了,但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丈夫短暂的相聚,程氏没有怀孕,之后便又是漫长的独守空房。
  而且胡善围若封了黔国公夫人,她就要应付婆婆妯娌小叔小姑子等等,当然,对于胡善围而言,在京城应付这些完全没问题,可大家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