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善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往前冲是唯一的出路,一万叛军顶着火势,不顾一切的往山顶方向发起冲锋。
  瞭望塔上,沐春举着洪武帝送他的西洋单筒望远镜,看见山坡如一群蚂蚁般黑压压的叛军突破烈火而来。
  即将踏入某个区域时,沐春拿起外公的长弓,在长弓上搭了一炳箭头在燃烧的火箭,拉满弓,放箭。
  火箭如一道闪电,划亮了夜空,点亮了沐春的容颜。
  少年人相貌尚未彻底长开,下巴青青的一片,是一根根硬茬茬的胡子将出未出的状态,可是他双眸比火箭还要闪耀,炽热的目光似乎能融化顽石。
  莫欺少年穷,因为少年会给你各种“惊喜”。当他真正长大时,所有人都要仰视他,昨日还是脚下杂草,今天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强弓射出的火箭飞跃两百米,点燃了已经提前泼了油的丛林,将踏入此地的叛军一同点燃。
  叛军被火海淹没了。
  前面是火,后面也是火,叛军被烈火包了饺子,无处可逃。
  沐春故意用投石器将火球弹射得远一些,让叛军以为往上冲就能脱险,其实第二道火攻陷阱就在山上,就等着叛军们冲进“火坑”,然后一网打尽。
  这群中计的叛军临死前最后的意识,就是:沐春这个混世魔王的名头果然名不虚传!他发起疯来连自己都烧!
  南坡全是浓密的植被,这里离山寨不到两百米,迟早会烧到山寨!
  瞭望塔上,沐春背着外公的长弓,身边插着一副半旧的军旗,是外公郢国公冯国用曾经行军征战的时候用的,也是一百冯家军所打出的旗帜。
  冯家军看着旗帜下屹立的少年,恍惚看到了旧日主人的轮廓。
  冯国用战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天妒英才,是洪武帝账下死的最早的十大开国大将。
  他死的时候,膝下一双儿女,冯氏和冯诚还没成年。女儿冯氏后来嫁给了沐英,生了沐春,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比她父亲还要短命。
  因冯氏之死,冯家和沐家表面依然是姻亲关系,实质上已经有仇怨。
  沐春的存在,总是提醒父亲沐英,他曾经有过多么糟糕的婚姻。
  又总是提醒冯家,沐英是个多么糟糕的姑爷,对冯氏之死负主要责任。
  夹在中间的沐春长成了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的混世魔王……
  这时,并不算大的北风,停了。
  风停之后,大火不再往北烧了,而是无差别攻击,向南向北同时蔓延。
  如此一来,大概一刻钟就要烧到山寨!此时山火的浓烟已经已经溢到山寨里,杂牌军们纷纷用手巾沾了水,捂住口鼻,咳呛声此起彼伏。
  惶恐犹如烈火般在山寨杂牌军里蔓延开来。
  杂牌军们双膝跪地,头一次无比虔诚的祈求老天:下雨吧,赶紧下雨吧!再不下雨就要烧死了!
  后面是火焰,前面是悬崖,没有退路,眼瞅着要与叛军同归于尽。
  瞭望塔上,沐春忍无可忍,他没有像杂牌军那样跪地祈雨,而是对着夜空挥拳大吼道:
  “贼老天!你敢骗我!逆风行云,蚯蚓出洞搬家,这明明是暴雨之兆!”
  “你快给老子下雨!你要不是再不下——”
  沐春弯弓射箭,把弓拉到极致,然后朝着夜空射去!
  强弓射出的箭矢消失在厚黑的云层里。
  终于,一声炸雷,地动山摇,怪石岭犹如仙人渡劫似的,闪电和雷声四起。
  一滴凉飕飕的东西落在了沐春将出未出的青涩胡茬上……
  混世魔王的判断是对的,是夜,天降暴雨,到了黎明方休,转为小雨,淅淅沥沥,浇灭了最后一点篝火。
  黎明第一道光束,落在山寨瞭望塔的“冯”字军旗上——为什么杂牌军没有“沐”字军旗?明明游击将军姓沐。
  因为西平侯沐英嫌弃嫡长子第一次出征只是山寨剿匪,觉得丢人,不配用“沐”家的名头。
  然而怪石岭一战,以一对十,沐春却出乎意外的打出了以少胜多的战役。
  是的,这是正儿八经的一场平叛乱的战役,不是普通山寨剿匪。
  冯家军顿时觉得脸上有光,觉得冯家后继有人,不愧为是主人的亲外孙,顿时欢呼起来,大叫:“自古英雄出少年!”
  其余杂牌军也跟着一起大呼,“少年英雄!少年英雄!”
  瞭望塔上的沐春彻夜未睡,混世魔王平生第一次被人夸赞,他表面镇定,内心不好意思,有些紧张。
  偏偏纪纲在下面起哄,“将军讲两句吧!”
  沐春飞了一眼刀,佯装成熟冷静,“讲个屁!赶紧埋锅造饭,吃饱了好回京城论功请赏!”
  纪纲继续卖力的拍马屁,“将军你看,你的胡子长出来了,从今天起,你就是男人了。”
  沐春拔刀,以刀背为镜,看见下巴黑乎乎一片,又摸了摸,像砂纸似的硌手,纪纲没骗他,别人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他决定把胡子留着,看起来成熟一点,能弹压住这群杂牌军。
  回京之前,杂牌军在南昌待了一段时间,他们要清理战场(火场),掩埋一具具焦尸,驻扎南昌的卫所五千官兵看到看到漫天火光,闻讯赶来时,战争已经结束了,漫山遍野的焦尸,像十八层地狱的火狱场景,甚是可怖。
  游击将军沐春以一对十,一战成名。军界感叹,果然虎父无犬子。
  处理完后事,杂牌军班师回朝,从江西到南京,沐春一路都不刮胡子,而且手不离弓——这是临行前舅舅冯诚命人送给他的,外公郢国公冯国用的旧物。
  沐春觉得这个弓有灵性,给了他运气,他大骂老天,朝天射箭,顷刻间大雨倾盆,比拜菩萨灵验多了。
  可见能够用武力解决,就不要跪下求饶,哪怕老天爷和所谓的天意,也并非不可战胜。
  杂牌军回京那天,正好是小公主满月,宫廷举行了剪发命名礼。
  尚宫局崔尚宫受李贤妃的邀请,穿着吉服,为小公主剪发,按照品妆打扮的李贤妃将胎发藏好,然后摆出贤妃的仪仗,去了乾清宫。
  洪武帝和马皇后已经穿着吉服,在大殿等候。李贤妃将襁褓中的皇女递给保姆,保姆小心翼翼的抱给马皇后,马皇后又笑盈盈的将小公主抱到洪武帝跟前。
  洪武帝笑呵呵的牵着小公主白胖的右手,说道:“玉华,就叫朱玉华。”
  “是,真是好名字。”马皇后承旨,将小公主给了保姆,命名礼方成。
  礼部将洪武帝命名的内容写成圣旨,太监拿着圣旨去后宫找尚服局的司宝——帝后印玺皆由后宫司宝管理。
  女史江全早早就等候在这里了,经过胡善围的鼓励和送补品等精心调理,江全伤痛愈合,已经恢复司宝女史的差事了。
  江全打开圣旨,读着上面的内容,女儿啊女儿,你的宝贝女儿叫朱玉华呢,多美的名字。
  江全强忍住喷薄而出的眼泪,在圣旨上盖上了洪武帝的印章。
  如此,圣旨才能生效。太监拿着圣旨去了礼部,礼部将圣旨送到专门处理皇族事宜的宗人府。
  此时宗人府的宗令是太子朱标,朱标将小公主的名字登记在玉牒之上,写在李贤妃名下,表示小公主正式成为皇族的一员。
  当日,宫中又是大开宴席,庆祝小公主满月剪发命名礼。
  就在当日,范宫正将编写好的《赵宋贤妃训诫录》献给马皇后。
  马皇后御览,很是满意,说道:“将此书送去雕版刊印出来,先印五百本。所有宫妃,无论品阶高低,都赐一本。此外,所有的皇室内命妇,亲王妃,郡王妃,亦或是驸马家的命妇,都要各赐一本。嫔妃们的娘家,还有亲王妃,郡王妃的娘家,均赐书,以教导这些皇亲国戚,始终要保持谦虚自省,重视家风家法,莫要再有类似胡美乱宫之乱象。”
  “微臣遵命。”范宫正领了马皇后懿旨。
  一旁曹尚宫心想:这下范宫正又有机会摆威风了。
  小公主满月,身体健康,雨雪可爱,马皇后很是高兴,说道:“这次修书,你们都辛苦了,所有参与修书的女官,每人皆有赏赐——曹尚宫。”
  曹尚宫忙道:“微臣在。”
  马皇后说道:“具体赏赐什么,你和范宫正一起安排,修书之事,关系重大,赏赐断然不能简薄了。”
  范宫正见马皇后心情好,乘机进言,“皇后娘娘,藏是新建的,不属于六局一司任何一个部门。既然藏在修理典制时至关重要,微臣建议将藏交由宫正司管理,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马皇后觉得并无不妥,说道:“六局一司各司其职,藏总要找个归属,那就划入宫正司吧。”
  范宫正大喜,藏和胡善围从此都是宫正司的了,胡善围能干,性格坚定从容,能镇得住别人,给外戚赐书,教导外戚内外命妇们整顿家风家法这种容易得罪人的事,就交给她做好啦!


第31章 升官了
  曹尚宫和范宫正商议如何赏赐协助修书的女官。
  曹尚宫半含酸的说道:“你是《赵宋贤妃训诫录》一书的总裁,居首功,怎么什么赏赐都不为过,说吧,你想要什么?”
  书修完了,皇后也认可了,这个夏天最艰巨的任务完成,又将胡善围这种人才收入囊中,替她办事,总算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范宫正无事一身轻,懒得理会曹尚宫的醋意,轻摇着团扇,“我以前最喜欢升官。可如今,我的官职已经到顶,倘若再进一步……”
  范宫正手中团扇指着曹尚宫的座位,“你可愿意挪一挪位置?”
  后宫女官,尚宫权力最大。
  曹尚宫柳眉倒竖,“你放肆!”
  “啧啧。”范宫正继续摇着团扇,“你呀,还是那么大的火气。尚宫局一年到头的忙,你这个尚宫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你愿意挪位置,我还不愿意坐呢。”
  曹尚宫暗中松了一口气,嘴上却说道:“我这个人天生忙碌命,我就愿意忙。咱们赶紧把赏赐的事情定下来,我还有一堆事呢,没时间和你玩笑。”
  范宫正说道:“我倒无所谓,什么都有了,也看淡了。帮我修书的二十个女官要好好赏一赏。赏的越重,就表示皇后娘娘对修书的看重,这本书刊印出去,赏赐给后宫嫔妃,皇室宗亲,还有外戚,他们才能重视,把这本书当回事。”
  曹尚宫压低了语调,“咱们多年同事,知根知底,你别在我面前糊涂。皇后娘娘当初为何要修《赵宋贤妃训诫录》这本书,咱们都心知肚明,不就是为了那位——”
  曹尚宫遥指东六宫的延禧宫方向,“可如今胡庶人已死,胡氏灭了三族,死绝了。为何皇后娘娘还要大张旗鼓的推行这本书?”
  曹尚宫不愧为是马皇后的心腹,刊印五百本,并赏赐修书女官的懿旨一出,曹尚宫就琢磨出了不对劲,“贵妃一夕之间倒台,最近东西六宫太平的很,个个老老实实的,谁敢再翘尾巴?”
  范宫正也面露疑惑之色,“我也觉得不对劲,我还想问你呢。你整天伴随皇后娘娘左右,你都不知道的事,我怎么知道。这本书最先只是针对后宫嫔妃,如今扩大到了整个宗室,连亲王妃也赐了书,皇后娘娘不会无缘无故这么做,其中必有深意。”
  在后宫做事,走一步,要想三步,混到这个位置,两个五品女官已嗅到了风向有变。
  既然把话说开了,不用打哑谜,曹尚宫直言道:“皇后娘娘的风格,向来是举重若轻,喜怒不动于色,猜不透啊。如今,只能皇后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没有大功,也不至于出错。”
  少问,多做。是曹尚宫的后宫生存心得。
  范宫正点头,说道:“你要是猜到什么,记得告诉我。我听到什么风声,也会告诉你,免得无知无觉,触了霉头,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两人一言为定,话题又回到赏赐修书女官这事,范宫正建议:“对于女官而言,还有什么比升职更好的赏赐?每人官升一级得了。”
  既然马皇后嘱咐过要重赏,不能简薄,曹尚宫不会替皇后小气,“官升一级没有问题,但是……”
  曹尚宫指着二十个协助修书女官名单,“江全,陈二妹,沈琼莲,李玉珍,胡善围这五个人进宫才五个月就升官,从从八品女史变成了正八品的掌字辈女官,恐怕难以服众吧,宫中从未有女官升这么快,就像范宫正你这样出身名门,又踏实能干的女官,从从八品女史升到正八品的掌字辈,也用了一年时间。”
  范宫正是元朝四大诗人范梈的孙女,名门闺秀,骄傲如曹尚宫,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哎哟,难得曹尚宫夸我一次。”范宫正以团扇遮面,假装害羞,又正色道:“给她们升职,是皇后娘娘的恩典,表示对修书这件事的看重,让后宫和外戚都重视《赵宋贤妃训诫录》,嫔妃不要在后宫搞事情,外戚注意整肃家风。女官能不能服众,要看她们以后的办事能力,能者得之,不能者按照宫规降级,岂能把恩典和服众混为一谈?”
  也对,反正恩典皇后已经大大方方的给了,要是自己坐不稳位置,就是她们自己的问题。
  曹尚宫点了头,“好吧,听你的,都官升一级。”
  范宫正拿笔,将胡善围的名字画了个圈,“她现在是我宫正司的人了,我们宫正司和六局不一样。六局是尚、司、典、掌、女史五个等级。宫正司只有宫正,司正,典正和女史四个等级。所以胡善围要升职,就七品典正。”
  “连升两级?”曹尚宫不敢相信这是以严谨闻名的范宫正嘴里说出来的话,“你今天真喜欢开玩笑。”
  “我不是开玩笑。”范宫正说道:“我们宫正司担任监督之职,没有掌这个等级,女史往上升,就是七品典正。我总不能为了胡善围一个人,去改变司里的官阶制度,凭空制造出一个掌正来。”
  曹尚宫坚决反对:“胡善围进宫五个月就连升两级?范宫正未免太儿戏了!”
  范宫正也寸步不让:“大明女官制度是皇上和礼部共同制定,皇上下圣旨颁布实行,你我,甚至皇后娘娘都不能擅自改动。胡善围要么不升职,要么就直升典正。”
  曹尚宫拍案而起,“那就要胡善围别升职!赐给她财帛即可!”
  范宫正啪的一下,将茶盏在桌上重重一搁,茶水都飞溅出来了,“二十个修书女官,人人都升职,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就是不公。”
  曹尚宫针锋相对:“唯独胡善围连升两级,这才是不公!”
  范宫正问道:“我且问你,皇后娘娘要厚赏二十个女官,是为了什么?”
  曹尚宫:“废话,当然是修书。”
  范宫正道:“好,这可是你说的。这次修书,如果没有胡善围之前独自一人打理藏,将丙子库藏书分门别类,录入书目索引,我们做起来事情来事半功倍,修书的进展怎么可能这么快?还有胡庶人数次干扰修书,带着延禧宫的人捣乱,也是胡善围独自一人挺身而出,保护藏。所以论修书的功劳,二十个女官,胡善围贡献最大,宫中人尽皆知,她有资格连升两级。”
  曹尚宫中了范宫正的套,在套中挣扎,“四个月升两级,后宫从来未有之事,我们不能开这个先例。”
  范宫正说道:“曹尚宫你去年三十三岁升为尚宫局尚宫,统领六司,襄助中宫,也是后宫女官升职从来未有之先例,之前的历任尚宫,皆年过四十。难道你认为自己尚宫之位来路不正?不配当尚宫?”
  “你……放肆!大胆!”曹尚宫越是挣扎,套的就越紧,范宫正太狡猾了!
  范宫正趁热打铁,“宫中女官,都是从宫内,宫外层层选拔,考试出来的,看得是才学,品行和能力,混资历的都被淘汰出局。胡善围品行才学能力俱佳,且遇事从不逃避或者拖延推责,我认为她可以担任我们宫正司典正之职,出了问题,我来担责!你怕什么!没想到你是这样胆小怕事的曹尚宫!”
  曹尚宫一拍胸脯,“我怕什么?我若是个怕事的,能在三十三岁就晋升尚宫?”
  范宫正道:“既然不怕,你就答应啊!”
  话赶话的,曹尚宫说道:“答应就答应,谁怕谁!”
  范宫正双手一拍:“一言为定!”
  上当了。曹尚宫猛地将杯中茶水一气喝下,“我会将赏赐名册交给皇后娘娘御览,皇后若点头,这事就算定了。要是皇后不同意,就别怪我出尔反尔。”
  两人在争吵中商议完毕,草拟了赏赐名册,呈给马皇后御览。
  马皇后的目光在胡善围的名字和七品典正的职位上停留片刻,眼睫毛都没动一下,“就照这个赏赐下去吧。”
  连马皇后都同意了,曹尚宫当然不好再说什么,“是,臣这就去办。”
  马皇后又道:“今天沐春要回来了,你要御膳房去准备他爱吃的菜。”
  曹尚宫等人领命而去,马皇后平时若无事,喜欢在书房独处,看看书,写写字,不像其他身居高位的人喜欢讲排场,到哪里都前呼后拥,一堆人伺候。
  室内安静下来了,马皇后在书案上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了个几个字,觉得心不静,干脆搁笔,拿起做了一半的针线,慢慢缝着一件军用的棉衣,让一颗心沉下来。
  有些事情,急不得,慢慢来……
  马皇后想着心事,刘司言在门外说道:“皇后娘娘,翊坤宫孙淑妃病重,茹司药将孙淑妃的脉案和症状写下来,送去太医院一起会诊,但是太医们说淑妃最近病情总是反复,需要亲自把脉看诊,方能对症下药,茹司药请求将孙淑妃挪至乾清宫,请太医们看诊。”
  《皇明祖训》上写明了,太医不能踏入后宫半步。若遇到特殊情况,需将病人挪至皇上所居住的乾清宫,让太医去会诊。
  但这种特殊情况,皇后也不能单独做主,还需要请示皇上。
  刘司言刚落,马皇后就放下针线,说道:“本宫去告诉皇上,皇上定会同意,你们赶紧去准备。”
  今日真是多事之秋:混世魔王沐春回京,小公主满月剪发取名,范宫正和曹尚宫为赏赐之事大吵,西六宫的主位、西宫娘娘孙淑妃病重……
  不过,此时的胡善围并不知道这么多,她被连升两级,封了七品典正的懿旨惊呆了,跪在地上发愣。
  大明的宫廷礼仪,大部分都是类似鞠躬的拜礼,很少有跪地磕头的时候,例如命妇们在重大节庆时进宫觐见皇后,也只是行三拜礼仪即可,无需跪拜。
  只要在领旨谢恩,或者谢罪等时刻,才会这种行跪拜大礼。
  “胡善围?”前来宣旨的典言女官大声道:“胡善围,还不快领旨谢恩!”
  “谢谢皇后娘娘恩典。”胡善围猛地惊醒过来,对着坤宁宫方向叩头,双手举过头顶,领皇后懿旨。
  藏的一群人蜂拥而来,纷纷围着胡善围,“恭喜胡典正,贺喜胡典正!”
  胡善围捧着懿旨,她此刻脑子一片空白,没那么简单,连升两级太不寻常了,前方一定有什么了不得的挑战在等着她。


第32章 胡典正
  胡善围等二十个女官领旨谢恩,按照规矩,还要去坤宁宫马皇后那里再次叩谢皇恩。
  自打进宫以来,胡善围还没见过传说中的一国之母,特地好好打扮,选了最新的官帽和官袍,甚至不嫌热的穿上了进宫第一天沐春为她从马皇后那里求来的靴子。
  这靴子外面是小羊皮,里子是福建漳绒,穿上去刚好合脚,胡善围和马皇后一样,都有一对大脚板。
  可惜今日不巧,马皇后惦记孙淑妃的病情,去了乾清宫亲自看女医和太医们一起会诊。
  坤宁宫,刘司言招呼二十个刚刚晋升的女官坐下吃茶,“今日皇后娘娘临时有事,托我请你们喝茶。”
  一般人来谢恩,很难见到皇后真面,就在宫外磕头便是。在后宫,尚宫局的司言部门十个女官相当于帝后的嘴巴,专门转达帝后的吩咐。马皇后既然要六品司言来招呼这些女官,已经表明了对她们的重视。
  宫女端来茶和点心,女官们吃相斯文,多少都用一点,毕竟是皇后的赏赐。
  唯有十三岁的沈琼莲最放松,专“攻”面前的桂花糕,脸颊沾着糖霜。刘司言见她吃的香甜,命宫女又送了一盘,还给她换了新茶,“给沈掌籍换一杯红茶,那个去油腻。”
  沈琼莲在尚仪局司籍部门,如今升了一级,成为了掌字辈的女官,她这个掌籍依然是后宫的女教习,教授宫人。
  “多谢刘司言。”沈琼莲吃空了一盘,一只胖手又向第二盘桂花糕发起“进攻”。
  其余女官喝的都是绿色的龙井,只有沈琼莲的茶换成了武夷山红茶。她戴着乌纱帽,穿着官袍,打扮越是成熟,就越显得一张圆脸稚气,惹人怜爱,好像偷穿了大人的衣服,连刘司言也不禁“母性大发”,格外照顾她。
  刘司言觉得有趣,问她,“你进宫五个月,习不习惯宫中的生活?”
  沈琼莲说道:“不习惯。”
  胡善围和众女官:幸好皇后娘娘今天不在坤宁宫!要不就尴尬了!
  刘司言咳咳两声,问:“哪里不习惯?”
  沈琼莲:“那里都不习惯。”
  刘司言不知该不该将茶话会继续,众女官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嘴里的茶点难以下咽。
  幸好沈琼莲接着说道:“宫里和家里不一样,规矩多。下官在家里住了十三年,在宫里才五个月,当然不习惯了。不过,以后会慢慢习惯的。”
  众女官松了口气,有惊无险结束了茶话会。
  刘司言亲自送二十个女官出了坤宁宫,曹尚宫在议事房忙了一阵,出来透透气,刚好和下属刘司言碰上了,看见二十个女官的背影,曹尚宫打趣道:“怎么样?新来的那几个厉害吧,有没有探一探胡善围的底?”
  刘司言取出帕子擦了擦汗,“甭提了,一个沈琼莲就够我受的了,胡善围估计更硌牙,这一批女官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胡善围回到宫正司,向范宫正交代坤宁宫赐茶的情况。
  范宫正慵懒的摇着团扇,“这个沈琼莲总是出乎意外,说她清高持才傲物吧,她总能在最后圆回来,把人堵得无话可说。可惜我手气不如崔尚仪,没能把这种天才收入囊中——我不是说你比她差,你有你的好处。”
  胡善围讪讪道:“我没有和沈琼莲比。”
  范宫正将一个象牙牌递给她,“这是你的名牌,证明身份之用。”
  胡善围接过象牙牌,圆形,巴掌大小,正面写着:“宫正司,典正,胡善围”,反面写着“女官悬带此牌,不许借失,违者治罪”。
  脊部还刻着一行浅浅的楷书,“洪武十三年造”。
  范宫正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是七品典正,从今日起就要当得起这份差事。你的第一个任务,是完成皇后的新懿旨,将《赵宋贤妃训诫录》印五百本,分给后宫嫔妃、皇室亲王府里的王妃侧妃等姬妾,还有外戚的女眷。给她们讲解清楚,不要触犯戒律,要学习这些贤妃典范,重视家风家法。以前犯错,她们找无知者无罪的借口,你给她们讲明白了,她们要是再犯,就别怪皇上皇后起了雷霆之怒,后妃和其家族因自身不慎,而步入胡庶人家族之后尘。”
  胡善围顿时觉得腰间这块象牙牌有千金重!
  胡善围顿了顿,鼓起勇气,问道:“范宫正的意思是说,印书,赐书,讲书,到执行这本书,都由下官一人完成?”
  除了印书看起来比较简单,其他各项任务好像都在得罪人!
  从后宫,到亲王府的王妃侧妃,再到外戚内眷,只要是女性,统统得罪个遍。
  “要不你为何会连升两级呢?”范宫正拍了拍身体渐渐僵硬的胡善围,“我看你天资聪颖,品行端正,坚强好学,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用肉眼可见,前途是一片刀山火海。
  但若退缩,她将一无所有。胡善围紧紧捏着腰间的象牙牌,典正的身份给她力量和勇气,说道:“多谢范宫正对下官的信任,下官便肝脑涂地,也要完成任务。”
  范宫正问:“你不害怕吗?”
  胡善围说道:“只要能完成任务,前面便是一口油锅,下官也淌定了。”
  范宫正就是欣赏胡善围骨子里激发出来的狠劲,给她的压力越大,迸发出来潜力就越大,总能给人惊喜。
  范宫正原本是琢磨不透皇后娘娘的真实意图,想要找个合适的人甩锅,把压力转移,但现在对胡善围的欣赏,她心里有些愧疚,说道:“宫正司和皇后娘娘的懿旨就是你的后台,你需要谁帮忙,尽管开口向我要人,我会帮助你完成任务。”
  胡善围不客气,说道:“太好了,将来后宫嫔妃第一天的学习讲解,我想请范宫正您亲自授课。”
  这个……覆水难收,范宫正的话刚说出口,不好意思拒绝胡善围,“行,我答应你。”
  胡善围又道:“这五百书要赏赐出去,代表皇室的体面。需要请最好的雕版师傅,还有封面,纸张的选择,装帧等等,若想细节样样做得好,非杭州不可。下官的家里是开书坊的,自宋以来,刻本的书籍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轮书籍,胡善围是个内行人。范宫正觉得自己果然找对人,说道:“这个便宜,你亲自去杭州召集十几个雕版师傅,选择纸张,油墨,装帧等,连夜赶工,印刷五百套,运到京城,我给你十天时间,可做得到?”
  “做得到,但是需要花费很多银子。”
  范宫正问:“你要多少银子?”
  胡善围伸出一根手指。
  范宫正:“一万两?”
  胡善围:“差不多一千两。”
  范宫正笑了,“瞧你这没出息的样,我还以为多少银子呢,一万两银子连一件龙袍都做不了。我给你两千两银子,一切都要选最好的,且速度越快越好。皇后娘娘很重视这件事,书做的漂亮,娘娘面上也有光彩。”
  胡善围说道:“是范宫正修书修的好。”
  好话人人都爱听,范宫正笑容更盛,“哎哟,这小嘴越来越甜了。杭州之行,你身边得有人伺候着,方显得皇家的体面,我给你派几个女秀才和宫女。女秀才伺候笔墨,宫女管着你的饮食起居。”
  胡善围乘机说道:“下官希望范宫正将梅香从御膳房调出来,伴随下官左右。”
  范宫正说道:“一个灶下婢而已,准了。”
  梅香终于摆脱了灶下婢的身份,离开油腻闷热的厨房,对胡善围千恩万谢,提了热水,要给胡善围洗脚。
  胡善围拒绝了,“我把你从厨房捞出来,不是要你来伺候人的,也不是要你谢我,为我做牛做马。你不用在厨房当值,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年底宫中宫女要大考,考过的称为女秀才,当了女秀才,才有可能成为女史,才有升官的可能,否则你还会轻易跌回灶下婢的身份,时光蹉跎,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再不出头,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梅香羞愧,自知低估了胡善围,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