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主喜嫁-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也有人说,中状元人家那凭的是真本事,有真才实学,靠着多年苦读,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有人从十来岁就下场,到五六十岁还在考呢,要赢过这么些人,多不容易。
而状元呢,首先十八以下的,二十八以上的全没戏了,娶过妻成过家的当然更不可能,生得好,家世好,年纪相当又没议过亲的年轻人,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这驸马怎么挑也不会跑出这个圈子。
到底哪个容易哪个简单?这个么……局外人也只能是远远看着,漫不着边的猜一猜。
刘琰嘛……
刘琰这会儿又被程先生教训了。
程、柳、张三位女先生,程先生名声最大,才学最佳,脾气……最凶。
柳、张二位都是很好说话的人,尤其是张先生,她教女红。本来嘛,公主们会不会做针线也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张先生待她们很是宽松,活计爱做就做两针,不爱做张先生也不催逼。
刘琰本来就不是心灵手巧的那种人,做针线这种活计又需要耐心,她坐不住。
这么一来,她的女红本事如何可想而知。
海棠花开的时候,张先生说请公主、郡主们做一个海棠花荷包。结果刘琰做是做了,就是做出来的那模样……别说往身上戴了,不是看着都有点儿伤眼。
本来嘛,这荷包倘若拿给张先生看,张先生多半也是一笑而过,说不得还会挑几处刘琰自己都不知道优点把这个荷包夸一夸。
真的,张先生那人简直脾气太好了,再糟烂的活计,她都能找出优点来,夸得又真诚,有时候刘琰听着听着,都觉得自己的活儿做得没那么糟了,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嘛。
上次张先生让她们缝一双袜子出来,刘琰已经很努力了——努力的成果也就是两只大小差不离,但针脚缝的象蜈蚣脚一样,这个实在没有办法。她基本功不行,想要那细密齐整的针脚,除非让人代做。
结果张先生还夸她料子选得好,这种棉布料子做袜子最好,柔和,穿在脚上不打滑,也不会扎脚硌脚。
结果这次交荷包的时候,张先生不在,居然是程先生代课。
刘琰顿时有了不妙的预感。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没错。
一排几个荷包放在程先生面前,刘琰那个最显眼。
她那个荷包最大!
刘雨也交了荷包,她那个显得小巧些,白绫底子用粉色丝线绣着有些单薄的海棠花。
不得不说,刘雨这荷包虽然绣的也很简单,但是至少能戴在身上见人。
还有刘纹,这姑娘的荷包做得也不错,如意形的,上面不但绣了朵海棠花,还绣了一只蝴蝶。
虽然蝴蝶绣得有点歪歪的,可是人家这个显然是下了功夫,肯定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来的。
刘琰的这个嘛……一看就偷工减料。
她不爱绣花,不知道为什么,拿起针来总会扎手,区别只是扎得深和扎得浅,扎得多和扎得少而已。
所以她根本就没打算绣花,而是取了取巧的办法,用粉色绸布裁剪成海棠花的样子,再把这绸布另缝在素色荷包上头。这可比一针一线的绣出海棠花来容易了不知多少倍。
她也觉得自己这个做得简单了些,有点不大好意思,所以又用绿色绸布拼了两片叶子上去。
然后……就被程先生训了。
挨训嘛,刘琰早习惯了。
不过以前挨训,也就姐妹们看着,现在还有刘纹这个侄女儿也一起上课,这丢脸可是丢到晚辈面前了。
程先生也没批评她手艺差,反正公主、郡主们的手艺都好不到哪儿去。程先生是说她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其他人做的好歹能看出是海棠来,刘琰这个,嗯……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当然了,若仔细分辨,大概还是能看出一点海棠的样子,可做得这么粗糙,看一眼就够了,再多看程先生说会伤眼。
挨了训斥,这荷包还得返工。
刘琰有点垂头丧气。
她最近写字背书都挺顺当的,可在程先生这儿很少能得着夸奖。
这荷包要返工……今晚怕是又要点灯赶工了。
以前李尚宫和桂圆还替她着急,说偷偷替她代做。
刘琰摇头:“程先生会看出来的。”
银杏说:“不要紧,我们做得粗疏潦草些……”话没说完让桂圆一眼给瞪回去了。
这傻丫头说话总是不过脑子,张嘴就来。
是,没错,她说的是实话,可有时候实话才不能说呢。
这么明晃晃的说公主做得丑,做得差,不是找打是什么?
刘琰倒并不在意。
反正她做得是差,银杏也没说错。
时日长了,李尚宫她们也明白了。做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程先生那儿最不待见的就是弄虚作假。
上次五公主出事,源头也是功课作假引出来的。
回了安和宫,刘琰苦着脸让人把针线篮子端出来,她还要做荷包。
李尚宫赶紧端了一盏清心茶过来,又翻开绣样本子,帮着出主意。
“公主别太累着自个儿,近日天气躁热,宫里有不少人咳嗽发热,今天娘娘还打发人过来传话,让公主当心身子。”
刘琰拿起一轴线:“咱们宫里也有人病了?”
“咱们宫里倒是没有,不过听说纹郡主那边有个宫女发热,已经被挪出去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春猎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
也不知道哪来那么耳朵和嘴巴。刘琰做的那个海棠花荷包被程先生打了回来勒令重做,这事儿没到天黑就传得满宫里没人不知道了。
用午膳的时候曹皇后问了一次,用晚膳的时候皇上又问了一次,最让刘琰纳闷的是,居然宫外都知道了。
刘芳这些日子总折腾些古怪的吃食,有的觉得吃着好,还进上来。今天就差人送了一道面点,一道汤羹——这且不说,关键是刘芳还让人送了两本绣样来。
合着这消息都已经传到到三公主府里了,那估计别处也一样能打听着。
这都什么事儿啊,保不齐明天四公主女红奇差的消息满京城就无人不晓了。
刘琰返工的这个快要做好了。
她把料子剪成了海棠花朵形状,再缝起来,中间钉上米珠做花蕊,无论如何做得是比第一个精致得多。
这个交上去应该可以过关了。
第二天四皇子见了她还跟她讨那第一个荷包:“到底做得如何差了?拿给我瞧瞧。”
刘琰瞪他一眼:“你也来笑话我。”
四皇子一本正经的说:“不是笑话,我是真的好奇,究竟那海棠荷包做成什么样儿了,程先生那么不依不饶的?”
“去去去,已经绞了。”
四皇子见她真要生气,赶紧换了话题。
“后日春猎,你是跟着我,还是跟着母后一起?”
倘若跟着曹皇后,那就是坐车去坐车回,打猎也不会上场,顶多骑会儿马,赏赏景,游览一天就回来了。
要是跟着四皇子,那当然可以玩儿个尽兴。骑马射猎,登山抓鱼,样样都能尝试。
刘琰这才转嗔为喜:“那我跟着小哥一起。”
四皇子笑着点头:“也好,那我提前让人预备起来。”
上次行宫闹刺客之后,四皇子和刘琰身边的护卫人手都增加了,尤其这次又是出宫,还是打猎,四皇子就算自己不惧刺客,也不会拿妹妹的安危开玩笑。
不但护卫要安排好,还有他们的马匹,用的弓箭,以及当日行猎时的大致路线都要事先计划。要是只有四皇子自己,自然没多少顾忌,带着刘琰,那自然不能往猛兽出没的地方去。
兄妹俩有商有量,有说有笑,刘琰连那天要穿什么、带哪柄猎弓,带什么茶点都想到了。
奈何这世上的事情多半不会按人计划好的来,不是有句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么?
刘琰的月事一向不大准,就在春猎前一日突然不期而至了。
这下就算曹皇后放手让她去骑马射猎,刘琰也去不了。一来很不方便,二来,确实身子不适。喝了太医特意给开的药,腹痛倒是不那么厉害,但手脚都没力气,整个人象被抽掉了脊骨似的,软趴趴的爬不起来。
再不情愿,刘琰也只好跟着曹皇后一起坐车了。到了围猎的地方扎下营帐,桂圆她们二话不说先煮了药茶端上来。
药茶倒不难喝,可是有股冲鼻子的气味儿,刘琰很不喜欢。
桂圆轻声劝:“公主,趁热一气喝下去,这对身子有好处。”
“先放着,等一等喝吧。”
“可凉了的话,太医说药效就打了折扣了。”桂圆耐心的说:“奴婢这儿有蜜饯,有乳糖,还有果子露和酥点,公主服了药赶紧吃两块儿,药味儿就压下去了。”
刘琰没办法,接过药碗来,捏着鼻子一口气往下灌。
天气本来就燥热,她穿的又厚实,现在又一口气喝了这么大一碗热的药茶,感觉一碗茶下去,汗顿时全出来了。
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热是热,可是热气好象都在体表,内里——尤其是小肚子那一块儿仍然是凉浸浸的,始终暖不起来,这种冷热交加的感觉别提多别扭了。
桂圆赶紧给她擦汗,又把蜜饯糖果端上来。
刘琰随手拿了一块酸梅糖,放进嘴里哎哟一声,又赶紧吐了出来。
桂圆刚才见她拿了糖就想提醒她的,不想刘琰动作太快已经递嘴里了。
这糖酸味儿比甜味儿还要重,公主一贯不喜欢。
“快吃这个。”
桂圆递了块蜜饯,刘琰赶紧接过来塞进了嘴里。
“公主多歇一会儿吧。”
刘琰不歇着还能做什么?
别人都出去骑马、喝茶、赏花……她就只能闷在帐子里头。
豆羹捧着一大把野花从外头进来,笑嘻嘻的行了礼,把花递给桂圆。
“公主快瞧,这山间的野花虽然没有咱们御园的那么娇美名贵,可是也开得挺他热闹的呢。”
刘琰点了点头。
“你也算是有心了。”刘琰懒洋洋的吩咐桂圆:“赏他。”
豆羹赶紧再行个礼:“谢公主赏。”
桂圆赶紧让人寻个瓶子灌了水,把这些花插起来。
“水勤换着些,这花儿只怕十天半个月都不会谢呢,到时候咱们带回宫里去接着赏。”
榻边放了这么一大束花,刘琰眯着眼,能闻见花朵草叶上的气味,青涩,微香,和宫里的花闻着确实不同。
桂圆在旁边说:“公主不用烦闷,这春猎又不是今天一天就猎完了,到后日,公主身上也方便了,照样能出去骑马游玩。四皇子殿下刚才还让人送了一对白兔,一对锦鸡过来,都活蹦乱跳的,公主要是精神好,让人抱进来玩一会儿解闷?”
刘琰摇摇头。
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药茶有点安神的作用,她喝下去没一会儿就昏昏欲睡。桂圆赶紧服侍她躺下,帐子里有些闷热,带来的行李她吩咐人简单收拾安放好,寻了一把团扇来替公主轻轻的扇风。
这风扇出来也不凉,但好歹能让人舒服点,不显得那么窒闷。
刘琰是睡着了,可桂圆自己却出了不少汗。
银杏凑近前轻声说:“桂圆姐姐,我来替你扇一会儿。”
桂圆手也确实酸了,她把扇子递给银杏,小声嘱咐:“别扇的太猛了。”
银杏点头表示记住了,然后学着桂圆刚才的样子,不疾不徐的缓缓扇风。
外头热闹起来,声音一阵一阵的传过来,有人声,有马嘶,有鼓声还有号角声。
第四百五十八章 头名
刘琰睡得并不踏实。
主要还是因为身子不适。
她迷迷糊糊的,感觉一半儿意识是睡着了,另外还有那么一小半儿是半醒着的呢。她能感觉到身旁有人打扇,能听到帐子外头远处传来的喧哗声,还能听到帐子里有人走动。
帐子外头还有人低声说话,刘琰没睁开眼,含含糊糊的问了一句:“是谁?”
旁边的银杏连忙回话说:“公主,是纹郡主过来了,送了两样点心,问候公主身子。”
“哦,那请她进来坐一坐。”刘琰也实在不想躺着了。
桂圆进来回禀:“纹郡主没进来,放下东西就走了,说不扰公主歇息了。”
刘琰坐起身来,先喝了两口温茶,桂圆带着人围上来替她理妆。
在宫外当然一切从简,不过这个从简也简不了多少。一个宫女在前头捧着镜子,后面两个人忙活。
“纹儿送什么来了?”
“一样是肉脯,一样是千层酥。”桂圆把盒子捧过来:“公主要尝尝吗?”
刘琰刚睡醒,并没有胃口。
她拿起一块肉脯,只闻了闻气味儿,又放回捧盒里,又看了一眼千层酥。
桂圆觉得刘琰多半是看不上这点心。当然了,肉脯又油,咸味儿和香料味儿多半也重。千层酥就更不用说了,公主平时就不爱吃,又干,偏甜腻,吃的时候还容易掉渣。
纹郡主这是诚心来探望的?看样子不是。也就是走个过场,应付面子。
桂圆挺替自家公主抱不平的。
不管公主和大皇子关系如何,对这一双养在宫里的侄子侄女儿,公主可是尽到做长辈的责任了。
起码公主就知道纹郡主不吃羊肉,不吃苦瓜,不吃豆角,不吃枣子……另外,纹郡主喜欢红的、紫的衣物,不喜欢蓝的青的月白的那些颜色。
这些喜好说起来琐碎,但是既然同住东苑,又一起在程先生处上课进学,交往时日这么久了,只要稍稍留心就能知道。
要说纹郡主笨?
那可不是,她一点儿不笨,看她把乐绛轩里里外外管得多么严实周密,就知道这姑娘虽然年纪不大,但心计可不少。
也就是不用心呗。
刘琰当然也不会因为点心不合心意就生气。
刘纹的心,大部分全用在她弟弟身上,少部分才分给她自己,至于旁人,她多半没有余力,也无心去多做关注。
皇家的骨肉亲情也就是这么回事儿,亲兄弟,亲姐妹间尚且会反目成仇,姑侄这种关系……面子上过得去也就是了。
“点心你们拿去分了吧。”
桂圆笑着说:“谢公主赏。这回出来人多,膳房怕是顾不过来,我们正说要找些点心填补填补,要不然怕是要饿肚子的。”
刘琰就笑了。
“出来是打猎的,肯定少不了野味,你们还怕吃不饱?”
桂圆只是一笑。
刘琰也知道她说这话是为了引她开心一下,别为这点心的事儿生气伤神。
她才犯不着呢。
不过刘纹过来,倒让刘琰想起她弟弟。
“琪儿今天是跟着谁?跟着父皇,还是跟着大皇兄?”
“这个奴婢还真没去打听,让豆羹去问一声。”
这个不用去问,豆羹知道。
“小世子没跟着皇上,也没跟着大皇子殿下,他跟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一道呢。”
刘琰点了点头:“知道了。”
父皇平时对琪儿这个皇长孙还是挺重视的,不过……今天这样的场面如果单把他带在身边,旁人的联想那就多了。
但是他也没跟着大皇子……
父子之间平时就见不着面,这好不容易有个适当的场合,刘琪跟在他父亲身边露个面,对他们父子都有好处。
这总是不在一起相处,就算是骨肉至亲,情分也只会越来越淡薄。
豆羹出去一圈儿,又兴冲冲的回来报信:“公主,上午射猎的人都回来了。他们那儿把各人的猎物计数评高下呢。”
“是吗?”刘琰也来了兴致:“那出去看看。”
刘琰没骑马,她乘一顶小软轿过去的。微熏的和风吹在脸上,倒也不算太热,挺舒服的。
山上本来应该挺安静,可现在这一片地方已经扎满了营帐,到处都是旗帜,人声,马声,时不时还有一两声禽鸟野兽的叫声。
皇上远远就看见刘琰过来了,笑着朝她招了招手,刘琰下了步辇走了过去。
她来的这一路上,猎物都已经清点完毕搬运到别处去了。
皇上心说幸好没让女儿亲眼看见,虽然这些猎物是战利品,是今天这些射猎的人英武的象征,可让姑娘家看那么一大堆禽鸟走兽的尸身,怕是会吓着她。
“父皇。”刘琰行过礼,兴冲冲地问:“今天的头名是谁啊?”
皇上的笑意僵了一下,不过很快恢复如常,除了站在他身侧的皇后和姚公公,旁人都没注意。
“哦,前几个人数目都差不多。头一个是二十多只……后面几个也差不多。”
刘琰有点儿纳闷。
二十多只猎物也不算少了,毕竟射猎的时辰也就是这么短,刘琰在营帐里打了一会儿瞌睡的功夫,怎么父皇不大满意?
一旁曹皇后忍着笑,示意姚公公回话。
“回禀四公主,头一名是大理寺参判陆轶。”
“啊……”刘琰有些意外,但又不怎么意外。
她知道陆轶身手好,小哥夸过,曹表兄夸过,三姐夫赵磊夸过,连父皇都夸过……她自己还曾经被陆轶救过一命呢。
只不过京里身手好的人很多,就说内禁卫里,高手就不少,刘琰也没有想到他会在射猎中拔得头筹。
看父皇的脸色怪怪的,母后的笑容也有点怪怪的,刘琰赶紧岔开话题:“那第二,第三名是谁?”
“第二名是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位殿下,他俩是一块儿出去一块儿回来的,猎物也一起算。第三名是承国公世子孙况愉。”
听到第二名刘琰还是些小意外。
刚才豆羹说刘琪跟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个人去射猎,刘琰就奇怪这两个哥哥怎么凑到一块儿去了。就三皇兄那个性子,他跟谁都合不来。
第四百五十九章 炙肉
看父皇的神情,刘琰就知道他一定高兴。
高兴的原因刘琰也猜得出来。
不是因为三皇子和四皇子拿了射猎的第二名,而是因为他们兄弟是一起拿的这个名次。
兄长们之间能友爱亲近,刘琰也高兴。
小哥是不用说,在刘琰看来,小哥浑身都是优点,一点儿毛病也没有。三皇兄呢,性情太暴躁,但这个人本质上并不坏。
有好多次刘琰都听父皇母后在一起说,要是老三能改改他那脾气,倒可堪大任。
三皇兄的脾气确实和以前……不大一样了。
以前他总是在惹事,一个月里不闯十件也有八件祸事,要是哪天他不闯祸了,大家反而纳闷。
但是从三皇子成亲之后,他出门的次数变少了,闯祸的次数也变少了。有了儿子之后,次数变得更少。
但是……
三皇兄也没有以前那么快活了。
以前虽然他三天两头的挥拳头,总喝酒,一喝起来就过量,一喝过头了又闯祸……但是他说话的嗓门总是很响亮,笑声也响亮,骑马、行走的时候都风风火火的,象头年轻的公牛那样。
这一刻刘琰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三皇兄,他一定很喜欢三皇子妃吧?
如果他不喜欢萧氏,就不会在成亲之后有这么大的变化。
然而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好的。也许有人觉得三皇兄这样很好,成了家,有了儿子的人,自然是要越变越稳重了。
但三皇兄的笑容没以前多了,话也少了。他和萧氏之间彻彻底底成了一对相敬如冰的陌路人。
这次萧氏又没有露面,她用的理由还是身子不适。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萧氏没病,她只是不想露面,不想应酬。
大概她连听到别人称呼她一声三皇子妃都觉得难受吧?
要是……
刘琰曾经跟曹皇后说过,要是三皇兄和萧氏实在过不到一起去,索性就和离了也好,萧氏不用把日子过得这么草木皆兵的,三皇兄也不用迁就一个厌恶他,根本不想和他过日子的老婆。
曹皇后当时只是摸了摸她的头。
“这亲事,没那么简单的。”
“我知道……”刘琰当然知道,萧氏是怎么当上这个皇子妃的。
“这话其实我问过你三哥。”曹皇后说。
“啊?那他怎么说?”
“他不愿意。”
他自己不愿意,那就没办法了。
难道三皇兄还对萧氏抱有期望?
也许日久见人心的话是对的,一年两年萧氏能这么扛着,难道十年八年她还这么扛着吗?她总有改变心意的一天吧?
可是过日子不是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这样两个人根本不象夫妻,硬捆在一起,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不是活受罪吗?
“小哥他们去哪儿了?我找他们去。”
姚公公笑着躬身应答:“猎物不少,陆参判说中午要亲手做一道烤肉——往年的惯例也是如此,射猎的头一名,厨子会从他的猎物里选一样料理好了呈给皇上,今年陆参判得了头名,他说要亲手做,皇上也答应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位殿下跟着一块儿去了。”
“哦……”
刘琰问的是小哥他们,没提防又听了一耳朵陆轶的事。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总觉得以前好象没那么频繁的能听到他,看到他。可是自从……自从今年过年到现在,好象到哪儿都能听到关于他的消息,见到他的次数好象也不少……
刘琰也说不清楚。
也许以前他也没少露面,只是那时候刘琰对他并没有这么关注,也没这么敏感,可能见过就算了,听过也没往心里去。
可现在一听到他的名字,刘琰就难免……总比以前关注得多些。
而且她觉得面前姚公公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好象若有深意似的。
刘琰匆匆的说了声:“知道了。”
眼看着到了正午时分,大帐前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刘琰跟曹皇后坐,英罗她们殷勤的在彩棚外又挡上了屏风,挂起了纱帷,以防风沙吹到皇后娘娘和公主的身上。
皇上先举起杯,敬祝这一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众人纷纷起身跟着举杯祝颂。
刘琰现在这情形也不能喝酒,凉的东西也不敢沾,英罗给她端来的是一杯蜜桃味儿的果子露,且是温热的。
众人喝了这一杯酒,下头的人就把今天的正菜端上来了。
这就是今天射猎的头一名所获的猎物,做成了今天午宴的正菜。
盘子放下的时候,曹皇后含笑看了女儿一眼。
刘琰垂着头,仿佛桌子下面有什么宝贝等着她去捡一样。
不知道为啥觉得挺难为情的。
“尝尝吧,这炙肉很嫩呢。”
曹皇后夹了一片肉放在刘琰的碗里。
刘琰说了声好,然后不能再装呆,挟起肉咬了一口。
香。
这是她第一反应。
炙肉本来就比普通的蒸、焖做出来的肉要香,肉皮油光光的,咬起来还弹牙。肥腴的部分一点儿都不觉得腻,可能是因为油脂都已经在烤炙的时候去除了,瘦肉也一点儿都不柴,咬起来满嘴都只觉得香。
一般的烤肉容易让人觉得肉发柴、发硬,可这个炙肉并不会,一点儿也不干,不硬,容易入口,想来吃下肚也不会难以克化。
曹皇后也夸了一句:“这做的不错,真是他亲手做的?”
英罗笑着答:“是他亲手做的,没想到陆参判还有这一手。”
曹皇后倒没象旁人那么意外,只说:“他外祖父当年就是个爱美食,也爱钻研做法的人。我还记得他有一道绝活儿是萝卜汤,当年曾经尝过一次,至今没有人能再做出那个味道来,没想到陆轶这一点儿倒是象了他。”
萝卜汤?
萝卜汤有什么好喝的?
没做公主之前,刘琰就喝过萝卜汤,乡下做汤当然没那么讲究,进了宫之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萝卜汤的主角也不是萝卜了,萝卜排骨汤、萝卜鸭子汤、萝卜火腿鲜贝汤……这些都好喝,但萝卜在其中起的作用可不大。单用萝卜烧汤那可不算好喝。
第四百六十章 送汤
刘琰小半天的功夫都用来琢磨那道萝卜汤到底有多好喝了,可还把御膳房跟来伺候的人叫过来问了。
膳房的张公公一向特别会讨好安和宫,他手艺也好。这次皇上出来围猎,张公公也跟着一起出来伺候了,他还带了两个徒弟,小宋和小包两个。
小宋嘴甜,跑腿送东西的巧宗多半都是他抢了。
刘琰叫人来问话,小宋自然挖空心思的也要答出来。
可是知道的,无非也是膳房常做的那些汤。虽然带着萝卜,但萝卜从来都不是主角。比如有一道三鲜萝卜汤,那是哪三鲜呢?鲜贝、鲜虾,鲜鱼。
这三样在京城可不是人人吃得起的,虽然东西可能不算贵,但要鲜活的一直运送到京城来可就费老大劲了,要不俗话说,物离乡贵呢,这千里迢迢的多不容易啊。
所以这道三鲜萝卜汤,主料是三鲜,它和萝卜关系也不大啊。有这三鲜,配什么菜都好喝。
豆羹小心翼翼的出主意:“公主,要不奴婢去外头打听打听?想来这汤不是宫里的菜,在宫里问不着。”
刘琰看了他一眼,豆羹满脸赔笑。
“行啊,那你去吧。”刘琰又补了一句:“别惹事。”
豆羹连忙说:“公主只管放心,奴婢快去快回,绝不惹事。”
桂圆看了一眼豆羹的背影。
她琢磨着,豆羹怕是要去找陆参判打听去。
本来这汤就是他们家的,不找他找谁啊?
而且……桂圆觉得公主多半也猜得出来。
但公主还是让他去了,这就是默许了的意思吧?
豆羹去了不多时就回来了,但他的神色看起来可不象是很快活。
桂圆猜度着这是事情办得不顺利?没找着人?还是没打听出来?
结果豆羹凑近前说了句话,桂圆的脸色也变得有些奇怪了。
“真的?他是这样说的?”
豆羹连连点头:“正是,我可不敢扯谎造谣,他就是这么说的。”
桂圆眨了眨眼,缓缓吐了口气。
这人怎么这么会折腾?他还真是打蛇随棍上啊。
桂圆总觉得以后的日子怕是安生不了了……虽然说现在这驸马人选未定,但桂圆总觉得,其他人就算条件再好,也不及这人花样百出。
“进去向公主回话吧。”
豆羹虽然觉得这趟关事办得不如预期中顺当,但是……他觉得公主应该不会生气。
刘琰听了他的回话,却并没有多诧异。
也许……她事先已经猜到几分了。
“回公主,陆参判就是这么说的。他说,这萝卜汤的来龙去脉他知道,他也会做,就是怕写成菜谱,膳房的人做不出那个味道来,所以……”
“知道了。”
公主就说了这么三个字。
豆羹心说,这是允了,还是拒绝了?
不过豆羹脑袋不笨,在心里一盘算。
公主没说不让,那就是允了。
下午刘琰陪曹皇后说了会儿话,曹皇后又指点了一回她的针线。
曹皇后现在是不用做这些,即使做,也就是皇上,四皇子,刘琰这么寥寥几个人能得到她亲手做的针线,其他人嘛,那是想都不要想。
当年曹皇后可是手巧能干十里八乡都知道的。
“你啊,一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