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雀北归-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玉瑶笑得开心,和苏若梅说:“我来抱着他吧,帮你抱回去。”
“这我可高兴都来不及啊!”苏若梅笑着道,“我抱一早上都抱累了,正巴不得有人接手呢!”
苏玉瑶满足的抱着小外甥去见过苏招娣和苏老二,这是家里第三代的第一个孩子,两人都非常喜欢,逗逗弄弄,分别送了礼物。
苏招娣送的是一对金手镯和一对金脚镯,还有把长命锁。因为天冷,孩子被包在襁褓里,当场戴不上,她都拿着在孩子面前摇了摇,吸引他的注意。
“想不想要呀?叫外婆就给你。”
镯子和锁上都有小铃铛,摇一摇叮铃铃的响,小孩子好奇,睁大了眼睛转着黑黝黝的眼珠。
苏老二送了一块玉佩,还给塞了个厚厚的大红包,明知小婴儿什么都还不懂,还是难得的心情好开了个玩笑说:“给我们狗子买糖吃。”
“谢谢外婆!谢谢舅公!”苏玉瑶替他谢道。
苏若梅也谢过苏招娣和苏老二,然后就走在前边带路,招呼他们跟上。
陈家院子不远,在苏若梅他们开的饭馆旁边,路过饭馆的时候,看到陈达正在里面,苏若梅就先带他们进去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开的小饭馆。”
然后朝里面高声喊陈达:“达哥!我娘和满舅他们过来了!”
陈达本是在柜台后算账,听到苏若梅的声音,抬头见到苏玉瑶一行人进来,忙放下手头的事迎上前:“娘、满舅,妹,快进来坐!”
说着就要去搬椅子。
苏老二挥挥手阻止他:“不用麻烦了,我们路过就进来看看。”
说是这样说,但陈达哪里敢怠慢,还是请他们进去坐,拿了果盘上来:“你们先坐下吃点东西,我去沏壶茶!”
“快去吧!”苏若梅打发他去,自己则陪在一边招呼着,“满舅,吃点瓜子。”
“嗯。”苏老二给面子的抓了一小把,然后随意环顾了一圈问,“店里平时只有陈达一个人照看吗?生意怎么样?能忙得过来吗?”
苏若梅答:“还有几个帮工的伙计,圩日子才过来,这平时也没什么人来吃饭,他一个人顾得过来了。”
苏玉瑶环顾左右,和外面见到的不起眼相比,里面显然布置得比较用心,整洁宽敞又明亮,还有个楼梯能通到二楼。
这个点,饭馆里确实如苏若梅说的,没有人来吃饭,只有两桌大老爷们借着地方在打牌,可能是打了一整晚,面上都油光发亮,桌上放着花生瓜子之类的吃嘴,地上散落了一地的烟灰和果壳。
苏玉瑶瞧见桌子底下的盒子里已经装了不少的“打水”。
“打水”在沪城就是类似小费的东西,但在南城,“打水”不是给侍者而是给店里的,客人借地方打牌赌钱,谁赢钱了高兴,就会往盒子里扔点意思一下。
这人给点那个给点,一天下来也有不少。
很多小店都是靠“打水”过活的,卖东西才是顺带,地段好人多的地方,甚至有一些人家专门把大堂腾空,给人去打牌用。
苏若梅开的这家饭馆也是,圩日子吃饭人多,就卖饭,平时人少,就借给人打牌。
倒是每日都有人来,犯牌瘾的打得停不住了,经常还直接让店里帮炒个菜,送上桌就囫囵吞枣的吃了。
这样两样一抓,收入倒还挺可观的。
在苏玉瑶他们打量饭馆的时候,店里正在打牌的人听到了动静,也纷纷回头看。
苏家的事在街上可是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以前是因为有个混账舅舅,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最后赌输了还把老婆给卖了抵债,然后跑路去外地。
再后来苏家大女儿跟着货郎私奔,都是被拿来当成笑话说的。
结果就在年前,苏家那个传言中不成器的舅舅据说竟然发达了,还派了人来把苏家的孤儿寡母给接去了沪城享福。
就是已经嫁人的苏若梅,都沾光得了笔钱开起饭馆,过上了好日子。
这能不叫人艳羡吗?
此事当时在整个南城可都传遍了,一直说到过年呢。这会儿听到苏若梅叫娘和满舅,哪里还能忍得住好奇。
回头一看,苏若梅身边坐了三个穿着光鲜亮丽的人物,有原来就认识他们的人差点拍腿。
这可不就真的是苏老二吗!
没想到离开几年,竟然真的在外面混不错,现在是衣锦还乡回来了!
还有苏招娣和苏家那个三丫头,之前多落魄,没想到现在打扮和气质都变了,像真的城里人一样。
在场的人不免想到,看来之前的传闻着实不假呀,苏老二确实发达了,连带苏招娣家这个曾经的破落户也沾了光,鸡犬升天。
一时都没了打牌的兴致,心里纷纷起了小心思打起小算盘,也不管熟不熟,都上前去打招呼寒暄。
“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还记得我吗?刘村的八六!以前我们还一起打过牌!”
“老二现在混得不错啊!真有本事,现在你在沪城做什么生意呢?”
“哪时候有空,去家里吃饭!”
苏老二见多了这样的人,无非就是想从他这里捞点好处,所以只是皮笑肉不笑的打着太极,既不明确拒绝也不明确回应。
倒是苏玉瑶看着有一瞬间恍惚,过去的日子还宛若昨日,眨眼便天差地别。
这人心,还真是善变呢。
☆、第三十九章
离开饭馆,三人随苏若梅进了隔壁的大院,院里有一棵大树,将整个院子都遮盖起来。不临街的那两面墙,靠墙起了一排砖瓦平房。
陈家两老人家正在大堂里,三人进去后见过,彼此寒暄一阵坐了下来。
苏玉瑶不去管他们交谈,抱着小外甥专心哄,和苏若梅凑在一起,说些孩子的事,屋里正聊得酣畅,快正午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喊门。
陈家的下人从厨房出来去开门,没一会儿回来说:“苏家大伯一家来了!”
顿时屋里就沉寂下来,苏若梅说了句:“他们怎么来了?”
正要起身去看,已经有一行人浩浩荡荡进来。打头的的男人五十岁左右,生了张狭长的脸,眼睛无神,眼袋很重。
跟在他身后半步的女人和他差不多年纪,浓眉刻薄的面相,黑黑胖胖的,面色焦黄。
正是苏玉瑶的大伯和伯娘。
苏家老大叫苏安康,他婆娘姓江,乡邻们都习惯称呼她一声康嫂。
两人还未进屋,便扯着嗓门说:“听见说满舅回来了啊!”
然后不请自入的进了大堂,两人身后还哗啦啦的跟着他家三个儿子和儿媳,以及一串孙子和孙女,刚才还略显宽敞的大堂,瞬间就变得拥挤起来。
这要是以往,苏玉瑶都要以为他们是要来找谁的不痛快呢,但今天因为有苏老二在,所以她很安心,只是满腹疑惑。
他们怎么那么快就知道他们回来了?而且全家过来是想要做什么?
两家人的关系可还没有好到那种地步吧?
虽然好奇,但是又不好追问。苏玉瑶便干脆别过脸继续逗弄怀里的小外甥,只当是没有看见这一家子讨厌的嘴脸。
他们两家反正是早就已经撕破了脸,懒得再出装什么大肚模样。
但陈家二老一向是十分讲礼的人,虽然也不是特别高兴苏家大房的人不请自来,但是人都已经进了大堂,也不好再把他们赶出去。
当下陈老爹站起来,装傻充愣的笑问:“大伯怎么来了?这是有什么事吗?快请坐!”
还能为什么来?自然是因为苏老二。
否则儿子和苏若梅结婚的时候,苏家大伯一家都没有来,现在又怎么可能会突然登门造访,还是全家整整齐齐的来。
但揣着明白当糊涂,谁不会呢?
陈老爹自诩是讲理的人,但对待不讲理又不念情分的流氓,要说心里没有气是不可能的,也就没太给面子。
假意看了一圈大堂,然后拍了拍大腿说:“你瞧这弄的!家里没有备那么多凳子!”
江氏一向不要脸,猜准了陈老爹不好意思赶他们出去,这才在听说苏老二低调回来了之后,忙召集全家人放下手头的事赶来。
往时矛盾摩擦不断的三兄弟也是难得同心,谁都不愿看到其他兄弟独自获得好处,便干脆都跟着来了。
这会儿听到陈老爹说,家里没有凳子,隐隐有隐晦赶人的意思,便只当没听出来,还十分熟稔的道:“没事!没事!我们站着就好了。”
陈老爹自然知道他们不会那么简单就离开,懒得再客气,转身坐回自己的位置。
然后就听江氏朝苏老二笑眯眯的谄媚:“我们这不是听村里有人说,在街上看到满舅了嘛,就赶紧过来看看!”
“满舅出去那么多年,现在发了大财回来咯!你年前只派了人来接了阿满他们娘俩去沪城,我们只是听到说,都没得亲眼见到人,当时还怕是骗子呢!现在见到真人可真是好了……”
苏老二无意与他们拉扯,拿起茶盏喝了口,冷淡的说道:“想不到我这么有面子。”
要说江氏这人是真的不简单,否则苏招娣和她同为妯娌,岂会被欺负得那般惨,只是这豁得出去脸皮的本事,就叫人望尘莫及。
以前苏老二还在家的时候,每每去苏招娣家,哪次不叫她冷嘲热讽一番?
现在找上门来,倒是说得十分好听,似乎关系多么的好,怕暗地里不知道诅咒了多少次,想他死在外面。
以及说什么担心苏招娣他们是遇到骗子,谁知心里是不是这样想的?
保不准巴不得他们是遇到骗子呢,到时候客死在了外面,或是再回不来,家里的东西都成他们的。
苏老二这话说得明嘲暗讽,苏玉瑶听着心里可乐坏了又舒心,真恨不得拍手叫好。
这江氏还在家的时候,听说不过七八岁模样,家里面老爹就病死了,留下她寡母独自带着她讨生活,自然是艰难重重,便叫她练出了一身的本领。
惯会见风使舵也能说会道。性子强势却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似乎有种当初受了苦,现在就要加倍讨回来的德行,偏又没能力去讨,就只好把这种不满,撒在比她不如的人身上,以彰显自己的优越。
谁家有权有势的,就是臭脚她也去捧着。
当初可没少仗着生了三个儿子看不起他们,甚至欺负他们,想不到风水轮流转,现在也有她来讨好自己的一天。
这可不就应了那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江氏也不知听没听懂苏老二话里的意思,还是听懂了却装作没有听懂,面上依旧笑眯眯的,终于点明此番的真实来意:“其实我们今天来还真的有个事要说。”
说着去看苏招娣:“招娣呀,我们这里腊月的时候下了场冰雹,你那边房子屋顶的瓦片不少被打破了,这个月又一直在下雨,我们每日每夜的听着外面下大雨,你们屋里下小雨,都急得不行。”
“但是也没有办法,我们没有你房子的钥匙,就是有心想帮忙换一下瓦片都进不去,只能盼你屋里的东西不要发霉。”
“这样啊?”苏招娣应了一句。
江氏便来了劲仔仔细细的说道:“可不是吗?我都心疼坏了!这不一听说你们回来了,但是想着你们如今有钱了怕是也不会回老房子住,就赶紧过来和你们说下情况,看看你们是想要怎么处理。”
然后也不等苏招娣说话,就自顾自的说着她的想法:“按我说呢,这家里的老房子没人住也没人看管,估摸不出三年就要塌成一堆烂泥,到时候你们回来探亲,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我是这样想的,你也知道我家地方不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堆在一起的,倒不如我帮你拿着你家的钥匙,然后帮你看着房子,哪里漏雨,哪里坏了我们给你修补,你就借你的房子给我家放放东西,岂不两全其美。”
苏玉瑶担心的去看苏招娣,深怕她答应下来。
这家人哪有那么好心?到时候房子借出去,他们又常年不在,给他们用着用着,到时候不就当成了他家的。
这个算盘倒是打的挺好的,相当于不费一分钱就得了她家的房子。
还好苏招娣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苏招娣,跟着沪城的那些夫人也学了些东西,听到江氏如此诚恳的设身处地为她好,故作忧愁的说:“这倒真是个问题。”
随即问苏若梅:“二妹,这房子我和阿满现在住不上,你和阿达平时忙不忙,这房子就留给你们吧,你们就没事的时候看看,别让倒了就行。”
苏若梅说:“我看不如卖掉吧,我和达哥要管饭馆,他家的老房子都是要我公爹过去管的,没有那个时间。”
“还有家里的几亩地,现在是让人种着,田租都没有,倒不如一起卖掉吧。”
两人一唱一和,苏招娣面上看似乎极为动心,微微颔首说:“我看也是,都卖掉也好了却件事,省得白白便宜了别人用着我家的地。”
这话说得很有水准,苏招娣说罢还突然想起旁边站的苏安康一家,问:“大哥可有要买地的意思?若是大哥想买,一家人我自然先卖给你们,也算便宜些。”
苏安康一家本是奔着空手套白狼来的,哪里曾想苏招娣竟然想着要卖地,他们哪里有钱买?
便是有那闲钱,能白拿的东西又怎甘心花钱?
当下就纷纷劝起苏招娣:“除了那过不下去的破落户还有绝户的,没见过谁主动卖地,你可想好啊,以后悔了也没用。”
“你们现在不缺钱,何必卖地呢,留着也不碍事,我们给照看着,什么时候你们想回来,这地都在。”
苏老二看了半天戏,此时才开口:“看来大伯家没有要买地的心思,既然如此,若梅你让阿达明天去村里走一趟,问问谁家要买,把这事给办好了。”
然后又下逐客令:“我们要吃饭了,不知道你们来,没做多的份,就不留了。”
陈家的饭馆就在旁边,便是没做饭也有的地方吃,苏安康一家岂是听不出他在赶人呢,心里愤恨却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想赚小便宜不成,还反让苏招娣生出了卖地的心思。
两家是共住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一边,若是苏招娣真的卖了房子,以后他们再想讨便宜,就没有机会了。
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再加上孙子辈总共十几口人全龟缩在三间房住,这样下去怎么成?
江氏后悔不已,早知道就不多此一举来问,直接撬了锁住进去!
再说苏安康一家志得意满的来,结果灰头土脸的离开,苏招娣和苏若梅、苏玉瑶可算是扬眉吐气了,高兴得饭都多吃了两碗。
饭桌上把事情说给陈达听了,让他去办了,顺便找师傅加急刻三块石碑,清明节前给立好。
☆、第四十章
三块墓碑只用了一天半就刻好了,苏老二中间还去看过,非常满意,付了钱,把墓碑运到陈家大门外搁着。
他从沪城回来前,已经请人看过日子和吉时,商量着第二天分两头行动,他带几个人去立他爹娘的碑,陈达带几个人去立苏安信的,苏玉瑶他们就去买菜办个小宴席。
都没有异议和意见,这事就这样定下来。
第二天十几个大男人早早就起来,问人借了两辆牛车把石碑拖起,就出门回村子里,直到过正午才满身黄泥回来,都先回客栈洗了个澡才到陈家入席。
苏玉瑶他们早已经做好饭等着,饭菜摆了满满两桌,他们自家人做成一桌,苏老二那些去帮忙的手下做一桌。
吃饭的时候,陈达说到他今天过去遇到了苏玉瑶的三叔公。
三叔公叫自德,是苏玉瑶他们家族里管事的,在族里挺有威望的,过去但凡谁家有点过不去的事,都会请他来裁断调解。
苏玉瑶她家和苏安康家吵架的时候,他也来劝过,但多是和稀泥的态度,让苏招娣退让点,之后也不知收了江氏什么好处,再去找他,就直说不管了,说劝不动。
苏招娣一家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想法,听到陈达说,就问:“跟你耍威风了?”
陈达笑着点点头说:“还是娘了解。”
许是他进村的时候被人看到了,立好碑回来就被苏自德堵在了村里,然后一通大道理念叨,表达他对苏招娣直接越过他,就给苏安信立碑的不满。
说这是大事,该由他主持,商量碑该如何刻,再派家族里的男人去立。
“他主持?”苏招娣仿佛听到什么笑话,“胳膊肘已经不知道往哪儿拐了,他来主持,我看怕是这辈子都别想做成这事。”
苏玉瑶安抚她:“总归我们已经立好了,就让他过把嘴瘾,他难不成还能让人去拆了?”
“就是这个理。”陈达接着说,“立碑这事他只说两句就揭过了,这还没什么要紧的,比较要紧的是他让我给娘带句话。”
“三叔公说之前家族里开会,说今年清明会的时候要重修祖坟和祠堂,花费的银钱,还是照旧每家平摊,摊两百圆,让你到时给送过去。”
苏招娣惊愣,连筷子都停住了说:“两百圆?还让给送去?真亏他们说得出。”
“家族又不是只有我们一家,修完祖坟和祠堂怕是都要不了两百圆,他这意思分明就是想让我们一家来出,这般心黑啊!”
苏玉瑶也是吃了一惊,村里大伙过得怎么样,彼此心里都有底,忙活一年都赚不到两百圆,每家平摊还要出两百?真当他们是傻子好骗,钱还多吗?
若真要每家都出两百圆,怕是他们还没说,其他人早就闹翻天了。
陈达嗤笑道:“我也是这么问他的,三叔公却说娘和妹,你们在外边发大财享福了,多出点也是应该的,到时候就不叫我们出人力了。”
“什么叫应该的?”苏招娣十分生气,“因为家里没有男娃,哪一年的清明会祭祖有我们事了?还不叫我们出人力,我倒想去呢,他们给吗?现在惦记我有满弟给钱,就想起我了?做他们的春秋大梦去吧!”
“我也不是不出,到时总共买了多少材料,花费去多少钱银,该每家出多少我就出多少,但多一分都不会给的!”
陈达说:“我没当场应下他,说回来和你商量过,再给他递话去。”
苏招娣重新拿起筷子愤愤不平的道:“给他递什么话去?现在是他有求我们,晾着他,到时清明我们回去,他等不及了自然会来找。”
苏老二大笑说:“就是要这种气魄,出什么事我给你担着,别跟他们客气。”
陈家二老也都笑起来,这事说过笑过,陈达才接着又说:“这卖房子卖地的事,我也一并透露出去了。”
“我还请了交好的人帮忙估了一下价,说大概值六七百圆,但是因为不是独栋的,估摸真要卖的话,会被压点价,只在五百圆左右,我让他帮忙留意一下有没有人想买的,过两天应该就会有消息了。”
苏招娣说:“我们也不差那点钱,就想给大房添点堵,他们不开心了我就高兴,五百就五百吧。田地又是怎么说的?”
陈达说:“我那友人以往没经手过田地变卖,倒是说不大清楚,说回去帮问问,还没有准信。”
“这事也不着急。”苏招娣没再多说。
苏玉瑶看得出她兴致不高,虽然房子因为大伯家闹得没了多少情分,卖就卖了,但是那些田地,到底不大舍得。
过去他们日子过得那样艰苦,都咬着牙没把地给卖掉,租给别人每年换点租米而已,就盼着什么时候,家里人丁重新兴盛起来,给后辈把地留着。
但如今却在并不缺钱银的时候,狠下心卖掉,以后和南城的联系,就真的只剩苏若梅一家。
别说苏招娣有感情,她都有些怅然若失。
饭后苏招娣的情绪依旧不高涨,陈达和苏若梅都要去饭馆,苏老二牌瘾犯了跟着去玩,苏玉瑶便和苏招娣两人回去客栈。
想来想去午睡不着,她还是去敲了苏招娣的房门:“娘,你没事吧?家族里那些人什么样,我们不是早就看明白了吗,何必为他们生气呢!”
苏招娣说:“因为实在是气人得紧!还好我们过几天就走,再不用和他们掰扯。”
苏玉瑶给她捶背:“这样想不就挺好的吗?我们也不久住,随便应付一下了事就得了,就是撕破脸皮也无碍,何必生闷气,还气坏自己。”
苏招娣拍拍她的手背笑着说:“好好好,我都听你的!”
陈达要回陈家扫墓,苏老二这边,当年和家族里其他人都断了关系,这些人没江氏脸皮厚,倒是没好意思来找他,苏老二乐得清净,只用扫他爹娘的墓。
但苏招娣和苏玉瑶这边,离开的时候,和家族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需要一起去扫墓。
这样一合计,三家得分头行动。
而苏招娣这边,摆明了她们回去,肯定要处理之前陈达说的那些事,苏老二怕她和苏玉瑶被欺,拨了几个手下叫她带着去。
都是人高马大的,还个个穿一身黑,板着脸凶神恶煞的往旁边一站,这威慑可不小。
清明那日,苏招娣和苏玉瑶真就带着苏老二分给她的这些人开车回去村里,排场那叫一个浩荡,把前来迎接的人都给震住了。
到扫完墓回到家里开席吃正午,这些人才渐缓过来,想到正事还未说。
苏自德六七十岁年纪,满头花白的银丝,留着撮小胡子时不时轻抚,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同族的一众叔伯兄弟随意坐在一旁。
伯娘婶娘妯娌一干人领着孩子坐在另一桌,省得耽误男人谈事。
苏招娣和苏玉瑶以往也是坐另一桌的,但这次回来身份已然不同,这些人又想着从她身上捞钱,倒是破例让她们坐了主桌。
彼此一阵寒暄,这些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奇问起沪城的事。
苏招娣随口应答,那些人就她的应答又各种高谈阔论,吵得厉害,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苏玉瑶以往就不喜欢他们这种行径,现在长见识了再听这些人所谓的他们的见识,就只觉得想笑而已。
明明是在吹牛还吹得有模有样,往脸上贴金。
冷眼看他们越说越激动,苏自德终于摆摆手示意众人暂停说:“好了,好了,信哥家的难得回来,刚好今天大家聚齐,我们说点正事,把前几天商议的清明会的事给定了。”
他回头问苏招娣:“这事我前两天已叫你女婿代为传达,你可已经知道?”
苏招娣说:“已经知道。”
苏自德又说一遍:“这段时间连日阴雨,祠堂坏了不少东西,再有祖坟也要重修得气派些,我们商议了说凑些银钱,给好好修理一通,每家平摊花费。”
“摊多少呢?”苏招娣就问他。
整个席上都沉默下来,苏自德说:“暂定每家摊两百圆。”
苏招娣皱着眉:“两百圆?这是不是多了些,修理哪要得了这么多钱,便是重新一起间新的都够花费了吧?”
这话一出,其他人纷纷说:“多退少填,到时候剩了再分还回来,也省得不够了麻烦。”
“这还想着不够啊?”苏玉瑶忍不住开口:“这是修了之后要镀金吗?”
这话让心怀鬼胎的众人急了跳脚,纷纷借着事嚷嚷开来:“我们长辈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你这叫什么话呀!我们还能骗了你们的钱吗?”
“这真是去了大地方回来,说话都不一样了!”
“你家三丫头现在可真是了不得!你们若不想摊这个钱,我们也不是非要不可,以后别进我苏家的祠堂就行!”
若是放在从前,苏玉瑶听了定然委屈,说不得还会流泪,但这会儿却只冷哼:“那怎么不直接找人估算一下得个确切的数目,再平摊?”
这话苏招娣不好说,但苏玉瑶来说,别人只能当她没大没小。
苏招娣附和:“我觉得阿满说得对,村里不是就有做这个的工匠吗?何妨现在去请过来,问问大概要多少钱,叫大家心里有个底。也免得若是不够再凑,谁家过得难些,到时拿不出来,就弄得不好看了。”
苏玉瑶心里憋笑得艰难,忍不住想要为苏招娣鼓掌了。
让这些人当着同族的面承认自家穷,这是多伤面子的事,谁会愿意呢!
当下就有人十分硬气的要去叫工匠来,苏招娣自然不拦,让苏老二一个手下跟着去了。没提前通气,工匠来了之后估算好,实说只要一百五十圆左右。
当即所有人都红着脸说不出话来,以苏自德尤其挂不住脸上的笑容,说了每家平摊五圆,就再不指指点点了。
苏招娣笑着留下十圆,说不出人力,让他们拿这多出的五圆帮忙请个人代替。
两人离开的时候,这些人脸上还是一阵青一阵红的,苏玉瑶坐上车后,终于忍不住放声笑起来,笑完又如释重负。
这些人那些过去真的过去了。
☆、第四十一章
清明过完,苏玉瑶他们没在南城多留,把房子和田地的事都托付给陈达处置,就返回了沪城。
这时沪城已不复之前寒冷,而且也不想南城那样多余,天气着实不错,春光明媚,温度适宜,让人心情会跟着轻快起来,外出踏青的人也渐渐多起来。
苏玉瑶和苏招娣经历回家这一趟,心头都如释重负,一扫前几个月的阴郁。
回到苏公馆的第二天,稍微修整了一下,生活又上了原来的轨道。
苏招娣带着特产去找她的那些贵妇朋友交流感情,苏玉瑶就打电话到钱家,邀请钱从安到家里来吃饭。
苏老二离开多日,保安公司那边有很多事情要找他处理,而且知道钱从安要过来,两个小姑娘在一起,说些悄悄话之类的,他一个大男人在场,大概会不自在,所以特意早早出门,让出了地方。
临近中午,钱从安如约而至。
苏玉瑶在厨房听到下人叫钱小姐,擦擦手就急急忙忙的出来:“安安姐,你来了!”
没曾想招呼刚打完,抬头就见到了跟在钱从安身后的沈尧和沈黎,脚下步子和脸上的笑容都顿了顿,然后才又重新笑问:“大少,子明哥,你们怎么也来了?”
沈尧挑挑眉:“小麻雀,你似乎很不欢迎我?叫子明叫哥,叫从安叫姐,叫我就叫大少?”
苏玉瑶脸上努力挂着笑说:“怎么会!我这不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吗?”
说起来自从那次去沈家,听到钱淑芬说他们去外地出差,然后她又回去南城一趟,三人已经整整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了,感觉挺奇怪的。
就好像朋友出远门,现在才回来,心里是很高兴的。
“你想知道我的表字?”沈尧似笑非笑的看她,似乎在说原来如此。
“没有,没有。”苏玉瑶不敢去看他带着笑意的眼睛,眼里的深邃仿佛要将她吸进去一样,忙错开转头去看旁边。
钱从安在一旁听到后十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说:“阿满你真的想知道吗?我可以告诉你呀!以后你就可以像称呼小表哥一样称呼表哥了!”
“我和大少不太熟,这样称呼不好吧?”苏玉瑶不敢说得太直接,怕驳了沈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